区域联防的协议书

2024-07-13

区域联防的协议书(精选7篇)

篇1:区域联防的协议书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下面是关于消防区域联防应急预案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第二条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公司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条

公司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公司火灾现场指挥,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经理及有关部门成员组成。消防应急指挥小组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具体分工如下:

负责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扑救。

负责组织人员疏导被困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负责立即同医院,公安,消防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

第四条

根据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义务消防人员,每年对消防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实战演习,教育全体职工学习灭火器使用常识,掌握防火灭火器灭火要点和自救器材的完好情况,及时更换过期和失效的灭火器,保证灭火器的正常有效。

第五条

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一)报警:公司员工,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公司安全部门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二)接警:安全部门接警后,应立即向公司领导和消防应急指挥小组报告,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

(三)处置: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对火灾现场人员有序的进行疏散。扑救火灾时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并派人及时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要物资,充分利用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伤员身上燃烧的衣物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底墒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四)协助消防员灭火。在自救的基础上,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要简要的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要听从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五)保护现场。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六)火灾扑灭后,由安全部门协助公安消防部门,查明火灾原因,调查火灾损失。

第六条

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公司事故(事件)报告分析处理制度规定,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在调查和审查事故情况报告出来以后,作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并报公司应急抢救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

应急物质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灭火器等救火物资。

注意事项

1,贵重的书画文物及重要的档案资料等,一旦着火不可用水扑救。

2,那些比重轻于水的易燃液体着货后不宜用水扑救,因为着火的易燃体会漂在水面上,到处流淌,反而造成火势蔓延。

3,高压电器设备失火不能用水来扑救,一是水能导电容易造成电器设备短路烧毁。二是容易发生高压电流沿水柱传到消防器材上,使消防人员造成伤亡。

篇2:区域联防的协议书

一、区域联防小组工作职责

(一)组长职责

1.全面负责本区域的联防工作,主持区域联防日常事务,组织开展联防工作任务;

2.组织联防成员单位定期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修订和完善联防工作制度;

3.组织联防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助监管部门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4.组织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联防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联合演练活动;

5.掌握消防安全动态,定期收集、分析、总结消防安全情况,建立联防工作台帐,及时报送信息。

(二)服务指导职责

1.指导本区域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2.及时掌握本区域的消防安全情况;

3.为区域联防单位检测、维保、检查、预案等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

4.定期发布相关的消防安全常识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动态,共享行业消防安全资源。

(三)巡查检查职责

1.由各成员单位自行开展监督巡查及日常检查工作;每月开展一次由相关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检测、维保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区域检查;

2.应当对整个巡查检查过程负责并将巡查检查情况及时督促整改并存档;

3.按照检查计划开展检查,上报领导小组上次检查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提交会议讨论;

4.检查组应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5.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现场沟通、拍照、整改单等形式落实。存在问题单位须在规定时间整改,在下次联系会议上汇报整改情况。

(四)灭火救援组职责

1.组织指挥本区域初期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2.组织制定执勤、管理制度,掌握人员和装备情况,组织开展灭火救援训练、落实安全措施;

3.掌握所在范围道路、水源、单位情况和常见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处置程序及行动要求,熟悉灭火救援预案;

4.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

5.管理本区域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确定任务分工。

(五)宣传教育职责

1.制定宣传方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2.加强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区域每月、片区每季度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3.宣传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使从业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六)协调联系职责

1.协调联系区域联防单位内部间、区域联防组织与其他联防组织之间的隐患互查、业务交流、联合演练等工作;

2.协调区域联防组织与上级监管部门之间的相关工作。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区域联防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

1.联席会议由区域联防小组组长主持召开,由各小组内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以及相关人员参加。

2.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重大节假日、火灾多发季节可适时增加。

3.会议主要内容:分析消防安全形势,传达消防工作要求,研究工作对策,安排消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并做好业务培训等工作。

4.做好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二、巡查检查制度

1.区域联防小组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巡查检查,每月开展一次区域互查。

2.在重大节假日、火灾多发季节协助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3.检查主要内容:(1)成员单位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部门、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履职情况;(2)消防设施、设备运行情况;(3)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4)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5)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情况;(6)4 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7)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8)室内装修材料使用情况;(9)单位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10)其他内容。

4.开展互查前应提前告知备查单位,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单位整改,并填写检查记录。

5.发现不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反馈至被检查单位,并抄报区域联防工作小组以及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三、隐患处理制度

1.区域联防小组要对社会群众举报投诉以及检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章行为要求单位立即整改,无法整改的报技术服务组进行指导解决。

2.巡查检查人员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章行为要及时查处整改,并每周向区域联防小组汇总上报隐患整改情况上报,督促限期整改。

3.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即报告辖区公安机关消防部门。

四、教育培训制度

1.区域联防小组每周组织员工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2.对新上岗员工开展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3.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4.指导成员单位建立各类宣传阵地和宣传平台。

五、联合演练制度

1.区域内各单位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应包括: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人员疏散路线、灭火措施和疏散措施,做到定人、定位、定职。

2.参加演练的员工应了解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熟悉安全出口位置和数量、疏散逃生路线和方向、逃生设施位置、灭火器材摆放位置,并掌握使用消火栓、消防水带和预防烟气侵害的方法。

3.区域联防小组负责指导、督促辖区单位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并作好预案修订工作

六、定期通报制度

1.区域联防小组组长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2.分析联防区域消防安全形势,定期在联席会议上通报重大消防安全事项及火灾隐患突出问题。

篇3:区域联防战术运用浅析

关键词:区域联防,防守,战术运用

篮球运动是一个攻守相互争斗、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依赖的矛盾体。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防守战术也在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发展。区域联防便是其中的产物之一。在篮球比赛中, 区域联防是一种较安全的防守战术, 它用于对方内线固守篮下攻击力较强时, 我方用区域联防, 控制进攻形势, 保证有效地争夺篮板球, 实现由守转攻的目的。这种防守战术虽然比较缺乏主动性, 但是在实践中它却能起到人盯人防守所起不到的作用。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和查阅大量与篮球防守技战术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

1.2 录像观察法

对08~09及往年美国NBA赛事和历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经典比赛中, 所运用的防守技、战术情况进行了观察。

2、分析与讨论

2.1 区域联防的概念

区域联防是由攻转守时, 队员退回后场, 每人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 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 并与同伴密切合作, 积极移动、补位、封锁内线, 伺机抢断球, 用一定的队形, 把每一个防区有机地联系起来, 组成全队的防守战术。

2.2 区域联防的形式

依据防守队员的站位形式, 常把区域联防分为“2—1—2”联防、“2—3”联防、“3—2”联防、“1—3—1”联防及对位联防等几种。由于站位形式不一, 防守的作用也就不同。因此, 比赛时可根据对方进攻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

2.2.1“2—1—2”联防和“2—3”联防

“2—1—2”联防是最基本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联防形式, 这种形式的联防队员位置分布比较均衡, 移动距离近, 这就便于队友间进行协防配合, 并能根据进攻队员的特点调整防守队员队形。这种联防形式适用于篮下进攻威力大的对手, 有利于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 但在防端两腰和中间弧顶位置的投篮较困难, 不利于在场角底角进行“夹击”防守配合。

2.2.2“2—3”联防可谓是“2—1—2”联防的一个小变形体,

在比赛中可根据对方的进攻形式来改变站位方法, 以达到最佳防守效果。“2—3”联防是在“2—1—2”联防站位的基础上, 把其中的“1”拖后, 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篮下和两个底线场角的防守, 以对付篮下与底线攻击力特别强的队, 同时也有利于防守队员保护后场篮板球和以便迅速发动快攻。

2.2.3“3—2”区域联防

“3—2”区域联防这种防守队形, 扩大和加强了外线防守范围, 有利于控制外线队员中远距离投篮和抢篮板球发动。但篮下和两场角是防守弱区, 不利于控制篮板球。这就要求防守队员审时度势, 快速灵活, 果断地抢断球进行快速反击。

2.2.4“1—3—1”区域联防

“1—3—1”区域联防这种防守队形, 加强了正面罚球区一带和两侧的防守, 有利于分割进攻队员前、后、左、右、之间的联系制约对方中锋和外围中远距离投篮和抢篮板球后发动快攻。这种队形两底角防守较为薄弱, 并不利于防守篮下两个场角的投篮。

2.3 区域联防的发展趋势

随着篮球防守技术的不断发展, 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防守技战术方法, 区域联防的使用率减少, 曾经甚至一度被NBA赛事所禁用。直到2002年在美国举行的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 由于世界篮球强队将区域防守战术从防守的概念到具体的方法诠释到了极致, 并将研究成果落实到具体的防守战术上。随后NBA决定自2003年赛季开始解禁区域防守。

2.4 区域联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区域联防在基层篮球比赛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 为使防守更加完美, 我认为在防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4.1 有效地阻止中锋的接球

进攻时, 高中锋接到球会造成很强大的进攻威胁性, 高中锋不仅自己有能力完成进攻的成功率, 而且还可以牵制场上其他位置防守队员的注意力和协防错位, 为其他位置上的进攻队友创造良好的进攻机会。所以在防守中, 要根据球的转移来正确选择自己的防守位置, 但基本的防守位置是不会改变的, 对进攻中锋一般是通过前后包夹、绕前防守及协防等针对性防守方式, 特别是和球在同一侧的进攻中锋, 不管是在上侧防守队员还是四十五度的中锋都要快速协防, 并对持球队员采取贴身的防守方式, 对持球队员封堵干扰传球路线, 如此一来就给进攻中锋, 在禁区附近要想接外侧队员的传球提高了一定的难度。

2.4.2 防止内线出线一防一局面

防守的最大危险的内线出现一防一的形势, 特别是防守内线的队员在身高技术等方面都不占优势时。但在比赛中这种对抗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当球传到内线时, 必须让同侧防守队员回缩保护中锋, 迫使他将球传出。

2.4.3 侧重防守重点得分手

大胆放弃某个外围投篮不准的队员, 以便增加某些区域或位置上的防守力量。不同的落位形式有不同的防守作用, 防守必须根据进攻战术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运用的合理巧妙才能使其防守形式发挥最大的控制进攻的作用。

2.4.4 边线和底线的夹击

底线两个防守队员侧向两边撑开, 封堵向两侧和底线的传球路线。当持球队员运球到边线或将球传到边线时, 前面同侧的防守队员应迅速跟球移动, 紧逼持球队员, 当他停止运球或在运球的过程中, 同侧的底线防守队员则应突然起动协同夹击持球队员, 无球侧的防守队员回缩, 准备抢断持球队员向无球区的传球。

2.4.4. 1 场角夹击

场角是比赛过程中采用最多的夹击区域, 第一, 持球队员摆脱夹击的范围及空间缩小。第二。传球的范围空间受限, 唯一有价值的传球位置是在低位中锋, 但是这个关键位置又往往是防守队员在夹击过程中最重视的封堵位置。因此在这个位置上的夹击, 大多都是外线四十五度防守队员和底线防守队员进行快速判断形成夹击的。形成夹击时, 其他队员要放弃弱侧区的防守, 速度转移至强侧区域的有利位置上, 随时准备断球。

2.4.4. 2 对高位中锋的夹击

对高位中锋的夹击主要分上下配合进行夹击和左右配合进行夹击。左右队员进行夹击是两侧队员之间的配合;队员上下夹击是前面和后面两个防守队员之间的配合。无论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 只要高位中锋接到球, 防守高中锋队员和边线防守队员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夹击。迫使进攻队员将球传出, 夹击才能生效。

3、结论

区域联防是一个具有综合性、针对性、伸缩性、多变性和集体性的防守形式。它可根据对方进攻特点随时变换站位形式, 运用区域联防的防守目的在与通过全队整体的机动配合, 利用夹击、补位、抢断等, 来充分体现集体防守的攻击性, 发挥集体防守的力量。以达到控制后场篮板球或防守期间抢断球发动快速反击, 增加进攻机会的实质目的。区域联防的集体防守优势巨大, 能够扰乱对方进攻阵脚, 从而制约对方, 争取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温家平, 姚维国, 张盛荣.篮球运动理论[M].第一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8-248

[2]杨跃青, 冷纪岚.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研究.湖北体育科技[J], 2004, 23 (4) :517-519

[3]宋迎新, 陈国慰.论篮球防守的观念, 策略与方法.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 2000, 34 (4) :83-85

[4]程培鹏.从篮球运动进攻的特点看防守的发展趋势.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2003, 21 (1) :65-67

[5]孙民治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173-175

篇4:区域联防的协议书

关键词:空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

一、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推行程度并不广泛,主要成果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行动。

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加强车辆管理”到“停止施工现场作业”、“重点污染企业停止生产、限量生产”的燃煤设施等措施。同时,各区域间加强合作力度,实现对空气污染的有效限制;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于进行了区域间的强力合作,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2009年12月,环保部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和难点问题”;广州亚运会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是扭转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契机。广州市成立“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制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广州空气质量保障研究框架方案》,采用防、控、管、治多方面结合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控制策略。

虽然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三个实践都取得了预期的空气治理效果,但这只是一个短期的成果。不能仅将这一机制运用于重要的活动期间或是重点区域,短期的、局部的保障行动并不能解决长期的、广泛的环境问题,并且我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运行经验尚浅,短期的联合行动并没有暴露出其根本问题。如何真正建立和落实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思考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指以解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運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大气环境功能区域为单元,让区内的省市之间从区域整体的需要出发,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统筹安排,互相监督,互相协调,最终达到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共享治理成果与塑造区域整体优势的目的。[1]

结合上述概念,笔者就主体、机制运行、责任分配、利益分配等问题作出一些浅薄的思考。

1.主体思考

从我国关于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实践来看,在奥运会期间为保障环境质量成立了空气质量保障协调小组;广东省政府出台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是由省政府负责制定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计划;2008年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环保部门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建立两省一市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推进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

总的来说,我国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并没有明确的主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基本是建立在政府间或者政府部门间的行政协议基础上。再者,该机制的运行充满了临时性的色彩,在一定期间内能取得短暂的效果,但这些好的方式并没有固定化下来形成一个长久有效的机制。

对此,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主体首先应当由国家专门立法加以明确,使其主体职权和地位法定化,增强法律保障。其次,该机制的主体是谁?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大胆的思考,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间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时,是否可以跳出省市之间相互签订协议,相互监管的模式,由国家设立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机构负责跨界范围内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运行,对联防联控的合作区域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且该机构具有独立性和专门性。

2.具体运行

污染物的环境标准如何确定?可以由两省市之间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污染物状况结合国家统一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更加科学的环境标准运用于区域间的联防联控机制。

区域联防联控的运行应当以治理污染物,而非转移污染物为重点。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后,省市之间应以治理污染源为中心,从交通、工业等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措施治理污染源,推广清洁生产是一项有效措施。

建立一个独立于各省市监测系统的科学研究中心,对环境污染实施综合监控与研究。健全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加强对臭氧、PM2.5、有毒有害废气等污染物的常规监测。在城市之间设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开展现有城市点监测网与区域监测网联网工作,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在各政府通过排污收费、污染罚金等方式筹集的治理环境污染资本的基础上,由国家或地方财政设立引导资金,各政府按照上年度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财政资金,共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具体运行。

3.利益分配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问题,即某个省市一些重点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是该省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该省市与其他省市之间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污染源时,该省市排污严重的企业必然面临着改制甚至是关闭的风险,此时该省市的经济损失该如何弥补?

对此可以提出措施:各区域之间加强经济合作,减缓损失风险。如,当该省市的排污企业进行改制,减少产生污染物的工业运行时,可以进行企业转型,转向经营其他产业,同时与该省市合作的其他省市可以与该企业进行合作或提供帮扶政策。各区域之间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和政策上的便利条件,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避免因治理环境污染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也可避免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中某省市为了确保当地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保障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顺利实施。

4.责任分配

根据科学预算的结果制定出该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等进行目标分配。对于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还应当着重考虑各个城市对复合型污染物传输的影响和贡献,贡献越大,分配的总量应当越小。各省市按照所分配到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层层落实,层层负责,各省市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在目标范围内进行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宁淼,孙亚梅,杨金田.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5):11-18

作者简介:

篇5: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何在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 5浓度居高不下,成为大气霾现象的重要诱因,三大区域重点城市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其中以广州、南京、杭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灰霾污染尤为严重,使各地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群众感官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不仅发生在这三大区域,在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也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模式与管理能力存在一些不足,现阶段还不能在有效解决区域复合型污染问题上有更大作为。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区域环境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能力的提升。要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管理的不适应问题

一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按照我国原有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的措施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标,控制重点是当地污染源。但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集中连片,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区域内各城市大气污染高度关联,并导致污染物在输送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在这种形势下,依靠单个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控制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以区域为单元的一体化控制模式。

二是以单一污染物为抓手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复合型污染防治要求。

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既要控制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颗粒物污染既要控制扬尘、烟尘、工业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等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十一五”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的单一污染物,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的要求。此外,对应单个污染物控制,“十一五”期间我国采取的是单一污染源治理模式,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对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治理力度尚不够,也已不能适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要求。

三是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无一部关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与工业粉尘方面已形成完备的控制体系,但对区域复合型污染形成影响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管理基础薄弱,不但排放基数不清,而且缺乏政策措施、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区域复合型污染监测能力较弱,已有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无法满足对臭氧、PM2. 5及其主要前体物和氧化中间体的监测需要。区域复合型污染防治科研能力滞后,对于臭氧和PM2. 5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成因、危害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滞后。

区域联防联控重点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达成的共识,以解决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界限,让区域内城市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互相监督,互相协调,以最终实现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目标。从这个概念出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可表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应坚持统一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区域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打破行政边界,进行统一规划,提出区域共同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政策措施要求。当然,需辩证看待这个“统一”。“统一”不是“同一”,而是要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特征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各自的环境目标和管理要求;根据其对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贡献,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制定差异性任务要求与政策措施。对于被划分为核心控制区的城市,应从区域统筹的角度考虑,加大对区内已有大气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同时密切关注这些地区的新建项目,实施最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并强化能源的清洁利用。

二是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污染防治方向上,除要解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问题外,还要解决灰霾、光化学烟雾等新型环境问题,将臭氧、PM2. 5物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树立起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工作目标。因此,在控制因子方面,除总量控制污染物,还要纳入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等因子,实施多污染协同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在污染控制行业方面,除了火电、钢铁外,还要对有色、石化、水泥、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提出特别排放限值与具体的控制对策要求;在污染控制领域上,除传统工业领域外,还要突出机动车和扬尘污染防治,谋划能源清洁利用政策措施,开展煤炭总量控制和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三是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创新与管理能力提升。

这是解决如何实现“联”的问题。如前所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要统筹协调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不同的行政区以及不同的部门,因此迫切需要机构、机制以及政策措施的创新,同时还要加大区域污染防治的能力建设。为此,应建立“五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协调”,即建立跨行政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组织机构,推进促进区域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统一规划”,即打破城市行政区限制,以污染物扩散的空气流域为边界,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出统一的目标与任务要求;“统一监管”,即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和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统一评估”,即建立联防联控工作评估考核体系,出台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奖惩措施;“统一监测”,即推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能力,重点加强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等空气质量监测,并实现区域监测信息共享。

联防联控的具体任务

一是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区别表现为,前者往往从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统筹分配区域环境容量资源。具体的做法为:根据区域内城市间污染传输关系、不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划分出对区域空气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控制区,并以核心控制区作为关键约束,严格落实分类管理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的发展与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

根据上述防治思路,核心控制区应严格限制新建、扩建燃煤电厂、炼化、炼钢炼铁、水泥熟料等产能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对于实施上大压小的火电、钢铁、石化等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必须配套最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满足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同时提高其他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的原则进行审批。

对于一般控制区,把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对超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禁止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新、改、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也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

此外,大力推行天然气、低硫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替代煤,实现优质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严格控制区域煤炭消费增长幅度, 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不断加大建成区中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对供热排放进行有效控制。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围绕当前突出的光化学烟雾、灰霾等污染问题,根据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量控制方法,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具体可从工业源、移动源与面源治理3个方面着手。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二氧化硫减排,建立以电力、水泥为重点的工业氮氧化物防治体系,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防治,以电力、水泥、钢铁、燃煤锅炉为重点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治理,加强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防治。

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适时实施新车排放标准,降低机动车排放强度,在机动车污染严重的城市试行机动车总量控制。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深化在用车管理,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车和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

以扬尘为重点突出面源污染防治。区域内各城市成立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环保、建设等部门组成的扬尘控制办公室。制定扬尘污染控制区达标评比和考核办法,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活动,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区在城市建成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开展绿色施工工地创建等多种措施有效减少扬尘。

三是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还需破除传统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探索有利于联防联控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模式。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具体包括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会商机制和通报制度,围绕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以及区域内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等,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严格落实各城市治污责任,强化动态评估考核,对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建立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促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按照分区管理的要求,设立区域统一产业准入门槛和行业污染控制要求,制定统一的机动车监督管理要求,防止区域内污染转移。实施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纳入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和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完善扬尘收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收费等有利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机制。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建立由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和郊区监测点组成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增加PM2. 5、臭氧等监测因子。在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统计的基础上,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统计工作,摸清排放基数,为下一步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奠定基础。

(作者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大气环境规划部主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总体组副组长)

篇6:区域联防的协议书

关键词:区域;应急联防;管理;作用

一、典型事故案例

2013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上海市某石化厂区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火灾发生后,周边多个消防中队赶到现场处置,11点左右,火势被扑灭,无人员伤亡。据了解,起火的是该石化厂重整装置,燃烧物主要为原油和氢气。

二、区域应急联防的作用

(1)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整合中国石化所属企业现有的应急资源,实行区域联防,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可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区域联防机制。(2)依靠科学,专业处置。企业在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借鉴各种科技成果,发挥联防区域内应急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增强指挥决策和处置措施的科学性。(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相结合、预案演练与业务交流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搭建资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区域联防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做到了常备不懈。(4)企地联手,共创平安。地方政府、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起到督导、指挥、协调和配合的关键作用。区域联防机制形成后,多家企业联合能够从工作开展方面形成与地方职能部门更加有效的沟通,为确保一方平安构建良好的共赢局面。

三、第六联防区工作实例介绍

镇海炼化作为第六联防区的组长单位,依托地方消防资源,合理组织本联防区的各项工作,制定联防区实施细则。认真组织成员单位对重点部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联防预案,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结合地理位置、周边道路状况,编制最优增援路线,确定增援路线关键路口。根据联防区内各单位实际,协调制定联防区年度活动计划,包括联防演练、消防技术交流和消防技能对抗赛等,并组织实施。统计汇总联防区各单位的消防车辆装备、增援消防力量、消防供水系统和专职消防人员等情况。

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联防区范围内企业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各相关单位协同作战、应急联动的综合反应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控制水体污染次生灾害,降低社会影响,该片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相继开展了岚山商储二区119号油罐应急处置演练、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应急处置演练。演练队伍由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消防支队、管道储运公司岚山输油站专职消防队、镇海国储油库消防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等组成。

(一)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1。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联防范围内企业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联合处置能力,2014年4月29日9:29分,以“岚山商储库二区

G-119储油罐罐顶二次密封遭雷击着火”为假想事件,在岚山站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活动由镇海炼化、管道公司南京处、镇海国储库以及宁波化工园等单位联合参与。有扑灭罐顶雷击起火、处置罐根阀泄漏和因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并形成地面流淌火,防止发生水体污染次生事件等演练科目,演习共调集四个参演单位的消防指挥车、泵浦车、消防高喷车、应急通讯指挥车等共11辆,有80余人参与了演练。此次大范围的联合作战演练在岚山站尚属首次。9:29分,演练正式开始。岚山商储库二区消防报警系统报警,发现G-119储油罐遭雷击着火,值班员立即启动消防喷淋自动化系统,同时向站内119值班室汇报情况。9:30分,油罐消防喷淋和泡沫系统启动。9:33分,带班站领导付铁成向公司、处应急中心汇报,并立即启动“岚山站储油罐雷击着火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工作。9:36分,站内消防车到达现场,随后10分钟内,其余三支消防力量陆续赶到现场,共同对G-119储油罐实施灭火,并对周边油罐喷淋降温。“现场有人员受伤”,“关闭罐区排水阀的过程中,发现G-119罐根阀法兰泄漏,同时由于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形成地面流淌火”,使预案一步步升级。9点37分,接公司调度令,指示向罐位较低的G-129罐倒油。9:51分、9:56分,罐顶明火、地面流淌火先后被扑灭。随后,宁波抢维中心抢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油气浓度检查,符合条件后对损坏设施进行维修。义务消防队用沙袋对G-119罐区的含油污水进行围堵控制。9:57分,污水处理系统启动。镇海环保局到现场进行了环境监测。9:58分,演练圆满结束后进行了讲评。通过演练,检验了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各单位与地方的联防作战能力,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机制建设,为确保大型油库的本质安全提供保障。

(二)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2。2015年5月22日,宁波处与镇海炼化开展联合消防演练,来自镇海国储库消防支队、岚山站消防队、册子岛油库消防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镇海大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的150余名消防指战员参加。管道公司宁波处和镇海炼化共同属于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为了检验企业在突发条件下的联防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经两单位协商,决定在镇海炼化乙烯西区常压罐区组织第二次联合消防演练。此次演练以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为假想事故。该罐储存介质为粗裂解汽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吸入易麻痹的特性,与空气融合后能从低处扩散至远方,遇明火引发回燃。14:15分,演练正式开始。罐体遭雷击后爆炸开裂,形成流淌火,导致一名员工中毒倒地,同时相邻罐区还储存着大量化工用品,情况紧急。镇海炼化储运部巡检员工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将中毒人员拖出危险区域,并按照流程逐级汇报。14:18分,镇海炼化消防支队三个中队的21辆消防战斗车接警后赶至事故现场,从东侧、北侧、西侧对流淌火进行“夹攻”。现场指挥员要求直流水枪和升臂高喷车相互配合,冷却罐壁,对火源“主攻”。 14:25分,宁波处岚山站、册子岛油库、镇海国储库等消防力量抵达现场,在与指挥取得联系后,统筹考虑,派出10余名消防战斗员,发挥个体灵活优势,携带消防水炮深入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正面应对事故源头。在各单位联合消防的“总攻”下, 火情得到有效控制。14:43分,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后,险情消除,演练正式结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长对此次演练进行讲评,对宁波处各消防指战员的专业素质、反应速度、拼搏精神表示肯定和感谢。通过演练,有效地锻炼了联防区内各单位消防作战能力,为保证中石化第六片区消防安全铸就坚实壁垒。

篇7:区域联防的协议书

据了解,济宁移动“十户联防”主要是利用移动无线座机的报警装置,按就近原则以10~20户电话用户为基本单位,组成一个联防小组,每组都有一位村干部和民警手机号码。百姓家中遇到盗窃、抢劫、急病、失火、邻里纠纷、群体斗殴等,只要按下报警平台号码(可设置一键拨号),其余联防户家中无线座机会同时响起,通过播报语音告知险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小组人员,从而快速消除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救助。

2011年初,为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济宁移动与当地公安系统合作,先以金乡、鱼台、任城等区县为试点,进而在全市推广“十户联防”,广受百姓欢迎。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鱼台王庙炳灵村超市的陈大姐收拾东西正要关门,忽然闯进来三个持刀抢劫的歹徒,陈大姐慌乱之中想起了前些日子安装的有安防报警功能的移动无线座机,趁歹徒不注意按了下座机的报警键,不一会儿,就听到门口有邻居们的说话声:“超市里有报警,赶快过去看看!”三个歹徒见状慌忙逃走。一说起这事,陈大姐就双眼湿润:“多亏了中国移动这个‘十户联防’报警电话,不然我们的血汗钱肯定保不住了!这‘十户联防’就是‘编外110’,现在不管超市开到几点,看到它咱心里就踏实!”

微山县欢城镇刘警官说:“现在农村多数年轻人涌向城市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受人力、交通工具等限制,警方往往不能顾及周全。济宁移动研发的‘十户联防’系统立足‘群防群治’原则,发动邻里、村户之间联防联保,可以说是扣上了农村治安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

截至目前,济宁市加入电话“十户联防”的农村移动用户已近8万户,“十户联防”工程的实施为全市农村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杨萍)

上一篇:科技项目考核工作方案下一篇:江苏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