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2024-09-02

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共15篇)

篇1: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3题。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3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1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有 “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2、教学例1

(1)课件演示0.1米、0.10米、0.100米。

①0.1米、0.10米、0.100米分别可以写成哪个比米小的单位表示?

②用分数又怎样表示

③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汇报得出:(师板书)

①0.1米是1/10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10厘米

0.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②0.1米、0.10米、0.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长度。(课件出示)

又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1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3)观察得小数的性质

①这三个数从左往右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这三个数从右往左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点题)

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篇2: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 4.08=4.080 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 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 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篇3: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上午好! (敬礼)

我的说课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内容 (例1、例2) 。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应用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制订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学习活动,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大小不变。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猜测和情境引入的方式, 以及用实验、对比归纳的方式教学, 让学生合作交流, 逐步探索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 知道数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看见事物的一些本质, 体验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把一个分数化成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4张完全一样的纸条和一支彩笔。

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 教学要重视学法指导,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开课前,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先通过商不变规律的复习与新知识的联系, 用猜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妈妈分苹果故事情境引入, 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 让学生大胆自然地提出猜想, 并引出课题。 (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感悟理解, 尝试探究

新课标强调,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究。我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5页例1的内容 (板书:例1) , 然后让学生用准备的学具自己做实验, 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议一议”, 然后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分数基本性质的规律。这样的学习, 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

三、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四、强化应用, 巩固提高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 本环节我主要围绕如何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题目解答, 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享受到成功和快乐。

1. 基础题 (课本练习四:1, 2) :以基础为主, 主要激发中下层学生的兴趣。

2. 联系生活实际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以生活实例为主,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3. 提高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为中上层学生设计, 以达培优效果, 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

以上练习我采用的是开放评价, 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 引起共鸣与争论。

五、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 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深刻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板书设计上, 我力求简洁、明朗, 突出重点, 抓住特点,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篇4: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知道其扩大、缩小及其倍数。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概括、推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复习提问(约5分钟)

1.在○里填上>、<或=符号。(板演)

0.36○0.3600.36○0.368 3.68○3.82424.3○2.432

2.口答下面各题。[与板演同时进行(下面要用到)。]

(1)0.1里有()个0.01?

(2)0.01里有( )个0.001?

(3)1里有( )个0.1?()个0.01?

3.填空。2×()=20130÷()=13 2×()=2001300÷( )=13第一组题复习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和两个小数的数字虽然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位有了变化,小数大小也有了变化。第二组题复习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知识。第三、四组题复习整数部分中的扩大与缩小等知识。

第二环节:

传授新知(约15分钟)

1.导入新课。(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1)板演题中的(2)(3)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每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的大小不同呢?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板书课题。

3.教学例1。(通过讲、扶、放形式教学。)

(1)边观察投影,边提问,边板书。根据0.004米=4毫米......①0.04米=40毫米②0.4米=400毫米 ③4米=4000毫米

a.引导学生观察:(体现“教”)以①式为标准,0.004米到0.04米,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来的数字4所在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板书)

b.引导学生观察:(体现“扶”)①式到③式,师按上述方法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规律。

c.继续观察:(体现“放”)①式到④式,独立回答上述问题。并练习概括。

d.通过上述的比较,你發现什么规律?可以试着说一说。后师板书。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e.对比规律,同桌相互说一说。

(2)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出声想。问题是以③为标准,同②①及原式比较投影出思考题。(同前面的“教”。)并完成61页下面的规律填写,并指名口述,齐读。

(3)指导看书。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

(4)小结。(体现教知识、规律,学法指导)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四个算式,总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方向有两种:一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以①式为标准向下观察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另一种是同学们自己学会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校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比较,从中悟出其规律。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约18分钟)

1.将规律变成填空题,巩固理解规律。

2.加深认识,运用规律。练习十第12题。

3.用手势表示“扩大”、或“缩小”。5.26→0.526→52.6→0.0526→526。

4.看谁最快。

6.83()100倍→6839.41( )10倍→0.941

42.5扩大()倍→4250 7.48缩小()倍→0.748

52.3()倍→5.23376()( )倍→0.376

篇5:《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比较、归纳、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且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2):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利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在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即教学例

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如下四个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思总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同一件物品在不同超市价格标示方法不同,让学生根据信息猜测哪里卖的贵,从而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米尺投影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

(2)学生观察米尺图,(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思考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安排例2教学。教学例2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一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

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三)巩固深化、应用结论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4.08=4.080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化简和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课件出示)改写和化简小数时应注意:

1)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

2)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3)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出示“找朋友”练习题,要求把价格相同的物品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时可以呼应课始,揭示奥秘:两超市货物价格是一样的,标价为2.50元,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是为了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货物是几元几角几分。

(四)反思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篇6:《小数的性质》的说课稿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篇7:《小数的性质》的说课稿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 《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说课稿

★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

★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大小比较教案经典合集

★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 《纯碱的性质》说课稿

★ 分数乘小数说课稿

篇8:《小数的性质》说课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实质上是研究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从纵向来看, 学生在小学阶段会三次接触小数。分别在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和“小数加法和减法”,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 开始系统的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动、生活中的小数 (单位换算)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小数的意义, 它是学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移的基础。同时, 也为后面小数的大小、复名数与小数、小数的近似数的学习打好基础。小数的性质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也会应用到后面的有关小数的学习中。

人教版教材是这样呈现的。本节课应该完成的任务为4个:

(1) 经历探究的过程, 感悟小数的性质;

(2) 借助数位顺序表, 理解小数的性质;

(3)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

(4)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在数的末尾添零。

其中任务 (1) 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小数性质的本质要素:小数要怎样变, 大小不变。

在小数的变化中要把握:

(1) 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去掉零;

(2) 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大小不变, 但小数的位数、计数单位发生改变。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在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掌握情况怎么样?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吗?他们会以什么方式说明理由呢?带着这样的思考, 我展开了调研, 调研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

调研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掌握情况, 了解学生是否能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释相等。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调研题目:

1.请写出1.11是由什么组成的。

2.比较0.5和0.50的大小, 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理由?

从调研结果来看, 第一题的正确率为92%, 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第二题的调研结果显示, 有92%的同学能正确判断0.5和0.50是相等的, 看来判断两个数等不等并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且, 学生能够想到应用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说明理由, 分为三种方式:

1.从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组成入手说明;

2.学生应用小数意义, 结合画线段图和借助正方形平均分画图对比;

3.给小数赋予单位名称的方法, 进行单位转化, 加以比较。

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画图、举例。还有2人不能正确判断0.5和0.50的大小, 通过分析, 这两人也是第一题中出现错误的2人, 说明他们在小数意义方面掌握的不好, 所以对于这两名同学, 我想在课后再对他们进行单独补习小数意义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调研还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学生能用小数的性质解释, 看来学生对于小数的性质没有听说过。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在经历探究过程, 感悟小数的性质上。

第二次

主要想了解对于整数末尾添上零大小改变, 小数末尾添上零大小不变, 学生是否知道真正的原因。采用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

调研题目:

1.5的末尾添上零变成50, 大小变化了吗?0.5的末尾添上零变成0.50, 大小发生改变了吗?

2.1中前面的问题添上零大小发生改变, 而后面的问题添上零大小没有发生改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调研结果:

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判断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所有学生都是从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来解释说明。

从调研结果上看, 学生都没有关注到整数5末尾添上零, 5的位置发生改变, 所以大小改变;小数0.5的后面添上零, 5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大小不变。看来, 本节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字所在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与大小是否改变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孩子学习本节课的难点。

【我的思考】

1.通过多种方法验证, 感知相等

我最初的设想是遵循教材的呈现方式从长度单位引入, 让学生动手画2分米, 20厘米, 200毫米, 并观察有什么区别,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长度相等, 最后引导推理证明, 因为2分米=20厘米=200毫米, 所以0.2=0.20=0.200。但是从我班的学情调研结果来看, 92%的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证明0.5=0.50, 根据在前测过程的观察、分析, 我班学生可以多种不同的角度认识相等。基于以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 学生具备一定的围绕着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 解释问题的能力, 而且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学生也更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活动中及时的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互动。因此, 我设计了较为开放的教学情境, 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 整节课分为三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提出质疑, 合作探究;

活动二:普遍探究, 得到结论;

活动三:动态演示, 抓住本质。

从学情分析来看, 这样设计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 发散思维, 用多种验证方式阐述观点, 证明小数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利用数位顺序表, 渗透位值制思想, 抓住大小不变的本质

从第二次调研结果来看, 学生没有关注到“小数末尾添上零后大小不变”, 其根本原因是数字所在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好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把小数和整数进行对比思考, 从而明确为什么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部分内容, 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 整数末尾加上零, 数位就被向前“挤走”, 而小数末尾加上零, 数位原位不动。这样的方式呈现, 抓住小数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 小数大小不变的本质原因。小数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后, 小数点位置未改变, 因此小数原来的数位就未改变, 根据位值制, 数字所在的位置没变, 它的大小也就不变;而在整数末尾添0或去0后, 数位发生变化, 数字所在的位置变了, 它的大小也就变了。

【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的思考,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猜想、验证、辨析等活动中, 感受、理解、概括小数的性质, 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

2.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 经历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发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数位表的有关知识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以三个活动为主线。

活动一:提出质疑, 合作探究

在第一个环节中, 我从整数出发, 探究整数末尾添上零, 数的大小发生改变。为后面小数末尾添上零的研究, 提供对比资料。从而引发本节课第一个数学活动, 提出质疑。

整数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 会引起大小的变化。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 它的大小会怎样呢?学生以0.2和0.20为例, 他们两个真的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之前的学情调研, 预设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举例。

以米为单位, 0.2米=2分米0.20米=20厘米

以元为单位, 0.2元=2角0.20元=20分

2.学生应用小数意义通过画线段图;

3.借用正方形平均分画图对比来解释;

4.利用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说明。

监控:关注学困生解决此问题的思路, 帮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解释说明, 排除困难, 至少真正明白一种方式说明0.2=0.20。在小组合作交流时, 关注我班合作时不能够认真参与研究的同学, 引导他参与整个小组研究过程。

在汇报之后, 和同学们一起回顾:刚才我们都用什么方法说明0.2和0.20是相等的呢?总结学习方法, 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意图:较为开放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让学生自主探究, 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采用多种验证方式、自主发现规律, 感知相等,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活动二:普遍探究, 得到结论

同学们说明了0.2和0.20相等,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请你自己随意写出一个小数, 在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 他们的大小是否不变?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监控:刚才帮助到的学困生, 看他是否还可以用他所喜欢的方式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看到他人写出不同小数, 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对于这一规律的普遍性有所认识, 同时, 在叙述中对于刚才研究方法的再一次深入理解。

活动三:动态演示, 抓住本质

第三个环节, 我借助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们了解小数末尾添上零去掉零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数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呢?

请您仔细观察出现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动态演示:整数末尾添上零, 原数位上的数被挤走;小数的末尾添上零, 原数位上的数没有被挤走。让学生自主总结规律, 探究本质原因, 原来变与不变关键在于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最后深入引发思考, 大小不变, 有没有什么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举整数末尾添0及小数添0的正、反例子, 引发学生思考, 借助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在辨析、研讨中追溯小数性质的本质。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我采用量规评价的方式, 对以上三个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PPT出示表格。) 从以上的量规表来评价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 探究成果。

1.以学论教, 多种方法感知看现象

本节课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 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和态度, 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重新创设情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小组合作方法学习, 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课始:提出质疑, 合作探究, 验证0.2=0.20;课中:普遍探究, 得到结论, 自己任意举例验证;课尾:动态演示, 抓住本质。以三个数学活动贯穿整节课, 学生参与度高。

2.动态演示, 数位顺序表中理解抓本质

篇9:《小数的性质》说课稿参考

(1)演示0.1米、0.10米、0.100米。

①0.1米、0.10米、0.100米分别可以写成哪个比米小的单位表示?

②用分数又怎样表示

③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汇报得出:(师板书)

①0.1米是1/10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10厘米

0.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②0.1米、0.10米、0.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长度。(出示)

又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3)观察得小数的性质

①这三个数从左往右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这三个数从右往左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点题)

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4)练习:(出示)

①辨别下面各数中的“0”,哪些“0”是属于小数末尾的“0”(按数位说)

0.0800.60300500.00000

②58页做一做(出示)(学生先在书上练,再出示)

【设计意图】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小数性质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时要把某些小数化简,有时则要把某些小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做下面两道题:

1、教学例2:化简下面的小数

0.70=105.0900=10.000=

练一练: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59页做一做1

2、教学例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4.08=3=

(注意: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练一练、59页做一做2

六、探究练习

1、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有变化吗?

4.08去掉0会怎样?

0.31可以填0吗?

2、小结:添“0”或去“0”只能在小数的末尾。

七、巩固练习

1、64页1题。(出示)

2、判断理解:(“末尾”能否说成“小数点的后面”)

①把0.500.0600的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在5.3的末尾添上三个“0”,它的大小不变。()

③一个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3、64页第3题。(课本练习)

八、拓展练习。

1、你能在下面三个数中各点一个小数点使它们相等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行。

602060260200

2、试试看你能写几个与30.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为探究和提炼改写规定小数部分位数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同时也为各个能力阶段的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九、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10: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也是小数的化简、改写和四则运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意识以及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3)问题解决: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如下: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探究小数性质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法。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小数的性质。

2、学法

预设的学习方法是: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提高,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具、学具上我准备了米尺,正方形方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激趣引思;体验操作、探究新知;巩固深化、学以致用;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和作业布置。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多媒体出示超市情境图,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老师昨天想去买一只中性笔,可是两家超市的标价不一样,我要去哪家买更便宜一些呢?(出示中性笔价格图片:一家是2.5元,一家是2.50元)

2、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去哪家买都一样。

教师在这时追问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说出:因为2.5元表示2元5角,2.50元表示2元50分,5角=50分,所以2.5元=2.50元(教师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数的区别,学生会发现:小数的末尾多了一个0,大小还没变。

4、教师提出质疑:

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新知识的探究。

设计理念:

通过超市价格标签的具体生活情境引出小数性质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相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好奇心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体验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1)我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米尺,让学生在尺上先找一找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并与小组成员说说你是怎么找的,然后在纸上画出来,比较他们的大小。(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小组探究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展示他们找到的0.1m,0.10m,0.100m的长度,并说说是怎么找的,也就是小数的意义。

学生们得出探究结果:因为这三个长度都相等,所以这3个小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3)教师让学生观察0.1m,0.10m,0.100m这3个小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数的区别:三个小数末尾的0不一样多,但是大小一样。

看来像这样大小相等但末尾0不一样多的小数的确存在。

设计理念:

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小数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在米尺上找出0.1m/0.10m/0.100m的长度,使学生直观感受到0.1m,0.10m,0.100m的长度相等,所以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2、大胆猜想,独立验证

教师板书0.3和0.30这两个小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小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会说“相等”。

(1)这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让学生独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学生独立验证后进行汇报展示

找学生投影展示涂方格的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因为涂的面积相同,所以两个小数相等)

设计意图:

利用直观图比较0.3和0.30的大小,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借助小数的意义发现0.3和0.30的异同点,进而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组算式:我们先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呢?他们的大小呢?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教师强调并解释:末尾指的是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个非0的数。帮助学生区分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教师强调课题:我们把这个小数所共有的特点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探究验证之后,尝试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对口令游戏:教师说一个小数,学生对出相等的小数。

2、哪些数可以去掉末尾的0(重点区分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整数与小数的区别,强化小数的性质)

3、连线

设计理念:

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体现新课标中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课的结尾,通过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新知的?你还有什么疑惑?来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

小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5,50,500,5000四个数相等吗?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带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在课下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称,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艺术性和指导性的特征。本节课的板书是随着教学进度依次呈现的,它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对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数的性质

2.5元=2.50元

0.1m=0.10m=0.100m

0.3=0.3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篇11: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信息窗呈现了三个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绿毛龟蛋长径和宽径的情境,通过学生质疑测量同一个蛋的长度,为什么两人读数不一样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近似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后再求它的近似值。能正确区分改写和保留的要求以及各自的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图引出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

第 1 页 下探索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区分改写和保留的不同要求和方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到新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已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紧密联系,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会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理解保留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教学难点是:

理解保留和精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保留位数越多,精确度越高。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第 2 页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两个习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534 58741 32100 398210

2、下面的(w w w.xxjxsj)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64532万 47()05047万

在此环节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为后面的学习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有两个知识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我先出示课本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问题,为什么小华、小明两个人说的不一样?教师可以说明由于两个学生对测量结果要求的精确程度不同,就会出现同一个小数的不同近似数,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小华说的是几位小数?小明说的是什么数?

第 3 页 通过学生的回答师作说明:近似数的结果是一位小数就是将原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整数就是将原数保留整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

从而引导学生仿照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3.94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3.94保留整数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索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再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出: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一样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求近似数时,的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小组讨论:比较3.9和4与精确值3.94比较谁更接近3.94。总结出: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越高,保留的位数越少,精确度越低。

再出示:绿毛龟蛋(2.04厘米)的宽径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并让学生思考:末尾的0可不可以省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位数不同,精确度也不同,而且0在这里也起到了占位的作用。为了巩固这一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测量课桌的活动,比一比谁的结果更精确,说明理由。

第 4 页 第二个知识点: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出示课本71页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说一说能获得哪些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

(1)把1754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什么? 先让学生尝试改写,根据学生的情况,如果有正确的改写可以先让学生讲解他的方法,如果没有,老师可作说明: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

(2)2018年全国禽蛋类产量约是多少亿千克呢?(保留整数)把28795000000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的数,让同学们独自探索方法,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出287.95亿的近似数。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在这一环节安排了自主练习的4个小题。

1-3题是用多种形式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基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切实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题用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改写的。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让学生共同回忆本节课研究了哪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第 5 页 你有哪些收获?自己在学习上有哪些提高?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对迁移推理的数学思想的认识。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布置适当的作业,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高。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实用性,所以本节课我注重发挥其引导功能,做了一下设计: 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3.944 保留一位小数:3.943.9 2.04厘米2.0厘米 1754000=175.4万

28795000000=287.95亿288亿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全面系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篇12: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加拿大队多少分? 总成绩是多少?

53.40-49.80=3.6(分)53.40+58.20=111.6(分)

53.40 53.40

- 49.80 +58.20

篇13: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教学关键: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

2、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合作、探究意识。

3、在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的过程、方法和理论依据理解和掌握。

教法与学法:

如前所说,这一学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大量有关除法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的一上学习内容,因此,教学中主要使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使用“转化”的思想主动发现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注意两方面的内容:

1.整数除小数的除法及法则;

2.除法商不变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一)讲授例5。

1.出示例5,要求学生理解题意并例式计算(含竖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录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计算法则。

(1)教材中的问题——除数是小数怎么算?(引入)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没有学过,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学过,也会算,有办法氢小数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吗?——学生讨论,并要求说出方法和理由。

注意两种可能:

①利用化单位的方法;

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比较并体会“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方法”的优势,并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格式。

(4)小结:(注意小数点移动的方式及把小数点和没有用的“0”划去的要求与做法。)

(5)巩固练习:第22页“做一做”第1小题。

(二)讲授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被除数的“数位不够”。

2.解决问题:被除数的数位不哆怎么办?——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3.小结例6并全课。

三、巩固练习:

1.第22页,“做一做”第2小题。

2.第24页,练习四第1小题。(分组练习,集体讲评)

四、布置作业:

第24页,第2、3小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篇14: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例2。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小数内在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经历比较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30组小数卡片;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白纸3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游戏:抓硬币,理解各个数字的意义

1、要求:请两名同学抓一把硬币并用小数表示出所抓的钱数。

2、想要知道谁抓的钱数多,其实就是在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找一找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新课部分

1、教学例2

A、提问:大家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吧,如果让你参加运动会,你想报什么体育项目?(引出4名同学的跳高成绩,让大家当裁判)

B、出示4名同学的跳高成绩,指名读小数

C、先自己比较,用自己的方法将四名同学的成绩排出名次。

D、小组合作探究找到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换算单位进行比较

②比较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D、汇报总结,并在软尺上进行验证。

2、巩固练习

A、出示习题(先出示有单位的、带几何图例的,再出示单独的小数比较)订正时请孩子说出自己比较的方法。

B、写数游戏

写一个比0。1大比9。9小的数

C、拍卖游戏

老师规范的写一个一位小数,请6名同学给评分(10分制),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4个小数按从大到小排列。

D、抽数游戏(男女生比赛)

①先放在小数部分

②一起摸两张,自己决定怎么放

(三)课堂小结

篇15: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1)地位与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并且喜欢学习数学。

(3)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5分钟)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长宽比的故事书、科学书,请学生根据书本下方的长宽比数据写出比例,顺势揭题。

(二)交流讨论,探求新知(20分钟)

1、教师讲授,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后向学生讲解: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2、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你能发现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吗?”,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比例的性质。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字母表示形式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

(三)巩固提升,深化知识(7分钟)

基础题:判断课件显现的数据中哪组可以组成比例。

提高题:根据乘法算式:2*4=1*8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5分钟)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以下两项作业:

1、分层作业

2、实践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1、6 = 60 : 40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写成分数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d=cd或cd=ad

上一篇:亮化检查标准下一篇:中专学籍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