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课总结

2024-07-22

数学建模课总结(精选8篇)

篇1:数学建模课总结

数学公开课评课总结

由年级组织本学期四月份南校区举行两节数学公开课。分别为4月12日,执教人:刘彩艳,课题:向量的坐标运算。4月16日,执教人:赵修喜,课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课后,本组全体老师,年级王主任,并邀请王校长进行了评课。评课情况如下:

首先由王校长进行发言。王校长站在非数学的角度,对集体备课,及所听的课进行了简要点评。他强调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与融合,它将大家的力量融为一体,要很好的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安排集体备课分工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位老师的教学特长,将课题分给擅长的老师,充分发挥老师在自己擅长的课题上的优势,让大家进行资源共享。另外集体备课贵在坚持,要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有计划的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所听的课,因为学科差别的原因,没有在知识点上进行点评,但感觉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主动性高,对学生的板演,教师严格要求,板书规范,能及时订正学生的错误,注重过程。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率高。将枯燥的数学课上的活而不乱,让每一位听者有益。希望各位老师在充分借鉴两位老师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合理的融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王校长发完言后,王主任从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首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数学集体备课的智慧,其次就某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了点评。比如在进行平面向量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证明三点共线的题目时,现在讲的向量是一个方法,另外还可以联系必修二讲的斜率,直线方程,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等方法,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角度来学习向量,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向量的知识。另外要合理的应用课件,数学因其学科特点不能完全依赖教学课件,要做到课件与板书合理结合。发挥课件的优势,扩大课堂容量,让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板书,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稳固扎实。

然后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课后反思。其实这两节课也是整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只不过由这两位老师展示出来。刘彩艳老师觉得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更紧凑,还可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赵修喜老师认为,本节课在例四的处理上还可更细致更扎实。

最后在两位领导发言的基础上,各位老师对这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计算问题仍然是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运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仍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巨大障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应继续关注,此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二,课件教学只能成为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特别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板书于黑板,重要的例题最好还是领学生作,将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用课件放一下就了事,这样水过地皮湿,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三,注重集体备课,轮到哪一位老师主备,主备人要重视,另外大家也要给以帮助,集集体的智慧于一体,让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大家的精力与时间。第四,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以讨论为主,特别是对重要题目的变式练习一定要挖深挖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经过这次评课,让老师们对这两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交流了解了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增进了课堂教学的认识。另外更加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力量与优势,让大家对今后的集体备课更加重视,更加认真的对待集体备课。

篇2:数学建模课总结

本次的希望杯赛课活动从2012年6月22日召开管局动员会时拉开序幕,我们组最终将课定为《圆周角》第一课时。并在第一次研课时,明确各自分工,我的职责是讲课,思想上我比较珍惜这次机会,但是我没有参赛经验,没有借班上课的经历,使得我又缺乏自信。

一、回味感动

让我真正感受到这次赛课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而是整个小群体在奋斗。从组长的第一次学案设计到最后展示课之前的整个过程中,我在同组老师的建议下不断地更改原有的设计,将学案设计和课件一步一步推向精致。在活动准备过程中,除了刘老师的全程参与,其他几位老师也对课提出自己忠实的见解,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认真负责,积极参与,无论是谁,没有人敷衍了事,大家同心同德,互相讨论,提出中肯的意见,可行的建议,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亲密无间的团队精神。所有的这一切,让我感受到,这一次赛课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一个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感受到了团队的强大力量。在整个活动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一次次试讲到群策群力反复修改的过程,都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觉得自己始终被人关注着,感动着。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次大家相互交流学习的实践活动,我们将失去多少学习进步的机会。

二、反思经历 这次赛课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选课时第一次选择了教材中大家都熟悉,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圆周角》。说实话,公开课讲几何我不喜欢,更不擅长。由于这节课要使用导学案,而导学案设计使用我们学校还是处于模仿学习阶段。我第一次在备课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点,如何更好的使用导学案,怎样利用课件有效突破难点等,幸亏我们的刘亚飞组长一次次的帮我修改,给予指导,才使我有信心去试课。赛课前,我们的学案共修改8次,试讲5次,思考在继续,课堂教学预设在不断调整,环节在调整,课件在增减,就是相关的导语和衔接语我还是不断在修改。每次试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就及时展开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最佳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然后我在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尽量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接着再进行下一次课堂尝试。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才使我对本课的教学本质与精髓从容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高屋建瓴。

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借班赛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只有短短20分钟,可见比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实力,包括对所上课的预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临场的应变能力等等。因此,这次赛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但在真正比赛时,有几个环节我发挥的不尽人意,由于紧张,我的语言不够流畅,不够自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超时三分钟。我想,经历过这次赛课的磨练,从个人基本功的表现(语言、教态、板书)到教材的处理、到教学机智的运用和心理素质的锤炼都显得不再稚嫩。不管这次赛课结果怎样,我至少收获了赛课的过程,收获了成长的经历。

篇3:数学建模课总结

一、数学思想引领优质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因此,我决定用数学思想来引领课堂.

1.用“逆推思想”引出课题

仔细分析这一小节教材,发现是以两个例题为载体,主要是要让学生已知数据求反比例函数及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而前一小节教材的目标则是反比例函数概念及简单的求值,所以我摒弃画面华美的情境创设,回归数学本质,以如下问题作为引入:

师:对于函数y=,这是什么函数?

生:反比例函数.

师:对上述函数,当x=3时,y的值是多少?

生:4.

师:下列哪些数对能满足这个解析式?

(1)x=-3,y=-4;(2)x=-3,y=4;

(3)x=4,y=3;(4)x=-4,y=3.

生:(1)(3).

师:你还能写出满足这个解析式的其他数对吗?

(这时,课堂的气氛已经比较活跃,学生的思路也有所打开,于是我抓住时机进行小结.)

师:以上是已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满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值.现在我们把这个过程进行逆推,即已知一对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

说明:这样的设计,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层层深入,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其中设计的一个开放性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较快参与其中,然后教师再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进行逆推思考,顺利引出课题,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以唤起他们的探究和质疑精神.

2.用“待定系数法”探究新知

待定系数法是指在求一个函数时,如果已知这个函数的一般式,可以先把所求函数设为一般式,其中系数待定,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这些待定系数的方法.

在初中阶段,待定系数法是求函数解析式的一种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在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时已经学习过,在反比例函数和接下来的二次函数中还将进一步应用,教材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知识螺旋上升的框架.于是我就采用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在已知两对自变量和函数的值,要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时,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你记得其中的步骤吗?

生:待定系数法,步骤是:(1)设(函数解析式);(2)代(已知对应变量值代入);(3)解(关于系数的方程?组?);(4)写(将得到的系数值代回所设式,写出函数解析式).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例题.

【例1】y是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当x=0.3时,y=-6,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变式: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和y的一些值:

(1)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函数解析式完成上表,并思考:

(1)表内能否增加x=0的值,为什么?

(2)表内能否增加y=0的值,为什么?

说明:这样,从学生所熟悉的待定系数法入手,学习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自然地完成知识间的衔接.同时,变式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和条件,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知识系统化.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用“整体思想”拓展新知

数学中的“整体思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整体思想方法就是指在研究问题时从整体出发,对问题的整体形式、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整体处理的思想方法.利用整体思想分析问题,往往可以找到最合理、最简捷、最实用的解题方法,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

而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困难让学生自主克服,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锻炼,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前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我在上课时又设计了如下的拓展练习.

[拓展]已知变量y与x-5成反比例,且当x=-1时,y=2,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师:同学们,做这题之前,你可先思考一下,“已知变量y与x-5成反比例”与“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两者之间的区别,从中你也可以看出解这一题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说明:此拓展旨在让学生用整体思想进一步熟悉待定系数法解题步骤,用类比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解题过程尽量由学生板演,教师便可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看出学生对这前半堂课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对下半堂课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4.用“特殊到一般”应用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从特殊情况出发,推出一般情况的结论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教学中是随处可见的,是一个非常自然、合情合理的解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特殊情况比较容易猜想出结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会倍增,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同时,对一般情况的探讨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参与与自我尝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真正提高.

于是对本小节的例2我这样进行设计:

【例2】设汽车前灯电路上的电压保持不变,选用灯泡的电阻为R(Ω),通过电流的强度为I(A).

(1)已知一个汽车前灯的电阻为30Ω,通过的电流为0.40A,求I关于R的函数解析式,并说明比例系数的实际意义.

(2)如果接上新灯泡的电阻等于40Ω,那么与原来的相比,汽车前灯的亮度将发生什么变化?

(3)如果接上新灯泡的电阻大于30Ω,那么与原来的相比,汽车前灯的亮度将发生什么变化?

说明:此例本来是没有第(2)问的,但考虑到本例既要用科学知识,又要用不等式的知识,而且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在已知条件中明确告知,而是由已学的公式或数量关系直接给出,学生不易理解,是整堂课的难点.因此为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我设计了第(2)问,将电阻大于30Ω改为电阻等于40Ω作为铺垫,学生对电阻大于30Ω就容易理解了.由相等到不等,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5.用“数学思想”小结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时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

说明:此处用数学思想来小结,一是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完整性和进一步突出数学思想的引领作用;二是因为数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渗透的长期过程,必须以数学问题为载体,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二、平时的例题教学也应渗透数学思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什么是不需要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多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就用不着教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就是他们入门的钥匙,因此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领会到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例3】如图1,在等腰梯形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B=60°.

(1)求点E到BC的距离;

(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结PN,设EP=x.

(1)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引导、渗透、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分类讨论、转化及方程思想,那么这个中考压轴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数学观念,促成创新思维的关键.同时,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内容是紧密相关、有机统一的,对一节课来说,数学思想方法虽是画龙点睛之笔,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对思想方法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切不可要求学生在某节课一定要学会某种思想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必须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以实现,只有在反复渗透和应用中才能增进理解,久而久之,才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使学生摆脱题海之苦,使学生学习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明碧.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J].中小学数学,2010(3).

篇4:新课标下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复习课 课堂效率

在目前的数学课复习教学中,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不足,错误的教学模式与复习方法,不仅不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觉得复习课是枯燥乏味的,就会影响到实际的复习效果。数学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做进一部的调整、整合,使学生缕清思路。让学生自主发挥,互相交流,进行辩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参与、深入体验,才能更好地上好数学复习课。

一、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分析

1.注重回顾而不注重深化提高

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实际的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让学生们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这样一来,在大多数的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问答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被动的回答,整个过程中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却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和思路走,并没有及时的做出自己的主动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通常只是教师带着学生来进行知识点的回顾,没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2.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不足

在实际的数学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该部分的课堂内容刚刚学过,如果再进行一遍系统复习往往会浪费时间,因此,其在复习课上关注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运用题的解答能力的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复习课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学生并没有在复习课上进行知识的回顾与结构的梳理,也没有对已学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记忆加深,而是直接的就进行能力的提升。通常来说,这种学习方法只能够对优等生有效,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并不能有多大的收获。

3.忽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

现阶段,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数学教师,把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来进行。简单来说,这种复习课的教学思路从根本上来看其实就是题海战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会在短期内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点有一定掌握,但往往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该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深入地理解,不能形成自己的有效认知结构,也就是说,这样的复习课往往会让学生丧失掉掌握知识并形成自己认知结构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复习质量来说也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教师在实际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引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再认识。例如,当我们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一章节的复习时,教师不能只单纯的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重复描述,可以通过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加深对于该问题的理解。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数学复习课上出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复习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要想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就不能只是纯粹的进行基础知识与运算技能的复习,因为从根本上来讲,数学复习课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引导学生在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问的方法,逐层深入,让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掌握。这样一来,由于设计的综合题目起点难度较低,学生普遍乐于尝试,进而培养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为其设计适当的课后作业

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复习课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要求教师在课堂结束以后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要求练习题的内容必须要来自复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点和相关例题的转换,保证练习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只注重练习的数量而忽视质量。此外,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充分的注意层次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强度,课后作业全部完成以后,要求教师进行全员检查,并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分析,进行作业中共性错误的讲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促进复习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要根据课本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的备课,设计出一个优化的导学提纲,让学生们的复习过程能够更加有针对性。通过优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进步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香玲. 例析数学复习课内化知识和技能的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2015(8).

[2] 周兴荣. 因材选题,这边风景独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一点思考[J]. 求知导刊,2015(1).

[3] 尹明.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 学周刊,2015(32).

[4] 吴生娟. 加强互动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 赤子(上中旬),2015(22).

篇5:数学磨课总结

1.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尝试讲义、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 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学法有广泛的适应领域和适应性能,而且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灵活变通的发挥效能。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把“学导式”教学法作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经过一番逐渐过渡和师生双方逐渐适应的过程。

英语“磨课”活动总结

在第三周初一级部英语组组织了一次磨课活动。张玉英老师和赵艳霞老师专心备课,制作课件并且使用六步导学法教学,效果明显。

张玉英老师的课细致,使用多媒体教学。知识形象直观,容量大,学生易于接受。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泼民主和谐。老师亲和力强,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本节课节奏快,目标明确具体,面向全体。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这节课使用教学流程教课,首先感知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点拨提开,归纳延伸。最后当堂测试,综上所述,可以说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

赵艳霞老师的这节课也是非常成功的。因为面向普通班的学生,学生水平差基础弱。所以这节课赵老师强化基础知识,对每个单词都是一遍遍读。而且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活跃敢于发言。这得益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老师亲和力强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而老师在落实知识点时也采用不同的方式训练方法灵活多样。

这节课也是使用六步教学法效果明显。

通过教科处组织这次磨课活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1、加强了备课质量增强组织合作意识,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2、通过听评课,使英语组教师业务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3、通过“磨课”进一步完善了六步导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进一步加强,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4、通过磨课活动,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6:数学组公开课总结

以上就是我校以点的形式为大家呈现的一次关于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本次活动是以单元课文内容写作方法为载体,如何对本单元习作训练进行指导,通过课例的展示,做课教师的说课,学生作品的展示,也通过大家的评课议课。这是两节比较成功的。真实、指导很到位的习作教学课。也可以定位五小的精品课,五小的好课。提到五小的好课我们有我们的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确定以下6点:

1、 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2、学生是否全体积极参与学习,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3、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是否独立思考和积极动手;

4、学生的课堂作业是否能及时解决;

5、学生同伴助学是否有效,要显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6、教师是否能够更好指导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力。

也是我们学校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着,这次我专门选择了习作教学,我们以前参加的教研活动阅读教学比较多,是因为从级别比较高的`国家级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还是小到学校自己组织的校本教研,都在好像避开习作教学这一难题。习作教学时一个盲点,但是习作教学确实对于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是一种困惑,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写。面对这样的困惑,我校把习作教学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要通过尝试、探讨、研究、反思、总结。能不能突破这一难点,让我们的教师有信心上好习作课、让我们的学生不畏惧写作。

这就要我们去了解我们习作教学从在着什么问题,我校在老师们共同诊断下: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习作选材单一。我们曾在上届毕业班布置一次作文,要求写一次自 己印象最深刻的尝试。按说此题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材料也很多。但学生习作中却出现了许多雷同的尝试:尝试洗碗、洗红领巾、洗衣服??洗碗、洗衣、洗红领巾,固然是一种尝试。如果六年级学生才刚刚从这些尝试中体验到喜悦,他们的生活岂非太单调,难道生活中就没有更多更好的鲜活内容可供选择?现实生活充满新奇与未知,探究与尝试应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学生选材却是如此单一单调。

二是习作结构雷同。小学生习作要求“我以我笔写我心”。篇章结构不应有过多过严的限制。但现在小学生的习作结构却惊人的相似:开头从题入手,中间具体描写,最后点题结束。清清楚楚“三段论”。由此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科举时的“八股文”。习作结构雷同,千篇 一律,简直让人震惊。

三是习作缺失人性美。仍以“尝试”为例,部分学生选择的材料,让我们触目惊心和极度不安。如写什么“尝试偷东西”、“尝试作弊”、“尝试说谎”、“尝试骗父母”??如果说这也算是尝试,我们决不要这种“尝试”!其中还有一篇尝试做菜,买鱼、看到卖鱼着用刀背冲鱼头使劲一敲,学生看见这个场面没有一点心动,未曾找到一丝一毫的不忍,也没有看出究竟为什么而尝试?

四是套作、背作泛滥。一些学生的习作虽然写得像模像样,却觉似曾相识。经交流验证发现是某优秀作文刊物的别人的文章。学生为了应付多种题材的习作,不是睁大慧眼去观察生活,选取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习作材料,而是下工夫去选择和背诵范文,去套作、背作。对此,我们教师又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二、原因

当前,根据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学生习作上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校教科室探究其根源,无非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分数至上,教学的功利性。应试教育使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没有更多时间去参与实践、参与探究。家——校单调的生活路径,使学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应试教育把“分数”放在首位,凭分数定学校等级、定教师水平的单一化评价体制,而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首位。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存在着一味强化不偏

题、得高分的严重倾向。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原始材料,谈何有话可说。

(二)缺乏科学指导,作文教学思路不明。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从小就要逐步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随年级升高,能通过口述、日记、小练笔、每周习作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只有自己亲眼目睹、洗耳恭听、亲身体验的事情,才会言之有物,具有真情实感。同时,要训练学生学会常用的表达方法,能围绕中心,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应让学生多阅读佳作,积累丰富词句,这样,才能掌握习作技巧,叙述才会越来越流畅。若只是通过考前的所谓习作技巧指导,就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三)课外阅读不足,缺少中外文化浸染。学生被繁重的学业负担所累,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现在学生注重的是功利性阅读,他们看得最多的是名目繁多的优秀作文集。过多阅读此类习作,只会产生低层次的阅读吸收,会导致低层次的产出。根本无法做到居高临下,登高望远。事实证明,没有积累就没有习作的底气。要指导学生读书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产生效益。

(四)紧扣学科特点,加强“做人”教育不够。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比其他学科更重大。真、善、美,假、恶、丑,会随时出现在学生身边,也会在他们的习作中反映出来。为此,教师要在言传身教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五)生活基础薄弱。有些习作虽然文通字顺,条理清楚,但习作内容却让人哑然失笑。如有学生习作写冬瓜和黄瓜嫁接,把姥爷买回冬瓜和黄瓜种到地里,过几天挖出来进行嫁接,结果成功??这种没有任何生活基础的天方夜谭习作,不知是为了使材料“新奇”,吸引老师的眼珠,还是实在没内容可写而瞎编胡造?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基础薄弱,缺少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三、对策

一、加强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乐写、善写。首先教师要满怀热情,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培养他们的习作意识。特别是对怕写作文的一些学生,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不可听之任之。应指导学生学会小练笔,这是一个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始学生可能不乐意写,怕写不好。但教师要具有明确而富有激励性评价的指向,善于对学生习作中反映出的,即使是一星一丝的闪光点给予充分激励。对学生习作的充分肯定,这种最初最直接的赞赏,会强化他们继续表达。如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些新的具体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教师还要善于动脑筋,出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习作采风活动。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习作。我们的学生生活单调,只有学校——家,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做一个生活中有

心人,体育活动、打球等,要留写作必须考虑学生是否有素材可写。

三、开展读书活动,学习名家名篇。丰富学生知识,注重语言积累,是习作的重要基础。积累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扩大阅读,背诵记忆。

1、我校的校本课程是20xx年级的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三年级是三字经,四年级是弟子规,五年级是宋词,六年级是论语,每学期末以年级组的形式汇报,学校举办一次古诗文诵读比赛。

2、阅读课本使用,我们以前和我们语文书配套的阅读教材,我们一直没有阶段的用着,这个教师给予详细指导阅读。

3、课外阅读我们条件有限只能利用漂书,每个年级选择适合本年级的读物六本,每个班一种,六个班漂书,也是在教室的指导中读书,并有读书记录卡,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业吧。

篇7:小学数学公开课总结

――数学教研大练兵活动总结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务处的组织和领导下,我们数学组校内公开课于10月13日拉开帷幕,至11月2日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共21人参加(四十岁以下教师),由王巧玲、肖善佳、刘世波、闵英姿、冶琴老师担任评委,并组织所有听课老师评课。整个活动安排的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精心准备,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全部同科教师以及其他科部分教师都参与了听课,并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当场点评,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都受益匪浅。所有的课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现对教师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能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能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处理教材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气氛浓厚。如宋方老师在《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做铺垫,运用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发现圆在剪拼前后的联系,从而自行推导出圆的面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能够把生活知识引入数学教学,使数学学习生动有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益友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如李惊晶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熟知的英文字母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车牌号码,扑克牌等,了解生活中既可以 用字母来表示区域,也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将现实的生活知识带入课堂,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5、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如陈鑫老师在《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棒自由坠落呈现的不同形式,同过交流、汇报并进行分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于探究、学习。在课堂中让学生有合作交流、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如刘世博老师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发现得出观察到的平面形状是不同的,并充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学生的求知欲旺盛,课堂气氛活跃。

7、转变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向小红老师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主题情景图,运用已有的统计知识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自然的引出新授内容,指导学生应用旧知掌握新知,顺其自然的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自行获取知识,不知不觉就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8、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认真设计、制作实用的课件,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在总结亮点的同时也应看到存在的许多不足,在教学中如下问题不容忽视:

1、练习设计要做到适量,以免走过场。

2、练习设计尽量体现层次分明,努力实施分层教学。习题要有层次、有坡度,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3、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激情唤起互动

没有激情和互动课堂只能是死水一潭。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时应该是最兴奋的时候,上公开课应该比平时更富有激情,这种兴奋和激情会传染给学生,在激情中师生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令人愉悦、乐于倾听和感受的场所。4、教学中不能缺少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获得一些必备的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捕捉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5、要合理的应用课件

数学因其学科特点不能完全依赖教学课件,要做到课件和板书合理结合,发挥课件的优势,扩大课堂容量,让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板书,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稳固扎实。特别是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板书与黑板上,不能用课件放一下就了事,这样水过地皮湿,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问题设置要科学,我们主张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要给予必要的启示、点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课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说得多,自然学生动得就少。有的老师可能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盼学生快点说出正确答案,因而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甚至于自己忙着把答案说出来;有的老师不敢相信学生,提出问题后总怕学生想不到自己设置的“正确答案”上来,于是在那啰啰嗦嗦,不断解释,结果是打乱学生思路,得不偿失。

2、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要到位。多鼓励是对的,但鼓励要用到当处,要有利于激励、鼓舞学生和鞭策其他学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如果启发后仍然不能答出来,既要鼓励他不要气馁,也要告诉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点评不到位。对于回答好的学生喜形于色,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卡”住时,缺少必要的启示、点拨。对于回答差的同学基本上简单化处理,让其坐下了事,缺少激励与鞭策。

3、备课注意细节,提高应变能力

我们认为,一方面备课要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并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要提高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只能来自丰富的知识、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这一切都只能来自我们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教学语言、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毫无疑问,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准确的,老师的板书应该是规范的,老师的这些教学行为无疑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的公开课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学会过程。我们的公开课更是老师们相互学习的平台,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样实实在在的公开课中,才能实实在在的提高我们的有效教学。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

叶城县第二小学

数学教研组

篇8: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

江苏省出台教学“五严”规定后, 高三复习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教学时间要比以前少了, 学生在高二时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进入高三, 随之带来的复习内容详略、复习进度等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 需要我们去思考, 去实践.笔者认为, 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向课堂要质量.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 更新教育观念, 努力实践, 促成有效课堂

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 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包讲, 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 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 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突破”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 上手易”, 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 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通过学生的探索, 集中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问题的突破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 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 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 由于题量很大, 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 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 保持解题的“好胃口”.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 变苦学为乐学.鼓励学生大胆幻想, 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 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现代创造理论表明, 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传授而得到的, 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 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 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 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现在一些高考题就是把平时练习中的题目通过给出新的情景、改变设问方式、互换条件与结论等手段改编而成.因而在平时复习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对一些可以改编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题组训练,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类问题的本质及其通性通法, 同时要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 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①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在讲评试卷时, 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 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 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 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 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 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 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②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不在于方法的罗列, 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③分类化归, 集中讲评.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 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 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 集中评讲.

四、降低难度, 提高双基能力

一轮复习还应该侧重基础, 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彻底摒弃那些繁难的技巧, 要回归基础, 在学生的读题能力、解题准确性、画图能力上下工夫.让所有学生动起手来是基础, 动起脑来是关键.在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删减、变化最大的内容之一, 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研究教学方法, 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三角式的化简求值、求角、求最值问题是易考题型, 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较差, 我们在复习中还是要注重基础, 练习基本的化简求值.在三角形中建立三角函数关系, 进而求值域、求最值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要在作业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找等量关系, 训练基本能力, 而对那些较难的化简技巧要摒弃.高考突出“双基”考查, 强化数学思想.从内容来看, 填空题中对于新增内容考查也较为全面, 如复数、概率、统计、算法语言、推理方法等都有考查;解答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 六道大题仍然考的是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及数学应用题等重点知识.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则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 试题考查了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注意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作为一轮复习的课堂就要从基础入手, 从基础讲起, 从基础练习, 我们的时间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基础分才能拿足.

上一篇:北方与南方地区彩画地仗特色论文下一篇:客房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