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2024-07-11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共8篇)

篇1: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扎实的导学案使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让教师的课堂变成和谐的课堂,紧张的课堂,优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作为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它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希望今天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共同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二、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概括而言就是:“五讲五不讲”。五不讲:自学之前不讲、自学懂的不讲、能讨论懂的不讲、不提出问题不讲、结论性语言不讲 “五讲”——是指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时候,教师作补充讲解;学生讲错的时候,教师作更正讲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作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之后,教师作归纳总结讲解;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时候,教师作延伸拓展讲解。

4、巩固练习。根据当天所学,合理分层次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进一步熟悉应用的目的。

三、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各科目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2)、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导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2、课堂上注意勤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此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保存好作为以后的复习资料。

四、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必需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组长,教师按照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体会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取代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时坚持自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自动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故弄玄虚。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利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本人能处置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纪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4、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例题的典型示范做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5、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6、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7、突出一个“导”字。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质疑品质,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强化一个“研”字。在实施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要加强对其他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不断挖掘“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巨大潜力,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课例研究路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9、按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操练。

10、导学案导学中教师有效落实导的6个方面: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3)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五、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

(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

(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

(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

(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六、利用“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目前,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县四中作为参与课改的一员,暑假前后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针对已经印制好的导学案,为规范利用,特提出如下备课要求:“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体会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完善导学案。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填补完善。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的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等同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构成部分。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导学案当成备好的课,而应当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删改,融进本人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勒和填补填写的踪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合适本人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本人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正在后面。

七、相关保障: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再随便的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行;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并按标准课时放置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方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拾掇的学习风气。

3、合理放置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现有知识实际,合理放置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做,互伴互帮。充实发扬“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担任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讲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氛围;②看学生的参与面,参与人次;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教师采纳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讲解效率。

篇2: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关于如何设置语文导学案的几点建议

作者/武永梅

摘 要:导学案作为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代表,它本身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可以在遵从导学案设置的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等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使其作用最大化,就如何编制语文导学案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学案;语文味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如果教师课前精心设置导学案,就可以避免学生课堂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师的点化指导下,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导学案作为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代表,已经在很多地方的学校尝试运用了,甚至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把课程改革与运用导学案教学画了等号,并且硬性规定:教学必须使用导学案。其实,任何一种学习方案都不是万能的,它本身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在遵从导学案设置的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等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使其作用最大化,因此,导学案的设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课时可以设置不止一份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前身,其实就是课前的预习题。后来,有人提出了“以学定教”的理念,于是预习题就更多地负载了教学任务,而变身成了“学案”.教师根据学生学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一步地整合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并把对学案的学习完全交给了学生。于是,学案就变身而成为“导学案”.其实,无论是预习题,还是学案,直至导学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学生学习什么。其实,这主要是为“不知道学习什么”阶段的学生――后进生服务的。导学案的出现,就是因为学生不仅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更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甚至“学习”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所采取的“逼迫”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所以,导学案的运用,更多是为后进生服务的――导学案对那些后进生,会在一定时间内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它确实并不适合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反而会因为导学案的束缚,而扼杀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机会。因此,同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知识层级设置相应不同的导学案。

二、重实际问题解决,更重思维方式点拨和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往往只是把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抛给学生,我们的教学只是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培养的主要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有这样的阐述:“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应该包括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如果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都听任教师的预设,就没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个性化学习的自由,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从而对教师的预设产生了高度的依赖,一旦离开了教师的预设与引导,他们便不会学习语文,因此,导学案设置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而是引导他们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三、在注重“做”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其中的“运用”“综合性”与“实践性”强调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在强调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学习语文,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综合性”的收获:阅读、理解、表达等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品味、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我们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实与做习题、讲习题并无多大差别,强调的只是学生的理解与交流,由于缺少了对课文的朗读和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从而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对文字的表达和人文内涵的感悟大打折扣,令我们的语文教学丧失了语文味。

篇3:编写导学案的几点思考

一、目标学习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 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到什么, 掌握什么, 应用什么。关于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分三个目标来进行,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要知道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是什么, 哪些是了解的, 哪些是掌握的, 哪些是理解的, 都要有明确的说明。能力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要掌握的某种技能和能力。现在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都比较好, 但是在能力方面就比较弱。因此, 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要培养和锻炼的情感。我们教的都是活生生的学生, 都是有感情的人, 我们必须注重他们情感的培养和磨练, 让他们带着情感去学习, 这样才能教出有完整人格的学生。

二、巧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一节新课时, 如何能让他能主动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呢?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巧地设计能使他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 那接下来他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血液和血型》这节课时, 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在上学的路上, 不小心发生了交通事故, 流了许多血, 被送到了医院。假如, 你是一名医生, 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思考起来, 有的就提到了应该输血。那我又接着问, 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输血?同学们再次陷入到了思考中。有的说可以, 有的说不可以。接着, 我就说:“要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血液和血型》”, 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三、问题自学导读

学生在学习一节新课时, 往往不知道到从何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反复熟读课本, 提炼课本的知识, 设计出合理精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在设计问题时, 我们要根据课本的知识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了解的知识, 就设计独立阅读课本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就设计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探究去解决。这样,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知识时, 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那些学生思考了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应给学生适当点拨, 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和积极进取的能力。同时, 在设计问题时, 我们还要考虑课本知识的逻辑性和渐进性, 让学生按照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总之, 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学习。

四、学会自主归纳

学习完一节新知识后,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归纳所学的知识。这不仅是对学习知识的总结, 也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梳理。学习是一个不断归纳总结的过程。归纳也是一个知识消化的过程, 如果只学习不归纳, 那样知识的掌握就很差, 更谈不上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归纳上, 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新知识。因为学生只有用自己语言归纳的知识, 才会记得最牢, 掌握得最好。教师可让学生学会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归纳, 也可以让学生自创自己归纳知识的方法。归纳知识的同时, 要让学生用笔及时记下来, 这样又对知识进行了一次记忆, 从而, 逐渐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五、进行适当练习

学生在学习完一节新的知识后, 必须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练习是学生对所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 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现在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 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适当、经典, 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 也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在设计练习题时, 应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 让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掌握新知识。同时, 还应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和练习数量, 达到让“优等生吃饱, 中等生吃好, 基础生吃上”的目的。此外, 还应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 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 已达到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篇4: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学案;学习方式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我们学校也在新课改的引领下进行了力度很大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构建“自主、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成功经验的引领,我校深入课改,数学备课组大胆尝试,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也是我校借鉴其他先进学校的做法,所以导学案的编排和应用我们也是处在摸索和实验阶段,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导学案的使用因课而变

我们知道,教案和学案是不同的,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

在最初使用導学案的时候,我认为拿到的导学案已经是经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共同商讨,集备课组各位教师的集体智慧,经过至少两次修改编写而成的,所以我只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然后把导学案亲自做一遍就可以上课了。时间一长,我发现实际并不是这样的,问题是有些课用导学案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些课按部就班地使用导学案教学并不合适。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难点是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旋转这一图形变换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所以这样的课型还是让学生观察旋转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效果会比较好,所以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精心制作了课件,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学生观察旋转现象清清楚楚,很容易就发现了旋转的性质,然后再通过导学案巩固练习,效果证明比单纯使用导学案要好很多,学生直接观察,动态演示理解深刻。所以,我们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不是有了新方法就不能用老方法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导学案的使用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因课而变,灵活处理。

二、导学案的使用因生而变

导学案的使用还要视学生情况而定,我校一个年级二十多个班,有浸入式双语实验班、普通班之分且不说,同等班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而定。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的教学时,本节课是初次接触分式运算,对于普通班的孩子来说需要从基础的开始,基础真正过关后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节选部分内容如下:

在提前让学生预习过之后,课堂上很快解决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部分的内容,到精讲释疑部分的两道例题难度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困难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例2,一个原因是学生对幂的运算遗忘现象很严重,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刚刚接触分式运算,基础还不过关。所以,我将分层练习第1题的第(1)小题作为例题带着学生一起做,之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类似难度的练习,两轮练习后最后再来解决例2这样的问题。在两个班按照不同的思路上完课后,我发现后者学生更容易上手一些,正确率也大有提高。

三、导学案的使用因师而变

我校其他年级的数学课也都在使用导学案教学,同时听了两位老师上的同一节课,但是因为不同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及对导学案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导学案的使用也会因师而变。

两位老师上的都是“公式法分解因式”第2课时,大致过程是这样的:李老师对导学案的处理是直截了当,复习两个完全平方公式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具备什么特征的多项式能够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特别突出二倍项以及符号的问题,然后立刻自己写出五个式子让学生来做最基本的判断,接下来才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一组基本练习及提高练习。而焦老师是在复习完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后,抛出问题,给大家写了一个导学案上能组成完全平方式的二次三项式,如何分解因式?既不能提公因式,也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该怎么办?激发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看到班里此时没有几人举手,都做沉思状。焦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趁热打铁,完成一组基本练习后,焦老师提问合作交流的问题,带着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继续提高练习。

导学案的使用确实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角色,也凸显了我们的新理念,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数学课导学案的使用也应如此。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变化、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让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与优势。

参考文献:

篇5: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语文课程,导学案,教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很多学生课前从不预习, 坐等上课。因为不预习, 所以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时只是忙于听课, 机械地记下老师的板书或所说的重点, 根本就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完全是被动地学习, 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这样的课堂又如何谈得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实现课堂的高效, 教育者们根据“教学围绕着学, 教才主动;学要围绕着教, 学才主动”的指导思想, 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试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教育者们通过探索在课堂中寻找到了一个抓手, 那便是“导学案”。尤其是东庐中学“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的成功, 让很多教育者看到了希望, 所以“导学案”教学法得到了大力推广。导学案在教学中运用的成效让人感到惊喜,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学习效率提高了, 同时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课业负担。但是学生自主地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问题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核心部分, 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使知识深入浅出, 而差的导学案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有的老师在对导学案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何设计编写导学案?什么样的导学案才是真正有效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设计编写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导学案>教案

有的老师认为导学案就是教案, 所以编写的导学案往往就是对教案的“克隆”, 而我认为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导学案的内涵应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课时为单位, 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教学方案。导学案是指教师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 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 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可见二者是有区别的。

教案的重点在于怎样教, 教师为主导亦是主体, 把学生当作容器, 教学过程以灌输为主, 由“垂钓者喜好择饵”为主, 往往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导学案则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学情, 重点在于研究使学生怎样学, 从而达到“教学合一”。它要求老师转换角度,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育教学, 甚至研究学法要重于教法, 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等情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由鱼择饵”, 鱼不同, 饵则不同, 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当然两者也是有一定联系的。教案是导学案的基础, 设计不好教案就设计不出好的导学案。导学案又是对教案的升华, 它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的前提下对教案的创新。就以上这几点来说, 导学案的内涵应大于教案。

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以教材为主体的灵活性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性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此外导学案的设计应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 使导学案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这样的导学案才能成为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

思考二:导学案≠学案

在设计导学案时还有的老师将导学案误认为就的学案, 如下面这篇导学案。

案例:《背影》的导学案

一、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二、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四、字词学习

(1) 注音

交·卸 (%%) %%·簌 (%%) %%·踌·躇 (%%) %%·蹒·跚 (%%)

(·2) 释义颓唐 (%%) %%·箸 (%%) %%狼·藉 (%%) %%琐·屑 (%%)

光景:%%%%%%

祸不单行:%%%%%%

踌躇:%%%%%%

颓唐:%%%%%%

不能自已:%%%%%%

赋闲:%%%%%%

(3) 补充字词

五、问题思考

(1) 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2) 父亲的背影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 (3) 文中几次写到背影?背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找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动词, 体会有何妙处。从这篇导学案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将导学案与学案之间划上了等号。其实导学案所起的作用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学案, 因为导学案与学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导学案的设计重点应突出一个“导”字, 它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它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 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 强化思维活动。而学案则无法体现导学的功能。上述案例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就没有突出导学案“导”的功效。那么在编写导学案时如何才能体现这个“导”字呢?

首先, 导学案的“导”体现在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案中, 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之类的词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程度。然而在导学案中,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 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一篇好的导学案应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记住什么、认识什么、区别什么、学会应用什么, 从而给学生明确的思维导向,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 导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定首先应具有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学习目标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关键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其次学习目标应和导学环节大致对应, 学习目标也要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 做到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其次, 导学案的“导”体现在它注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学生有效自学的金钥匙, 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学法指导要告诉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或解决同类问题的主要抓手和基本思路, 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 哪些内容应注意前后的联系, 哪些问题自主独立完成, 哪些需要讨论等。或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 如在《桃花源记》一课的导学案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整理带“然”字的词语后归纳解释此类词语的方法, 通过自我总结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受之以渔的目的。

最后, 导学案的“导”还体现在问题的设计有梯度。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二是无疑而生, 似乎无师自通。要克服这两个毛病, 就需要发挥导学案“导”的功能了。拿到一篇文章, 读什么, 怎样读, 读到什么程度, 学生并不清楚, 而导学案中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所以问题要精心设计, 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通过完成一个个小问题, 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如在《故宫博物院》一课的导学案中, 我先设计让学生填写故宫的平面图这个环节, 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作者的行踪路线, 从而归纳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及其特点。这样循序渐进, 由直观到抽象, 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这个学习重点,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思考三:导学案<试卷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所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反馈练习这一环节。可有的老师却理所当然地把试卷当成了反馈练习, 这无形之中又回到了题海战术之中, 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是为了让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反馈, 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展程序, 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 它决不是一个个问题、一道道试题的简单罗列。它在容量上应小于试卷, 做到“精选”“精练”。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练习题。

首先,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习题要覆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要有代表性、针对性, 源于教材, 又活于、高于教材, 覆盖知识点, 又突出重点,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故宫博物院》的导学案中, 因本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所以在设计反馈练习时, 我就让学生根据一间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介绍房间的布局, 以便使学生加深对空间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其次,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可采取分层达标检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学习, 就必须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 也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 需要努力跳才能摘到手。只有这样的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使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我们在设计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三思而慎行, 切不可将导学案与教案、学案、试卷混为一谈, 穿新鞋走老路。只有清楚地认识导学案的特点, 才能真正地实现其导学的功能, 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低耗高效”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健.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教学与管理, 2001, 10.

[2]覃伟合.中小学学案导学模式初探.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1.

[3]杨同科, 贾绍翠.“学案与导学”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 8.

篇6: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1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而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导学案是“导学、导思”的载体.因而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物理导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使知识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而差的导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物理是一门探究实验科学,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导学案的设计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形式要多样、灵活,结构要新鲜、新颖和简明扼要.要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多讨论交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导学、导思”原则.导学案做为导学的载体就要求我们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一个“导”字,导学案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问题的解决,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论,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身边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产生新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有所深化与拓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有难度,又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导思”是指在导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愤悱”的学习情境,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3)梯度原则.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

(4)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注重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个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在把握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方面,应该注意两个条件:一是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起点,并与已有的知识技能相联系;二是要有特别要求、新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忽视层次性原则,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使部分学生消极应付,甚至讨厌导学案.

2物理导学案的主要内容

2.1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目标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并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准备、思维导向,使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2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思考的威力是巨大的.只有学会思考,才有可能创新.导学案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教材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抓住矛盾的关键,发现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使学生创新求异,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要寻求多个不同的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来诱发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并尽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逐步学会联想和想象.

2.3指导学生学会迁移知识

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任何新内容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有些知识点在教材的编排上跨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已经遗忘了上一阶段的内容,在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此时,教师应善于找出“障碍点”,并设计一定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如在学习功率、电功率时,可以利用学过的速度来学习功率和电功率,通过对速度、功率、电功率的比较,就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指导和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归纳,寻找规律,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如在学习天平、杠杆以后,对于天平横梁的调节以及杠杆平衡的调节,学生很容易搞错,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成哪端高往那端调;又如在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时,可归纳成同向小,反向大.只要常小结,勤归纳,找规律,多积累,口诀,顺口溜也就多了,而这些正好能使学生巧学、智学、易学和乐读.突破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和负担,有利于保持持久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3物理导学案使用的具体方法

设计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导学案使用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使用物理“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第三,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7: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几点思考

当下,教学改革谈理论的多,谈实践的少;谈理念的多,谈操作的少;谈方向的多,谈方法的少;谈教学艺术的多,谈教学技术的少;坐以论道者多,躬行实践者少。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

当下最缺乏的不是理念,不是专业水平,而是途径与方法,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或技术,更确切地说需要的是能够大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技术。如果说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么教学改革解决的就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了。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我们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实行了“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试验,重点推行了“导学案”教学研究,下面就“导学案设计与使用”谈几点思考。

一、导学案的概念

学校从课堂出发,从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入手,从彻底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入手,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地学习,从而从有效学习走向高效学习;研究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进而解放教师,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研究如何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和评价策略;研究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着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二、“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學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展示与交流“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三、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 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 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篇8:浅析导学案的使用

针对这个导学案到底要怎样才能使用得好的问题,我们数学组展开了讨论、交流,我将它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

教师在上课之间就应将导学教案发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导学教案进行预习。在学生预习的阶段,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对预习环节进行设计,将预习要点、方法和要求告知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积极的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导学教案独自地进行教材的自学,使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对教材知识进行“同化”,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

二、反馈

每个小组要在上课前对本小组内的预习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包括: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将这些统计好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对难题进行讲解。

三、导学

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给学生主动合作、讨论、探索知识的机会;(2)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要让其体会到新知识,并能够将其掌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3)教师要让学生对结论或规律进行概括;(4)对于知识结构体系应该让学生亲自构建。通过导学教案的运用,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又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非常重要。

四、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问题和疑惑时,教师要进行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并由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当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中心,理清问题的思路,教师要想学生展示解题思维,这样通过一道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就能够从旧知识当中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并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拓展

导学案中的巩固训练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给出答案,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外,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应该按照不同层次进行编写,这样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布置不同的作业,使课后的练习巩固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很垃圾吗是最差的专业吗下一篇:独一无二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