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

2024-08-03

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

篇1: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

玛纳斯包家店学校

郑淑萍

一、什么是导学案(认识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字面解读应该是:“导”就是指导、引导;“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包括独自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而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一定是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导学案绝对不是通常所说的教案。

所以,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

二、导学案需要体现的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中应包含的基本栏目

要素: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精讲释疑→练习巩固

特点:重学情、重任务、重指导、重反馈。

四、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五、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过程中的十个基本策略 1.依靠团队合作

2.做好行为策划与行为管理 3.时时关注学情 4.相信并依赖学生

5.要切实提高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6.坚决彻底地重视学法指导 7.对导学案要坚持批改

8.把握好导学案与分层教学的关系 9.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材和导学案的关系

10.正确处理学案导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总之,学案导学设计中,要兼顾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 学案导学设计中,要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适度指导之间平衡的研究; 学案导学设计中,要注意学生异步发展(分层教学)教学的理论、模式与实践;学案导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篇2: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

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策略,现代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些纠结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备课就不会再被“丰富的资源”所蒙蔽,被“名师方案”所左右,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实现教学研究主体的回归。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实践,教师的有效备课就能更上一个台阶。如果这位教师把小标题“教学反思”改为“二次备课”通过这几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二次备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

2、兴趣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指导性原则:根据学习目标就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预设性原则: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对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同时要留有余地。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谈谈二次备课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教学评语。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6、备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

二、怎样做好二次备课

1、教学素材的重新选择备课及现代条件下的课堂,教师往往会塞进太多的“精彩素材”,课堂教学内容上有太多的“点”而致“消化不良”,最终是难点没有突破、重点没有突出。二次备课,重新感悟素材并作选择是必过的“坎”。

重在占有。课堂的教学素材涉及教学设计的细节及相应的内涵,要追求有效地读入,充分地占有,从而达到真正的积累与储备。很多教师上课之前重新熟悉素材,或默一下,甚至是背下来,追求有更深入的感悟,都是二次备课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励。充分占有素材,课堂上自会熟能生巧,自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应“急”有方,信手拈来。

重在筛选。课堂普遍存在预设教学素材过多、没有充分利用的现象。过多的教学素材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削弱了学生的深入探究。应重新认识并进行筛选,“瘦身减肥”,挤掉不那么重要的素材,甚至是忍痛割爱,摒弃课堂上材料繁多的“快节奏、高密度”的“高效”的做法,达成集中而深入的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才可能有所突破。

重在发挥效用。教师对教学素材内涵不甚了了,或是没有设计好充分利用的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时自然就是“表面文章”,课堂上难免出现假问题、浅提问及应付式“读”“问答”之类的活动,课堂可能就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素材重在精,重在深入挖掘,重在效用。重新选择是素材的深度思考,是重新审视,有独特的感悟,有新的发现,找到素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点,发挥教学素材的应有效用。

2、学情的重新确定

只做一次备课,在“名师方案”及繁多的信息前,教师容易被迷惑,预设时往往是一厢情愿,或是被“他人智慧”所左右。他人方案上设计学生会怎样学,便误以为自己的学生也会有怎样的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应回到现实学情中来。

应明确

“属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而他们自读自学又搞不明白的,就是应该教的”。明确学生课前已做了些什么,哪些学习内容由学生课前独立完成,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明确学生什么还未能做,未做好,是需要课堂上完成的。经常发现有的教师课堂上重复一些学生已完成的内容,做一些学生不费力就能轻松完成的内容,且教师在课堂上“如临大敌”,或是“装腔作势”,弄得学生昏昏欲睡。这是一种伪课堂假教学。

学情的重新确定是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到什么程度,了解学生能力形成情况及阅读、思考等学习习惯情况,确定什么样的有挑战性内容适合学生学习,确定学生课堂活动的能力层次,确定应训练点拨、提升并形成良好习惯的内容。

3、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

课堂教学中搬抄教参,解读以教参、课本为中心,以“名师方案”、为中心,还是从学生的理解出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对一次备课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与调整是必要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二次备课的有效性,决定了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

有的时候,教师于课堂上得到的反馈是学生已完成知识建构,就没有集中指导的需求与任务。

当然,广泛意义上看,所有的课堂教学的更好准备,所有的课堂教学更高水平的提升工作,所有的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更高追求,都是二次备课。

篇3: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

目前,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是构建高效课堂, 而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之一。因为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 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导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实用, 是否能带动学生有效地去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是看它是否适合于使用它的对象的能力特点。而“低起点”学生的常见行为特点是: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不能专心做作业, 影响别人;2.不听从老师的指令, 随便发言, 行为较为急躁冲动;3.习惯拖拉, 做作业速度慢, 解题没有格式;4.不愿开动脑筋, 爱做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 而不爱做分析计算题;5.对实验感兴趣, 但无头绪, 走马观花, 缺乏条理等。如何设计适合于“低起点”学生特点的导学案, 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准确, 简洁明了

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 掌握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要求, 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 充分了解“低起点”学生的实际能力, 做好学习预设。其次, 要让学生看了导学案以后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内容、怎样学、要完成什么任务, 用简单明了的形式去告诉学生, 避免长篇大论、环节过多、过于复杂, 否则容易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酸碱指示剂、浓硫酸的特性、稀释方法和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 酸碱指示剂

(1)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分组实验探究完成)

(2) 阅读课本P50 (自学完成)

酸碱指示剂的定义:。

2. 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 纯净的浓盐酸是色、气味的体, 具有性, 有腐蚀性。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 瓶口有白雾冒出

B.盐酸和铁粉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C.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4. 若将盛放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将判断的结果填入下表。

(二) 合作探究

1. 浓硫酸

(1) 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 (物理性质) , 能使木条纸张等炭化。

(2)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 并不断搅动, 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 应立即用抹布擦拭, 然后用水冲洗, 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2.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这是一个比较符合“低起点”学生学习能力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方法清晰, 先自学后合作, 需要掌握的内容通过学案中的空格或表格来体现, “学什么”、“怎么学”均一清二楚。

二、关注差异, 由浅至深

“低起点”学生不仅起点低, 而且层次也不一样, 我们对学生有分层, 对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有明确的分层。因此,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 要将学习内容分层设计,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可以先整体感知, 然后是局部探究, 可以先是概念的理解, 再到实际的运用等等。导学案的内容设计, 一方面要使全体学生都有发展, 另一方面也力求让优生能吃饱。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知道:“我该做哪些, 我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如上述所举的导学案例中的设计就有明显的层次性: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该课时中最基本的知识点, 只要有一点阅读能力的学生均能看得懂、找得到, 因此对起点低的学生来说容易过关, 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有助于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阶段是合作探究, 让学生共同解决较为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 这个环节可以让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好学生的带动下尝试着“迎难而上”, 体会攻下难题的乐趣。

三、挖掘趣点, 激趣增味

前面说过“低起点”学生的常见行为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爱开动脑筋、对实验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 我们要求在编写导学案时要特别注意设计问题的趣味性、通俗性和有效性,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能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个理解。

如, 上述导学案例就能体现这一要求:第一步, 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填写相关表格;第二步, 再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完成对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及相关理论概念的理解, 这正迎合了该类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动手中从直观上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然后才慢慢从理论层次去理解掌握。这种由形象到抽象、从浅到深的递进过程设计, 更适合“低起点”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 学生学习会感到轻松、乐学, 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突破, 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篇4:如何设计初中语文的导学案

关键词:语文 导学案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初中语文的导学案的实施是新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设计初中语文的导学案”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學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在设计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实用性原则。设计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初中语文的导学案设计的策略

1、注重教师间互助。

设计导学案应该要同科的老师相互协作。同一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集体构建导学案,以形成统一的重点、难点,统一的学习目标,统一的学习要求,统一的探究问题,统一的学习活动。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在同一年级产生同质的学习效果。甚至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应合作,因为语文学科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的学习内容。

2、注重导学案的问题设计

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设置的练习题中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要有机融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目,要突出一两个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怎样设计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多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3、注重导学案的分层设计

学案设置可分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此时常常会设置一两个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语文则是重点语句的整理,在人物特点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起,一般比较难。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当然,学案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注重导学案的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篇5: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旬阳县吕河镇中心校的袁彩霞老师。非常感谢县教研室,感谢彭老师等领导对我们的老师的关心,对我们专业成长的帮助,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我感到非常荣幸!近几年来,在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都在尝试导学案设计和运用。接下来,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具体做法和理念,不足之处还请不吝赐教。(下面我的交流也许枯燥,请大家先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最优化方案。导学案的编制主体是教师,使用主体是学生。所以,要突出三个字:一是“导”,指导、引导、辅导。(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二是“学”,学有出发点,有目的地,有可以评判的标准,有过程,有层次,有生成,也需要方法。三是“案”,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习题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有序引导,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螺旋上升,体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达成的规律性。

二、高效课堂导学案资料包

每一单元首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接下来课时包括课时教学设计、学案、课件。

三、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它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是否高效,学生学习的成败,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一步 学习解读新课标(2011版)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解题的“定理”和“法则”,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例题”。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标而不是课本。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是单纯解决这个“例题”,而是叫学生学会运用“定理”和“法则”去解决诸如此类的“应用题”。课标了然于心,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学习研究新课标是教学之前,必须坚决走好的第一步。

第二步 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第三步 研究开发教材

1、“高效课堂”教学必须从教材中实现突围,使教师和学生重新回归自我开发和使用教材的原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被赋予了自主整合、开发教材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教辅用书大量泛滥和重复使用,如教学参考用书、教材全解、现成的各类教学设计、教案等等,虽然解决了教师写教案的苦和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捷径,但这种“越俎代庖”的开发和资料的泛滥,不仅挤压了教师的开发空间,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对教材的敏感,乐于坐享其成,而且最终导致教师丧失了开发教材的能力。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必须使教师和学生重新回归自我开发和使用教材的原点,以除去由于长期依赖教辅的拐杖而失去脚步如飞,走自己道路的能力,以开发适合县域校情和自己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重拾师生的智慧、课堂的灵动和生命成长的精彩。

2、解读教材

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

要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有的老师在备课时一头扎进细节,对整篇课文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钻研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位置,编者为什么要选入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篇文章行不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是学习什么,教师明确了这些才能备课和上课,以往三课时的内容可能一课时就能处理完。

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重要前提。没有扎实的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也一定没有得体得法的教材处理。课文研读,首先要抛开外援和教辅,独立研读课文3—5遍。待到有了自己的独到的感悟、理解、思考和提炼以后,再通过阅读教辅以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因为。教材是“源头”,是根本,教辅只是他人的“牙慧”,是“末梢”,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不符合校情学情的副产品。教学必须立足于研究教材,而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教辅。

“不识教材真面目,只缘身在教辅中”。现实中,许多教师手忙脚乱,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与舍本逐末地依赖教辅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由教辅向教材的回归。

第三步 随时把握学情(现有的基础水平和学习经验)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由于“先学”的法则常常在发挥作用,所以学情是变动不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把握学情变化的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节奏。所以。随时把握学情的过程,就是根据学情变化,不断修正导学案,不断提高教学针对性的过程。

四、单元教学具体设计

1、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单元的主题、教材内容和结构(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逻辑结构是什么),编排的意图等。只有对教材认真研读,记在脑子里,才会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和教学策略等。

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学情分析看似简单,想要做得到位真的很难,但是不做的话,备课又会显得盲目。学情分析的内容“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等。“当然学情分析,可繁可简。

五、学案设计

设计课时学习目标是教师设计导学案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堂课学习的灵魂所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如何设计 “导学案” 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备个案阶段,事先按照整单元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个案学习目标,目标应该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开始,教师或学科长指导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目标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之中。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日常备课时,一般情况老师们会从教参上把目标原封不动抄写下来或者很随意地设定。这就出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现象,出现教学目标错位、“贴标签”、陈述缺乏操作性、空泛罗列概念、主体混乱、行为动词选择错误等等。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课件展示)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如何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呢?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即每一个目标的主语都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即使省略也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行为。),指示要明确。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要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

第二、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确定的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

如何读书自学,自主探究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导课”开始,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激趣因素,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然后设计自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快乐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对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整理。自学检测可放在课堂进行,也可放在课前。如何设计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环节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分两个层面,即: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组内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展示,之后整理出小组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内组间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一致,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只为展示活动而流于形式。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择机指导,确定“点拨”与“不点拨”的黄金分割点,及时进行点拨。此时组间展示交流学生互相帮助能学会的,教师就不需要再点拨。

如何设计达标检测,反馈拓展环节

设置达标检测目的是为了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达标检测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既能体现本节课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重、难点,又能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教师或学科长当堂批阅学生完成的情况,反馈达标效果,当堂矫正补救。

三、导学案的使用

(一)课前:

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

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

(二)课堂:

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

1、自学检测订正

2、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3、展示点评 总结升华

4、当堂反刍 总结反思

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订正预习过的教材知识。

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首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于全班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

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三)课后:

1、上完课后,要求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教后记和学后记。

篇6:《离骚》的导学案

《离骚》是我国古代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下面是《离骚》的导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4.分析并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习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

1.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及利用工具书,疏通标记字词句,进一步熟悉文意。。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揣摩文中表现手法的妙处。

3.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3.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多用“兮”字经助语势,富有抒情万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课前导学】

一、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修姱( ) 鞿羁( ) 謇( ) 谇( )

揽茝( ) 诼 () 偭 ( ) 溘 ( )

诟 ( ) 椒( ) 岌 ( ) 糅 ( ) 昭 ( )

弥 ( ) 朕( ) 规矩 ( ) 蕙纕 ( ) 侘傺( )

二、掌握文中实词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 忳郁邑余侘傺兮( )

何方圜之能周兮( ) 进不入以离尤兮( )

芳菲菲其弥章( )

2.多义词

固 及

固前圣之所厚( )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相如固止之(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及行迷之未远(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伏清白以死直兮( )

夫大国,难测也,惧在伏焉( )

降龙伏虎( )

伏其为人( )

3.古今异义词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 今: )

偭规矩而改错 ( 古: 今: )

固时俗之工巧兮 ( 古: 今: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古: 今: )

宁溘死以流亡兮 ( 古: 今: )

长余佩之陆离 ( 古: 今: )

4.词类活用

从以下句子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

长余佩之陆离( )鸷鸟之不群兮( )

苟余情其信芳( )

屈心而抑志兮( ) 伏清白以死直兮( )

5.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步余马于兰皋兮()

★ 《离骚》学案

★ 离骚(节选)-高二上导学

★ 《致橡树》导学案

★ 蜀道难导学案

★ 导学案心得体会

★ 八年级桃花源记导学案

★ 朱自清《春》导学案

★ 《观潮》导学案及赏析

★ 曲线运动复习导学案

篇7:老舍《猫》的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温故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导入新课

温故检查: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任凭 尽职 淘气 贪玩 抓痒 屏息凝视

·

暖和 的确 解闷 性格古怪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 · · · ·

二、忆一忆

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 的小猫。 【学生说教师板书】

教师出示导读检测指导学生边读边完成练习

导读检测:

一、自学完成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描写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二、自学完成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三、自学检测:

1、说一说:

这只大花猫既( )又( ),既( )又( )。真是( )。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表现在( )。

四、自学完成3、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用“﹏﹏”画出不高兴时的样子。

[教师指名读找出的句子,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出示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

五、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哪句话好。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2、 我能体会到下面带点词语的作用,还能选我喜欢的一组词语说一句话。

(1)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 · ·

(2)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 ·

(3)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 · ·

3、这真是一只( )的大花猫。

教师出示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六、课堂检测:

今天,我学习了课文《猫》,知道了老舍爷爷家的大花猫( )。

它既( )又( ),既( )又( )。高兴时( ),

不高兴时( )它有时很( )有时很( )。小猫(

)。可以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 )之情。

教师出示拓展练习指导学生课后完成

七、拓展练习:

请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题目自定。

八、教师总结

九、板书设计: ↗大猫 性格古怪 [ 抓特点举事例]

老舍 → 猫

篇8: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

一、加强学案管理, 充分利用学案, 提高学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 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案开展学习。使用学案, 不是简单地分析解答一个个问题,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活动, 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 引领学生围绕这些问题, 结合学习内容认真阅读、思考、讨论、书面解答和发言交流, 教师要及时归纳、指导和评价。对于课堂上尚未详细解答的问题, 必须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 小组交流、教师指点, 在课后补充完整。

其次, 学案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 便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 便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 便于学生总结反思, 保存资料。但是, 学案容量小, 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自主学习”环节, 可以将学生绘制的示意图或答案通过投影仪展示, 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对全体学生也有借鉴作用。

最后, 教师应及时把学案收起, 然后一一批阅, 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学案的价值, 重视学案的使用, 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 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 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二、与课堂有效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的情境研讨要按照学案实施, 不得大幅度改变或者弃之不用。课堂使用学案也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不能用学案搞填鸭式灌输。课堂情境研讨在备课组里应该基本一致, 内容和结构应该一样。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1、情境导入。

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自学学案的基础上对情境进行讨论, 以达到巩固、深入理解自学内容。

2、自主学习。

这一版块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1) 通过学案明确给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约1分钟; (2) 按照学案的方法指导,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 怎么学, 用多长时间, 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如何检测等。约2分钟; (3)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教师通过察颜观色, 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约5--8分钟; (4) 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约5--6分钟。

3、展示反馈。

这一版块包括两个层次: (1) 学生展示, 学生通过发言、板演、表演等等形式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学所得, 其他学生聆听观察, 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 然后自由更正, 各抒已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归纳。约8--10分钟; (2) 练习反馈, 通过完成当堂作业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10--13分钟。

4、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必须有, 操作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特点进行详略处理, 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小结, 不仅要总结知识点, 还要归纳解题通法。在此基础上必须留课后作业, 通过布置分层作业体现学习不同需要。

篇9: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是构建高效课堂,而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之一。因为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导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实用,是否能带动学生有效地去完成学习目标,关键是看它是否适合于使用它的对象的能力特点。而“低起点”学生的常见行为特点是: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能专心做作业,影响别人;2.不听从老师的指令,随便发言,行为较为急躁冲动;3.习惯拖拉,做作业速度慢,解题没有格式;4.不愿开动脑筋,爱做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而不爱做分析计算题;5.对实验感兴趣,但无头绪,走马观花,缺乏条理等。如何设计适合于“低起点”学生特点的导学案,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准确,简洁明了

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掌握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充分了解“低起点”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好学习预设。其次,要让学生看了导学案以后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内容、怎样学、要完成什么任务,用简单明了的形式去告诉学生,避免长篇大论、环节过多、过于复杂,否则容易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酸碱指示剂、浓硫酸的特性、稀释方法和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酸碱指示剂

(1)观察实验填写表格(分组实验探究完成)

(2)阅读课本P50(自学完成)

酸碱指示剂的定义:__________。

2.盐酸是 气体的水溶液,纯净的浓盐酸是__________色、__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__体,具有__________性,有腐蚀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冒出

B.盐酸和铁粉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C.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4.若将盛放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将判断的结果填入下表。

(二)合作探究

1.浓硫酸

(1)特性:腐蚀性,吸水性(物理性质),能使木条纸张等炭化。

(2)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2.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这是一个比较符合“低起点”学生学习能力的导学案,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清晰,先自学后合作,需要掌握的内容通过学案中的空格或表格来体现,“学什么”、“怎么学”均一清二楚。

二、关注差异,由浅至深

“低起点”学生不仅起点低,而且层次也不一样,我们对学生有分层,对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有明确的分层。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将学习内容分层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先整体感知,然后是局部探究,可以先是概念的理解,再到实际的运用等等。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一方面要使全体学生都有发展,另一方面也力求让优生能吃饱。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知道:“我该做哪些,我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如上述所举的导学案例中的设计就有明显的层次性: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该课时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只要有一点阅读能力的学生均能看得懂、找得到,因此对起点低的学生来说容易过关,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有助于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阶段是合作探究,让学生共同解决较为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这个环节可以让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好学生的带动下尝试着“迎难而上”,体会攻下难题的乐趣。

三、挖掘趣点,激趣增味

前面说过“低起点”学生的常见行为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爱开动脑筋、对实验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在编写导学案时要特别注意设计问题的趣味性、通俗性和有效性,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个理解。

如,上述导学案例就能体现这一要求:第一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填写相关表格;第二步,再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对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及相关理论概念的理解,这正迎合了该类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动手中从直观上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然后才慢慢从理论层次去理解掌握。这种由形象到抽象、从浅到深的递进过程设计,更适合“低起点”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学习会感到轻松、乐学,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适合于“低起点”学生能力特点的导学案,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低起点”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最终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业上都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篇10:离骚的导学案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离骚》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感情。

2、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

二、预习检查

1.诵读法,首先音读,读准字音;然后意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记忆法,熟记关于屈原的基本文学常识。 二、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屈原生平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

2 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了解“楚辞”

3 楚辞

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4. 正音

苗裔 孟陬 庚寅 揽揆 肇锡 扈 芷 汩 搴 骐骥 申椒 昌被 惮 踵 荃 謇 羌

三、诵读感知,解字译句:

(一)学生“音读”。

1、对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利用工具书查对,注意古今读音不 同的字,注意近音字不要混淆,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2、课文诵读。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点评。 4、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生“意读”。 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1-6节内容,注意实词的解释。

四、字词探究、巩固提升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来吾道夫先路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2、请解释下列文句中画线的词语。

(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的相关作业。

《离骚》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了解结构思路。

二、复习巩固

抽生翻译课文。

三、字词解释,翻译句子

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继续看注释理解全诗内容。

1、学习1、2节。 (1)翻译下列句子。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肇锡余以嘉名(特殊句式) (2)概括诗歌内容: 2.学习3-6节 (1)翻译下列句子。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恐年岁之不吾与(特殊句式)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概括诗歌内容: 3.学习7-12节 (1)翻译下列句子。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2)概括诗歌内容:

四、探究练习

1、对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朕皇考曰伯庸 考:古时对亡父的尊称 B.唯捷径以窘步 捷径:能快捷地达到目的的道路 C.肇锡余以嘉名 肇:始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披 纫:连缀,贯串

2、红色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C.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D.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3、对句中红色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③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都不相同

五、知识拓展。写屈原的对联欣赏: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六、作业布置

1. 练习册的随堂作业;2. 课文后的全部作业。

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简析

第一节:

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

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篇11:政府的职能的导学案

识记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理解我国政府的作用;

2、搜集身边的事例,归纳政府的职能。

3、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要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监督政府。

1.探究一:解读<<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一: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材料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11.7万亿元,增长17.5%;

材料三: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更是占到了GDP的4%。

材料四: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保障性住房新开工630万套。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探究:四段材料各自体现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利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政府履行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2.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①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夺得51枚金牌

②教育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细则》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学习好科学发展观的通知

④西宁市政府组织4.9纺织品大楼火灾灭火工作,同时尽快调查起火原因,追查事故责任人。

篇12: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剪纸和镶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

2.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制作剪纸和镶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发展空间观念.

2.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镶边中的一些图案,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在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轴对称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制作完轴对称图形后的思考.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刀(或剪刀)、纸、一些具有轴对称图形的窗花.

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在农村过过春节的吗?

[一部分生]有.

[师]在农村过春节要贴对联、贴窗花.你们注意过窗花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窗花(教师可出示具有轴对称图案的一些窗花).它们好看吗?

[生齐声]好看.

[师]窗花的制作仅用一把剪刀,通过纸的折叠和剪切,就可以得到一幅幅漂亮的图案.下面同学们再来看一组图案:(出示投影片§7.6 A)

图7-31

[师]大家喜欢这些图案吗?

[生齐声]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镶边与剪纸.

Ⅱ.讲授新课

[师]镶边与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家是否也想用剪刀来尝试一下剪纸呢?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6B)

取一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纸条,将它每3厘米一段,一正一反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并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手风琴”,你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按照这样的步骤可制作出什么样的图案呢?

[生甲]可能是一串的“E”吧.

[生乙]两个字母“E”相对的吧.

……

[师]好,大家来动手做一做,看到作出的图案是什么样子?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师]剪好了吗?

[生齐声]剪好了.

[师]来,同学们展示一下.

[师]同学们制作得很好,接下来大家观察你制作的图案.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投影片§7.6 C)

(1)在你所得的花边中,相邻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又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组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呢?为什么?

(3)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先把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手风琴”,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生甲]相邻两个图案成轴对称图形;相间的两个图案之间大小和方向完全一样.即其中一个平移了一段距离得到其他的图案.

[生乙]我们得到的这个图案是通过对折纸,然后挖去“E”得到的,折痕就是每相邻两个图案的对称轴.所以相邻两个图案是成轴对称图形的.

[生丙]所有的图案都是用同一个图挖去的,因此它们是全等的,但由于纸条是一反一正折叠的,所以相邻两个图案方向就反过来了.而相间的两个图案方向没有变化.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看问题(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组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丁]它们是成轴对称关系的.因为这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是由纸条一反一正折叠的,相邻两个图案的方向反过来了,但相间的两个图案方向没有变化.所以,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组图案之间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生戊]三个图案为一组时,每组图案之间也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案.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了图案之间的关系.真棒,下面大家来思考第(3)个问题:先猜一猜,你按上面的步骤会得到怎样的花边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己]按(3)来制作时,会得到与上面类似的两层花边,它仍然是轴对称图形.

[师]己同学说得对吗?我们来做一做.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师]大家做得怎么样呢?来展示一下.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由制作可知:刚才己同学猜想得的确正确.得到的花边确实是与上面类似的两层花边,它仍然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好,下面我们再来动手做一做,来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的应用(出示投影片§7.6D)

如图7-33所示,取一张薄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 沿底边上的高线对折,将得到的三角形纸沿图中的黑色线剪开,去掉含90°角的部分,打开折叠的纸,并将其铺平.

(1)你会得到怎样的图案?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2)你能说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吗?应用轴对称知识试一试.

(3)如果将正方形纸按上面方式对折3次,然后沿圆弧剪开,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

(4)当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3次呢?

[生甲]通过上述步骤,我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案.

[生乙]它有两条对称轴.即,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是一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

[师]很好,那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呢?我们来分组讨论讨论.

[生丙]按上面的做法,实际上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如图7-35),因此我们得到的图案一定有2条对称轴.

[师]很好,那将正方形按上面方式对折3次后,沿图形中的圆弧剪开.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生丁]将正方形对折3次后,按上述方法剪切后,展开的图案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它有四条对称轴.

[生戊]因为按题中的方式将正方形对折3次,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另外2条对称轴,(如图7-36所示),因此得到的图案一定有4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综上所述,就很容易知道第4个问题了.当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呢?

[生齐声]二条.

[师]对折3次呢?

[生齐声]四条.

[师]很好,当纸对折2次,剪出的图案至少有2条对称轴;当纸对折3次,剪出的图案至少有4条对称轴.

轴对称及其性质不仅在剪纸与镶边方面应用广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其他行业也应用较广,如油漆方面等.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并动手试一试.

Ⅲ.课堂练习:

(一)课本P209“读一读”.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镶边和剪纸,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大家要掌握轴对称及其性质.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209习题7.71、2、3.

(二)看本章全部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知识框架.

上一篇: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不看续集下一篇:低碳考试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