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鉴赏的论文

2024-09-01

有关音乐鉴赏的论文(共6篇)

篇1:有关音乐鉴赏的论文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这两句是说,喝上三杯酒,求得一醉,还有什么再说的呢?一生之中的绵绵长恨,真是无可奈何啊!诗句反映出诗人此时情绪低落,语带感伤,可见其虽遇赦,却不能还朝,身处边远志不得伸的苦闷。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出自韩愈《感春四首》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

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哺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朝骑一马出,暝就一床卧。

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

冠欹感发秃,语误惊齿堕。

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

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

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篇2:有关音乐鉴赏的论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地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和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县方设法的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观看视频,对各单元的内容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⑵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打拍子、打节奏,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困难,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性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便哼唱旋律,反复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 课堂内让同学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的学生的情绪高涨,是的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泼。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学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学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出音乐中最纯净的美。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4

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怎样才能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乐鉴赏课体现优质高效的特点,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猜你喜欢:

篇3:有关音乐鉴赏的论文

一、音乐鉴赏的内涵

音乐鉴赏就是人们对音乐的鉴定和欣赏, 它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我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常有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或鉴赏音乐的提法, 但这三种提法有实质性的区别, 从感受到欣赏再到鉴赏是理解音乐从粗浅到深层、感性到理性、被动到主动的一个变化过程。感受, 是指人们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它是针对所有事物而言, 不单指艺术作品。它的特点是针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粗浅的、被动的。欣赏, 是享受美好的事物, 并领略其中的趣味。主要针对文化、艺术而言。比较鉴赏, 意义较初浅, 感性一些, 甚至是较被动的。鉴赏, 是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鉴赏与欣赏相比意义更深一层次, 它不仅是感受、鉴赏的概括, 更增加了鉴别精神和创造性。鉴赏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 又调动了人们的想象力, 而这种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性质。

二、音乐鉴赏的性质

1.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的接受与反馈。

在音乐实践的整体活动中, 音乐鉴赏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音乐鉴赏是作曲家、演奏 (唱) 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另一方面, 音乐鉴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除了接受环节还以反馈的方式影响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2. 音乐鉴赏是一种主体性与创作性的活动。

随着对音乐审美实践研究的深入, 现代音乐美学特别把目光转向音乐的接受环节, 从崭新的角度把音乐的接受提高到与音乐创作、表演同等重要的程度来加以审视。音乐鉴赏是鉴赏者意象活动的产物。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透到鉴赏的对象中, 从而通过自己的意识活动, 填充和丰富音乐作品本身, 使得同一部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鉴赏者那里显现出不同的面貌。

3. 音乐鉴赏是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

音乐鉴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 而音乐鉴赏的综合效应, 是指伴随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人们可以通过对具有高品位的音乐的鉴赏, 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对深刻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的鉴赏, 培养起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音乐鉴赏能力的结构

1. 感知音乐形式美的能力。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为知觉和其他较为复杂的认识过程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同样, 音乐听觉也是复杂的音乐审美过程的基础。所谓知觉, 则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应, 即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等基本特征, 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所谓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是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 它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音乐的形式包括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节拍、音色、曲式、调式与调性、和声与复调、配器等音乐要素, 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及整齐划一, 构成了完整的音乐作品的形式美。

2. 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能力。

情绪和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 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不仅进行认识, 并且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 这种对于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就是情绪情感。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 如喜、怒、哀、乐等, 是一种外显的体验活动。情感则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 在青少年个性发展中起核心作用, 它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如态度、需要、信念、兴趣、价值观等, 是一种内隐的体验反映。情绪、情感在音乐审美心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音乐鉴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 它与一般听觉的认知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一种“审美的聆听”, 它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 主体是指欣赏者, 客体指的是被欣赏的音乐作品。人们借助客体将自己的某种感受释放出来。人对音乐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对音乐作品情绪的把握上, 只有当你的意识从日常知觉中摆脱出来, 完全进入到由乐音表象所构筑的感性世界中去, 沉浸在旋律的一起一伏、节奏的一张一弛之中, 用内心无声的歌唱来领会每一个乐句的韵味, 用想象和情感来包容每一个流动的音符时, 音乐的美才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3. 想象音乐形象、意境的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人脑不仅能形成关于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或者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还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人脑中的新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在大量丰富的知觉与记忆表象的基础上, 通过人脑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想象作为人特有的心理现象, 是与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想象能力不仅是人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作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像任何艺术形象一样, 音乐形象也是以典型化的、概括的, 同时又是具有感性的形式反映着现实的规律性。音乐形象创造的道路是从完整的意识走向个别的、独特的、具有具体感性的表现形式。

四、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1. 树立鼓励赏识的教育观。

在音乐教育中, 教师要重视赏识, 成为学生的赏识者。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表现, 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而且要善待学生的意见, 千万不要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要采用“求同”与“求异”并存的方法, 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赏识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就音乐的特点而言,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信息,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 开发思维, 注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有道理的, 而且的确引发了符合其心情的联想与想象, 教师就应给予认可。学生所富有的对音乐的强烈的好奇心、奇特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 往往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2. 教师需要专业化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必须具备系统的、综合的音乐学科本体性知识。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曲目积累, 能从人文层次把握作品内蕴的含义, 有较高的鉴别评价音乐的能力。由于音乐艺术与社会、人文自然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因此, 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文化基础知识, 才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层面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 正确、成功地引导学生欣赏、表现和评价音乐。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 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该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和网络来进行教学, 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 找到连接民族音乐的纽带。

流行音乐与我们的民族音乐有不少相似点。就民歌而言, 流行音乐中有许多是借用民歌起步的, 于是它们也就有了很多共同之处:首先, 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来自于民歌。其次民歌是在劳动人民中广为传唱的歌曲, 有人说流行歌曲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当代的城市民歌;民歌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表达爱情的, 而流行音乐中绝大部分是以爱情为题材的;现在流行歌坛出现了一些歌手用通俗唱法演唱民歌的现象, 是民歌演唱的另一形式的体现。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发挥其主动性, 学生会越来越认识到音乐不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不可被改变甚至被仰慕和崇拜的艺术品。当学生有了这种意识, 领会到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流行音乐只是冰山一角, 他们会主动接近高雅音乐, 这时再引进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精华, 进行更高层次的熏陶与审美感受, 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关注内心情感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是最擅长抒发情感、最能拨动心弦的艺术形式。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 情感是最丰富、最内在、最复杂的抽象物。音乐中表现的通常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 即使是“哀”, 它也完全能表达各种情感之间难以名状的微妙关系, 而这些情感, 往往来自于作曲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因此, 通过音乐体验情感, 是涉世不深的学生了解人生、透视生活、剖析世界的重要窗口, 使他们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将来可能经受的一切情感考验。

参考文献

[1]张凯.音乐心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曹里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有关音乐鉴赏的论文

关键词:音乐鉴赏,高效课堂,音乐基础,聆听,实践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教学质量较高的新型课堂模式,泛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高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学习能力在短期内有显著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音乐这一门艺术已经成为了大部分高中生特长生的首要选择,多次的新课改,使得音乐学科,尤其是音乐鉴赏课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在这一輪新的教学改革里,将高效课堂模式引入到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上已经成为了其主要研究对象。在有关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如何引入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教育改革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研究,对高中高效音乐鉴赏课程的打造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脱离传统教学模式

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现如今,音乐鉴赏课程呈现出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趋向,这种趋向是在新课改下教师们将高效课堂模式引入其中的典型表现。音乐鉴赏如果要展现其高效课堂的魔力,教师就必须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拓展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打造轻松和谐的音乐鉴赏课堂气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①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教与学相统一的课程,在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这一计划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优化,还是提早规划“教”与“学”之间知识输出与知识获取的一道防线,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每堂课所掌握的知识面进行循序渐进的一个流动过程。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以往填鸭式教育不同的是,音乐鉴赏课程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高度参与、高度互动的课程,在音乐鉴赏课程里,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有的放矢的进行本质内容上的针对性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兼顾全体学生的总体学习上,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③积极的进行课堂互动。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核心是审美,既是审美,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把这种美的感受进行描述和深入,同时,积极的课堂互动对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④及时作出课堂评价。在新的教学里,对每一堂课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价,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成果的一个考核,同时也是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巩固的一次机会。

二、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生中,音乐所赋予他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另类和放松。这是因为相对于枯燥的文化课程而言,音乐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给予了他们直观的听觉美学。但实际上,这只是学生们对音乐的初步认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基本知识包括了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严谨,导致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度不够,则直接影响着音乐鉴赏课程的推进。反之,在音乐鉴赏课程上,如果不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茫然,影响他们积极参与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从而耽误学习。

三、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

音乐鉴赏课程的关键在于“听”,聆听是音乐鉴赏课程的基础,也是音乐鉴赏课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习惯。只有善于聆听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但是音乐欣赏和聆听是一个长期发展而演变来的鉴赏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学生要在长期的音乐聆听过程中浸染音乐的魅力,才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在音乐鉴赏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PPT、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将音乐的视听语言展现到学生面前,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鉴赏教学情境。而学生则要静心聆听,并在听完后对音乐作品做出客观评价。

四、将音乐鉴赏与实践相结合

音乐鉴赏课程并不是一门只在课堂内进行教学的课程,从广义上说,音乐鉴赏无处不在,大到专业的演唱会,小到街头的艺术义演,都在音乐鉴赏课程的范围内。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就必须将音乐实践活动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这一点也是把课堂上音乐鉴赏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可以说,音乐实践活动不仅是音乐鉴赏课的补充,还是音乐鉴赏课的延续教学,是巩固和完善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个有力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排练合唱、观看演唱会等形式来巩固学生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拓展他们音乐鉴赏的知识面,从而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而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也要善于总结归纳,对音乐表现、审美、鉴赏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理解美,为欣赏美而留心身边的各种美,在美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要达成高效课堂的优质效果,在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齐心合力,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积极的进行课堂互动,及时的做出课堂评价。而学生则必须一方面加强音乐基础,一方面又要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将音乐鉴赏的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俞振发.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若干思考[J]. 大众文艺 2014年06期

[2] 隋爱兰. 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 华夏教师 2014年10期

篇5:有关小学生的古诗文鉴赏

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一、早发白帝城: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二、望天门山: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风格:“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别董大: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日光昏暗。(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5)谁人:哪个人。(6)君:你,这里指董大。

创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历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后徙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一、绝句: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3)泊:停泊。(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二、春夜喜雨: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8)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三、绝句: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创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度使蜀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四、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注释:塔:这里指坟墓。2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春。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沿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个意;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枫桥夜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创作背景: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

[1-2]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并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或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如韩愈所说“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

游子吟: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

[3]

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⑶临:将要。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

[1][2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江雪:千山看不见飞鸟的影子,更看不见行人的足印记。孤舟上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垂钓在寒江大雪中。

注释:1.绝:无,没有。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3.人踪:人的脚印。4.孤:孤零零。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6.独:独自。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一、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鱼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5.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6.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篇6:有关古诗词鉴赏课的诗化特征

教师的语音条件基本上是天生的,但也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改进。比起尖锐和声嘶力竭,学生更喜欢雄浑和厚重;比起单调和生硬,学生更喜欢圆润和柔美。是悲伤还是欢喜,是高昂还是低沉,自然要根据诗歌的基调和主题评判。但不管怎样,都应融入感情,富有磁性,抑扬顿挫,用心琢磨,多加实践,养成习惯,浑然天成。

古诗词鉴赏课需要教师有语言功力、丰厚学养,语言畅达、准确,语辞华彩,富有韵致,尽显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逼人的书卷气,因为有底蕴,所以可以纵横捭阖,指点江山,尽显自信和从容。“势”在“场”存,是学养浅薄者学不来的。置身这样的诗意课堂,学生会备感享受。在这样的课堂里耳濡目染,语言本身的感染力就是馈赠给学生的福利,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诗词赏析,进而喜欢文学艺术,这是一个必然会产生的因果链条。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一班”学生普遍读得好,读得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回答问题时有自信和见解,和整体课堂氛围的长期熏染是分不开的。亲其师,信其道,信然。

古诗词鉴赏课应是诗意流淌的过程

古诗词赏析,时代隔膜,情境陌生,用典繁多,跳跃转折,所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学生的课堂思维以流畅无阻、水到渠成为佳境,否则处处羁绊,课堂处处遭受滞顿,诗歌的美感和意蕴也就会散失逃逸。有时教师会努力找到一些线索帮助学生进入诗词意蕴的迷宫,比如分为几个层次、写了几个人物、用了几个典故,如此这般,如果寻找这些“路标”变成学生专注的目标,变成课堂的主要元素,就会使课堂枯燥无趣,更谈不上用诗词陶冶感染学生的审美意义了。有教师在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会把学生引到争议“词中几个典故”的歧路上,在课堂上运用大部分的时间讨论是五个还是六个典故,始终没法感悟诗词的意蕴和情感,课堂百般滞涩,师生备感纠结。诗词内在的深厚情感与无限感慨,淹没在知识性的细枝末节的讨论中了。

为什么课堂难熬,短短的45分钟成为折磨人的漫漫苦旅?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或更深一层说,是教师没有把学生“拉进”诗歌本身所固有的情境中。师生难以互动,课堂成为教师单独表演的场合,场面必然呆滞。为讲课而讲课,结果是教师自己都不能融入其中,更不用说学生了,必然离情境更远。只有教师深深沉浸在诗歌中,对诗歌意蕴了然于胸,对诗歌情感变化感同身受,同时又有巧妙的课堂设计与精彩的语言表达,必然会让学生融入其中。有时,声情并茂、感情充沛的朗诵就可以将学生带入其中。因为,最精彩的朗诵是以最深沉的理解为基础的。

将学生“拉进”情境,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性的方法。比如,通过分角色表演让情境再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在体验中迅速进入情境。一位教师在讲《将进酒》时,可设计出这样一个巧妙环节。在讲到“主人何为言少钱”一句时,教师开始扮演“主人”这一角色,告诉客人说,“我家的酒喝完了,也没钱再买酒了”。此刻,让学生登台表演宴饮之中的“李白”,边演边活灵活现地读出“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DD学生形神兼备的精彩表演,一下子让全班同学体会出李白外在的洒脱和内在的愁苦,用一个快速切换的“镜头”,将古与今、诗歌和现实迅速地衔接到一起。这样的设计,胜过千言万语。

学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千古名诗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诗意自然流淌的过程,紧紧抓住“梦游”,用一首诗引导“梦游”的诗歌阶段DD“月夜飞剡溪,白昼山景奇。傍晚声震撼,仙府使人悸”。对于每一段“梦境”,从诗景、诗境和诗情三个方面让学生自行赏析、体悟,最后仿李白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做下联“仗剑壮游访名山,谪仙岂甘作词臣”,让学生在景、境、情多重思考和交流中把握古诗意蕴。

上一篇:通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自荐信下一篇:课程与教学论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