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

2024-06-20

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通用8篇)

篇1: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

横县物价简报

第六期

横县物价局编2004年6月

职能转变是做好新时期县级价格工作的前提李群

县级价格工作是整个价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价格工作的基础和窗口,做好县级价格工作对于加强县级政府调控经济、维护县域市场价格秩序、优化县域投资环境和经济环境、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县级价格主管部门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价格法律法规政策,积极推进价格体制改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依法治价,加大价格检查力度,开展清费治乱,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县级价格工作领域存在和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政府在价格管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越位、缺位”现象;二是“三乱”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一些部门仍比较严重;三是乱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处罚难;四是部分地方价格调控措施乏力;五是物价部门有些同志思想还未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脱出来,工作上墨守成规,业务跟不上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等。1

针对以上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经济全球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好新时期县级价格工作任重道远。为此,必须强化意识,转变观念,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切实抓好县级价格工作。我们的切入点应放在转变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上。

明确工作职能是明确工作方向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定价的范围和内容将愈来愈少。200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比重为2.6%,政府指导价比重为

1.3%,主要集中在中央、省两级,县级极少,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而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价格违法行为却十分严重,价格欺诈、无序竞争等,使企业和社会深受其害,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党和政府对加强价格立法和执法的要求都十分迫切。国务院院已经部署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管理市场经济价格秩序的政府主管部门,如果眼睛只盯在定调价上,把“定规则、当裁判”只当作是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而已,这不仅在当前不合时宜,着眼将来也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全国物价机构在上次行政单位机构改革中,价格放开较早的东部11省市,机构完全并入计划委员会处室的占9.1%;中部9省市自治区,合并的占25%;而西部12省市自治区,合并的占41.6%。这个统计数或多或少能说明一些问题。从当前县级价格工作的主要倾向来看,在政府定调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是“越位”问题,而在“定规则、当裁判”问题上存在的主要是“缺位”问题。因此,应将注意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到以“定规则、当裁判”为主上来,这样更有利于价格机构的稳定和发展。在转变工作职能中应突出抓好以下四个转变。

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有位要有为

要充分认识我国加入WTO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国内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所引发的激烈市场竞争的多样性,认识当前价格违法行为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树立高度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变无为为有为,促进价格工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在解决价格工作的“越位”问题上,必须尽快落实授权定价职能,提高定价的合法性;尽快落实集体审价制度,按程序办事,提高定价的科学性、民主性。在解决“三乱”和价格违法行为处罚难问题上,在推行依法从严治价的同时,注意解决执法环境问题。在解决价格调控措施乏力问题上,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从横县情况来看,应遵守《价格法》关于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的规定,尽快开征价格调节基金,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价格理论探索,多向先进县、先进地区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作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职能,对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争取通过法律程序确定下来,改变过去很多事无人做和很多人无事做的被动局面,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二、转变工作重心,当好市场价格的主裁判

现在,仍然有的同志用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定调价的必要性来质疑改变定调价为主的思路,似乎必要就是为主,这是不科学的,以“定规则、当裁判”的价格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新体制决定的,不及时顺应体制的变化而转变职能,势必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被动。这些年来,价格监督检查、市场价格监管、价格鉴证任务愈来愈重,价格举报案件也愈来愈多,实际上就是需要物价部门去当价格裁判。因此,县级价格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大胆到“赛场”上担当起这一艰巨而

光荣的主角。首先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到哪些领域当裁判?怎样才能当好裁判?怎样发挥裁判员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考上来。

三、转变法制观念,坚决推行依法管费治价

一是物价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业的法律学习、培训来丰富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管费治价;二是通过全民普法教育,促进各单位领导干部和亿万群众了解价格法规,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依法竞争,依法检举,以群众为基础,形成庞大的依法治价合力;三是县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维护价格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要更加公正、透明、规范、正确,避免随意性、暗箱操作;四是完善各种制度,按制度办事,如成本监审制度、价格听证制度、集体审价制度、集体案审制度等;五是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真正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转变机关作风,树立良好行风

行风就是形象,县级物价部门是直接联系群众的窗口,要切实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严格办事程序,严肃价格行政执法纪律,在价格监督检查中要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原则,坚决克服主观随意、办人情案等不良现象,在定调价、价格鉴证等各项工作中要行为规范、程序合法、公平公正、服务到位。严禁有损单位形象的行为发生。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推行行风建设、人人负责制,采用各种奖惩办法,规范价格工作人员的行为,使裁判员不吹“黑哨”。使物价队伍真正成为一支维护价格程序、维持价格公正、人民满意的合法“裁判员”队伍。

篇2: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

实施民心工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讲师 杨柳 玉兰

【摘 要】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实施民心工程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二者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民心工程的科学谋划、稳步实施和全面监管,能不断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 民心工程 实现路径 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职能定位

需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如何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全面转变,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充分体现到政府职能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心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愈来愈被各级政府所重视。笔者通过对部分基层政府的走访调研证明,解决民生问题、实施民心工程,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重要途径,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具体体现。

一、通过对民心工程的科学谋划,不断推进责任政府建设

1、建设责任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要求政府必须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建设责任政府,必须强化行政责任,提高行政效能,重点是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温家宝同志指出:“要把科学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要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因此,政府在决策时必须高度负责,要在不断完善重大决策协商和协调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实行公示、听证制度的同时,健全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无为问责制的同时,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等,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等现象,不断增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努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度。

2、科学构建民心工程是推进责任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制定科学、合理的民心工程方案和措施,是确保各项民心工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对于增强政府责任意识、加强责任政府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民心工程规划时,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既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又要重点推进、协调发展;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当前;既要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又要充分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条件,确保民心工程顺利实施。比如,政府在制定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时,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建厂办企业,以缓解就业压力。但建厂时一定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市政规划以及社会效益等问题,不要把民心工程搞成“忧心工程”、“伤心工程”,切不可盲目追求“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特别要杜绝那种劳民伤财的“豆腐渣工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要确保民心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

二、通过对民心工程的有效实施,不断推进服务政府建设

1、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政府为社会公共服务,也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满足群众生活需要,让公众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一个国家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此,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注重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思维理念创新,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寓服务于管理中,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

2、实施

民心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

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实施民心工程,就是要促使政府确立服务理念,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干事创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实施民心工程,使政府把钱真正用到惠及老百姓利益的日常生活上来,把钱投入到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

施等方面上来,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达到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活目标。如重庆市政府2010年实施的“八大民心工程”,都是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众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使政府职能不断从“管制”向“服务”、公务员从“官员”向“服务员”转变,从而有效推进了服务政府建设。

三、通过对民心工程的有效监管,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建设

1、建设阳光政府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要求

建设阳光型政府,就是要建立职能明确、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工作体制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集体决策和民主决策制度,以确保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温家宝同志指出:“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围绕建设阳光政府,一是建立行政决策社会咨询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对于政府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在出台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二是建立健全权力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加强人大、政协、社会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评议,使政府的行为置于全方位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三是加强对政府出台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确保政令畅通,杜绝行政机关承诺的随意性,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2、抓好民心工程监管是推进阳光政府建设的有效方式

篇3:教师的转变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

新课改就是为了改变以往高中生的痛苦经历, 以及使所学的东西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用而生的。通过教学实践, 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做好以下三方面的转变工作: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改的首要条件。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教而教, 为了考而教。新课程教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怎样才算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教是为了不教。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预习”代替教师的完全讲解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为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一直未能普及, 往往还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点一点讲解书中的内容, 学生自然就成了被动接受者, 来不及有不同的想法。为了学生的自我成长, 有必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同时在预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起点要低: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预习还是一种很陌生的概念, 所以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要给学生一个适应的机会, 可以从预习新课的内容着手, 同时要求学生画出重要的字句, 等学生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之后, 可以布置一点预习作业, 以引领学生自学的方向, 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答案, 如果学生的能力再强一点, 我们可以试着不给预习题, 而让学生自己找出新课的重点并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在课堂上作为学习研究的资源; (2) 要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预习要求。学生的能力有差异, 能力强的可以加深预习要求, 而能力差的可能连预习的时间都没有, 那时我们不可一概而论, 可以只要求他们预习后对新课有个了解; (3) 预习也要因材而异, 有的教材不适合学生预习, 如高中数学函数周期一课, 如果只看书本介绍学生是没法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的, 因为太抽象, 学生理解不了。“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是另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具体有以下方法: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他们感兴趣而又能解决的作业, 如查找有关集合的历史故事, 查找有关数列的实际应用, 这些上一下网就能办到;发动学生收集易错题、重点题 (可以分工合作:一组学生负责上网查找, 一组学生从做过的题目中寻找, 一组学生负责整理归类, 一组学生负责记录)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还能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科教育, 一方面是知识的传递与积累,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的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完整性甚至思维的逆向性、跳跃性、创造性, 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生将来能否很好地立足于社会的前提。

然而受升学率的影响, 我们长期以来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真正培养。为什么这么说呢?只要想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做过的题目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又不会了?我们的学生在老师跳步骤的演算下看不懂了?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之前是不是要反反复复由老师领着复习好几遍?在学生考出好成绩后, 我们真的能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了?当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比如严谨性、逻辑性、完整性等等, 但这里面有多少能力提高的成分呢, 我们可想而知。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 我认为, 我们老师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放手让学生来思考问题, 总结经验与结论;在难题面前我们不要每次都包办———设置一个个台阶让学生顺藤摸瓜, 有的时候我们也要放弃“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观念, 让学生自己找思路, 因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从头开始的、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的, 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挑战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坚毅性。

(三)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提升的一种表现, 也是学生锐意进取的体现。学生是未来的主人,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如果他们始终只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那就只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学校养成了这种习惯以后就很难改变甚至害怕改变, 所以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问。

解决问题又比提出问题高一个台阶, 是学生进一步发挥主动性的表现。而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有在被他们用于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变得更真实更有价值,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掌握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综合、分析等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为今后他们踏上社会自立做好准备。

二、转变课堂中师生的主从关系

传统的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主从式关系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造成了学生不敢质疑屈服于权威的不良心理, 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那么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好的呢, 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适合自己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即一切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都是好的。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不再是讲与听的主从关系, 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师生是共同合作的关系。

要真正实现师生合作的关系, 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有以下几点认识:

1.思想认识。在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 在知识面前没有权威, 只有先后、多少之分, 学生作为求学者, 学的是知识的本身, 而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其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 并不是利用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威信, 要学生一切听从于我们。

2.教师要认识学生, 即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上被动的现象, 特别有问题的学生更不敢开口问老师, 为了了解他们, 我们只有采取主动方式, 多与学生交流, 在闲话家常中慢慢走近学生的心里, 当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畏惧和陌生感后, 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说出自己的想法, 包括学习和生活上的。

3.教师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新课程的学习虽然以学生为主体, 但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更高了, 不说别的, 就说知识方面, 当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人翁地位时, 他们不再会满足老师所传授的那些知识, 他们将会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问题学生就喜欢问个究竟, 有些课外书上的不需要掌握的连我们也不曾注意的内容学生会去研究, 为了不同学生的发展, 我们就该满足他们的要求, 还有学生中特有的文化也是不被我们重视的。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 然后去弥补不足,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转变教师间的独立关系———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通常教师间的交流只有在同学科中进行, 一般以公开课的听、评课方式呈现, 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交流, 更谈不上合作。而公开课总显得不自然, 修饰的成分过多, 且评课也流于形式, 并不能真正达到教师间的交流目的。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 我认为教师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 其方式不应受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比如在听课、评课上, 有些学校实行“推门听课”的策略, 即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听某位老师的课而不会被拒之门外。其优点是: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实实在在地反应平时的上课状态, 在自然的环境中尽情地展示师生的合作关系, 无论是对还是错都是不加修饰的, 而且内容要远比公开课丰富得多, 包括上课的突发事件处理, 尽显任课老师的智慧, 当然任课老师的不足之处也会在课上反映出来, 这样的听课和听课后的评课才能使大家真正学有所得。甚至还可以开展专题研究性的公开课活动, 即围绕某个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来设计课堂, 由一位老师上示范课, 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和评课,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 不同学科间的老师也应该加强合作交流。数学老师听语文课, 那叫“外行看热闹”, 其实不然。不是有句话叫“旁观者清”吗?正因为数学老师不懂语文, 所以数学老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看出语文老师看不出的问题, 能提出语文老师所不能提出的建议, 同理我们可以让文科老师来评评理科教学, 提出理科老师所不能看到的问题和建议。如果能做到文理老师亲密合作的话, 我相信文理偏科的学生会越来越少, 学生的发展将更全面。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的一点浅薄认识, 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新课改的车轮滚滚向前推进, 势不可挡, 因为它顺应时代的要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改革的道路漫长而深远, 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摘要:新课改在高中教学中已实施了几年, 其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实现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然而,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困难重重, 也走了不少弯路, 从中我深切体会到在这场变革中教师的重要性, 新课改能不能顺利实施下去关键在于教师,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做好三方面的转变工作: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课堂中师生关系、转变教师间的独立关系。

关键词: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改,转变,理念

参考文献

[1]常州市教育局.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

[2]唐加俊.更新观念注重能力大胆创新――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断

篇4: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

一、解放思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新形势下实现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尽管从组建开始,就将市场监管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法律、法规赋予其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的职责,加上之前很长时期政府财政经济困难,工商部门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把“两费”收取作为评价工作得失、关系部门生存的核心任务,重收费,轻管理:重查处,轻规范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成为左右和制约工商部门履行监管执法职能的根本原因。因而,要从以收费为主的政府工作部门转变到完全彻底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关,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队伍素质;无论是机制体制,还是装备条件都存在着众多的不适应。

从毕节市的情况看,全系统10个基层工商所,165名公务员,45岁以上的同志占45%以上,会操作微机的不到40人,仅38%的人会办案,全系统法学专业毕业的不到5人,专门从事过执法办案工作的不到40人,微机配置不足50%,摄录设备仅3台。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观念陈旧,执法办案装备落后。长期以来,很多同志习惯和热衷于传统的收费方式和工作方式,缺乏对工商职能转变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的清醒认识,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不够,这是我们当前职能转变所面临的现状。

在这种现状下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转变,无疑是困难的。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客观上要求强化市场监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对挑战,迎难而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勇气肩负新时代、新形势下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历史使命。

二、促进工商职能转变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首先从根本上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改革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没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改革创新必然首先要解放思想。人类社会任何一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变革和发明发现无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我党历来重视解放思想对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党的领导人都把解放思想作为肩负时代使命和完成历史任务的先决条件。所谓思想有多远,就会走多远,就是对解放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的生动描述。就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所面临的工作职能转变这一历史任务来看,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有观念转变、机制体制和工作方式的改革创新,那么,实现职能转变也就是一句空话。

然而,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首先,它是对自然和社会及其某一领域发展变化规律科学认识的深化和提高,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必须系统全面地认真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知识,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和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使解放思想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其次,解放思想必须围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转变的问题和困难,与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研究、比较、反复。只有如此,解放思想才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再次,解放思想要有勇于承担各种风险的牺牲精神和奉献意识,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结果催生了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新措施、新行为、新运动的出现,这些新事物不仅是对旧事物的否定,而且还会改变现有社会关系事实现状,因而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遭到代表旧事物的陈旧、落后势力的抵制、反对、攻击和报复;另一方面,新事物由于其自身的幼稚和不成熟性,往往会在实践中暴露其自身的不足,甚至有失败的危险和可能。

解放思想的特点、规律及其作用,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支持实现职能转变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形成从上到下,有坚实政治基础,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三、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必须解决的几个思想认识问题

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就目前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规律、特点、要求不相适应、不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

(一)全面准确把握“五摒弃、五树立”的科学内涵,努力实践其精神实质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思想基础。“五摒弃、五树立”是贵州省局党组根据全省工商系统实际、借鉴先进的法学思想提出的指导全省工商执法实践的先进理念。但有的地方和部门执行中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随意取弃、为我所用,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有的以人性化执法为由放弃监管,有的以先教后处为由不严格执法,有的以适度监管为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全面履行职责,凡此种种,都是对“五摒弃、五树立”精神实质的片面理解和肆意歪曲,极大地制约和阻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是对现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五摒弃、五树立”既是依法行政政策和策略的统一,又是执法目的和技巧的统一,是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专业化思想建设的重要成果。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实践其精神实质,才能科学、准确地指导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实践,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

(二)努力根除“怕”字当头的保守思想,敢于和勇于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是实践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中必备的精神状态。查办案件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和复杂性,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查办案件工

作的特点,决定其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往往成为产生矛盾的焦点、职能到位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实践中,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回避矛盾,减少麻烦,降低成本,或者担心引起诉讼和上访,怕办案、不办案或不严格依法办案: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查办案件工作的意识淡漠,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成为制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职能转变的瓶颈。然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因此放弃查办案件工作,就意味着永远不会办案。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根除“怕”字当头的保守思想,敢于和勇于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最复杂、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中经受磨砺,接受考验,积累经验,茁壮成长,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三)形成以市场现状和查办案件为基础的科学评价思维,是制定切实有效的考评措施,实践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关键的价值导向。从理论上讲,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是工商行政管理基本的价值取向,“五摒弃、五树立”的执法理念同样是评价工作得失的标准。但是,这些抽象的思想、理念、要求只有在实践中形成细化、量化的工作标准,才能成为指导和激励执法机关及其人员的具体措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关,市场环境是否开放有序、竞争规范,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查办案件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其能力和水平如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过去,对罚没款是否可以作为考评标准大家都讳莫如深,似乎强调罚没款就等同于唯罚没款论。其实,罚款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种类之一,是履职的主要成果,罚没款作为考核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标准,尽管可能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首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经济执法部门中法律赋予罚没款处罚力度最大的部门,漠视罚没款这一事实,就等于丧失评价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特殊性:其次,作为执法部门,其罚没收入上缴财政,财政部门和一定层面往往从对财政的贡献上来评价其存在的作用和价值:再次,罚没款的数量与工商机关查办案件的数量、质量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罚没款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有利于洞察案件查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依法行政;最后,在目前对执法机关已经具备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罚没款作为考评标准之一不仅不会对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相反,有利于监督执法人员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篇5: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

此轮机构改革,积极回应社会的强烈关切,让人们看到了勇于革新的坚定决心,也传递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更加重视社会和谐的积极信号。特别是不再保留铁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意味着,这一长期政企合一的机构终于实现分开。而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让百姓看到了吃得更安全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透过此轮机构调整变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清晰呈现。机构数量的减少、大部制的推行,并非简单追求机构的合并和数量的减少,目的在于简政放权、明确责权,改变一些机构存在的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一些机构的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陷于部门利益等弊端。

对于老百姓而言,机构数量的多少,以及名称、级别、职责分工的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用一位来自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话来说,最重要的是政府办事是不是“痛快”了,服务态度是不是变好了,这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减少行政审批,把政府从微观经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强化市场监管,是企业和老百姓共同的呼唤,也是防腐之策。这次提出的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为企业的设立和生产经营创造更加宽松、便捷的条件,激发创业,激活经济。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的“短板”亟待补齐。人们注意到,这次提出的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发挥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方案出台,有亮点,有深意,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目标任重道远,必须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才能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篇6: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成熟的麦穗,是弯着腰的。成熟的个人,是谦卑的、懂得尊重他人的。六祖惠能大师说:“若轻慢于人,即有无量无边之罪。”被尊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所以不懂得尊重他人,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罪过。真正要解决问题和愉快的相互沟通,前提都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没有相互尊重的意识,说小了,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说大了,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专制和严重等级观念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极缺少对“尊重”的重视。因为等级制度森严,人被划分为三六九等,高等级、高社会地位者自然是高人一等,不歧视他人已算不错,更谈不上尊重。而且在现在这个崇尚 “名”和“权”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人们自然而然潜意识里或习惯性地忽视了“尊重”这个词。除此之外,在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又存在着父母自然认为比孩子大,而可以随便打骂孩子;老师比学生权力大,就可以随便批评、教训学生的现象。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就深刻的体会到,尊重是沟通的前提。2009年刚接手大一计D班时,班上两名女生闹矛盾,其中一名学习成绩差,另一名学习成绩很好。我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分别倾听矛盾双方当事人描述了事情的经过。明白了事情起因最主要的责任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最后我把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与双方当事儿进行了交流。双方达成了谅解,同学关系和好如初。事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那位同学说:每想到咱们班主任这么公正的评判这件事情,原来还以为班主任会袒护她、批评我呢!有这样的班主任,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自此该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到第二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她考进班上前二十名。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子女怕父母偏爱,学生更忌老师偏爱,瞧不起他们。

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对什么人,想要沟通,尊重是前提,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就算是学生,也是一样的,当一个学生得到肯定,他才愿意跟你谈心,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和学生沟通!

就在去年冬天时,我带的一个班中,有一个孩子的父亲突发意外,要请假回家,但是他要连续请假一个月。我当时就立即同意请假,并积极安慰那孩子。之后又联系他们班的班长,协助班长带动全班一起安慰那孩子。事后,其他班主任却和我说,其实让他回家半个月就行了,没必要一月,我当时就想,如果在那种情况下,还依旧和孩子对请假时间“讨价还价”,岂不会伤了孩子的心。

所以,只要多尊重、理解他们,让他们快乐的、无压力的成长和学习,就自然会换来学生的爱戴。而当有了这些尊重的铺垫,那以后的相互沟通自然会想流水一样顺畅。

篇7:专注是成功的前提

今日午时去买衣服,一般都去对面商场挑两件。周末人很多,天气热了,各种夏天的衣服都挂出来了,花花绿绿好不热闹。我这个人对于买衣服懒得逛,随便进一间看上了差不多就行。挑好试了试感觉能够,就要付账。这时营业员说再挑一件吧,给你打折很划算,上次你就拿了两件呢。我看看她又看了看门头,想起来了一个月前我是在这间店买过两件衣服。这真让我意外,也让我吃惊。这商场每一天的人流量这么大,进入她店里的来来往往的人肯定也不少,况且隔了一个月她还能认出我。于是我听她的又选了一件。专注,这或许就是她成功销售的秘诀吧。

一个店铺的营业员尚且如此,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作为公司的老板、作为企业的总裁、作为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巨头更应当专注。古今中外,专注的例子并不少。从铁杵成针到万里长城,从黄河入海到新中国成立。倘若爱迪生没有专注研究电灯,说不定此刻我们还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他们哪一个不是专注才成功的,哪一个都是不言放弃才坚持到最终的。

一分耕坛一分收获,专注吧,你终会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与甜蜜的!

篇8: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改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紧迫性

1. 经济发展方式含义

通过科学、系统、前瞻的制度安排, 使经济活动在结构、数量、质量等方面优化、增加和提高, 有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方法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更高级形态, 只有通过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科学设计, 才能使经济活动, 特别是以生产为主体的, 涵盖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与关系在结构、数量、质量等方面得到优化、增加和提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使国民收入分配合理、社会福利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 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问题

以经济增长方式代替经济发展方式, 单纯强调经济增长速度, 为实现快速增长, 不惜消耗资源、损害环境, 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经济增长为目标, 把资源配置简单化、功利化, 使制度设计实施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等始终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在这样的资源配置下, 经济结构, 特别是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必然存在短期性、非理性变动, 导制长期结构不合理。结果将使经济增长停滞, 甚至衰退。上述问题不解决, 将极大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危及社会和谐稳定。[1]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明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列为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更是将之提高到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转型的战略高度, 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进一步指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战略意义。

二、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不清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 必须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畅, 重要的体制原因是政府职能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不清。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方式, 在市场中充当竞争主体角色, 削弱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造成了一些无序竞争怪现象。政府本该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缺位”, 政府“越位”“错位”积极的管了不少本来应由市场或企业, 甚至是社会组织管的事情, 本应是“裁判员”的政府却当了“运动员”;由于机构设置和结构的不合理, 政府职权划分不清, 使各级部门职能重叠交叉, 政出多门, 遇事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总之, 政府本该承担的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共产品、维持的公共秩序, 未能尽职尽责。因此, 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应该确定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

2. 逐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经历了一个阶段性变化。从政府发挥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到间接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到科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再到有效的政府治理,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逐渐调整。从《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提高到起“决定性”作用的“新定位”分析, 意味着今后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会有较大幅度削减。《决定》强调政府的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弥补市场失灵。”[4]要求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指出:“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 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5]要求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只有政府退出直接配置资源的舞台, 才能保障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 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在政策工具上要发挥好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信息服务的导向作用,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过去产业政策的重点放在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上, 调整为以产业创新政策为主为重。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前提下, 创新政策工具, 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鼓励技术进步。充分利用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发挥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安排、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导向作用, 给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不断提高质量、技术、安全、环保等行业标准, 规范市场准入制度, 纠正求速度忽视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现象, 不留情面地淘汰落后产能, 严防产能过剩。在调控手段上要运用好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加强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 推进宏观调控政策手段机制化, 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比如, 发挥国家货币政策作用, 运用基准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手段有效调节货币总量;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在经济过冷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经济过热时采取收缩的财政政策。在税收上, 经济过冷时, 通过减少税收刺激投资者, 经济过热时, 通过增加税收抑制投资等。在制度保障上运用市场的力量,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大力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推动资源配置以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 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行使生产经营自主权的作用, 让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 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推动作用。

2. 进行有效的政府治理

《决定》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政府管理提出新要求。从“政府管理”发展到“政府治理”, 是治国理政模式、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深刻转变。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 关键是治理方式的创新。治理主体创新上, 原先管理的主体仅为单一的政府, 现在治理主体参与的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间自治组织乃至个人等, 治理扩展到民主参与, 多元互动, 是一种政府与群众、社会的新型合作互动关系;治理方式上的创新, 比如, 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创新, 政府可通过购买方式与社会各种专业机构、组织合作, 向社会提供政府做不到、做不好的各种服务, 让基层社会组织以更人性化的治理方式, 处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减少以往出现的政府粗暴简单强制行政的做法, 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治理过程创新上, 按照政府公共政策涉及的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具体设计协商互动环节与程序, 实现不同公共事务领域多方主体合作治理的目标。现代政府治理的一个必要前提是, 治理公开透明。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很多是由于权力行使不透明导致的。所以必须公开各项行政权力, 保障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总之, 通过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使治理方式在多层面、多维度不断创新, 在重点领域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突破性改革, 才能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

3. 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涉及观念和体制的改革, 是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弱化。其核心是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让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宗旨实际是简政放权, 即减少政府直接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涉, 清理有碍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的政策法规, 取消不符合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的行政审批, 向市场和社会、企业放权, 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让企业、产业在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制定有利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 将企业投资创业热情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对一些特殊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 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做到审批程序严密, 审批决策过程公开透明, 审批责任追究, 使政府的行政权力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4. 进行政府规制体系的构建

构建有效的政府规制体系是为了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市场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市场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监管。应尽快建立以市场准入、价格、产品质量标准和资源、环境、安全等标准为主的政府规制工具, 培育产权多元化市场, 保护个人产权和企业产权, 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进入、运营和退出等行为, 简化和放宽对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通过引入民间投资进入竞争性环节, 或引入参与专卖专营的竞争形式, 对现有垄断企业进行改造, 使其转型为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打破国家垄断或垄断模式, 消除垄断产业的非效率, 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性市场体系。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发展转变中, 政府应及时推出提高环境保护、技术、质量等各类标准, 引导企业把“创新”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改变传统落后的政府规制方式, 引入激励性和竞争性的规制方式。加快完善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立法, 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市场信用制度在促进产业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建立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 惩制市场竞争中的失信行为, 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化。

参考文献

[1]赵坚.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体制”改革探析[J].社会科学家, 2013 (3) .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11-09.

[3][4][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新华网-2013-11-15.

[6]张群, 孙志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着力转变政府职能[J].经济纵横, 2013 (6) .

上一篇:百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安全步行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