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环境特性指标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

2024-05-24

煤炭的环境特性指标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精选4篇)

篇1:煤炭的环境特性指标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

煤炭的环境特性指标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

对煤炭环境特性的`单因子绩效评价法和综合污染特性指数法进行了分析和定义.评价结果表明:在33种商品动力煤中,哈密、神府、靖远、窑街、潞安和大同等煤种表现出了较优良的环境特性.

作 者:陈义珍 柴发合 薛志钢 作者单位:陈义珍,柴发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薛志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刊 名:环境科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年,卷(期):18(1)分类号:X820.6关键词:动力煤 环境特性 评价方法

篇2:煤炭的环境特性指标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

煤炭企业环境污染特性模糊评价模型

摘要:煤炭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一个多方面、宽领域的问题,正确界定这些企业的环境污染等级能促进环境监管力量的有效使用,这是煤炭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5个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模糊评价模型,并对具体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煤炭企业环境监管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手段.作 者:李创 LI Chuang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期 刊:资源开发与市场 Journal: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年,卷(期):,26(5)分类号:X322关键词:环境监管 模糊评价 煤炭企业

篇3:煤炭的环境特性指标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

目前环境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对其基本内容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认为, 环境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环境资金审计

环境资金审计是环境审计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环保专项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我国对于环保方面划拨的各项资金较多, 并且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提供政府补助, 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 但在环保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必须针对环保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的审计。

( 二) 合规性审计

合规性审计主要针对的是环境法律法规的审计。环境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 政府机关对其发布了各项专门的环境制度和政策要求, 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实施。因此, 企业是否执行了相应的环境会计政策和环保方案是审计机关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实施情况作出评价或提出建议, 并且促进环保政策的规范性、客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 三) 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审计

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属于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控制做出评价。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审计能够考察选取的环境评价指标是否科学合理。

二、建立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的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不断扩大规模, 提高生产能力, 不断增加煤炭的市场供应量。但与此同时, 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煤炭行业污染的主要污染因素包括粉尘、煤矸石、塌陷以及污水等, 这些都会对大气、水造成恶劣影响, 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以煤矸石为例, 根据目前的煤矿生产条件和技术,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矸石大约为原煤的10% ~ 20% ,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矸石排放量大约为原煤入洗量的15% ~ 20% 。

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更促进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增加对重污染行业环境审计的关注。因此, 需要在煤炭企业开展环境效益审计, 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环境效益审计制度。煤炭行业应当在发展中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影响代价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煤炭环境审计是有关审计主体对煤矿企业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使之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条件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的目标。

三、煤炭行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本文以大同煤业审计评价指标构建为应用案例, 对AHP指标体系在煤炭行业审计中的应用做出阐述。

( 一) 基于 “3E”理论的AHP指标体系

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审计总署率先把对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 从单一指标逐步扩充到多重指标。20 世纪80 年代开始, 西方国家从政府绩效审计中总结出了“3E”原则的原型。1995 年, 著名学者T. 芬维克 ( Terry Fenrick) 正式提出 “3E” 原则, 即经济性 ( Economy) 、效率性 ( Efficiency) 和效益性 ( Effectiveness) 。“3E”审计的标准原则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有相对不同的侧重点。为了解决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 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正式提出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 (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基于 “3E” 理论, AHP法强调的经济性是指在资金投入与使用的过程中, 使用资源的质量、成本与支出水平的配比程度, 反映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主要关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程度, 反映产出的效率。效果性注重反映生产经营的预期目标是否达成, 关注的是效益性和目标的完成程度。综上所述, 在构建煤炭行业项目审计评价指标时以 “3E” 理论为基础,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 这样能使指标体系更加清晰、客观。

( 二) 大同煤业基本情况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 年在上海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发起人和控股股东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同煤集团。同煤集团具有悠久的开采历史, 从1949 年成立至2013 年底, 累计生产煤炭17 亿吨, 上缴国家利税340 多亿元, 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同煤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数十个, 配备有专业的审计人员, 审计范围覆盖公司的各个经济领域, 审计项目已不仅停留在基础的财务收支上, 还囊括物资采购价格审计、工程预决算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管理审计等高层次审计项目。

大同煤业对环保设备的监管、排污费的收取与上缴、污染源与环境的常规性监测、特殊性监测和研究性监测以及群众来信来访关于环境事项的接待与处理等工作都由环保处负责, 并有专门制定的 《建设项目施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作为约束, 内控制度基本有效, 职能发挥基本正常。但经审计发现, 大同煤业在2003 年存在少提环保资金的情况。大同煤业2003 年并没有按其披露的0. 3 元/ 吨计提环保资金, 共计少提环保资金940 万元。除此之外, 存在大额应收未收款项, 如2003 年应收未收的各二级单位排污费11 243 006元。这些审计查出的问题表明大同煤业的环境成本披露存在潜在问题, 应加强环境审计, 选取更为严格的评价指标。

( 三) 大同煤业AHP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在充分了解煤矿项目环境审计评价内容的条件下, 将对所衡量指标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划入不同的层次, 并且明确各层次之间的递阶结构和从属关系。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煤矿项目环境审计的特点, 构建一套3 个一级指标, 6 个二级指标, 15 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如表1 所示。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对同层因素相对上一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从而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A = ( bij) n* n, 如表2 所示。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 层开始, 对于从属于 ( 或影响) 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 用成对比较法和1 - 9 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 直到最下层。判断矩阵用于对各专家给出的主观评价进行综合分析, 对各评价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 然后按9 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 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 即专家意见征询法, 确定各层级的指标权重。通过把专家的专业判断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直接比较, 对各层次指标构造判断矩阵, 最终结果如表3 所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 1) 选取专家组成专家组;

( 2) 将项目相关资料和评阅要求发给专家组成员, 邀请专家们给出独立的评价和意见;

( 3) 及时收回专家意见, 并对结果进行整理;

( 4) 将整理结果及更新的资料重新发送给专家组成员, 请专家进行重新审阅, 再次出具评估意见;

( 5) 对 ( 3) 、 ( 4) 步骤进行重复, 直到专家传回的意见基本一致, 从而根据专家意见制定相对合理的权重。德尔菲法的循环步骤中, 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对权重标准进行判断, 不断调整数值, 最终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3. 权向量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对层次进行单排序, 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及特征向量W,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 = ( λmax- n) / n - 1, 查阅RI值表 ( 见表4) 获得平均一致性指标RI, 判断比率CR = CI / RI是否小于0. 1, 若小于0. 1 则表示一致性检验通过, 否则要重新修正判断矩阵。

根据公式: CR = CI /RI, CI = ( λmax- n) / ( n - 1) , λmax是通过上式求出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且本文采用三阶判断矩阵, 因此n =3。结合德尔菲法给出的专家意见, 代入数据计算可得:

CR < 0. 1,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比较矩阵数值符合标准, 判断矩阵具有符合要求的一致性。

4. 组合权向量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按层次结构从上到下逐层地进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次的相对重要性, 最终得出最低层次对于最高层次的重要性排序权值, 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终结果呈一致性。

( 四) 具体指标解释

1. 经济性指标

通过环境法规执行效益、环境项目合规效益这两个指标来反映项目在立项和实施阶段的成果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项目合法效益主要考核煤炭行业煤矿项目对照具体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而承担的罚款则视为不经济。政策达标效益反映相关产业政策的实际达标情况, 比如针对煤矿项目的政策优惠是否符合优惠条件。项目达标效益是考评相应煤矿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其实际完成程度。环保达标效益衡量存在污染问题的项目的环保达标情况, 比如是否完成相应的污水处理指标。经济绩效则考评项目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财务指标。

2. 效率性指标

对于任何一个项目, 效率性都体现在投入产出比上。针对煤炭行业煤矿项目的特点, 在效率性指标中, 选取了环境项目投入产出绩效和环境项目管理绩效两项二级指标。在环境项目投入产出绩效方面应包括投入绩效和产出绩效, 分别对项目的实际投入和产出配比程度进行衡量。环境项目管理绩效主要包括项目内控绩效、项目质量绩效和项目验收绩效。项目内控绩效考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资金支出的合法合规性。项目质量绩效考察项目的实际完工情况的质量状况, 是否达到相应标准。项目验收绩效关注项目的竣工验收程序、验收报告、验收标准的合法合规性。

3. 效果性指标

由于煤矿项目属于重污染项目, 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环境项目的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是必须被重视的两个方面。生态绩效的出发点是生态环境, 主要选取的指标为植被恢复系数、沉陷土地治理率和三废综合治理率。这些指标和煤矿的生产经营特点密切相关, 是煤炭行业应当重点控制的指标。社会绩效方面主要衡量相关煤矿项目对社会的贡献绩效, 包括职工就业绩效和社会贡献绩效, 比如投资就业系数、上缴税款。

四、结论

本文根据 “3E”标准原则, 对大同煤业进行案例研究, 利用AHP方法构建了一套煤炭行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一致性检验, 验证了其合理性。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加强矿产资源环境审计的可操作性, 为相关审计人员提供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审计实务界也可针对其他项目适当地增减指标来满足实际情况。因为本文是针对煤炭行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探索性研究, 研究内容具有特指性, 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是从煤矿产业的角度出发并且选取大同煤业进行具体研究, 对于其他行业项目则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评价指标。

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对环境法规执行效益的审计, 对环保资金的审计应关注其实际使用效果, 对相关投资项目的审计应考察其生态效益, 在环境效益审计中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此外, 政府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 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环境审计发展的基础, 与政府管理工作相关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也应纳入考虑范围。

参考文献

[1].夏鑫, 俞宏.煤矿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煤炭, 2007 (07) :36-37.

[2] .夏鑫.煤矿环境审计综合评价模型探讨[J].江苏商论, 2007 (07) :130-131.

[3] .仲生辉.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应用研究[J].审计月刊, 2007 (11) :9-11.

[4] .王芳, 唐协寅.基于企业价值链的内部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审计月刊, 2008 (10) :45-47.

[5] .周小云, 唐洋, 付跃龙.国内外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新会计, 2012 (01) :58-59.

[6] .李洁, 孟志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来自甘肃省环境质量数据的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2 (03) :48-53.

[7] .刘绍枫, 胡中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指标设计[J].会计之友, 2013 (09) :77-79.

[8] .吴洁伟.FAHP视角下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西藏地区为研究对象[J].会计之友, 2013 (21) :94-98.

[9] .刘菁婉.煤炭企业环境效益审计与AHP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7) :104-107.

篇4:煤炭的环境特性指标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

一、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控制

(一)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Recycle Economy) 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把传统上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并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和经济模式。目前, 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环境成本控制

传统会计认为, 成本是企业资产的耗费和流出, 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获得经济效益而发生的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根据成本的性质, 把成本的概念用于环境领域, 与企业的环境管理相结合, 可以界定环境成本的概念。即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 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包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及环境损失。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废弃物回收) 中涉及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

(三) 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 将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产品设计到产品废弃物处置的生产全过程。从时间上而言, 环境成本控制不仅关注当前环境成本的发生, 还关注将来环境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其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环境成本, 还延伸到企业外部环境成本。

二、循环经济下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必要性

(一) 企业经营给环境带来过重负担

工业生态系统在提供资源与能量的同时, 也在接收各类企业和社会公众排出的废弃物。但是, 其吸纳废物、净化恢复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 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分析, 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 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 环境问题使企业生产经营受到约束

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企业将逐步向“环境经营导向”过渡, 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 风险增大, 利润降低。主要表现在: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 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 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做出扩大性规定, 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己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 而是贯穿于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过程。

三、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思路

(一) 明确环境成本控制目标

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的, 其首要目标应是降低环境负荷, 实现环境危害最小化, 实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优化。环境成本控制除包括企业内部产品制造成本外, 还包括外部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 应将其作为企业实际成本的组成部分。同时, 同行业的企业要联合起来, 互相合作, 发挥规模效应, 从根本上降低环境成本,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使企业节约成本, 降低环境支出, 从而使总环境成本下降。

(二) 改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选择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直接决定了环境成本的发生。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企业要改变末端治理方法, 采用事前设计、事中监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以减少环境成本, 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环境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产品生产前对其生产过程实施环保绿色设计, 以减少产品生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使环境成本不发生或少发生。同时考虑整个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支出, 提出各项生产方案, 将成本效益分析运用到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中,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 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成本的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要按照事前设计的环境成本方案, 对环境成本实施监控, 使环境成本的发生控制在事前设计的范围内;事后按照相应考核标准对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考核。要实行环境控制责任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成本。这种积极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 更关注企业环保形象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三) 设立环境成本控制责任中心

环境成本控制与传统的成本控制一样, 应当制定一个全面的控制标准。环境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历史成本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以企业所具有的历史成本数据来推算未来成本发生水平, 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二是任务分析法, 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对生产任务进行过程分析, 从而确定完成该项任务应该发生的成本。企业在制定控制标准时, 可以综合应用历史成本分析法和任务分析法, 以弥补两者的不足。在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基础上, 要运用责任会计, 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系统, 对环境成本控制实施责任控制, 设立统一的责任中心。协调企业内部各技术部门的关系, 对环境成本控制作出科学规划。要把某些不可控环境成本变为可控环境成本, 从整体上对环境成本实施控制。

(四) 实现环境成本全过程跟踪管理控制

具体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实现此一目标。生命周期法是指对生产活动从原材料的开采直到其产品使用终结而重新被排放到地球环境的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将循环经济的思想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充分地表达出来, 它从产品的生命周期出发, 对不同的生命阶段的环境污染采取不同的预防方法, 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过程, 再融入选择环保材料、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思想, 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 以有效地预防环境成本的发生, 使得循环经济效益最大化。

实施环境成本控制应当充分考虑资源流程的环境因果关系, 体现产品寿命周期环境影响, 实现对环境成本事前规划、事中监控、事后反馈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具体内容是:

第一, 事前规划。要求企业综合考虑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产品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与产品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将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有机地融入其设计方法之中。从产品的开发阶段就纳入了环境保护的预防性思想, 通过改进工艺设备或开发新工艺流程, 促进生产原料循环利用,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在整个生产和流通、回收过程中, 产品都要经过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搞好末端清洁治理, 使废弃物最少排放或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这种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生态设计, 考虑的不只是内部环境成本, 还包括外部环境成本即社会环境成本。因此, 这样的生态设计不仅能使企业内部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且可优化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最终使总的环境成本得到控制。

第二, 事中监控。事中监控是保证各责任中心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 也是企业各个层次目标实现的保障。事中监控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资料, 为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提供了依据, 并为下一期的目标确定和计划安排做好准备。事中监控的有效方法是进行清洁生产及“三废”处理。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即用清洁的能源及原材料、清洁的工艺及无污染、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 生产清洁产品和提供清洁的服务,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的实施也是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对于产品来说, 清洁生产可以将污染最大限度地控制在可能产生污染的生产环节中, 以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的处理也是环境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处理得当, 便可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三废”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变废为宝, 即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寻找利益, 实现综合整治;二是以废治废, 即利用不同企业所产生污染物的不同性质来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三是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 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的企业环境成本支出, 获得区域环境成本的最优化管理。

第三, 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予以清除和弥补的行为, 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被列为环境成本。在事后实行环保营销和绿色服务。为维护企业产品的环保形象, 企业的营销服务活动也要体现其环保理念, 要加强对产品环境保护的宣传, 树立产品的绿色形象。并在包装、运输、交易、推销等一些营业活动中注重环保, 尽量减少过度包装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的浪费, 尽可能地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材料以减少污染, 保持产品乃至企业在市场中良好的公共声誉。相对事前规划而言, 事后控制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控制方式。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固化的,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事前规划得到改进和优化, 但现行的生产经营势必会发生环境污染, 因而事后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

四、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

(一) 产品设计阶段

从产品的开发阶段就要纳入环境保护的思想, 通过改进工艺设备或开发全新工艺流程, 促进生产原料循环利用,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这种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生态设计, 考虑的不只是内部环境成本, 还包括外部环境成本即社会环境成本。因此, 这样的生态设计不仅能使企业内部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且可优化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最终使总的环境成本得到控制。这个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主要有:材料有效利用率、运输污染排放量、能源有效利用率等。

(二) 清洁生产阶段

这个阶段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的处理是环境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处理得当, 便可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清洁生产的实施是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对于产品来说, 清洁生产可以将污染最大限度地控制在可能产生污染的生产环节中, 以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这个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主要有:再生能源使用率、清洁能源利用率、工业 (废水、废气) 排放达标率、生产中噪声源排放量、废气利用率、噪声损害率、万元工业产值废水 (气) 排放量、万元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等。

(三) 产品销售及报废阶段

为维护企业产品的环保形象, 企业的营销服务活动也要体现环保理念, 并在包装、运输、交易、推销等营业活动中注重环保, 尽量减少过度包装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尽可能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材料以减少污染, 保持产品乃至企业在市场中良好的公共声誉。在产品废弃过程中, 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 变废为宝, 降低环境成本的发生。这个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主要有: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废弃物处置率、零部件重用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等。

从长远来看, 企业最终应采用全局控制方法, 将事前控制、事中 (过程) 控制和事后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立足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对产品设计、加工、储存、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中发生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环境费用进行分析、控制, 目标是减少环境成本, 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 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简:《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常媛、周俊峰、李凤英:《浅谈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南方冶金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上一篇:南关区教育系统民生工程工作制度下一篇:大众4s店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