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2024-07-26

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通用9篇)

篇1: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温习治理

核心是想、查、说,就是回想,查阅,复述。回想是在脑子里放电影,回想的过程就是“闭目养神”放电影,回想今天老师讲的内容课程是什么,这是最好的温习方法,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完了后,要及时的回想知识,能想起来的部分,就会终身不忘,想不起来的就是要留意或者重头再学了。这叫查漏补缺,漏在哪里,缺在哪里,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但回想就能把这些补上了。

回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最好的温习方法,比如闭上眼说,苹果,***,飞机,睁开眼后,***呈现画像,苹果是苹果的样子,飞机也是这样,人类的大脑在记忆的时候是以图片的方式出现的,大脑的储存方式是以图片的方式记忆的,所以回想,知识都是用图片来记忆的,圆周率记忆打破记录者也是图片记忆的结果,周婷婷就是这样的,编成故事就记忆下来了,一定要留意大脑记忆的秘诀,是图片的记忆哦!。

温习不是翻开书走马观花,要找到自己不会的地方,增强记忆。说,也就是复述,找一个影子或者镜子来对着自己复述,记忆力好使了,表达能力进步了,写作能力进步了,成绩就上往了,上往就下不来了,学习就简单轻松了,闭着眼睛说说就出成绩了。

2、作业治理

同学们回家要写作业,要记录学习的时间,要限时学习,否则就是超量,不要超过规定的时间。知识吸收得怎么样就看作业时间了,小升初、中考、高考是淘汰式考试,所以要平时练习有素,每次越快越好,快而又准,学生要坐得住,家长别打搅,学习专心,别打岔。

限时要记录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至少要四十五分钟别动地方,多数学到半夜是由于学习效率太低,没预习,听不懂,翻资料,问别人,抄答案,写答案,花费时间长的原因还是不懂。假如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学习时间超长,家长要坐在旁边,不要说话,这样下来,时间会越来越短,效率越来越高。作业之前不温习不作业这很重要,不计时不做作业,不检查不做作业,不小结不做作业,作业完了要告诉家长得到什么,有什么经验。

篇2: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从框题到单元

一开始做归纳时应该要从框题到单元,就是先做每一框的归纳,清楚每一个框题中知识点的联系,再做每一课的归纳,把框与框中的联系找出来,最后做每一个单元的归纳,就是把每一课之间的联系列出。

二、从概念、判断到推理

概念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要支点,因此每个框题的归纳要涵盖所有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概念是一个个支点,那么判断就是纵横交错的思维线条,因此归纳要注重易错点的整理。推理是更高能力的考查,因此理顺框题之间,甚至单元之间知识点的联系就是归纳应做的工作。

三、注意几个细节

篇3: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习惯,途径,方法

一、高中生应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1. 独立思考和研究的习惯

高中生具备独立思考和研究的习惯,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并且做到融会贯通。为了养成独立思考和研究的习惯, 一方面, 高中生要学会将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前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比, 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使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 高中生在独立思考、解题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要及时请教周围的教师和身边的同学, 或者通过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工具查阅资料, 以解决问题, 或者可以将难题记录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接着研究、探索,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 认真读书的习惯

读书可以拓展人的视野, 陶冶人的情操, 学识渊博的人都具有认真读书的习惯, 因此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对于一个人实现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当然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以此扩展自己的见识, 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高中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自己的爱好, 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在选择好阅读材料后, 根据自己的时间, 制定严格的阅读目标和计划, 以阅读目标为中心开始阅读, 有助于吸收阅读材料中的知识, 能够得到更好的效益。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注重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将精读与泛读融汇运用, 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的笔记, 善于思考, 读完阅读材料后, 进行整体的回顾、总结, 认真撰写读书心得。

3. 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一丝不苟、认真规范地完成学习任务, 不仅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 高中生培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要从点滴做起。首先, 高中生要做事认真, 刻苦学习, 对于所学知识要持有一股干劲和韧劲。其次, 高中生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严格要求自己, 遵循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 一股劲地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锲而不舍。最后, 对于所学的知识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并要及时进行总结, 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密切联系在一起, 帮助增强记忆,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 善于交流、团队互相学习的习惯

据科学家调查,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际间的交流能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最终的学习成绩, 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为一个学生, 要想让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 首先要做到将自己独到的观点清晰地表述出来, 并使人信服。而团队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并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二、例谈高中生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

2001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李明, 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李明在家长和教师的细心教导下, 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一直刻苦努力学习, 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很强。从小学五年级起, 他就开始学习大量相关数学课程, 参加过全国很多的数学竞赛, 而且都获得了很高的名次, 这些竞赛使他的学习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进入高中后, 由于以前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他继续努力奋斗, 严格要求自己, 对高中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记录大量的学习笔记, 最后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三、培养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 采取小组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

小组间的讨论、合作学习为心灵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大胆、全面地进行表述, 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教室的提问到学生间开放式的讨论、合作学习, 再到学生无约束地回答问题, 加之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这些方法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又营造了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 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间的互相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 小组中的学生互相带动, 以弥补知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集思广益,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欲望。

2. 加强家校间合作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 以及国家在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的逐步开展, 人们在教育观念和思想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家校合作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 教师要关注、关心每位同学, 一旦发现有学生在情绪、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立即联系家长, 进行交流合作,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我国许多学校家长会已形成了完善的制度, 由班主任主持, 全体学生家长和其他任教教师积极参加。家校间合作密切, 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时刻了解学生在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促进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个人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教师因缺少个人魅力, 且整体素质较低, 教学方法盲目从众, 生硬地将参考书上的资料搬到课堂中, 为学生营造了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 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 教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个人魅力尤为重要。首先, 在课前,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熟悉掌握教材的内容, 并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融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并采取有效、新颖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 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为学生建立平等、大胆的发言平台, 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勇于质疑,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使每名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 将课堂中的乐趣分享给每一位同学。

4.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将生活实例与教学概念融合在一起, 将新的基础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形象化, 让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 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概念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探究学习, 使学生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而牢固掌握并且能够正确运用, 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红萍, 喻平.数学语言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J].数学通报, 2010, (9) .

[2]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高中语文的良好学习方法

一、培养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累深厚的语言知识

在我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中,我一直有一个坚持,那就是让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每五天必须编写完成一个课外小练习。具体来讲,这个课外的小练习由10道题目组成,第1题是对汉语拼音进行的考查,第2题考察的是字形、字义,第3題可以界定为词语运用的题目(具体包括了虚词和实词),题目4考察了成语的使用能力,题目5考察了对句子进行辨析的能力,即看看是不是存在病句,第6题是对语言衔接性的一个考察,主要是通过考察语句的衔接能力来实现,第7题是对名言警句的理解和使用的考察,方法为对名言警句进行填空(这些名言警句的出处不问,可以来自课本上,课堂上,也可以来自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认识上,但是每次需要至少选择五个),第8题是翻译文言语句(这个时候作为出题人需要将自己的考察目的明确化),第9题是考察的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第10题是考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可以选择的题目类型有:仿写、压缩语段、改换句式、选用句式扩展语句等等)。对题目的表达要求为:1-6题必须为客观性的选择题,7-10题必须是主观性的问题回答模式。除了编写出基本的题目来,学生还要用附件的形式详细的解说自己的编题思路,并针对每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进行详细的解说。对这些编辑出来的题目,每周抽一节课时,在小组之间交互测评、考察,如果小组中有人对题目或者题目的答案不明白,出题的学生必须能够将答案和题目明晰化,让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理解。这个测试的完成还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硬件的准备,那就是两个作业本,一个提交上去之后,用另外一个做下次的准备。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一)良好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是学生语言的两个基本应用能力。对这两个能力,从高中入学开始到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束,都需要得到重视,概括这两个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可以总结为三个字:讲、练、评。

讲可以理解为开展专题讲座,这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在这种互动下,学生和老师应该从题目的解答技巧、具体的阅读能力、相应的写作技巧、相应的写作能力等诸多的方面进行专题性的讲座,通过这些专题性的讲座,学生可以对某一个技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有一个很透彻的理解。所谓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每周老师或者学生精选不同的文段,比如现代文、文言文、诗歌、词曲等等,进行专门的练习,这个练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一定要能够持续的进展下去;评这个字指的是“评析”而非“评价”,所以进行评,也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能够在互动的基础上,针对每次练习的过程中,分析相关的问题,寻求相关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提升相关的能力。

(二)坚持800字左右读书笔记的每周练习,这个练习的过程也要从高中入学开始到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束为止。读书笔记的材料可以是课外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自由阅读课上的内容。这个测试的完成还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硬件的准备,那就是两个作业本,一个提交上去之后,用另外一个做下次的准备。作为老师,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读书笔记不是边读边记,而是读后,经过思考,选取自己认为优美的、感人的、有说服力的语句、段落进行摘录。

(三)每节课前,坚持用五分钟的时间训练听说能力。高一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作为老师,目的应该很简单,就是锻炼学生的胆量。在学生自己选材的基础上,在同学面前,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流利的演说,这就可以了。同时,这个时候也要求没有发言的同学,能够具有能倾听的能力,为了检测这个能力,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复述演说的内容。

到了高二,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相关技术、内涵等方面的提升了,比如名言警句的选取,选取后自己给出自己对这个名言警句的看法;再比如,可以择取优美的文段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分享后,听取同学们对文段的评析。

高三阶段可以概括为一个升华的阶段,所谓升华是指的评析内容的逐步深刻化,由原来的简单的名言警句和文段演变为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对这些文言文和古典诗词,选取的同学应该能够进行赏析和解说,同时也要求其他同学能够进行解说,实在解说不了的,要能够将演讲者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书写功底和书写技术的提升。从高一进校开始,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求学生日练钢笔字一篇,老师要对练习的情况进行批改检查,作为学生要要准备两个小字本,而非田字本, 轮流提交。每月可以进行一次考试,对考试进行排名,对写的好的进行张榜公示。如果可以组织的话,每年度在全校内举行一次,激起所有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和爱好。

(五)精选现当代的和古典的、优美诗文100篇,可以出自课本,也可以出自课外,让学生留作诵读使用。但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贡献不少于30篇的文章,多多益善,老师进行记载,给与表彰。在选取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考察学生的诵读能力,进行排名激励。

篇5:高中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 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 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有那些好的学习习惯呢?

1.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 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 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 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 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 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 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 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 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 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 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 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 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 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 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 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 考资料。

4.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 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 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 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 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 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 维。

5.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 角度讲,老师为了检 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 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 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 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 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6.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 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 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 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 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7.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 学习的“门户” 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 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8.阅读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 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 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9.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0.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篇6: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

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6、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于写日记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定的道理而被人称颂的。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篇7: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良好习惯

文/仇喜康

摘 要: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学习应该具备各种良好的习惯,要形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当前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地理难度大,内容多,综合能力要求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关键词:学习习惯;高中地理;学习效率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而且强调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它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他们今后的成就。因此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高中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保证,学生必须从内心深处重视良好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在几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非常重视以下几种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高中地理不仅要学习地理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而且要理解内容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为高中地理知识庞杂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所以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就要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预习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并对课本有关问题加以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通过课前预习既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另外,有效的学习还在于课后及时复习,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理解了的东西,课后可能会忘记和混淆,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所以,只有及时复习和总结,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关系的抽象化图形,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直观工具,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培养、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活地图,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地图讲解认识地图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从各种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要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让学生反复进行读图练习,在反复中总结读图的方法和规律。最后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能够自己独立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影响,逐渐形成地理学习的良好思维习惯。

3.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1)认真听课,及时笔记的习惯

上课要情绪饱满,精力集中,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并抓住重点,弄清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地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同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学会记结构、记典题、记疑难、记方法、记体会,使之成为学习的好素材。

(2)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学习,在相互交流中,思维进行碰撞,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很多学校利用学案导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课本基础知识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及时交流,解决对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质疑,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完成学案导学赋予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

(3)总结归纳的习惯

高中地理知识,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内容比较庞杂,与系统地理各要素之间联系非常密切,要想利用系统地理分析区域地理的差异性,是综合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学习要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理解易混淆的概念,采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尤其是复习阶段,应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才能有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4.善于反思,建立改错本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思考怎样做出来的;有效信息是如何提取的;运用了哪些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想方法,想解题依据的原理,想解题的思路,达到拓展自己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为了避免同一题型再次犯错,在反思的同时,建立好的.错题收集本(改错集)是非常必要的。

二、科学的方法指导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有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督促,给学生以方向和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细心地观察,耐心地教育,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比如,我在要求学生建立改错本时,首先,要花费时间统一思想,给他们讲建立改错本的目的和重要性,要求学生把平时的错题进行累积并批注错误原因,定期检查完成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错题纠错的基本学习能力。其次,在学生中选择好的进行示范,帮助他们完善、改进。最后,还要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榜样。在课堂中,教师被作为榜样模仿,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引导作用。在观察和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是系统化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首要途径,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或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建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那么他就很难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

总之,“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但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是我们地理老师长期研讨的课题,每位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把握好施教的方法、手段、侧重和场合,注重细节,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如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很多学困生认为自己不懂, 所以上课就不听, 慢慢就形成发呆、睡觉、讲话等坏习惯。因此上课一定要监督学生认真听, 听不懂也要听, 而且要动手、动笔, 不听课的采取惩罚措施。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学到东西。

二、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很多学生不会做笔记, 只会抱着手听, 上课听懂, 但是不做笔记, 不复习巩固, 下课就忘记了。因此要督促学生做笔记。上课认真听, 认真记录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课后读笔记, 并抽查。笔记是最好的复习工具, 学生可以整理课堂上讲的重点内容, 也可以做错题归档。做好笔记对于英语学习相当重要。

三、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

很多学生早自习从不张嘴读, 有些学生只会用笔写。古人语:“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朗读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早自习或者上课过程中。早自习让学生大声读课文和单词, 并背诵。朗读能培养学生语感,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 还能扩大词汇量。可见, 朗读的好处很多, 教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四、让学生养成说的习惯

众所周知,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 不去说, 不去表达, 学生的语言能力难以提高。教师应该尽量提供学生说英语的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说的环节。由于我校学生基础不好, 上高中课程之前先花了一两个月复习初中知识, 然后直接跟着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书走, 重点讲单词, 短语。所以, 几乎没有设计一些环节让他们表演, 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学期我尝试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己表演对话, 这样激起学生的兴趣, 也鼓励学生课后自己练习说和背, 对英语学习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又能让学生养成说的习惯,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让学生养成写的习惯

写作是培养写作能力, 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 我校学生基础差, 写出的句子几乎是中文式的句子。有些同学很怕写句子, 让他们写句子时, 多数都不动手写, 更不用说写作文了。考试时作文几乎是抄阅读、抄试卷, 乱拼乱凑成为一篇文章, 学生的书面表达相当糟糕。在教学中要多带领学生写句子、写作文, 并且强调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认真。指导书写差的学生, 并当众宣读写得好的作文, 以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抄写、听写、默写、造句、写日记、周记、书信等。也可以对课文Reading内容进行归纳大意, 写出中心思想、读后感等。

六、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英语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英语的课前预习也是培养自学的有效途径。自学单词、语法, 把不懂的记下来, 当教师讲解时认真听。把自学内容与教师讲解进行对比,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学一遍, 又听教师讲一遍, 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因此,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相当重要,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英语知识。

篇9:高中文科良好的学习方法分析

关键词: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G632.4

文科除了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主要学科之外,同时还包括地理、历史与政治这三门辅助课程。其中,地理是高中文科当中最偏向理科的课程,无论是在空间结构上,还是在逻辑思维等方面上都对高中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这三科当中最偏文科的一门课程,可以考察各个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去对问题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其历史方面的知识,并且还可以了解到各个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以历史的角度来了解历史的变迁和看清这个社会的发展动态;政治则主要关注于社会民生和时事热点,是这三门课程中比较有深度的一门学科。

一、如何会学习

1.寻找良好的记忆方法

对于文科方面的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然而记忆不等于背诵,记忆需要的是理解并铭记,将别人的知识变为自身的,很多同学在进行学习中一般都会采取最笨的一种方法—死记硬背,然而该种记忆方法所带来只是短暂性的记忆,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当中仅仅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是不科学的。由于所学知识内容的不断增加,需要记忆的知识量也会随之增加,然而想要将所有的知识都记忆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找到一种良好的记忆方法是必然的,而理解记忆就是记忆法中最好的一种方法。

2.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文科学习当中,很多同学都不善于主动学习。上课期间,只有当老师说哪个是难点、重点,同学将其记入笔记,然而大部分老师都有遗漏重要的学习信息的可能性。而导致该种情况的主要的原因便是学生不去主动地对学科学习。许多学生对于文学的学习的认识过于简单,甚至于得出“文科靠背诵,理科靠做题”的结论,时间久了记忆处于疲劳期,拿什么背;而有的学生对于笔记过分依赖却忽略了教材所真正要传递的知识信息。其实,在高中文科学习当中,不存在所谓的捷径,并不是只要在考试之前暂时的努力便能够取得高分,对于高中文科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日积月累、聚少成多的过程,而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3.对学习与生活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高中的学习过程当中,高中生每时每刻都处与极度紧张的心理斗争和复习大战当中,休息及文体活动所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多数的高中生都处于极度紧张和疲乏的状态,使得学习效率直线下降。但是在这一关键时期,学生更应当对生活和学习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倘若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则会造成无法集中精力听课的严重后果。

二、学好习的措施

1.加强巩固练习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学习后的练习也是学好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经常自认为自己对于难点和要点已经有所掌握了,然而,却不知道怎样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当中,没有经过练习的学生犹如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算是真的学到知识。

2.专心听课

由于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不只是包括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同时还包括老师长時间积累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有的无法在书本上找到,应当专心听课。除此之外,在课堂上专心听课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上记笔记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记笔记并不是意味着老师讲一句记一句,而是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参透,在老师说过的重点难点之后以自己的话进行归类总结。在教学课堂当中,应当坚持嘴巴问答、手记、眼看以及耳听这四个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对其深刻记忆。

3.将预习和复习协调好

“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巩固”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课前预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在学习当中不至于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毫无头绪,难以跟上老师教课的步伐从而被落下,于此同时,预习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师所教知识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对教材中没有记录的资料进行查阅,以此学生有可能有收获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复习则是为了对教师多讲内容加深印象,根据遗忘曲线可以了解到记忆是短暂的,只有对其进行反复记忆才可以对其加深印象不至于将其遗忘。

4.增加阅读量

失败是成功之母,殊不知阅读也是学习之母。读书并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学会边阅读边理解。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其中阅读速度对于学生参加高考是非常有帮助的,不断的练习能够确保学生在高考的过程当中轻松答完题;于此同时,阅读还能够提高学生寻找中心思想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对于学生高考而言,其起到迅速抓住题目的主干部分的重要作用,只有理解好题目才可以在脑海当中对题目进行准确搜寻。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高中文科本身就是一门有着深厚内涵的课程,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够保证学生对于多方面的知识都能进行掌握,从而构成一个较为优良的知识体系,在进行答卷的时候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不缺点、漏点。但是博览群书并不意味着接受所有的书,在高中这个紧张的时刻,多读有关高中文科方面的书籍才会受益良多。

三、结束语

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不过这种紧张的学习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和快乐,充实的高三生活会让自己成为思想的巨人,成为学习当中的一名战士,对于考试的无情无所畏惧,只希望青春不悔。在这个短暂而紧迫的高中生活当中,高中必将成为所有学生奋勇拼搏的战场,希望上述学习的感悟,能给予同学在文科学习中一些启迪,学得更好,共同迈入理想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倪焕之[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2版第十四.

上一篇:《活法》读书笔记心得领会下一篇:我想象中的鸟的说明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