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青年一代的生活散文

2024-08-23

村庄青年一代的生活散文(精选4篇)

篇1:村庄青年一代的生活散文

村庄青年一代的生活散文

年后的生活我除了看看闲书就是睡觉,运动,吃饭,想来也没有其他可以干的,我感觉到了自身存在的孤独感,寂寞感。我将以我和我的伙伴为索引,抛砖引玉,续写我们青年一代的生活。

我的村庄成长方形,环境优雅,交通便利,位于十字路口附近,人口大约500人左右,分三姓而立,李姓隶属于唐朝李世民所赐,唐姓不知何来,仝姓属倒插门,唐和李姓几乎各占一半,仝姓占一小部分,形成三姓鼎力的局面,由于人口较少,唐姓和李姓遂迁居在一起,组成一个村庄叫唐庄,我一直不明白为何不叫李庄,三者取其一有点不太合理,问及老人,曰李家自古以来以善良老实本分著称,富家殷实,不惹是生非,当时唐庄人少胆大,合并时候是李家人搬至唐庄附近,遂叫唐庄。如今时光流逝,岁月沉淀,一个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李家人有三个老老爷变成了数个爷,有数个爷变成了十多个爸,有十多个爸变成了如今的我们,李家人男孩多,女孩少,我们出生在1990-1993之间,从有趣的童年走过了多姿多彩的小学,当进入了初中已经是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我走上了独木桥,同伴们走上了打工路,我们便很少相见,唯有在寒假暑假过年照下面,村庄虽小,涵盖人生百态,闲言碎语能把你呛死,甜言美语能把你乐死,豪车跑车能把你嫉妒死,楼房大厦能把你压死,我们这代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的。

我高中走来,大学离去,数十年寒窗苦读,历载星云变换,同伴初中走来,社会拼搏,看尽工厂艰辛劳顿,只知青春逝去。和我同龄人的李家人三个,在我高中之时二人已结婚,具体时间不详,如今二人混的还不错,叫我哥的弟弟们有10多个,我们李家有个习俗,也可以说是习惯,谁开了先例就会走下去,我叔家的一个孩子在我大二中秋节时结的婚,以此之后不可收拾,他们19左右开始相亲,订婚,20左右基本结婚,今年我弟在小年之时完成结婚,如此在不久的将来我所有的弟们将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从近处出发,就把我先抛出在外,我是一特例,几年来我旁观了他们的生活,更让我看到了长辈的苍老,劳碌,更让我懂得呆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宝贵,更让我看到生命诚可贵,亲情价更高。我看到有的弟弟们比我还要成熟,这是他们应该有的,也必须担当的家庭责任,一个丈夫的责任,一个孩子儿他爸的责任,我看到了一个弟弟不在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紧抓教育了,识字认知,拼图,英语说话等,这是我们的欣慰,起码看到了改变,面朝黄土不如面朝大海,他们一直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改变,在改变中求进步,村西头有年轻一代为教育贡献开设的幼儿园,有你们开起得乡村超市,有你们的诊所,有你们的闻名方圆兔子肉的饭店,可是好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不是金山银山的富豪可以不顾,是平民百姓还是要讲柴米油盐酱醋茶,再讲奢饰品,艺术品味的生活,我们不是梵高,画一个面包和小车,就会有的,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不是三天打鱼,两天在晒网。我相信,所有的弟弟们终将用辛勤的双手创造美好人生。可能弟弟们会问我,我嘛,不是打酱油,就是抄电表的。我们这一代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上需要我们的在任何行业有自己位置的位子的人。

我经常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两耳闻听村庄的`故事,只有在早上跑步时才能看到村子的盛装,前些日子雪的光顾使他来了个华丽转身,旧貌换新颜,听说我一个弟准备开自己的汽车维修店,又听说我几个弟们驾照在手,正在为买车蓄势待发,听说我弟今年也要奋发图强,,,马年是要我们一马当先,马不停蹄,马上有钱花的节奏。

李家后人没有怂的,只有不努力的,没有孬种,只有不听话的。

李家祖训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我不犯你,你不犯我,你若犯我,我必犯你。谨遵祖先诏命,后来人必居上,必厚积薄发,因为这代人有吃素的,也有吃肉的。

我敲下最后的音符,李家这代人,会怎样在历史云烟中做自己呢,也许苍穹会证明一切,也可能落日会陨落一切,做我们内心要我们做的自己,心里想的,又能做的,那就心想事成吧。

后记:天空暗了,是因为鸟归巢了,我也停止敲打键盘了,是因为我饿了,电脑重复着--那年的情书,淡淡的,轻轻的,微笑。

篇2:村庄青年一代的生活散文

事发偶然与施救必然:孟瑞鹏同学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和救人英雄于一身

孟瑞鹏同学的行为大义凛然, 是其长期注重个人修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铸就砥砺的。孟瑞鹏同学是华水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法语地区方向) 2012级一班学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 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该班班长, 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 多次被评为校、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他团结同学, 乐于助人, 热心公益, 是同学们心中的好班长、好榜样;他勤奋好学、尊敬师长, 多次获得助学金, 是老师们喜爱的好学生。值得一提的是,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喜欢阅读武侠小说, 对武术文化有着浓厚兴趣, 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召唤着他, 一定要做一个富有正义感、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遇他人为难之时能拔刀相助的好人英雄。当他的老师、同学谈起他时, 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平时就是一个勤奋好学、性情随和、正直仗义、乐于助人的人。

孟瑞鹏同学感人肺腑的壮举, 与其淳朴家风、质朴家教紧密相连。河南清丰县, 是一个以孝子张清丰之名命名的县城, 该县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公布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瑞鹏就出生在该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其奶奶、父母非常注重孩子教育, 先后走出5名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作为家中的独子, 孟瑞鹏同学主动承担家庭重担, 体贴长辈, 经常利用假期打工挣钱, 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邻里有了困难, 他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在街坊邻居的眼里, 他是一名孝顺、懂事、质朴、善良的好孩子。正如瑞鹏家属在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召开的“学习、缅怀见义勇为好青年孟瑞鹏”追思动员大会上发言时所称, “他们以是瑞鹏的亲人为荣。今后, 他们家属中的任何一个人,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 仍然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把爱传递下去”。日积月累的良好家教与家风才成就了孟瑞鹏瞬间迸发的伟大。

孟瑞鹏同学感人至深的事迹, 与华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密不可分。多年来, 华水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学以致用”“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科研强校、文化忧校”的办学理念, 统筹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之间的关系, 传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 发扬“忠诚、坚毅、务实、奉献”的优良传统, 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特色。孟瑞鹏用奋不顾身的勇气弘扬了文明健康向上的华水人文精神, 用舍己救人的壮举诠释了当代华水青年高尚的人格魅力, 用见义勇为的行动检验了华水积极开展“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教育的成果。

华水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绝非偶然。特别是近年, 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事迹突出、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有品学兼优、重情厚义、6年不离不弃照看因病离世同学的父母的“河南优秀大学生”“河南好人”刘怀强;有奋不顾身救火的“襄城县好人”张志远;有河南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周济;有终生为党, 把遗体和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的好党员教师曹民;有“华水好人”杨乔;产生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传递爱心, 传播文明, 架起友爱之桥的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爱心社、爱之翼公益团队、聚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小水滴志愿服务等。这表明华水有着孕育英雄的土壤。可见, “90后”大学生孟瑞鹏舍己救人光荣牺牲并引发全社会强烈反响绝非偶然, 是个人修为、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党的培养的结果, 是新时期“90后”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 是新一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树立了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标杆。

时代需要与精神契合:学习孟瑞鹏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社会影响和教育价值

孟瑞鹏同学的精神感天动地,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高度契合。扶危济困、匡扶正义、舍己救人等见义勇为的壮举,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结晶, 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英雄义举往往只在一瞬间, 但它需要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长期积淀, 英雄义举与年龄无关、与职业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贫富无关、与经历无关。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 正直、善良正是支撑其高贵品质的根本基础, 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些传统美德在孟瑞鹏不假思索、毫不犹豫跳水救人的刹那间得到了完美体现。

孟瑞鹏同学的精神感天动地, 与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见义勇为行为是正义之举、英雄壮举, 面对的往往是生与死的考验, 付出的往往是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特别是在危急时刻, 孟瑞鹏同学不顾个人安危, 挺身而出, 积极施救, 用年轻的生命展现了对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责任担当, 他用年轻宝贵的生命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愧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 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

孟瑞鹏同学的精神感天动地, 与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欲树人, 先立德, 树人先要立德。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大政治宣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关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及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孟瑞鹏奋不顾身的一跳, 瞬间激起的水花正是其品德修养最美的绽放。

当前,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既需要物质上的极大丰富, 也需要精神上的极大丰富。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 倡导见义勇为, 弘扬社会正气, 对于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 进一步凝心聚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和时代价值。

理想良心与现实写照:孟瑞鹏舍己救人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向孟瑞鹏同学学习, 学习他善良无私、知行合一的坚定信念。人不可能一辈子伟大, 大多数人是平凡度日, 平凡工作, 默默无闻, 但长期修养, 践行做人准则, 就必定能将习惯变成自然, 将理想变成本能。在孟瑞鹏生前的日记本里曾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还很年轻, 在今后的人生中, 我们会遇到很多人, 历经很多事, 得到很多, 也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 有两件东西, 你绝对不能丢, 一样是理想, 另一样是良心。”他是这么摘抄的, 也是这么做的。在跳水施救、英勇献身的短暂时间内, 凝聚了他的善良和无私、知与行的统一, 充分体现了善良无私、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

向孟瑞鹏同学学习, 学习他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一个真正出类拔萃的人, 心里应该装有人民, 有对人民真挚的爱, 有对随时准备奉献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个心里装着人民、时刻准备奉献社会的人一定是高尚的。孟瑞鹏同学就做到了。他心里时常装着别人, 唯独没有自己。他放弃本属于他的入党机会给同班同学, 他会主动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关心同学, 很有“班长范儿”, 是学生心里的“暖男”“大哥”。在跳水施救的那一刻, 他心里肯定也有对深水无情的恐惧, 但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战胜了恐惧, 有的只是对他人的热爱和对自私自利的藐视, 他选择了救人。

向孟瑞鹏同学学习, 学习他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救人可贵, 舍己救人更可贵。孟瑞鹏做到了。在危急关头, 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说他是良知、良心、良善的化身丝毫不为过;说他是正直、正气、正义的代言一点也不夸张;说他是敢作、敢为、敢担当的榜样更是有充分的佐证;说他是理想、侠义、英雄的典范更是一切尽在情理之中。他堪称新时期当代青年也是华水青年的杰出代表, 堪称当今社会的骄傲也是华水的骄傲。

向孟瑞鹏同学学习, 学习他自强自立、敢于担当的优秀品德。他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大学生, 他靠打工挣钱以为家庭和父母分忧, 他在学校代理过手机卡, 送过外卖, 推销过纯净水, 去富士康打过零工。他上网查医院, 找专家、找药方给父亲治病, 他会主动替父母洗衣做饭, 他经常给母亲洗脚、捏脚、按摩。他为帮邻居修电器跑前跑后。孟瑞鹏瞬间壮举的伟大之处, 源于他优秀的品德和操守。他在两名落水儿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 奋不顾身, 行为英勇, 绝不是偶然的, 而是他长期品德修养铸就的, 这与其自强自立、敢于担当的优秀品德是分不开的。

总之, 在孟瑞鹏身上,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敢于担当、自强自立的传统美德, 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彰显了当代青年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和社会楷模。

朴实平凡与学习典范:掀起向大学生好榜样孟瑞鹏学习的新高潮

孟瑞鹏是平凡的, 他却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今天, 我们深切缅怀、学习孟瑞鹏同学, 就是要化悲痛为力量, 学习他善良无私、知行合一的坚定信念, 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 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自强自立、敢于担当的优秀品德, 把孟瑞鹏舍己救人精神发扬光大, 以孟瑞鹏同学鲜活、生动、感人的素材, 引导教育全社会公民和华水师生学习宣传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力争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实现中国梦、中原梦、华水梦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篇3:青年一代的暑假生活

习主席阐释的“中国梦”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强国进行时广大青年大学生最应走在前列,作为青少年中数量最庞大的集体,多数大学生暑假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首先,青年大学生要正确看待暑假循环“懒惰”

假期是每名大学生翘首以待的日子,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的假期制定了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计划,可是往往多数同学却陷入了暑假循环“懒惰”,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心理劳累,学习压力大。大学是个大熔炉,把我们从青涩的高中生锻炼成为走向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员,无时无刻不环绕在大学生周围的就业压力时刻提醒着我们,从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该知道自己再也不是父母庇护下的孩子,而要成为以后能在家里独当一面的“小大人”,生活上跟家里报喜不报忧,学校里老师批评也要正确看待,从心理上就认为自己上学期间承受压力很大,假期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二是身体疲乏,学习任务重。要想在大学生的人潮中脱颖而出,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更要丰富自己的多项能力,为以后的工作任职打下良好基础。试题加练是“开胃小菜”,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考证考级是“饭后甜点”。还有许多值得赞扬的同学还坚持锻炼身体,所以暑假回到家中只想偷偷懒,好好放松一下身体。三是环境复杂,吸引诱惑多。暑假回到家中,没有了导员和学校制度的约束,作息时间、生活制度也立刻混乱起来,各种各样的诱惑接踵而至,反差巨大,许多同学都把持不住自己,凭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由此大多数同学陷入了“暑假循环懒惰”,可是没有一种成功,大的也好,小的也罢,是可以轻轻松松在悠闲里得到的。难道你相信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大学生也是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整个暑假的吗?信,你就输了,至少,你输在了这个暑假。自律永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有管得住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制服一切。

其次,青年大学生要深刻认识责任与担当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主席这番寄语,既深刻阐明了青年之优势与特色,又明确提出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是撑起国家兴旺的活力源泉,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是无比沉重的。一是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少年说》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设定,激荡了一代中国青年的人生洪流,而作为这一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自觉地将国家的重量放在肩上,担当起一个时代复兴家国的重任。二是回报父母的赤子之情。我们都是父母的好儿郎,是父母的心头肉。百善孝为先,暑假我们不该总在外面,要多在家中陪陪父母,及时行孝,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大学校园里,我们逐渐成长,变得成熟,学会懂事,这是父母最想看到的,也是我们最该做的事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才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才能接触到更优秀的人,而这些的起源都是年轻时自己每时每刻的努力和日积月累的沉淀。

最后,青年大学生要时刻积累能力素质和过硬本领

习主席在四川芦山看望地震受灾群众时,一个男孩说:“我想当科学家,建造会飞的房子,这样就可以免受灾难危害。”习主席说,青少年要敢于有梦。从西游记到凡尔纳科幻小说,飞船、潜艇今天不都有了吗?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青年大学生只有过好自己的暑假,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一是提高觉悟,肩负起重任。习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到: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二是完善规划,利用好时间。席勒说过一句话: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大学生活中时间大多是碎片化的,没有很好的大段时间让我们进行系统性学习,暑假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鲁迅也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因此规划好我们的暑假,制定完善的暑假计划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三是付诸实践,落实到行动。获胜的永远都是小部分人,将选择付诸实践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我们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知识,加速能力转化,磨砺过硬本领,争取早日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承载中国梦希望的一代青年大学生,希望我们共同勉励,充实过好每个假期。

篇4:农村青年:村庄创业消解“乡愁”

在北京市顺义区工作那几年,邱国远换过很多工作。他每天穿着体面,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却总觉得自己“和城市格格不入”。他喜欢夏天在自家院子里支起桌子吃饭,习惯走在街上遇到的都是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熟人。可是在城里,他甚至不知道隔壁的邻居是谁。

“我就是一个农民。”邱国远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回到顺义区北务镇北务村,和哥哥一起“将养猪进行到底”。

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将邱国远归类为“农业青年”。他们的年龄在16~35岁之间,生活、居住、工作在北京乡村超过半年,直接从事第一产业。在北京,农业青年共有9.11万人,占北京市农业人口总数的16.17%。

收入不再靠种粮

白天,邱国远在村子里几乎见不到同龄人。太阳下山之后,各家各户的小车才陆陆续续开进村子,载着从城市里放学、下班归来的年轻人。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近郊农村变为城镇,大量农民上楼,大量农村户籍青年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选择在外就业或上学。农村青年外流趋势明显,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并呈现多重经济身份集于一身的特点,收入来源也越发多样化。

有些农业青年通过将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获得租金,成为“土地出租者”,有些青年参加村集体产业并获得股份分红,成为“股东”,有些青年将自有住房出租,成为“房东”,还有些青年开展农家乐等个体经营,成为“私营企业主”。

河北保定姑娘赵红敏是北京农业青年中少见的外地农业户籍。因为“到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在城市里,没有人来农村”。在北京市农业青年中,北京农村户籍占54.0%,北京非农户籍占38.4%,外地农业户籍占3.3%,外地非农户籍占4.3%。

大学毕业后,赵红敏被一纸“工作在北京,管吃又管住”的offer吸引到了延庆县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当时,这片距县城46公里的“纯山区”让赵红敏很失望。6年过去,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成立了北京四季花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赵红敏担任经理。“农村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关键要看个人努力。”她说。

李佳雪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到房山区经营一家以生态教育、农工文化教育等为主旨的亲子生态农场。她介绍,房山区拥有十渡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青年人大多选择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很少有人选择传统种植、养殖行业。

在农业青年致富途径中,农家乐排在首位(15.9%),传统粮食种植收入最低。

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

每个月没有了房租开销,回到村子里的邱国远生活压力骤降。“自己院子里种点菜随便吃。”他说,“除了吃饭和孩子读书的开销,基本花不了什么钱。”

调查显示,农业青年生活压力较小,月平均收入为2837.89元,支出为1826.48元,月结余1011.41元,超过月收入1/3。他们的日常支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吃饭(72.2%)、水电气及日用品(42.6%)、抚养子女(32.7%)。农业青年拥有住房的比例达到56.1%,住房支出压力较小。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活条件日益便利,92.6%的农业青年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不过,由于生活和劳动都在村里,农业青年的社会交往相对局限,他们最常交往的对象是“本村村民”(77.3%)。

农业青年在业余生活上也较为传统,每天上网时间为一小时及以下的占47.5%,从不上网的占6.8%,闲暇时间首选上网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类青年。而他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是电话(38.7%)和面对面交流(26%),通过QQ、微信、飞信等网络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

邱国远也用微信,但只是“打发无聊”,从不用来“谈正事”。更多时候,他会选择打电话,或者更直接地把朋友叫到一起当面聊。

农业青年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闲暇时间的安排中,47.9%的被访青年选择上网,45.3%选择看电视,8%选择打牌、打麻将等娱乐。

此外,农业青年群体的择偶观念也较为传统。择偶观念中排位前三的是品行(44.7%)、感情(25.3%)和能力(16.8%),选择金钱(4.2%)、房子(2.6%)、家庭背景(2.4%)、外貌(2.1%)和学历(1.6%)的比例相对较低。

在“乡愁”中创业

大学毕业后,张庆回到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成为一名农业种植技术指导员。经过两年的摸索努力,张庆管理的大棚蔬菜实现年25%增产。“现在青年人不管有没有学历,留在农村的都很少,即使没有学历也会出去打工。”张庆说,“但有些人的思想意识也开始转变,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回到农村来创业。”

不过,虽然42.8%的农业青年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对于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中,选择自己创业(21.4%)排在第一位,但只有4%的人有过实际的创业经历。缺乏资金、缺乏创业指导和缺乏技术支持是阻碍他们创业的三大门槛。

李佳雪在城市长大,选择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完全是出于“喜欢”。像李佳雪一样出于兴趣选择从事农业工作的,只有6.1%。近一半农业青年由于家庭需要、个人能力不足等不得不从事农业。“家里劳动力少”所占比例最高21.5%,“父母要求”占到10.3%,“只会种地不会干别的”占到6.9%,“外地打工挣不到多少钱”占到5.8%。

韩森就是“为了父母”,放弃了单位的出国机会,回到大兴区长营镇小黑房村,帮父母搞肉鸽养殖。起初他也十分排斥,每天“在家睡觉不想起床,起来也不知道干嘛”。但后来,他选择“接受现实”。

前几年禽流感暴发,韩森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困难的时候,是村里的老百姓伸出援手。2008年前后,肉鸽产业发展得好了,韩森告诉自己“不能忘本”,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共同致富,韩森因此被选为村委委员。在被访农业青年当中,有38%的人像韩森一样,选择通过村两委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调查发现,户籍、土地、社保政策在农业青年中备受关注。被访的北京农业户籍青年中,近七成希望保留农村户口。不过,农业青年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涉农政策高度关注,而实际了解程度并不高。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

邱国远的妹妹本科毕业后留在北京城区,拥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可是5年后,她和哥哥一样选择回到顺义。“她回顺义区找工作,每天晚上回家住”。

邱国远9岁的女儿在农村上学,可所有补习班都在区里。每个周末,邱国远都要带着女儿往返三十几公里,接送她上各种补习班。

农业青年羡慕城市里的资源丰富,希望成为“城市人”。可现实是,在受访农业青年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到49.8%,止步于职高、中专、技校等,他们在城里就业较难,生活习惯、交往习惯还保留着传统农村色彩。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青年面临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和进入城市就业的新形势。一方面,农业青年从事农业缺乏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呈现“农盲”或技能缺失,需要提高技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趋势。另一方面,农业青年缺少学历职业技能,在城市就业中缺乏竞争力,绝大多数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服务业和简单制造业。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较少,平台较窄,后劲发展不足。

上一篇:祭奠赵占英烈士下一篇:推荐阅读《夏洛的网》 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