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

2024-07-10

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共10篇)

篇1: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

风采是什么?“风采”就是指人们美好的精神风貌和仪表举止。对于我们来说,举止大方、个性鲜明、积极向上……这些都是我们动人的风采。

一说到风采,我就想起了去年的“凤凰之星”的海选。我也参加了,虽然我最终并没有被选上,但我还是十分珍惜这次展示自己的风采的机会。

刚开始排练时,我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的,但渐渐地,我也开始有了一点点进步,比如说:在讲的时候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举止也更加大方了。

后来,我在每次的排练中都会比较认真地去练习讲。到了比赛那一天时,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比赛地点——市区的德爱实验学校。在领取了号码牌后,我们就进了场,找到了座位坐了下来。

由于我的号码是40多号,所以就看了前面许多人的表演,心情也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到了快我展示时,我就到了候场区等待。终于,裁判念到了我的号码,我内心十分不安,但当我一上台,讲完题目——“我爱三原色”时,我突然又没有那么紧张了,就像平时排练一样,放松心情讲了下去。最后当我讲完了时,虽然结果到底还只是一个“谢谢”,但我还是没有灰心。因为我在这一次比赛之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此放宽心态,我觉得还是蛮有收获的。

经历了这一次的风采展示,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要多多去展示自己,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这才是少年,这样的少年才独具风采。

篇2: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

近日,学校将举行“语文经典朗诵与英语风采大赛”,而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肯定是要有节目的,而我的节目就是和班上另外两个跳舞的同学,编了一个歌舞的节目。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兴致勃勃,但慢慢地,问题就来了,而且是人、歌、舞三方面均有问题。

由于离大赛,只剩两周的时间了,而且我们又是刚开始排,所以难免的,我们大家的心中都很着急,甚至,慢慢的,我们开始有了矛盾:“我觉得这里的舞蹈改成这样才会好看。”“不行不行,那样就会少了两个八拍。”“可没办法啊!只能这样改啊!”“那随便吧!”“我不跳了!歌没分好,舞蹈也没排好,你们又吵来吵去的,有什么用!”结果三人不欢而散。

但在这几天中,我们三个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家都不讨厌对方,更不讨厌这个舞蹈,都是在为拍节目而着急。

一天,我又来到了我们三人排练的地方,却发现这里不止我一个人——她们两个都在,于是我们三人都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我们和好吧!”“嗯,再也不吵架了。”“以后,我们有什么意见就提出来,再也不轻言放弃了,好吗?”“好!”

篇3: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

张珂:百变才给力

参加工作以来, 张珂是学生的“知心姐姐”, 是学生心中的“给力主播”, 是温柔可亲的“心灵医生”, 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多角色引导, 为学生引路导航

“以学生们需要的角色出现, 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做一名‘百变辅导员’, 百变才有魅力, 百变才会给力!”张珂老师总是这样说。

6年来, 她是学生心中的“张主播”。张珂利用学生课间的时间, 为学生进行“每周时事点评”。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点评和引导, 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2012年郑州大学辅导员时事点评大赛中, 张珂以独特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语言获得了一等奖。

她是学生心中的“张医生”。张珂一直尽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被关注的幸福感, 她坚持了6年“心灵之约———阳关面对面”, 有1100余人与“张医生”面对面地倾诉困惑和迷茫。她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用真诚温暖学生的心灵, 用智慧点亮学生前进征途的明灯。

她是学生心中的“张姐姐”。“学生私下里最爱喊我珂姐。”张珂笑着说。她坚持365天24小时待命状态, 时刻准备着给予学生坚强而温暖的支持。她是学生的挚友, 乐于分享大家成长的喜怒哀乐, 必要时给他们以忠告和建议;她是学生的珂姐, 热情赞扬他们的每一次进步, 生动分担每一次失误。

全方位提高,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 才能使辅导员对学生、对事业的爱不仅有温度, 更有力度!”张珂在岗位上用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从校赛、省赛到华中第五赛区的复赛, 再到全国决赛, 张珂展现出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一路凯歌高奏, 最终以总分第四名的成绩荣获第三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高彬:以爱为帆, 用智起航

高彬,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1985年3月出生。2007年9月起担任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级学生兼职辅导员, 2011年担任文学院2011级本科生辅导员至今。

用爱心润成长

在学生心中, 高彬不仅是一位传道授业的老师, 更是一位愿意随时与学生分享喜怒哀乐的兄长。他坚持每个星期到学生宿舍谈心, 每个月与特殊学生家长通电话, 为每个学生建一本《成长档案》, 以书面形式记录大学四年的成长历程;学生半夜生病, 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学生成绩下滑, 他与他们促膝谈心、找准症结并对症下药;学生感情受挫, 他细心开导、巧妙化解心结……真正做到学生诉求有响应、困难有帮助、服务有质量。“周六保证不休息, 周日休息不保证”是他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

以智慧铸未来

他积极探索“同心·同向·同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工作模式, 以朋辈教育为切入点,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以特色社团为学生活动天地, 多侧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把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多概念、多形式地帮助学生成长;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 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拓展融入日常活动, 提升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

养学识为底蕴

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三期辅导员培训班和两次专业素质拓展, 积极考取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资格证, 知识的积累也使得他在辅导员的道路上信心百倍。他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班集体、文明班级、五好团支部, 组织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实践受到多家媒体报道;他也于今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夺得全国二等奖的成绩。

回顾参加辅导员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 高彬以爱与智慧努力帮助学生圆梦, 一路上播撒着辛勤和汗水, 收获幸福与感动。他将在高校辅导员之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走出属于他的一片美丽风景和灿烂人生。

张静:心灵的导航者和梦想的守望者

张静, 女, 汉族, 中共党员, 硕士研究生学历, 现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

6年追梦:不忘初心得始终

2007年本科毕业, 张静与辅导员职业失之交臂。6年来, 从泰国清迈到省管国企, 从汉语志愿者到公司白领, 她跟随自己的内心, 一路向前。2013年, 她毅然辞去国企工作, 通过公选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 只为6年前的梦想。人生道路千万条, 而她选择了做一名心灵的导航者和梦想的守望者。

用心融入, 用爱诠释, 做“服务型”辅导员

教育根植于爱。工作伊始, 她便投入满腔热情, 深入宿舍, 走进课堂, 与学生一同参加各种活动。她总能在学生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出现。面对学习困难学生, 她联系老师, 重点辅导;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她垫付学费, 细处关心;面对突然生病学生, 她忙前跑后, 陪护左右……这些事情在她的工作日志中随处可见。

用情暖心, 事无巨细, 做“知心型”辅导员

她常说:“人的事就是心的事, 心的事就是情的事。困难时, 我拉你走过;成功时, 我为你喝彩;悲伤时, 我伴你左右;欢笑时, 我与你分享。”她通过微博、微信、QQ、飞信等关注学生所思所想。网络平台信息, 因时而写, 因事而写, 因需而写, 真正做到了学生诉求有响应、困难有帮助、服务有质量。

用心引导, 潜移默化, 做“引导型”辅导员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 而在鼓舞和唤醒。日常工作中, 她根据学生特点, 从细微处着眼, 在潜移默化中作为, 注重养成教育、规则教育和规范教育, 抓好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寝风建设, 用爱心、细心、耐心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

“我愿做一棵树, 带着学生仰望星空, 在他们身后竭力托举, 并坚韧守望, 不断生长, 直到根深叶茂。”一路走来, 她从容而快乐。每一名学生都是一颗孕育待哺的珍珠, 而辅导员正是打开贝壳让珍珠闪闪发光的那个人。

沈高峰:为了心中那一份神圣的向往

沈高峰,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1978年8月出生, 硕士, 讲师, 现任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2010级6个班级 (330人) 的辅导员, 负责毕业生就业、学生管理、辅导员管理等工作。

沈高峰自2001年7月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 先后负责学院2001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共24个本科班级近2400人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学生工作历练和不断的学习提升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辅导员工作风格。

坚持“三贴近”, 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他坚持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社会需求“三贴近”的工作模式, 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服务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历届他所负责的24个班级共获得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荣誉各十余次, 市级优秀团支部1次, 有2218名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56名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历届本科毕业班考研率达23.5%, 就业率达99.7%。他指导的学生作品连续两年 (2013年、2014年) 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省级比赛一等奖。

执着追求,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沈高峰执着追求辅导员事业, 热爱学生, 尽职尽责, 同时, 他也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先后承担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授课期间他生动讲授, 以互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坚持开展理论研究, 主持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就业创业研究课题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研究成果三等奖。

沈高峰怀着对学生工作的无限热爱, 选择留校, 成为全国千千万万学生辅导员中的普通一员。转眼间, 13年已经过去,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年的选择:没有功利, 没有奢华, 只为了心中那一份神圣的向往……

裴丽:学生心目中的大姐姐

裴丽, 女, 汉族, 中共党员, 1984年10月出生, 现任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专职辅导员, 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 2011级五个专业 (349人) 的辅导员。2014年, 获得第三届河南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心态阳光、笑容灿烂、随和亲切, 这是学生心目中的大姐姐裴丽;求真务实, 敢想敢做, 善于反思, 这是同事心目中的好伙伴裴丽。工作近3年, 她在辅导员这个一线岗位上以这样的形象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裴丽认为, 教育除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之外,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阳光积极的心理素质, 用热心、爱心、耐心培养当代大学生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动态, 做学生学业生活的人生导师

她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数据库, 包含学生心理问题、学业问题、生活问题等, 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近3年, 她坚持深入宿舍、深入课堂、深入校园, 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厚厚的辅导员工作记录本上全是学生的点点滴滴。

平等交流, 以心换心,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

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做学生亦师、亦友、亦姐的辅导员。

不断学习, 认真细致, 做一名专业的辅导员

在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胜出, 得知要代表学校参加河南省甚至全国比赛的时候, 本着凡事都认真对待、不放弃的精神, 裴丽老师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半岁多的孩子奔波于各个赛场, 成为赛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用满满爱心, 让学生感受到爱心满满,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这就是裴丽最重要的工作目标。

张威:立足本职, 立德树人

张威,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1984年10月出生。2012年在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 在护理学院担任两个年级本科生辅导员, 同时负责学院共青团工作。

自担任辅导员以来, 张威立足高校辅导员本职工作,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每月撰写“学生工作月反思”。在这项工作中, 他从辅导员自身建设、紧急事件处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 以月为单位, 结合当月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对取得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 及时将工作经验和教训系统化、条理化、经验化、理论化, 为自身学生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在辅导员的岗位上辛勤奉献了两年多的时间, 张威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也有了很多心得和体会。

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

辅导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尤其要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 并把这些成果真正消化掉, 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将其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熟练掌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规定已基本完善, 这些规章制度是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南针, 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 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具备指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功底

辅导员要努力掌握青年心理学、创业学、人际关系学等, 掌握了这些专门的学问, 可以敏锐地、深刻地洞察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对于我们做好青年学生的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善于利用新兴的学生工作载体

信息化时代, 辅导员要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 主动地利用新阵地和新载体接触学生, 用学生的语言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工作,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柳青:奉献真情, 收获幸福

杨柳青, 女, 1984年3月出生,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 在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读书。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 参加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赴新县千斤高中支教一年。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 在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中共党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从2010年7月任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2010级辅导员至今。在从事辅导员工作期间, 她注重从成长、成才与成功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分类培养, 突出特色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凸显特色是每一位辅导员都会考虑的问题。为了给每一个有梦想的学生提供成长锻炼的舞台, 杨柳青通过“五金”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说在“金话筒”、写在“金笔杆”、画在“金手指”、唱在“金嗓子”、动在“金靴子”。兴趣小组以兴趣为导向, 以素质发展为目标, 范围广泛, 参与度高, 为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平台和抓手。

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实际工作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杨柳青在4年中参编辅导员系列专著2本, 发表德育系列论文11篇, 主持省厅级课题4项。所带班级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班集体、河南省文明班级、河南省五好团支部等5项省级荣誉, 所带学生三成以上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许多学生通过兴趣小组这个载体锻炼了自己, 在毕业时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

辅导员的工作是神圣的、崇高的。而神圣、崇高就意味着责任重大, 大到可能因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 使一些学生消沉下去, 走向颓废, 或埋下失败的种子;也可能因为恰当引导, 使一批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 从而走向成功。学生的成功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最大褒奖, 杨柳青与她的学生一起奉献真情, 见证成长, 收获幸福。

李奎:积极投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李奎, 男, 中共党员, 1983年10月出生。2008年7月从郑州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 到信阳师范学院工作, 担任体育学院辅导员, 现任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团总支书记。

积极投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 李奎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投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主持申报的《体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引领学生团结发展进步》和《构建思政教育新媒体系统,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 两次荣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优秀奖。

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工作6年来, 李奎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辅导员”和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他担任班主任的年级, 在2012年考研录取中取得重大突破, 录取比例达33.5%, 为体育学院历年最高水平, 所带班级也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每年暑假, 李奎都带领服务团队赴信阳市东双河镇、羊山工业城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曾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在志愿活动中, 他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事例, 向学生宣讲“我的中国梦”, 并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 用实际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和孤残儿童;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知识, 引导社会群众关注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引导青年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带领师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

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 李奎还担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教学成果优秀;主持完成省社科联课题1项、校青年基金项目1项, 发表论文13篇;获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省就业创业教育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项。

胡庆东:知识育人, 管理服人

胡庆东, 男, 1977年11月出生, 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获法学硕士学位, 现任河南警察学院治安系学生科副科长, 兼任2010级学生大队长。

从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 胡庆东一直坚守在学生管理工作岗位上。在这个岗位上, 他不仅积极投身实践一线, 而且潜心研究, 探寻警察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规律。

以“育人”为目标, 树立“管理即教育”的工作理念

胡庆东主张学生管理干部要注意学生管理的“性格特色”, 要意识到自己的管理行为也是在培养和塑造人才, 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有擅长的专业领域, 争取做到:知识育人、管理服人。

以“服务”为宗旨, 树立“管理即服务”的工作理念

胡庆东主张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学会换位思考, 切实做到“以生为本”, 努力做到在管理中搞好服务, 在服务中搞好管理, 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

以“警务化管理”为纲, 树立严格警务化管理的工作理念

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生活作风及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 并培养其忠诚可靠的警察意识, 而这也是警察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色。

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导向, 树立“抓大放小, 放手管理”的工作理念

胡庆东主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创精神, 通过沟通、引导及其他综合管理手段, 在管理和服务中, 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真正做到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就业为重任, 树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理念

胡庆东主张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重视并善于学习掌握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和导入技巧, 以便在日常管理中能及时运用相关理念, 解决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

王燕萍:“简单”的辅导员

王燕萍, 女, 中共党员, 在读博士, 讲师, 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

自2006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 8年来王燕萍都在一线, 说了千言万语, 用了千方百计, 走了千山万水, 访了千家万户, 为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成才。

勤于学习

王燕萍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多次参加了学校、河南省以及全国的辅导员培训班。此外, 她还参加了2011年的河南省职业规划师岗前培训班。每一次的培训, 都为她下一次的腾飞积聚了新的力量。

甘于奉献

担任年级辅导员, 她每天都要深入学生宿舍、教室、班级了解情况, 把危机化解在萌芽之中;担任班主任, 她积极了解每一位学生所思所想, 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她把对每一位党员的培养、教育、监督、管理纳入日常的工作中, 使学生看得见、学得会、做得到。

乐于实践

学生资助管理、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心理健康教育、党课、团校, 校教职工英语演讲赛一等奖、百年校庆工作先进个人、诚信校园行辩论赛优秀指导教师、校工会工作先进个人, 每一项工作她都兢兢业业, 每一项工作她都乐在其中。

勇于创新

她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河南省挑战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三讲三提升”电视大赛三等奖、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三等奖、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优秀奖等多项荣誉。荣誉是对她过去工作的肯定, 更是对她未来工作的鞭策。

她偶尔是一名6岁小女孩的母亲, 常常是558名大孩子的贴心人;她偶尔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子, 常常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她偶尔会躲在角落里默默掉泪, 常常是有着坚强内心和灿烂微笑的励志姐……她只是一名普通的高校辅导员, 她爱着她的学生, 也被她的学生深深地爱着, 就这么简单。

常继科:心连心、肩并肩、手拉手, 青春上路

常继科, 女, 1980年8月出生, 中共党员, 2003年起从事辅导员工作, 曾担任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3级、2007级、2009级辅导员, 现任2013级辅导员、院团委书记。

辅导员是常继科挚爱的职业。11年间, 她用爱筑路、用心搭桥, 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竞争能力, 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心连心———像父母一样呵护学生成长

为解救陷入传销组织的学生, 她奔走在南京街头;为完成癌症妈妈的期望, 她助力学生成才、保送研究生;为挽救患白血病女生, 她和学生们不知疲倦, 15天募集25万元;为陪伴昏迷住院学生, 她一天一夜守在病床前。一次次谈心、一次次主题班会、一场场学术沙龙、一次次加班熬夜……她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肩并肩———像导师一样引领学生成功

作为河南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骨干教师, 她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体验式、互动式实践教学方法, 精心设置课堂环节, 开展课堂故事会、成果交流、情景面试, 让学生成为主动探求知识的主人, 推出《时间去哪了》精品课程、《我和我的大学》明星讲座、课外素质拓展、“Beautysalon”、“头脑风暴”等活动。

手拉手———像朋友一样助力学生成材

她倡导“不做烈焰可以做火花, 没有春雷响可以鸟鸣涧”, 创新“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的大众素质活动, 十分钟“小舞台”活动、十一年“小小梦”计划、一张张“大明星”证书是她助力学生成才的翅膀, 一句句“老师, 我爱你”是学生对她最真挚的回报。

她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灵活多变的工作技能、创新开阔的工作思路, 得到师生们的好评。她曾荣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优秀奖、河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河南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大赛一等奖、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周媛:新时代的“辅”“导”“圆”

周媛, 女,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11、2012级辅导员, 承担着832名学生成长成才的任务, 并担任7名学生的导师, 主要负责奖助贷补、团学活动、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等工作。

2011年, 她走进河南工业大学, 初为人师;2012年, 她熟悉环境, 积极融入;2013年, 她的工作全面铺开, 个人迅速成长;2014年, 随着从事辅导员工作跨入第四个年头, 夯实基础、拓展内涵是她对自己在承上启下关键时期的要求, “辅”其学术、“导”其生活、“圆”其梦想是她对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体会和定位。

“辅”其学术

工作中, 周媛以“挑战杯”和学科竞赛为载体, 悉心甄选参赛学生并全程跟踪监督, 为优秀的学生打开一扇窗;以团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平台, 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为广大学生打下一根桩;以党员帮带和学风建设为抓手, 实现了2011级全体学生英语首次四级通过率达到78%, 为后进学生垫上一块砖。

“导”其生活

按照网络全覆盖、心理无盲区、资助零误差的标准, 周媛实现了全方位掌握学生动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了解, 她以宿舍为单位, 在闲话家常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真正困难;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她以正面引导、侧面监督为原则, 最少半个月深入接触一次, 目前问题榜名单已由8人减少为3人。

“圆”其梦想

注重人才个体化培养是周媛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周媛从成长档案中发掘体育竞技人才并推荐给体育学院, 薛雅雯等5名学生今年拿下国家级啦啦操、跆拳道比赛一等奖;从党课、团课中了解到渴望涉外实践的学生群体, 联系粮食培训中心为20名学生创造了涉外志愿者的机会;从职业生涯教育中意识到特殊才艺学生的巨大潜能, 帮助建立诸如冯红显同学的存墨堂书法培训社等社团, 为其实现职业梦想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 她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寻求进步和突破。寻求学生工作“育人”和自身成长“育己”的相互融合是她工作思考的主题。这一思考加上踏实的行动, 她一步一个脚印, 不断在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田盼:用心育桃李, 无悔献青春

田盼, 女, 中共党员, 200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 现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辅导员。

参加工作5年来, 田盼带着对职业教育的梦想, 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学生管理工作。她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播撒汗水与爱心, 收获快乐和希望。

把爱学生当作自己的事业

一直以来, 田盼都把爱学生当作事业, 用真心关爱学生、用真情温暖学生、用真诚感动学生。在工作时, 她是严肃的老师;在私下里, 学生们更愿意叫她一声“盼姐”。她怀着兄弟姊妹般的情怀, 爱护、关心着每一位学生, 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与学生同苦同乐, 同呼吸共命运, 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

学生的事无小事

田盼始终坚持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 不管是学生失恋还是家庭贫困, 对她来讲都是天大的事, 不圆满解决都睡不着觉。“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是她平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她不间断地跟踪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为他们争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而奔波;她时刻关注着班上有心理困扰的学生, 适时与其谈话谈心, 进行心理疏导;她操心学生就业问题, 帮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 联系就业单位。

真心的关爱, 真情的付出, 她就这样搭起了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点燃学生的心灯, 拨正了他们人生的航向。

这就是田盼, 一名普通的辅导员, 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是她鲜明的工作特色。她一直坚定地走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不管困难有多大, 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 用爱与责任谱写学生管理工作的华彩篇章。

李建平:平凡中追求卓越, 育人中实现价值

李建平, 男, 中共党员, 1980年9月出生。现任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院党委秘书、辅导员、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2002年, 从郑州大学毕业后, 李建平来到安阳师范学院, 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导员。12年来, 他始终坚持“以生为本, 促进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工作理念, 用心工作, 爱心育人, 真心服务。

热爱学生

在他的眼里, 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可爱的、充满希望的。他对学生的爱就像一条小溪, 在悄无声息中静静流淌。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学生发过火, 总是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们;得知学生生病, 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身边;他总是每天早上6:20准时出现在操场, 带领学生一起跑步。他常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就应该热爱学生。”

本领过硬

每当学生们心中烦恼、心情郁闷的时候, 总喜欢找他聊一聊, 因为他的话就像一把钥匙, 能够打开揪人的心结;又像一阵清风, 能够吹去心中的烦闷。他组织的主题班会也是学生们的最爱, 每次大家都很快乐, 而且还能从中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 汲取奋斗的力量。

追求卓越

学生们说:“跟着李老师干工作有时候会觉得很累, ‘女生要当男生用, 男生要当牲口用’。他总是会给你指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带着你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做了又做, 每一项工作都要精益求精。时间长了, 每个人都会把‘优秀’当作一种责任, 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 使得其学生学风正、作风好、素质高。

勇于创新

在他的指导下, 历史与文博学院打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洹上文化”“党旗引领服务社会”三大特色品牌活动, 把德育、智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 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刘振豫:和学生在一起

刘振豫, 男, 1986年出生, 2011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同年8月就职于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郑州校区)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现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4个专业的专职辅导员。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母校的深厚底蕴培养了刘振豫深沉稳重的性格和扎实的作风。在校就读期间, 他一直秉承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 诚恳为人、热忱做事。同时, 他还积极竞聘学生干部, 先后做班长、年级长等职务, 四年里, 他用自己的无私付出服务于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 也获得了多项荣誉。

严格要求自我, 提升工作能力, 完善品格修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他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同时努力完善自身的品格修养。自2011年8月就职于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郑州校区) 以来, 他在工作上一直坚持“和学生在一起”的理念, 坚持在生活上帮扶学生、在学习上指导学生、在工作上带动学生的思路, 努力做好学生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和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同时, 他还不断解放思想、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积极采用新媒体、新技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育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激励学生发扬传统, 勇担责任, 为实现民族复兴、祖国繁荣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在近3年的工作时间里, 他曾多次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优秀辅导员”, 也曾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师德师风”主题征文二等奖、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第一届辅导员业务能力大赛一等奖、河南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第三届高校辅导员业务能力大赛二等奖等荣誉。责编:晓成

篇4: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

【关键词】校园文学;期刊发表;价值挖掘

文学期刊应该站在学生立场上,由学生自主参与,教师专业引领,学生自主策划;文学期刊应该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全体师生评议,全体师生喜爱;文学期刊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彰显,校园文学的导引,校园活力的激发。鉴于之上所述,笔者在承担校园文学期刊编辑工作期间,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掘文学期刊的价值,为学生架构文学平台:

一、强强参与策划,编辑提高能力

教师编委从引领的角度做工作,主要负责合格稿件的选择,合适文章编组成相应的栏目,联系学生编委,安排、督促他们完成相关任务。

学生编委则承担主要编辑责任,他们的具体工作有:为自己负责的栏目写“编者按”,为所负责的栏目内的文章排序,点评栏目内的每一篇稿件,文字校对……对于这些写篇文章得心应手的学生如何发展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这一直是语文教学上重视的问题。校园文学期刊给他们提供了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不仅要把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起来,更要高屋建瓴地评析别人的文章。他们的点评也会被学校的每一位学生看到,因此这几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学生编委在写编者按的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如何组织语言,有的编委还思考文章排序的激励作用,有的编委则考虑点评文章对作者积极性的保护作用,小编委们每一篇的点评抓词句,抓细节,真有些文学评论家的味道。

六(1)班的曾理同学为“生活感悟”专题写的“编者按”是:“本期共推出了9篇文章,包括写人、写事和状物三个方面。写人,分别描写了四位普通人物:一位卖山芋的老奶奶、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一位忠于职守的交通警察和一群始终微笑的志愿者,他们在平常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以自己的坚持、执着,感染着我们的小作者,也使读者感受到了道德和榜样的力量,平凡中所孕育着的伟大。写事,通过小作者亲身经历的学骑自行车和目睹的小女孩找妈妈及一起交通事故,写出了自己现场真实的感悟:经验要牢记,教训要汲取。状物,不是机械地描绘一件物什的外形和功能,而是与它互动、娱乐,从中感受欢乐。希望读者们能够带着情感去阅读,去写作。”他把这个专题的文章又分了三类,并且简介文章内容。

六(4)班的王潮同学在点评文章时写到:“作者把去公园游玩的这件事叙述地很清楚,而且也很生动、有趣,把各种动物们所特有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然,美中不足的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太少了,如果能加上就如鱼得水了。”作为编委它不仅仅是夸学生的作文,更是在点评中给同学一定的指导,让同学写作文的同时多表达自己的感受。

亮点很多,不一一赘述,从这样的编辑和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在编辑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在成事的同时也成人了。

二、专题引领文学,插图体现文化

总共数以千计的文章投稿上来,不能随便乱放,需要编排成各种主题,把各种同类的文章放在一起,晾一晾,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主题文章放在一起老师、学生一读便知优劣,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优秀习作的主题学习。

编委们编织的栏目有: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笔随心动”;讲述人与动物感人或有趣故事的“精灵物语”;有描述自己游览名胜的“参观游记”;有畅言自己读书心得的书海泛舟;有描绘节日气氛的“每逢佳节”;有介绍自己优点特长的“为我自豪”;有讲述自己家庭趣事的“天伦之乐”;有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师生情谊”;有叙述自己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新奇体验”;有娓娓道出自己生活中悟出道理的“感悟生活”;有讲述自己经历的不一样课堂的“别样课堂”。

特别是在“别样课堂”栏目中,不仅是学生可以学习,老师也可以进行学习。一些老师在自己的課堂作文教学中有自己的创新,这样的作文放在一起有利于同行间的相互学习,也有利于渐渐地为“情境作文教学”积累情境库。

文学刊物不能仅仅是文字,需要很多插图,这个问题我们和美术组协作,在学生作文旁,封面封底等地方都将学校的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拿出来配进去,让在美术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鼓励。

三、全员参与评议,保障发行效果

校园文学期刊印刷发行之后,学生是否会认真看这一本来自学生自己的刊物,这本刊物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价值和作用,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编委的工作是否积极高效,这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为了能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我们设计了文学期刊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到期刊的版面设计、征稿流程、栏目编制、编委的点评等几各方面,希望读者能集思广益为进一步办好文学期刊群策群力。

为了能让编委在编辑过程中更加积极投入,编辑后体验到自身价值,我们还设立了“读者最喜爱的编委”评选,评选不仅要求在自己满意的编委名字下放打一个勾,更要让读者说明选他/她的理由。

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阅读这本书,让投稿者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我们还设立了“读者最喜爱的文章”评选,投票者可以在票上写上自己喜欢的文章的年段、页码、题目,以及自己推荐、喜欢的理由。

三个评选或问卷不仅要评选,更要颁发优秀建议奖,对于投票“读者最喜爱的编委”和“读者最喜爱的文章”中支持的编委或文章胜出的同学再进行抽奖,这样做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这本刊物的兴趣,对阅读这本刊物的兴趣,对这本刊物品评的兴趣。

四、结语

篇5:《夏天的风采》 (学生习作)

送走了春姑娘,迎来了夏娃娃。夏娃娃让火辣辣的太阳公公挂在天空,烘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

平时调皮的大黄狗,现在乖乖地趴在树阴下面,伸出舌头,“呼哧呼哧”地散发着热量。河边的柳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好像要跟小河要点水喝。小河中的鱼不知道游到哪里去乘凉去了。这时,我听见树上的蝉宝宝不停地在叫,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

我站也站不住,从冰箱里拿出一根棒冰,没吃几口就化了。

唉,夏天真热啊!

温暖的春姑娘提着白花篮悄悄地离我们而去,爱炫耀的夏婆婆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脑袋。

到了中午,天更热了,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开着电风扇,吹着空调。狗狗们都躲在树荫下避暑,使出了自己的“独家绝招”--用舌头散热,它们像哮喘病人一样,不停地喘着粗气。家里的自来水都冒着热气、热乎乎的,小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像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热了几天后,在人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天说变脸就变脸,突然暗了下来,下了几天的大雨。雨下得可真大呀,“哗啦啦、哗啦啦,”一阵一阵的,一会大、一会小,小的时候从窗户看过去,像给窗户拉上了珍珠串成的帘子似的,大的时候犹如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外面的花草树木被大雨冲刷过后,都焕然一新,高高昂起了头,空气变得清新,气温也下降了许多度,好像一头扎进了秋天。

夏天,我喜欢你。

篇6:少年风采中考优秀作文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你肯定有独特的一面。比如,你有个性,时髦的穿着,不凡的谈吐。那么,你也许曾被别人在意过,议论过。对于别人的赞赏,你未必一定要沾沾自喜;对于别人的讥讽,你未必一定要失落、自卑。

你不必要太在意身边的一切,挺直胸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展现你的美。别人的议论或许只是他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着正确的观点。所以,朋友,你不一定要太在乎。你要知道,挺直腰杆,挺美!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高峰?因为它挺拔,它挺直地屹立着,不怕风吹雪打,即使长年被积雪压迫着,但它依然挺直它的身躯,扛起千斤积雪。它似乎气势磅礴地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那沙漠中的白杨不也是这样吗?沙漠中时常刮起沙尘暴,阵阵黄沙向它袭来,他畏惧吗?

答案是否定的,它选择了挺直,挺直了它的躯干,任凭黄沙的叩击,用身体在为沙漠中穿行的人们遮风挡沙。它们不愧是强悍的保卫者。郑燮曾用一首诗赞扬过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竹子具有的不也正是挺直坚强的精神吗?

小时候,爸爸骑自行车驮着我回老家,那时候,家里也没有多少钱,只得骑自行车。路也不好走,崎岖而又泥泞的山路差点害我们父子俩摔跤。每当下雨天回老家时,爸爸总是把我裹的严严实实的,骑车时,他总是把腰身挺得直直的,那时年少的我并不懂得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现在,生活好了,爸爸买了一辆摩托车,我们回老家时在也不用骑自行车了,路也不再泥泞了。

但每当下雨或刮风时,爸爸还是挺直腰身。每当我搭车时,我总喜欢用脸贴着他的背,我觉得爸爸的背好宽厚,很安全,很温暖,而且很挺直。现在,爸爸头上有了许多银丝,腰也弯了一点,不过,爸爸走路时还是那么挺直,望着爸爸笔挺的背影,我总是能感觉到父亲坚强的美丽!我走路时若有些弯曲,父亲就会厉声提醒,叫我挺直。同时,父亲还时时刻刻要求我,在生活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挺直。

篇7:吕寨职高优秀学生风采

吕寨职高

2012年3月

吕寨职高优秀学生风采

-----记吕寨职高九(3)班学生梁倩倩、方伟、罗艳丽三位学生的飒爽英姿

梁倩倩、方伟、罗艳丽三位学生是吕寨职高九(3)班学生,她们勇救落水儿童不留名这一先进事迹。2012年3月26日,梁倩倩、方伟、罗艳丽三位从家里去学校,发现一名小学生不慎坠入深水池中,危在旦夕。她们没有一丝的犹豫,她们三人配合的很好将这名小男生救起,此事在校园报道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三位同学勇救落水儿童,书写了生命的最美篇章,这也是吕寨职高在全校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做传人、树新风”主题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更是吕寨职高学子坚持品学兼修、素质与文化同提高的真实写照,是90后学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品德的新诠释。

篇8: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

师:两个好朋友要分离了, 他们肯定都非常难过, 又有说不完的话。如果让你设计这个话别场面, 你会如何设计台词呢?同桌研究下, 然后表演。

教师让学生毛遂自荐展开课堂演绎,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闰土 (生1) :迅哥, 不要哭了。我回去将最好看的鸟毛和贝壳给你捎过来。

“我” (生2) :闰土, 你下次还会和爸爸一起来吗?

闰土 (生1) :会的, 你可以到我们家里去玩, 我们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我” (生2) :好的, 我一定会到你们那里和你一起捕鸟, 特别是刺猹, 太刺激了。

闰土 (生1)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无论到什么时候, 我都不会忘记你的。

“我” (生2) :我也是这样想的, 如果我们以后能够再见面, 那一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

师:“我”和闰土离别时彼此相约要再次见面, 这一别居然是三十年。三十年后, 他们真的见面了。你们想象一下, 他们见面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生:他们见面的场面一定很感人, 肯定会紧紧拥抱在一起。

生:闰土也会更加强健, 成为彪形大汉的, 典型的农民形象, 开朗、朴实、直率。

生:他们时隔三十年再见面, 因为离别时间很长, 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肯定要一醉方休吧。

师:三十年后, “我”再次回答家乡, 终于和老朋友见面了。大家看大屏幕, 这是《故乡》中的片段, 注意看对闰土的描写。

生:那个活力四射的少年闰土不见了, 中年闰土为什么变得那么老, 还那样的贫穷, 身体也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强壮, 真是饱经沧桑了。

生:少年闰土和“我”有说不完的话, 这里的中年闰土却不再多话, 而是恭恭敬敬地喊“我”老爷。

生:为什么闰土的变化这样大呢?和“我”形成强烈对比。

师:这次见面的情景, 肯定是你们没有想到的, 读到这里, 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中年闰土和“我”变得这样生疏?

生:为什么闰土会变化这样大?

生:闰土生活在农村, 难道那个时代农村都这样贫穷吗?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 很难一下说清楚, 如果你有条件, 课下找找鲁迅的《故乡》读一读, 还有鲁迅的其他小说, 如《祝福》《药》《孔乙己》等, 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和启迪的。

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创意, 为学生创造了崭新思维环境, 让主人公三十年后重逢, 这并不是教师的假设, 因为有鲁迅小说加以印证, 让学生认知反差的形成有了坚强支撑。学生从鲁迅作品中找到相关片段, 自然产生对比阅读的兴趣, 并通过多元比较形成了认知上的巨大差距。由此, 学生会生发更多思考, 并产生更丰富的联想, 深度阅读欲望被点燃。学生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 自然会进行延伸阅读, 并在学习中丰富学习认知, 对时代背景、对鲁迅思想、对人生态度都会进行思考。这个教学片断设计非常精巧, 如下:

一、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演绎, 学生学习思维自然启动

学生通过编辑台词, 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对相关人物也有了更多了解。这各环节是教师故意安排的, 目的是为后文做比照, 用前面场面的温馨、纯真、和谐、热烈, 对比后面场面的生疏、冷漠、尴尬。学生感知反差形成, 自然会生发更多疑问, 也为思维启动提供契机。

二、设计三十年相逢, 这是核心情节

三十年后的相逢会是什么样呢?这是学生最想知道的答案。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他们相逢的场景。学生给出很多顺理成章的设想, 结果呢?学生的设想没有一个成真, 当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故乡》片段时, 学生震惊了。怎么会这样呢?反差感知顿时充斥整个教室, 教学时机再次应势产生。教师及时出手:让学生展开质疑。学生再次被深深触动, 课堂教学进入佳境中。

三、让学生提出种种疑问, 这是关键环节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教师原本可以给学生一些诠释和解读的, 可教师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鼓励学生去找鲁迅的小说来读。教师之所以要这样设计, 也有自己的考量。如果此时给出答案, 学生就没有继续探索的热情了,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实际上是对课堂进行深度延伸, 这正是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如果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延伸阅读, 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对其思想成长也有重要帮助。

四、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 这是教师的个性化设计

大多学生对鲁迅的作品了解不多, 由于阅读鲁迅的作品有一定难度, 很多学生都对鲁迅的作品存有一定畏惧感, 教师通过自然延伸引导, 制造悬念, 吸引学生主动展开深度阅读学习, 这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从具体情节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学生都有好奇心, 一旦将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其阅读学习效果自然就呈现了出来。

篇9:学生优秀习作:少年风采

一、 诱情激趣,乐于习作

1. 确立读者意识。习作本是出于表达的欲望,而表达又是为了交流。学生唯有确立了读者意识,才会增强表达欲望,如实地写、认真地写。比如,在班上建立“诗友会”和“小作家组”,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在学习园地内设习作专栏,张贴学生有个性的习作,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主动参与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习作就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 激发成功心态。教者应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习作中获得成功的感受。比如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传阅,即鼓励同学写好习作后,互相传阅,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二是张贴,即选出佳作或佳句佳段张贴在班级园地里、学校报栏里;三是发表,即定期出版班级《习作选》,对特别优秀的文章推荐给校刊以及公开发行的相关报刊发表;四是建档,即为每个学生建立习作档案,记载其习作的长处和进步,定期在班上表彰。此外,习作材料积累多的学生设立最佳“收藏奖”,为观察生活多的学生设立“火眼金睛奖”,写文时设立“快速高手奖”,评改好的设立“最佳大夫奖”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情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二、 细致观察,深刻感受

1. 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教者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片段,每一个典型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及时地记录其颜色、气味、冷暖、态势等。其次,教者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第三,教者要指点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同时,深入体验,有所发现,并随时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记载:一是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我的足迹》或《随笔》;一是专记他人的,总题目是《我周围的新鲜事》或《大海拾贝》。如长期坚持这样做,且定期检查、交换浏览,学生的精神生活就会丰富,写起习作来就会“文思泉涌”,落笔生花。

2.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地组织活动,让活动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调查访问等;或者带学生到现场去“看”,看东升西落的太阳、闪电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安逸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等等。再比如训练学生写人,单靠习作指导来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可在习作前组织学生开展“夸××”或“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主题演讲活动,还可走出校门去采访劳模、先进工作者,训练学生多角度吸收信息,帮助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3. 以文本为例子学会感悟生活。学生习作少不了两个积累:一是生活积累,来自于观察体验;二是知识的积累,来自于课内外阅读和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除了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本中的范文,提高感悟能力外,还要注意选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反映当代小学生生活的报刊运用于习作教学之中,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感悟写好文章的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表现出“真我”的风采。

三、 缜密思考,晓悟理趣

1. 要引导学生实现心灵的自我开放。习作训练中要提高学生思考认识能力,就要激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实现心灵的自我开放。这就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尽情地抒写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入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教者便能有针对性地指点学生,使其不断提高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要引导学生从表象中悟出道理。习作不是原封不动地把生活介绍给读者,而是要对生活表象进行挖掘、提炼,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滤出事物本质,生成独特的发现,表现“真我”风采。如一位同学在《乌云的联想》中写道:“……乌云带来暴雨,暴雨洗涤大地污垢。雨后的大地洁净无比,壮丽的河山更加妖娆……万物生长靠太阳,但也缺不了雨水。乌云满身乌黑,外表丑陋,但它能给万物提供水分和带来生机和活力,为大地创造生命和财富。我要高声赞美那外表丑陋却能给大地万物以生机的乌云,我要高声赞美那些外表似乌云不美但心灵美、行为美的人!”如此立意,蕴含哲理、情感真切、新颖独特,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3. 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反思社会的现象。如学生遇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实验中,用以摩擦起电的丝绸布是假的,导致了实验的失败。一学生由此深入思考,深沉地写道:“丝绸布造假,实验失败,也推翻不了科学的物理定律,但是如果是建造大厦的钢筋掺假呢?如果是人命攸关的药品掺假呢?如果是国家干部造假呢?……想到这些,我的心沉甸甸的。”这样的认识绝不是仅靠习作技巧所能达到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疑是民间疾苦声”,只有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关注人民的人,才能写出有思想品位的佳作来。

四、 浮想联翩、乐于创新

1. 立意。学生的习作立意要新,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放飞想象以“奇”出新,即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或塑造形象或编故事来反映现实,抒发情感,还可通过续编、改编、扩写等形式写想象中的事物或科幻故事;二是言此意彼“喻”出新,即表面上写某事物,而实际上是通过联想说出另外与之有联系的更深刻、更有现实意义的意思;三是一题多解“变”出新,即变换角度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多手段地分析、思考、辨识,从而提炼出鲜明、新颖、有价值的主题来;四是反弹琵琶“异”出新,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从超出一般常理的视角来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东施效颦”的故事,多年来人们习惯地理解为“只知胡乱地模仿而结果适得其反”。如果换个角度去认识,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角度切入,或许就有新的立意。

2. 构思。结构上的创新可从模仿起步,但模仿不能拘泥,仿笔不可生搬硬套,更不能抄袭,而应是在模仿基础上有所创新,是仿其“形”以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做法为:一是局部性仿笔。为使学生学会说明方法,让学生以自述的方式介绍一种动物,学生兴趣盎然,写来生动有趣,各具个性特色。讲评后,又让学生运用这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家用电器,这样把“写作知识——单项练笔——习作”连接起来,使所学文本能派上用场。二是整体性篇章仿笔。课本中有些课文,可把“教”落实到“写”上,使学生主动去揣摩作者思路,文章布局,借此训练其构思能力,如《珍珠鸟》一文,短小精悍,浅显易懂,但作者把握中心的高度,字里行间的浓烈感情,遣词造句的文字功力,如不通过学生自己动笔,是领略不出的。为此,用一节课安排“讲读领悟”,在读和议中体悟感情,理解思路,一节课练笔成文。这对学生来说,“限”又“不限”,“统”又“不统”,有借鉴的格式,取相似的结构,这是限制和统一;但学生的认识各异,感受不一,情愫有别,运用语言的习惯不同,这又是各有自由天地的不限制和不统一。这里的“限”和“统”是为了给学生必要的习作规矩,认识到文章有法;这里的“不限”和“不统”是为了发挥其个性,调动每个学生的才智,充分表现“真我”风采。

3. 表达。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放飞真我、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做法:一是“作自己要作的题目”,即让学生审视社会和大自然,“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情造文”,自主拟题,“我手写我心”,写出“我”最独特的“那一个”。这样,学生就能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自己作主,自由表达,用自己的喜好来说内心想说的话。通常可以日记或随笔的形式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表达出来,感受成功的乐趣。如写“学校”,有的以《我爱我的学校》为题,侧重记叙和抒情;有的以《我们的学校》为题,侧重介绍说明;有的则以《我们学校的未来》为题,侧重于想象。这些习作内容精彩纷呈,生动有趣。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时,教师应关注学生个性的价值取向。对那些天真的学生,热情鼓励他们按自己的体验写,对于欠妥的、甚至不正确的想法,则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提倡表达形式多样。“少写命题作文”,不等于不写。写,教师则应“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即“不凭主观,能够设身处地,为练习者与应试者着想”,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原则,让学生见到题目,不仅有话说,而且能以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写《圆》这个题目,在不限制体裁、题材的情况下,学生浮想联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角度:圆既像成功者的花环,也像失败者的陷阱;既是表示结束的句号,也是表示开始的零;既像一无所有,又像丰满充盈;圆无棱无角,也让人想到为人处事的“圆滑”;圆还像黑暗中迷了路,绕了一大圈子,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在这样求异思维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个性化习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让其个性的火花成燎原之势。教师在小学生的个性习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小学生以我笔抒我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篇10:高一学生优秀习作

高一14班    王晓珊

友者,似茶;茶香不减,友谊不变。

―――题记

一股清清淡淡的芬香自阳台上的壶杯间飘起,渐渐向屋内氤氲开来。不久,淡淡的芬香充斥着整个房间。阳台桌上,一壶,一杯,一书,静谧,芬芳。

一口温润的茶水入喉,清茶之味在味蕾间散开,征服久矣。起初,是一股清清的芬香,继而浅浅的苦涩,最后才是回味之淡淡的甘甜。

是的,那淡淡芬香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苦味,只有细品之人,体验之人方可知。但以前却从未觉得清茶也苦,怕是有你伴我,苦也甜。

现在的你,好吗?也体会到苦了吗?

清香雾气渐渐充斥了整个房间,眼前模糊了,隐约看见一个画面,一个十分熟悉的画面:

那是一天下午,我如约来到她家,还没走进门,一股芬香扑鼻而来,那香气清新淡雅,格外好闻。越往里走,香气越浓厚。一开门,一阵阵雾气迎面而来,放眼望去,房间被雾气充斥,犹如置身于王母娘娘瑶台仙境一般。水汽朦胧间,似发觉茶桌前的人影,那么熟悉。渐渐,雾气散去,我看着那人,那人也看着我,顿时会心一笑。慢慢走到沙发前,坐了下来。端起面前的茶,刚要倒入口中,自己的手就被一只纤细的手握住。略微疑惑地望着她,只见她两手托杯,轻喝了一小口茶。

见状,立刻也学她那样喝了一口,顿时,一股清茶之香在口中弥漫开来,久留不散。

“好喝”咽下这口茶,口中轻吐出两个字,她笑了。

忽的,画面消逝。但那清茶之香依稀可闻。闻着那清香,思绪又飘向远方……

那是冬日里的一天,我俩喝着清茶,各捧着一本书倚在椅子上看。阳光透过窗户,轻抚在身上,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日也分外温暖。一茶,一书,一人,足矣。彼此之间,不需言语。

一阵风儿吹过,雾气渐逝,眼前却依旧模糊。直到一道清流流入口中,才得知是泪。那泪之味有点像清茶的苦味,有点像那日的泪之味……

那天,她来到我家,送给我一罐清茶,我满心欢喜的收下。待她走后,打开茶罐,在一罐茶叶的最上方有一张纸,我好奇的打开纸条,上面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当你看见这张纸时,我已经搬家了,离开了你。记得,友谊不变,茶香不减。

泪不知何时流了下来。流入口中,那味道,至今难忘……

清清淡淡的茶香,背后亦有着稍稍发苦的味道。雾气渐渐逝于房中。独自坐在阳台之上,眺望远方。也许,另一个城市,也有一个人在独品清茶,品味清茶之味吧!

评语:友者,似茶;茶香不减,友谊不变。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构思巧妙,尽显睿智,行文细腻感性,真挚的感情也在描述的文字中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难能可贵。

生命因你而美丽

高一14 班     方彩虹

你是那冬日里的红梅,孤傲且高冷;你是悬崖上的百合,坚韧而又高洁;你是盛开在花园里的牡丹,高贵且典雅。你就是这样,用各种鲜花将我的生命装扮得绚烂夺目,我的生命因你而美丽。

关于自行车的记忆可以追溯到我很小的时候,老式大金鹿自行车上的那个人,总是悠悠着笑脸,脸上透出慈爱的光芒,轻轻的对我说,来,上车。让人觉得四周一片宁静与安详。那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一个让我的生命变得美丽的人。

他是一个极普通的中年男子,中等偏高的个子,两鬓斑白的头发,被岁月磨得充满皱纹的脸,使父亲看上去如此平凡,然而,他对我的爱却丝毫不逊色于天下任何一个父亲。

我从两三岁开始,就每天在那辆自行车的横梁上,由父亲带着转遍了小城的每一个角落。那时,我的胳膊肥肥短短的,总爱用手握住车把的中间,把胳膊肘放在父亲的手背上然后似懂非懂的听他用耐心的口气一边遍得讲着那些幼稚的故事,简单的生活常识。那时候小小的我总是被父亲幽默诙谐的话语逗得咯咯地笑,然后使劲把腿扬高,再猛地放下,作为快乐的表示。这时候,父亲看着高兴的我,嘴角也咧着弯弯的弧度,笑得同我一样开心。可是,小小的我不会想到,那样做,每次都会踢到父亲的胳膊,使他的手臂颤抖,从而影响自行车的平衡。我也没有意识到,之所以我一次次这样做都没有使车身摇晃,是因为父亲那只没被提着的手总是紧紧地抓着车把,以至于青筋突起,手心里满是湿润的汗水……于是,我就坐在着细细滑滑的横梁上,度过了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幼年。在自行车的横梁上,我就像一个公主,被父亲宠着,爱着,总觉得天空一片晴朗。

时间一晃,我上了小学。这时的我已经不能再无忧无虑的整日地笑了。我坐的地方,也有自行车的前梁改为了后座。又是父亲每天早晨带我上学,在晨光熹微下伴着自行车的铃声穿过那条深深窄窄的巷子。那时的我,总喜欢用细细的胳膊抱住父亲的腰,脸贴在父亲的背上,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心里觉得很踏实,很温暖。

自行车的车轮吱吱呀呀的在岁月的土地上印出一条蜿蜒的痕迹。父爱业入一股清泉涓涓的渗透在我的生命里。父爱总是那样深沉,缄默,不着痕迹,却又总使我仿佛生活在一双翅膀下,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而父亲总是用他全部的心血,在我的头顶撑起一片天空。谢谢您,父亲,我的生命因你而美丽。

评语: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父亲的那种爱意却时时刻刻都围绕心间,抒情自然,逻辑清晰。可贵之处在于一个“真”字。若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若非作者细腻深切的感触,文章的感情不会这么丰富、自然而真挚。细腻的描写,较强的审美能力,也使文章充满了文学色彩,非常动人。

风居住的街道――时常有雨

1.7 张李怡

闭上眼,聆听微风吹过街道,卷起一地的残叶,感受一种温柔的力量轻抚我的发梢。而雨,则时常打破那安详与宁静,睁眼只余天边斜阳,似那一生中无所避免的离别!

很小很小,小的我眼中刚有了模糊的轮廓,在我床边俯身的,是我那年过七旬的爷爷。午夜回梦,在脑海中浮现的童年,处处都是爷爷饱经风霜的面容,与那低沉柔软的风声。

爷爷是农村人,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忙碌了一辈子。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心中的`声音告诉他,不要停下。他彷徨,终于,他寻到了都市中的他――拾荒者。街边散落的纸皮,被路人随手丢弃的矿泉水瓶,在街角的那头,换成一枚枚硬币,最终变为一包包零食,进了我的小肚子,那时总能听到爷爷从腹腔深处发出的呵呵声,沉重如同风声却充满喜悦。儿时的我总小跑跟在爷爷身后,只要看到街边的瓶子,就如发现宝藏般,惊喜的跳起来。爷爷就会用那长满老茧的大手抚摸我额头上细密的发丝。那时,我总感到从晴朗的远方吹来的柔软的南风絮绕在我们周身,我们心中回响的是一种柔软致极的声音!

我一天天长大,却越来越不愿意跟着爷爷了,在爷爷下楼时,总狠心的别过脸,不去看爷爷落寞的神色,却又可笑的心安得从爷爷那里拿过一枚枚硬币。我是怕,是我那可怜的自尊怕见到同学,怕让同学见到我的爷爷罢了。

终于,在一个午后。风呼呼吹号,轰轰呼啸,我迈着大步走到爷爷面前,凶狠的把爷爷手中的废品全扔进了垃圾箱。没有看到爷爷额角细密的汗珠和瞪大了的双眼。只是拉着他回到了家,在我们身后,天空飘起了雨丝,是泪吗?

爷爷是伤心的,是寂寞的,他在哀叹,而我却没听见那边冷冽的风带给我的声音。

天气不好,风也很大。但却不是我心中的风声,而是一种来自远方的哀吼。那天爷爷回老家了,那天,我放学回家风一样跑出去,跟着一辆车跑了很久很久,我知道,那里面坐的不是爷爷。但我只想追上他,告诉他,他是我那心中的清风,日日吹奏柔软的乐曲,他很重要、很重要。

已经忘记了那天的雨点有多大,只记得哭着的时候是面对着斜阳的,心中的风声逝去了,雨点停停落落,儿时以为离别一次就是伤痛。现在只无数次庆幸,感谢上苍,让我晚一点,再晚一点面临那最后的雨,最后的离别。

若那柔软的风声尽管再遥远,却再居住的久一点,再久一点!则那最后的风吹过后的雨滴,定会如优素福。埃泰萨米眼中的泪珠一般华美!

风居住的街道,时常有雨。

评语: 文章最大的优点在于题目的诗意。“风居住的街道时常有雨”不禁让人想起了孟庭苇的经典歌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风和雨都有自己的不同含义。“低沉温柔的风声”是爷爷对孙女温柔的爱与呵护,“从晴朗的远方吹来的柔软的南风”是劳动的喜悦和祖孙的和谐相处,文章最后的狂风冷雨声是作者的不安与后悔。用诗意书写生活,诗中有你有我,有欢笑也有泪水,给生活添点色彩!

走过时光的山

山愈高,愈应攀;关愈难,愈该闯;路愈长,愈可冲。当我已到达山腰,暮然回首,阵阵清风拂面而去,只只彩蝶御风而行,穿过身边,留下了一抹耐人寻味的色彩,承载着难忘的回忆。

山脚・红之蝶・欢乐

游鱼动,荷花红,平静的水面被一串银铃似的欢笑声激起了层层涟漪,蓝天下,池塘边,我和爸爸相对而立,似乎一切都静止了一般,然而在下一秒我们却骤然冲向对方,像箭矢一般,飞也似地冲出。在两人擦肩而过的一刹那,我眉毛一挑,瞪大了眼睛。嘴角勾起一抹势在必得的弧度,猛地一转很,右手便朝爸爸浑然不觉的身影虚空回去,喊道“看我无影针!”爸爸前冲的架势一愣,便摆出一副身受重伤的样子蹒跚地向后退去。而我则像个匡世大侠般,抬起高傲的小脑袋,开怀大笑起来……

那段童年的时光,在亲情与自然间游戏,欢乐无比,似红之蝶的那抹红,漫过整个如画般的山脚,如烟花绽放般耀眼。

山腰・蓝之蝶・母爱

月儿弯,星儿闪,静谧的夜空下,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树也无精打采地站着,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困倦的画面,树与树间偶尔露出的几点昏黄的灯光想瞌睡人的眼,我毫无防备地走在路旁,任车辆从身边飞驰而过。妈妈看了看一脸困意的我,伸手轻轻一拉,将我拉到人行道内侧,她则像个卫士一样走在外侧,保护着我,虽然好像随意而为,若无其事的样子,却让我心头一暖,或许母亲对我的爱就是这样,这不禁像蝴蝶效应一样唤醒那些沉睡的记忆,初三经常持续到十点的作业,妈妈那边也一直亮着灯的陪伴,夜晚一次次蹑手蹑脚为我盖被子的的身影,轻轻为我擦拭不甘心的眼泪的手,……就是这样,从细节、点滴中渐渐渗透在生活。

那段时光是耐人寻味的,似蓝之蝶的那抹蓝,如大海般的深晨和包容,如夜空般的宁静、安祥,如母亲爱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山路・黄之蝶・师生情

风儿吹,藤儿摇,天蒙蒙亮,太阳与几点星辰共处的天空下,我背着书包紧张地走向学校,今天!就是今天,中考!然而正当我心慌不已之时,抬头所见却令我心头一震,身为数学老师的级部主任已早早等候在门口,与我们一个个的击掌、拥抱。拿手掌的温度、熟悉的声音,传递给我的是――心安!当前往考场的车辆出发时,透过车窗,所有初三老师、校长们一起在校门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的一幕在那一刻已深烙心头。泪水模糊的视线,滴滴滑落,激起心中无限感慨,我庆幸、我感激能与那些可爱的同学、那些可敬的老师、那座承载着美丽回忆的学校度过那段纯真的时光、长大的时光。

那段时光是令人感动的,似黄之蝶般那抹迷人、耀眼的灿烂金黄,如太阳耀斑般亮眼的师生情。

山愈攀,愈感慨;关愈闯,愈回味;路愈冲,愈细品。当我已重新面对新的挑战,更高的山峰,从山底冲起的那些过往早已鼓励着我,让我拥有去拼搏的力量,难忘,走过的那段时光,感激,攀过的那段山。

上一篇:民政局年度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金融创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