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2024-06-29

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共10篇)

篇1: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xx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按照《xx县20xx年就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为确保我镇就业扶贫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现就今年以来我镇就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工作成效

一是加大贫困人口安置就业力度。通过创设就业扶贫专岗,盘活公益性岗位,我镇20xx年新开发68个公益性岗位,共计安排137名贫困户从事公路养护、保洁、护林防护、治安巡防、矛盾纠纷调解等岗位就业,其中镇聘保洁员22名,镇林管站安置贫困户生态护林员30人,利用县就业局公益性岗位资金安置治安巡防员、纠纷调解员、图书管理员等其它各种扶贫专岗85人,同时因村施策,合理分配名额,确保公益性岗位扶贫专岗每个贫困村至少8名贫困户,每个非贫困村至少5名贫困户。

二是着力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积极对接园区企业,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专车送工入企的方式,引导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入经开区园区企业就业,新招入企18人,引导返岗17人。同时,疫情期间,进一步强化就业扶贫帮扶措施,实行交通补贴政策,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对疫情期间就业的贫困人员全额报销其外出务工的车票费用并发放伙食补贴,对在县内外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降低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成本。目前,全镇已申报交通补贴贫困劳动力累计达327人,申报交通补贴14。57万元,申报疫情期间车票、伙食补贴480人,补贴金额4。92万元,申报一次性就业补贴37人,补贴金额3。7万元。

三是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我镇把扶贫车间作为推进就业扶贫的主抓手,20xx年在全县率先创办了乡镇就业扶贫福利厂-xx镇就业扶贫福利厂,建筑面积650,总投资20余万元,目前已安排7名贫困户就业,月收入达1000元。同时,因地制宜在盘石村、龙秀村及五一村创建了包村就业脱贫车间,共吸纳贫困劳动力31人,月收入可达300多元;引导优质企业金山木业集成板厂申请认定了企业扶贫车间,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7人,月收入可达2300元。截止至今,以上认定的5个就业脱贫车间已稳定运行一年以上,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5人,同时,我镇按月及时对就业扶贫车间吸纳的贫困人员进行申报岗位补贴(150元/月,疫情期间提高至250元/月),20xx年度,全镇累计已累计申报拨付扶贫车间岗位补贴394人次9。45万元。

四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贫困劳动力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为加强就业培训针对性,我镇在前期摸清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以及科学把关培训主题,选择男女老少皆宜、符合农村实情的基础上组织培训,于6月3日至6月12日,召开了一期贫困人员就业技能(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参加的贫困劳动力培训人数14人,共发放培训补贴1.12万元。在培训期间对就业扶贫培训对象实行严格考勤,培训课堂当中做好视频监控和记录,杜绝缺课迟到、冒名顶替、虚假培训等情况。培训结束后开展回访工作,掌握培训实效,提高培训对象满意度,并为下一次培训提供改进参照。

二、下一年度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对就业培训的宣传引导工作。高度重视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不仅要完成培训数量,更要保证培训质量,广泛宣传,集中各方力量,加大对就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力度,使广大贫困人员,转变观念,认识到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树立“培训一次,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意识,积极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二是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日常监管工作。对公益性岗位开发、聘任、退出、补贴等实行全过程规范管理,建立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台账,签订合同,明确公益性岗位各岗位工作职责、包干区域、出勤天数等,并每月进行考勤登记。

三是加强对扶贫车间的扶贫成效提升工作。帮助扶贫车间积极与园区企业对接,寻求单价更高的货源,因地制宜,引进适合本村贫困户生产的加工项目,拓宽货源渠道,丰富产品品种。同时,保障务工时间,鼓励贫困务工人员将货物带回家中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加工,提高务工人员产量和收入,出台奖励政策,根据务工贫困人员每月工资情况或出勤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切实加强扶贫车间就业扶贫成效。

篇2: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一)健全组织机构,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成立了以市人社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局机关、局属有关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会议、局务会议多次对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各区(市、县)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和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加强与市乡村振兴、发改等部门对接,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为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人社局班子成员实行包片指导推动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带队组成7个工作小组,分别赴各区(市、县)、德阳经开区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督导。

(二)加强摸底排查,基础数据准确详实。主动协调市乡村振兴、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按照“精准到人,不落一人”的要求,依托国家扶贫开发系统脱贫人口信息数据,组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力量,对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返乡意愿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及时了解掌握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态及就业创业需求,实现人员底数清、就业培训意愿清、就业状态清,为精准提供就业帮扶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因地制宜,培训质效显著提升。紧贴市场需求和脱贫人口的培训意愿,结合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创新建阵地与做强产业特色相结合、聚名师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建课程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三建三结合”工作机制,倾力打造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培训教学主阵地。持续深入推进项目制培训,采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模式,为脱贫人口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今年来,全市组织脱贫人口开展就业培训3330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766人。

(四)拓宽就业渠道,人岗对接精准高效。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帮扶行动周”等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专项活动166场次,促进1009名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着力培树特色劳务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仅“中江表嫂”“家道家政”“江建筑”“聚佳劳务”输出城乡劳动者7。8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1800余人),年增收12亿余元。深挖农业产业就业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就业8439人。制定出台《德阳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为入驻创业者提供场地租金、物管费用等方面优惠扶持和创业政策咨询、投融资指导、人员培训等创业服务,回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2。16万人,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2。39万个,带动脱贫人口等城乡劳动者就业17。83万人。

二、典型经验做法及亮点

(一)优化完善符合德阳实际的制度保障体系。坚持推陈出新,结合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实际,出台了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延伸就业服务制度。在广东、浙江、北京、重庆等我市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建立13个“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在市内8个用工大户企业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直联站”,直接服务脱贫人口、农民工等累计达13。5万余人次。

二是建立帮扶就业兜底制度。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将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再提高100元/月。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立和上岗前公示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大龄、残疾和家庭特别困难的脱贫人口,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今年来,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12963人。

三是建立灵活就业促进制度。修订完善《德阳市创建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管理办法》,对创建居家类、服务类、经营类、网络平台类和综合类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组织脱贫人口等城乡劳动者实现灵活就业,按规定对项目单位和脱贫人口分别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和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今年来,全市脱贫人口在果蔬、中草药采摘和乡村旅游、年画制作等领域实现灵活就业7760人。仅今年1-9月,全市用于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支出资金2364。65万元。

(二)建设发展服务功能完备的就业帮扶载体。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载体作用,延续优化支持政策,拓展丰富载体功能,提升吸纳就业能力,为脱贫人口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

一是对标政策,严格标准。对标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德阳市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创建办法》等政策文件及操作办法,严格按照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招用脱贫人口人数、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等创建标准,对全市已有114个就业扶贫基地等用人单位进行综合评审。

二是实地核查,确保成效。成立了以市人社局班子成员为组长,局机关、局属单位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7个考核验收工作组,深入就业扶贫基地等用人单位,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协议)等情况进行实地走访核查,切实推选出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扎实、规范、效果好的用人单位。

三是丰富功能,提升服务。通过实施“企业岗位缺口清单”“脱贫人口就业需求清单”动态管理,精准对接岗位用工需求。围绕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情况,开展师带徒、订单式和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帮助脱贫人口适应用工需求,提高就业稳定性。四是落实奖补,激发活力。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奖补等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就业帮扶车间(基地)160个,吸纳脱贫人口就业3142人;累计拨付一次性经费补助804。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较差。脱贫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导致就业不稳定。另外,部分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的脱贫人口,安置期满后面临失业风险。

(二)脱贫人口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部分脱贫人口安于现状,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加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存在工学矛盾,部分已实现务工就业的脱贫人口认为培训对增加收入效果不明显,不愿弃工参加培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健全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统筹使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工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确保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建议省出台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文件。

(二)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形势研判,动态监测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况,着力稳定和拓展就业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建议省制定出台就业帮扶车间(基地)等载体建设标准。

篇3: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

1 加强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创建

庞大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经济困难毕业生属于高校里的就业弱势群体, 提高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创建, 他们的成功就业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因此, 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学校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高校就业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 经济困难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25%, 在毕业生群体中的比重较大。因此, 通过多方努力, 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 确保经济困难学生100%就业, 不仅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而且有利于学校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和高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2.1 受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 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一方面,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来看,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加上往年部分未能就业的毕业生, 累积起来, 2013年有超过7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另一方面, 也是主因, 就是结构性过剩, 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专业方向及所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能很好衔接, 甚至是脱节的。专业设置赶新潮, 讲授内容已过时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2.2 自卑心理导致就业时难以做到合理定位, 就业期望值偏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承受着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 导致这一群体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 导致这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他们求职的自我定位普遍比民办本科、大专生高, 求职意向往往表现出首选“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的“三大”和追求“高稳定、高地位、高收入”的“三高”特点。此外, 由于从小物质生活匮乏, 部分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希望大学毕业之后能出人头地, 这种心理又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时期望值过高, 大多青睐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这种期望值与社会对应届大学生的承认度其实是不成比例的。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有的工作招不到人, 有的工作很多人打破头去抢”。一直以来, 有很多人都在说大学生应该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但在实际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如何避免眼高手低, 做到正确定位自己, 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当重视的问题。

2.3 综合能力的欠缺削弱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大多来自教育资源、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村或中西部偏远地区, 在入学时他们的综合素质就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概而言之, 他们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没有达到协调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造成了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在择业上的不平等。

2.4 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根据某知名社会调查机构2012年12月12日至2013年1月11日的跟踪调查显示, 被调查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 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 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 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 高职高专“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毕业生签约率为43%、本科为47%;硕士“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签约率为35%。结果显示, 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有实习或工作经验者签约率较高。

与有工作经历者相比, 经验不足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中小型企业由于一时的经营困难, 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立即胜任岗位的“能人”, 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殊不知, 工作经验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他们的潜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 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培训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3 加强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帮扶举措

3.1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宣传教育, 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工作成效以及先进典型, 努力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 对表现出众、自强不息、获得荣誉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 如通过校园网、校报、橱窗、微博、讲座等方式。鼓励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积极面对就业挫折, 放眼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同时, 引导用人单位形成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积极态度。

3.2 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提高经济困难学生求职择业能力

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学校可以根据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设计出一系列菜单式的就业培训讲座, 赋予同学们自由选择的机会。丰富的、有针对性的讲座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而且往往能够收到课堂讲授难以达到的效果。如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一对一”、“面对面”、“过关式”的就业指导。此外, 还可以通过“校友回访”、“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 提供经济困难学生与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业观、择业观。

参考文献

[1]邓飚, 杨大富.浅谈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5) .

[2]欧阳碧媛.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J].河南教育:高教, 2013 (4) .

篇4: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问:《通知》的出台有何背景?

答: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是我区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关注度高,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切实解决好该群体的就业困难问题,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广泛征求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本《通知》,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有关问题。目的是帮助解决基层在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就业帮扶工作中的操作难点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我區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通知》主要明确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初次申请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上岗;二是对享受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向其推荐就业岗位,其本人也应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三是对初次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女性就业困难人员,2003年1月1日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50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5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2002年12月31日(含)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45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0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问:为何对初次申请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上岗?有何政策依据?

答:《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促进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7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可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同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精神,就业困难人员可申请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也就意味着“4050”人员均具备资格申请公益性岗位,但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通过市场实现就业更为困难,更需要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为优先推荐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通知》特明确“对初次申请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推荐”。

问:怎么理解“对享受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向其推荐就业岗位,其本人也应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

答: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公布,2014年人社部令第23号修订)第五章“就业援助”有关规定,为继续做好享受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的就业帮扶服务,《通知》提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向其推荐就业岗位,同时,要求其本人也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目的是促进公益性岗位人员期满后积极求职实现就业。

问:“对初次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女性就业困难人员,2003年1月1日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50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5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2002年12月31日(含)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45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0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有何政策依据?

答:《广西就业专项资金有关补贴管理办法》(桂财社[2011]213号)之附件4《广西就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险补贴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了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为: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但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目前已不需要退休审批,退休年龄的说法已由“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概念取代。根据桂人社发[2011]95号文精神,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按其参保缴费的时间又分为两类,即:2003年1月1日起参保缴费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2002年12月31日(含)前参保缴费的,女性年满50周岁。为指导基层准确操作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享受期限的认定,以及体现对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优先扶持的原则,《通知》特做出此项规定。

篇5: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措施

根据“乌鲁木齐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帮扶工作,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现制定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措施如下:

一、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到辖区居民家中宣传就业优惠政策并进行讲解,发放有关政策宣传册。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空岗信息、等就业优惠政策服务。同时对就业困难人员家庭成员进行就业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了解。积极宣传培训补贴政策,提供培训学校,培训补贴政策的服务。

二、讲解宣传政策并提供服务。向就业困难人员及家人讲解办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后可享受的就业优惠政策,并提供免费复印资料和认定手续办理服务。

三、提供认定服务。社区劳动保障站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初审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公示一周,如无异议,建立台帐并录入信息。在五个工作日报送街道劳动保障所。街道劳动保障所对社区报送来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进行审核后,在五个工作内建立一人一档,在申请认定证明上填写就业困难人员复核意见后报送区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定。

四、“一对一” 帮扶。对认定后的就业困难人员要量身定做具体的“一对一” 帮扶计划,指定专人进行帮扶,签订帮扶协议,对“零就业家庭”人员要在24小时内安置就业,对“4050”人员要在一周内安置就业。对大中专毕业生要在一个月内安置就业。但对社区提供了三次就业岗位拒不接受者视同就业。

五、跟踪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后要跟踪服务,至到稳定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人员要在刚安置的一周内每天一次跟踪询问服务,其后每周进行一次跟踪询问服务;对大中专毕业生要在一个月内进行一次跟踪询问服务;对“4050”人员要在一周内进行一次跟踪询问服务。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宣传社保补贴,就业援助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并对其提供办理服务。同时对企业吸纳的就业困难人员要到吸纳企业进行就业政策宣传,提供社保补贴政策宣传、指导服务,直至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一)查看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后就业稳定情况及家庭成员就业稳定情况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定期对就业后人员情况摸底,掌握其工作待遇、参保情况、工作表现和工作学习情况及就业后家庭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二)对回访服务中发现有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后工作不稳定倾向的,要查找原因,提供政策援助和就业岗位援助。

(三)对回访服务中发现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后,用工单位有违法违纪现象的要及时给予政策宣传,要求其整改并上报有关部门。

(四)对回访服务中发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后没有用足政策的要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和服务。

篇6: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2018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

就业帮扶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扶贫方式,充分开发贫困家庭大学生人才资源,促进高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稳定就业,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精准帮扶

乐业合肥

二、主要工作安排

(一)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4月下旬,市人社局组织编印完成2018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宣传折页。5月上旬,市扶贫办形成2018合肥地区户籍应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名册。5月下旬开始,全市人社部门在教育部门配合下组成工作队,集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到全市各乡镇村居,入户走访调查,点对点、面对面核实确认,形成涵盖合肥地区2018届全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就业情况、就业需求等方面详细基础信息的帮扶工作信息库。

(二)组织开展“三个百场”活动。

一是人社局长进校园,开展百场对接。分批次组织开展100场次市、县(市)区、开发区人社局长进校园专项对接活动,了解情况、现场互动,向高校毕业生重点是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提供岗位介绍、招聘信息、政策解读等服务,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二是线上线下,开展百场招聘。市人社局牵头组织百场招聘会,邀请在肥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万余就业岗位。同时,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组织合肥市人力资源协会会员企业、合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企业等50家知名招聘网站,集中开展“精准帮扶 乐业合肥”—2018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场网络招聘。三是讲座交流,开展百场指导。组织由知名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合肥市“启明星”就业指导团分批次赴省内高校,开展50场校园就业指导活动,向毕业生重点是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与咨询。组织合肥人力资源协会会员单位(合肥市重点人力资源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深HR、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同志赴我市大中专院校开展50场的“乐业合肥”主题沙龙活动,帮助大学毕业生构建合理的职业规划、薪酬规划,增强人际交流能力。

(三)扎实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接。

组织全市人社部门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接活动,帮助解决就业创业实际困难,增强帮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优选部分合肥市人力资源协会会员单位(合肥市重点人力资源企业)组织开展定向招收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的“双选会”,积极开展校企对接合作,帮助大学生重点是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开发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优先招募贫困家庭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到“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行动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稳定提供1417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开发 1.08万个公益性岗位,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对灵活就业的我市户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给予每月800元/人的灵活就业生活补助,最长不超过1年。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开发1800个就业见习岗位,见习期间毕业生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800元,其中财政按照每人每月9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补贴。

(五)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我市企业,按其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最长不超过3年;对新吸纳10个以上的我市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签订劳务协议的,分别给予300元/人.月的岗位补贴和1000元/人的一次性奖励。

(六)引导参与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予以免费,财政按规定给予培训单位补贴。贫困家庭大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新录用员工培训,按规定给予800元培训补贴。通过发放电子创业劵,为每名大学生至少进行1次在线创业意识培训,为每名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进行1次创业能力测评。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群体,以创业活动不同阶段、不同业态的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阶梯式创业培训。

(七)为求职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4月上旬,完成对2018届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发放每人1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对参加我市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含卫生、教育系统)公开招考的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免收各类费用。全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机构开设“绿色通道”,优先为来肥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报到、档案托管、户籍代理、组织关系挂靠等“一站式”服务。在全市优选部分创业孵化器、创业特区、众创空间等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遴选、创业孵化,帮助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创业。

篇7: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交通费、服装费、通讯费、简历制作费等,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甚至成为他们就业路上的障碍。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学校决定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帮扶。现就该工作的开展通知如下:

一、帮扶对象:

我校家庭困难、就业有困难的2012届毕业生;其中,升学、参军、暂无就业意愿的除外。

二、帮扶措施:

1、建立组织领导协调运作工作机制。成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困难资金援助、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等帮扶措施;

2、建立目标责任措施保障机制。学生科制订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送温暖”活动计划,并采取适合本部门特色的各项措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层层落实到位;

3、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将就业家庭人员分解到学校各教师实行“一帮一”的帮扶援助,坚持“产生一个、消除一个、稳定一个”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生活状况,建档立卡,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4、上述受帮扶的我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总人数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

三、资格申请办法:

1、各班本着“帮扶特困、推荐优秀”的原则,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申请表》,对符合条件的学生上报学校审批;

2、各班主任做好本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通过提供就业困难资金援助、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等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扶。

特此通知。

附:

1、《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申请表》

就业领导小组

篇8:个人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近日, 清丰县人社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和就业帮扶工作。截至目前, 已调查全县1983户, 共有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75人, 其中, 有136人接受帮扶。通过自主创业、公益岗位、灵活就业等形式, 已帮扶90人实现就业。

一是政策宣传。宣讲国家、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促进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二是困难帮扶。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和求职意向, 结合该县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开展帮扶活动, 尤其对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三是创业扶持。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 在进行免费创业培训的同时,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帮助他们通过小微项目创业。四是技能培训。对于在帮扶活动期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在自愿的前提下, 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五是失业登记。按照《河南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对被调查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 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 并将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 使其今后继续享受各项就业和帮扶政策。

篇9:帮扶工作个人总结

(一)强化组织建设,打造战斗堡垒。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一是与村支两委定期交心谈心,并组织召开多次全村党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二是配合乡党委顺利完成了村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年富力强的新一届支委班子。三是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是组织全体党员赴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和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瞻仰洗礼,组织村支两委和党员代表赴花垣县十八洞村参观精准扶贫成果,赴桑植县洪家关乡考察美丽乡村建设,赴周边多地考察民族村寨建设,开阔视野,提升认识。五是加强村级组织队伍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规章并严抓落实。六是吸收新鲜血液,新发展1名党员和5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村级组织储备了后备力量。宝瑶村支部20xx年、20xx年连续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驻村工作队长兼村支部第一书记被县委评为20xx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驻村工作队员被乡党委评为20xx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被县委评为20xx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在县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县委委员。

(二)改善基础条件,补齐硬件短板。为改变宝瑶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省财政厅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建设。驻村期间,已完成全村农网改造、4.5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各院落安全饮水、6公里水渠硬化、475米宝瑶河核心河段护岸和河心岛建设工程,满足了用电、出行、饮水、灌溉、防洪、沿河景观等多重需要;完成旧教学楼整体修缮,加建厕所和学生食堂,添置多媒体和办公、教学设备,将其作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小学教学点予以有效利用;完成了高标准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增配医疗设施,显著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开发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帮扶。宝瑶村地处罗溪国家森林公园境内,为此驻村帮扶工作队努力做好“山”字文章。

一是培育特色种养项目。发展黑山羊养殖,发动60余户农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其中16户贫困户入股及参与务工),利用1000余亩集体山地建设养殖基地,引进了200余只种羊,商品羊已出栏销售;发展水果种植,发动40余户农户成立种植合作社(其中14户贫困户入股及参与务工),流转200多亩山地建设金秋梨和杨梅种植基地,预计20xx年起成规模挂果;邀请省农科院和湖南农大相关专家来村开展了产业技能培训,发动30户贫困户开展楠竹低产林改造,9户贫困户种油菜,5户贫困户养牛,2户贫困户养蜜蜂,1户贫困户养羊,所有贫困户普遍种植水稻和养殖鸡鸭,种植和养殖产品销售至长沙、邵阳等地,销售额超过20万元。

二是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对接都市人群生态休闲需求,引导村民开发农家乐,并带动腊肉、冬笋、蔬菜等农产品消费,已有6家客栈营业,收入超过30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带动20余家民宿建设;完成村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旅游综合服务;注册成立了村旅游公司,开发的水上休闲项目试运营取得初步成功。据初步统计,20xx年6月以来,半年时间内来宝瑶村观光旅客已超万人次,且呈快速增长趋势。

三是开发光伏扶贫项目。完成120kw光伏电站建设并网,可为全村带来10万元以上年收益。

(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村寨。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村寨。

一是治理生产生活污染。在中心院落地下铺设了雨污分流管网,并建设了污水集中处理生态池,公共场所和各家各户垃圾桶均放置到位,正常使用,由专人收集转运填埋。

二是改善公共场所环境。建设了村级中心广场及银杏小广场、扯溪小广场,对主干道进行了沥青路面改造,对院内巷道进行了青石板路面改造,沿道路安装了180余盏太阳能仿古路灯。

三是开展全村民居改造。将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穿衣戴帽工程相结合,统筹解决住房安全和建筑风貌协调问题,通过自愿申请、事后奖补、统一规范、整村推进的方式,动员群众拆除杂乱棚栏,开展换瓦、立面美化、地面硬化和改厕,覆盖了全村各个居民院落和所有贫困户,全村共完成改造190户,家住山顶上的5户贫困群众已全部搬迁下山。

四是提升瑶寨文化内涵。对古风雨桥进行了修复,新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大门和凉亭,对村级老会场进行了修缮改造,安装了投影和音响设备,开展老年活动和电影放映,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组织成立了村民舞蹈队,还登上了省财政厅春节联欢会和罗溪瑶族乡六十周年庆典舞台;村里还成功举办了两台自编自演的春节联欢会,热热闹闹过大年;继20xx年花鼓戏电影《儿大女大》在村完成拍摄后,20xx年又有抗战题材电影《古道西风》来村拍摄,邵阳花鼓戏团也来村现场演出,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里还经常举办篝火晚会等文艺活动。经过努力,宝瑶村20xx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仅5个)、湖南省十大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五)构建资助体系,完善兜底保障。对于宝瑶村贫困户,除了统筹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等问题之外,省财政厅还注重发动各方力量,构建多元资助体系,争取社保兜底,给予特殊关爱。

一是省财政厅全体厅领导及各处室单位积极响应厅党组号召,继20xx年“一进二访”到村走访帮扶后,20xx年起又结合“两学一做”活动,以所在党支部为单位,对全村现有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共到村走访122批次,送达捐款及物资21万元,并纷纷在力所能及范围帮助解决了其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实际困难。

二是省财政厅机关党委到村开展助学活动,对村内15名贫困家庭学子给予专项资助,此外还向村委会捐赠了5万元资金用于建立助学基金,为持续助学提供保障。

三是为全村5户五保户免费新建或改造了住房,对无劳动能力的5户贫困户,在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申报为社保兜底保障对象,使其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不掉队;成立了村老年协会,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

四是为健康扶贫工程接力,联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来村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为群众传授健康养生知识,开展现场义诊,送医送药入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贫困户争取医疗救助2.5万元。

帮扶工作的五大特色

三年来,省财政厅的驻村帮扶工作在具体操作层面形成了以下五大特色。

一是注重坚持科学规划引导。聘请省建筑设计院就宝瑶村村庄风貌整治进行了整体规划,注重保持传统和民族文化特色,对于砖木结构房屋保留时代风格予以修缮,对于木结构民居按当地瑶族建筑风格改造。同时,根据村民生活需要和旅游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污水收集处理、广场、旅游公路、停车场等设施。养殖、种植等产业项目布局也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

二是注重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扶贫资金注入产业合作社,其中直接用于贫困户增收的股份,不永久量化到特定户,贫困户脱贫后原先所占股份将收归村集体,有关劳动力可通过在合作社务工或参加村内环卫、水电维护等公益性岗位领取劳务报酬的方式继续受益,切实防止养懒人、断奶难,并可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有效反哺困难群众,形成长期保障。

三是注重发动干部群众参与。紧密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充分调动县、乡、村各级干部积极性,妥善处理矛盾,为帮扶项目实施营造了较好的环境;通过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引导贫困户树立自我脱贫意识和信心,激发自力更生干劲;以奖代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己动手改造住房,共同打造美丽家园。

四是注重发挥结对帮扶力量。厅党组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将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由厅机关党委牵头组织,各处室单位与全村贫困户结对子,多次入户走访,开展一对一帮扶,送温暖,谋出路,为加快宝瑶村脱贫进程注入了坚实的力量。

篇10:个人帮扶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自XX年6月召开下派工作以来,自己作为协包部门区局下派干部,能够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时刻牢记组织和的要求,全身心的投入到下派结对帮扶萌镇南池村工作。一年来,在包村领导区政府副区长xx区长的直接领导下,在派出单位领导的关心下,在区委组织部,萌水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xx村发展、稳定、社会主义新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现将工作如下:

下派结对帮扶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深化保持共产性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部署。是加快周村发展、建设和谐周村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强基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开展“走进经济后进村”主题实践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我到村以后,积极参入到工作组深入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一是到全村11名党员干部家中就其生产、、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他们对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到养殖户家中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三是到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鼓励其发家致富。四是到隔阂户家中与其促漆交谈,了解其原因、询问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并认真记好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了南池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工作组及时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发展村集体经济以为导向,结合实际发展经济,力所能及引进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千方百计解决多年来人畜用水”的工作思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安居乐业,增加村集体经济。

一是推进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教育,丰富农民生活,我个人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南池村网站“南池新网”并投资100多元从农业购进农业种植技术光盘,向村民宣传种植技术,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就农户的所想所盼及时向单位领导做了汇报,为此在xx局副局长xxx带领下到江北最大香菇种植基地xxx镇进行了实地考察,为村民提供了发展种植项目平台,《》()。同时和工作组xxx局长聘请专授到南池村举办科技6次。二是推进农村基层政治建设,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村级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完善村务公开、。三是推进村级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村级组织工作规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政务公开,特别是公开制度,维护农村稳定。落实各项制度,理顺两委关系,形成村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级工作运转有序。四是推进平安村建设。认真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南池村稳定。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重视解决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使我的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我到任以来,坚持不断地加强,积极参加到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修养,做到政治上头脑清醒,大事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观、世界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

观、利益观,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奉献精神,针对4名学习不方便的老党员,通过本人争取,由计生局为其专门配备了桌椅板凳方便了学习,同时订阅党报按时送到老党员的手里。坚持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工作其间刻服交通及生活困难,刻服下派与原工作单位矛盾,坚持住村工作,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为村办事,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南池村委破旧漏严重,为了方便群众我同工作组成员积极争取资金7600元对村委办公室进行了修善改造,建立了村计生服务室,方便了育龄群众的基本需求,同时积极争取单位领导为其配备了价值1800元的办公桌椅板凳,在XX年前夕,出资1800元为村里的老党员,贫困户、五保户、计生户、特困户购生油、大米等物资送到他们手中,让困难群众深刻到党我政府的。吃水问题是村民反映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是多少年来村民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吃水问题始终解决不了,成了远近闻名的“池里不幸福”,在驻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积极向领导做了汇报,采取了对上争取与村民自筹相结合的,通过各种渠道寻求解决办法,克服困难,通过区政府尹区长和萌水镇党委、政府及包村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于XX年6月28号终于解决了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自来水的开通,好多村民都兴高采烈的拥到大街上,高兴的心情无一言表,他们都激动的说今天的“幸福池里真幸福”党、感谢政府、感谢工作组和村干部。

今年,南池村果园、小麦、玉米及农作物800多亩,预计可为农民增收90万元,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平均在80人以上,按每人年收入4000元计算,一年可带回资金32万元,养鸡户2家出栏2500只、养猪专业户5家出栏80头,年利润可达2万元左右,为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保持经济发展,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加大对集体经济建设的投入,确保南池村的经济快速发展。

上一篇: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从高考作文看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