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

2024-07-19

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精选8篇)

篇1: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

中国公安政工工作创新型管理与规范化操作实务全书 刘明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598 两卷 第一篇 十七大精神指导下的公安政工科对公安队伍建设新理念

基层公安机关政工干部应树立五种形象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扎实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深入开展

分类指导抓落实突出重点出成效公安队伍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面提升公安队伍

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增强四个意识把握“四点”定位强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大力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紧密结合基层基础建设全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以现代警务机制为目标,以基层基础建设 为重点 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结合基层基础建设抓好“五个落实” ,强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重点突破项目带动全面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全面

围绕“十统一、十规范”全面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应对挑战求新求高强力推进

以改革为动力以“六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狠抓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推动

„„

第二篇 警察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建设

第一章 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培训

第二章 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培训

第三章 人民警察的修养

第四章 人民警察的义务

第五章 人民警察的纪律管理

第三篇 新时期警察形象的培训

第一章 忠诚——警察成就事业最优秀的美德

第二章 魅力——警察人格与文化素养的亲和力量

第三章 宽容——警察开明大度的象征

第四章 诚信——警察为人处事的高贵品质

第五章 微笑——警察最美的无声语言

第六章 自信——警察走向成功的无限力量

第七章 健康——警察生命力的源泉

第八章 自律——警察自我管理的最佳境界

第九章 陋习——警察生存发展的羁绊

第十章 “方圆”——警察必须掌握的处世哲学

第四篇 警察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

第一章 敬业——警察爱岗的至高升华

第二章 责任——警察对所负使命的忠贞和追求

第三章 热情——警察高尚的职业情感

第四章 本事——警察干好事业的最佳修炼

第五章 倾听——警察虚心谦卑的良好修养

第六章 学习——警察智慧力量的源泉

第七章 领导——激发民警乐于奋斗的历程

第八章 权力——警察履行职能的双刃剑

第九章 用人——公安领导者的第一大学问

第十章 激励——警察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第十一章勤奋——警察成功的必由之路

第十二章沟通——警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钥匙

第十三章细节——警察实现管理的可贵境界

第十四章讲话——警察思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第十五章批评——公安领导者培养教育下属的重要武器

第十六章授权——公安领导者智慧的放大和延伸

第十七章纪律——警察完成使命的保证

第十八章成本——考核警察工作绩效的度量衡

第五篇 现代公安警务管理

第一章 公安管理概述

第二章 公安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第三章 公安管理职能

第四章 公安领导艺术和方法

第五章 公安队伍管理

第六章 公安领导与临战指挥

第七章 公安信息警务管理

第八章 公安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改革趋

第六篇 公安业务与廉政建设

第一章 公安业务管理概述

第二章 公安业务管理的指导方针

第三章 当前公安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第四章 加强公安业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第五章 影响公安廉政的因素

第六章 加强公安廉政建设的措施

第七篇 警务管理技术创新

第一章 公安领导者如何带兵

第二章 新时期如何强化公安管理

第三章 新型警务的思索

第四章 新型警务的实践

第八篇 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基础训练

第一章 新时期公安宣传思想工作概述

第二章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章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

第四章 公安新闻宣传采写

第五章 公安典型宣传工作

第六章 公安文化建设

第七章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第九篇 警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人力资源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

第三章 人力资源层级管理体制

第四章 人力资源分类管理体制

第五章 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协管工作体制

第十篇 警察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与合理配置

第一章 警察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

第二章 警察人力资源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警察组织与警察人力资源结构

第四章 警察人力资源的配置

第十一篇 警察人力资源的录用、培训与管理制度及任免

第一章 人民警察的录用

第二章 人民警察的培训

第三章 警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四章 职位分类和公安机关的目标管理 岗位责任制

第五章 人民警察职业管理

第六章 人民警察职务任免

第七章 人民警察辞职、辞退和退休

第十二篇 警察人力资源考核、测评与激励

第一章 警察人力资源考核

第二章 警察人力资源素质测评

第三章 警察激励与奖惩

第十三篇公安政工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十七大精神指导下的公安政工科对公安队伍建设新理念、警察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建设、新时期警察形象的培训、警察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与现代公安警务管理、公安业务与廉政建设及管理技术创新、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基础训练,以及警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知识、人员优化与合理配置、人员的录用、培训与管理制度及任免和考核、测评与激励。

本书特点:

内容全面——本书针对我国公安局政工科的规范工作和新时期警察管理的特殊性以及

最新技术的推广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全面的介绍。

紧跟时代——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了我国公安政工工作的发展活力。

方便操作——本书避开了繁冗理论的赘述,编写中,力戒空泛,坚持务实,删繁就简,语言精练,便于理解和运用。

权威编著——本书由长期从事公安政工工作指导和研究的资深专家、教授结合自身经验

与实践成果、国家政策精心编。

读者对象:

各公安局政工科

各级公安机关党委、政治部领导;

各级公安机关政委、纪委书记

公安机关各处、科、室、中心教导员(指导员)

巡警队、刑警队、交警队、治安队等教导员(指导员)

各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等教导员(指导员)

公安机关其他政工干部

警察素质攻略 [专著] / 刘贵涛著(寓言篇不要)

张德和(校长助理)主编 公安管理与警务实践 [专著] / 张德和,于兆麟,郑云生主编书名:(内)新时期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作者:公安部政治部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06-10-1

入库时间:2006-11-6

定价:20元(1--119)

7-81087-270-2 : CNY24.00

题名与责任警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 [专著] / 张惠文主编

出版项北京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2006重印)

载体形态项379页;21cm

ISBN7-5014-3774-2 : CNY22.00

题名与责任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教程, 初级警官 [专著] / 公安部政治部编出版项北京 : 群众出版社, 2006, 2007重印)

载体形态项150页;26cm

978-7-5014-3661-3 : CNY26.00

题名与责任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基础训练手册 [专著] / 公安部宣传局编出版项北京 : 群众出版社, 2007

载体形态项208页;26cm

篇2: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

一、强推执法主体等级化,办案能力实现了新提升

一是规范主体评级。以健全单位、民警个人执法档案为契机,推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执法办案能力评级,完善执法主体等级化管理,取消了142名未准入民警执法资格。

二是创新教育培训。继续推行轮训轮值、远程教学、跟班培训、师徒帮扶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教育模式,采取专题讲座、命题式培训、手抄全书、群发短信等形式,扎实开展《执法细则》的学习培训。

三是强化示范引导。对去年评出的全市公安机关三个“十”先进个人,在本市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播报;对去年命名的执法示范单位、无信访所队、信访黄牌警告单位,进行了回访督导。

二、强推执法行为标准化,为民形象实现了新提升

一是规范言行,文明执法。从规范接处警文明用语、仪态着装、值班备勤、执法装备和单位的窗口形象、内务卫生、营区规范抓起。

二是规范告知,理性执法。制定了《办案回访沟通制度》和《推行说理执法的实施意见》,成功化解了夏泽益缠访等20余起疑难信访问题。

三是规范测评,公正执法。大力推行执法活动满意度测评工作,收到书面意见反馈1.2万份,群众满意率达93%。四是规范裁量,公信执法。细化行政案件裁量标准,对行政处罚的从重、从轻情节进行了界定,制订了《常见警情处置规范》。五是规范案卷,标准执法。大力推行标准化案卷,编写了《常用法律文书制作及适应》。

三、强推执法管理精细化,公正效率实现了新提升

一是内外并重落实阳光警务。内部监督以健全执法考评体系为载体,开展案件质量与法制员执法能力双评活动,建好专(兼)职法制员队伍,严格执行每季评议通报和“五级把关”等制度。外部监督做实联席会议、警务公开、新闻发布、警营开放等措施,派出所每年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制度,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防纠并举落实同步监督。通过执法承诺、警示教育、诫勉谈话等措施,抓好违法违纪预防;通过规范执法过程网上监督,适时指导执法;通过执法考评、督查通报等措施,逗硬问责。去年5个有责信访单位被执行了黄牌警告,并大会剖析发言。

三是奖惩并用落实以奖代补。建立健全“按岗定责、民警双聘,目标分解、任务量化,数质并重、计分取酬”的以奖代补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去年以来,全市有34人因执法办案质量不过关被惩扣工作津贴和目标奖2万余元,有4名所长被免职、8名民警落聘待岗。

四、强推执法安全标准化,场所规范实现了新提升

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市场所规范建设任务计划三年完成。今年力争50%的基层所队达到功能分区规范、接待窗口规范、六室设置规范、警务公开规范、安全设施规范和科技装备规范。

二是明确标准,加大投入。今年投资500万元新建了46个标准化信息采集室,已有38个基层所队规范了功能分区。

三是规范装备管理,保障执法活动安全。今年未发生执法安全事故。

五、强推执法手段信息化,警务创新实现了新提升

一是规范源头信息采录,纠正了立案不实。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治安案件100%网上流转,同比立案分别上升48.6%、3.6%,补立年前案件下降了26.8%。

二是规范已建系统应用,提升了警务效能。各县(区)局纷纷依托视频监控系统,推进执班备勤规范;依托公安笔录软件,规范讯(询)问行为,即时考评案件质量;依托350兆无线通信系统、现勘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刑侦研判平台等,加强远程执法指导;依托天网工程、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推进科学布警、合理用警、快速处警;通过“网上报案、网上办证、网上咨询”,尽可能便民利民。

三是规范信息维护管理,夯实了基础工作。年初编印了《警综平台维护管理手册》,正大力开展信息化应用“两比两看”活动,加强信息采录、应用和项目纠错,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

篇3: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企业政工工作

一、企业政工自身观念须转变

1.应当转变企业政工长期以来形成的“纯政治”观念, 冲破“从政治到政治”、“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服务”的狭小天地。如前所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是要理顺产权关系, 使企业成为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种以经济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行为, 势必要求企业政工行为更多地渗透经济目的, 势必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标准也要以企业最终合法效益等实际指标来衡量。因此, 企业政工必须把自己放到生产经营、提高效益、促进企业走向市场的大环境中去考验, 必须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劳动热情同促进企业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才能有生命力。

2.应当转变单靠专职机构、专职人员的观念, 树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专群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政工”机制的“大政工”意识。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作为生产实体的企业除了一个高效精干的管理层外, 不可能更多地设置政工机构和政工人员。而新的企业制度、市场经济的需要, 则要求企业政工在时空上扩大范围, 在内容上与生产贴紧, 在形式上更为广泛;则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中每个党员和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职责, 渗透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位, 在为企业资产增值服务当中得到体现, 得到加强。

3.转变“有位才有为”的观念, 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意识,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牢固地建立在为企业的有效服务之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政工不可没有, 但是也不可能在每个企业里都一个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地位, 不取决于机构设置的模式, 而在于生产者、经营者的认可。这就要求企业政工必须改变自身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活动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广交朋友, 提高效果。要切实地把企业生产的难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 把化解职工利益矛盾、化解生产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作为落脚点, 主动为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排忧解难, 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 从而得到他们共同的认可, 在实践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二、企业政工机制应如何设置

1.理顺党政工的关系。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和执政的基础。否定企业设置党组织, 否定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错误的。现在的问题在于, 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形式, 如何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一是独资有限公司, 设想成立管理委员会, 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任主任, 吸收行政、工会负责人参加。二是股份制企业, 设想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及成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 担任主要负责人。三是按国家体改委对百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 上级机关委派到企业的国有产权代表可兼任企业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并进入董事会。四是纪检和工会领导人进入监事会。此外, 要保证经理的中心地位, 发挥其中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不能以股东大会取代职工代表大会, 职工民主监督与监事会应互相补充。

2.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立政工机构和人员。要从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为出发点, 按照中央有关规定,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党委组织、宣传、办公室机构和纪检机构, 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政工干部, 并设立企业专职党委书记和中层单位专职党委、总支书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 设想与企业经营部、技术部、财务部、生活部并列, 成立党务工作部, 由党委书记直接领导, 把精干的组、宣、办、纪人员统一组织协调起来, 把日常党委工作统筹起来。这样, 可以避免人员的浪费、工作的重叠, 有利于形成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高效运行的政工机制。

篇4: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

关键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完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22-02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执法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以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到执法不规范的严重危害性,认真找出目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克服执法环节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力推动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当前公安机关执法现状

(一)执法理念落后。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公安机关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执法队伍执法理念落后,观念不正确,导致公安机关滥用执法权,民警执法手段过于简单粗暴,引起群众反感排斥。目前公安机关缺乏为民执法的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有待提高,需要加快规范化执法推进步伐。

(二)执法效率不高。

在日常办案过程中, 一些公安人员的主动性不高,对违法犯罪线索不及时组织查证;少数公安机关缺乏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深入打击违法犯罪;部分民警执法办案就事论事、 应付了事,没有深入总结分析以及查缺补漏, 有效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还有的作风不踏实,行动拖延,效率低下,导致一些问题久久得不到解决。

(三)执法程序不规范。

存在某些单位,在接出警、立案调查取证以及涉案物品管理等环节上程序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在调查取证中,工作不细,敷衍了事,证据收集不全面细致, 证据链条不完整,大大降低了办案效果和质量。还有个别单位对涉案财物管理不严格,保存不妥当不规范,导致涉案财物的损坏或丢失,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影响公安机关社会公信力。

(四)执法手段简单,内容混乱。

部分官员或民警官僚主义作风浓厚, 缺乏亲和力,执法手段简单粗暴,既有损警队形象,又降低执法质量。 有些民警对法律法规理解过于死板, 执法中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顾及当事人的承受能力,执法手段单一,引起群众抵触情绪的同时也降低了执法的成效和社会影响。

二、影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的主要原因

(一)执法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对于公安执法机关缺乏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相应的制度约束,公安机关执法的法律规范也不具体,提高执法效率的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内部缺乏对执法权力制约和保障工作的重视,导致了执法机制的不健全。

(二)民警素质参差不齐。

公安机关的人员成分复杂,存在一些人员法律知识匮乏,文化水平低,缺乏公安执法最基本的能力,影响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还有少数民警执法思想不端正,有法不依,利用职务之便办人情案,关系案,捞取大量好处,败坏了公安队伍社会影响和公信力。

(三)对公安执法的监督力缺失。

首先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察、法制、信访等机构没有形成合力,执法环节存在监督空缺,过程性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其次是科技执法监督还不成熟,没有充分运用在线监控,远程监督等科技监督手段。此外我国公安机关缺乏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性,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导致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四)执法保障能力不足。

公安机关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法制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还不完善,优秀人才晋升难。其次经费不足制约公安发展装备建设,与实际需要相比,装备比较落后。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进度较慢, 执法监督模块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现代信息化共享平台。

三、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完善路径

推进制度建设,促进执法行为标准化。

坚持不懈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章,细化公安执法标准,努力确保执法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而又规范系统的执法标准管理体系,规范执法环节,严密法律程序,促进公安机关执法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和统一。

(二)加强对民警队伍的教育宣传,提高综合素质。

第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切实搞好对广大公安民警的思想建设。第二要大力加强警务法制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民警法律素质以促进其依法、公正、严明、文明执法。

(三)增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权利监督制约体系,保障执法权运行的规范化。对公安执法行为的监督应该有一个内外结合的监督体制,就内部监督来说要充分发挥纪检,检察等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监督,逐步建立“大法制”“大监督”能的格局。而对外部监督来说,应加强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制约机制,健全特邀监督员机制,大力推行社会评议制度,广泛接受各界监督评议,实现执法行为的透明化。

(四)完善办案机制,加强执法保障。

公安机关要加快办案机制体制的改革,通过加强岗位培训,交流轮岗以及考核等方式提高队伍的整体办案能力,还可为规范刑事执法探索设立专门的刑事案件审理机构,以提高办案质量;其次要加大投入,强化办案保障措施,包括警用器械、功能区设置、全程录像录音制度的落实等。

结束语: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加快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整合相关执法措施, 以解决公安执法制度不完善、执法活动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公安执法能力和其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文宏引.当前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J].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2]赵志新.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改进措施建议[J]. 公安研究.2010(02).

[3]张民.关于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作者简介:曹影,男(1984-11)。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宿迁市。研究方向:社会学。

篇5: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

摘要: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部署的“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涉及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和执法信息化建设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没有执法的规范就没有队伍的规范、业务的发展、形象的提升。本文尝试对公安执法执勤规范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作一剖析,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关键词:内涵 问题 环节 规范

警察执勤执法用语的规范使用状况直接影响到警察执法的规范化、专 业化、标准化水平.当前,民警使用执勤执法用语中主要存在缺乏说理性、用语随意性、告知敷衍性等问题.公安机关要通过提高对新招录民警的言语表达要求,将 言语表达能力训练列入警察培训科目,制定具体可行的执勤执法用语基本规范等措施,时警察执勤执法用语加以规范.一、执法执勤规范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执法规范化是指公安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程办理各类案件,执行勤务所形成的基本体系,是公安民警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警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警务机制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法定性。执法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国家的强制力为重要依托,是广大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意愿通过公安机关的具体行为来实现的法定取权。二是程序性。执法活动及其规范体系建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具体的执法行为,执勤活动以及结果运用,制定了一整套严格、明确、标准的操作程序,以保证各项执法活动有序开展。三是公正性。这是执法执勤体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衡量标准,也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更是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最基本追求。四是互动性。执法规范体系具有执法主体与执法客体,执法行为和执勤活动,主体素质与社会条件,软件建设与硬件保障等互为影响,互为促进,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当前执法执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执法思想认识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多年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但是,仍有一些民警没有摆正执法理念,办案不公、执法不严、执勤不文明、失职渎职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时有发生。在执法实体方面,存在着定性不准、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处理不公甚至明显失当等问题;在执法程序方面,存在着随意启动执法程序、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随意扣押、收集证据不细致等问题;在执法动机方面,存在着办“权力案”、“金钱案”、“指标案”、“人情案”等滥用执法权力等问题;在执法方式方面,存在冷、硬、横、推,不理性,一些民警往往以“管理者”自居,在处理案件时态度粗暴,对当事人不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会疏导群众情绪,导致一些案件处理不妥,或者是事平气不平。

(二)执法执勤任务与现有警力状况和经费保障不相适应

1、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所面临的形势尖锐而复杂。确保社会治安平稳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期望越来越强烈。而现有警力畸缺,基层警力不足,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日趋加大,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不可避免的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和执法质量的降低,比如:警情处置方面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刑诉法办理案件的规定要有两名以上正式民警出警,否则视为违法。机构设置不合理、警力配置不科学,民警素质不适应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和有效缓解。

2、公安机关经费不足。尽管公安经费保障逐年改善,但仍有缺口,办案经费困难,办

案成本加大,只能靠“以案养案”来维持日常的工作。有的民警在案件当事人身上动脑筋,打主意,为了创收而办案,为了完成案件数而办案。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以罚代“法”,以罚代拘等问题,导致公安执法发生扭曲和执法理念、手段、目的的偏差。

(三)执法执勤法规与客观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1、民警执法环境恶化,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警察执法代表的是国家,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抗拒警察执法,拒绝、阻碍警察执行公务,是对国家法律权威的公然挑战。英美法系国家都设有“袭警罪”这样一个独立罪名,每年因袭警而导致的警察伤亡人数远远低于我国。目前,我国尚无“袭警罪”的专门立法,民警在执法执勤中遇到不法侵害和袭击时,缺乏明确的保护性规定,以法护警缺

少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实践中,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造成重伤或死亡的,大陆法系一般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但是依照现行刑法“妨害公务”行为所侵犯的是简单的客体,强调行为的后果。而袭警行为从情理上讲,与抢劫罪一样,它所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民警作为“自然人”所享有的健康权利,也侵犯了民警代表国家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务活动。立法机关应当针对当前袭警犯罪多发的现状,在《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中单独设立一款,对袭警犯罪做出特别规定,加大袭警犯罪的惩治力度。

2、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变化。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求公安机关更有效、更及时地维护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秩序,要求民警在履行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更体现法治化、人性化,但由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时难以用法律来调整。这就给公安机关实际工作造成困难和被动。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禁毒法》中设立的社区戒毒问题等,而国家至今没有出台具体办法,各地都无法建立。公共娱乐场所、废旧物资收购业、机动车修理业等治安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管理措施无法到位,导致失控失管现象。还有为了适应新形势,体现执法新理念,在内部出台的各种办案程序基础上,又不断制定各类具体的操作规程,这对于民警具体执法既要追求法律上的公平公正,又要追求社会公众的认可满意,显然是难以两全齐美。

(四)司法职能方面存在的不作为

1、履职不规范、不作为。一是立案不作为。如该立案不立案,该撤案而不撤案。二是采取侦查措施不作为。如该采取侦查措施不采取,不该采取的而采取;该解除侦查措施而不解除侦查措施;不该变更强制措施而变更强制措施。三是取证方面不作为。如该搜集的证据不搜集或不及时搜集,证据取舍随意性大,使案件难以作出处理;该鉴定的不鉴定;该勘查现场的不勘查。四是程序方面的不作为。如:个别民警在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告知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义务,或有告知,但缺三少四,不全面。

2、履行职责不到位、不充分。一是“拖”。有的案件甚至拖得当事人都不耐烦了,不再找公安机关处理了,最后案件不了了之。在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尤

其是取保候审案件,认为取保候审期限一年,时间充足,拖的现象更为突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对嫌疑人进行讯问,不对案件作进一步调查取证,以致强制措施期限到期,移送起诉仍证据不足。这种“拖”的做法违背了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原则和要求,表面上看似乎履行了职责,实质上却是不作为。二是“执法随意”。如:在办理刑事、治安案件中,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给予作劳教、治安处罚;该呈报劳动教养的作治安拘留、罚款处理;该给予治安处罚的作调解处理;该重处的轻处;该轻处的重处等。

3、缺乏责任意识,不思为。有的民警不仅缺乏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而且缺乏敬业精神和勤政意识,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错,在执法中有的民警存在“不抱油桶不沾油”的思想,不是积极执法,而是消极应付,办理案件怕投诉,怕得罪人,怕扣分,畏难情绪大,凡事以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所事事。

4、法律素质不高,乱作为。一些民警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应知应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执法活动的方法、步骤、时限等一知半解,法律业务知识贫乏,导致在执法活动中不知悉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在执法工作中出现乱作为的情形。如:有的民警在办案时,违法嫌疑人一进来,对违法嫌疑人乱许愿:“你讲完就没事了,就可以放你出去了”;有的民警在办理赌博案件时,对违法嫌疑人说:“你出多少钱,10万还是15万,把问题讲清楚就可以放你出去了”,有时甚至作假材料。这种我说了算,我就是法律,乱作为的现象,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三、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执法观念,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思想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首要的问题是不断深化端正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执法为民意识。具体要做到“三个树立”。即一是树立法律至上意识。每位执法民警都必须掌握本执法领域的相关法律知识,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其次,在各项执法活动中,都能以“法律为准绳”、“对法律负责”作为执法民警的自觉行动。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次行政许可、每一次管理活动,都能按法律要求经得起质证。二是树立证据意识。在办案过程中,公安执法主体必须强化证据意识,按照证据规格的要求,做到依法主动、及时、客观、全面、公正、细致

地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并注重对证据的来源、真实性进行审查,使收集的各种证据之间能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坚决防止因取证不及时,造成拖案、积案;坚决防止因取证不客观、不全面、不公正而造成冤假错案。三是树立程序公正意识。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体的公正要通过程序的公正来实现,二者同等重要,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要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倾向和“只问结果,不要过程”的实用主义思想,转变重职权,轻人权的观念,以及重领导批示、重经验,而轻法律的观念,严格执行程序法,用程序法来保障实体法的顺利实施。

(二)规范执法环节,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法制化

对公安机关的每一个执法行为、执法环节、执法措施制定明确、严密、标准、可操作性强的规定,使执法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正规化。既解决“怎样为”的问题,又解决“不作为”的问题,当前应着力规范好“四个环节”。一要规范执法依据,使每一项执法活动都有充分、准确、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二要规范执法程序,使每个执法民警明确执法职责,减少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和偏差。三要规范执法行为,使民警明确在执法活动中应该如何做,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并在具体工作中自觉遵守,逐步形成良好、规范的行为模式。四要规范执法责任,建立领导和民警的执法责任制度,确保执法办案质量。

(三)坚持制度建设,以规范化建设带动公安工作的正规化

针对公安执法工作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执法的规范性文件和执法守则,如:执法责任制、案件评查考核制、案件办理终身制、案件审核把关制、办理案件主办科员制、一案一评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信访案件受理、移交、承办、督办、回复、执行责任制》等。从110接处警、现场取证等方面入手,严把执法“源头关”,从执法办案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管理入手,严把“过程关”,从规范卷宗和涉案财物管理入手,严把执法“结案关”。以适应新的执法要求,必须有完善的执法制度,保证每一项执法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建章立制方面,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二是坚持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要从制度上约束执法的权力,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三是坚持贴近执法实际的原则。通过制度建设,将民警的所有执法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四)强化执法管理,推进整体执法水平稳步提高

公安机关的执法面宽、执法环节多,执法程序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公安机关的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如何才能保证公安机关的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科学、系统、有效的执法管理体系。要在充分运用案件审核、执法检查、执法质量考评、责任追究等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变事后考评为全过程管理,变单一方式、间或性监督为全方位、逐一执法环节的监督,像企业管理生产和产品质量那样,对执法实行全流程、全过程管理,严把证据关、定性关、程序关、文书关,以保证每一起案件都合法、公正。此外,还要以执法办案和监督信息系统为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支撑,保证执法办案的管理,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效率。进一步拓宽执法管理的思想和视野,科学设置执法办案的工作标准以及相应的权力机制,防止权力滥用问题的发生。

(五)坚持典型引路,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多年工作的实践证明,典型引路具有形象、易学、示范引导的作用。要积极培养和推出本警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标兵”和“优秀执法民警”,表彰先进,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通过抓典型、树标兵、立样板,让每个民警都有身边看得见、够得着的执法榜样和执法标杆。

(六)完善公安执法监督制度,强化执法监督

1、克服“三怕”,转变监督观念。当前不少民警甚至有些领导对执法监督工作存在“抽象重视、具体忽视”、“说起来坚决,做起来随意”的现象,存在“三怕”思想,即:怕监督查出问题影响政绩,怕问题曝光有损单位形象,怕监督力度大影响上下级关系。观念的偏差导致了执法监督工作弱化。对此,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要充分认识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既是实现公安法制化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民主法制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依法治警的需要,切实转变领导和广大民警的思想观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2、抓住“三点”,增强监督实效。一是抓住公安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各阶段的中心任务,刑事、治安案件的查破,各种行政事项的审批等。二是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这种“热点”往往是公安工作的薄弱点,应该成为执法监督的切入点。三是抓住执法监督的“盲点”。即平时在监督中容易忽视、难以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而又易出问题的工作部位,如立案统计和“一把手”的执法情况等。

3、坚持“六个结合”,丰富监督形式。一要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要理顺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关系,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质量考评机制,落实公安行政复议、听证和国家赔偿制度。要健全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接受权力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二要坚持本单位监督与上级监督相结合。三是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四是坚持表扬先进与追究责任相结合。五是坚持综合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六是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如实行警务公开,开设多种投诉、举报渠道,实施计算机监督管理等。

总之,基层公安机关肩负着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双重职能。只有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法律定性适用准确、法律程序落实到位、法律手续依法实施,提升民警规范执法行为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维护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 香港警务处网址,http://?fr=aladdin

[]

参考文献:

篇6: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

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意见

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

见》和《公安局全面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

意见》的工作要求,确保在公安执法活动中杜绝因不当执法引发

治安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现就全

面推进

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增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严

峻经济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民群众及公众舆论对良

好治安秩序的期待度上升,容忍度降低;对公安机关执法的依赖

度上升,信任度降低;对维护自身权益的追求度上升,承受度降

低;对执法行为的关注度上升,认同度降低。日趋繁重的公安执

法活动,不可避免的处在各类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前沿,执法中的任何细微不规范行为都可能激化矛盾,引发极端行为,甚至成为

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面对严峻的执法形势,民警法律

素质、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等与新形势、新挑战仍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首都的一部分,公安执法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政府和

国家的形象。全面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公安

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确保完成建国六十年大庆重大保卫任务,以及确保乃至首都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良好的战略性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适应“平安”建设新要

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出发点,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执法主

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提高执

法质量、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从年到年,用三年

时间,实现“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执法活动“主体合格、制度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以及执法信息一体化、数字化的总体目标,形成契合首都公安执法特点的完备的规范化体系,使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步入首都公安机关先进行列。

三、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长任组长,政委任副组长,党委其他成员任小组成员;领导

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管法制工作的副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法制处处长任副主任,纪委、督察、办公室、政治处、法制处、装财处及各支队、业务处确定一名领导任办公室成员。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法制处。

四、重点工作措施

为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市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

作意见,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年内重点推行以下

七项具体措施:

(一)制定完善维稳处置工作规范。要结合当前形势,认真梳理接、处警等执法活动中易发生问题的环节,预设可能发

生的各类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处置工作规范,要做到继承奥运安

保遗产,充分体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

(二)规范打击犯罪的各项工作机制。要在严格依法的基础

上,按照宽严济的政策要求,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修改完善刑事行政案件的受理、立案、送案、处

理、结案等具体流程及办理标准,突出对严重违法犯罪打击处理的导向性。

(三)积极落实市局推行的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在范围

内积极落实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全员培训,确保从事执法工

作的民警全部取得执法资格证书,确保负责执法办案审核、审批的领导全部具备执法资格,经培训不合格的民警和领导一律调离

执法工作岗位。

(四)开展基层执法岗位领导轮岗轮训。组织基层执法办案

单位的所队长、警长以及主办民警分期分批到法制、预审等部门

轮岗轮训;法制、预审等部门分批组织服务队到基层办案部门体

验、指导基层执法工作,全面提高基层执法领导的综合执法能力。

(五)健全涉法信访投诉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健全人

民群众涉法信访的受理、交办、调查、报告、答复等工作机制,对于经调查反映问题属实并构成执法过错的,严格按照执法

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到个人;同时,探索建立涉法信访防控

工作机制。

(六)设立执法监督网上信箱。在法制处主页设立“执

法监督信箱”,接受局属各单位基层民警对执法监督的建议和意

见,接受对执法办案工作中不规范行为的举报,扩展执法监督的渠道。

(七)推行执法现场记实制度,推广应用“执法规范通”。按

照市局总体部署,积极推行执法现场记实制度,逐步在所有执法

场所配备摄录像设备,对民警执法过程录音录像,逐步做到执法

即摄像;各警

种重点执法岗位的现场影像信息,要逐步连通到分

局监督部门,督促民警规范执法语言、动作,同时明确执法责任,防止执法争议;积极应用信息化警务终端设备“执法规范通”,确

保民警及时学习,全面提高准确掌握执法依据、辅助固定案件证

据和采集人、地、事、物、组织信息的能力,用信息化手段促进

规范化建设。

五、抓好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个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既需要重点建

设的不断推进,亦需要配套制度的不断完善。按照公安部、的总体部署,结合的重点建设项目,决定年内重点规范

健全以下五项主要制度及配套制度,并将任务分解,确定责任单

位和完成时间,从而保证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一)健全执法办案工作制度:

1.健全执法基础工作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基础台帐建设;

完善刑事、行政执法具体环节的操作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类案件的受理、立案、收案、处理和结案的具体标准。

(1)规范基础台帐:牵头单位为督察队,协办单位为法制

处以及局属各执法办案单位。督察队指导局属各办案单位建

立规范的基础台帐,并加强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执

法监督机制移交法制处,采取执法监督措施。此项工作于月

日前完成。

(2)健全执法办案规范:牵头单位为治安支队、刑侦支队、国保支队、法制处、预审处、人口处、内保处、信通处,协办单

位为局属各执法办案单位。牵头单位针对本系统执法办案的流程

环节制定执行规范,并将执法办案规范汇编上报执法规范化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3)参照市局相关规定,修改、完善刑事案件和治安

行政案件送案和依法处理细化标准。牵头单位为法制处、协办单

位为局属各办案单位。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2.建立主要领导指导检查“办案和监所”工作制度:牵

头单位为法制处、预审处、看守所、拘留所,协办单位为局属各

办案单位。根据市局领导要求和有关文件规定,主要领导应

每月至少两次到法制、监管、预审部门办公地点和监管场所

进行检查指导,法制、预审、看守所、拘留所要结合自身工作,准备相关材料,汇总突出情况,为此项工作的落实开展做好基础

保障。此项工作应在月日前完成。

3.全面加强对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地点的安全防范和

审查讯问工作制度:牵头单位为纪委、督察、看守所、拘留所、局属各办案单位,协办单位为法制处、信通处、装财处、相关支

队、业务处。局属各单位将本单位留置、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场所逐一向督察部门申报注册,由督察部门登记备案;督察及监

所部门参照市局规定,制定执行规范,明确看管场所设置标

准,明确看管、审查及带嫌疑人外出就医、辨认地点、抓捕同案、起获赃物等办案活动应履行的程序,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纪委、督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制定专项督察和追究责任的规定,法

制处对发生的执法问题严格采取执法监督措施。要逐步实现将所

有办案场所的办案图像传输到督察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坚决杜绝

各类安全事故和违法违纪问题。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4.落实市局监管场所三级管理及谈话工作制度:牵头单位:

看守所、拘留所。看守所、拘留所根据市局三级管理和三级谈话

制度的相关要求制定规范,加强监管场所的管理及问题整改

工作。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二)健全执法监督考评工作制度:内容包括建立执法大监

督组织领导机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执法过错追责和执法

问题整改机制、深化执法质量考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促进执法

监督职能部门的联动,完善执法监督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强化执

法监督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细化执法责任。

1.建立执法大监督组织领导机制:按照市局建立执法大监督

组织领导机制的相关要求,在党委领导下,成立执法监督委

员会,由政委任委员会主任,党委其他成员任委

员会委员。下设执法监督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法制的副长兼任,法制处处长任副主任,纪委、督察、政工、法制、信访、装财等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

全局执法监督工作。执法监督办公室下设执法监督小组,负

责日常执法监督工作。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2.完善执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牵头单位为法制处,协办单

位为纪委、督察、政治处、办公室、装财处、相关支队、业

务处及局属派出所。在执法联席会议前期运行的基础上,根

据执法办案监督机制的相关规定,继续完善执法联席会议机

制,联席会议除每月定期召开外,遇有重大、敏感案件随时召开,各成员部门及时通报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突出性执法问题,共

同研究解决措施。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3.完善执法过错追责和执法问题整改机制:牵头单位为法制

处,协办单位为纪委、督察、政治处、办公室、装财处、相

关支队、业务处及局属派出所。针对涉法信访、投诉、媒体报道、执法检查等各种途径发现的执法过错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查、认

定、移送、追究、整改等工作制度。对查实的突出问题在落实整

改的同时,要以警示案例等方式在全局范围内通报,直达所有基

层执法单位和全体民警,组织学习讨论,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同

类问题反复发生。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4.深化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牵头单位为法制处等具有执法考

评职责的所有业务处(支队),协办单位为局属其他各办案单位。

各执法质量考评业务部门,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法定职责,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执法办案工作规律及市局、关于执法质

量考评项目调整的意见,进一步调整本系统考评工作标准,不得

设定各种不利于理性、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内容。要进一步

完善执法档案和执法质量预警机制建设,加强网上考评,努力做

到公平、公正。此项工作月日前完成。

(三)健全执法培训工作制度:牵头单位为政治处,协办单

位为法制处、办公室、装财处、纪委督察及相关支队业务处、局

属各派出所。重点是制定公安法律法规和各级执法规范性文

件学习培训计划;完善各警种及业务部门勤务规范和专业技能培

训演练方案;保障执法资格认证培训;实行基层执法工作领导民

警轮岗轮训。此项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四)健全执法勤务工作规范和执法辅助人员管理规范:

1.健全执法勤务工作规范: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处警及接待群

众规范和群体性事件处置规范,并将执法勤务汇编报执法规

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是完善处警及接待群众规范:牵头单位为办公室、勤务指

挥处,协办单位为政治处、纪委督察、以及其他局属各业务处、支队、派出所。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执法民警在接警、出警、处警

和接待、答复群众等工作中的动作、语言规范。此项工作月

日前完成。

二是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规范:牵头单位为治安支队,协办

单位为政治处、纪委督察、以及其他局属各业务处、支队、派出

所。重点是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执法

民警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动作、语言规范。此项工作月

日前完成。

2.加强执法辅助人员管理:牵头单位为政治处、督察队,协

办单位为各业务处(支队)、各派出所。政治处牵头根据执法

工作实际情况和需求,严格按照上级机关的规定,制定执法辅助

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单位执法辅助人员的录用、管理、职责、待遇、纪律等,严禁其单独从事执法工作。此项工作于

月日前完成。督查队牵头开展对各类执法辅助人员单独或者协

助民警开展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执法问题的整顿。此项工作于月

日前完成。

(五)健全执法信息处理工作规范:内容包括健全执法信息

化工作规范、完善警务公开制度、树立执法典型活动等。

1.健全执法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执法信息采集、录

入等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执法信息分析、研判、预警工作机制。

牵头单位为情报信息中心,协办单位为信通处、法制处以及其他

局属业务处(支队)、各派出所。此项工作月日前完成。

2.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牵头单位为办公室、法制处,协办单位为纪委、督察以及其他局属业务处(支队)、各派出所。

办公室、法制处牵头对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全面清

理应当公开而未公开的执法信息。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考核制度、执法信息公开审查制度,参照市局规定明确

依法公开信息的范围、程序、考核及责任追究等具体规定。此项

工作于月日前完成。

3.开展树立规范执法典型活动:牵头单位为政治处,协办单

位为办公室、法制处、各支队、业务处、各派出所。此项工作要

于月日前制定具体方案并进行部署,于月日前全部完

成。

六、开展执法规范化专题活动

为加大力度快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决定年内在重点

建设上述机制、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好以下四个专题活动:

(一)开展“集中规范”活动。各执法单位要从与群众利益

密切相关的执法工作岗位、基本环节入手,全面梳理本单位执法

执勤的工作流程,紧紧抓住直接影响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执法形

象和执法效果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进行大普查,追根寻源分析

研究,端正执法思想;要针对查找出来的不规范问题,制定完善

本单位各项执法制度和行为规范,确保本单位每项执法行为都有

明确、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行为规范。

(二)开展“全面培训”活动。依靠“每周一训”、“法制大

讲堂”、“轮值职轮训”、“资格认证培训”等平台,开展以基本法

律知识、执法工作规范、信息化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学习

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全局民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

能力。

(三)开展“规范执法比武”活动。由政治处组织各执

法单位开展以法律和规范执法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大比武”活动,以此发现业务专业人才,并带动全局掀起执法规范化大练兵的高

潮。

(四)开展“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先进个人推树”活动。

认真总结规范化建设中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做法,及时树立并推

出一批执法规范化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通过组织现场会和专场

报告会等形式,全面推广执法规范建设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带

动执法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七、具体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执法规

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

落实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和全面深化首都新警务战略、确保

建国六十周年等重大安全保卫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举措,高度重

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工作。

(二)明确分工,加强配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

工作,各单位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法制处要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组织、推动、协

调和指导工作,办公室要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对外宣传报

道,政治处要做好的执法培训、资格培训、推树典型等有关

工作,纪委、督察部门要对局属各单位工作进展、任务和目标完

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装财部门要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后

勤保障工作。

(三)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各单位要按照执法规范化

建设的重点措施和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和

工作措施,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确保本单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执法规

范化建设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并在工

作中认真收集、汇总本单位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取得的突出成效和成功经验,及时梳理总结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在执

法规范化建设中的成绩和经验。

篇7: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事关公平正义,事关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0年5月,公安部确定浙江和北京、江苏、山东四省市作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领头羊”,要求四省市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步伐,全面推进,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发挥更大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我个人理解,当好“领头羊”,必须要有高人一等的眼界、先人一招的思路、胜人一筹的举措和快人一步的进度。为此,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多次强调,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压低姿势认识别人,兼容并蓄做强自己,坚持全警种、全建制、全要素推进,确保率先实现公安部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公安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孟建柱部长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nJ要求,创新执法理念、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培训,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到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实惠。结合浙江实际,笔者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明确了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和成效标准,涉及执法主体素质、执法工作标准、执法场所设置、执法监督考评机制、执法信息化手段、执法突出问题整治以及执法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对照目标及标准,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一)执法主体等级化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需要被实施和执行才能彰显其价值。公安民警是公安执法活动的执行者、实施者,其执法素质、执法能力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基层民警存在着“怕出警、怕执法”的现象,这里既有执法风险大、民警执法原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民警执法能力弱、执法水平不高的因素。要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民警自身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上。一是加强民警执法能力培训。依托“大教育、大培训”体系和“三个必训”(民警上岗前必训、警衔晋升前必训、基层一线民警每年实战必训)制度,科学合理设计民警培训计划与科目,确保民警熟练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警械、武器的使用流程和技能。二是推行民警执法岗位资格等级化认证管理制度。执法主体合格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全面推行民警岗位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实行等级化认证管理,并将资格等级认证与相应的政治待遇挂钩,充分调动民警的执法积极性。三是鼓励和支持民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公安队伍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既要补齐短板,更应拉长支杆。如果把岗位执法资格考试比作执法“门槛考试”、解决“技工技师”认证的话,那么,国家司法考试就是执法“素质考试”、解决“高级工程师”认证问题。因此,应研究出台鼓励民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措施,把执法培训特别是执法技能带头人的培养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业务尖子的培养工作。

(二)硬件设置功能化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区域是功能的承载体,区域设置不科学、分配不合理,功能就无从依托和发挥。在推进硬件设置功能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简明、实用、有序、衔接、安全的原则,对派出所实施区域物理硬隔离,设立办案、办事、办公、生活四大区域,并在各区域设立若干功能室。把原来相对分散的信息采集室、人身安全检查室、候问室、讯问室等集中到办案区,减少人所嫌疑人的流动频率,减少发生执法安全问题的几率。在办案区安装安全防范装置和报警、监控设备,对监控数据资料按规定保存。积极推进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大院及相关业务警种办案场所的改造工作,责任区刑警队、交警队、巡警队等基层实战单位以及看守所、拘留所等应参照派出所实施相应的功能区改造。最好的未必是最管用的,最管用的则必定是最好的。对派出所等基层所队内部区域实施硬隔离只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手段,应避免片面追求场所改造的豪华,而要把更多的功夫下在硬件设施的重组、优化上,注重细节和实用,体现庄重和统一。要制定完善一系列与功能区使用相配套的制度和规范,既要确保所有案件的办理工作在功能区内安全有序运行,又要确保各项功能设施运转有效。建立与功能划区相适应的实战化勤务运行机制,在派出所实行值班所领导坐堂制,变坐班为坐堂,变后台指挥审核为前台指导把关,全面履行指挥调度、指导办案、审核笔录、接待来访、监督检查等职责,在现场和第一时间解决相关问题。按照办案、办事流程设置流水线,设立指挥、处警、巡逻、办案等若干作战单元,单元化、模块化配置作战警力,强化一警多能和互补搭配,实现现有警力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三)执法流程标准化

程序和标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没有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执法体系,就很难保证执法结果的公正性。抓执法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就是让民警在遇到具体执法问题时,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这既从源头上规范了执法办案工作,也能有效帮助民警化解执法风险,提高民警执法原动力。民警只要完整地按照制度和标准执行执法动作,即使发生执法瑕疵甚至过错,也是由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者负责。从这个意义上,程序和标准不是民警的“紧箍咒”,而是民警的“护身符”。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执法制度日臻完善,但问题在于许多制度规范未形成完整、严密、实用的体系。对此,一方面要抓紧对现行执法制度进行清理、整合,使之更加系统化、简约化;另一方面要坚持制度建设跟着执法问题走,针对制度建设的空白点以及新兴执法领域,制定出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的执法细则和执法标准。一是要进一步明晰各警种、各执法部门和民警的执法岗位职责、岗位业务、技能标准。二是要区分不同执法环境、不同执法岗位,统一治安、交警、刑警、信访、复议等一线和窗口单位民警的执法行为、语言规范。三是要围绕治安、刑侦、经侦、交警、监管等重点警种,针对受案立案、调查取证、传唤讯问、抓捕押解、涉案财物及证据管理等执法环节,扣押、冻结、收缴、追缴、查封等执法手段,以及窗口接待服务等方面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从源头上、制度上杜绝执法随意性。在制定制度和标准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统一,即制度与制度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必须相互衔接,统一规范,防止出现相互矛盾、相互“打架”的现象;又要做到简约,即尽可能剔除重复的、多余的、可替换的内容和环节,提炼出高效、实用、必需的内容和环节。

(四)执法监督可视化

任何时候,执法监督都是公安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证。严密的执法监督,可以有效制约和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执法问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公安机关应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手段将监督贯穿于执法过程的各个环节,使民警的每一个执法行为都受到监督和约束。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执法办案工作的最大好处在于,就像汽车上了高速公路,只能前行,不能逆行。同样,当案件进人执法办案平台,就只能按照系统设置的程序一步一步走下去,这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最有效的手段。要不断升级完善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平台建设,尽快启用执法监督平台和省级资源库,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并基本实现执法单位和民警执法档案电子化。进一步完善警务督察信息平台,实时摄录接警室、候问室、讯问室、办证大厅以及看守所提审室等所有审讯场所的动态图像及背景声音,通过网络,实现对讯问、继续盘问、羁押等执法活动和执法窗口、监管场所等一线执法情况的实时监督。加快在所有处警车辆上安装视频探头,为一线民警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推广使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CPS定位系统和现场信息传输系统,努力实现110出警与视频出警联动、视频取证与110取证联动,提高现场证据的固定、提取和利用水平。

(五)执法方式人性化

同样的执法对象、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裁量,不同的执法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执法效果。如果执法方式粗暴简单、态度生硬,即使证据再确凿、适用法律再准确、法定程序再严格,也往往难以实现执法目的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当前执法环境错综复杂,民警行为稍有不慎就会被放大甚至被恶意炒作的情况下,尤其要改进执法方式,讲究执法艺术,教育引导民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人民群众通过公安机关的执法,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同时,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坚持“态度温和、举止得体;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讲究策略、妥善处置”,准确区分“鱼钩”和“长矛”,防止因执法动作、执法方式问题而授人以柄、引发炒作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民意引导警务,积极稳妥推进监管场所远程视频会见、110报警语音回访等工作,建立轻微治安案件公开查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推进方式

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涵已不仅限于执法办案、规范执法本身,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涵盖了执法安全、办案质量、内部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个方面,是各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抓手。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做到强势推进、强制人轨、强力督导。

(一)坚持责任引领

责任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全警工程、系统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必须强调全警种、全建制、全要素推进。所谓“全警种”,就是要变“一枝独秀”为“满园春色”,按照“全警工程”和系统建设的要求来谋划和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所谓“全建制”,就是要变“单兵出击”为“整体突围”,实行省、市、县公安机关及基层所队四个层级整建制出击和协同推进;所谓“全要素”,就是要变“物理变化”为“化学反应”,坚持软硬并举、内外兼修,在全力推进功能区改造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放在执法制度、执法保障、执法监督、执法信息化的跟进完善以及执法主体能力提升等各执法要素建设上。要按照“一把手工程”和“全警工程”的建设要求,逐级领导、逐个警种、逐个部门细化分解建设责任,使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和各部门、各警种主要负责人层层负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领导班子成员齐力抓的领导格局和上下互动、警种联动、法制协调、全警参与的整体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执法质量考评标准体系,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涉法信访案件倒查制度,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二)坚持问题引领

任何时候,问题都是指引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跨越的向导。同样,执法规范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在执法问题的引领下,从不完美不断企及完美的过程。要牢固树立“问题就是方向、破题就是价值”的理念,针对执法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表象,寻求一切手段,剖析问题症结,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要认真对照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以及先进地区的做法经验,滚动排查各自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按照“一事一档”的原则,逐事建立问题档案,健全解决问题的责任、评估、考核等工作机制。针对存在隐性执法问题的情况,善于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既要发现眼前的问题,更能预见潜在的隐忧。对于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广大群众和基层民警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提倡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问计于一线民警,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通、互动,这样制定出来的规范才能更加符合工作实际、群众诉求和民警意愿,更加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质量引领 执法质量涵盖了执法能力、执法公正、执法效率等多个方面。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执法质量这一核心,全盘谋划、统筹兼顾,按照系统建设的理念,全要素、全过程予以均衡、协调、有序推进。要像企业抓产品质量一样狠抓执法质量,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引导基层把抓执法质量监控的功夫放在平时每个执法环节上,实行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个案考评与综合考评、即时考评与阶段考评相结合的考评制度。特别是要将执法质量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民警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经过努力实现得了的标准体系,使执法管理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闭合的链条,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执法产品。

(四)坚持标准引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执法标准体系的制定,是一个从实践提炼为制度,再回到实践之中检验和完善的过程。要以明晰执法岗位职责、岗位业务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主体标准;以细化执法工作基本要求和流程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行为标准;以统一执法语言规范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语言标准;以细化行政处罚标准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裁量标准;以科学设定执法活动的管理、监督、保障机制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活动运行标准;以制定不同层级的执法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选树标准为重点,健全完善执法示范标准等等。总之,凡是可能影响执法公正、影响执法质量的因素和环节,都要进行标准化设计、流程化改造,通过科学规范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程序,确保民警按章操作、规范执法。

(五)坚持样本引领

样本就是榜样,典型就是旗帜。在各市、县公安机关以及基层承担执法办案任务的科所队中选树一批全省乃至全国公安机关的执法示范单位和执法标兵,可以充分展示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和成效,让每一类地区、每个部门和警种都有执法榜样和标杆。善于发现典型、培育样本、抓住亮点,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执法制度,并通过宣传推广使样本经验产生牵引、放大作用。对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借鉴、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贯彻跟随策略,紧盯住先进,实现超越。

三、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推进趋向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浙江的实践来看,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与警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有效对接 信息化是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警务信息化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实现管理于无形、监督于无形、打击于无形、服务于无形。要通过信息化固化立案标准、证据规格、裁量基准和文书格式,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干扰,并通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智能化的预警提示,切实提高民警执法效率。在执法办案平台中,要科学设置办案民警、法制员、审核人员、审批人员的上网权限,实现执法办案的单轨制流程。民警只要按照系统设置的规定流程操作,工作效率就不会低,工作质量同样也不会低。建立完善网上执法培训平台,研发应用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系统,为基层提供远程执法教学,以信息化推进执法资格等级认证工作。继续办好网上执法服务专栏,开设法规查询、执法问答、法制讲堂、案例点评、经验交流等栏目功能,为基层提供在线法制服务。积极探索新技术、新项目在公安执法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不断拓展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二)进一步向执法前端延伸

从整个执法流程上看,包括从接处警、现场取证、巡逻检查、采取强制措施到案件受理、讯问审查、留置羁押,再到作出处罚或移送起诉等错综复杂的多个环节,一环跟一环、一环套一环,前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或瑕疵都会严重影响下一个环节。如果该提取固定的证据没有及时提取和固定,或者在现场指认、作案工具查找、现场处警等环节上出现问题,对案件后续办理工作造成的硬伤都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执法后端环节的规范化,更要重视执法前端环节的规范化,把规范执法行为的眼光向前延伸到执法的第一现场、执法的前端环节,这样才能在源头上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规范盗窃、抢劫、故意伤害、交通事故等各类常发性案事件的接处警现场取证基本标准以及救援溺水者、查找失踪者等公民求助类警情处置要求,明确民警受理报案、接警处警的第一动作、第一语言。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提升民警对现场证据的固定、提取、利用水平和接处警现场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水平。

(三)坚持虚拟与实体并重、机关与基层并重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机关和基层同等重要,有的时候抽象执法甚至比具体执法更加关键。具体执法活动的失范,大多只会造成个案的瑕疵,而机关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设计一个执法流程、执法标准,如果脱离了执法实际,将严重影响基层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实体执法,文件层次越高,负面影响越大,其失误会造成一片瑕疵,或者整条业务线上的瑕疵。因此,机关的虚拟执法要与基层的实体执法一起规范。领导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事关公安执法工作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从政策法律层面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不断加强对下执法指导、为基层提供法律政策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对基层公安机关在执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帮助基层破解执法难题。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制定的执法流程设计、功能区设置、制度设计等必须去繁从简,否则执行和落实就会出现偏差。使用者具有优先评判权。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上级机关出台的制度机制、设计方案、建设标准等一定要事先征求基层意见,凡是要让派出所落实的工作,首先要让派出所民警体验并提出意见。

(四)反哺社会,惠及民生

篇8:浅谈政工工作与文化建设

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政工工作的作用不可或缺, 同样它对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仍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一是严重影响着文化建设效果的是政工人员的稳定性因素。政工人员难以稳定下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 政工工作对政工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不仅需要很强的综合工作能力, 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坚定的信念, 尤其是对于文化建设工作来说, 他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需要政工人员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形成。此外, 政工人员不能稳定下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从事时间短、经验不足、缺乏磨练等, 造成一些职工人员的素质不高;二是现在政工人员的处境很尴尬, 这降低了许多政工人员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企业里, 同级别的政工人员和其他部门的人员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而且每到合并、缩减等政策, 首选部门都是政工部门, 时常面临着转岗或下岗的威胁, 让很多的政工人员都充满危机感, 没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三是传统的政工工作方式不能满足文化建设的需要。传统的政工工作方式主要是开大会、上党课、搞讲演、唱红歌等, 不适用于文化建设的需要, 急需进行改革, 要求既能符合职工的心理需要, 也能有利于文化建设的需要。

必须先充分的认识到新时期政工工作的重要意义, 才能真正的实现新时期政工工作的文化突围, 才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政工队伍, 为建设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 要“虚”实结合、点滴入手, 夯实文化建设的互信基础。所谓“务虚”就是政工干部要和职工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经常性的深入基层, 和广大职工要多说、多讲、多谈。所谓“务实”就是要为员工争取更多的利益, 多从员工的切身利益着想, 做好员工的日常保障工作, 只有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 建立职工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敬的关系, 才能为文化建设奠定好互信基础。第二,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 明确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和谐包容。在建设集体文化或者企业文化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到个体的需要和内在特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政工工作要帮助员工建立和谐、包容、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并统一到建立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中来。其中, 根本与核心是和谐, 它主要包括职工彼此之间的和谐互助, 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和谐, 企业与外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荣。第三, 形成爱护人、成就人的文化氛围。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 让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和开发出来, 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并且使其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员工的思想方面, 政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和职工多沟通和交流, 让所有的员工都能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 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方面, 要多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尤其是在理想、事业、追求、家庭、健康等方面。第四, 文化建设的具象化应用和成果固化。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让全体的员工都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不管是领导, 还是普通职工都要积极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领导是文化建设的设计师、塑造者和传播者, 而普通职工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执行者、带动者和示范者, 虽然两者参与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方式都不一样, 但是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要配合相关的业务部门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 明确企业文化的定位, 为其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其次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多加以引导, 使所有员工的思想都统一到有利于集体发展和员工的成长上面来, 让所有员工的人心都以企业文化为向心力。二是积极搭建成功、成才的发展平台。采取一些鼓励措施, 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 让每个人才都有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三是打造人才锻炼、成长的高速通道。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 建立干部素质提高制度等方式, 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岗位资格培训, 增强员工的业务水平, 使每个员工在上岗的时候都具备上岗的资格。最后要鼓励员工接受继续教育, 让员工自觉的完成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另外, 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来为员工提供岗位成才平台, 比如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

参考文献

[1]李鹏.浅谈政工工作与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 2013-07-27.

[2]张志明.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与途径[N].安康日报, 2009-11-30.

上一篇: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下一篇:保护母亲河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