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24-07-10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共6篇)

篇1: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时代要求,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 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高校学生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

(1)多元性。社会体制的改革,机制的转换,经济关系的多样性,反映在人的认识上,使人的思想呈现复杂多样性。由于学生受家庭条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高校学生来源较过去复杂,高校学生的思想表现出参差不齐、层次明显的特点。

(2)易变性。人的思想观念总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学生思想开始走向成熟,但其人格、个性等心理因素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对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判断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在纷纭繁杂的大量信息中,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容易呈现易变性态势。

(3)趋利性。随着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已形成。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追求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但是,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观”,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在择业时,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舍弃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就业选择时,或高不成低不就,或举棋不定,或接二连三的要求改派;在职业的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的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

(4)个性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个体思想有趋同化倾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绪和心理都呈现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5)自主性。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情况的变化,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格,其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了较大的自主性[1]。

这些新的、多样化的特点是学生个体特质、特定的个人经历、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影响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思想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入自由化的歧途。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允许各种不同的思想交流和相互论争,又要对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社会、反人类等错误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加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唱响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主旋律。具体来说就是要始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优秀文化教育、修身教育。

三 创造良好环境,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环境育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自课堂。组织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组织文化的熏陶,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往往形成了一个无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言教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身教(主要指实践方面的教育)起到的作用则更大。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注重发挥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在传统的课堂灌输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运行机制,以此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1.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育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环境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外部条件,它能影响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环境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同时也是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其成才。教育环境可以使大学生对共同目的、任务和相互依存的认同。在教育环境中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学风,学生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接受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真理。理想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成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一要加强管理,二要扩大教育载体,形成一个综合态势。净化政治环境,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优化成才环境,注重对学生适应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的培养,为其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的自由空间,保证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时间,让学生接受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熏陶,使其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增长智慧和才干,酿造一个“儒、雅、序、活”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精心营造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着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他们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风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校园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集功能、导向功能和陶冶功能。它能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校园精神要按照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增强师生员工对校园精神的认同和自豪感[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应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的目的。

2.利用现代科技,加强网络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腐朽落后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开启了方便之门,但也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了先进的手段。电化教育、多媒体教育、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现代心理学技术的发展等为思想调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快捷、准确、便利的手段,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又一个主要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又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信息传递更加简便、快捷。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更加体现了时代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意识、正确估量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冲击,提高网络意识,抓住网络特点,创新工作方法。网络道德建设要具有导向性,要精选内容,组织强有力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双向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教育;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网上言行;要建立完善管理系统,构筑网络文化。充分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周小明,卢长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3).[2] 谭建平.高校德育应强化创业教育[j].航空教育,2002,(2).[3] 谭建平.按“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 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2,(3).

篇2: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作者:金亚白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2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担负着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

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时效性有着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都内在地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与其经济基础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广泛认同的共同价值标准,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根基。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全体人民和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普遍遵循、自觉践行的主导价值观念和主导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着时代的基本特征,引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居于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始终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主导、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要不断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根本价值取向,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价值准则。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则是社会大多数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这个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普遍追求。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就是当代中国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人、鼓舞斗志,使民族精神在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八荣八耻”以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由价值性转化为实践理性,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形成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正是由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就着价值主体,营造着社会氛围,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在各种社会思潮的环境影响下,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发生着重大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思想发展和价值取向都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征,但是,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等矛盾冲突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使其容易发生裂变、产生困惑。如何重视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对价值观念正确理解的认识能力,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是1990年后出生,在他们身上既有突出的优点,又存在不足,两者交织融合在一起,他们热爱祖国,渴望成才,积极进取,同时又富有理想,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喜欢独立思考,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结论,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健康,品德优良。但是,有的学生韧性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消沉;少数学生思想方法往往主观,偏激,把握不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有的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务实倾向和个人功利意识并存;少数学生身上存在泛功利化现象,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往往目标不稳定,不专一,缺乏诚信意识;还有少数学生心理素质欠佳,存在心理

障碍等等。针对这些特征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结合高校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新途径、新特点、新方法。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教育的功能在于完善人格,启迪智慧,激励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开展和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灌输先进思想和科学真理,帮助学生转变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起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引导他们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增添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和增强实效性教育。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条件、环境影响、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思想结构是有层次的,思想变化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层次和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理想信念的树立,文明行为的培养,美好心灵的塑造,是一个漫长、渐进、艰辛的过程。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理特点,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层层展开,循序渐进,切忌一刀切。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指导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要求下,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作为工作的重点,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各种活动都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思想动机又因人的需要而产生,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因而动机是可以预测的,行为也是可以引导和改造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倾向,帮助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克服盲目性和避免随意性,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通过学生管理机制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要求,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和广泛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要求下,正确地认识疏导性和广泛性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的一切工作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理特点出发,及时进行疏导,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中出现的某些倾向和问题,宜疏不宜堵,宜导不宜压,堵则对立、压则逆反,疏则通,导则提高。建立健全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化解心理危机。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具有广泛性,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影响是不够的,也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调动和组织一切教育力量,各守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教育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营造全社会育人的环境和氛围。

篇3: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以课堂教学为平台,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

作为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由于长期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和忽视,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思政课”) 作为第一课堂却一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开设课程陈旧, 教师观念, 教学手段单一的系列问题在一些高校还很普遍, 要改善目前的现状, 要做到:

1.加强“思政课”师资培训, 提高课堂质量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其自身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远, 好的教学质量要有优良的师资作为支撑, 只有重视教师培训, 形成教师自我提高的良好局面, 教育质量才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最近国家正在制定绩效工资改革, 在对教师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师德建设, 成都市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师德不合格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做法, 这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也是值得推广的。只有不断加强“思政课”师资培训, 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改革“思政课”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参与率

如今大学生已经开始从“80后”迈入“90后”, 这部分青年人的思想更加灵活, 信息量更大, 观念更新也更快, “思政课”教学形式如果还保持几年前的形式, 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以致出现逃课现象。大学生中正在出现“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 专业课不逃 ”的现象, 而“思政课”作为必修课由于其内容说教性强、概念枯燥往往成为大学生逃课的首选, 如何改变目前的局面, 提高学生参与率,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只有摸清学生的心理, 合理运用媒介, 选好教学案例,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丰富多彩的互动, 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紧跟时代发展脉搏, 抓住社会重大新闻, 关注互联网上的热门词汇, 就一定能改善教学的现状, 提高学生参与率, 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成效得到提升。

3.改革“思政课”考核形式, 使教育目的落到实处

由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教育考核形式一直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学生长期逃课, 考前开夜车照样可以考出好成绩, 如果仅仅从成绩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往往得到令人失望的结果, 高分低能, 高分无德的学生日益增多, 如何让“思政课”教学教育目的落到实处, 改革考核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 “思政课”都是社科类的课程, 其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 但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落在学生身上的, 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否是考察教育教学目的是否完成的标志, 而考察其素质的高低却是和一些概念联系不大,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能不能把“思政课”考核与双记录单的数据结合, 采取一票否决制, 由于思想道德素质出问题得到学校处分者, 其相应课程的成绩就视为不合格, 让大学生从观念上改变对“思政课”的认识, 让一些概念和理论入脑入心而不是仅仅靠背靠记, 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 让考核不仅仅停留在笔头上, 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政课”教学落到实处。

二、以校园文化为平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校风和学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思想行为作风和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 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能对大学生产生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乃至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校园文化一定要用代表时代发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爱国主义代表着时代发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 是社会主旋律, 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凝聚力, 是代表进步的深层次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是校园文化品位最高的集中反映, 是校园文化的永恒主题。

2.坚持以育人为目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始终坚持以育人为目的, 融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 使大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又达到育人目的,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 聘请有影响的专家、教授为大学生开设礼仪、哲学、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系列讲座, 开展形式活、效果好、参与高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育人这条主线贯彻始终。

3.坚持以社团和社区为龙头

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本着积极扶持、稳妥发展的原则, 组建各种协会、社团等组织, 并加强对这些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社区主要是指学生寝室, 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其文化品位的高低对学生影响深远, 加大寝室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优良学风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寝室文化建设上要求学校党政高度重视, 统一管理, 加大奖罚力度, 形成学生社区文化良性发展的态势。

4.凝练校园文化品牌, 形成长效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耗时长、内容多、影响大的系统工程, 学校党政要从高瞻远瞩, 实事求是, 积极打造适合本校师生的校园文化品牌, 形成长效机制, 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服务。

三、以社会实践为平台,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这个教育渠道对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认为打造好社会实践平台需要抓住下面两个重点:

1.社会实践紧扣学生实际, 确保实践育人成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体验社会、认知社会,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开展社会实践要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严重偏离学生实际的情况, 否则, 就会让社会实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面教材, 第一第二课堂的努力就会有付诸东流的危险。高校要根据学生专业、家庭情况、个人特长等科学设置实践项目, 这样才能确保实践育人成效。

2.把社会实践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 日益成为高校热议的焦点, 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创办大学的实践过程中, 不断探索实践育人机制,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试行素质拓展学分认定, 在素质拓展学分中设置社会实践活动模块,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获奖励、担任学生干部等获取相应的学分, 把社会实践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解决了社会实践参与面不广、考核力度不严、实践成效不显著等诸多问题, 使社会实践课程化、模块化, 提高了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大大改善了社会实践效果, 形成了良好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3.选好社会实践主题, 打造实践育人品牌

2010年重庆市倡导大学生就读期间开展植树、带薪实习、三进三同、学工、学军、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重点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学生的意志;而是培养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塑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明智决策, 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一个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就是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 它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 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实现。要根据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 为社会实践选好主题, 着力打造实践育人品牌, 才能有效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优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 其成败直接关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 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贴近实际, 不断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的教育资源, 形成教育合力, 其教育目的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篇4: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模式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3-02

前言: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管理的工作,还只停留在“管”的阶段,这是所有高校普遍发生的现象,重在“管”,而忽视了“理”。通常,我们要管理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处在一个教育发展的前言。但是大多数高校并不能实现这一标准,大多数的高校,只是通过学生制定的规章以及制度,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干预以及严格的管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难以真正实现。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情况而言,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一味的崇尚管而不是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制度的管理,是最为主要的管理手段,行政管理被当作一个主要的感力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多种制度和牵制,以及约束教育者和教育的对象,把大学生作为一个教育发展下,所管理支配的对象。在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还有待改进的管理制度。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很落后的,它还停留在依赖管来限制学生。这样就缺乏了对于学生人性化的关怀。各种各样的严苛的规章制度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管理标准成百上千。这样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苛约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反对。尤其是当下,自由社会下成长的大学生,更会因为对于当代追求自由以及对于自主思想渴望的他们来说,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管理制度,是缺乏人性化的象征,是对大学生缺少关怀的象征,这无疑给高校的大学生带上一把无形的枷锁,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只有权力。因此,这样的管理制度,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抵触和反叛心理。同时,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并没有尊重学生,并且没有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特点以及在各个方面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并且会很严重的挫伤了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这些都是当今的大学生,特别的高职高专学生因为没有目标,目标模糊,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等的原因,这些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基本都是发育成熟的,因此会有自己的思想,想要追求自由,不希望别人管教,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强制性约束和干涉自身生活等等,因此,不论是对高职高专学生,还是对于高校本科学生,都要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着思想教育管理要从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等等因素,实际的出发,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就会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也会在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得到提升。

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

目标管理模式,是我国现代所缺失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目标管理法,是指在管理目标的指导下,把管理的对象,作为中心,把管理的效果作为评价,从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的科学管理方法。高等学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运用目标管理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并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制定具体的目标之后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和管理活动。

自我管理模式,是指学生对于自己的自身发展,做出一定的自我控制以及自我约束的管理模式。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拥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目标,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各方面需要最了解。自我管理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自觉性,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论:在新时期下,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原有的改革,是教育的弊端,限制学生的一种管理手段。因此上述做出了两种有效的改革后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和自我管理模式,让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5: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挑战与新对策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08-03-17 10:41 点击: 121

[摘 要]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与新挑战,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十分紧迫的新任务与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切实探索出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任务和新要求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挑战与对策

New Challenges and New Ways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Abstract: With the new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presently showed up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analyzing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defines precisely work in a new situation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to realizing the new task and new requirement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Keyword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Work on students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出现了很多十分棘手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0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该《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林晓敏同志在“21世纪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趋势初探”一文中提到了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呈现下列五种发展趋势:趋势一,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趋势二,在学生工作手段上,从传统式向现代化转变;趋势三,在学生工作职能上,由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向咨询、指导、服务拓展;趋势四,在学生工作载体上,从班级、宿舍向校园文化活动转移;趋势五,在学生工作专职队伍上,由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变。上述五种趋势的预测正是基于目前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新问题而提出来的。

1、多元化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形势呈现出多极化格局。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以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仍不可忽视。尤其是西方霸权主义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他们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势,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面对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时期,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坚实阵地,能否肩负起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优势,把思想教育工作完全置于国际环境的大格局中,培养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明辨是非,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中华民族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民族道德意识,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2、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认知渠道、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互联网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阵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手段;进一步开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复杂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陈旧而滞后的教育观念与管理手段横亘于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艰难、长期的育人过程,必须全体动员、多方配合、形成合力。由于受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工作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讲究工作策略和方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给人一种死板、枯燥、形式化的印象,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切实掌握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同时应借鉴科学的教育方法,讲究因材施教,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讲究因人而异,并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来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重视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开放发达的社会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显现出来,形成心里疾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的只是政治信仰、形势政策和抽象的道德原则等等,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亟待重视。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探究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学生教育管理在工作环境、内容、对象等方面的变化,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紧迫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戴慧莉同志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任务:⑴抓政治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⑵抓思想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⑶抓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观;⑷抓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讲究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培养科学思维能力;⑸

抓文化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科学精神;⑹抓行为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要求:⑴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经验和规律的关系;⑵要揭示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⑶要学习和借鉴现代科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艺术;⑷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程序,形成制度保证体系;⑸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管理。

因此,我们试图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努力,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新的策略与新的工作方式来开展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

1、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基石,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全面客观的研究大学生思想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而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革和发展中要围绕服务做好此项工作,同时要辅助高等教育对人才的一般性培养,并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教育模式的逐步转变与完善,必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日趋科学。可以看出,构建以素质教育为落脚点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框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适应新要求,努力构建新框架与新体系,采取新手段,使得工作系统化、资源一体化,并努力创新,逐步走向科学化。

西安交通大学住宿制书院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一项重大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社区文化。以通识教育、文化熏陶、礼仪礼节等为方向的德行课堂无疑又给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2、以科技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当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尽之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时代就必然赋予其新的要求和使命,不仅要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通过各式各样的科技活动与学术活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站在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着眼并着手于培养高层次的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3、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应用手段,构建系统性思想教育新方式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更新观念,把它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单纯的说教上升到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手段。

为应对互联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给高校学生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高校学生工作网站,在逐步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新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上网引导和教育,努力减少或消除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4、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前提,加强学习和深造,努力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艺术与创新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科学,也是一门颇有讲究的艺术,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高度的综合性,二是高度的应用性。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思维科学等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只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学习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等,才能够建立动态、科学的知识结构,提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引导和督促大学生精勤学业,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

例如,在西安交通大学,正在开展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创举,即“知心工程—辅导员和学生面对面”。“知心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既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但又比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有了质的飞跃。在西安交通大学,“知心工程”已经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工作平台,它的良好实施必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5、以长远稳定发展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这支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果和水平。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工作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应该从高校的长远建设出发,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另外,在选择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时,应当选择那些政治品质优秀,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

篇6: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提高他们的思想教育水平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会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当今时代,思想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文化侵蚀,对社会和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此时如果忽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很容易遭受文化侵害,误入歧途,甚至有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要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使教育出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应该将学生视为机械的接受文化的工具,不应该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和创造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制约较多,只是僵化地让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关理论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并且出现厌学思想。如果一直这样,只重视形式上的教育,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会逐渐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空谈,其教育成果也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交流日益方便,各种各样的思想碰撞比较频繁,交流互动比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度不高,所以无法辨认什么是正确的思想,很容易遭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固守传统,将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会有成效。

(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竞争趋势越来越激烈,在校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兼顾。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有所偏差,给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现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网络的接触十分频繁,并且已经对網络产生了依赖。很多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都是通过互联网。但是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学生接触网络世界时毫无抵抗力,存在许多隐患。

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高校需要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氛

高校的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离不开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氛。因此,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辅导员,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的文化气氛。开展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不应该把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校园内,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递优秀思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要引入积极健康、有意义、新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相关理论的定义概念灌输,不应该只出现在课本上。如果高校教育中涉及的概念理论知识比较多,只是将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进行讲解,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个乏味的课程。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的生动的概念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发表相关理论的感悟。辅导员要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水平和政治水平的提高。

(三)要让理论切合实际

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充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辅导员要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一个大学生都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且监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创造机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求。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要结合所在院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有效提高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阵地,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有着较清醒的认识,因此,辅导员要尽职尽责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种思想文化开始交流碰撞,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对此,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有效避免不良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元思想的碰撞也越来越频繁,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较少,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极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从而给其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高校在如此关键的时期如果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使大学生误入歧途,甚至有可能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这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帮助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将学生作为简单接受知识的机器,对其制约较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僵化地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侧重表面的形式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具体的收获。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重视度逐渐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大打折扣。尤其在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的交流日益便捷、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也较为频繁的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教师如果一味固守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只会徒劳无功。

(二)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当前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对于其健康全面发展非常不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得不断丰富其他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而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这样的形势给大学生的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也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无形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一定难度。此外,大学生对于当下社会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其思想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区,在多元思想相互碰撞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施行。

(三)网络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和各领域。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接触也极为频繁,目前多数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是通过互联网,互联网在方便信息获取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隐患。由于目前互联网的监管较为缺乏,造成了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的局面。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低,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且互联网上充斥着多种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态度等,大学生面对其会显得不知所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思想政治的教育无法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书面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大学生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思想政治的教育本质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落实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而目前的高校教育显然没有做到兼顾实际这一点。如在进行思想政治考核的时候,大多都是侧重于学生的书面成绩,这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表现不相统一的情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都是这样的局面,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是高校亟须改变的一个方面。

三、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的教育离不开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因此辅导员要注意营造这一文化氛围。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只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的学习,还要注重在平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故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是极为必要的。大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校园内,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思想政治的教育,这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二)引入新颖、有积极意义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关理论的灌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概念理论知识较多,如果只是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丰富,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辅导员要注意引入新颖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内容。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加强其对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感悟。如辅导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非常有效。

(三)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千篇一律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烦。高校辅导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无疑会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辅导员要积极改进创新教育方式,带给大学生不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辅导员要彻底摒弃,改而与学生进行想法交流,针对具体问题相互交换看法,进一步展开探讨,以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出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很多大学生出现政治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集体观念差、社会责任感缺失等思想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高校应该以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新形式,积极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各种主题教育。很多高校往往认为只要搞了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团会等等,就做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完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多流于形式。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真正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调整和自我接受的能力。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将这些精神和教育内化为大学生思想意识中更深层更长远的东西,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适应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的要求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真正目的。

二、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规定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专职政治辅导员为直接责任人,构建两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通过即时的沟通和交流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畅,打造一支具有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中的横向结构,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工作环境,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和重要载体。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稳定教师队伍,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还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生命科学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与心理》等人文类、社科类、科技类、心理健康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多角度向学生们讲授有关教育系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常态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四、充分发挥党团等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切实增强学生党建工作。高校要高度重视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和流程,不断提高发展标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使其能够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2.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学生方面的优势,注重引导优秀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为高校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支持和配合作用。同时,认真做好优秀团员推荐入党工作,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团员青年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上一篇:快递行业 年终总结下一篇:特教学校年度考核积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