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2024-07-14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篇1: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上个星期,孩子们来得比较少,我的教学很轻松,然后各种想尝试的念头就在心里萌发。做完操,因为四个小班挤在一起走楼梯不安全,也因为我们是小四班,轮到最后一个走,在等待的时候,我问孩子,想不想做个吹泡泡的游戏,孩子们说想。我告诉孩子吹泡泡的游戏需要先把四路中队变成一个圆圈,孩子们认真听着。我先带着第一队开始绕行走,在阿姨的帮助下,第二队的排头紧紧跟上,第三队、第四对,很快,我和第四对最后一个孩子接上,孩子们兴奋又惊喜地发现:队伍变成了一个圆圈。

我请孩子们放下拉前面小朋友衣服的手,并面向圆心站好,孩子们很快完成了老师的口令,然后我请孩子们伸出手,和自己旁边的两个小朋友拉手,孩子们也完成得很好。接着,我们就开始做吹泡泡的游戏,我说泡泡变小了,孩子们就兴奋地朝圆心走,缩小圆圈,我说泡泡变大了,孩子们就往后退着走,扩大圆圈,我说泡泡破掉了,孩子们就再原地蹲下,我说吹泡泡了,孩子们就随着我的“吹泡泡”,慢慢站起来,孩子们快乐极了,一遍游戏之后,发现前面一个班级正好差不多走完楼梯,我于是告诉孩子,以后我会经常带孩子做这个游戏,孩子们期待着。

但是这个圆圈走回去是不行的,我们于是又完成了一个难度挺高的合作动作,将圆圈变成了长长队伍,并且放下互相拉着的手,赶紧找好前面一个小朋友拉好衣服。孩子们完成得非常好。我们高兴着和太阳说再见,和云朵说再见,这会的孩子就特别快乐和愉悦。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孩子们每每做完操要等待时,总会提醒我,张老师,我们要做个吹泡泡的游戏。看孩子们对游戏那样喜欢,我何尝不是一种教学的快乐体验呢,我又和孩子们做起来。并且由吹泡泡变成了大皮球,孩子很会想说可以变成气球等,我觉得孩子已经真正喜欢上了这个游戏。

这个星期轮到我周二和周四带班,本来以为孩子们已经忘记了这样的游戏相约,不过孩子们在做完操马上提醒我,张老师,我们做个游戏吧。我故意说:什么游戏,我忘了。孩子们便提醒我:先要走成一个圆圈,然后变大变小,很好玩的。看孩子们都记得这样清楚,我马上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并且告诉他们每次做游戏,都要进步一点点,这一次,我们要更有秩序地走圆圈,而且圆圈变大变小时,不能随便趴在地上,孩子答应了。于是,我又和孩子们做起游戏来,等待的五分钟,我们找到了最快乐的瞬间。也看到上个星期没有来的孩子,也都掌握了游戏的方法,大胆地玩起游戏来。

在以前带领小班时候,总是在队伍变化上觉得很困难,尤其是变成圆圈,但是这一次,我觉得特别容易,不是我强调了规则,而是我找到了和孩子的心灵契合点,有时幸福是不需要很多规则就能获得的。

篇2: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手指游戏

目标:

认识自己的小手、锻炼手指肌肉灵活性。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教学过程:

1、引入:一起边说儿歌边做手部运动:“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认识小手

教师:“刚刚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帮助我们完成儿歌的啊?”(幼:“手。”)

教师:“我们的小手还很能干,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小手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手的作用,如:吃饭、写字、干活等。)

教师:“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你们了解我们的小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手。”

介绍各个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讲述游戏

教师:“我们的手指每天都是一起帮助我们做事情的,它们像亲如一家的兄弟。在手指家庭里大拇指是它们的大哥哥我们叫他大哥哥,食指是老二我们叫他二哥,中指的个子最高的我们叫他高高的哥哥,无名指因为名字的关系兄弟们叫它无名哥哥,小指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其它兄弟叫它小弟弟。”

教师:“手指兄弟非常有礼貌,它们天天互相打招呼。今天它们来和小朋友打招呼来了?”(幼:好)

教师:“大哥大哥你在哪?(伸出大拇指左右晃动)我在这,我在这(伸出另一只手拇指晃动)

大哥大哥你好吗?(一手拇指做点头状)我很好,谢谢!(另一只手拇指做点头状)

再见!(拇指左右摆动,收回身后)再见!(另一只手拇指摆动,收回身后)”

其它手指依次打招呼。

4、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游戏。

教师:“我们也像手指兄弟那也一起来打个招呼吧。”

教师起身与幼儿共同做手指游戏,强调“无名哥哥最懒了,它不愿意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无名哥哥最乖,老师一叫就出来了。”

“小弟弟最听话,一叫他就跑出来了。”

5、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的小手有些累了,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吧。”

做捏拢放开游戏:“捏拢放开,捏拢放开,放开捏拢,放开捏拢。爬呀爬呀爬呀,爬到脸上(腿上、肚子上)了。”

最后我们的小手爬回家了。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3: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关键词:语言,游戏,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语义为内容、语法为组织体系来传递信息的, 而3~4岁的幼儿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 我们如一味地进行语言灌输, 可能孩子会不感兴趣, 而把游戏合理地运用于语言教学中, 效果会十分显著。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倾听, 就是细心听别人说话, 倾听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 学会倾听不仅能正确地获取信息, 而且能给讲话者留下尊重他人的良好印象。目前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都不太好, 而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形式, 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十分有效。

(1) 利用“听声做动作游戏”,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特别容易分散, 平时活动中需老师不停地督促和提醒, 但效果依然不好。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听声音做动作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如播放一些汽车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是哪种汽车;播放各种动物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是哪种动物;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 等等。对于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幼儿进行表扬, 对于不能表达出来的幼儿提醒他们下次认真听, 慢慢的幼儿就会养成倾听的习惯。

(2) 利用“抢答游戏”,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小班幼儿常常在听一件事, 听到前面一两句, 不是听不下去, 就是急着插话, 这说明孩子倾听质量不高, 听得不专心、不认真。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抢答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 让他们听清游戏规则, 必须在教师提问结束后才可以说出答案, 这样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而且还能促进幼儿的倾听习惯。

(3) 利用“分辨错误游戏”,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为了检验孩子倾听的结果, 教师可有意说出“夏天大雪纷飞、青蛙会飞、汽车在水里行驶”等一些错误的话来检测幼儿倾听的结果, 观察幼儿是否认真倾听, 或者能否听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然后再引导其进行改正, 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幼儿的倾听习惯养成。

二、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1) 通过“角色游戏”, 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很多小班幼儿入园不久兼之性格孤僻, 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谈, 因此, 在教学中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娃娃家”, 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 通过游戏, 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一旦进入角色中就开心地交谈起来, 有时谈论家里的事情, 有时谈论小朋友之间的事情, 有时谈论学校的事情, 慢慢的, 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放松, 也敢于表达, 很多幼儿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2) 通过“你问我答游戏”, 促使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交流内容可根据年龄有所差异, 抓住孩子的兴奋点, 唤起他们想说的愿望, 通过设置悬念、内容复述等游戏活动, 使幼儿愿意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讲述一段小故事, 观察幼儿的反应, 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 针对故事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 能正确回答诸如“故事里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们都做些什么事情”等问题就予以表扬, 反复多次, 幼儿就能够熟练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通过“发声音游戏”, 指导幼儿学会保护嗓子。为引导幼儿保护好嗓子, 在教学中常进行发声游戏, 通过比赛听听谁发出的声音好听, 让幼儿尝试发出最好听的声音。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比赛意识, 而且改变了幼儿喜欢大嗓门的坏习惯。

三、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1) 通过“表演游戏”, 引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小班幼儿拥有强烈的求知欲, 渴望从图书中获得信息、体验书中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让阅读变成游戏化, 提高幼儿的愉悦感。幼儿天生好动、好模仿, 书中出现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或是好玩的动作时, 可引导幼儿表演, 或者在区域游戏中, 根据故事内容让幼儿拿着道具进行表演, 在游戏中幼儿不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 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 通过“开火车游戏”, 培养幼儿逐页翻书的习惯。由于部分幼儿自身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全、动作不灵活而造成的无意识翻书, 或是教师和家长没有教他们正确的翻书习惯, 因此造成很多孩子不会逐页翻书。在教学中可采用开火车游戏, 引导幼儿回答:“火车要一节连着一节, 第一节小火车里坐着谁, 接着第二节小火车坐着谁、发生什么事情”, 这样既能养成幼儿逐页翻书习惯, 同时也可引导幼儿对一幅画的内容进行描述。

篇4: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关键词】幼儿教学;小班教学;音乐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普遍在4岁左右,由于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不能像对待其他孩子那样进行教育活动,应当应用一些简单的、幼儿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来说,要想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而音乐游戏则是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实践,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如果能够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将很多教学内容融入到音乐演戏当中,进而能够提升幼儿小班学生的音乐意识。从当前幼儿园小班应用音乐游戏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多幼儿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现状

音乐游戏能够将音乐、知识、游戏、舞蹈、歌曲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而提升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很多幼儿教师积极探索音乐游戏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融合性,音乐游戏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加符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心理,因而应当进行积极探索,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融合,导致音乐演戏只是“音乐+游戏”,有关的舞蹈、知识、艺术等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游戏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则性,由于幼儿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开展音乐游戏,除了要推动音乐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说,都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也不例外,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规则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游戏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在这方面缺乏有效探索,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二、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要想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策略创新,既要从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游戏模式,又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的融入性、规则性以及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认为,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拉近师生感情。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未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幼儿园小班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游戏与拉近师生情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挥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身心愉快的优势,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快速融入集中。比如在开展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来看,与幼儿一起开展音乐游戏,不能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而且也能使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因而,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在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用方法,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培养音乐艺术。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还必须将拓展音乐游戏范围,要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既要学习音乐,又要学习一些舞蹈,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效果更好。特别是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普遍缺乏自制力,因而不能应用专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很多幼儿更愿意做游戏,对于唱歌、跳舞来说根本不喜欢,这就需要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比如在《小火车》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当“火车头”,幼儿则当一个个“车厢”,还可以设置隧道门、小桥等情境,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音乐,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动作更具有“舞蹈性”,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意识、舞蹈意识等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传授幼儿知识。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以及一些舞蹈艺术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知识的培养,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应用效果更好。小班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而更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的则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学习。比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数鸭子》这首歌就可以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让幼儿认识小鸭子,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通过数数的方式学习数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并不断总结好的方法。

四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锻炼幼儿身体。由于音乐游戏是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在做游戏,因而会对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特别是对于锻炼幼儿的协调性更具有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要对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使幼儿能够跟音乐的节拍做出跺脚、摆手、摇头、点头、拍手等动作,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同时也能够使游戏的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在这方面,小班幼儿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要对音乐游戏进行研究,争取编排出更多、更好、更能够锻炼幼儿的游戏环节。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是比较符合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创新性模式,广大幼儿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融合性与规则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应用创新,重点要在拉近师生感情、培养音乐艺术、传播幼儿知识、锻炼幼儿身体等方面取得突破,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科学、更有效、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璐珺.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07:52.

[2]王静.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6,05:157.

[3]董敏文.游戏化教学方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方法[J].新课程(上),2015,02:48-49.

篇5: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究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

2、与同伴合作进行搭建游戏。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方法

示范法、创编法、练习比赛法、合作游戏法

重难点

探究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探讨纸杯的用途

谈话导入:在哪里见过纸杯? 纸杯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

二、和纸杯做游戏

(一)单个纸杯的玩法

1、探究单个纸杯的玩法(请幼儿尝试)

2、集体体验单个纸杯放在身上的玩法

3、集体体验单个纸杯放在地上的玩法

(二)两个纸杯及多个纸杯的玩法

1、再增加一个纸杯,将地面上的纸杯变高以后的玩法(两个纸杯的玩法)

2、多个纸杯放在一起可以怎样玩?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大杯口朝下或小杯口朝下)幼儿两人一组,体验玩塔建游戏的快乐,3、教师总结:谁搭建的高楼最高,谁的高楼最奇妙。请幼儿用最快的速度将纸杯扣在一起,也是一种玩法,并且锻炼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三)除了我们的这些玩法,纸杯还可以做什么?

出示纸杯作品

活动延伸

“听话筒”游戏。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的出来幼儿对纸杯很感兴趣,玩的也很开心,成功扩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篇6: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能把一张大的报纸折成“细尾巴”的样子。

2.幼儿在活动中能感受到踩“尾巴”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大的报纸。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示范折“尾巴”。把一张大的报纸一一对折,折成“细尾巴”的样子――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把折好的“尾巴”放在腰间,两个小朋友做游戏,互相逐看谁先踩下“尾巴”来,谁就胜利。

基本部分:

折“尾巴”――幼儿每人一张报纸,按老师折的样子开始折,先把纸平放在桌子上,一次性折成细“巴”的样子。

――幼儿先把折好的“尾巴”放在腰间,俩俩交朋友,找到朋友以后,教讲解游戏规则:游戏时幼儿不能推自己的朋友,谁先踩下“尾巴”来谁就胜互相追逐小心不要摔倒。

开始游戏。

――教师发口令幼儿互相追逐踩“尾巴”。游戏连续进行3-5遍。

――游戏时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安全,分组游戏。

结束部分:

――分散游戏。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甩着自己的“尾巴”在场地上自由活动。

4:00-4:15离园准备(入厕、整理衣服)

反思:

这个游戏小朋友十分喜欢,只是不知道正确的玩法。今天我们利用体育活动时间玩玩这个游戏,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灵活性,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给予特别指点,并和全班幼儿共同欣赏幼儿的新经验,通过一步步分享新经验,层层递进,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标。

篇7: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多种平衡凳游戏,发展幼儿的灵敏、力量和速度,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力、思考力和创想能力。

活动准备:

平衡凳10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坐成一行,面对教师,玩《抢位》游戏。

1、当听到哨声后,幼儿快速起立,换坐至相距4米远的另一排长凳上。

2、听到语言提示后,幼儿快速站立,再次换位。

3、听到击掌声时,换位。

4、区分有效和无效口令,拍掌三次为有效移动信号。

5、用眼睛来区分,三个手指为有效移动信号。

6、请幼儿用眼看,耳朵听,脑袋想,有效地区分各种干扰信号,例如口令击掌1至2次,(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伸出两个手指等,但有效信号仍是伸三个手指或击掌三次。

7、综合运用各种信号,但只有跺脚才是移动信号。

二、幼儿仍保持原对形,继续玩平衡凳游戏

1、将平衡凳的数量适当减少,促使幼儿们相互照顾,以便全体都坐在平衡凳上。

1)每次换位后,均减少一个平衡凳,鼓励幼儿想到他人,能在仅剩的凳面上坐下来。

2)仅剩一个平衡凳时,要求全体幼儿开动脑筋2 开始不提示,让全体幼儿尝试2 适度提示,(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以站立姿势来尝试2 提示幼儿应多想到同伴,采取紧贴和侧站的方式,增加空间,完成任务。

三、幼儿休息,教师将平衡凳排列成相距半米至一米的纵向障碍

1、幼儿以行走的姿势跨越障碍

2、幼儿以小跑的姿势跨越障碍

3、幼儿以快跑的姿势跨越障碍

4、将幼儿分成若干组采取自己较喜爱的动作过障碍

四、幼儿绕场慢跑放松后回班活动结束:

能促使师生共同开动脑筋,创想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还能提高活动课的密度,减少搬运和布置器材的时间,值得倡导

游戏反思

抢椅子游戏是我们传统民间游戏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游戏,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操作性强。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规则进行游戏的话幼儿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持久性。我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将一种游戏演变出多种玩法,让抢椅子游戏的更丰富、更好玩、更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趣点。从整个游戏过程来看,幼儿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同时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椅子游戏的快乐。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抢位游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716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大人国小人国》》:小班教案《大人国小人国》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身体收缩与伸展的变化,运用想象力设法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大人国小人国》教案吧。

篇8: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文文, 小六班里一个引人注目的小男孩, 看上去是一个文静乖巧的男孩, 但其实他是我们班级的“小皮蛋”。

每当我们活动时, 总能看到文文“脱离队伍”的身影。 在体育活动中, 文文抓着棍子在操场上满场跑。 一个不留神, 他就跑到教学楼里, 跟你玩起“躲猫猫”的游戏。 讲解操作要求时, 文文背对着我在研究后面的蘑菇亭子, 根本就不听我在讲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等到请小朋友跳棍子, 他就开始插队, 挤到最前面, 故意把小朋友的棍子踢开, 让别人不能跳。 在各种体育活动中, 文文总能想出不同的花样破坏游戏的秩序, 不遵守游戏的规则。

二、原因分析

刚入园的时候, 小朋友们都还处在和爸爸妈妈的分离焦虑中, 文文也是哭闹不止, 可是他很快就停了下来。 他打量着这个陌生的教室, 不一会他就开始满场跑。 他好奇好问好动, 探索欲望非常强烈, 娃娃家里有什么他都要拿出来看看……这是他的优点。

在体育活动中, 这些优点同样在“发挥”作用。 他好奇心强, 到了操场上总喜欢东看看西看看, 刚开始可能还在听老师讲话, 下一秒就被操场上别的东西吸引, 说明文文的注意力不太集中, 一观察到好玩的就会忘记小耳朵应该在听老师。 文文在家里是独生子, 奶奶比较宠爱文文, 因此养成文文按照自己方法做、不听指令语言的习惯。 在游戏过程中, 他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 喜欢用手破坏已经摆放好的物品, 或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玩, 不管自己有没有影响别人。 老师的指令性语言并不是很理解, 听懂了也不去做。

三、教育措施与效果

1.加入游戏, 时刻提醒。

昨天下过雨, 场地还有一点潮湿。 我们组织小朋友下楼玩“棍子走迷宫”的体育游戏。 这个游戏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 将一只脚走进迷宫里, 另一只脚轻轻放在已经放进去的脚前面。过程中不能碰到组成迷宫的棍子, 踢到棍子挑战就失败。

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都很感兴趣, 文文也不例外。 一开始他很开心地排在队伍里, 前面的孩子走得很小心, 过了几分钟还没有轮到文文, 文文从队伍里面跑了出来, 想直接插队走迷宫。 我马上就提醒他:“文文, 可不能插队哦! 每个小朋友都要排队的。 ”文文又回到了原来的队伍里面。 第一次挑战迷宫, 文文走得很认真, 走到中间的时候, 一个没站稳踢到旁边的杆子, 挑战失败。 文文重新去排队, 排了一会他发现后面有一只乌龟玩具, 就想跑过去看看。 他刚走出两步, 离开了我们班级的红点点区域就被我叫住:“文文, 可不能离开红点点的区域哦, 不然你就找不到家了。 ”文文被发现了, 只好灰溜溜的继续排队。 第二次挑战, 文文成功地走出了迷宫, 他开心得上蹦下跳。 没有继续排队, 站在迷宫旁边看别的小朋友走迷宫, 当他伸出小手想要推推地上的棍子时候, 我又马上阻止他:“这样可不行哦, 小朋友会走不出迷宫的。 ”文文只好放弃了捣乱别人走迷宫的行为, 想直接插队到队伍里面走迷宫。 这次不用我提醒文文, 后面的小朋友都叫起来:“文文, 不能插队! ”文文只好排到最后。

通过这次活动, 文文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老师注意着的。只要做不遵守规则的时候, 马上就会被点名提醒。不仅是老师, 小朋友们也会成为帮助文文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帮手。

2.适当批评, 养成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 请孩子们练习跳棍子。

文文站在棍子前面一动不动, 眼睛还在看旁边。 先是点名, 文文动了一下, 尝试跳了一次。 但是因为没有听操作要求, 他用的是分腿跳的方法, 小朋友们都笑了。 我假装很严厉地说:“全班只有你不在听, 跳的方法也是错的。 你喜欢看那你走过去看吧。 别来跟我们一起学本领。 ”我做出要推他走的样子。文文着急了, 哭着拉着我的衣服不肯走。 我把文文带回班级前面, 告诉大家:“这个小朋友很喜欢看外面, 但是他说以后他不看了。 现在老师给他一次机会, 让他看我们小朋友跳, 等他把这个本领学会了再回去。 你们们说好吗? ”孩子们都说好, 我就让文文站着看别的孩子都跳得很开心。

站了一会, 他小声地问我:“老师, 我可不可以去跳棍子了? ”我告诉他如果以后老师教本领的时候, 你不看着老师, 那你就只有看别的小朋友玩。 文文点点头答应了。 通过这个批评和等待玩耍的时间, 文文知道了不遵守游戏的后果, 这个后果将对他以后玩耍产生一定的约束制止作用。

3.鼓励表扬, 再接再厉。

玩了几周的棍子, 孩子们对棍子已经比较熟悉。 今天我们要尝试钻山洞的游戏, 需要两个孩子配合搭山洞。 邀请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示范, 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 我邀请了文文。我请他把小手举高, 手臂伸直, 和我一起拿住棍子的两头不松手。 当小朋友一个一个从我们搭好的山洞里钻出去的时候, 我表扬了文文的山洞搭得高高的。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山洞, 我请文文帮助大家一起搭山洞, 文文抓着别的孩子的小手说:“手要这样子。 ”“棍子要伸直。 ”我告诉他:“你会帮大家搭山洞, 你说得真棒。 ”游戏结束的时候, 还有几个孩子对文文说:“谢谢你帮我们搭山洞。 ”文文笑得很开心,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都没有捣乱, 注意力也很集中, 还帮助大家, 我鼓励他下次再帮大家的忙, 他大声地说好。

鼓励和表扬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到很多事情, 觉得自己是很能干的。 为了证明自己, 他会想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以得到你的肯定。 事实证明, 在鼓励肯定的状态中, 文文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

篇9: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探讨

关键词:美术;游戏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过程

G613.6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长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一名教师,我深感,当前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理论上重游戏,实际操作上重上课,美术教育内容选择上重技巧学习的倾向,造成幼儿美术作品模式化的局面,严重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扼杀幼儿的创造意识;二是重知识性目标轻情感、能力目标的倾向。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对新课程不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局限于省编教材里的活动建议,一直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实际,只会按照教材上课。在美术教育方法运用上很多教师重视紧扣美术教育的知识性目标,而忽视幼儿内在的体验,轻视幼儿的情绪情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潜在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的艺术领域中强调:“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这些文件都为我们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意见。我认为,小班美术教学必须注意采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因为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让幼儿感到快乐的一种基本活动。

一、教学环境游戏化,丰富幼儿的体验

(一)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

优美的大自然是艺术教学的最广阔的课堂,是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最迷人的场所,应当利用起来。如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带到教室外,让幼儿听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变化,看看百花盛开、百草变绿的景象,學生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获得对春天的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指导幼儿将自己的体验融于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如在“过新年”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活动室门上贴上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小班孩子直接在墙面上装扮新年树,挂上红灯笼;请幼儿在墙上张贴大班哥哥姐姐创作的剪纸、染纸作品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从而激发其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小班幼儿,教师要为其创设游戏情境,使美术活动具有娱乐性。比如: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绘画活动的发展一般经历了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四个阶段,以线条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到做操的这一段时间里开展自由绘画游戏活动,刚开始孩子们还跑过来问我:“老师画什么呀?”我回答:“你最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都兴奋起来,有的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则在一旁观望,但是没过一会儿孩子们自我陶醉其中了,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毫不拘束,行为和思想不会受到限制。在每一次绘画活动后我们还可以耐心地听幼儿讲述藏在每一张画后的故事,并通过提问、谈话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从而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美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处在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喜欢游戏,有强烈的自主游戏的需要和欲望。小班的孩子亦是如此。因此,教师选择的美术内容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孩子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是生活化、情节化、游戏化的内容最容易唤起幼儿的兴趣。

(一)绘画活动

小班孩子常把绘画当作游戏。此时,教师应主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使其大胆作画。因此,在技能上不提过高要求,主要认识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控制手的动作。比如:在画“小动物打电话”、“小蜗牛”时,可以指导幼儿画螺旋线和电话线的基本技巧。在《太阳》这一活动中,针对孩子喜欢涂鸦,我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点一点,先小点,再大点,转一转,转出个太阳;用手指蘸颜料抹一抹,抹出太阳的光芒。幼儿看到这么容易就画出太阳,也非常积极地投入画太阳的活动中。

(二)手工活动

最初可以让小班幼儿任意玩泥,任意拿捏橡皮泥,任意塑造出一些简单形体,使其在玩泥中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同时,我引导孩子欣赏一些教师和中大班孩子的泥工作品,引起小班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过了一段时间,我设计了一些让他们用一种或者两种基本技能来塑造简单物体形象,如:“苹果”、“汤圆”、“面条”、“饼干”等。到后期我设计两个基本形体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物体的课题。比如:讲两根一样长的小泥棍拧一拧,做成油条;将两个小圆球叠在一起,做成葫芦娃等。

手工活动主要以玩为主。对小班这一时期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不要过急,要按照幼儿自身发展的速度,循序渐进。为小班幼儿设计的课题主要是玩纸、撕纸、粘贴。小班幼儿喜爱玩纸和撕纸,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颜色各异、性质不同的纸让幼儿撕着玩。在撕玩的过程中体验纸的性质及各种形状的变化。如:“蘑菇”、“球”、“太阳”、“饼干”等。另外,还设计一些粘贴简单物体形象的课题。如:粘贴“草莓”、“菠萝”。在小班后期,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并初步使用剪刀,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

(三)美术欣赏活动

由于知识经验少,生活范围较狭窄,小班幼儿欣赏的作品在内容上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接近,这样容易为他们所喜爱。如:日常用品(钟、背包);或者名人的画作,主要是主体突出、形象鲜明,能引起儿童的想象。如保罗、蒙德里安、米罗等画家画的抽象画作品,让幼儿欣赏并从作品的抽象符号中想象。我还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色,蓝天白云、桃红柳绿的春之美,银装素裹的冬之美等。

三、教学材料游戏化,拓宽创作的素材

不同的美术活动需要的材料是不同的,我们应当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只要是适合幼儿的,都可以为活动所用。如我们可以把幼儿卷出来的扇形的铅笔屑作为教学材料,让幼儿当作裙子或帽子再画上人体的其他部位,就可以描绘出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我们可以把农村随处可见的棕叶进行编织,就可以编出活灵活现的蛇;我们可以在蛋壳上进行涂画,创作出维妙维肖的各种脸谱……我们还可以结合小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指导他们想象,用色彩来表现相对应的口味。如:酸甜口味的柠檬糖联想到明亮的黄色,苦涩的咖啡联想到咖啡色或者黑色,辣辣的辣椒联想到火辣辣的红色。让幼儿自己感受到的、用心中独有的色彩进行创造。

因此,教师给幼儿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多变的,应给幼儿准备一些印章、气球、刷子、挂历纸、彩纸、海绵、乒乓球、瓶盖、旧牙刷、水果、生日餐盘、棉签、玩具汽车、树叶、吸管、玻璃球等,使幼儿熟悉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这样幼儿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撕撕贴贴、印印画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幼儿的手部小肌肉,这样创作出的画面也会更加生动活泼。

四、教学过程的游戏化,吸引幼儿的注意

(一)教学活动导入游戏化

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非常重要,创设游戏性的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感染力,通过结合音乐、图片、动画等多通道的感知能够帮助幼儿打开心灵之门,产生强烈的表现力。例如: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可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也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二)针对幼儿的想象,适时适度指导

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个人色彩风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造。比如:有一位幼儿选了灰色调的,我们不必强求他选用明亮的颜色,更不能用言语打击:怎么这么难看?你的画面乱而且黑。我了解到他选用这些颜色的原因。(马上下雨了,天空全是乌云)如:在课程《色彩——近似色运用》中,如何与幼儿说明深奥的色彩关系时,不能使用专业术语。让幼儿明白色彩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每种色系有哪些颜色。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告诉幼儿,如红、黄、橙这三种近似色,告诉幼儿这三种颜色是好朋友,请幼儿尝试三种颜色搭配使用或者自己选用另外三种好朋友颜色。当有一幼儿尝试将橙黄、紫色搭配在一起时,我告诉他:“橙黄色和紫色在一起是会打架的,找找看橙黄色和哪些颜色是好朋友呢?”让幼儿自己在尝试中明白近似色的关系。

(三)教学评价游戏化,提升幼儿的认识

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评价评价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属于初级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绘画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在“蛋糕”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学习涂满、涂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白色的部分。我用游戏的语言指导:蛋糕皮还没有熟透,我们吃了会坏肚子的,我们再烤一次(手部动作绕线涂)。

总之,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注意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积极创设环境,注意挖掘美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运用多样性的材料,增强教学环节的吸引力,努力将游戏引入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2012年10月

[2]《藝术教育》 :郭声健,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01月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4]《幼儿绘画心理与绘画指导》 :朱家雄,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篇10: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3、指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拍、内容做动作。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鼓励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找同伴做朋友,学会用握手、敬礼等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找朋友》音乐磁带

小兔子、小猴子、小猪、小狗的毛绒玩具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兔子和小猴子毛绒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先出示一只小兔子,看,谁来了,请幼儿与小兔子打招呼,小兔子一个人玩真没劲,它想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教师操作玩具,边唱边去找朋友,找到小猴子,它们成为好朋友,在一起玩的可高兴啦。

(2)小兔子的好朋友是小猴子,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的朋友是***,你有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是谁,好朋友见了面怎样打找呼,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干什么?

(刚开始,我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利用毛绒玩具小狗找小猴子做朋友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切人主题,而且很自然地过滤到小朋友们找朋友。)

2、教师示范表演歌曲《找朋友》

(1)我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谁愿意做我的朋友?

(2)教师清唱歌曲,到小朋友中间去找朋友,找完后提问:我是怎么去找朋友的?找到朋友是怎样做的?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是怎么样找到朋友的,找到朋友又是怎么样做的,让幼儿熟悉了歌曲内容,同时学会了找朋友的方法,还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3、请小朋友们自由找朋友。

(1)教师唱歌,请小朋友相互找朋友。

(2)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去找朋友,提醒幼儿注意“找朋友”时要按节拍拍手、走步,并能用敬礼、握手等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让幼儿想一想,好朋友见了面除了握手、敬礼还可以怎样做(拍手、点头、拉拉手、抱一抱…)教育幼儿好朋友之间要有礼貌,请幼儿再去找朋友,可自由加上一些动作。

(小班幼儿年龄小,掌握新知识可能慢一些,所以第一遍音乐由教师来清唱,速度放慢一些,让幼儿随着歌声去找朋友,熟悉一遍后,再随着音乐去找朋友,最后还让幼儿自由加上一些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尽情表现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愉快心情。)

4、让幼儿去找更多的小朋友做朋友。

(1)教师继续操作毛绒玩具,小兔子和小猴子一起又去找朋友,他们找到了小猪,三人成为好朋友,后来又找到了小狗,他们四个人一起做游戏,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让幼儿知道好朋友不仅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好朋友可以是许多个。

(2)让幼儿随着音乐去找更多的朋友,可以三个、四个人在一起握握手,表示大家是好朋友。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形象的小动物毛绒玩具继续去找朋友,不仅把刚开始的故事情节继续编下去,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很巧妙地渗透了有关数的概念,同时,让幼儿知道了大家要一起玩,大家都是好朋友)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和其他班小朋友继续玩“找朋友”游戏。

教学反思:

活动刚开始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毛绒玩具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由小动物找朋友自然地过滤到老师、小朋友找朋友。在这个找朋友的过程中,教师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孩子们兴趣浓厚,表现力也很强,体验到与好朋友一起游戏的乐趣,活动目标得到体现,重点也得到落实。通过引导他们找自己的好朋友,用动作来表达对好朋友之间的情感,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在活动中又再次借助毛绒玩具继续展开故事情节,很巧妙地渗透了数的概念,让孩子们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学会了交朋友的一些技能,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篇11: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敲击物体能够发出声音。

2、探索发现用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自主敲击环境中的物体,乐意将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里有各种可以让幼儿敲击的物品,例如:玻璃杯,茶杯,各种玩具等。

2、幼儿人手一把金属勺子。

3、放了不同数量水的玻璃瓶5个。

活动过程:

1、儿歌表演亲一亲,引出敲一敲的主题。

(1)谁想让老师亲一亲?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儿歌亲一亲好吗?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3)教师:小勺亲小勺能发出叮,小勺敲别的东西,它会发出声音吗?

2、教师用勺子敲一敲,幼儿感知声音。

(1)教师用小勺敲击自己的手心。

(2)教师:你听到的什么声音?啪啪啪

(3)教师用小勺敲击桌子。

(4)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笃笃笃 勺子和勺子敲一敲能发出声音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能发出什么声音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3、幼儿玩敲一敲游戏,感知勺子接触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声音。

(1)让幼儿用勺子在自己身上任意部位敲一敲,然后,讲一讲,你的勺子在哪里?发出什么声音?

(2)教师: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我们教室里有许多东西,请你找一找,用勺子敲一敲,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好听吗?

(3)幼儿探索敲击活动。

(4)教师:你敲击了哪些东西?你发现哪些声音?

4、欣赏敲击乐器

出示准备的玻璃瓶乐器,请个别幼儿上来敲击或老师敲击,感知玻璃瓶的清脆的声音,体验敲击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游戏教案《敲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27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传球点点名》含反思》:小班教案《传球点点名》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正确地接球和抛球,熟悉同伴的名字,享受运动肢体的乐趣,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传球点点名》含反思教案吧。

篇12: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抛接球的能力,体验朋友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两个幼儿一组,大约相隔两米。!出自:屈老.师!一个幼儿仍给另一个幼儿,接着后,在扔给抛球的幼儿,游戏反复进行。

玩法二:

数名幼儿站立,把两腿分开,变成火车洞,火车洞两头一头一名幼儿,一名幼儿发球,另一名幼儿接球,游戏反复进行。

玩法三:

幼儿围成圆圈,间隔大约一米。一个幼儿滚给另一名幼儿,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幼儿的方向性差,需要加强练习。

篇13:音乐游戏伴随小班幼儿快乐成长

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 情绪变化快, 注意力易转移, 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 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 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享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还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组织幼儿开展“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音乐游戏, 令我印象深刻。“老猫睡觉醒不了”是个比较传统的音乐游戏, 同时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 主要是歌词朗朗上口, 情节生动有趣, 在游戏中由老师扮演老猫, 声音变粗, 脚步变慢, 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 妈妈就来找”这段时, 幼儿激动不已, 而后手忙脚乱地往桌子底下钻 (或者躲在小椅子后面) , 然后个个屏住呼吸, 全然不觉屁股、小脚全露在外头, 只把眼睛闭起来。我往往是忍住了笑, 一个一个去拍, 最后张开双臂问一句:“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 ”这时就会听到桌子、椅子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拱到我的怀里, 小眼睛因为兴奋而放着光, 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我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 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我真的有种喜悦的满足, 心里是甜甜的。这时, 游戏给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体验, 老师所做的就是扮演他们眼中真正的“猫妈妈”, 用歌声和形体动作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享受躲在桌子底下和椅子后面的刺激及最后跳出来的兴奋, 当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只能用心体验, 我想: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所在, 也是老师的愿望。

二、从游戏规则入手, 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是约定俗成的, 或是由成人事先拟定好的。每个游戏都有一个规则, 它规定了游戏动作的方法。规则在游戏中起着组织游戏者参加活动和充当评价游戏行为标准的作用, 约束与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规则游戏的规则包括: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等。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获得游戏性体验的前提, 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 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才能开展游戏, 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 只有真正在游戏中, 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 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 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 创造游戏自身的美, 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包办, 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游戏“网小鱼”是大家熟悉、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 我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网小鱼》时, “小鱼们”由于怕被“渔网”捕到,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 大多数“小鱼”总是盯着“渔网”, “渔网”刚拉好手准备去捕“小鱼”时, “小鱼们”就已经逃回了“家”, 结果渔网一条鱼也没捕到。这时, 赵明伟就大叫起来:“老师老师, 音乐没有结束他们就全跑了。”杨轩也跑过来对我说:“他们都是胆小鬼。”被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说, “小鱼儿”都低下了头, 有点不好意思, 为了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我鼓励道:“才不是呢, 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小鱼, 不是胆小鬼, 你们说对不对? ”“对”, “小鱼们”响亮地答道。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游戏, 幼儿都能在音乐结束之后快速跑回家, 再也没有胆小鬼了。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 既遵守了规则, 又享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

三、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 用。因此音乐游戏是最佳选择。音乐游戏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老师再结合班中幼儿实际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袋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活动前我选 择并录制了两段 特点鲜明 的音乐 ,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 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 、凶恶的大灰狼形象及勇敢的猎人形象,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大灰狼想抓袋鼠吃, 袋鼠赶紧躲起来, 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 。

2.活动中让幼儿充分 倾听袋鼠 音乐、大灰 狼音乐 , 学习分辨两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性质, 大胆地模仿袋鼠跳、大灰狼走路等动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仔细倾听, 很容易能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表现的是袋鼠形象, 缓慢低沉的音乐表现的是大灰狼形象, 且还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愉快地共同游戏。

3.活动结束时 , 我给幼儿 设置了一 些比较有悬 念的问题 , 如大灰狼来了, 袋鼠宝宝怎么办? 除了躲起来还可以怎样制服大灰狼? 谁来帮忙呢? 幼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以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篇14: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一、游戏化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1.设置有趣的活动情景。

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更要用各种游戏、玩具来吸引他们。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较难集中,生活经验还不丰富,绘画能力也比较差,为了提高画兴趣和绘画水平,因此美术活动一定要好玩。在《积木印画》这一活动中,我设置情景为小熊开了一家毛衣店,可是小熊店里的衣服都是白色的,请小朋友们帮忙把毛衣变漂亮。情景中“小熊开毛衣店”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但却把孩子带进来故事的世界,能够很快的吸引幼儿,“请小朋友们帮忙“又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的情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增强孩子对美术活动的愿望。这样一个情境。告诉幼儿盒子里睡着许多的蜡笔小人,要请他们出来时,把他们的小床轻轻地抽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请,不能全部倒出来。画好后,要检查宝宝有没有睡好,再把他们的小床推进盒子里。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正确取放蜡笔,为今后开展美术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生活教学的绘画题材。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取材于生活,利用孩子的已有经验,调动孩子的好奇心,提供他们更丰富的新经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雨啦》和《报纸印画小雪花》选材的下雨和下雪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见过下雨,知道雨水的特点是细细的、短短的线组成的,还知道雨伞下面是没有雨的,这些都能直接体现在幼儿的画中。《报纸印画小雪花》是在下过雪之后完成的,孩子们看过雪、玩过雪,知道雪花是白白的,像花一样的,又发现报纸揉过后印出来的白色图案也是像一朵花,才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二、游戏化教学材料,创设多重绘画环境

小班孩子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1.丰富常见的绘画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类型和材料,例如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条让幼儿揉成纸团进行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水彩笔让幼儿进行点画还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手指点画等,幼儿被这些丰富有趣的材料所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美工区里,为幼儿提供画纸、彩纸、各种彩笔、颜料、以及多种辅助材料,引导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创意美术活动,通过画、折、剪、粘、撕、吹、滚等多种方法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大胆地想象,每个幼儿都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变化多样的绘画材料。

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创意更是丰富多彩的,有创意的绘画活动才会趣味无穷的。比如一颗青菜切开来,蘸上颜料就可以印出一朵花;一块积木缠上毛线,蘸上颜料就可以印出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张报纸揉一揉,蘸上白色颜料,就可以印出漂亮的雪花。又如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美术活动《小汽车的旅行》,让幼儿蘸上颜料在白纸上开来来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可见绘画离不开创意。

三、游戏化教学语言,提高幼儿绘画信心

1.指导用语的游戏化。

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就要运用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们认为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趣使活动过程成为一种享受。教师可以去对他说:“你的香蕉是不是坏了呀?坏香蕉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赶紧重新画一张,陷入一阵埋头重画中。

2.教学评价的游戏化。

教师在辅导幼儿画画时,要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引领。同时可以进行小组比赛的形式,手把手教他,再放手让他在自己去尝试操作,提起孩子的自信心。画得不好也没关系。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采取富有童趣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 “筑篱笆”活动后,我让“大灰狼”来检查哪边的篱笆歪了可以挤进来,哪边的篱笆短了可以跳进来,从而指导幼儿马上补插“篱笆”。这样的评价既有趣,互动性又强,幼儿充满了期待,提升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和游戏是孩子自发的活动,让孩子和艺术做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用艺术的眼光看幼儿绘画,美术活动不仅要模仿,更要重视创造性,要讲技巧,更要重视孩子的创造性,就让孩子手中的画笔自由自在的表达心智和情感吧。

篇15: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

<一>、数●区分“1”和“许多”,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一、《串项链》

材料:有开口的串链(白色的一个,红色的若干个)。

操作方法:把串链一个一个串起来,再一个一个取下来。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一个一个串起来,一个变成许多个”“一个一个拿下来,许多变成一个一个”,观察项链由一个白色的串链和许多个红色的串链连接而成。

2.可以将串链换成雪花片、回形针等材料进行类似练习。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二、《玩卡片》

材料:卡片若干(分别标有表示“1”和“许多”的图案)。

操作方法:将卡片按照“1”和“许多”分类。

指导建议:

1.幼儿已经有“1”和“许多”的概念并能简单区分。

2.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图片内容表述:“一只小猫,许多小鱼……”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学习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重叠法、并置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三、《笔套找朋友》

材料:大、小笔套若干。

操作方法:将笔套一一对应插起来。

指导建议:

1.也可搜集各种带瓶盖的塑料瓶,瓶身做娃娃,瓶盖当帽子。将帽子(瓶盖)和娃娃(瓶身)一一对应,为每个娃娃戴上相应的帽子,从而发现瓶盖和瓶身在数量上是否一样多。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四、《拧螺丝》

材料:螺丝钉、螺帽若干。

操作方法:拧螺丝。

指导建议:

1.螺丝钉和螺帽的数量可以不一样。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五、《小猫吃鱼》

材料:操作卡片一张(画有小猫图案),“小鱼”若干。

操作方法:喂“小猫”吃“鱼”。

指导建议:

1.指导语:“小猫肚子饿了,小朋友来喂它们吃鱼吧!”2.指导语:“是不是每只小猫都有小鱼吃了,请你们比一比小猫和小鱼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手口一致点数1-5,并能说出总数。

六、《按揿纽》

材料:揿纽若干,操作底板若干(标有数字)。

操作方法:根据数字按上相应数量的揿纽。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所放的揿纽数量是否正确。

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七、《娃娃夹辫子》

材料:身体上标有数字的娃娃卡片若干,夹子若干。

操作方法:根据娃娃身上的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八、《家具展览》

材料:标有各种家具的卡片若干,标有数字和点子的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找出与卡片上家具数目一致的数字或点子卡片。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幼儿所使用的方法。

2.本套材料是结合“家”的主题制作的,可根据主题内容的变化调整材料,更改卡片上的图案。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九、《拼板找朋友》

材料:木板若干(标有点子或数字)。

操作方法:找到数量含义一致的木板拼在一起。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幼儿所使用的方法。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搓丸子》

材料:底板若干(标有数字),橡皮泥。

操作方法:用橡皮泥搓出相应数量的丸子放在底板上。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一、《日历》

材料:日历一本(左边写有数字,右边贴有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图案)。

操作方法:根据图案上物体的数量找出相应数字,或者根据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物体的图案。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二、《漂亮的蝴蝶》

材料:蝴蝶卡片若干(一边标有点子,一边写有数字),将其剪为两半。

操作方法:拼出完整的“蝴蝶”(即点子数和数字相对应)。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幼儿可能会根据“蝴蝶”的颜色和拼合处的轮廓拼出蝴蝶,教师应逐步引导他们观察点子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三、《小鸟回家》

材料:“大树”卡片若干(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上标有点子),“小鸟”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根据鸟窝上的点子数摆上相应数量的小鸟。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认读数字1-5。

十四、《拓印数字》

材料:底板若干(刻有突起的数字1~5),蜡笔若干,白纸若干。

操作方法:将白纸放在底板上,用拓印的方法涂画数字的形状。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拓印的方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涂画的是数字几。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五、《捏数字》

材料:数字底板若干,塑料垫板一块,橡皮泥。

操作方法:利用橡皮泥捏数字(可参照数字底板上的数字形状)。

指导建议:

1.还可结合美工建构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数字,如用雪花片拼数字,用火柴棒搭数字等。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二>、量●感知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的不同。通过比较能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最多”“最少”和“一样大”“一样长”“一样多”,并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屈;老.师”能按物体的大小、长短对物体进行顺向或逆向排序。

十六、《比大小》

材料:糖果若干,图示卡一张。

操作方法:按照图示将糖果按大小排队。

指导建议:

1.可以把糖果换成纽扣、木珠等材料,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十七、《三只熊》

材料:操作卡片一张,图片若干(分别标有大、中、小三套物品)。

操作方法:将卡片按要求放入操作底卡中。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是否按照大、中、小为熊宝宝一家找到适用的东西。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谁的碗最大,谁的碗最小”,引导幼儿表述“爸爸用的椅子比妈妈的大,妈妈用的椅子比爸爸的小”,等等。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

十八、《比长短》

材料:操作底卡一张,缎带若干。

操作方法:根据底卡的提示将缎带按照长短排序。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最长”“最短”,并按照“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十九、《我的家》

材料:可翻页的图书(左右两边的图案数目不同),写有“多”和“少”的字卡。

操作方法:每翻一页,幼儿可将左右页的图案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在多的一页上贴上“多”字,在少的一页上贴上“少”字。

指导建议:

1.可按由简到繁的顺序制作材料:两组物体数量在5以内;两组物体数量差异明显;两组物体数量超过5但未超过10,且数量差异不明显(如少1或多1)。

2.指导语:“请你比一比哪边多?哪边少?”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

二十、《抢座位》

游戏目标:通过亲自参与游戏,能够迅速正确的认识5以内的序数。

游戏玩法:

1、5个幼儿一组,幼儿座位按1~5的顺序坐好,座位1插面红旗为标志。

2、准备1~5的20张牌,每人抓一张后一起翻牌,然后马上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找座位,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如遇两个相同的牌就要看谁先抢到座位,没有座位的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幼儿掌握后可逐渐增加数量到10)游戏规则:5个人必须是一起翻牌,不能提前偷看。

教学反思

本此活动的设计创意源于幼儿平时生活的小细节,选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夹子为题材,延发出一个生动而极富内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科)学活动。

第一环节开始在教师身上夹夹子,通过点数和说出总数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幼儿自由的玩夹子让孩子自己夹出喜欢的形状,物体等,同时请小朋友一定要爱护小夹子,要不然小夹子就不能和小朋友做游戏了,每个孩子在这一环节都能玩的尽兴,用小夹子夹出的物品让孩子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游戏后让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数。

然后第二个环节教师利用夹子本身颜色的不同,让每个幼儿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做一件作品,引导幼儿巩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并对颜色分类,这一系列的细节,不仅帮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手指小肌肉动作。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

第三环节,延续了夹子为线索,出现了对数字的巩固和认识,在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的基础上进行夹子与数字或颜色之间的匹配,这一环节孩子的兴趣点更高,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仔细观察毛绒玩具身上的不同来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有的孩子观察出毛绒玩具身上有数字就按照数字对应夹夹子,有的孩子按照毛绒玩具的颜色夹夹子,还有的孩子观察敏锐根据毛绒玩具的颜色和玩具身上的数字夹上了相对应的夹子,本环节达到了教育的目标,锻炼了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把毛绒玩具和小夹子收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活动进行延伸,让幼儿回到班级对班级的男生女生进行点数,巩固学习的内容。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自己富有活力和亲和力的教态感染每一个孩子,牢牢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的时候,语言明确,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的活动环节非常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的特点,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实在自己反复动手操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都是幼儿自己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操作空间,活动效果较好。

上一篇:我的春运经历作文下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