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林鸿钧

2024-07-02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林鸿钧(精选3篇)

篇1: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林鸿钧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林鸿钧

2011年8月13日开始实施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一公布就引起网民间很多的议论。不少网民认为这保护了婚姻双方中强者的权利,而对弱势一方的保护有所欠缺;但也有人认为新司法解释具有指引作用,会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对待婚姻。鉴于婚姻财产关系是特殊理财规划的重大议题,以下就对解释三与以前解释的重大差异,对王后夫妻财产的处理会有哪些影响,整理说明如下:

一、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的产权归属

2004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明文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解释三第七条则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中国的父母为子女购置房产的现象比外国高得多,而传统上为儿子买房又远比为女儿买房普偏。根据解释二,不管房产证登记在谁名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处房产动辄几百万,如果小两口结婚没几年就离了,赠房父母的损失不小。8月13日以后,虽然可以避免这种损失,但无房产权的一方可能会觉得一旦离婚就净身出户,没有保障。

不过上述为父母赠与全额付款,无房贷房产的情况,更常见的是,婚后父母支付首付款,贷款由夫妻支付。如房价100万,父母出首付30万,70万房贷夫妻支付。只有父母出的首付30万为男方个人财产,算是父母赠与儿子30万现金当首付款。因为房子还是在婚后登记在夫名下,还是算共同财产。如果婚姻存续期间共同还贷20万,离婚时该房价值200万,男方要房子的话,还要给女方(房价200万-贷款余额50万-父母赠与30万)/2=60万的现金当补偿。

二、一方婚前买房婚后共同还贷,房产增值的产权归属

不管是婚姻法或解释一与解释二,对于婚前一方购房婚后共同还贷,房产增值的产权归属,都没有说得清楚。因此各地方法院的判例并不一致。解释二第十一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属于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因此多数法院的算法,如男方婚前购房,房价100万,出首付30万,70万房贷婚后夫妻支付。如果婚姻存续期间共同还贷20万,离婚时房价200万,婚前房产净值=100万-70万=30万为男方婚前财产。离婚时的房产净值=200万-50万=150万,增加的净值=150万-30万=120万,为共同财产,离婚时男方要房产,需给女方120万/2=60万的现金当补偿。

但解释三第五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孳息包括存款的利息、果树结的果实、母牛生下的小牛等等。“自然增值”则指的是婚前财产在不改变状态的情况下而实现的增值,一旦改变状态投入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增值性质就变化了。房产在购置后如果没有经过重大装修,单纯的房价上涨,属于自然增值,而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用同样的例子,自然增值属于男方,女方只能要求男方返还共同还贷支付款项的一半10万元,在原始房价已支付款项50万中只占20%,以等比例计算增值部分=(市价200万-买家100万)*20%=20万,合理补偿为20万元,加上还款10万元合计30万元,低于解释二下的60万元。可预期的影响是,很多准新娘在结婚时,会要求男方把婚前的房产赠与一半持分,把女方的名字也登记在房产证上。未婚夫妻一起买房时,不管是否出一样多钱,也多会登记两个人的名字,来保障万一离婚时的权益。

三、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财产成为可能,夫妻共同财产可借给一方

以往并未规定,采取共同财产制的夫妻,不离婚时也可以分割财产。解释三第四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

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或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两种情况,可诉请法院分割共同财产。解释三第十六条,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如妻为独生女,父亲重病,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用,其个人财产不足以支应,按照夫妻之间的感情与信任关系可有四种处理方式:

1)夫不计任何代价变现共同财产甚至个人财产,帮妻支付其父亲的医疗费用。

2)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夫额外支付的医疗费用,当作妻向夫的借款。

3)妻可诉请法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以履行照顾父亲的法定义务。

4)夫妻离婚,协议或判决分割共同财产。

四、结婚前的沟通将更为为重要,对待婚姻的态度应更加慎重

解释三第九条,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双方因是否生育发生纠纷,致使感情确已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应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条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处理,准予离婚。对于未来是否生育小孩,或是两个独生子女夫妻是否生育第二胎,应该在婚前就沟通清楚,否则这方面的争吵就可以构成离婚的理由。此外,是否采取分别财产制,是否在婚前办理财产公证,也都应该在婚前就详细考虑。

对准夫妻而言,在结婚时就想到离婚时该怎麽办,是很伤感情的事。但是现代婚姻不仅是情感的归宿,也是夫妻两人财产与债务的结合。双方都应该有足够的法律意识来自我保护,婚前约法三章,即使最后无奈走上离婚之路,也能理性协商,好聚好散。司法解释只是让法官在判案时有所依据,能够让要离婚的,纠纷少些;想结婚的,动机单纯些。在夫妻财产关系的出路上,双方协商还是最主要的解决方式。

篇2: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林鸿钧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财产分割的规定: 第四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财产分割的规定:

第四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

推荐阅读: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发布(全文)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解读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第五条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六条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第十二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

第十四条 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篇3: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林鸿钧

一、现行司法实践中对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相关规定

目前来说, 对于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所产生的纠纷, 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情况中都存在。

前者, 在协议离婚中, 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 由于一方反悔, 另一方要求按照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处理。对于这种情况, 婚姻法虽然未作出明文规定, 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 (以下简称《解释二》) 第8条有所涉及。①最高人民法院释义认为其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1) 第8条的前提是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间存在一个离婚协议, 该离婚协议有涉及财产分割的部分, 并且双方当事人采取在登记机关协议离婚这一方式; (2) 规定了离婚协议中当事人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或者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 对于男女双方都是有法律拘束力的; (3) 离婚后一年, 当事人因为履行财产分割协议而又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1]《解释二》第8条第1款提到了两种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形式: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协议和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后者于离婚之时达成, 因此其成立、生效应与离婚协议一致, 其法律拘束力只能指离婚后的效力。前者虽达成于离婚前, 个人认为其法律拘束力也仅指离婚后的效力。因为关于财产分割, 双方是基于离婚这一意思, 只有离婚成功, 该协议才生效, 而且根据法律的意义脉络, 第8条第2款“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的规定对于两种财产分割协议都适用, 由此得出, 只有离婚后才能发生财产分割的事情。而且前述最高法院的释义显然也认为第8条适用于离婚登记后, 其法律拘束力也指的是离婚后的效力。

后者, 在诉讼离婚中, 婚姻双方当事人一方提出离婚诉讼, 任何一方请求法院按之前已达成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进行判决, 而另一方存在异议。对于此种情况下, 法院该如何进行判决, 以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是2011年7月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 (以下简称《解释三》) 第14条对此作了相关的解释。②该条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婚姻双方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未成, 后在诉讼离婚中对先前的财产分割协议有异议的情况下, 该财产分割协议是不能生效的, 法官应重新根据情况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此时, 该财产协议对婚姻双方当事人不产生法律拘束力, 也不能成为法官断案的依据。

二、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

在《解释三》没有出台前, 对于诉前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问题, 学界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有效的, 也有人认为是无效的。《解释三》虽明确规定了在协议离婚未成, 当事人在诉讼离婚中对财产分割协议有异议时财产分割协议不生效, 但大家对于诉前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仍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要研究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问题, 必须要在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中探讨。对于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 主要有以下一些学说:

(一) 离婚协议是一种混合型民事合同[2]

离婚协议中既有人身关系性质的内容, 又有关于财产性质的内容, 前者包括离婚和子女抚养关系的内容, 后者则是关于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离婚协议中关于人身关系的约定, 只能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后发生效力。而关于财产关系的约定是一般的民事合同性质, 按照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该约定自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时就具备效力。此种说法将离婚协议的内容进行了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划分, 试图以合同法的原理来解决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问题;但是, 财产分割协议很有可能在离婚合意生效前生效这一点不合理, 而且其与《解释三》的规定不一致, 因此可以排除。

(二) 离婚协议是附条件的协议

离婚协议性质上是一个附生效条件的协议, 在约定条件成就时, 即夫妻双方在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或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 生效的合约。在其生效问题上, 参照《合同法》第45条的规定,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作为离婚协议的一部分, 只有在婚姻双方当事人离婚后才生效。此种说法产生的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与《解释三》的规定是一致的。但是从法理上来说,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在条件没有成就之前, 对于双方当事人仍有拘束力, 表现在当事人不能恶意促使条件成就。如果当事人恶意促使条件成就的, 应当认定条件没有成就。而离婚协议的法律拘束力仅在离婚后才显现, 不符合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特征, 因此该说法也不能解释离婚协议的性质。

(三) 离婚协议就是一个涉及身份关系的协议[3]

只有登记机关登记这一唯一的生效要件, 未经登记的离婚协议没有效力, 对于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也没有任何拘束力, 任何一方都有反悔的权利。在该种说法下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与司法解释也相符。可是, 一般情况下, 夫妻离婚协议中不仅仅有解除夫妻关系的协议, 还有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的内容。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关系的协议就能概括的。根据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 离婚协议中包含数个意思表示:有解除夫妻关系的意思,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意思, 确定子女抚养问题的意思, 由于包含了数个效果意思, 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因此, 离婚协议以一个法律行为来界定是不符合法理的, 是不正确的。

(四) 《解释三》出台后, 有学者认为离婚协议的内容具有复合性, 根据包含的效果意思进行判断, 其是数个法律行为的混合, 有涉及到解除夫妻关系的内容, 也有关于财产分割的内容, 但其都是身份法律行为, 在效力上具有关联性。

身份法律行为是指以身份以及身份引起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包括形成行为和附随行为两类。所谓形成行为是指直接以一定亲属身份的发生、变更或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如结婚、离婚、收养等行为。所谓附随行为是指以形成的行为为前提, 附随此等行为而为的法律行为, 如有关夫妻财产制的约定、离婚时有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协议等。离婚协议中既有形成的身份法律行为, 即解除夫妻关系的协议, 也有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即关于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协议。[3]形成行为为要式行为, 以登记为生效条件。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为内容, 具有财产法律关系的特点, 但其有特殊性, 即它是以离婚这一行为为前提的, 是一附随行为。形成行为不生效, 附随行为也不生效, 即当离婚不成时,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也不生效。这种说法与《解释三》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根据《解释三》第14条当事人双方协议离婚未成, 一方对财产分割协议反悔的, 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 是因为对其他条款如子女抚养问题未达成统一意见, 而对财产分割协议无异议, 此时该财产分割协议效力又如何呢《解释三》对此没有规定。一般来说, 根据法理, 关于财产分割的法律行为, 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此时财产分割协议应该是有效的, 但是按照附随身份法律行为这一性质来说, 形成行为 (解除身份关系的协议) 不生效, 附随行为 (财产分割协议) 也还是不生效的, 这与意思自治相矛盾。此时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仍然存在争议。

三、诉前离婚协议性质新解:法律行为基础理论

笔者认为对婚前协议的性质, 还可以用法律行为基础理论来解释。法律行为基础理论起源于温德萨伊德在1850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前提假设论”, 认为行为人通常假定其所欲发生的法律效果在一定环境下才能发生, 然而, 此种关于事物特定状态的持续的假定并未成为合同条款。如果相对人已经意识到这种“预想”已经根本影响了行为人的意思, 则这一基本的假设 (前提) 被证明是错误的, 则不应当令行为人受其诺言的拘束。也近似说合同本身所缔结的是附条件的, 条件即被假定的事物状态在合同有效期内保持不变。

一战爆发后, 厄尔特曼教授在1921年提出了“行为基础丧失理论”, 依厄尔特曼的解说, 所谓“行为基础”, 指行为缔结之际表现出来的、且当时相对人明知这种前提观念的重要性而未作反对表示的一方当事人的前提观念, 或者多方当事人的共通的前提观念, 是行为意思得以构筑其上的、对特定情事的存在或者发生具有的前提观念。二战后, 拉伦茨提出“修正行为基础说”。对于法律行为基础障碍制度的规定, 可见于《德国民法典》新债法第313条。③

法律行为基础 (Geschaeftsgrundlage) 指成为合同基础的那些情况。具体有哪些, 法律并未明确说明。拉伦茨将“行为基础”区分为主观的行为基础和客观的行为基础。前者指在订立合同时, 存在于双方当事人间, 为双方所明知的以某一条件存在、继续存在或将来发生为前提的观念。后者指作为合同的客观基础, 为了实现合同客观目的而在逻辑上必须存在的全部情事。[4]

《德国民法典》新债法第313条适用于双务合同, 但也适用于和解以及适用于不完全双务合同和单方负担合同, 如赠与、借贷或者保证等。由于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体现诚实信用原则, 而诚实信用原则贯穿民法始末, 故法律行为基础理论应不仅适用于债法上的合同, 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上的合同应都可以予以适用。[4]

我们可以将离婚协议看成一个婚姻关系当事人双方基于离婚的立场上所订立的合同, 无论有没有体现在合同中, 合同的基础都是登记离婚或者到法院协议离婚。离婚这一合同基础仍然适用身份法律关系, 以登记为要件, 一方当事人在离婚未成时, 可以任意反悔, 离婚协议因为合同基础不能达成可以解除, 但并非一定无效。其效力由当事人决定, 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当事人对财产分割协议仍愿意继续履行, 其仍然为有效。由此可知, 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的行为模式完全可以涵摄《解释三》第14条的行为模式。由此看来法律行为基础理论对于《解释三》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解决了司法实践中许多疑点, 完善了原来立法的不足, 并回应了一些当下的热点问题。对原先司法实践中争议很大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作出了一些解释。尽管如此, 对于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理论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关键词: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法律拘束力,法律行为基础障碍

参考文献

[1]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78.

[2]孙经纬.论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与效力[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4.

[3]许莉.离婚协议效力探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 (1) .

上一篇:赏月优秀五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岗位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