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焦裕禄心得

2024-04-25

读焦裕禄心得(精选16篇)

篇1:读焦裕禄心得

二十多年前,一篇《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轰动了中华大地;二十多年后,影片《焦裕禄》的公映,在全国又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情地呼唤着这个伟大的名字,大家都希望涌现出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百姓们渴望焦裕禄式的“父母官”,党和人民渴望焦裕禄式的好儿子。而我,作为一名特区的中学生,我要大声疾呼:我们需要焦裕禄式的好家长。

焦裕禄的一生是廉洁奉公的一生。当他看到下级送来的鱼时,尽管孩子们那么想吃,他自己也实在需要补补身子,但他还是做通了孩子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鱼送了回去。事虽小,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却是很大的。如今,翻翻特区学生的书包、铅笔盒,里面的涂改液、签字笔、稿纸……哪一样不是来自家长的办公室?某些学生还可能会振振有词:“比起他们(家长)用公款吃喝、旅游,这点小东西算得了什么?””的确,对于特区的学生们来说,揩父母单位的油水已经习以为常。试想让这样一些充满利己思想的年青人去建设特区的明天,岂不令人担忧吗?

影片《焦裕禄》中的家庭戏虽然不算多,可是它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人民公仆的另一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焦裕禄的最大持点是: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影片中焦裕禄拒吃用特权搞来的大米,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同时也给他的儿女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不能利用职权来搞特殊化。

然而,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深圳,尽管较少存在利用爸爸的特权来搞紧俏商品的现象,但是那种“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特权思想还是普遍存在的,诸如利用家长的职权,给自己找个好工作、好学校等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在许多青年人眼中,这似乎已司空见惯,倘若这种“特权”思想发展下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年青一代固然有责任,但是我们的家长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呢?

影片中的服饰是我们所感到陌生的。不过,按照常理推论,县委书记的女儿比别人穿得漂亮些,也是很正常的事。然而焦裕禄的女儿却因穿得太朴素而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她的穿着何止是朴素,简直就是寒碜!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让女儿穿得好些并不难。可他为什么不那么做呢?影片并未直接回答,不过我们可以看得出,艰苦朴素是焦裕禄和孩子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然而,在特区,不要说穿得朴素,就是稍微落后点儿潮流,便会感到浑身不自在。穿“名牌”,用“名牌”,吃“名牌”之风,在学生中吹得甚烈。这些“超前消费”的来源何在?成百、成千甚至上万的“钱”意味着什么?在提倡艰苦奋斗的今天,我们的家长们是否应该付诸行动,为孩子们做个表率呢?

青少年和家长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他们潜移默化地受着家长的影响。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是培养栋梁之材的清洁空气--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永远需要的。为了明天有更多焦裕禄的出现,愿今天能有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好家长!

篇2:读焦裕禄心得

首先,是工作方法。第一,他很会团结班子成员。开会的时候,能够做到充分的民主,他总是鼓励其他人先讲,讲错了他也不当面反对,只是笑笑,会后他会主动走到大家的办公室进行“各个击破”再一次统一思想。遇到激烈的冲突,也不急于争论出谁对谁错,而是立刻领着大家下去调查。总之,最后的决定一定是在统一了班子成员的思想后做出的。第二,他很注重激发干部的积极性。有很多细节,比如经常在会议上表扬看起来不起眼,但本质上很好的同志。开会时,让一些人做到前面来。写新闻,拍照片总是要求拍别人不拍自己等等。对不同的人,他能很快抓住那个点,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第三,他善于收集好的和坏的典型,因而常常可以将困难转换为优势。在面对一件棘手的事情时,尽管大多数人都是颓丧,觉得没有办法,坐等上面救济。他总是能想到处理问题的办法。就是因为,他了解下面的情况,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因此,他知道学习别的地方的先进经验。比如到了一个公社,总体上很穷,但他就会找到最富的那一家,了解情况,为什么他家会富,有没有推广复制的可行性,等等。第四,他能够尊重各方面的人员。他一到兰考,没有拜访各个单位的主要干部,而是直接去了最穷的村,开了贫下中农会议,了解困难,倾听穷苦人民的建议。县里来了搞林业的大学生,他很重视,鼓励支持他们的育林工作,想尽办法留住知识分子。第五,他注重一手材料,每天最多半天在单位,其他时间全在下面跑。一般是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一个提兜,里面装着书和笔记本,等人的空就拿出来看。他能够深入田地,干农活比老百姓强;他能够趟过河流,仿佛有不怕死的精神;他能够顶风冒雨搞调研,尽管他已经肝癌晚期。

其次,是工作作风。第一,不搞特殊,不搞特权。他在兰考搞了个《干部十不准》,不准免费看电影,不准买前三排的票等等。第二,不占不贪百姓一分一厘。别人留他吃饭,他趁别人去厨房那会儿,早就骑车跑了。去考察果园,百姓去地里摘瓜给他,他吓得赶紧飞奔。儿子吃了别人的一颗糖,一个土豆,回来也要被他批判。第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虽然现在条件宽松了,但是作为一名党员,还是应当注意党员的形象,我自己在这方面就很不足。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党员、公务员都搞成穷瘪三的样子,但还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衣食住行,不要明显比普通人好。比如,使用苹果手机,在校园内骑小龟等等,对这些我有负罪感,以后白天在校园不骑,吃饭不骑,特殊情况才骑。第四,永远实事求是,表里如一,不附和。这和朱镕基总理是一致的,心里想的什么就说什么,不搞人身依附,实事求是的出发点还是要不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篇3:读焦裕禄心得

于丹教授结合自身丰厚的古典文化素养, 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以独特的视角, 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来给大众解读朴素的《论语》。看了该书后, 不再觉得《论语》高不可及, 先贤们说的话, 穿越历史沧桑, 传到今天, 仍然可以让我们后人受益匪浅。

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一个字, 使我终身实践, 并且永久受益吗?’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一个字, 那大概就是‘恕’字。拓展开说, ‘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 你也应该尽量宽容。”读到这里, 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我的一片好意, 别人却不领情呢?为什么同事对我的误会, 我一直耿耿于怀呢?为什么我的尽职尽责, 却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呢……为什么?为什么?原来是我放大了伤痛, 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 一次又一次再受伤害。一个“恕”字可以使自己拥有海阔天空, 何乐而不为呢?说真的, 有时候学一个字、两个字, 就够用一辈子了!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天真、可爱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宽恕与理解中, 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在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 使他们在错误中能够认识自我, 改正缺点, 学会做人。课堂上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不爱学习的时候, 我们不应该大声地呵斥, 或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让他站起来, 因为学生也有自尊心, 他们同样需要呵护。这时, 我们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温馨的提示把他再次带入课堂。一个宽容大度的教师, 学生会更加喜欢。

回头想想,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 常常会面对一些小小的过失, 但这时一个淡淡的微笑, 一句轻轻的谦语, 就能带来包涵、谅解。在人的一生中, 也常常会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 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 这时不要苛求任何人, 要以律人之心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篇4:从历史档案再读焦裕禄

1963年12月11日,焦裕禄来到社员张传德家,看到张的爱人抱着一岁的男孩不停地流泪,忙上前询问,得知孩子得了好几种病,在当地看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转。他赶紧到大队给县医院院长高芳轩打了电话,要他们好好给孩子治疗。随后他又写了一封信,让张传德带上到县医院去。孩子住院期间,焦裕禄曾3次电话询问病情。

艰苦朴素

1964年2月7日,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让他换件新棉袄。焦裕禄知道这件事后,又让家属把棉花票退了回去。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衣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求真务实

1963年7月的一天,焦裕禄下乡检查工作路过金营大队郭庄时,他突然跳下自行车向一块高地走去,那里长着几棵棉花。焦裕禄说:“为啥别的地方不长,这里长呢?”他捏一小撮土放进嘴里品尝滋味。随行干部问:“焦书记你咋吃土呢?”焦裕禄吐口唾沫说:“我的舌头是个化验器,能随时化验出土里包含的盐、碱、硝的情况。”

知难而进

徐俊雅在一篇回忆丈夫焦裕禄的文章中写道:“焦裕禄同志好像永远不知道啥叫‘难。记得我们才从地方转业到工业上那会儿,他文化不高,从来没见过机器,别人给他介绍情况,他啥也听不懂。图纸摆在面前,看花了眼也不明白。当时有人就说:‘看,拉牛尾巴的人也来学工业!可他还是迎着困难干。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他慢慢学会了看图纸,什么活也能干一些了。工人同志都喜欢他,说:‘老焦真行,钻劲儿大,是咱们的好主任!”

敬业奉献

篇5:读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书中一开始就有这样一个镜头:焦爷爷风尘仆仆的地到兰考县上任,一群一副破烂、饥渴难忍的孩子拥着他,伸出一双双枯瘦的小手讨吃的。焦爷爷的心紧缩了,把自己用来充饥的几个冷馍馍全分给了他们。孩子们笑了,焦爷爷的心却碎了:一个共产党员,哪能忍心看着革命的下一代挨饿呢!于是,他迈开大步,急匆匆地走进了县委大院,去迎接一场新的战斗。焦爷爷上任后,顶风冒雨带领群众治理“三害”。呕心沥血重新安排兰考山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切不就是为了让兰考的街头不再出现乞讨的孩子,让我们这一代人幸福生活,健康地成长吗?一个干部,只要他眼睛能看到人民的疾苦,胸中装着人民,就会有使不完的劲儿。焦爷爷尤其关心下一代的思想品德。一次,他答应了小儿子早就提出的想吃红烧肉的要求,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却把买肉的钱全给了一位生病的群众。吃饭时,端上桌的仍然是素菜素汤和窝窝头。可小儿子却一个劲地吵着要吃红烧肉,还把窝窝头丢在了地上。

这一下焦爷爷可火了,便打了小儿子,孩子伤心地哭了。这时,我也为孩子感到委屈,因为他爸爸已经答应了呀!再说想吃点红烧肉,要求不算过分。焦爷爷也感到委屈了孩子,便抱起他说:“不怪妈妈,是爸爸把钱用光了。爸爸不好,爸爸不该打你。”接着,他有深情的对小儿子说:“粮食是劳动人民种出来的。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你知道吗?那些种庄稼的大伯伯自己都吃不上窝窝头,所以,我们要更爱惜粮食。来,把窝窝头吃了吧!”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直到现在,每当我端起白花花的米饭,耳边总响起焦爷爷把亲切的教诲,便暗暗提醒自己:我们这些在蜜糖里泡大了的幸运儿,可要永远记住“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人民,还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劳动成果啊!

篇6:读焦裕禄有感

——读焦裕禄有感

读《焦裕禄》时,我们应该都看到在书的最后封面,作者提出焦裕禄是一块好钢,可这块优质钢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在看这本书时,我也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深受苦难的他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的好儿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又是什么使他成为内心如此强大的人,在学习、称赞、思考之间,我觉的无疑,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潇洒、豪放、乐观、向上、勇于奋斗、勇于战斗的性格分不开。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感悟他的“人生观”。最让我揪心的是第三、四、五章,少年丧夫、青年失子、铁窗地狱、家破人亡、兵荒民乱、无家可归——在面对种种遭遇时,年仅二十岁的焦裕禄表现出出奇的冷静,母亲的殷切期望、对家庭的责任、对前途充满希望、都成为他要活下来的理由,并用希望的光照亮失望的亲友和同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正能量是无限放大的。正如书中写到,正因为他们受过许多的苦难,他才可能对受苦人、弱小者产生巨大的同情心。只有苦过的人才知道别人怎样苦,只有曾经弱小的人,才知道弱小的人需要怎样的帮助。我们虽生在和平年代,但善良、坚毅、责任是我们向他学习并应该要拥有的一种品质。

感悟他的“事业观”。从山东老家北崮山民兵到优秀干部南下新解放军、从河南尉氏县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从“哈工大”学习到兰考县临危受命,每到一处工作岗位,焦裕禄都在困难中艰苦创业,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没有忘记工作,舍弃职责,除了信念与执着,更多的是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焦裕禄的事业心、敬

业情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在我们感觉到苦的时候,想一想;在我们感觉到难的时候,比一比;在我们感觉到怨的时候,更应该照一照。

篇7: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

一年零三个月,在兰考人民心中,他是永远的书记——焦裕禄,一个将自己的名字与生命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让人们口碑相传,永远铭记。在百姓的泪光中,他得以永存。我们不禁要问,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都做了什么,让群众永远地记住了他,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人们薪火相传?答案只有一个,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实际行动来做好看似乎很小的一件事,用忠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投入到封沙、治水的战斗中。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吴县长送来的大米他送给了技术员;因为他把钱救济了困难群众儿子没吃上红烧肉;别人送的鱼,他又让孩子送回去,孩子没有好衣服而让同学嘲笑……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现。

今天,交通发达、物质丰富,我们面临的条件不同,环境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困境和问题。在困难面前,我们要不推诿、不扯皮,迎难而上,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客观解决困难和问题。

篇8:读焦裕禄心得

一、反复吟诵,读出韵味

古代诗歌其实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首先要读准节奏,切忌把古典诗词句子读得支离破碎。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其节奏可以划分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典诗词句子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四言诗是两拍(“二、二”式),五言诗是三拍(“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诗是是四拍(“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按照这一节奏来读,大抵不会错。

但仅仅读准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读出轻重、长短的变化。引导学生自己边读边悟,尝试读出节奏,并说说原因,这样的读、悟,明了作者想要重点表达之处,那么,这就是我们在诵读中要强调的内容。

同样以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为例,让学生多次吟诵之后,说说哪些字需要强调,为什么需要这样吟诵,彻底讨论后,其重音可以明确为:何时了、又、不堪回首、应、几多愁、一江春水。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这是一种反常的情感,所以把重音放在了“何时了”上;中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以此处把重音放在了“不堪回首上”;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之多之满,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所以把重音放在了“一江春水”上。值得一说的是,重音的突出不仅仅是重读,也就是大声音读,有时轻读、缓读等也是突出意韵的方法。学生能够说出并读出重音,说明学生应该是理解了诗词。

二、创设情境,读出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这要靠教师们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古诗教学丰厚起来,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

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欣赏意境不能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一般可从这几方面入手:语言表达描绘情境,文字赏析进入意境,观图悟诗领悟意境,想象漫游深入意境。

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开始,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月亮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古朗月行》,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静夜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这就是在语言表达描绘情境中领悟诗意。

再如: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这种教学运用了文字赏析法进入意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抓住诗眼,读出诗意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解读诗歌,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眼”。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情感,着实让人称道。

四、拓展阅读,读出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而应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高年级的学生,意境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可以尝试进行组诗教学。四年级的古诗《江雪》的学习中,就可以整合出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篇9:读焦裕禄心得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以前在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认识上比较模糊,只知道个大概,具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次通过实地参观,可以说,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通过参观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结合参观学习情况,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

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关键就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

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多办利民之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焦裕禄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作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要

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困难增加,广大党员干部尤其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上,使艰苦奋斗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无价之宝。

第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在焦裕禄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焦裕禄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犹豫去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想、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积极有所作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

篇10:焦裕禄心得

4月16日,公司组织员工以“三严三实”为主题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这是一部廉政教育片,通过学习,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洗礼。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5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在这部影片中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用他的话说“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是他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在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他敢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首创给沙丘“贴膏药”“扎上针”的方法,造福于兰考人民。

第二,焦裕禄同志对工作的积极热爱和无私奉献。无论是在乡镇、厂矿企业,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第三,焦裕禄同志有着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焦裕禄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作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

篇11:焦裕禄事迹心得

5月8日支行组织学习了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充分认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载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焦裕禄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仍为人民所称颂,关键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正代表了群众的利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认为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以下精神:

1、学习他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精神。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教育者在如今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下,也应发扬“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精神。课改之初,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是难免的,但我们只要发扬焦裕禄的这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和困惑不能解决的呢!

2、学习他立足本职、热爱本职的思想。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作为银行职员,作为党员,我们就应该时刻起到带头作用,热

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不能有消极情绪,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为支行添砖加瓦。

3、学习他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据焦裕禄同志的儿子回忆,那时县委大院里有剧院,有一次看戏时,当售票的同志得知是县委书记的孩子时,没有让他买票直接,当焦裕禄同志得知情况后,不光对孩子,同时对家人提出严厉批评,要求第二天补上票。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焦裕禄同志对自己、对家人非常严格,他不允许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作为银行职员也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树好自身形象。

篇12:读焦裕禄心得

[文献综述]

关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所引发的讨论和研究, 大多集中在: (1) 从新闻的真实性来讨论该报道的功过是非; (2) 从文本自身研究。但是研究文本在不同时段是如何被解读的、结合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造成这种变化原因的文章数量不多, 即使有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搜索出1966年2月7日到2012年5月的标题以及内容包含“焦裕禄”的新闻报道, 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

一、通讯写作背景 (1964年5月至1966年2月7日)

1949年8月, 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进一步地确立了党报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 典型人物报道一直被视为是最有特色的中国新闻实践领域, 它一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就担负起了配合党的政策进行工作指导的任务。[1]

1961年到1965年, 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2]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复苏时期。新闻工作者需要挖掘出打不倒、压不垮、战斗在一线的典型人物。同时, 八大二次会议, 党内提出整风, 重点由经济建设转向阶级斗争, 决定“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焦裕禄在创作之初就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经典之作。其一是焦裕禄身上体现出了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困难时期具有典型意义, 符合新华社工作者寻找并且意欲深入挖掘的典型人物代表的形象。

其二是长篇通讯在阶级斗争的形势下, 大通讯虽然未直接写明阶级斗争, 但仍然契合了“毛话语”, 并没有跳脱出红色的框架。即将焦裕禄刻画成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 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儿子。这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没有涉及阶级斗争内容的遗憾, 也是其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大关键。

焦裕禄报道含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暗示了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 “党的生活”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实际上是被符号化了的。典型人物报道借助对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的策略选择, 并遵循以宣传为主调的叙述模式, 展现了其对于现实世界意识形态化的强势解释。[3]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革时期, 在以阶级斗争为政治文化的主旋律中, 长篇通讯中的焦裕禄形象被提炼出一个更加明确的主题来同时代精神相吻合。此时框架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叙述充满狂热的激情。报道中常出现口号式的呼喊, 具有浓重的政治说教意味。[4]

这个时期, 以“焦裕禄”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数量以2月7日长篇通讯发表后的1966年为最多, 数量竟然高达300余篇。1966年后《人民日报》上报道数量虽有所减少, 但是几乎每年 (至文革结束) 都仍有所提及。

这时候的焦裕禄不仅仅是作为党、毛主席的好干部的代表, 其形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他是打到“走资派”的锐利武器。该时期的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中明确提到, 要充分学习焦裕禄精神, 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而在兰考县,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亦被作为了红卫兵闹革命的一大武器和根据。

此时的焦裕禄还是广大干部、知识分子检查、改造自我的榜样。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颂扬、学习, 更多地强调了自我的反省、批评。

这一时期人民日报上出现的诸多新闻标题可反映出这一现象, 如《我怎样由奴隶成为自觉的革命者》 (人民日报1966.5.30) 、《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就要“完全”“彻底”地改造思想》 (人民日报1966.7.13) 中均提到焦裕禄对其改造个人思想、做好工作上的帮助。

三、1976年10月至今 (文革结束后期)

根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文发现1990年, 《人民日报》关于焦裕禄的报道在数量上是这个时间段上最多的。因此本文着重调查了以“焦裕禄”为主题的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年份。

本文发现, 文革结束之后,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始作为一种干部代表而非阶级斗争工具的形象而存在, 其媒介的框架也显得更加的多元。

《人民日报》上出现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这一说法。这一时期媒介框架的突出特点是, 将焦裕禄塑造成为“千千万万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共产党员中的杰出代表” (1995.4.19) , 不再重点强调其成绩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联。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央相继提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反腐倡廉”等一系列部署。此时媒介开始重视焦裕禄精神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廉洁奉公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等方面的作用。媒体注意重点突出焦裕禄与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的党员、干部 (如郭明义) 等人之间的相似性, 以此号召“保持作风纯洁、坚持走群众路线。”

四、框架分析结果

五、结论和讨论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焦裕禄形象在不同的媒介框架下的转变, 都可以看做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变化的一种反应。

不同时代下, 这篇典型报道能够不断地被解构出不同层次的涵义, 但其为党和国家承担着宣传任务的职责却未曾改变。而这种多角度的解读下的报道生命力的延续或许能够解答为什么这篇长篇通讯历时多年, 作为新闻史上的经典之作被人们不断地提及和讨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作初步的内容分析, 同时对1966-2012年期间《人民日报》上关于焦裕禄的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 总结关于焦裕禄这一典型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转变, 并解答发表于1966年2月7日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何以成为中文新闻名篇。

关键词:焦裕禄,典型人物,人民日报,内容分析,框架分析

注释

1[1]盛芳, 张文杰.典型人物报道与政治文化传播.[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

2[2]焦裕禄典型发现始末, 百度博客, http://hi.baidu.com/1167878/blog/item/93fd0d8e5c3220e6f01f36f0.html

3[3]张娟;边静.建国初期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学观照——以《人民日报》为例.[J].新闻世界, 2010 (11)

篇13:学习焦裕禄心得

—崔家庄乡张英

焦裕禄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生动、亲切、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闪耀着的精神光芒,聚焦成一个璀璨夺目的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值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通过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来悼念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意义深远。

焦裕禄同志临危受命,迎难而上,勇担重任,在那破旧的写字台前,焦裕禄同志强忍着肝癌的巨痛,规划着治理风沙盐碱的方案,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坚持工作。他心里满满装着的都是兰考县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焦裕禄在兰考只有475天,可在他去世49年后,老百姓仍然怀念他。这其中的意义才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深思的问题。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省也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我感到,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动,不仅要学深学透,领会其精神实质,而且要指导实践,落实到工作中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认为最基本的就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就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就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就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和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就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就要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常怀公仆情,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常察民之意,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常谋利民之事,认真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经常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务实”就是要深入实际调研,科学决策。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短短一年多中,之所以在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改善群众生活等难题上迈大步、见实效,靠的就是深入实际的调研和遵循规律的决策。作为一名新时期党员干部,就要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出实招,开动脑筋开启思路破难题,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可能地让百姓得实惠,努力创造让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篇14:《焦裕禄》读书心得

焦裕禄这个县委书记当得不容易啊!可是他不怕困难,完全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车站里,他帮旅客提包,端茶,节日里,他为老人送米,送钱。焦裕禄堂堂一个县委书记,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补丁衣服,吃的是窝窝头。

焦裕禄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不搞特殊,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临终前还惦记着地里庄稼的情况。焦裕禄逝世了,参加他的追悼会的人成千上万。他们眼里含着泪,默默地跪下。

焦书记,你没有死,青山记得您,绿树记着您,人民群众记着您,我们要把你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它在我们这一人身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篇15:《焦裕禄》观看心得

------电影《焦裕禄》心得体会

参加观看学校组织的廉政教育电影《焦裕禄》后,我受到很深的教育,也得到很多的启示,焦裕禄同志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兰考工作仅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及永远怀念。在现在看来,当时他办的大实事不多,但留给兰考人民至全体共产党员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却是永恒的,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去学习他:

一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一名新进的基层小学班主任教师,面临的是艰苦的工作环境,形形色色的学生,烦杂的工作事项。有人调侃地把班主任教师称为“全能保姆”。真可谓是官职小、级别低、权力小、责任大,且年复一年面对的都是错综复杂的学生工作,确实使人感到身心疲惫。为此,每一个基层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不厌其烦地立足基层做好工作,否则就耐不住这份辛劳。

二是要学习他踏实的工作作风。身为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能够始终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身先士卒在第一线,这使我深受感动。当前,基层政府的工作正向服务型转型。我们基层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性质也在由以前的行政命令向为学生服务转变,如何做好现阶段的学生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班主任教师,就必须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经常深入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才能了学生的实际,有针

1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是要学习他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

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奉行廉洁的操守尤为重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的活跃,利益分配的体现形式日益显现。基层教师身在基层岗位,没日没夜地工作,腾不出时间去运作自己的实体,月工资低。看到人家什么都有,整天酒脱地过日子,确实有种身陷弱势群体的感觉。如何调整自己,就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保持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抵得住金钱、美色的诱惑,耐得住基层教师的这份清苦。要具有良好的心态,始终把学校的的工作、大局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

四是要学习他的大局精神。当前的学校工作有些方面就象当年的焦裕禄面对的局面:学校社会稳定、教学安全、教学改革等等都摆在基层教师面前,林林总总一大摊,且都责任重大。为此,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基层教师一定要牢固把握学校整体的大局,立足长运的工作规划,不要只为一己之私,多为学校的大局谋划工作,使自己在此岗位上留下永恒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是值得所有基层干部学习的,同样,作为基层教师的我们也是需要向他学习的。有人说教师是项专门职业,而我常常觉得教师更应该是项“为人师表”的专门职业。既为人师,就应为人表!

篇16:念奴娇学习焦裕禄

卅裎-H_, 凿l l t: (M, 猓骆m遴:t涟。过商运功呃肩闰?田II镟7}<_荔。阱身空7"‘><>脒尝丑淌。“^·l^lffiliEJr!00^00, .部屮3^, 鸹錶甜笆剷。Aa fl萌混漕改挪_#钟萌卅苗。邪蒲€艄, 淞2旅菔, 沫洋益沛瞄。城強錨IR, 独11绛裔·催‘I+M-《洚亢fr>t#�泶餅薛茫联回聃课Mlf^眇卅><'脔g^ii碧。突闰細阈, -m i l.骑骑00.謹霞……

上一篇:快乐星期天的作文下一篇:中能集团办公室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