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医改工作汇报(市医改检查)

2024-07-25

2011年医改工作汇报(市医改检查)(精选7篇)

篇1:2011年医改工作汇报(市医改检查)

2011年XX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情况汇报

我区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按照上级医改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区卫生工作实际情况,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出发点,以实现让上级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的,今年医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我区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唐学石为顾问,区长XX为组长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结合医改工作的推进,并分别成立了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区长XX任副组长,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和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为顺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区委和区政府分别召开了常委会和三次区长办公会,就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出台了《XX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X政办发〔2011〕22号)和《XX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实施方案》(X政办发〔2011〕26号),卫生局对医改重点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并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医改工作责任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二、保障经费投入,确保医改切实推进

近期三年来,共投入医改资金7764.51万元,其中上级财政

6022.19万元,本级财政1742.32万元。今年已投入医改资金3195.98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386万元,本级财政809.9万元。

2009年和2010年每年有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国债建设项目,目前我区共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了项目验收,且黄茶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称号。三年来,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均能优先、足额、及时分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了基本医疗服务的有效开展。

2011年为了强化对医改资金的管理使用,我区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稳步推进各项医改工作。区审计、财政、监察、卫生等部门,对我区医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工作检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面,我区明确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单位,设置公共卫生服务科,配备专业医技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执行单位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加快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建设方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逐年提高,较好完成了各项指标。三、五项重点改革进展情况

(一)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完善实施方案。我区制定了《XX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副区长江红为组长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二是坚持全面摸底。从2010年12底开始区卫生局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初步模底,完成医改所需资金初步测算及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结构的调查。2011年4月13开始区审计、财政、人事、卫生、编办等相关部门集中对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销售、医疗收入、人员工资、人员结构等进行全面测算,区政府以测算数据为依据,确定区财政补助金额。三是坚持广泛宣传。积极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发动,举办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听证会和全区动员大会,提高了相关领导干部和医卫人员的认识以及老百姓的关注度;并在XX党政门户网上设置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栏》,将我区推行基本药物工作的动态信息、实施单位、基本药物价格以及有关政策文件予以公布,拓宽了宣传渠道;6月18日举行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启动仪式,邀请市政府、市卫生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领导参加,做好新闻媒体的重点宣传报道工作,扩大影响范围。四是坚持执行规范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度。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遴选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区纪检部门的监督下,区采购办和卫生局对遴选企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和考察,选定4家公司作为我区基本药物配送的定点单位。五是坚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区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采取零差率销售,自6月18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诊疗总量16167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4.57%,人均药品费用29.36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1%,医疗收入61.1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4.23%,居民直接受益近22万元。根据统计数据可分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均药品费用明显下降,医疗人次明显增多,老百姓的知晓面明显扩大,居民群众的得实惠明显增多。10月28日湖南《大众卫生报》经市卫生局推荐对我区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很好的报道,得到了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医技人员业务素质。年初我区制定了《乡镇卫技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强调了培训实施效果,9月份完成了29名参加执业(助)医生考前培训工作,10月份选送了9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参加了全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今年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培训416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强化村卫生室建设,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今年按照省卫生厅要求,我局及时为26个村卫生室下拨了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确保了乡村医生能较好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落实了每月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制度,举办了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培训,并逐个进行了现场指导,7月份完成了52名乡村医生IPTV培训工作,考试合格率和参培率分别为100%,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的提高。三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努力为居民提高规范的健康服务。到11月30日止已为全区38165万农村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483人,建档率53.7%,电子档案完整率达99.9%。其中为7岁以下儿童建档1904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1440人;妇保建卡380人,产后访视1140人次;儿保建卡数380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5900份;城镇居民已建立电子档案 111255人,建档率64.6%,健康档案完整率99.5%;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50865人次,进行群体健教讲座143场次。并完成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共为“四类人群”做健康检查25750人次,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16499人次;为孕产妇做产前管理6812人次,产后访视3638

人次;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6817名慢性病人进行了建卡和随访管理;为14149名老年人进行了建卡登记,并为10438人进行了体检。为47799人次进行了健康服务指导。在全区重点人群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6770人;脊髓灰质炎疹糖丸强化5329人;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 4404人;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32万元,完成数量和质量均在城区前列。

(三)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成立了以区长周建任组长,副区长江红任副组长,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定编、定岗、不定人”原则,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实行“全员竞聘、核定任务、绩效考核”原则,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副职进行选聘;机构原有的职工进行岗位竞聘;核定任务是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由区卫生局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责任状;绩效考核是卫生局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医疗卫生机构对本单位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单位的财政补助经费和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四)认真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坚持实事求是。为做好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区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监察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下发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

方案》(X政办发〔2011〕32号),截止2009年12月31日前,区化债工作小组认定的债务数是1233.08万元,其中2个乡镇卫生院389.78万元,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3.3万元。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1日所产生的债务数是53.16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0.03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3.13万元。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5日所产生的债务数是129.9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0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9.9万元。三项合计1416.14万元。

(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居民群众得实惠。今年我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完成了市局下达任务数的101%,农村低保对象、五保户和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全部纳入新农合,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区级医疗机构实行全免,截止11月30日,区医保基金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报销金额达到了7万余元。城镇居民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地区都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都提高到80%,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了18万和8万。医疗费用做到了及时结算,实行了按人头、病种、总额支付方式。今年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当地财政配套资金分别为45.18万元和77万元。目前我区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结余25%、新农合医保基金统筹结余10%;解决了我区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今年区级财政安排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配套资金78万元,为职工的养老保险提供了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引进难。基层医疗机构当前专业

技术人员匮乏,主要原因是没有优越的人才引进机制。工资待遇不高,不能满足专业骨干长期发展,实现个人自身价值。

2.首诊在社区和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较为困难。因基层医疗单位设备简陋,专业技术水平与上级医院差距较大,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宁愿到花费较高的大医院就诊。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健康档案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和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明年建档率达到了100%,为辖区居民提供及时、方便、有效、连续的医疗服务。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将基层医疗单位义务巡诊活动在全区推广,做到定期不定点,使辖区居民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3.进一步规范工作管理制度。狠抓基层医疗单位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延伸和拓宽基层医疗单位服务理念和内涵,切实为辖区老百姓就医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

XX医改办

2011年12月15日

篇2:2011年医改工作汇报(市医改检查)

尊敬的*市长,检查组各位领导:

现就**县部分医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做一下汇报。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暨药品三统一工作进展情况

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

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12”9号)、市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安政发“2012”14号)和县政府有关要求,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全面启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了我县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步骤,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5月—6月),通过调查研究、讨论分析,制订了改革计划,印发了《**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各医疗机构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等全面推进医院改革工作;3.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7月—10月)拟对改革工作进行自查评估、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迎接上级检查。

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日趋完善

⒈重新核定机构人员编制。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由编办、卫生局等机构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我县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编制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按照县级医疗机构床位与人员编制比例为1:1.5,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平均配备1.2名人员的编制配臵标准,对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县医院人员编制达到300人,县中医院达到150人,妇幼保健院编制人员达30人,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达到283人。其中,临床护士编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同时不断探索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和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⒉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范围内自主确定岗位,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全责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截至目前我县所有医疗机构均实行了全员聘用,对于未聘人员均得以多种方式妥善安臵。

⒊继续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将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允许医院可拿出一定比例的收支结余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确保医务人员收入有所增加。据2011年数据统计,我县医疗机构实施绩效工资前年人均工资为36400元,实施绩效工资后年人均工资为40828元,平均增长幅度达到12.2%。㈢多渠道补偿机制初步建立

⒈积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各级政府的投入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我县于2012年5月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彻底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⒉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我县正在制定以降低药品价格、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以及医疗检查价格,适当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的医疗服务调整方案,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既要患者负担减轻,又不影响医院工作运转为原则。

㈣药品三统一工作有序运转

⒈成立工作机构,夯实工作职责。县政府高度重视药品‚三统一‛工作,于2012年4月初成立了平利县药品‚三统一‛采配与结算管理中心,配备专职人员8人,落实了独立的办公场所,负责全县药品的采购、审核、配送及结算管理工作。机构成立以来,一是通过与配送企业及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责任合同,落实了工作目标;二是启动5月‚药品‘三统一’宣传月‛活动,期间共发放药品‚三统一‛政策汇编260余本、‚三统一‛药品宣传画1200多张,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累计悬挂条幅130余条,并制作了约100余期宣传板报及海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制定了县级药品‚三统一‛工作考核办法、采配与结算管理办法、药品统一配送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地保证了我县药品‚三统一‛工作健康运行。

⒉加强监督监管,畅通举报渠道。一是县卫生、监察、物价等部门加强对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严禁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和违规加成的现象,镇、村医疗机构所有药品继续落实明码标价和‚零差率‛销售政策,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从2012年5月1日起完全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面向社会全面公示基本药物的品种、销售价格和服务承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专门的举报平台、落实专人负责。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邮箱、信件等正常渠道上报,对举报内容实行举报要专人负责、专门登记、专项查办。及时处理举报事件。接到群众举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应对,迅速调查事件的真相,妥善回复,给举报者一个满意答复。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并将举报事件分类整理、建立档案,以备日后查阅。

⒊严格数据采集,深入查找问题。通过严格规范申报、配送及结算过程管理,管理中心直接掌握了关于配送率、使用率等第一手真实数据,改变了以往单方面由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数据无法监管、无法核实的状况。通过对真实统计数据的分析,随时掌握‚三统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⒋克服实际困难,工作成效初显。据近几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县药品‚三统一‛工作已覆盖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三统一‛药品配备率和使用率均已达到95%以上,县级公立医院的‚三统一‛药品配备率和使用率分别平均达到40%和30%以上。除药品配送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市局工作要求。

二、存在问题

㈠法人治理面临一些体制上的阻碍,完全推行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制等还面临一定困难;

㈡县域经济相对薄弱,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财政保障还面临较大压力;

㈢受市场价格变化影响,‚三统一‛药品出现药品废标、弃标和中标品种不全现象,导致配送企业药品储备明显不足,据药品三统一管理中心统计,‚三统一‛药品配送率不到60%,过渡期目录中850个品规中仅能配到10余种,加之胶囊剂全部停用,严重影响我县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镇、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另外,部分常用药品如三九感冒灵、小儿退热药布洛芬混悬液等未纳入药品‚三统一‛目录,不能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三、后期工作安排

㈠继续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围绕新的医院管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医疗成本,建立现代医院科学管理体系;

㈡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篇3:陈竺部长强调2011年医改重点

突出抓好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据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到2011年年底,要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抓紧研究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更好地适应群众用药需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做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保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支付政策,确保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加强监测能力建设;鼓励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对口帮扶,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导。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目前,16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已陆续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部分试点已取得初步经验。加强规划管理,重点加强薄弱区域和领域的能力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推进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在2011年底前有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医院;开展便民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推行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扩大临床路径病种和实施范围,加强成本控制。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改革收费结算和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实施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通过提高待遇、多点执业、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17.4元,新农合人均筹资达到155.3元,其中政府补助达人均126.1元。陈竺表示,随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和新农合筹资水平的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落实配套资金;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规范,提升管理水平,使群众更多受益。

陈竺提出,“十二五”期间卫生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有: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防治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社会管理职责,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

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提高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文/卫艾)

篇4:2011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卫生局党委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县人大长期以来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全县的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着力推进医改各项工作。

我县医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着力推进医改各项工作。一是调整充实了医改工作领导组,将医改工作纳入县综合目标管理,与乡镇政府和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签订了医改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医改工作责任。二是建立“包保”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包干负责医改推进过程中乡镇和医疗机构的“问题解决、目标任务完成和单位稳定”。三是县纪委监察局制定了《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通知》,对医改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四是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召开医改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医改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五是县人大对医改工作进行了专题审议,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对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职起到了积极作用。六是县编委落实编制4人成立医改办,具体负责医改各项相关工作。七是县政府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

工作安排》,对2011年医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八是县政府对医改各项工作的配套经费、工作经费给予了足额预算,2011年已安排新农合经费1590余万元、基药补偿经费300万元。

(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是组织开展了新农合督查。2011年5月,由县领导带领县合管委、合监委成员单位对全县45个定点医疗机构和25个乡镇合管办进行了全面督查,进一步规范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二是县人社局、卫生局等部门结合实际,分别调整了住院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开展了门诊统筹及二次报销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进一步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三是积极开展2012年新农合个人筹资工作。截止到9月底,已有45.75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75.3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6.87万人,参保率达105.31%;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2.72万人,参保率达99.02%。新农合受益群众46.94万人次,共报销医药费用6479.61万元;城镇居民参保人员住院报销费用为679万元;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住院报销费用为1393万元;对贫困、低保、五保等人员实行医疗救助5961人次,救助费用达605.6万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济困病床减免住院病人医药费用近16万元。

(三)逐步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增加县、乡医疗机构编制人员数745名,乡镇政府合管办设编50名,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编36名,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卫生项

目建设的投入和督促检查力度,投入项目建设配套经费1000多万元。目前,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已正式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已经结束,三个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0个项目村卫生站建设前期工作已准备到位。三是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从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等方面强化乡村医生的管理,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四是积极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工作,集中培训县、乡、村(社区)医护人员1085人次;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0余人次。

(四)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394个村卫生站及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实施基药制度,统一配备使用中标基药,并实行零差价销售。截止9月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省药招平台采购基药累计金额达到754.02万元,为群众减轻药品费用负担263.9万元。二是认真开展基药网上阳光采购工作,阳光采购率达100%,平均积分在90分以上。三是县政府初步拟定了《叙永县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医改补偿方案(试行)》,对药品零差价销售补偿采取按月预拨年终结算方式,每月预拨金额为50万元,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四是从9月1日起,将参合农民在门诊诊治中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及药事服务费统一为“一般诊疗费”,执行标准为乡镇卫生院每门诊人次10元、村卫生站每门诊人次3元,统一由新农合基金全额报销。五是从8月20日起,全县启动了基本药物采购货款集

中支付工作,对乡镇卫生院采购的基本药物货款进行集中支付。六是县领导、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次深入到2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享受到国家医改政策带来的实惠。

(五)强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是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及绩效考核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开展了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培训学习,让各级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新的服务规范,确保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三是对乡村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指标的完成。四是认真执行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超额完成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任务。目前,城镇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71.3%、农村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73.4%,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为16378人和5120人,全县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受益率达到了273.2%;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125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和4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五是2010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已足额补助到位,已划拨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1157.32万元。

(六)积极探索公立医院试点改革。

一是制定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二是认真编制了《“十二五”叙永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经市卫生局审批,正待县政府审核制发。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委托管理机制,继续委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中医工作进行管理。四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县人民医院派出医疗骨干人员支援甘孜理塘县濯桑乡中心卫生院和中木拉乡卫生院,接受两个乡镇的医务人员免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五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泸州医学院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六是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加强医疗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临床路径等试点工作。县人民医院已在骨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并确立了小儿斜疝、腹泻病、单纯性剖宫产三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二、突出重点,亮点纷呈

(一)加大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力度。2011年4月,针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县编委设编4名,成立了县卫生系统财务监督管理中心,负责全县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乡镇卫生院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切实开展县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与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从资金设备、培训指导、进修学习、坐诊义诊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给予大力帮扶,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

力。截止目前,两家医院已免费培训、指导医务人员220人次,派出骨干医务人员45人次,坐诊、义诊300余人次。

(三)进一步加强委托管理。县卫生局委托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中医工作实行“专家型”管理。由两家医院分别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专家组采取巡回指导和督查的方式,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感染管理、病历书写、处方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等进行指导和规范;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半年和年终考核,对考核排名在后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专家会诊和帮扶。

(四)规范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管理。自从2003年乡镇卫生院收归县管以来,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裙带关系、人事管理混乱、收支不明、卫生院院长说了算等严重的家族式管理现象。为促进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县监察局、县人社局的指导下,卫生局出台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办法(试行)》。并根据《叙永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一系列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管理工作,2010年7月,对25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副院长进行了重新聘任,新聘12人,交流、续聘34人,解聘2人;2011年5月,采取笔试、面试、考察等形式聘用副院长4人;2011年9月,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任职测评工作,54名院长、副院长中,考核为优秀的52名,合格的2名。

(五)狠抓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活动。根据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提档

升级”活动,2011年规划了县、乡、村及民营医疗机构共100个“提档升级”目标,严格检查和验收,全力打造“精品医院”、“精品乡镇卫生院”、“精品村卫生站”,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内涵和规范化建设能力,为老百姓打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新农合筹资难。

2012年农民个人筹资提高到50元,参合率任务要求在95%以上,加上参合农民还不完全接受新农合门诊统筹政策,从而增加了筹资工作难度。到目前为止,全县参合率才达75%。

(二)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高,基层人员服务能力不足。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2011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大类增加到11类,任务重、规范化程度高,而现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基层公卫人员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三)实施基药制度后存在问题多,影响医疗机构发展。一是基药品种不够,挂网采购不方便,配送不及时,医疗机构及部分就医群众意见较大。二是实施基药制度的补偿对县财政的压力较大。三是村卫生站实施基药物补偿标准较低,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是自主经营性质,实施基药并实行零差价销售后,省财政按每年每个村卫生站3000元的标准安排补助经费,远远不能维持村卫生站的正常运

转,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工作的网底建设工作。四是村卫生站“一般诊疗费”标准过低,村医生反映比较大。

(四)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技术人才的引进难、留不住,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受地域、交通、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医药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后,医务人员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骨干医生工资待遇下降,加剧了人才的流失,对卫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难。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我县的公立医院改革大多围绕较易推动的项目来进行,如单病种付费、住院医师培训、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报务等,对深层次的关键问题,如管办分离、法人治理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等尚未从根本上予以触及,较难实现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目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快医改进程。

加大工作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增添措施,加强督查,确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培训机制。

加大基层卫生人才的培训力度,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三)探索建立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综合考虑医疗行业夜班、加班、外出急诊、突发事件处理、医务人员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等特殊性,探索进一步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促进卫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工作。

一是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积极开展各项试点工作,争取在优质护理、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预约门诊、错峰诊疗、双休日(节假日)门诊等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快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二是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争取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方面有所突破。

篇5:2011年医改工作汇报(市医改检查)

(2011年11月10日)

尊敬的马全中副局长及各位检查组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柔远卫生院诚挚地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柔远卫生院2011年医改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以落实医改任务为主线,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及惠民政策,体现公益。2011年度,门诊统筹比例由2010年的35%调整为45%,住院统筹比例由80%调整为85%。2011年截止10月底,门诊总人次40385人,医院门诊统筹19514人次,统筹金额 41万元;住院统筹301人,统筹金额14.1万元;新农合定点的5个村卫生室门诊统筹30212人次。自8月1日起,执行一般诊疗费政策以来,辖区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认真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定点医疗机构执行一元钱看病,共有8654人受益,减轻了经济负担,群众得到了实惠。全面做好辖区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贫困白内障患者病人的筛查和摸底工作,辖区共有4名心脏病,40名白内障患者被送定点医院救治。二是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让利于民。自去年4月以来,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加大乡村两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防治药物滥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三是逐步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规范服务。我院以乡村一 1 体化管理为目标,先对砖塔、沙渠、莫楼村卫生室村医实行聘用制,投资2万余元为3个卫生室制作统一药品目录表、制度职责、工作流程、10类43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表,村卫生室门头牌;投资2.6万元为各村卫生室配备了神灯、电针仪、火罐、氧气瓶、血糖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及床单、被套,改善了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简、验、便、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定期对村医进行培训和督导检查,逐步提高村医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医药费用。四是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兑现奖罚。认真执行中卫市卫生局《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规定》、《中卫市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医院成立柔远卫生院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领导小组,制定了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制作了控制费用增长“七评比、三合理、两点评”公示牌。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诫勉谈话制度、处方点评等制度,对抗菌素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兑现奖罚,引导医师合理用药、规范用药、科学用药。对卫生院门诊大夫处方每天进行点评并及时反馈,针对存在问题,要求及时整改。每月进行一次综合反馈并公示;每季度对村卫生室进行一次考核,将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次均门诊费用分别控制在30元和15元之内,门诊输液率分别控制在25%和20%以内,住院次均费用控制在500元左右;药占比为68 %。抗菌素使用率19.8%,2011年住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0 %,使辖区就诊患者得到明显实惠,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医改的好处。五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质量。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区、市级培训班,选送3名业务骨干参 2 加为期一年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为期半年的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医师培训班,并选派乡村两级中医人员多次参加中医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并以此为师资,培训全院职工;选派7人参加区、市举办的医改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班,增强医务人员落实医改任务主动性。六是筹集资金,改善环境。争取市建设局公共厕所项目资金重建了厕所,极大的改善了就厕环境;自筹资金15.4万元,安装了节能环保锅炉,减少了煤炭支出和污染,改善了供暖条件;购置了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七是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取信于民。制定了“三好一满意”活动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目标,多项举措为患者提供便民措施,狠抓医疗安全管理,全年无重大医疗纠纷发生,群众满意率达到96.7%,初步实现了“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二、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提升服务能力

我院除确保正常的基本医疗服务外,花大力气,抽足人员,合理安排,做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调动积极性。医院因人员调动,积极调整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结合2011版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各村服务人口,将十类43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化分配到各个村卫生室,参照工作量完成情况,发放绩效工资。

(二)扎实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效果明显。

1、居民健康档案。截至2011年10月底,建立健康档案29959 3 份,2011年新建档案3325份,增长率12%,建档率85 %。

2、健康教育。本年度,我院共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13 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1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3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271份,开展健康咨询16885人次,板报170期,播放影音资料17120分钟,发放《健康100》知识读本2210本,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宣传画2210张。通过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制度,实行定点接种,接种人6226人次,接种率99 %。

4、严格按照4.2.1程序为0——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对儿童营养问题进行指导,发育异常进行转诊。体检率达97.2%。

5、为全镇343名孕产妇建卡,早孕建卡率为96.83%;人均产前检查8.3次;人均产后访视4次,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83%;全年筛选高危孕产妇81人,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全部住院分娩;无孕产妇死亡发生。新增叶酸服用人数236人,服用率100%;知晓率达87.7%。妇女病普查率为85.8%。

6、免费为1198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肝、胆、脾、肾B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体检率达81%。

7、进一步加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年初,我院将慢病管理档案按村归类后,移交各村村医管理,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一季度一随访,医院一季度一督查,9月底,医院抽调人员对276名慢病患者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格检查。截止10月底,高血压建档974人,规范管理870人,规范管理率89%。2型糖尿病患者建档111人,规范管理83人,规范管理率75%。

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共为辖区60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档案,29人进行服药治疗规范管理。规范管理率达100%。

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市CDC结防科对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10底,报告乙类传染病9例,丙类传染病70例,及时报告传染病83例,转诊结核病人276例,管理病人4例。

10、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协助卫生监督所完成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开展针对性职业病防治咨询和指导;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

三、积极开展健康宁夏全民行动,提高健康素养及生活质量。我院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知识长廊,设立健康教育咨询点、开展健康教育巡讲,发放健康知识读本、举办健康知识竞赛、协助市健康教育所组织的健康大戏的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逐步实现“健康宣传普及化、健康教育均等化、健康素养全民化、健康宁夏经常化”的目标。

四、在创建无烟医院的基础上,保持成绩。我院在2010年创建无烟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再次对医院医护人员戒烟技巧进行培训,劝说患者家属到医院室外吸烟区吸烟,阻止患者在医院吸烟行为的发生。对医院的吸烟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今年,无职工在医院吸烟现象的发生。存在问题:

1、有些村医年龄偏大,工作落实不到位。

2、村医养老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老的不愿退,年轻人不愿干。

3、村医绩效工资分配有待进一步完善。

4、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工作需进一步落实。

5、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一元钱看病后,新农合补偿资金不到位,村医收入明显减少,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落实各项医改政策及惠民政策。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2、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指标的分配,完善绩效分配,落实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绩效分配原则。

篇6:医改工作情况汇报(省医改检查)

雁峰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4日

尊敬的省医改领导小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雁峰区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雁峰区督查医改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我区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综合各位领导的批评意见,将医改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到位。

雁峰区位于衡阳市城区中心,下辖5个街道、1个乡、1镇、1农场,总土地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1万。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家,其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乡镇卫生院2家,省配编182人,在岗174人,其中5个社区137人,2个乡镇45人;共有全科医生24人,副高5人,中级29人,初级127人,无职称13人;本科27人,大专90人,中专55人,高中以下2人。

2009年以来我局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省市医改近期重点工作方案,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是医改工作的关键之年,我区作为第三批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举全区之力,团结协作,攻艰克难,率先在全市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医改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

为确保医改工作顺利实施,我区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唐学石为顾问,区长周建为组长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医改领导小组及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副区长江红为组长,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

为顺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2011年区委和区政府分别召开了常委会和三次区长办公会,就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出台了《雁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雁政办发〔2011〕22号)和《雁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实施方案》(雁政办发〔2011〕26号)等指导性文件,并以会议纪要形式对医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部署,区政府建立考核机制,出台了考核细则,并将医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畴。

(二)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针对医改这一全新的系统工程,医改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积极参加省市会议及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努力学习医改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精神,为了确保各部门及基层单位学习的系统性和广泛性,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举办了以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制 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发放基本药物应用指南360余册,做到医务人员人手一份。

(三)起草方案,落实措施,逐步推行医改政策

根据省市要求,我区先后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考核方案)》、《2010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

区卫生局作为医改主力军,对医改重点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并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医改工作责任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经费挂勾。

(四)搞好调研,做好测算,为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准备 2010年根据区政府统一部署,由副区长江红的带领人事、编制、财政、发改等部门负责人到衡阳常宁市和蒸湘区、郴州北湖区、岳阳岳阳楼区等兄弟单位进行视察,就推行医改中的人员编制、床位、运转经费、医药费用、绩效工资、政府补偿等情况开展调研,为我区推行医改吸取了先进经验。2011年是医改工作攻坚之年,为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及人事配套改革,区政府高度重视,4月10日、5月28日、11月24日区长周健就医改工作三次开展专题调研,召集财政、人事、编办、卫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医改工作,具体部署了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工作。区审计、人事、财政、卫生等部门对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近三年的医疗收入、药品利润、职工工资、日常支出、人员在岗情况等进行模底,完成医改所需资金测 算,为区委、区政府确定全面推行医改所需财政补偿经费、及人事配套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广泛宣传,深入人心,营造医改氛围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局通过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发动,提高相关领导干部及医卫人员的认识,提高老百姓的关注度。一是召开了一个动员会。6月11日召开了全区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动员大会,区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区长周建主持会议,副区长江红作主题报告,区委书记唐学石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宣传这项民生工程,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宣传氛围。二是制定了一个宣传方案。卫生系统作为医改的主要阵地,卫生局制定了《雁峰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工作方案》(雁卫发〔2011〕),宣传工作做到了“三统一”:统一配备宣传设备。我区为基层医疗单位统一购买了液晶电视机,专门用来公示医疗收费标准和基本药物价格,让患者明明白白就诊;统一提供宣传内容。为切实提高百姓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关注度,张贴宣传画800张、宣传标语150张,悬挂宣传横幅50多条,印发宣传手册80000份,发放到各基层医疗单位、乡镇街道社区和乡村,做到家喻户晓。统一制作宣传牌。我区为基层医疗单位统一印制了公开承诺书、通告栏、公示栏和制度牌,并要求各基层医疗单位结合自身的工作制作宣传栏,确保我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三是开辟了一个网上专栏。我区在党政门户网上设置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栏》,将我区推行基本药物工作的动态信息、实 施单位、基本药物价格以及有关政策文件予以公布,拓宽了宣传渠道。四是召开了一次听证会。6月15日,举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听证会,人大、政协代表,社区、村代表,医疗卫生机构代表,个体诊所、药店,民营医院等20名听证代表参会,与会代表积极为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献言荐策,使这项制度的推行真正做到了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五是举办了一个启动仪式。6月18日我区举行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启动仪式,邀请市政府、市卫生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领导参加,做好新闻媒体的重点宣传报道工作,扩大影响范围,让我区居民能尽早享受国家这一惠民政策,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现象。

(六)严格监管,及时整改,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为使基本药物制度落到实处,我局一是通过电子价格屏、大型价格公布栏、及咨询台前的基本药物价格册等方式,将基药价格面向广大居民公布,实现群众监督;二是定期编发基本药物简讯,将全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时动态及时公布;三是每月收集实施单位的门诊量和药物销售量,通过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控实施单位的工作进度;四是强化督查,区委区政府组织区督查室、区监察局、区卫生局及物价局联合开展不定期专项督察,并以区政府名义下发督查通报。副区长江红率相关部门随机抽查,重点检查了医务人员的培训、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和药品价格管理等情况,每一次督查都做到检查严密认真,查后立即召开会议,对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对整改工作做到“回头看”。通过反复督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秩序渐近,良性发展,取得实效。

(七)加大投入,统筹资金,确保医改工作稳步推进 医改工作是区委、区政府的为民办实事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为推行医改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政府要求,足额配套补偿、按时拨付各项医改经费。近期三年来,共投入医改资金7764.51万元,其中上级财政6022.19万元,本级财政1742.32万元。今年已投入医改资金3195.98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386万元,本级财政809.9万元。

2011年为了强化对医改资金的管理使用,我区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收支实行“集中核算,全面统筹”。

(八)定编定岗,全员竞聘,加强基层人员管理 按照《雁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聘用方案》(草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坚持“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核定任务、绩效考核”。一是全员竞聘。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副职进行选聘;机构原有的职工,竞聘岗位,根据省要求的编制和人员结构进行足额选聘。二是核定任务。卫生局按照各级政府要求,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由区卫生局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责任状。三是绩效考核。卫生局每季度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导,每半年进行质量考核,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综合结果与下拨公共卫生经费挂钩,与个人工绩效工资的60%部分挂钩。

(九)全面清理,核实债务,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为做好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区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监察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下发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方案》(雁政办发〔2011〕30号),经清理核算,7个基层医疗单位截止2009年12月31日前产生的债务数为1233.08万元,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1日所产生的债务数是53.16万元,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5日所产生的债务数是129.9万元,三项合计1416.14万元。

二、取得的成效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

我区作为全市第三批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于6月18日率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局通过坚持零差率销售、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及时分析等措施,使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区成效显著。

经统计,我区7个单位6月18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诊疗总量16167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4.57%,人均药品费用29.36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1%,医疗收入61.1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4.23%,居民直接受益近22万元。根据统计数据可分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均药品费用明显下降,医疗人次明显增多,老百姓的知晓面明显扩大,居民群众的得实惠明显增多。10月28日湖南《大众卫生报》经市卫生局推 荐对我区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很好的报道,得到了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完善

我区到2009年分别完成了2所乡镇卫生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所村卫生室的国债项目建设,2011年完成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建设,于6月全面启动使用。

2011年我区以公共卫生进社区为契机,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黄茶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一是 “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规范了基层医疗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二是医务人员的强化培训,提高了医技人员业务素质。2011完成了52名乡村医生IPTV培训工作,并全部考试合格;选送28人参加省卫生厅中医全科医师、医改、学历教育等培训班;选派9人参加市局举办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区卫生局组织369人次参加自举举办的基本药物制度、中医全科医师、乡镇卫生院内儿科等培训班,通过全方位培训,我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到11月30日止,已为全区38165万农村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483人,建档率53.7%,电子档案完整率达99.9%。其中为7岁以下儿童建档1904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1440人;妇保建卡380人,产后访视1140人次;儿保建卡数380人;发 放健康教育宣传单5900份;城镇居民已建立电子档案 111255人,建档率64.6%,健康档案完整率99.5%;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50865人次,进行群体健教讲座143场次。共为“四类人群”做健康检查25750人次,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16499人次;为孕产妇做产前管理6812人次,产后访视3638人次;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6817名慢性病人进行了建卡和随访管理;为14149名老年人进行了建卡登记,并为10438人进行了体检。为47799人次进行了健康服务指导。

2011年为全区重点人群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6770人;脊髓灰质炎疹糖丸强化5329人;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 4404人;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32万元,完成数量和质量均在城区前列。

(五)基本医疗保障建设不断完善

今年我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完成了市局下达任务数的101%,农村低保对象、五保户和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全部纳入新农合,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区级医疗机构实行全免,截止11月30日,区医保基金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报销金额达到了7万余元。城镇居民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地区都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都提高到80%,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了18万和8万。医疗费用做到了及时结算,实行了按人头、病种、总额支付方式。今年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当地财政配套资金分别为45.18万元和77万元。目前我区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结余25%、新 农合医保基金统筹结余10%;解决了我区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今年区级财政安排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配套资金78万元,为职工的养老保险提供了保障。

三、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健康档案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和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明年建档率达到了100%,为辖区居民提供及时、方便、有效、连续的医疗服务。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将基层医疗单位义务巡诊活动在全区推广,做到定期不定点,使辖区居民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篇7:关于市深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将深化医改作为构建民生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丁大卫书记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张国华市长经常到一线督查推动,市委常委会、市委深化改革领导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医改工作。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医改工作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意见》,分解明确年度医改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省卫计委王咏红主任到会指导。全市深化医改工作推进有力、进展有序,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突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62个,其中,医院201家(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4所,其他三级医院7所)、卫生院20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共开设床位3.51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42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68张,全省地级市排名第6);共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95万名(其中执业医师14215名、执业助理医师2151名,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24人,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8;注册护士15637名,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14名,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8,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构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上:

(一)优化市区医疗资源配置。着力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四个层面的服务体系。先后将医疗资源配置项目(如市妇幼保健院、市肺科医院迁建工程等)、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如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等)、医疗救治保障项目(如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120急救体系建设等)等纳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强力推进。2014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达46.05亿元。重点支持通大附院、市一院到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分院。今年又将市二院提档升级和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项目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市区有三级综合医院3所,市精神卫生、妇幼保健、传染病、肿瘤等专科医疗机构均已建成高水平的三级专科甲等医院。二是强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县级医院、区域性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个层面的服务体系。对县级医院,明确其县域内医疗中心定位,加快提档升级步伐,12所县级医院中已有5所建成三级医院(XX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XX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XX市中医院);对区域性中心医院,结合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中心镇建立服务一定半径的中心卫生院,已建成17所二级综合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重点推进标准化和示范化建设,全市79个建制镇建成205所卫生院,1587个行政村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累计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30所。

三是健全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在去年市区建成两所急救分站的基础上,今年又将市急救中心扩建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区形成“1个中心+5个分站”的120急救服务网络;各县(市)依托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加快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布点,已建成6个急救分中心、急救网点45个,基本形成15分钟院前急救服务圈。全市共有169辆急救车辆,其中市区31辆,县(市)138辆,每5万人配备1.16辆。此外,积极探索第三方转运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满足群众转院、送(出)院服务需求。

四是大力扶持社会资本办医。目前,全市共有非公立医疗机构1751个、床位数7988张,分别占全市机构总数的53.4%和总床位的22.8%。由国医大师朱良春创建的良春中医医院为二级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已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瑞慈医院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儿外科列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美家妇产科医院、维多利亚美容医院、常青乐龄护理院等专科型医疗机构特色凸显。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鼓励支持闲置的医疗资源向老年护理、康复方向发展,优先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老服务专业机构。全市已建成4所专业护理院,床位450张(常青乐龄护理院、如皋博爱医院护理院、海安福康爱心护理院、瑞慈美邸护理院),在建9所(常青乐龄观音山老年护理院、南通安体护理院、南通颐生护理院、XX区刘桥镇新联护理院、XX市聚南医院等5所乡镇卫生院转型护理院),床位1500张。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去年底,在如皋试点的基础上,全市所有县人民医院(6家)、县中医院(6家)和部分中心卫生院(24家)全面启动综合改革,以取消药品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监管机制等改革。实施三个季度以来,县级医院运行指标实现“一增一降一控”,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7%(其中:门急诊同比增长6.9%,出院人次同比增长8.3%,住院病人手术人次同比增长5.2%),药占比同比下降5.33%,人均诊疗费用增幅控制在5%以内。平均住院日9.47天,较2014年下降0.53天。XX市人民医院实施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后,医务人员绩效实际发放总额1~9月同比增长33%,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2.4%。

(二)合力攻坚城市公立医院价格改革。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做好各项准备,上半年完成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初步测算工作,8月下旬,根据省物价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进行重新测算,为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夯实基础。力争10月底前正式启动医药价格综合改革。从测算情况看,以2014年为基数,12家参改医院符合规定的药品取消加成后将减少3.02亿元收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可补偿2.34亿元,平均补偿比为77.32%。综合性医院补偿比例相对合理,专科医院补偿比例差距较大,药占比较高的市肿瘤医院和传染病医院补偿率仅为24.76%和57.18%,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的服务收费项目增幅较大,补偿率分别达到158.06%和144.18%。调价对特殊病人、慢性病人的影响较大,相应的财政、医保补助政策需及时调整,补偿机制、分配制度、支付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等配套制度需及时跟上,实现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

(三)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全面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工作。卫生计生、编制管理、人事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探讨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动态调整考核指标及分值标准,完善公立医院的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路径,市属医院的绩效工资总额上限由原来的基准线1.5倍调整到2倍。2013年在市六院试点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工作,通过组建理事会和监事会,全面提升法人运行效能,切实加强法人监督管理。市卫计委连续两年组织公立医院法人代表参加法人治理结构研修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履行职责能力。

三、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一)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在县(市),各级财政加大卫生基本建设投入,实施了一批县级医院、专科医院新建、改造项目,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基本全覆盖,90%以上村卫生室达省定建设标准。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17所中心卫生院成为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得到明显加强,在城市,制定《关于加强市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重点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区级统筹管理,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档升级工程,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政府办14所,市属医院领建4所,民营1所、企业办1所),建成国家级示范中心1所、省级规范化中心16所,示范达标率85%;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覆盖不到的地方建设了社区卫生服务站70所,实行政府直接投资和购买服务相结合。

(二)探索医疗联合体建设新模式。通过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县乡村一体、科室共建、社区病房等形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在县(市),推动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中心卫生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医疗联合体。XX市通过“双引导、双规范、一优化”,围绕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有序诊疗模式积极探索。基层医院住院人数同比增长了30%。XX市成立县域内医疗管理集团,以XX市人民医院为龙头,联合XX市中医院、4所中心卫生院和13所乡镇卫生院及其分院,组建六个片区“医疗联合体”。在城市,推进“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市区9所大医院与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对接,以派驻全日制医师、组建康复联合病房、培植“一中心一特色”为主要形式,通过专科建设联动机制、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双向转诊机制、医疗信息共享机制、业务支撑和培训机制、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医保付费统筹模式等七大配套机制,充分挖掘大医院潜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三)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居民或家庭资源与签约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在县(市),全面推进乡镇健康团队服务和乡村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以服务农村重点人群为导向,依托乡村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拓展服务补偿渠道,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开展团队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在城市,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实行家庭医生签约网格化管理。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三个渠道分担。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在基层多点执业作为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探索个体诊所开展签约服务。2015年,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到2017年,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和社区综合健康管理,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40%以上。

(四)充分发挥医保制度导向功能。近年来,我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率多年稳定在97%以上,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并轨稳步推进。市区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水平已达1000元,县(市、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也都超过550元,医保政策范围补偿比例稳步提高。城乡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医疗救助覆盖到城乡困难家庭。在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积极推动医保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制订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调整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及报销比例,适当提高社区机构的结算标准。实行急性病、慢性病分级分类报销,实施社区就诊优惠政策,开展单病种结算、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试点工作,引导群众通过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来降低就医支出,建立合理的就医流向。

上一篇:高二化学ph的计算教案下一篇:rohs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