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2024-06-08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精选8篇)

篇1:《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

践探索

摘要:从现代农业大学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大农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针对农业推广学课程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在我国农业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农业推广学在农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学科交叉、不可替代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农业推广学;教学效果;探索

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与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依存度日益增大,需要有更多的农业推广人才。因此,无论从提高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素质与推广技能方面,还是从为社会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方面,有效地学习好农业推广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校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以来,农业推广学科在农村发展与推广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我校从2000年开始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为农学、植保、园艺、资环等专业的选修课。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力求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农业推广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根据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我们进行了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综合学科,是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规律、农民采纳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为,促成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

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民及其行为。重点研究农业推广亚系统如何与农业科研亚系统有效联结问题;推广亚系统内部的问题;目标系统农民群体的问题。

该课程用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涵义与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与内容、范围,学科功能

与研究方法;用决策学和传播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及其环境因素的协调原理,农业科技的预测、决策、咨询原理,农业科技的沟通、采用、传播原理;用系统工程学、教育心理学和技术经济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科、教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农业科技经营、服务、承包、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方法,阐述开展推广工作的组织、计划、评价方法及推广人员的思维、表达、操作技能。

三、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

教育面向现代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提供科技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推广的类型、方式及性质均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对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的农业推广学科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反映新时期、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无论是农业推广理论研究,还是农业推广学教学与实践,都必须不断改革、充实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以育人为本,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最新的推广案例资料等,同时通过板书进行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推广学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另外,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农业推广又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学好农业推广这门课程要在实践中寻找路径。所以,对学生而言,了解实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案例分析,同时加强习题、调研报告及课程论文等综合教学方式。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从选题、内容、格式规范、创新4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其结果使各个专业的平均成绩均达到良好水平。

2.加强农业推广学的实践教学

农业推广学教学除在课堂上引用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推广经验作为教学案例外,其课程体系应该紧密结合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特征等调整和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应放到一个重要地位。

在完善实践教学方面,努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努力实现实习基地资源的共享。我院除结合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积极筹措基金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利用平时进行实践、科研、社会服务之机,通过多种渠道,广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农业推广的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我院先后与黑龙江垦区的853农场、850农场等20余个现代化国营农场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在许多科研与示范项目中引入了农户参与式推广的理念和模式,与现代农业推广学的内容十分吻合。

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同时,将农业推广问卷调查、农业推广写作、农业推广讲演、农业推广培训、农业推广经济效益评估、农业推广示范等农业推广技能训练等内容纳入实习教学中,聘任当地有经验的技术员为实习教师,借助社会力量来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指导、培训技能、农业推广技术咨询、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必备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另外,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加大力度,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主动地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调查、实习报告;对学生提交的报告,要组织考评,给予评分。运用参观访问教学方法,布置学生考察、访问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参与的做法和经验,讨论其效果和实践感受,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高等教育除了培养人才以外,如何为农村发展服务,如何发挥自己的推广功能,在我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及农垦总局重大农业推广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在垦区和地方的实施,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培养了农民科学生产的技能,服务了垦区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垦区及地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是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成功范例。

3.因材施教,课程与专业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教学对象、经济地区等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多元需求。授课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才会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学习,同时也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完善,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结合社会现实教学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功能。因此,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宗旨并不是要学生记忆很多的理论和原理,而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本专业的知识和农业推广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赵洪亮,刘恩才,侯立白,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7~210

[2]杨辉,陈志英.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培养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J].黑龙江粮食,2008,6:38~39

[3]朱翠林.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89~190

[4]王贵彦,陶佩君,王慧军,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22~23

[5]李谦.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1995,2:32~34

[6]高启杰.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与推广学的理论体系[J].古今农业,2007,4:17~23

[7]高启杰.对如何认识和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7:47~49

[8]高启杰,高雪莲,申建为.农业推广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1):73~76

[9]黄鹏.农业推广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2009,24(11):130~132

[10]唐鹏飞.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及教学重点[J].高等农业教育,1992,5:43~44

[11]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C].东北农业大学,2003

[12]许无惧.农业推广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13]王慧军.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4]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5]唐鹏飞.农业推广学的综合性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1991,4:49~50

[16]左玉秀.论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J].菏泽师专学报,1995,3:59~60

篇2:《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一、**镇养鸡业的变化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镇养鸡业遇到问题的原因

三、**镇养鸡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内容摘要:

**镇内养鸡业经过持续快速发展后,鸡蛋产量已能满足**镇场消费需求,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动态平衡走势,从而使近几年地养鸡效益处于起起伏伏动荡不定的状态,总趋势是波浪式下滑,经济效益逐渐趋向微薄,动荡幅度也在缩小,不会有太大的起伏。本文就**镇养鸡业的变化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养鸡业持续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养鸡业 主要问题 建议

**镇养鸡业的发展前景与建议

养鸡业曾经是我**镇内畜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也是带动亿万农民脱贫致富的畜牧产业。与同类行业横向比较,养鸡业促进农民致富的面最宽、量最大,时间最长,迄今农民中从事养鸡业的人数仍然居多。

一、**镇养鸡业的变化前景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镇内养鸡业经过持续快速发展后,鸡蛋产量已能满足**镇场消费需求,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动态平衡走势,从而使近几年地养鸡效益处于起起伏伏动荡不定的状态,总趋势是波浪式下滑,经济效益逐渐趋向微薄,动荡幅度也在缩小,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蛋鸡业如此,肉鸡业由于生产周期较短,产品尚未过剩,变化幅度会相对较大、较快一些。近两年来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及饲料涨价的连续重创,引发并加剧了鸡蛋与鸡肉消费量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升高,对养鸡业的打击如同雪上加霜,使养鸡业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全国鸡蛋总产量大于消费量

据调查我**镇内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鸡蛋、鸡肉量约为农村人口的3倍左右,2013年城镇居民的鸡蛋消费量仅为11.2千克,大大低于人均占有产蛋量。

2、蛋鸡的生产水平较低而死亡率偏高

资料表明,发达国家蛋鸡年产蛋量可达18千克,我**镇内约15-16千克,相差10%-20%;产蛋期母鸡的死亡率约为6%,我**镇内多在12%-18%,高出甚多。这样就明显增加了生产成本。

3、鸡蛋品质降低

鸡蛋品质降低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有些鸡蛋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与残留。如汞、镉、铜、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农药、抗生素的残留。

4、养鸡环境污染

养鸡环境污染包括鸡的粪便污水直接污染土壤鸡人畜饮水;粪便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农药等污染水体、土壤,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死鸡,粪便及鸡蛋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5、养鸡户的某些措施值得反思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广大养鸡户千方百计设法降低生产成本,摸索创造出很多有效对策。不过,有些措施存在两面性,有些措施当时有效,但潜伏隐患,值得反思、改进。诸如:①弱化防疫观念,简化消毒措施,减少消毒次数;②死鸡乱扔,甚至卖钱;③鸡粪乱 堆,不加处理就卖或施肥入田;④为了减少病、死鸡,在饲料或饮水中长期用药或不当用药,导致不良后果;⑤在院落搭建简陋鸡舍或利用废旧房屋养鸡,人及混居,互相污染;⑥过分加大养鸡密度,使养鸡环境恶化;⑦鸡蛋产下收集后,没有清洁的包装和适宜的贮存、运输条件,不加任何消毒处理措施,就随便予以出售;⑧有些种鸡场不按规定进行检疫与净化工作等。此外普遍倡导的“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小规模大群体的养鸡专业村,集中连片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的养鸡数量过大且过于密集,加上人及混杂严重,接触频繁,进一步恶化了环境,并影响了防疫效果。

如此等等,养鸡成本虽然有所降低,伴随而来的也降低了鸡的环境质量与卫生状况,损害了鸡体健康,以致增加了鸡的死亡率,并降低了鸡的生产水平。还应注意,由于养鸡环境污染严重,鸡蛋的外部卫生和内部品质不良,长此以往会给养鸡人员和消费者的健康都带来愈来愈明显的损害。这些问题,现在应该应起足够的重视了。

二、**镇养鸡业遇到问题的原因

养鸡因为成本低,在农户中发展较快,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如:不按规定处理病死鸡,死鸡乱扔,有的甚至卖钱;鸡蛋产下收集后,没有清洁的包装和适宜的贮存、运输条件,不加任何消毒处理措施,就随便予以出售;环境污染,养殖户不按规定处理鸡粪,因处理一次鸡粪约需3000元左右,现在有很多养殖户不处理鸡粪,而是直接冲入水沟,粪便污水直接污染土壤鸡人畜饮水;粪便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农药等污染水体、土壤,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死鸡,粪便及鸡蛋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危害健康;抗风险能力差,现行的经营模式对养殖者不利,他们只能被动的养殖,没有控制**镇场的能力,**镇场稍有波动,有些养殖户就不能承受。

1、产大于销,春季是母鸡产蛋的高峰期,鸡蛋产量已能满足**镇场消费需求,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走势,而近几年养鸡效益处于起起伏伏动荡不定的状态,总趋势是波浪式下滑,经济效益逐渐趋向微薄,最近养殖户出现了全面亏损。

2、养鸡规模无序发展。我县的小规模大群体养鸡方式,使养鸡业在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不少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搭个棚,或者直接在自家旧房子改造后就成了一个专业户。时至今日,养鸡专业户太多。促成了饲料步步涨价、鸡蛋步步降价。

3、销售链上的问题,现在的养鸡户多是以合作社的形式存在,从苗种供应、饲料供给、防疫治病到蛋品收购都由合作社提供,价格也是合作社说了算,而合作社也是经销商说了算,鸡蛋多了,价格就低了。喂鸡的多了,饲料就贵了。所以在鸡蛋的产销链上,只有经营商才是永远的赢家。

三、**镇养鸡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引导发展规模养鸡

规模养殖是发达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成功经验。我**镇内的小规模大群体养鸡方式,使养鸡业在近20年历得到蓬勃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不过,时至今日,已经到了该转型的阶段。发展规模养鸡,把养鸡场所与城乡居民点分开,就可以改变鸡粪等污染人居环境与危害健康的状况。同时,养鸡场(户)之间的相互污染与疫病传播也可有效控制,从而明显提高鸡的生产水平降低死亡率。只是改变养鸡现状的根本出路。

2、改善饲养条件,强化防疫措施

实施规模养鸡后,必须相应的形成一整套的规范化生产体系模式,如生产工艺、鸡种选择、鸡场环境控制,综和防疫与鸡蛋质量控制措施等,从而确保鸡的生产水平和存活率都能明显提高。

3、因地制宜选养适宜良种

①规模养殖户适宜选养高产节料型蛋鸡。

我**镇内现有的蛋鸡品种很多,但是同时具备产蛋量高且节省饲料的品种却少,需要鉴别选养。目前**镇场上出现了矮小形香鸡品种,好的矮小型蛋鸡由于提醒较小,耗料较少,还可提高养鸡密度,所以具有节料又高产的特点。如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大3号”矮小型蛋鸡等。

②散养饲养方式的适宜选择。

在距离居民点较远的山地区,经济林或果园等处,适宜采用散放饲养方式,半放牧,半舍饲,可以降低养鸡成本。散养方式饲养土种鸡较好。土种鸡产蛋量虽低,但具有蛋价高、肉质好、老残鸡售价可观等优点。如浙江的仙居鸡体形小、产蛋多,是土种中的高产蛋鸡,陕西的略阳鸡体形较大,还有某些乌鸡特点;河南的固始鸡产蛋重,产肉性能兼顾。如是选养得当,应能取得良好效益。

近年来一些地方流行饲养一种“肉杂”鸡,即用红壳蛋鸡高品代作种母鸡与红羽肉鸡的公鸡杂交生产的肉鸡,由于苗鸡成本低,料价也较低,虽然生长速度不算快,效益还不错。

4、生产无公害鸡蛋、鸡肉,改善产品品质与效益。

无公害鸡蛋、鸡肉属于无公害产品,也叫无公害食品,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通过优化饲料,净化环境,严格防疫,规范管理等综合性标准化措施生产的无公害鸡蛋、鸡肉品质改善了,消费者放心满意了,售价与效益就可以保证了。据报道,北京**镇场2004年6月份各类鸡蛋每500克的价格如下,普通鸡蛋3.00元,土鸡蛋4.00元,绿色营养蛋5.80元,无公害鸡蛋8.60元。还可通过优质包装,安全运输,保质销售(如今超**镇)等环节保证鸡蛋、鸡肉品质的全程稳定可靠,从而创建名牌,取得品牌效应。

5、组建规模蛋鸡场(户)的利益共同体—养鸡生产协会。建议在养殖鸡量大、集中连片的地方,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养鸡生产协会等能切实为养鸡者服务的利益共同体,在公平合理、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下,规范有关生产与经营活动,增强整体竞争力,确保各场(户)的经济效益。并建议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支持规模养鸡与无公害鸡蛋,鸡肉的生产,出台一些调控型的政策与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賁春辉;;日本农民养鸡情况[J];农业新技术;2011年05期

[2] 程兰英;;个体养鸡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2期

篇3:《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一、国家精品课程推广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分析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中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是对其他几个方面最直观的反映,因此,我们从网络资源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1. 网络资源方面对国家精品课程推广的制约因素

首先,网络资源中有些视频清晰度不够,音效不好,声音与图像不一致,拍摄技术参差不齐,有些课程的视频不完整,只有一个或几个视频,连接速度慢,视频不流畅,有些链接已失效或部分内容无法浏览;其次,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与课程本身不适应,如“视听说”课程用PPT、WORD文档等形式呈现;再次,网络资源共享限制条件重重,如当课程使用者要下载课程资源时需要注册,且需要一定积分,而获取积分又需要种种条件,这些无一例外地会限制用户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

2. 机制建设不完善导致国家精品课程推广进度迟滞

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出有效的奖励机制。因此,精品课教师在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已付出劳动及努力,要继续进行推广,有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如果不从物质、精神奖励以及时间上予以支持,课程传播者是很难进行课程推广的。

3. 国家精品课程开发团队未起到预期作用

开发团队在宣传方式及力度上有所欠缺,对使用者的支持不够,所谓“互动交流”——“只动不互”,纵观课程使用者长期以来的留言,满眼竟是“0回复”,即使个别留言偶有回复,更多的是课程使用者之间的问答。这本应该是一个吸引课程使用者的因素,但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的背道而驰。

4. 课程使用者和潜在的课程使用者间接影响推广效率

课程使用者方面,因为网络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有调查表明,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其他课程学习者,80%以上都不曾有规律地使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而潜在的课程使用者也因为推广模式和力度方面的原因成为推广效率不高的一个表现,如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国家精品课程不甚了解。

二、衡量精品课程推广效率的标准

由于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需要很多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推广的效率,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推广效率,但客观上却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即: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而网站提供的国外知名院校开放课程OCW(open course ware)与此形成对比,国外网络课程资源图像清晰,声音清楚,网络流畅,并且可以提供transcript,audio,low bandwidth video,high bandwidth video四种形式下载相关资源。因此,大可不必用注册用户以及赚取积分的方式来留住用户从而达到提高推广效率的目的,而是用易用度更高的方式来衡量推广效率,例如:通过网站的点击率、下载率,提问及回复率等互动形式进行判断。

三、提高省级精品课程推广效率的途径

要提高省级精品课程推广效率,必须解决阻碍精品课程推广的因素,充分利用促进课程推广的有利条件。

1. 政策机制方面的支持。国家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如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在岗前培训阶段即对其进行介绍、宣传,对新入学的学生在新生手册或新生大会上进行学前教育时加以宣传;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如在时间上为课程开发者设定相关规定,在物质上设立相应奖励机制,从客观上为课程开发者提供支持。

2.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要提高推广效率,硬件配置应予以支持,要改变不同高校不同课程的视频效果迥异的情况;统一对视频拍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投入使用前,须经过多次调试;并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使其跟上发展的节奏;真正放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限制,设定VIDEO、PPT及WORD等资源可供下载,适应一大部分课程使用者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这必将促进精品课程推广效率的提高。

3. 以精品课程建设或者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主题,定期举行全国性及各省内的研讨会,甚至可以选定某个时间段为精品课程建设活动月,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将其制度化,可以首先进行各省内的竞课,经过选拔后参加全国的研讨会。经过这些活动,一般学科教师可以和精品课主讲教师进行交流,获取研讨会等的第一手资料,进而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可能性。

四、结论

国家精品课程的推广对省级精品课程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同时,省级精品课程推广效率、质量高对国家精品课程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深入进行省级精品课程推广,优化推广方式,提高推广效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及内容,将是提高各省内高校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与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2]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

篇4:《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土壤利用不合理的现状,本人对农业土壤的相关课程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从我国对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定位看,本人认为与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于为一线农业生产培养具有实际指导力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具有高科研水平的高技术人才。明确这一观点后,本人认为为了使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自觉、主动地成为农业一线的指导人才,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展示我国农业土壤利用中具体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责任意识,一方面要重点教授学生科学施肥的具体方法,使学生避免走向“假大空”的学习误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本人认为,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农业实用人才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对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定位、一线农业实用型人才、目前土壤不合理利用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分类号】S-4

一.引言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农业是否得到科学发展是关系人民福祉、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业已经提出“生态农业”的建设方向,但由于我国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缺乏科学农业思维的农民群体,再加上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实际农业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调查研究中,本人发现不少农民由于缺乏科学施肥知识,普遍存在着施肥不当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还会导致农业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的教学经验与深入农村考察的实践经历,想从农业土壤的研究领域出发,谈谈自己对于“农业土壤”课程相关教学的看法,希望对国家基层农业的发展完善有所裨益。

二.现阶段中职技术院校“农业土壤”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等专科教育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型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为一线培养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因而在中等职业技术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应更倾向于实用性。

现阶段,本人认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在农业土壤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点,教师没有深刻领会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要求,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教学内容偏于理论化,对于未来要扎根一线的职业技术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无可避免地具有“假大空”的特点。

针对目前农业土壤课程教学的两个不足,本人认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培养实用人才的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既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同时又要做到详略得当,增强学生在某一具体农业土壤应用领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竞争中更具优势,更符合国家对于实际型人才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研究重点,本人将仔细阐述如何培养具有合理利用土壤、科学施肥能力的实用型农业技术人员。

三.具体展示目前农村土壤施肥问题

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增强自身对于科学施肥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目前农村施肥的不合理现象具体展示给学生,而不是仅仅教授给学生相关的解决措施。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片面的、理论化的课本中走向切切实实的农村问题,增强学生对于农业问题的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努力提高自身实用技能的积极性。

土壤是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物质,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人类对土壤进行了人为干预,即向土壤中施加化肥。

(一)过度施肥

农业生产中,农民为了获得高产作物往往不加节制地对土壤进行施肥,这不仅会造成肥料的流失浪费、环境污染,甚至会毒害作物。过量施肥还会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例如,施氮过量会引起缺钙;钾过多会降低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会降低钙、锌、硼的有效性等。(1)

(二)施肥时间选择不当

作物施肥应该把握好几个关键时期,如作物生长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作物生长转型期和生长旺盛期,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则会使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三)施肥手段不科学

施肥效果如何与施肥手段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在施肥的过程中,施肥者要注意避免以下四种不当的施肥方法:(1)施肥过浅,使化肥易于流失,不利于作物吸收;(2)土壤水分不足,局部施肥浓度过高;(3)肥料品种选择不当;(4)肥料使用方法不当。

教师通过向学生具体介绍目前农业土壤利用的问题,可以培养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自觉地注重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切实为国家农业问题提供实用人才。

四.培养学生科学利用土壤的能力

学生具体了解我国存在的上述农业土壤利用局限后,往往会产生进一步寻求具体解决措施的求知欲,对此,教师要重点教授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指导农民合理施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国家需要的农业技术实践者。综合笔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切实教授学生科学引导农民利用土壤(2)。

(一)深耕施用化肥

农民给土壤施加化肥后,化肥流于表面不利于作物吸收,这时候就需要基层农业工作者引导农民将深耕与施肥结合起来,通过翻耕,将肥料压在根系集中分布区和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的土层中。

(二)混合使用多种肥料

多种肥料混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全生长期对养分的需要和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肥料的混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调整肥料中的养分比例,使之相互促进提高肥效。

(三)集中施用化肥

在肥料用量较少或为宽形条播种作物施肥时,土壤基层工作者们要引导农民将肥料施于播种行一侧或播种穴中,以提高局部土壤中肥料的浓度。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发观的全面落实,农业一线必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握具体农业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在整个教育体系改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能盲目地以培养高科研水平的理论人才为目标,也不能丧失其教学自信,中等职业技术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为国家培养基层农业实用人才与高等教育院校培养高科研能力人才相比是同等重要的。同时,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在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的同时,要充分关注其学生群体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农业土壤课程的学习兴趣,切实培养学生到一线指导农民科学利用土壤的能力,使学生树立高度的生态农业观,成为自觉的一线农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必翔《科学施肥技术问答》,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3页

篇5:《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

摘要:荷兰农业发展的特点、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农业科学技术、四川的农业特点及重点作物……关键词: 荷兰、四川、农业、种植业。

世界农业分布范围十分辽阔。地球表面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在近1.31亿平方公里的实际陆地面积中,约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场,31%是森林和林地。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水产业生产的场所。荷兰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强国,而四川也是在国内比较突出的农业大省,都是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区域。

现就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做如下介绍和对比。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部濒临北海,海岸线长约1075公里。国土面积狭小,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省的2/5,其中陆地面积不到3.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与海南岛的面积相等。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境内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总面积30337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荷兰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但是荷兰经济发达,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强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归纳起来,荷兰农业有多项的“世界第一”。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1.贸易立国,大进大出,农产品出口率世界第一

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

达到1.1万公顷。温室大约有40%用于蔬菜生产,35%用于花卉生产,20%用于水果生产,其他生产效益可比露地生产高5-6倍。

2.畜牧业

在荷兰,畜牧业是最重要的农业部门。荷兰虽然人多地少,牧场的面积要比耕地的面积大。荷兰的畜牧业大体上分为普通畜牧业(养牛业、养羊业)和集约型畜牧业(养猪业和养禽业)。

(1)普通畜牧业

荷兰以高度发达的养牛业而驰名,但是由于欧盟农业政策规定了生产配额,不得不限制生产。

(2)集约型畜牧业

欧盟对养猪没有限制,但是荷兰国内对养猪业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养猪业受到了一定的控制。此外,欧盟对养鸡也没有限制,因此荷兰养鸡业发展非常迅速,饲养技术的提高成效明显。

3.渔业和林业

荷兰有12个渔港,是欧洲第8大渔业生产国;渔获量约52万吨。主要的种类有鲱鱼、鲭鱼、鳕鱼等,主要的渔场是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部、爱尔兰西部和南部、以及苏格兰北部和西部等地。

4.农产品加工业

荷兰农业部门的突出之点是具有发达的加工业,门类齐全,涉及乳品和肉类加工、鱼贝类加工、鸡蛋加工、马铃薯和蔬菜水果的加工、糖果糕点、油料和谷物加工、酿造和饮料、焙烤食品、调味品和食品配料、运动食品、快餐食品和小吃等等。

5.农业对外贸易

“贸易立国”在荷兰有悠久的历史。荷兰人民是善于经商的民族,其外贸战略是“大进大出”,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幅度调整农业结构,大大增强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了巨额的贸易盈余。三﹑农业科学技术

荷兰的农业科技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在育种和温室技术方面取得了

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

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四川现有21个市(地、州)、182个县(市、区)、5007个乡(镇),居全国第一位。1998年末全省总人口849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8%,列第三位,其中农业人口6855.4万人。乡村劳动力3829.5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2811.9万人。

三、耕地少,中低产田土比重大

四川现有耕地6742.5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76%,列第六位,其中水田3425.6万亩,旱地3316.9万亩。全省人均耕地0.8亩。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3585.8万亩,占53.2%;旱涝保收面积2491.0万亩,占36.9%;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41%。

四,境内东部与西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东部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温16℃以上,无霜期240-300天;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为全省、全国著名的多雨区;年日照1000-1600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温12-20℃,无霜期220-330天;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年日照2200-2700小时。特别是攀枝花一带,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温4-12℃,无霜期100-200天;年降雨量500-900毫米;年日照高达1600-2600小时,超出盆地约一倍以上。

五、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1998年全省农作物总播面积14571.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1007.2万亩,占75.5%;经济作物面积1804万亩,占12.4%;其它作物面积1760.3万亩,占12.1%。

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

进步,但从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要达到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

1、农业生产环境改造缓慢,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主要由于四川地势多为丘陵山地,加之投入不足,导致四川农业生产环境改造难度大、进程慢。农田多为丘陵山地,大中型农业装备无法使用,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有些地区还保持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四川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低产田土比重大、水利工程设施年久老化失修也是影响四川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川除成都市以外的城市城乡一体化改造严重滞后,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农村道路、通讯、饮水、能源等供给水平仍然十分低下,这些已经导致四川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严重落后。

3、农村人口转移面临新的挑战

四川的非农业人口尽管有所增加,但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74.55%;农村劳动力输出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四川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相对薄弱,劳务输出仍处于粗放阶段,而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正从体能优先向技能优先过渡,四川农业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 四川农村劳动力外部流动十分不均衡,大量青壮年和高素质劳动力外流,造成四川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妇女和老年劳动者。

4、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篇6:经典课程推广话术

顾客:你说吧!

A:王总,今天给您打这通电话,我是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通知您,因为一直以来您都是咱的会员嘛!在下个月6号,有一个《发廊的出路与发展》的超级经管课程,7号、8号是会员公开课,您知道吧? 6号是经管,是中国式领袖训练专家曹振峰老师讲的,咱们这个管理课是480元,现在我是通知您一下,因为王总毕竟是我们的会员嘛!如果您确定过来的话,我可以帮您申请一个免费的名额,王总,您能确定么?

顾客:好吧!那你帮我申请一个。

A:那王总,咱这个课是4月6日早上10点准时开始,好吧。王总那您安排好,我们6号早上8点30分报道 我们那个时间见~ 好再见王总。

A:喂!王总吧!王总您好!我是亚洲流的小XX,王总现在接电话方便吗?

顾客:你说吧!

A:王总,今天给您打这通电话,我是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通知您,因为一直以来您都是咱的会员嘛!在下个月6号,有一个《发廊的出路与发展》的超级经管课程,7号、8号是会员公开课,您知道吧? 6号是经管,是中国式领袖训练专家曹振峰老师讲的,咱们这个管理课是480元,现在我是通知您一下,因为王总毕竟是我们的会员嘛!如果您确定过来的话,我可以帮您申请一个免费的名额,王总,您能确定么?

顾客:好吧!那你帮我申请一个。

A:那王总,咱这个课是4月6日早上10点准时开始,好吧。王总那您安排好,我们6号早上8点30分报道 我们那个时间见~ 好再见王总。

A:喂!王总吧!王总您好!我是亚洲流的小XX,王总现在接电话方便吗?

顾客:你说吧!

A:王总,今天给您打这通电话,我是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通知您,因为一直以来您都是咱的会员嘛!在下个月6号,有一个《发廊的出路与发展》的超级经管课程,7号、8号是会员公开课,您知道吧? 6号是经管,是中国式领袖训练专家曹振峰老师讲的,咱们这个管理课是480元,现在我是通知您一下,因为王总毕竟是我们的会员嘛!如果您确定过来的话,我可以帮您申请一个免费的名额,王总,您能确定么?

顾客:好吧!那你帮我申请一个。

篇7:论农业教育课程改革

论农业教育课程改革

在学枝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应转变自身的角色,参与课程开发;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意识到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他们是知识的`构建者,拥有无穷的潜力.

作 者:郑霞 张雷 许云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12)分类号:G422关键词:教育观念 课程开发 自主学习师生换位

篇8:论农业类课程改革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用人才, 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专业设置是关键。但农业类高职院校大都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模式, 专业设置过于狭窄, 如作物专业、兽医专业、土肥专业、植保专业、蔬菜专业等。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 种植业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等十几种作物为主, 养殖业主要以猪、牛、鸡、鱼等几种畜禽为主, 农业生产主要为解决人们温饱问题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生产的目的已转变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农产品市场不仅需要大宗农产品, 而且也需要多样化的特色农产品。为适应这一要求, 农业职业教育就要面向新的形势和需要, 开展综合知识和多项生产技术教育和培训, 以适应将来农业生产项目的选择, 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 农业类专业就需按职业群归类, 设置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种植技术、现代养殖技术和农村家庭经营、农产品营销等综合性大类专业。这样, 学生就可以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支柱产业来选择专业, 即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的, 应选读现代种植技术专业;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养殖业为主的, 应选读现代养殖技术专业;当地农业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经济以家庭庭院经济为主的, 应选读农村家庭经营专业[1]。

2 改革单一课程结构, 开发复合性与综合性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内容, 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农业生产主要以产中环节为主, 农业属于产品经济。这期间的课程开发一般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 仅仅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如作物栽培专业开设了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微生物、农业化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作物栽培等10余门课程。每门课程均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 导致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而且教学中又以理论讲授为主, 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农业逐渐实现产业化和农工贸一体化, 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需要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而且还要具备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才能。面对这一新变化, 直接培养农业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就要随之调整, 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 开发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 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2,3]:

(1) 打破学科体系, 设置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以前农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仅门类多、内容交叉重复, 而且以理论知识为主, 影响了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的传授。现在要突破原来的学科体系, 设立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农业技术基础》, 以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主线, 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将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遗传繁育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环境条件等知识有机揉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避免知识间的交叉重复, 精简教学内容, 大大缩短了教学课时, 又能教给学生全面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为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打下一定基础。

(2) 技术性课程仍占较大比重。技术性课程可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用机电、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等5门课程。其中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2门课程的内容与范围要尽量涵盖该区域内种植业、养殖业的主要生产项目, 并以生产项目为单元构建模块式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教一定的单元模块, 学生亦可根据自身需要自学未选教的单元模块, 以满足从事多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

(3) 开设关联课程。如《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政策法规》《小企业创业技能》等, 主要传授农产品市场预测、信息分析、农产品营销策略、小企业创建和经营管理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有关法规政策等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观念, 培养其创业精神以及养成自觉守法、用法的习惯, 让学生敢于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3 改革原有教学方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农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尽可能走出课堂, 进行现场教学。

农业类专业实行专业实体化, 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专业实体化, 是指教学管理上采取专业组负责制;教学组织上依托学校生产实习基地, 实行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 把专业组办成教学实体、管理实体和经济实体。实行专业实体化, 师生共同承担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 在教与学的同时,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教师既传授知识, 又实地指导生产、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 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彻底改变了黑板上种田、养猪的教学方式, 突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学实施时, 师生共同根据当地的农业结构特点和农产品市场经营状况, 结合该专业的教学计划, 制订出科学合理的3~5年生产经营规划和每年度的生产经营实施计划, 计划中所选择的生产经营项目必须是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广阔、便于推广的。这样在基地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经营活动, 就既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又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4]。

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家庭致富工程, 也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学生于入学之初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特点和资源优势, 制订家庭生产经营致富计划, 明确具体的种、养、加、销方案。学习期间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技成果, 直接应用于家庭的生产经营活动。教师不仅按生产项目分工指导, 而且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 让从事不同生产项目的同学互相交流经验, 解决自己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 改革考试制度, 实行能力水平考试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常规手段。过去的职业教育考试采用的是普通教育的知识考试模式, 这种方法很容易误导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因为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学校和教师为了博得好的社会声誉, 就会不自觉地让教学活动围着考试内容转。现在高等学校中出现的部分学校不能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 学生高分低能等种种现象, 与现行考试制度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需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 推行专业能力水平考试, 既考专业知识, 又考专业技能。由于农业职业教育不同于二、三产业的职业教育,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地域性差异。比如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3大地域, 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就很大, 即使在某一小区域内, 也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趋势。这样, 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所选教、选学的农业生产项目就不一样, 也就是说, 农业类专业教学内容的确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水平考试应由学校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考试大纲自行组织平时考试, 与毕业前对学生家庭致富计划实施情况、致富效果及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来评定学生是否达到合格要求。这种考试制度的实施, 更符合农业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实际, 能有效地扼制应试教育的弊端, 把教学工作引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轨道。

摘要:农业高职院校要结合当地实际对传统的专业学科、教学课程进行重新调整设置, 强化实践教学, 改革考试制度, 实行能力水平考试, 增强教学针对性,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石光耀, 张文虎.中职农业专业课程改革之我见[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2 (10) :44-45.

[2]赖世镇.深化改革强化功能服务“三农”——加强农业类职业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 2003 (11) :46-48.

[3]郭国侠.深化农业类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里程碑——谈农业类中职教学指导方案的五个特点[J].职教论坛, 2002 (18) :34.

上一篇:示范党支部总结下一篇:浅析煤层气煤岩特征实验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