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没有规则》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2024-07-31

《谁说没有规则》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共10篇)

篇1:《谁说没有规则》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临泽县城关小学邢雪玲

一、说教材

《谁说没有规则》是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以“规则”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为了遵守规则而作出个人牺牲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本课中列举了几个学生很熟悉,但平时不太注意的四件小事,通过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的四个场景,告诉学生生活中不是没有规则,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二、说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等生字;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四是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续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对于违反道德规范大家表现出来的轻描淡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三、说学情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抓“关键”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四、说教法

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助课题理解全文,采用“读-议-创-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资助合作学习;第二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及完成《语文天地》中《诺言》的学习任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

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则消息,北京动物园的小海豹“聪聪”因误食而死亡,让学生谈谈看法。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感染学生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情感指向。也可以给学生发一组事故照片,直接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进而揭示课题。或者出示规则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借助课题,初读课文

“规则是什么?”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初读时感知课文预设的情景。可以通过指名读或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做好标注。

(三)精读感悟

本课中的四个小节结构相同,可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整体感之后,重点讲第1小节,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习2、3、4。

学习第1小节,抓住“明明白白”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回头一笑”、“别人也这样做”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充分讨论主人公的言行。再让学生设想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要主动抵制不良习惯,不应被同化。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

总结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2、3、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理解“这样方便快捷”、“没人看见是我”、“用不着你管我”这几种心理状态,让学生进行自省,从而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四)调动情感,续写诗歌

经过前几环节的设定,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有了初步的树立,可以再以几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续写,写完后,大家围绕“如何遵守规则”展开评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谁说没有规则》说课稿(北师大版四年级说课)]

篇2:《谁说没有规则》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xx年2月23日,在北京动物园里,发生一件惨不忍睹的悲惨事件。一个名叫刘海洋的清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恶作剧地把硫酸当作饮料喂给了黑熊,一瞬间,可怜的黑熊倒在地上,一边翻滚着,一边发出悲惨的叫声。等公园的管理人员赶到时,已经有五只黑熊被硫酸烧得面目全非,其中一只双目失明、危在旦夕……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1:听完这个故事,我非常气愤,那个大学生太可恨了。

生2:我觉得这个人真缺德,一点爱心也没有。

生3:黑熊真无辜。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悲剧?

生:那个大学生没有遵守公园的规则。

师:是啊,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电视节目和一些数据,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仔细的看看吧。

(出示多媒体课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动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致使部份鱼类无法生存……

师:听到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就乱了。

生2:生活中有规则其实很重要。

生3: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并不很深刻,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会仅仅流于形式,所以李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所感悟,很自然地理解了课题。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课题 初读课文

师:是啊!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后果是的多么可怕。今天的课文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生活当中常见的“规则”,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你们认为“规则”是什么?并做好标注。

生自读课文。

全班交流:规则是什么?

生:规定、要求、大家必须做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想不想知道课文里告诉我们的规则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发现问题,这一点对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高,掌握的识字方法真不少,真令老师佩服。教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好吗?

大屏幕出示生词:投喂、狗熊、饼干、糖果、快捷、

垃圾、明明白白、满不在乎、瞪眼

师:哪位同学能勇敢地站到前面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字词?

(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

师:老师这有这样几个字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

大屏幕出示:“饼” “喂” “瞪”

生1:我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饼”,把“拼”的提手旁换成食字旁。

生2: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喂”,“畏”字加口字旁。

生3:“瞪”是形声字,与眼睛有关“目”加“登”。

师:说得真好,你知道“垃圾”这个词是什么词吗?

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师:你知道吗,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连绵词,它们的字形、字音相近,一个词的两部分一般不能分开解释。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生1:鹦鹉

生2:叨唠

生3:玻璃

师:还有一个词它的构词方式我们很常见。

让学生观察“明明白白”一词说说它的构词方式。(AABB)

师:请同学们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得又多又好。(学生写在积累本上)

全班汇报交流。( 稳稳当当、服服帖帖、清清白白 ……)

[课堂教学中,应追求教学效果的真实、扎实。李老师注重了学生扎实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连绵词、叠词的构词方式,她把这一训练点放在了具体语境中并举一反三,加以积累处理得恰到好处。]

四、书写生字。

师:学习了连绵词和新的构词方式我们知识以增长了许多,现在再分析课文中的生字,我们又会有新的发现。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喂”的写法。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写是说的最终目的,其中也包括写字所以,教学中让学生有层次,有重点地分析,并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五、精读诗歌,领悟诗意。

师:生字词我们都学会了再读课文 我们没问题了吧?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有几小节?通过哪几个事例来写生活中人们的不文明现象?

生1:这首诗歌有4个小节。

生2:乱给小动物喂食物。

生3:不走天桥和地下通道而翻越栏杆或横穿马路。

生4:随地乱扔垃圾。

生5:不按顺序排队。

师:哪位同学来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的开头是一个什么句式?(生读第一小节)

生:设问。

师:设问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引起读者的注意。

师: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几种形式的问句?有什么特点?

生1: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反问句子,反问句的特点是答案就在其中。

生2:我们以前还学习过疑问句

师:如果这些句子放在一起,你能准确地判断出它是哪地种问句吗?

大屏幕出示: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我们是小学生怎么能不遵守《小学生守则》呢? ( )

2、你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我原定的计划改变了? ( )

3、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就能判断这么准确。我们掌握这几种问句的特点,为我们今后准确地判断不同的问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读了这小节谁来说说:规则是什么? 板书:规则

有哪些违规的行为?板书:违反规则的现象

违规者是怎么想的? 板书:违反规则的心理

4、“明明白白”“回头一笑”说明了什么?

5、指导诵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两个词语。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能自己总结学习方法了。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a、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b、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c、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齐读阅读提示)

师:请四人学习小组,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二、三、四小节。

(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教师相机抓住“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师: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生1:动物无辜死亡

生2:发生车祸造成伤亡

篇3:《谁说没有规则》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篇4:《谁说没有规则》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呈现的是第八课《安全才能回家》中的第三部分《我当小交警》。(出示课题)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在课外,我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一些交通法规常识,学习交通法规的有关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使学生明确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因此,本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结合教材,我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培养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2.认识交通标志,理解交通手势,学习交通常识,掌握交通法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学会自我保护。

2.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服从交警的指挥。学会珍爱生命。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这节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参与法。这节课我以活动为载体,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和规则,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品德形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身边的榜样,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采用了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搜集的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参与表演,知道服从交警指挥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课堂活动设计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一、情境导入,争当小交警

1.让我们走进生活中最近的榜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荆门交警李白杨。他是荆门人民的骄傲,2013年12月他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台上,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播放。(播放视频)

2.看完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通过说一说,我让学生了解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交通警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守护大家的安全,他们的工作平凡而重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李白杨是我们荆门交警的形象代表,借助学生对本土英雄的敬仰、崇拜之情,通过学习先进让学生理解交警工作的意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激发学生想当小交警的愿望。)

活动二、合作互动,探求新知

1.认一认:让学生识别有关的交通标志。(课件展示)

2.识一识:交通手势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展示)

3.说一说: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知识。

4.辨一辨: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法规辨认图片中的人们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课件展示)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通过认一认、识一识、说一说、辨一辨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运用到生活中,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活动三、体验生活,珍爱生命

1.说一说:首先让学生说说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然后播放本地交通事故的录像。(播放视频)(解说词:我放这组图片,就是让学生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2.小组讨论:播放完以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看了录像以后有什么感受。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交通秩序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要珍爱生命。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主动参与,指导行为

1.演一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

2.说一说:我当小交警的感受。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学生不仅能学到简易的交通指挥手势,而且能切实体验到交警叔叔的辛劳。自觉做到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活动五、遵守规则,发出倡议

1.写一写:翻开书53页,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2.说一说:交流写给警察叔叔的话。

3.谈一谈: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秩序以及如何告诉别人遵守交通秩序,将好的合理化的建议写下来,发出倡议,贴到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当好一名合格的小交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篇5:《谁说没有规则》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仿写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认识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明白了无论遇到再大的x,也应该遵守规则。可是在生活中却有一些人不能遵守规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规则”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大家齐读课题,这句是个什么?再读课题,这句什么意思?带着理解再读。这些人在规则面前怎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先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检测。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词:

喂养翻越界栏横穿快捷搁下顺序抢座

满不在乎瞪起眼睛

(强调喂、横、序、搁、抢的写法,听写生字)

3、指名读文。

(四名同学,每人一节,其他学生注意听,他们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有什么建议需要给他们提出来。)

三、交流释疑

课文大家读的准确、流利了,相信课文的内容大家一定会理解的更好。

自学提示

1、自己默读诗歌,用“~~~~”画出课文中都讲了那些规则?用“——”画出文中的孩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那样做?想想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2、组内交流,准备在班级展示。

小组在班级交流,教师板书。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规则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在规则面前只为自己着想,不自觉,缺乏公德意识。)

4、想想你从文中都明白了什么?

5、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和同桌说一说。

6、补充资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部分动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投放有毒污水,致使部分鱼类无法生存……

看完这些资料,你最想说什么,(遵守规则很重要,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

四、快乐习作,

结合生活,仿写诗歌:

谁说没有规则?

明明白白写着:

-----------------------------。

问他为什么?

----------------------------。

全班交流,评议作品。

五、积累规则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园。——(孟子)

2、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

——(x)列夫.托尔斯泰

同学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学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六、老师寄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定规则是为大家,

遵守规则才是美德。

我们人人遵守规则,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七、阅读

《让规则看世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八、作业:

必做:积累课文中重点词语和语句,写摘录笔记上。

选做:阅读课外拓展书上《让规则看守世界》。

板书

不准喂动物食品

请走天桥和地下通道遵守规则,

不准乱扔垃圾共建美好生活

篇6:《谁说没有规则》语文教案

1、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题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读一读是个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你知道哪些规则?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事事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些规则,才保证了我们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谐之中,总有一些人不遵守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解决疑问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哪几种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随便投喂动物食品、翻越栏杆横穿马路、随便乱扔垃圾、插队抢座)

2、小组合作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3、集体解决:界栏、满不在乎、快捷。

4、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听写词语,互相评改。

三、精读诗歌,领悟诗意。

1、师: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许多规则“明明白白”写着,可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个小节读读,再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心里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①随便投喂动物食品:怎么想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随意喂养动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绍自己朗读的经验,读读这个小节。

②翻越栏杆横穿马路:后果如何?

③随便乱扔垃圾:破环环境,不利于资源回收。

④插队抢座: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

4、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那么,对照文中的规则,坦诚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确,哪些还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写诗歌,检测学习结

1、师:正如《钓鱼的启示》中曾讲: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生活中,还有许多发生在你自己或你身边人身上的不守规则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作品展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让我们从遵守身边的一个个小规则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将会前进一大步。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设计了让孩子小组合作解决难词,听写词语这一环节。课文的教学主要采用让孩子逐节分析人物内心来进行教学,最后,在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基础上来仿写续编。

这节课为学习高效课堂以来的一节自我过关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改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体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精炼,也富有启迪。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很好的设计教学环节,整个课堂不流畅,孩子的思维不是连贯的,因此课堂的气氛并不热烈。

2、教师的引没有把握恰当,点拨不适时,总想代替孩子来思考、总结。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过多,课前合作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

篇7:五年级语文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是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略读课文。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述灰尘的作用的同时,还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才能趋利避害。

本文共六个自然段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设问从课题开始反复出现了四次,“作假设”成为这篇说明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文章以此为题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说明灰尘的重要作用。结尾处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而文中这样反复地出现“假如没有灰尘”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节奏更加紧凑。本文除了“作假设”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的4-6这三段结构相同,都是先介绍灰尘特点,再具体说明灰尘作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说明文了,学生对于本单元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所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在本单元其它文章中体现不明显,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事物”这一哲理,学生在自悟中很难体会到,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解决方法:品读语句、随文批画、设计填写表格、讨论交流

五、教学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阅读导语,明确要求

3、默读课文,自学批画

4、检查效果,课堂讨论

5、感受哲理,总结全文

6、讨论收获,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灰尘。

2、灰尘有哪些害处?

3、师:确实,灰尘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对吧?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补全板书课文题目:12﹡假如没有灰尘 课件:课题)我们的世界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们来读读12课:《假如没有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是否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有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思考: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怎样?找出书中相关句子,作上记号。(课件:思考)

②说一说:用书中的话说一说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怎样?(课件:句子)

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词语认读情况。(课件:我会记的词语)

(三)、依照提示,先共同学习最后一段,再让学生自学讨论完成表格。

①谈话: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课件:表格)

②师生共同学习最后一段。

A指名朗读。

B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C在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③学生默读课文,分组完成表格。

④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①灰尘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无法欣赏到晚霞朝晖,(课件:晚霞朝晖),观赏到闲云迷雾(课件:闲云迷雾),领略到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课件:彩虹日晕)。,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其实灰尘的作用还止如此呢!这里有份材料,让我们了解一下。(课件:灰尘的另一面)

②灰尘有着它的两面性。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如网络,糖,可以补充身体的糖份,好吃,但却引起肥胖损坏牙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板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今后我们无论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点,还应该看到它有好处的另一面。

(六)、作业。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人们它的两面性。

五年级语文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2

大家好!我讲授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下面我就说说教材,学情,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且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略读课文。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述灰尘的作用的同时,还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才能趋利避害。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说明文了,学生对于本单元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所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另外,“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事物”这一哲理,学生在自悟中很难体会到,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语言;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四、教学思路:

1、创设情镜,激情导入

2、初读课文,了解要求

3、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4、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5、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作者以“假如没有灰尘”这个假设作为文题,目的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介绍灰尘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教学的.导入部分,我们与作者的步伐一致,也采取了这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作者命题的巧妙进行了渗透。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灰尘吧。说说你们平时对灰尘都有哪些看法和感受呢?看看,灰尘这么讨厌,大家都不喜欢它,那么假如没有灰尘,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认识生字生词,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出示生字生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教读。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就是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但是这种自学又不能是漫无目的地乱读,学生的阅读思考需要指导和引领,而略读课文前边的导语,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因此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全方位参与,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作用及说明的表达方法。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边读边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把它读出来,以读带讲,并说说使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合学习的内容和知识,融会贯通,在对文章内容有了明确认识之后,要引导学生理解表达方法,首先是总结4-6自然段相同的表达方法,其次是感受这篇课文最突出的做假设的方法,通过读4—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知道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结合前面讨论的灰尘的危害,引导学生对比灰尘的危害与作用,体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一深刻哲理。

1、默读4—6自然段,找出他们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填空:假如没有灰尘

3齐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五、板书设计:

篇8: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是关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无病不肯从医,导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在这篇文章中,一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 会人物想法。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学重点

篇9: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

重点指导:

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

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句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静”的特点。比较“划”与“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句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第三种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图片的出现要讲究时机。出现早了,可能就会有“用图像去解读文字”的嫌疑。这话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具体是谁我已忘了,当然也不是原话。但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语文与电视等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文是通过文字来描述事物的,而非画面。所以有时看似用画面帮助理解,实质却使感悟文字这一任务落空了。当然,有些光看文字实在难以理解的另当别论。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篇10: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

一、说教材和学情

《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武林旧事》,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古代诗文,单元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四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内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品析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文章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

1、找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色、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群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这道题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但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是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平静

声音

形状

气势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千万匹战马

浩浩荡荡

潮过后

平静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应用了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注意积累写作材料”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前,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教学区09小学教育一班24号贺鸿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理论依据、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本,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山》、《鸟的天堂》、《火烧云》都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本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结构清晰,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超过后的顺序以及大潮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介绍了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表现了大潮的奇观,选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了四年级学生教学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实际来理解体会字词的含义。

感受大自然壮观,受大自然美丽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让同学们学会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描写观潮的写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今天重点讲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特点,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抓重点词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大潮来时”的内容为课文学习重点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

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关键。

二、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体会大潮来时的宏伟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品味,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学生在自主能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着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从整体入手来把握课文的思路和观潮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自主读书,感受奇观

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壮观(学说出自己喜欢的读法,教师也说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索,让学生对比分析,自由质疑情景而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更活跃的探究平台,不断专研,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里想法(江面平静) 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区别“观潮”的观与天下奇观的观的不同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静,观潮人多

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想象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多的手法

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才会引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教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更像一位专业的主持人

(二)、品读重点领悟奇观

看录像,初感奇观

潮来时是怎样壮观的景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钱塘江大潮,让我们边看边想你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趣。(天下奇观声音形状由远及近)

感情朗读 感受奇观,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进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学习结尾段,引导学生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体会潮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恢复平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五、说板书设计:

观潮

观潮之前 江面平静

观潮之时(天下奇观) 声音形状(远近)

观潮之后 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六、说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依照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做到“以读代讲”,“从读而悟”,因此,我主要采用了

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象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三、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四、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五、说教学过程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障碍—生字扫除掉。”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这么多人来观看潮水,我们也来亲眼看一看”。

2、播放潮来时录像,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3、4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再播放潮来时录像,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像让学生有初步印象,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播放录像,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理,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设计理念

远程教育将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远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和潮来时的壮丽景象.

难点: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理解重点词句。

六、教学准备:

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希望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渎、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学法如下:

(1)读、思、议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的想象力。

(3)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重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二)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图片。启发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我利用远教资源,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及文字等信息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利用板书巧妙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我用课件出示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图,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的祖国还有象钱塘江这样美丽的地方,于是我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并启发学生:我们的祖国美丽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向大家介绍你在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朗诵写观潮的诗歌等)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板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能根据板书理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十、说课小结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深入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适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重点,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逐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

2、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罩”、“顿”、“震”三个字。

六、作业设计。

听了狮子妈妈的话,还有小朋友的话,懒狮子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选择完成一项作业:

1、爱编故事的你,可把这个童话故事,继续往下编,讲给同伴、老师、家人听。

2、假如课文有第3幅插图,会画些什么?爱画画的你,请接着往下画。

3、假如课文有第8自然段,会写些什么?爱写文章的你,请试着写一写。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五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和“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看到和听到的壮观景象。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使他们学习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因为本单元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所以在组织学生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应指导学生练习综合运用在本期的三个训练重点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能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分清文章的主次,揣摩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并且能质疑、交流、积累语言。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在全册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目标为: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是背诵第3、4自然段,理解词句,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潮头如万马奔腾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二、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教学方法如下:

1、读、思、议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4、想象品味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的想象力。

5、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重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

1、谈话,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素有“天下奇观”之称的钱塘江大潮。播放钱塘江大潮音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激情导入新课,为理解课文主旨,突破重难点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且水到渠成,揭示了课题,并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鼓励学生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根据预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达到生字读音正确,语句流畅。然后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读书情况:抽读课文,纠正读音,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4、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想一想,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2)自由汇报自学情况,并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纳。(这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5、精读课文,品味想象。

(1)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学习课文,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合作意识。)

(2)反馈,交流,引导。各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想象课文所描写的大潮的声音、样子,体会潮水的壮观及观潮人的心情。同时辅以多媒体音像画面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突破重点,弄清文章叙述顺序,指导背诵有关段落。

(3)欣赏体验,品读全文。(在读中感悟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6、谈谈收获,总结全文。

7、拓展。请同学们学习课文中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观察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短文。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资料》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资料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经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到达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能够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并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那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走上讲台,当小教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经过读理解课文资料,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经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境。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日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可是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主角,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发展学生的想象本事和动态形象的思维本事,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

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明白的。

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

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能够讨论。

学生经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我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经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本事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终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齐,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齐,构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经过自我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研究)。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本事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应用了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注意积累写作材料”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前,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我的说课资料结束,多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

观朝、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文经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教师供给直观的图像帮忙。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五、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经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活力立刻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检查预习情景,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让学生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最终小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经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境。所以,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境如何?你会怎样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样做的呢?

(五)经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我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本事,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述,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资料”的本事,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资料。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经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忙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资料,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之后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明白(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活力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必须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教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那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明白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此刻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可是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述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景,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述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我的真情实感经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经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齐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恢复平静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2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任教的科目是四年级语文。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四上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今年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应该尽量透过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加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在这一册教材中,共有八个单元。内容涉及自然奇观、中外童话、观察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人间真情、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等。《观潮》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奇观”,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4篇课文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最后的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因此,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授课中,要在每篇文章教学中渗透写景作文的教学,同时也要引入类似写景文章的学习和写景古诗词的积累。

2.《观潮》这篇课文: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

(二)学情分析

下面是学情分析,简单讲讲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首先,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因此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其次,由于这一课生字词较多,而且又是开学第一课,学生可能还不能马上进入状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会在字词意思的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同时也要求学在上这一课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包括:读课文、认识生字、查找字词意思等。

(三)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观潮》这篇课文我将设计两个课时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会认绿线格内的12个生字,理解“笼罩”、“逐渐”等词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作的;

3.学习第一小节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5.通过观潮人的描写学习,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尝试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习,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感受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难点:1.边读边想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通过文字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奇观”。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呢?

1.教学中,我将使用朗读法,即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老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进行朗诵。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使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真实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学法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首先,课前预习一定要学生单独完成。其次,在上课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学生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景的作文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程导入、详细教学内容、课堂小结、课后拓展、教学板书六环节。

(二)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预习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词圈出来,并尝试通过查字典解决。

3.“——?”用问号划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注意听。

(三)课程导入

1.在黑板上书写“观潮”二字,并分别询问学生“观”是什么意思,“潮”是指哪里的潮?然后引出钱塘江大潮。

2.顺势列举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诗句。

比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

3.本文作者是如何赞美钱塘江大潮的?文中有一句话,请学生找出来。从而引出全文主旨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板书:天下奇观。

5.那究竟何种景象能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又是如何来写天下奇观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教学内容

1.生字词学习。

教师指名读,并相机正音。

2.将这些词语放进文章的句子中,再让学生开火车读。

3.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分别是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这些景象,你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画面,指名让学生分小节进行朗读。

第一段学习:主要掌握写景文开头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4.再回到文章第一段:读一读、品一品第一段这样的开头,好吗?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读,同学之间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这样的开头言简意赅、点明中心、深入人心、读来简短有力。

5.引申到写景作文:其实很多经典的写景文章,都喜欢使用这样的开头。

比如: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的第十八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句就是“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接下来,课文就描写西沙群岛如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何可爱。

再比如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黄果树瀑布》,第一句就是“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今后我们在写景时,也可以用这种干净有力的开篇。

综上,作者开篇点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他先写了潮来前,再写潮来时,最后写潮来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潮水的变化。(此时板书)

第二段学习:找关键词,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1.默读第二段,画出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除了写潮来前的平静,还写了什么?

3.结合第二段每一句话,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赏析。

第三、第四段学习:

1.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在朗读前关注文中的小泡泡。引出这两段的阅读要关注两点:样子和声音。

2.谈谈读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感受。

3.利用表格,让学生整理第三、第四段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来感受潮水浪潮扑过来之快、潮声之响、潮形之壮阔。

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

午后一点左右,远处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东边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很快,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第三、第四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顺势引导学生看着表格进行背诵。

第五段学习:

1.朗读第五自然段,提问学生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引导学生关注“还在”、“依旧”“好久”“已经”等词。赏析他们的妙处。

2.呼应首段,难怪作者会写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习侧面描写——观潮人。

1.提问学生作为天下奇观,作者观到的仅仅是潮吗?还观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提问学生为何需要侧面描写,从而引出侧面描写的作文。

3.再一次呼应首段,这么多人看,就是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为被称为天下奇观。”

(五)课堂小结

1.提问学生“写景文章应该如何读?”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提问学生以后如何写写景文,从而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第一段开门见山、修辞手法、侧面描写。

(六)课后拓展

结合自己暑假的经历,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篇写景文。

(七)教学板书

1.观潮

潮来前——平静

天下奇观——潮来时——汹涌澎湃

潮过后——余波未平

四、教学反思:

1.由于不了解学生学情,因此,很多教学引导布置能否顺利进行。

2.学完这篇文章,练笔是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因此要妥善安排好授课时间。

上一篇:《药》的主题、主要线索和主要人物下一篇:教师期末评语初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