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2024-07-02

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通用6篇)

篇1: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摘要: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应用越发受到人们重视。当下,信息资源炙手可热,尤其是各行各业正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情况下,有必要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笔者主要对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走进人们视野,并在短短几年时间获得迅速发展。在电子商务时代下,许多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为了获取优质的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技术,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得到高效处理,提高协作效率。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相关技术也要不断进步,融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得到创新。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概念与构建

1.1 概念

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支持企业等机构的商务活动,是一种与传统物流交易截然不同的内容。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可实现高效协同管理,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可得到进一步优化,这样就可保证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最终实现物流与资金流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化管理与运营目标[1]。信息管理系统可称之为 MIS,该系统能实现对信息的一系列处

理,在加大信息维护力度同时,可实现人机互动。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保证企业的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融入先进的计算手段,在保证计算结果更加精确的同时,对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有效提高内容的深度。

1.2 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对于企业等一些机构而言,构建基于电子商务之上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优化企业的业务处理,还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具备完善的运行机制。企业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建设电子商务时要遵从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则需要有效发挥出自身职能,保证信息管理系统能得到安全建设,使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更加完善,稳定运行。在发展电子商务时,还要完善管理,构建长效运行机制,确保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更加稳定、和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满足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与专业的 ERP 服务商进行沟通与合作,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2]。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的功能

2.1 优化内外部环境,实现信息高效传输和处理

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可实现跨平台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许多企业开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系统可优化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因此,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一般会设置防火墙,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还可进一步拓展业务结构,使软件得到有效维护,实现软件功能的拓展[3]。此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还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2.2 实现智能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目前,系统包括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两种。系统可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功能十分强大,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通过这一系统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存储。工作人员可及时根据相关信息采取相应对策与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保质保量,显然人工操作存在许多问题,而信息管理系统可有效改善这一局面。

2.3 保证系统安全,应用广泛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客户的身份认证与电子支付安全[4]。电子商务推动贸易、商业的发展,也为企业带来发展生机,需要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对海量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保证交易安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随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其所应用的领域日益增多,进一步满足相关人员的需求。在电子商务中,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了解品牌、企业;对于企业而言,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同样可及时获得用户的订单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商务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影响

3.1 改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得到有效发展,并充

分发挥系统自身的优势,促进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深刻影响到管理人员的理念,促进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主要是以物流为基础,明确信息管理计划,并及时对物流信息进行跟踪和更新,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基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各项资源必须得到统一管理,这样方可为企业人员提供有效信息,确保交易安全、顺利完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及时同步信息,使信息的接收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大大提高交易效率[5]。

3.2 保证物流信息得到高效管理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信息无疑是信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物流信息十分复杂,会增加管理难度,因此,若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物流信息管理更加高效,将物流和采购合二为一,能有效降低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3.3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的信息管理与处理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可转变原有的分散式与集中式信息处理方式,采用分布式信息处理方式,使企业能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完善

4.1 完善信息渠道,提高信息安全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很难满足人们的信息需

求,需要转变信息传播方式。目前,信息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明确信息的获取渠道,保证信息更加安全。技术人员要完善信息的渠道,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期间能获得畅通无阻的沟通体验。要加强对信息的整理与分析,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4.2 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迅速响应用户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企业提高对信息的处理效率,保证企业能有效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要优化信息收集与处理环节,迅速响应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所需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保证系统的信息处理与收集能力真正提升。

4.3 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机制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证相关人员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确保信息更加全面。还要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拒绝信息造假行为,这样就可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4.4 加强信息反馈,保证电子商务活动顺利完成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反馈环节尤为重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可有效提高信息质量。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对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因此,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可确保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为保证用户能及时获得信息,既要保证系统能及时响应相关需求,又要保证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目前,在电子商务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通过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得到优化和筛选,为企业的决策人员提供有效依据,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可顺利进行。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持

5.1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充分结合电子商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确保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之中。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必须通过法律予以保障,使市场有更加规范的秩序。

5.2 积极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操作

许多企业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有限,其信息管理方式比较传统,这样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规范使用,促进电子商务稳定发展,提高自身综合效益。

5.3 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建设

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保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使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更加蒸蒸日上。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保证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结语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不断完善,方可满足用户的发展需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引进信息管理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禹彤.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0):162-163,166.[2]禄国斌.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54-55.[3]李德生.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J].无线互联科技,2016(2):132-134.[4]李礼.基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9):34.[5]唐姝彦.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26-27.作者:李善玲 单位: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篇2: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论文摘 要: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信息社会将呼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在我国,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 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信息系统的管理。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后,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研究问题。近年来,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2.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 选课,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3.4.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双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6.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7.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 世纪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8.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的优势,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 世纪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结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认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02).

[2]黄俊民,顾浩.信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0,(04).

篇3: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 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 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 (EPT) ,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 即"管理信息系统" (MIS) 。现在, 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 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在我国,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 其后, 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 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 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所以上, 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 还是国内,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 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 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 (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 。在这方面, 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 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 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 (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 ;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 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 信息系统的管理。

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 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后, 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 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 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 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 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研究问题。近年来, 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 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 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 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2.4.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

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 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 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 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 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 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 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 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 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 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 (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 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 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 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 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 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 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 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 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 具有宽厚的基础, 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是经济的支柱, 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 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 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 强化信息意识, 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 大力普及信息意识, 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 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 加强教学改革, 更新课程内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 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 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 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 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 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 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 因此, 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 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 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 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 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 (系) 选课, 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 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3.4. 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 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双翼,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 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 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 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 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6.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 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 同时, 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 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 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 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提高研究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7. 注重素质教育, 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 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世纪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 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 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 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 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 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 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 强化基础, 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8. 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 教学内容与手段, 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 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 发挥我国的优势, 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 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 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 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世纪发展的需要, 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 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 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结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 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 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 要做好人才的培养, 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 认识一些问题

摘要:进入21世纪, 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业稳步发展的基础, 信息社会将呼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因此,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 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 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 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 2005, (02) .

[2]黄俊民, 顾浩.信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0, (04) .

篇4: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对网络的普及,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企业的内部信息也逐渐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信息管理更加有效。电子商务对企业信息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企业信息管理理念、信息战略的影响,对物流配送的影响,对信息组织与处理的影响。本文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一、电子商务与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是随着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可以在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人机系统。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MIS系统不仅广泛地应用了信息技术,还深入地融入了数学方法、现代管理理论和系统方法,其内容与作用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电子商务系统即企业网上营销系统,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企业数据信息作为支撑的电子营销系统。

信息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对它的有效利用程度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当前运行的企业管理系统大部分侧重于企业内部各个应用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使用,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企业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孤岛,数据和应用集成困难,不能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更不能应用数据挖掘等商业智能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出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延伸和发展,反过来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是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内部与外部信息系统的结合才构成现代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进程中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集成企业内部资源信息和应用电子商务Internet提供的企业环境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企业产品、资源、服务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点由内部管理转化为外部经营。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工作分配和业务分配的基础,对优化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整体业务水平起极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在Internet平台上运行,可以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不间断地发布交易信息并获取交易信息。利用电子商务系统的大容量、高速度收集用户的消费习惯、趋向等信息,挖掘潜在需求,和宣传广告配合,创造引导新需求;调节企业经营和宣传,利用反馈信息重组电子商务系统各应用的设计

二、对企业信息管理理念、信息战略的影响

对企业信息管理理念、信息战略的影响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理念是:围绕着物流,组织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使得关于计划和控制物流的信息流顺畅而迅速地流动,从而产生效益。信息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信息资源的一致性、统一性,在企业内部交流信息,使企业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播。技术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平衡,企业的外部信息将成为企业信息的主流。互联网公司的诞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直销模式的兴起也证明了将企业作为一个“信息过滤系统”,将比原有的现代企业系统更能有效地实现需求分析,达到顾客满意。企业信息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信息管理不再仅仅是为“物流”服务,而更多的是为信息本身。未来的企业将是为管理信息而存在,为管理信息而发展。

三、对物流配送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国内各种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较多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全球定位系统(GP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

目前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系统化发展趋势是物流与采购一体化。通过开发并营运大型B2B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集成各项信息技术,提供完善的商品展示和电子交易功能;通过综合物流配送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交易结算系统,标准认证体系,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仓库管理服务、资金交易结算服务、认证服务、金融和信息服务,建立大型完善的物流与采购一体化信息平台,是物流业与商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对信息组织与处理的影响

企业信息管理是离不开数据库的,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核心,企业大量的信息都需要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应用。其实分散的信息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集中的信息才能成为企业的有用资源。现代企业的发展对分散式和集中式的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的时代,企业信息组织和处理的主导方式已经变为分布式的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信息组织和处理的关键将是如何组织和处理好企业的外部信息和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同一企业不同部分之间的信息。对于这种信息的组织和处理,分布式的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是最优的选择.。

五、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未来充满希望,如何利用好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营收;如何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更好的结合起来,获取更大的收益,是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加倍重视的课题。相信随着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高维.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1) .

[2] 向阳,吴美香,杨德礼.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组织信息管理的影响[J].管理科学, 2004, (03) .

[3] 郑絮.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构建模式与策略研究[D]. 吉林大学,2009,(08).

[4] 黄涛,孙晓玲. 现代企业中的信息管理[J].情报科学, 2006,(12) .

[5] 邱霞. 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04 .

篇5: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日历

凡是独立开设的课程,由任课教师按规定格式填写教学日历,开学二周内交系(部)教学副主任;系(部)教学副主任在开学三周内收齐本系(部)所有任课教师教学日历,审核签字后交学院主管教学秘书;院教学秘书在开学四周内收齐所负责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日历,初审后交教学副院长审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学日历,系(部)教学副主任、教学秘书、主管教学副院长有权要求任课教师按规定格式修改。

二、毕业材料

请各系收齐学生毕业设计所有相关材料,并按毕业设计资料清单清点资料。收集齐全、签名盖章完备后按学生学号排序交学院办公室。

三、调课

1.正常授课周内调课

任课教师应当严格依照课程表上课,不得迁就学生文体、旅游等活动而调课。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上课时间或地点,必须在三天前办理调课手续。由任课教师本人填写《调课审批表》(一式两份),请教学副院长签字审批。一份交学院存档;另一份由任课教师亲自交校教务科备案,并通知学生。如需多媒体教室,还需任课教师将教务处开出的多媒体课室使用单交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2.每学期新课表

每学期教学任务由系(部)统一安排,课表编排由系(部)教学副主任在征求任课教师意见后,会同主管教学秘书与教务科协调排定。任课教师的所有建议需经由系(部)教学副主任转达,原则上教学秘书不直接处理任课教师的意见和

建议。

新课表一经教务处排定,原则上不得更改。除能对课表的编排提出有利于教学的合理理由,经教学副院长审核同意后方可更改。

四、考试

1.换证考试

(1)系(部)教学副主任收到教务处换证考试安排表后,安排主考教师。

(2)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主考教师向学校教务处学务科提交以下材料:①学生换证考试成绩登记表一份(要求任课教师或主考教师亲笔签名);②学生试卷。

2.毕业前补考

(1)系(部)教学副主任收到教务处学生毕业前补考安排表后,安排主考教师。

(2)在考试前,由主考教务员提供学生毕业前补考成绩登记表,主考教师从学院办公室领取该表格。

(3)本学院学生毕业前补考,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主考教师将学生毕业前补考成绩登记表一份(主考教师签名)和学生试卷交学院办公室。

(4)外学院学生毕业前补考,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主考教师将学生毕业前补考成绩登记表一份(主考教师签名)和学生试卷交学院办公室,同时主考教师将学生毕业前补考成绩登记表一份(主考教师签名)交往学生所在学院。

3.期末考试

(1)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在规定期限内上网输入成绩、打印成绩单并签名。

(2)本学院学生参加的期末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任课教师将以下材料交学院办公室:①按学号排序的学生试卷;②课程的A4版考试试卷A卷的空白卷及答案三份、A4版考试试卷B卷的空白卷及答案二份;③学生成绩登记表每班二份(任课教师签名);④成绩分析表每班二份;⑤学生平时成绩登记表每班一份。

(3)有外学院学生参加的期末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任课教师除提交上述第2条列出的5项材料给学院办公室以外,还需要将外学院学生成绩登记表

一份(任课教师签名)和成绩分析表一份交学生所在学院办公室。

4.补修考试

(1)在考试前,由主管教务员提供学生补修考试成绩登记表,主考教师从学院办公室领取该表格。

(2)学院学生参加的补修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主考教师将以下材料交学院办公室:①学生试卷;②课程的A4版考试试卷A卷的空白卷及答案一份;③学生补修成绩登记表二份(主考教师签名)。

(3)有外学院学生参加的补修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主考教师除提交上述第2条列出的3项材料给办公室以外,还需要将外学院学生补修成绩登记表一份(主考教师签名)交学生所在学院办公室。

5.重修考试

(1)在考试前,由教务员提供学生重修考试成绩登记表,主考教师从学院办公室领取该表格。

(2)本学院学生参加的重修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主考教师将以下材料交学院办公室:①学生试卷;②课程的A4版考试试卷A卷的空白卷及答案一份;③学生重修成绩登记表二份(主考教师签名)。

(3)有外学院学生参加的重修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主考教师除提交上述第2条列出的3项材料给办公室以外,还需要将外学院学生重修成绩登记表一份(主考教师签名)交学生所在学院办公室。

6.学期初补考

(1)在考试前,教务员设计制作学生补考成绩登记表,主考教师从学院办公室领取该表格。

(2)本学院学生参加的学期初补考,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主考教师将以下材料交学院办公室:①学生试卷;②学生补考成绩登记表二份(主考教师签名)。

(3)有外学院学生参加的学期初补考,考试结束三日之内,各课程主考教师除提交上述第2条列出的2项材料给办公室以外,还需要将外学院学生补考成绩登记表一份(主考教师签名)交学生所在学院办公室。

7.公共选修课考试

任课教师应在考试结束三日之内将学生成绩登记表一份和成绩分析表一份

直接交校教务处学务科。有关该课程的其它教学资料由任课教师自行妥善保管。

8.实验课程(课程实验)考试

(1)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不设任何形式的补考,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有两种选择:①不留级,重修该实验课程;②留级,重修该实验课程。

(2)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考试结束后,主考教师在规定期限内上网输入成绩、打印成绩单并签名。

(3)本学院学生参加的独立开课的实验课程的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由主考教师将以下材料交学院办公室:①按学号排序的学生试卷;②课程的A4版考试试卷A卷的空白卷及答案三份、A4版考试试卷B卷的空白卷及答案二份;③学生成绩登记表每班二份(主考教师签名);④成绩分析表每班二份;⑤学生平时成绩登记表每班一份。

(4)有外学院学生参加的独立开课的实验课程的考试,考试结束三日之内,主考教师除提交上述第3条列出的5项材料给办公室以外,还需要将外学院学生成绩登记表一份(主考教师签名)和成绩分析表一份交往学生所在学院办公室。

(5)非独立开课的课程实验,实验成绩由实验主带教师评定。请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初向学生强调必须按时交实验报告。缺交实验报告累计达全学期实验报告总量1/3者,不得参加该课程考试,该实验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在理论考试前三天将名单分别提交给教务员和理论课教师师,教务员根据实验成绩情况安排理论考试名单,没有实验成绩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理论课考试。理论课教师按要求完成该课程考试相关工作。

(6)学生实验的实验报告、实验登记表、实验成绩登记表由实验教师保存备查。

五、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结束之后,首席任课教师在网上输入成绩并打印学生成绩登记表一份和成绩分析表一份交往学院办公室。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由任课教师自行负责保管。

六、实习工作

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首席任课教师,在实习结束后向学院办公室提交以

下材料:①实习计划;②实习指导书;③学生实习鉴定表(按学号排序);④学生实习考勤表;⑤实习报告(按学号排序,分班级装订,做好封面);⑥实习成绩登记表每班二份(任课教师签名);⑦成绩分析表每班二份。⑧实习工作总结(每个实习队一份,由任课教师撰写)

七、教务员工作

1.教务员负责编制本学院专业课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补考、重修考试、补修考试、毕业前补考等的考试安排表,协助系(部)教学副主任、教学副院长按照学校要求安排落实本学院监考人员,将考试和监考安排表及时发至有关师生。每个考场须配置两名监考人员。

2.教务员负责做好考试座位表的编排工作,各考场座位以隔位方式布置,并于考试前30分钟公布。教务员在考试开始前20分钟将《考场情况登记表》交监考教师。

3.教务员负责转发外学院给本学院教师的课程表、各类考试安排表。

4.教务员将上交的学生试卷整理、装订、贴封面,并按要求填写封面信息。

5.教务员在人才培养计划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中,起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具体工作职责要求参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员工作职责》。

八、实验室工作

系(部)实验室副主任全面负责、落实实验室评估所需各项资料的建档保存,制定新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每学期编写实验室工作总结,落实实验室业务学习和教学研讨工作,并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实验教师、技术人员负责管理所辖范围内实验课室相关材料的整理,自觉考勤并填写考勤表,及时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中规范完整地填写实验室岗位日志,做好实验室开放计划、预约、记录等工作,制定详细的分组实验安排表,通知学生和教师并在实验室门窗外张贴;批阅实验报告并归档保存,协助主考教师安排实验考试,及时并准确地上报实验室统计数据。按文件规定办理仪器设备借用、维护、报修手续并做好记录;做好低值耐用品有明细账,做好借用记录。

九、其它

其它未尽事宜,请参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关于编制教学日历的规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训教学工作管理规定》、《关于做好试卷保存与装订规范化工作的补充要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员工作职责》、《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考试工作规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2008-7)》、《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课程表管理规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篇6: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新媒体的兴起,各行各业的业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增强了人才流动性,进而催生了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人才服务机构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影响,管理模式有待转变。本文旨在分析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意义,并提出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服务机构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技术的兴起,新领域的不断活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岗位也更佳多样化,导致人才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量也随着不断增加。据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对全市流动人员档案调查,2014年全市现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近54万份中,因国企改制而下岗失业人员人事档案约15万份,占28%;回生源地就业及未就业应往届毕业生档案15.7万份,占29%;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及专业技术人员、国企代理人员18万份,占33%;出国留学、国企管理等其他人员5.3万份,占10%;据统计,近年每年转入人才服务中心的流动档案在4万份左右,转出约1万份,每年新增档案3万份。

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信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档案可以查实个人的工作经历、学历、专业技术技能职称、社会关系、过往奖惩等情况。无论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还是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人才服务机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个人、单位以及人才资源开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手段相对滞后,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现存的管理模式出现资源时效性弱、整合度不高、检索利用开发不足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从侧重实物静态管理向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动态管理迈进,从传统手工到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观念落后

受到市场环境因素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影响和制约,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没有体现在人才的市场化运作之中。比如档案的查询、借阅、提取、转存还是需要档案当事人现场办理或者代为办理,虽然很多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仍然与人事档案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差距较大。

2.2 整体转变建设难度大

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获取日益方便、快捷,打破了时空限制,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要向着信息化方向转变,不单单是一个单一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必须从管理决策层进行判断和决策,层层推进,才能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而且在转变过程中,还要觉察市场发展和技术发展动向,边改变边修正,难度较大。

2.3 缺乏有效的专业团队和考核机制

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手工人力为主,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人才服务机构面对的档案管理较之于其他机构流动性更频繁、数量更大、种类更多,传统的团队在档案管理方面有优势,但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进程中就缺乏有效的专业团队合作。加上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考核制度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对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进程中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意义

3.1 有利于人事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利用

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是数量庞大的资料,且流动性高,存取频率高,实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让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据只需要一次录入即可多次利用,可以实现内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用户与阿成查阅检索。

3.2 有利于人才服务机构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实现

人才服务机构要实现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这是实现标准化的必经之路。档案管理涉及流动人才的档案进、管、出的全过程,只有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建设与管理才能使得人才服务机构了解实时数据、优化管理模式,并约束和规范从业人员,将人的不统一因素最大限度缩小,规范操作流程。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

4.1 人事档案向着电子化方向发展

人事档案电子化即数字化,是人才服务机构开展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人才服务机构应当将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和日常管理信息通过互联网系统进行收集,以便于人事档案信息的联网检索、统计分析;另一方面机构要将现存的传统纸质人事档案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转化为电子档案,便于远程检索查阅,最终形成数字档案库。

4.2 管理手段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处理资料的方式和手段都有很大的变化。人才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流动人才,他们的人事档案流动性大、检索使用频繁,管理手段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传统纸质档案,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还有助于保障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使得档案管理与存放更加系统规范,便于查阅利用。

4.3 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向着专业全能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是人才服务机构实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保证。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管理知识不够深入,加上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更是会遇到较大阻碍,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必须向着专业全能化方向发展,既有档案管理工作知识,也有电子信息化建设技能,才能使得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总结

综上,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实现信息化人事信息管理模式的必要工作内容,对实现整个机构的信息化社会服务模式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机构相关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创造条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赖茂元,刘丽莹.浅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何做好人事档案工作[J].就业与保障,2016,(06):22-23.[2]罗能超.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J].才智,2016,(17):253-254.[3]长江商报.流动人员档案成“鸡肋”武汉三分之一成“死档”[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4-01-12/032429218243.shtml

上一篇:关于聘书的格式下一篇:生活中的启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