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

2024-07-25

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精选6篇)

篇1: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

危险化学药品的领用和管理规定

一、各实验室必须定专人负责危险化学药品的领取和储存管理。

二、危险化学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并熟悉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性能、特点、危害范围、程度、以及防护、补救等知识。

三、领取危险化药品前,须作详细用量计划、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批,某些剧毒药品须经领导审批后,才能领取。

四、危险化学药品须安全储存于保险柜内,并有严格的收发记录,储存时必须严格区分药品的性质,严禁混放。

五、管理人员对实验中用危险化学药品必须严格把握精确用量,并作出记录,由使用人签名。绝对不允许使用人将危险化学药品携带出实验场以外。

六、节假前后,储存在实验室中的危险药品必须进行清点、核对。剧毒药品必须交回危险品仓库暂存。节假日完后,再领出使用。

七、凡因工作失职,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的,除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外,还必须按情节轻重、给于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一、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

① 易爆和不稳定物质。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② 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③ 可燃性物质。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

④ 有毒物质。

⑤ 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

⑥ 放射性物质。

二、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

① 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中,柜子的顶部都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冰箱除外)。

② 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③ 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

造成事故。

④ 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的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

⑤ 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要

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⑥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无标

签或标签无法辩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

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⑦ 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

剂不准倒回原瓶。

为了加强对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杜绝事故发生,保证学校

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及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凡在学校

仓储、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一、化学危险品的范围:化学危险品指易燃、易爆、剧毒、放射

性及其他带有危险性的物品。

二、危险品的申请与购置:

凡需使用化学危险品的单位,应提交化学危险品使用申请报告,经审批同意后由学校统一组织采购。对剧毒,放射性危险品,应报校

保卫处备案后方可购置。

三、危险品的保管与使用:

1.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他化学危险物品,必须指

定工作认真负责、并具备一定保管知识的专人(一般为两人)负责管

理,使用单位不设二级仓库。化学危险物品的领用,由专人负责,持

化学危险物品使用申请报告和使用单位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到化学

危险品仓库办理领料手续,并做好详细的领料和使用记录。要采取必

要的劳动保护与安全措施,对存放地点和危险物品要经常检查,及时

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因变质分解造成自燃、爆炸事故发生。

2.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单位负责人要经常对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教职员工、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时,教师应

详细指导监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废弃化学药品的管理

化学危险物品的空容器、变质料、废溶液、溶渣等应予以妥善处

理、严禁随意抛洒。

篇2: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

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品管理,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及公共安全,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化学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及领用制度。

一、危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并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的物品。主要有:氧化剂、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固(液)体、毒害物品、腐蚀物品等。

二、危险品必须存放于专门的橱柜中,双人双锁管理。建立危险品账目,做好危险品存储、使用的记录。

三、危险品存放应分级分类,性质互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不得混放,不得堆垛过密、过高或过量储存。配备相应的消防和防护设备,加强治安消防管理。

四、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存储的危险品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该危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

五、定期检查危险品柜,防止自燃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过期变质的危险品应及时按规定处理。

六、危险品的领用必须由专人审批,根据使用情况领取最少量。领用剧毒物品,必须详细说明其用途。

七、学生在使用危险品时,教师应加以指导,传授安全操作方法,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八、使用后,多余的剧毒、易爆物品应及时收回,盛装危险品的容器、废液、残渣不得随意抛弃,必须由实验室统一处理,任何人不得将危险品带出实验室。

九、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危险品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

篇3: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

1 危险源辨识的必要性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为了控制风险, 首先要对企业中的所有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然后评价各种危险源的危害程度, 依据相关的法规要求确定不可容许的危险源, 制定相关管理方案, 对不可容许危险源加以管理控制, 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2 危险源辨识

如何正确进行危险源辨识并预知危险源是从事安全管理的难题。通常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危险源可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能源或能源载体) , 比如一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都要用到的蒸汽、电等就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 例如带电作业等。所有的危险源都可以通过以上分类来进行划分。第二类危险源可产生五个方面, 分别包括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 人的方面可以从培训是否充分、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穿戴、个人健康状况如何、上班时的精神状态灯进行分析;机器方面可以从正常、异常、紧急三个状态下的噪声、失控等进行分析, 原料方面可以从毒性、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性、感染性等方面辨识;法的方面可以从操作方法、技术规程等方面分析;环境方面要从工作环境的通风性、光线、温度、物品堆积等方面考虑。了解了危险源后就可以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来进行危险源辨识, 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 现场观察, 查阅有关资料、获取外部信息, 工作任务分析, 安全检查表,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事件树分析 (缩写为E TA) , 事故树分析 (缩写为F TA) 等。下面对以上方法进行一一说明:

2.1 询问、交谈

和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交谈, 例如企业中从事安全工作的安全员, 他们往往能指出企业工作中的危害因素, 从他们指出的危害中, 可以初步分析出正常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二类危险源。例如通过和某化工企业安全员交谈, 得知该企业所用的原料有甲醇、液氨等, 原料在反应釜中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产品, 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甲醇、液氨为一类危险源, 而反应釜及附属管件、阀门等属于二类危险源。

2.2 现场观察

通过对现场工作环境的观察, 可以发现存在的危险源。这个方法要求从事观察人员既要安全技术知识, 和熟悉相关的法规、标准。例如对某企业污水处理厂现场观察时, 发现该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厌氧加好氧的处理工艺, 该污水处理厂所有池面都加盖密封将废气收集送至废气锅炉焚烧, 此时便可发现一个中度危险源, 即厌氧池池面密闭空间, 首先由于污水在经过厌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沼气, 大量沼气在密闭空间中存在爆炸的危险, 沼气爆炸范围为5.3-15%;其次厌氧池加盖材料——玻璃钢属易燃物, 动火管理不到位可能引起火灾;最后人员入内检 (维) 修可能导致中毒、窒息, 这时候便需制定管理方案加于管理。而水池池深6米等则属于可容许的危险源, 可以通过加护栏、加盖等措施来保证安全。

2.3 查阅有关记录

通过查询企业以前的事故、职业病等的记录, 可以从资料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例如某企业在某年发生过一起管道弯头破裂导致大量物料泄漏事故, 原因为弯头由于长期受到物料高速冲刷变薄最终破裂, 就要加强类似管道的测厚等措施了。

2.4 获取外部信息

通过类似企业以及文献资料的查询, 获得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可以对自身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2.5 工作任务分析

对企业中各个工种工作中多涉及的危害进行分析, 可以有效识别出有关危险源。以某企业污水处理厂为例, 人员工作包括取废水样、电器检修、卸盐酸等, 这时就可以发现存在的根源危险源有废水、电、盐酸等, 而状态危险源是接触人体。

2.6 安全检查表

通过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 对各生产车间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 可以有效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安全检查表是一种较早开发, 应用比较广泛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通常运用于已运行的系统, 但是也可以用在新开发的工艺过程, 主要运用早期阶段。

2.7 危险与可造作性研究

缩写为HAZOP, 它也是很多企业经常采用的隐患管理方法, 它主要通过寻找工艺偏差来辨识存在的危险源, 它是一种对危险源实行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2.8 事件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从事故的初始状态开始, 按照顺序分析事故发展过程的各种变化, 并预测结果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进行预测。例如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设备:泵及相关阀门管道。在这个系统中泵和阀门都会存在正常和故障两种状态, 那么当泵故障时, 系统将不能输送物料, 则分析就到此为止;如果泵能正常启动, 那么就应该接下去分析经过的第一个阀门的状态, 是正常的还是故障的, 如果第一个阀门存在故障的话, 那么分析也终止, 不用分析接下去的其他阀门和附件;如果第一个阀门正常, 那么就应该接下分析下一个相连的阀门, 以此类推, 直至分析完整个系统相连的其他设备。

2.9 事故树分析

也称为故障树分析 (缩写为FTA) , 它是一种通过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故来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 通过一层一层剥除其他原因来找到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它具有能全面查找出系统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源, 简洁形象描绘事故和原因的因果关系, 预测预防事故, 可定性也可定量分析等优点。

3 结语

通过对以上方法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每种分析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适用范围也不一样, 也存在不同的局限性,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要通过综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 对企业的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识别, 以达到全面辨识危险源, 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启敏.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02) :195-199[1]张启敏.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02) :195-199

[2]艾克利, 高宏宽.化工生产生大危险源辨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3) :134-134[2]艾克利, 高宏宽.化工生产生大危险源辨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3) :134-134

篇4: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

【关键词】 港航管理;行政法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仓储

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危化条例》)。与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原《危化条例》)相比,《危化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界定、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应急救援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危化条例》对港航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行政执法方式、相对人所需承担的违法责任等均作较大的调整。

1 港航行政管理职能的变化

《危化条例》对港航行政管理机关的职权范围、职权行使方式、法律责任作出调整。

1.1 港航行政管理职权的转变

1.1.1 增加港航行政管理职权

《危化条例》扩大港航行政管理机构职责的范围,赋予港航行政管理机构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增加的行政职权具体有以下7个方面:

(1)扩大职权范围,将储罐、管道等码头设施纳入港航行政管理范围。《危化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原《危化条例》将危险化学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危险化学品,另一部分是剧毒化学品和没有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化条例》则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以及调整机制,扩大港航机构的管理范围。《危化条例》第12条和第33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这就将储罐、管道等码头设施纳入港航监督管理体制。

(2)增加查封、扣押权。《危化条例》第7条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职能部门对发现有违法情形的危险化学品可以采取的5种监督措施,其中包括新增的查封、扣押权。行政机关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运输工具。

(3)增加查阅、复制权。原《危化条例》第6条规定,“依照本条例对危险化学品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进行现场检查,调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向危险化学品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原《危化条例》没有对资料的调取手段作出明确说明。《危化条例》第7条第1项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可以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此项规定成为港航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查阅、复制、依法提取相关证据的法律依据。

(4)增加安全条件审查权。《危化条例》第12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原《危化条例》没有对港口部门的安全审查条件作出说明。

(5)增加仓储许可权。《危化条例》第33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储存环节的管理要求,强化了行政许可环节的安全审查管理。

(6)增加运输许可权。《危化条例》第43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这一规定将过去由政府统一实施的运输许可权下放至各个职能部门,在扩大职能范围的同时,明确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督责任。

(7)增加查验权。《危化条例》第6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交寄危险化学品或者在邮件、快件内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物品交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得收寄危险化学品。对涉嫌违反该条规定的,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依法开拆查验。

1.1.2 废止两项行政管理职权

(1)废弃危险化学品不再受《危化条例》的调整。《危化条例》第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该条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而在原《危化条例》中则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遵守该条例的规定。

(2)不再对企业法人进行安全资格认定。《危化条例》第6条规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对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的资格认定。《危化条例》明确规定对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等6类人员采取资格认定;而原《危化条例》则将公路、水路运输单位的资格认定也纳入其中。

1.2 港航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1)明确坚持预防优先的行政管理模式。原《危化条例》并没有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行政方针作出统一说明。《危化条例》第4条则首次提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将预防为主的行政理念贯穿于整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中。

(2)适当放宽内河通行限制。原《危化条例》第40条规定,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化条例》第54条规定,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允许内河以外的其他封闭水域适当通行危险化学品。

(3)内河运输施行分类管理。《危化条例》第55条规定,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对通过内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实行分类管理,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分别作出规定并监督实施。港航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交通运输部下属机构,在行政方式上应当与上级机关保持一致,从而确保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及内河运输的安全。

(4)建立健全备案管理制度。要求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安全评价以及储存过程中必须将相关危险化学品的详细情况向港航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备案。《危化条例》第60条规定,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将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以及进出港时间等事项,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关。海事管理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通知报告人,同时通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第22条规定,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25条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1.3 法律责任的转变

原《危化条例》对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为简单,仅在第65条、第66条规定交通部门拥有针对违法行为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这两种行政处罚权。《危化条例》对相对人违法情况进行细分,对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权进行较大程度的补充。

(1)扩大处罚权限。《危化条例》涉及港航管理法律责任的条文共计有10条,内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事故应急等方面。原《危化条例》的法律责任主要是从运输安全角度着眼,《危化条例》则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等多个环节,因此对行政管理机构处罚权限的规定与修订前相比不完全一致,处罚权限范围有所扩大。

(2)提高罚款数额。原《危化条例》规定的违法处罚数额,最低为2万元,最高为20万元,部分情形可处违法所得的5倍。《危化条例》对违法情形大致作两类区分:违法行为轻微且影响较小的,可处最低1万元、最高5万元的罚款;违法行为严重且影响较大的,可处最低5万元、最高50万元的罚款。可见,《危化条例》针对不同违法行为施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在处罚数额上也有所提高。

(3)增加处罚种类。《危化条例》规定的处罚种类,除了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之外,还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如第78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的港口经营人有违法情形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第80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有违法情形且拒不改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相关许可证件。

2 港航行政管理相对人责任的变化

2.1 强化相对人的责任意识

(1)增加自查义务。《危化条例》第13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定期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进行检查、检测。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的7日前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

(2)强调安保义务。《危化条例》第23条规定,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第43条规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危化条例》首次以法规条文的形式明确企业的安保义务。

(3)增加技术防范义务。《危化条例》第26条规定,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

(4)增加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专章,明确相对人使用义务,包括管理制度、使用许可证制度等。《危化条例》与原《危化条例》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详细规制。《危化条例》第三章“使用安全”规定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使用许可证制度、条件限制等内容。

(5)增加经营资格要求。《危化条例》第34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其中,“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是《危化条例》新增的经营条件。

(6)增加企业内河运输规则。原《危化条例》没有对企业内河运输设置义务,而《危化条例》在适当放宽内河非封闭水域运输危险化学品限制的同时,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为此,《危化条例》从运输企业的资质条件(第57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第58条),运输船舶和专用码头、泊位的安全条件(第60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的警示标志悬挂和进出港管理(第61条)等方面,对在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责任作出更细致的规定。

(7)增加减损责任。《危化条例》为保证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作业的目的,减轻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害,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发现其生产、进口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时,应当及时办理登记内容变更手续,使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2.2 部分转变相对人的义务

《危化条例》并不一味增添相对人的义务,而是结合港航行政管理的新形势,对原《危化条例》设定的相对人责任作部分改变或删减。

(1)扩大相对人警示义务。《危化条例》第20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原《危化条例》第21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与后者相比,《危化条例》扩大了相对人的警示义务。

(2)延长企业安全评价周期。《危化条例》第20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每3年1次的安全评价,并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原《危化条例》则要求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2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

(3)改进仓库管理制度。《危化条例》第24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而原《危化条例》第2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管理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

(4)适当放宽仓储经营许可条件。《危化条例》第33条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规定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经营人,在港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相对人因此可避免重复申请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5)将原来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禁止性条款转变为经营、购买许可审批制度。原《危化条例》采用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禁止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情形。《危化条例》第35条、第38条采用概括的方式,通过设立相应的行政许可审批权,达到监督相对人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目的。此种收紧权限的做法,实际上是扩大相对人在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中的责任和义务,强化相对人在危险化学品作业中的安全和责任意识。

(6)完善事故报告。《危化条例》第71条明确规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这为行政机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明确责任提供可施行的基础和条件。

3 结 语

篇5: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

一、标准

1、规范性引用文件

GB2894-2000安全标志

GB11651-89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3690-1992常用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5258-199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6179-200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GB16483-199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9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二、规章制度/文件(明确管理、实施单位/岗位)

1、方针目标管理程序(文件化的方针目标)(战略目标和目标,目标应具体、合理,传达至每位职工,同时应采用公告栏、新闻媒体、报纸、卡片、电视、网络等有效形式进行公告)

2、明确主要负责人职责的文件(主要负责人的职责符合《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3、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基层单位安全职责,4、安全承诺书【承诺内容应包括:a)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承诺;b)坚持预防为主,抓好隐患治理的承诺;c)提供必要资源的承诺;d)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承诺;e)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f)对相关方的承诺。】

5、领导干部值班制度

6、设立安委会文件(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有工会组织代表、安全管理人员代表和从业人员代表,内容包括安委会章程,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

7、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及配备注安师的文件(根据《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8、各级各部门安全目标责任书(根据各部门和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并且有考核内容)

9、各级各部门安全工作计划

10、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内容应包括车间(部门)安全责任考核和从业人员安全责任考核,应规定考核职责、频次、方法、标准、奖惩办法等)

11、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提取标准【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应按照《财企[2006]478号-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如下提取:

本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按照4%提取;

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1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企业风险评价组织建设、人员构成文件)(阐明开展风险评价目的、建立评价组织、确定评价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准则)

12、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3、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14、重大危险源备案证明

15、识别和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

16、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要以危害分析为依据并含有职业危害的内容)

17、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的制度【内容包括责任、评审和修订的时机、频次等】

18、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19、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20、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安全管理规定

21、承包商管理规定

22、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23、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24、生产设施变更管理制度

25、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26、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27、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28、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29、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制度

30、危化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

31、供应商管理制度

32、变更管理制度

3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34、危险化学品登记证明文件

35、职业病危害项目按要求申报

36、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文件

37、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8、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39、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0、职业卫生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41、事故管理制度

42、应急救援预案

43、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

44、安全检查制度

44、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4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46、隐患治理管理制度;

47、防火、防爆管理制度,包括禁烟管理;

48、消防管理制度;

49、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50、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温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管理等;

51、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制度;

52、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管理制度;

53、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

三、台帐/记录(应明确管理、保存单位/岗位)

1、安委会会议记录(领导干部贯彻“五同时”情况)

2、领导干部值班记录

3、岗位原始记录或交接班记录(应有安全生产状况栏)

4、各级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记录

5、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

6、个人安全培训教育登记卡

7、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台帐

8、工伤社会保险缴费证据;

9、安全生产费用台帐;

10、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

11、安全评价报告

12、作业活动清单【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生产经营活动,检维修、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拆除工程、后勤服务等活动】

13、风险评价记录表

14、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15、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针对已经确定的重大风险应按优先控制的顺序逐项制定控制措施计划,明确隐患治理方案,责任人、责任部门、时间表;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竣工后有关部门验收报告】

16、重大隐患项目档案【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符合“四定”(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资金、定整改负责人、定整改期限)的要求】、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书面报告

17、隐患整改通知书【“四定”(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资金、定整改负责人、定整改期限)】

18、隐患治理台帐

19、重大危险源档案(内容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性质、位置、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等与周边的防护距离等)

20、定期检查风险控制结果报告

21、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22、宣传和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活动记录

23、部门和基层单位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计划和台账记录

24、法律法规传达给相关方的记录

25、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

26、定期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的评价报告

27、培训教育需求

28、培训计划

29、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

30、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记录;

31、培训教育效果评价记录;

32、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33、其他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3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35、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证

36、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37、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安全告知记录

38、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39、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台帐

40、转岗人员培训教育台帐

41、复工人员(含下岗再就业、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培训教育台帐

42、承包商管理档案

43、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台帐

44、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

45、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参加班组安全活动计划及参加安全活动记录

4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记录;

47、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六个阶段相关资料

48、开工安全条件确认记录

49、开工前对安全生产设施的调试考核记录

50、生产设施变更记录

51、生产设施变更风险评价记录

52、安全附件台帐

53、报警、检测仪器管理台帐

54、安全生产设施台帐;

55、设备检维修计划(含安全设施);

56、检修记录

57、检修交付生产资料

58、安全设施检查记录

59、安全设施维护保养台帐

60、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

61、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和维修记录

62、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

63、监视和测量设备定期校验和维护记录

64、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65、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仪器仪表校验检修记录。

66、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67、特种设备报废注销记录;

68、工艺安全信息(化学品危险性、工艺、设备);

69、工艺过程风险分析记录;

70、开车方案、停车方案;

71、承包人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的记录

72、被承包单位会议记录

7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每季度对承包人承包到位情况考核记录

74、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75、关键装置安全检查报告书

76、关键装置检查台帐

77、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

78、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79、企业综合检修计划

80、检维修作业许可证

81、检修设备交出单

82、设施拆除风险评价报告和拆除方案

83、拆除生产设施交出清单

84、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施工作业等作业许可证

85、对承包商施工作业现场检查记录

86、危化品管理档案

87、承包商管理档案

88、供应商管理档案

89、工艺、技术变更规程

90、人员变更培训

91、设施变更台帐

92、管理变更

93、变更审批表

94、危险化学品宣传培训记录

95、职业卫生档案

96、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97、安全标志登记一览表

98、安全标志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99、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记录

100、各种劳防用品和器具定期检查记录

101、劳防用品和器具校验记录

102、抢险与救援的记录和防护器具使用情况记录

103、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104、事故管理台帐

105、救援器材和设施、药品检查维护记录

106、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演练记录

106、应急救援演评审报告

107、应急救援预案备案证明

108、安全检查记录

109、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表

110、隐患整改台帐

111、隐患整改通知书

31、系统调试记录;

36、检维修前、后交付手续记录;

38、拆除的容器设备管道清洗合格记录;

39、报废的容器设备管道清洗合格记录;

42、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手续及记录;

45、变更申请表;

46、变更验收报告;

四、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

2、安全检查表分析

3、预危险性分析

4、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6、故障树分析

7、事件树分析

篇6:小学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及领用制度

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品管理,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及公共安全,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的物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品。学校使用的危险品主要有:氧化剂、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固(液)体、毒害物品、腐蚀物品等几类。

二、危险品必须存放于专门仓库中,双人双锁管理,不得存放于实验室、仪器室内。

三、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存储的危险品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该危险品的名称、采购时间、规格、数量、质量),无标签的危险品一律禁止存放和使用。存储的危险品要在有关帐簿中反映。

四、危险品应分级分类存放,性质互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品不得混放,并且不得堆垛过密、过高或过量储存。

五、危险品仓库必须按规定定期检查防止变质、自燃和爆炸事故。对变质、过期的危险品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要加强对危险品仓库的治安、消防管理,危险品仓库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和防护设备。

七、危险品的领用必须由专人审批,根据使用情况领取最少量。

八、领用剧毒物品,如氰化物、砷化物等,必须详细说明其用途,经学校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领用。使用后如有剩余必须全部收回。

九、学生在使用危险品时,教师应加以指导,传授安全操作方法,并采取必须的安全保护措施。

十、使用后,多余的剧毒、易爆物品应及时退还给实验室,任何人不得将危险品带出实验室。

十一、盛装危险品的容器、废液、残渣不得随意抛弃,必须由实验室统一处理。

十二、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及总务部门和使用危险品的学科(教研组),要对危险品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并且列入制度。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

十三、对于因疏忽大意造成损失(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批评或处分,对于因违反操作规定,玩忽职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涉及人身安全的,必须要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反思《预防传染病》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海南华侨中学社团联合会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