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4-07-24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共9篇)

篇1: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冠县金太阳学校小学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党支部决定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现将活动方案部署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团结、和谐、勤奋、奉献”的校园氛围,全面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

二、创建目标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饱满,奋发向上,创新意识强,工作效率高;内部管理科学规范,管理手段更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严谨、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实际、深入扎实,全校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部门职能充分发挥,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工作业绩突出;普法教育深入人心,依法办学的意识和水平显著增强;环境整治工作到位,工作及生活环境整洁优美。

三、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组长:于红烨

副组长:李莎 丰占会

成员:各级部主任

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各项工作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具体到人。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在制度上抓落实,二是要在创建活动上抓落实,三是要在投入上抓落实。

(二)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创建保障。

1、创建标准,制定完善我校“文明科室”、“文明班级”等标准和评选办法,并认真组织评选、完善制度,把创建工作纳入制度化。

2、加大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有力支持。根据学校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的实际,加强和充实精神文明创建协调部门的力量。

(三)抓好“五项工程”。

1、理论武装工程

要坚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教育全校师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程

(1)教室、办公室等责任区卫生由政教处负责并协调。

(2)保证甬路、大厅及室外卫生分担区干净整洁,加大对学校卫生管理的监管力度。由后勤部负责。

(3)对校园内的公告栏、宣传栏、长久性标语标牌进行清理和规范,该更新的更新,该拆除的拆除。凡保留的公告栏、宣传栏、标语、标牌,既要保证其干净卫生,又要经常更换内容,充分发挥其作用,由宣传办负责。

3、文明形象工程

(1)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订评选标准并组织评选表彰。

(2)以各部门为单位,举办“文明形象大讨论”活动,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三讲一树”活动,革除陋习,讲求科学,使广大师生养成“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习惯。

(3)深入开展校级文明单位的创建与评比活动。要不断改进评比方法和手段,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精心组织学校2016-2017校园文化活动。

2、做好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宣传和氛围营造工作。

3、搞好教师节的庆祝和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

四、措施和要求

1、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创建氛围。学校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措施,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全局性、本职性的工作,摆在全校工作的先导地位。

2、积极组织,动员师生广泛参与。在创建工作中,倡导创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提高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和校园的文明程度相结合、与迎接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相结合。要积极组织,广泛动员全体师生员工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从本部门做起,从领导做起,以实际行动带领和影响广大师生员工,争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最大理解和支持,搞好层层宣传发动,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局面,确保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3、明确职责,切实保障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要明确责任,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部门要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任务责任到人,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任务完成。

篇2: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倡导生态生活,共建美好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县的决定》以及教体科局的关于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中共西充县委县府文件精神及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教育、塑造生态文化为重点,以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县为总体目标,以《生态与生活》为课程,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二、目标任务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我校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在我校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校园文化特色逐步彰显,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力争创建工作达到标准。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常识纳入我校地方性课程,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师生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倡导环保生活方式,自觉爱绿植绿护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组织成立爱护花草、文明礼仪、卫生督查等活动小组,结合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日等环保日,开展“与环保同行”、“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宣

传活动,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

(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内涵、教育质量和育人效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建立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办学行为指导监控体系,用完善的机制引领素质教育实施。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育人水平。用文化的思维谋划学校的发展,着力构建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大力加强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班校报等文化阵地和艺术节等文化载体建设,继续抓好校园绿化、美化、知识化,推动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战略实施。

三、组织领导

建设生态文明学校,是全新的理念,是宏伟的目标,是长期的工作任务,我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校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将其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袁天均校长任组长,何华、张素勇任副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宣传报道员为成员。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量化,落实到相关人员,实行目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我校结合创建工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创建思路,制定创建方案,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规划,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学校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2、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我校召集老师、学生开好宣讲会会,组织学习相关文件,了解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方案、方法,开阔眼界,提高品位。同时,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自觉参与、积极参与,以《生态与生活读本》为基础,从三年级起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生态与生活》课,通过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结合德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教育,力争在创建任务完成时,师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促进“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

篇3: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有力保证。优化育人环境, 是抓好德育工作的目的。宿迁市职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逐步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不断摸索教育规律, 注重加强德育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形成了一个喜人的政治局面, 造就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

学校由党、政、工、团、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党支部起带头作用, 带领全校教职工共同抓德育工作, 使每个教职工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都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 按计划有条理、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 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生动活泼。

2 健全和完善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和措施

学校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开展纪律和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每月进行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每学期进行德育评估制度;坚持学生操作评分制度;每学期进行评选“三好生”、优秀生、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班干、团干, 分别由学校和团委进行表彰。由于有了各项制度和措施, 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 严格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各班学生认真学习、讨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并印发到每个学生手里, 结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的好习惯。处处从严要求学生, 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 不允许自由散漫现象存在。学校号召班干、团干和全体共青团员起模范带头作用, 以身作则。

4 开展军训

每学年初, 学校都请驻军对全校学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觉悟, 增强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风校纪建设, 学习部队纪律、部队的作风、部队的传统、一切行动听指挥。通过军训让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 敢于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要求学生像战士一样, 严格要求自己, 让学生养成军事化、战斗化的好作风、好习惯。通过军训, 学校校风校貌有了很好的转变。

5 加强对学生进行各项政治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学校利用每周升国旗时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利用集合集会时间, 每周班会课时间,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及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认识, 加强政治观念, 让每个职高生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头脑。

6 经常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学校由政教处全面抓全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由班主任具体抓好各班学生的思想工作, 时常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善于抓住学生的各种思想苗头, 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

7 配合家长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经常进行家访和信访, 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学生校内外的思想情况, 共同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几年来, 由于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取得好的收效, 学生思想都很稳定。

8 耐心做好后进生转变工作

对表现较差、学习较差的学生决不歧视、不冷落、不另眼相看、不随便挫伤其自尊心,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 找出差的根源。要用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不用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人。要经常找他们谈心, 尽力感化他们, 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 发挥其特色,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其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

9 搞好学生的操行评分

严格按照学校的操行评分制度执行, 要求各班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进行, 每个学生操行评分公布。由于抓得严, 毫不放松, 近几年来, 学生中操行减分现象较少, 加分现象时有出现, 90分以上操行分同学占95%以上, 由于严格执行了操行评分条例, 对学生的思想、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都带来很大促进。操行评分还作为评选先进、三好生、加入共青团的一个重要依据。

1 0开展学雷锋、学英模活动

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向雷锋学习, 向英模学习, 多为学校、多为社会做好事。各班建立好人好事登记簿, 对做好事的同学及时表扬, 及时鼓励。学校形成学雷锋, 争做好事的良好风气。

学校还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有同学家中不幸发生天灾人祸, 或家境特别困难, 同学们都省吃俭用, 主动献出一部分钱、粮、物予以资助, 使同学能安心学习。学校形成充满人情味的集体, 充满一派团结友爱的气氛。

1 1 加强法制教育

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学校经常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法律知识竞赛, 办好法制专刊, 每学期都请司法局领导到校作1~2次法律报告。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1 2认真组织好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学校注重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 学校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周末晚会、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歌咏比赛, 元旦联欢等, 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陶冶学生的情操。每学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秋游、到野外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 缅怀烈士。课外活动时间举行书法、写作、美术、学科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组织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 还组织各班学生办好学习园地、黑板报、墙报和各种专刊, 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又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参观,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扩大知识面, 锻炼了智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组织职高班学生搞社会调查, 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 接触了解群众。

1 3开好主题班会课

为了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 学校经常结合形势,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结合各班学生思想、学习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开好主题班会课, 如:“谈学习目的”、“怎样学好专业课和文化课”、“向英模学习的体会”、“谈精神文明的感想”、“谈遵纪守法”、“毕业后的打算”、“人生的意义”等等。让各班学生有机会讨论发言, 谈看法、谈体会, 通过主题班会同学们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主题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 4德育教育渗透各科教学之中

学校要求各任课老师将德育教育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 挖掘各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教育思想, 把德育教育和文化课、专业课渗透在一起。教师管教管导,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热爱所学专业, 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学生形成热爱学习、热爱专业, 为振兴家乡经济学好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良好风气。

1 5保证德育教育资金投入

学校始终把抓好德育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学校经费困难的条件下, 首先保证德育教育的经费开支, 想方设法安排好德育教育的资金投入, 从而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能正常顺利地开展。

通过抓德育教育,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学校出现一派崭新的精神风貌, 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风气。

篇4: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键词:学下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

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情况,与以往相比,一些做法必须立足实际加以改进甚至突破,以有效应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破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是一个最本质的要求,只有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回答好时代问题,描绘好时代华章。

一、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聚焦网络新媒体,关注和思考网络舆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在当前师生价值观念多元与多变、社会思潮在高校渗透与聚集、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建设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宣传思想工作三支队伍,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任务,提升队伍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以及阵地管理能力。还有的学者认为,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构筑了一个复杂的多元舆论生态环境,一方面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快捷传播信息的公共平台,另一方面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复杂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建立师生共同话语体系,建立和完善舆情应对机制等,有效改进和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新媒体不仅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工作创新的机遇。有学者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全媒体这一全新媒介形态带来的诸多挑战和机遇,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紧迫性,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效能,关键在于强化全媒体意识,树立全媒体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理念,打造新平台,构建新格局,完善新机制。

二、创新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健身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推动各类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传播能力

统筹高校的内宣和外宣,既要通过促进校园各类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内宣质量,营造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也要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强化与社会媒体的合作,樹立好学校形象。着力推动校园各类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宣传“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学校应通过推动校园媒体资源的共享共建,将校报、学校中英文主页、新闻网、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融合起来,增加资源挖掘的深度;通过发挥各类媒体传播优势,围绕同一选题,以不同视角、载体形式进行宣传。此外,提升分众化传播能力,拓宽外宣渠道。可以采取分众化传播方式,面向关心学校发展的专家学者推送电子报,推介学校科研成果;面向社会媒体推送媒体简报,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新闻线索;面向关心学校发展的领导、校友和学生家长寄送校报,打造学校信息直通车。

(二)自觉践行协调发展理念

1、确立高校党委的地位

高校党委要切实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一刻也不能放松。高校党委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领导班子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高校党委书记要坚守第一负责人职责,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要求,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建设,坚持依法依规处理问题,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长效机制。

2、明确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职责

高校宣传思想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担当重任,善于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掌握“话语权”。不避险、不避难,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较真碰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要求,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配齐建强队伍为重点,以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为保障,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和“四有”好教师标准,努力使自己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强起来,在业务能力上强起来,成为中央政策宣讲家、主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捍卫真理的、斗士。

3、各单位充分协调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不是宣传思想职能部门一家的事情,与校内每个部门和单位、每个层级的党组织都密切相关,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自觉融入到学校宣传思想大熔炉之中,不推脱不懈怠不观望。要使宣传思想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凝炼宣传思想工作共同体,做到重要工作齐心推进、重大活动合力开展、重要舆情共同处置,成为既有统一指挥、又能各按声部的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凝心聚力,不断汇集起推进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自觉践行开放发展理念

1、加强理论引领,注重实践领悟,统筹课内课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立足高校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认真研究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复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追求崇高信仰。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彻底改变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做法,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成长成材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广阔的社会中进行一系列的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等社会活动,让学生用心用情感受客观世界,体验现实人生,领悟科学真理,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贵在知行统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增强文化自信。要善于运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要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与他们建立命运共同体,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对象。应从小处切入,从具体事,身边事抓起,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点及面,更好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3、转变工作主体,纳入到全社会发展事业中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秉持开放式的工作理念,统筹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多维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需求,在企业、学校等单位设立定点实习见习岗位。

三、结束语

总之,贯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发展理念,要始终站在宣传思想工作第一线,坚定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方向,切实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参考文献:

[1]齐琳.建立、大宣传、体系做好学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04:112-116.

[2]王焕良.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发展理念[J].山东高等教育,2016,06:33-39.

[3]李海兆.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性思考——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8-12.

[4]徐芳.做好、五个统筹、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21-23.

篇5:学校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网络文明,构筑网络文化阵地,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养成,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网络、真实面对网络、科学使用网络,明确学习目标,丰富大学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二、活动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倡导网络文明,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健康上网。

三、活动内容

1.倡议网络文明。发布“文明上网”倡议书,倡议和鼓励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依法上网;制作倡议书海报、传单、短信息等,在校园开展全面的、多方位的、多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责任部门:学生处)

2.开展签名活动。举行“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签名活动。(责任部门:团委、各系(院))

3.召开主题班会。各系(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相关内容,宣读《学院大学生网络文明行动倡议书》,教育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健康上网。(责任部门:各系(院))

4.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各系(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9月9日至10月31日),通过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责任部门:各系(院))

参赛方式:关注“中国大学生在线”微信公众号或登录网址:dxs.moe.gov.cn/dati。

5.组建“网络文明守护者”志愿服务队。招摹志愿者组建“网络文明守护者”志愿服务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定时督查学生网站和论坛,及时发布科学、健康、文明的言论,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发布或积极正面的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使学生网站发挥其应有的正确用途,避免造成不良影响。(责任部门:团委)

6.组织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作品征集截止时间:11月5日)。各系(院)要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引导师生弘扬网络主旋律,传播网络正能量;收集整理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创建成果、先进事迹等情况,编发相关文字、图片等材料,积极在学院门户网站发布。(责任部门:院办公室、各系(院))

7.传播网络文明。利用微信、微博、博客、论坛、QQ等网络互动阵地,发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论,积极传播推广网络文明,宣传推广学院精神文明创建成果。(责任部门:院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网络文明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要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

2.精心部署,全面落实。各系(院)、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好相关工作,要推动相关内容纳入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教育和校外实践活动;同时可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的网络文明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篇6: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理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历史使命;为了使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高标准地实施义务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律、身心自强等整体素质,着力于抓好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文明学校奠定扎实基础。根据宁教体发【2017】9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师生广泛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精神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网络。1.建立一支校领导为首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廉政勤政,以身作则。

组 长:吴满刚

副组长:赵维良 吴天明

组 员:李瑞华 权宗荣 郭玉琴以及其他各班主任老师(1)领导小组的成员自身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严于律己,努力做到精神文明。

(2)领导小组的成员为学校创设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献策献力,努力工作。

(3)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保证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2.围绕“校风、学风、教风”,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行

有所依,查有所据”。

3.领导小组深入各年级、班级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定期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注重信息交流的正确导向。

4.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检查——评比——反馈”模式,设立“流动红旗”,让各班在竞争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5.少先大队成立“学生礼仪岗”,监督师生的规范礼仪情况。

6.加强我校的“规范礼仪规范” 教育,力求推动我校规范礼仪教育的进程。

三、发挥德育功能,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德育合力。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继续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开展“护绿养绿,做文明小卫士”的宣传活动,继续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良好的文明行为。

1.发挥少先大队作用,结合重大活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2.拓展校内外德育网络,开辟新渠道,重点抓好德育活动基地的活动研究,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3.积极开展扶贫助残献爱心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4.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力求家校相结合,共同探讨有关教育问题。

5.与派出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消防和交通法规教育,制订系列教育方案。

6.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开展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研究与教育方法的探究。

7.加强课程改革,在各学科中对学生渗透精神文明教育。8.抓好载体,认真开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好学校的系列教育活动。坚持以系列思想道德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爱

我家乡,爱我中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等专题活动。一个月一个主题,每月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

(2)创新教育内容,强化养成教育。强化师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统一行动日”活动和各类纪念节日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主题为“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活动。

(4)开展争做“诚实少年”等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和学生礼仪教育。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议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我们要认真学习和了解新的“守则”和“规范”内容,自觉用“规范”和“守则”从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倡议学生说老实话、行老实事、做老实人。做到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培养学生守信的品质。做到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到;重点抓到校礼仪、排队集合礼仪、课前礼仪、课堂礼仪、课后礼仪、课间礼仪、放学礼仪、校外礼仪。

要求学生做到“三管六不”,管住自己的嘴,不说粗话、不说话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攀折树木,不乱涂乱画;管住自己的脚,不追逐奔跑,不践踏花坛草木等。

(5)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每学期举行一次法制法规教育讲座,使学生明确学法、守法的意义,自觉守法护法。

(6)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与卫生教育,每学期举行一次安全卫生知识专题教育讲座。树立安全意识,懂得有关的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7)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种“生活关注”机制。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去关注社会,尤其是弱势人群;关注人的生存环境;关注人的发展问题。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9.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渠道作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融思想道德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将思品课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语文课以文载道,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等。

10.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空间,对青少年进行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地思想道德教育。

(1)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晨会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宣传教育;

(2)利用报刊、板报、广播、电影、讲座等宣传法律知识;(3)举办歌咏会、文艺表演、知识竞赛、讨论、演讲等让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4)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象和禁毒图片展,听禁毒报告;(5)建立对口帮助关爱制度,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主动关心,耐心教育,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增强自信心和自任感。

10.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中国好人榜”、“陕西四好人”、“宁强好人”的推荐工作,形成“我身边的好典型”、“身边最美系列人物”,要积极宣传系统内外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努力营造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和与人水平。

1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健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制度,与家长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长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有关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家庭都能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制度,落实关爱帮助责任人,做好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加强师德培训,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认识到: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有用人才,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自觉提高五个能力。

①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历层次,学习专业知识。②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接受新的信息、技术,会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④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理论,参与教育教学科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促使教师增强师德规范意识,提高执行师德规范的自觉性,激励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爱生敬业,廉洁从教,严谨治学,确立“对待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关心、爱护、培养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的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坚决制止“以教谋私”、抵制“有偿家教”,坚决杜绝 伤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有损于教师形象的行为,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团员参加各种“社会尊重教师,教师回报社会”、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1.通过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有关教育的法规、条例等有效途径,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重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3.继续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爱的旋律”活动,要求每个教职工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文明施教,真情善待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感情,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4.组织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以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境界。

5.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五、优化育人环境,力求礼仪之花开遍校园。

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力求使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和谐地统一,以增强环境的文化熏陶和育人的感染力。

1.加强校园的绿化建设,努力使校园内呈现出优美环境。

2.在校园的环境布置中,渗透学校规范礼仪教育,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工整的文字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用校园之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

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学校继续开展创建文明集体,评选“感动校园的模范”、“文明守纪的标兵” 活动,并将校园内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进行曝光,更好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5.坚持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全校师生的精神生活。

6.开展好“书香汉源”读书活动,学校、班级完善书库,完善图书室的设施,添加必要的书籍,每生每周至少能阅读到一本课外读物。教师要精心组织好“知道阅读,阅读实践,交流推广”三个环节,注重学生“读、说、写”三项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合力,必须坚持不懈,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积极探索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篇7: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创新方案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创新方案

创意单位:安国乡丁家沟小学

创 意 人:杨华黄芳郑炼文

创意背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的行为给广大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少数人精神空虚、不思进取。我校根据校情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2007年3月陇西县教育局发出关于深入开展“人人维护城市环境,个个争当文明市民”的倡议为指导,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以开展系列感恩主题活动为载体,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活动主题:培育感恩之心争做文明小公民

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活动要求:

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活动目的:

1、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2、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3、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4、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给人类的无私给予,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

具体活动方案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学校少先大队部、各中队、各班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班队会等各种宣传方式和手段着力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陇西县教育局发出的关于深入开展“人人维护城市环境个个争当文明市民”的倡议,熟记并背诵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参加活动。

2、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唱感恩歌曲,利用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二十四孝故事”、“感恩歌曲”,让感恩之情溢满校园。

二、全面实施阶段

1、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队员在家里帮父母多做事,向父母常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服,体验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同时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等富有亲情的节日,在学生中开展“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有多少人为了我”等主题班队会,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2、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结合九月十日的教师节,开展“我的班主任是这样度过每一天的”、“假如我是老师”等为主题的体验活动。

3、感恩社会的关爱: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社会中,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了倡导学生从小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思想,在学生中开展“回首十年,看祖国变化”、“回首十年,看家乡变化”、“回首十年,看生活变化”的手抄报比赛。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4、感恩大自然的赐予:蓝天碧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大自然无私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保护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了提高每位学生的环保意识,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各班组织成立“小白鸽环保小分队”,每天课外活动在辅导员的带领下,轮流在学校附近开展宣传活动。同时,组织全校性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班队会和以环保为主题的倡议书大赛。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感激自然无私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每个队员的自觉行动。

5、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好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6、经典艺术陶冶情操: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等十部影片,吟诵二十首感恩诗歌,传唱十首感恩歌曲,推介十篇感恩美文。

三、活动总结阶段

篇8: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木洞中学校园文化构建的历史传承

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 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 回到学校历史的文化中重新发现, 解读和构建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 并由此形成脉络清晰的鲜明的学校文化。1949年11月28日重庆刚一解放, 在当时重庆市长任白戈的关心下, 委任著名作家、中共地下党员、左联东京分会会员、任市长早稻田大学的同学、木洞镇人李华飞为巴县师范学校校长。同时把巴师迁往木洞镇中坝, 立即招收了100个巴师生。开始了新中国首次师范教育。李华飞先生同时看到巴县东里 (也就是木洞、姜家地区) 没有一所中学, 平民百姓子女读中学无望。在任市长、邓垦教育局长的支持下, 1950年9月办起了“木洞实验初中班”, 木洞中学就这样诞生了。木洞中学诞生的历史文化意蕴是: (1) 木洞中学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的, 一开始就是国营的、公共的、人民的、社会主义的。 (2) 木洞中学建立的目的意义就是为当地平民百姓子女服务的, 是使平民子女成才的,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从而改变家庭、家乡的命运, 开始就是平民教育。 (3) 木洞中学校长李华飞是木洞籍名人, 对杨沧白、丁雪松比较熟悉, 在学生教育中也推崇杨沧白、丁雪松的政治文化品格, 也专门写了杨沧白、丁雪松的回忆文章。形成了“正心诚意”的校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风。因此, 地方名人文化也是木洞中学思想文化之一。 (4) 木洞中学校址从长江中心岛中坝原文昌宫、观澜书院旁边的国民政府“海军部”到1951年搬到木洞镇下盐店, 位于长江边白龙沱畔的桃子林, 连同法国天主教堂作为学校校园。西临华飞校长故居, 南接沧白老宅, 有历史文化传统底蕴。 (5) 木洞中学同时又是在母亲河长江边上。长江精神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6) 木洞地处长江沿岸山区, 农业文化十分发达, 由此产生的木洞山歌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海内外。因此, 木洞中学的文化构建必须从历史的起点上传承, 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人文性。

二、木洞中学校园文化构建的特色定位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离城市比较偏远, 是一所软、硬件都比较薄弱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如何化劣势为优势, 化平凡为伟大, 化腐朽为神奇, 从而实现优质教育。我们从学校历史传承的、地域本土的、校本人文的, 学校实际问题的基点出发, 选择了“平民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因此, 学校的特色定位是:实施平民教育, 建设具有地域文化氛围的人文书香校园。

三、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校本文化构建

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根植于第一任校长的办学初衷、学办目的;根植于当时市政府领导的办学期冀;根植于木洞地区广大平民百姓的要求期望;根植于文昌宫观澜书院和国民政府“海军部”、法国天主教堂的历史基础;根植于母亲河长江的乳汁;根植于农耕文化之精神山歌之乡的土地。那么木洞中学的文化构建应该是历史性的、人文性的、区域性的构建。同时也是校本文化构建, 体现以下文化:

1、平民文化。平实、平凡、平和、平易, 关心每一个学生, 尤其关心弱势群体子女, 爱护差生, 让每一个学生做人第一、健康成长。因此, 学校环境是朴素的、生态的、自然的、平实的。

2、长江文化。学校在长江边上, 不但长江水滋养着学校师生和这片大地, 长江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因此, 学校建设应注入长江元素、长江石、纤夫石、鹅卵石。同时古代诗人在长江留下的诗篇有数百首, 在木洞留下的诗篇10多首。木洞山歌、船工号子、禾籁一万多首, 学校选择有代表性的10多首记刻下来。共有80多首长江木洞诗篇, 建设了长江诗情广场。

3、名人文化。木洞中学根植于木洞名人故里, 杨沧白, 丁雪松, 黄启璪、李华飞、沈铁梅、何敬平、胡天成、李忠华、喻明成、蒋治义等, 都是名誉一方, 有的甚至享誉中外的名人。杨沧白故居就在学校校门对面, 丁雪松、黄启璪关心木洞中学育人留下了许多墨宝, 李华飞是第一任校长, 胡天成、蒋治义是木洞中学的老师, 留下许多著作画册。木洞名人对木洞中学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他们都出身平民, 从平凡到不平凡。学校用名人命名了“李华飞图书馆”、“雪松楼”、“启璪楼”。建设了“雪松亭”、“启璪亭”、“沧白亭”、“育英亭”。建设了“名人广场”, 有四大名人雕像、简介, 有杨沧白、李华飞诗刻。

4、农耕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村, 在校中村遗址原名桃花林上, 植上桃李林。建设荷花池、菊花园、校友林等, 其中将农耕文化的石器、木器、竹器、陶器共300多件, 基本囊括了木洞地区乃至长江一线农业文明用品存列在校园文化村。将木洞山歌的禾籁列在其中。校园文化村对接沧白故居, 进入古色原始的巷道, 再进入城门。城门是原豚溪口抗战时间“中国中学”校址上取的原石头城门, 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沿着古城墙进入校园文化村。

5、传统文化。由于学校是由文昌宫观澜书院、海军部、天主教堂演变过来, 学校教育承接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体体现在《易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上。因此, 学校建设了中华文化经典浮雕墙。综上所述, 木洞中学校园文化在平民教育思想的主题下, 有历史性、传承性、校本性、区域性、包容性。

6、科技文化。新食堂建好以后, 我们还将在食堂原址上建设一个科技文化园, 把科学家塑像、各种数理化公式、世界各大节日刻于其中, 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培养科学意识。更好使学生“至公至能”。

四、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管理文化构建

这些年我们淡化硬性管理, 而实行文化管理。什么叫文化管理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前提, 重视情感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 通过构建共同愿景, 以文化渗透和价值导向师生行为趋向, 以形成团队核心、团队精神、团队共同价值取向, 激励师生的文体性和积极性、创造力。通过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其核心是通过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等功能, 使师生自觉地依照学校文化蕴涵的价值导向行事。以学校老师共同发展为出发点, 以自我价值实现为动力, 减少对师生的约束, 增强师生个体发展空间, 让他们活跃起来, 充满激情, 充满活力。因此, 学校的所有制度都体现出人本思想。

五、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课程文化构建

根据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要求, 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又根据新课程修习方式设立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修习方式, 会给学生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更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培养学生自由精神, 自主、自强能力, 实现“至公至能”。

六、木洞中学校园文化系统

(一) 学校标识

1、校徽。校徽中半圆的红色部象征初升的太阳, 黄色的星寓意木洞中学, 蓝色带状物代表长江, 整个图标的含义是:在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长江岸, 一所平民教育的学校在这里闪耀着, 她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 向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校徽线条的红色象征爱党爱国, 也体现学校的名人文化构建;黄色线条象征传统、人格, 也体现学校的平民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构建;绿色线条象征创新、健康, 也体现学校长江文化的构建。

校徽揭示了木洞中学独特的地理位置, 蕴含了木洞中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精神和文化构建。木洞中学在平民教育这面旗帜指导下, 必将像长江水一样, 清淡如斯, 平和如斯, 前进如斯。

2、校旗。红旗的左上角上突现校徽。

3、运动会会旗。英文字母MD, 木洞的大写拼音, “M”又变形为一个绿色足球场。“D”又变形为三根跑道, 表明木洞中学学生更高、更强、更快。

(二) 学校精神

校歌:木洞中学校歌

(三) 教室、办公室、功能室标识牌图案

(四) 各类制度、职责

1、学校的三本管理规程

2、上墙的制度、责任

3、学校行政管理图、行政分工职责

(五) 校门文化

校门设计理念:校门为中华典型的方正门, 由青沙石、黄沙石、玉石板包装, 表现学校的厚重、实在、纯朴、方正。表明《易经》思想“蒙以养正”, 也就是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正知正见。校左边由黑色花岗石装修, 比整个校门高出90公分到1米。顶端刻出“≡”线条, 表明《易经》文化的“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的思想。同时象征学校千年万代培养千万人才。“≡”也表示乾卦, 乾卦卦辞为“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 蕴含学校的校训就是自尊自省, 自强不息。

1、魏书生题的校名 (正面) , 里面是窦瑞华题的“从平凡到不平凡”。

2、丁雪松、李华飞、杨沧白、于右任题词及黄济人《木洞中学赋》, 在校门旁的文化墙上 (图片) 。

3、校门花坛, 有四尊长江石, 根据形象命名为:“卧虎”、“藏龙”、“沉鱼”、“落雁”, 象征木洞中学学生从平凡到不平凡。有一株3米多高的景观树, 象征创新、健康。

4、进校两旁行道树、长江石等。其名称为:扬帆、启航、纤夫石、犀牛望月、灵龟寻缘。

(六) 班级文化

1、班级理念牌 (教室门旁挂) 。

2、班级讲台正方“自尊自省, 自强不息”, 国旗。

3、讲台对面方:三个铁质书柜, 两边字画条幅, 书柜上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靠窗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

5、靠门方:班级课表、通知、专栏等。

6、教学楼道:名人名言牌, 学校校本图片、名人活动、学生活动。

(七) 寝室文化

1、寝室管理要求。

2、学生生活习惯歌。

3、各寝室门旁:各寝室理念牌。

4、寝室布置。

5、寝室楼道:学生活动图片, 寝室生活要求图片。

6、给学校五栋学生宿舍命名。

学生寝室是学生居住的, 学生生活除了教室、操场就是寝室。所以寝室文化熏陶十分重要。居者常思, 所以将孔子的五思给每栋楼命名:

“思近楼”:“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思远楼”:“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思贤楼”:“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也。”

“思义楼”:“士见危致命, 见得思义。”

“思齐楼”:“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 食堂文化

1、食堂工作人员公示。

2、饭菜价档公示。

3、营养配餐公示。

4、取饭菜窗口标语。

(九) 安全文化

1、安全专栏。

2、教室、寝室、功能室安全提示牌。

3、安全消防箱。

4、安全教育教材。

(十) 橱窗、板报文化

(十一) 学校文化长廊

(十二) 旗台、舞台、校园电视台、网站

(十三) 校园分布导视图设计图案

(十四) 体育文化、体育颂浮雕、足球场、篮球场、广场、乒乓台图案

(十五) 校史文化:校史馆、状元门、通慧门、宋砖墙、明代古井、千年苦情树、百年黄桷树。

篇9: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长期开展、定期组织的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稳定且充足的工作经费是支持竞赛活动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但多年来,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的经费投入缺乏制度保障,影响到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河南省竞赛工作实际,本文试就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的经费问题做一探究,以期为建立我省竞赛工作经费制度提供依据。

一、我省“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省省级竞赛经费状况

河南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为三级评选,即学校、市、省三级层层评选。省级竞赛工作经费来源于职业教育经费,列支“德育工作”项目。河南省在 2011年以前收取部分竞赛费用,由省教育厅另外安排费用补充不足。自2012年开始不再收费,竞赛工作费用全部由省教育厅安排。由于省教育厅的重视和省财政厅支持,我省省级竞赛经费解决得较好,保证了省级竞赛的评选工作有序开展,在全国竞赛中处于先进行列。

当前,我省省级竞赛经费存在的问题是:省财政拨付经费时间滞后,省竞赛办公室每年接到省财政厅德育工作经费都在10月份以后,与当年开展活动的时间不一致,常常造成当年的经费积压结转。

2.市级竞赛工作经费状况

据调查,目前,除个别省辖市单列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专项经费,大部分省辖市组织竞赛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表现为:个别省辖市教育局安排有专项经费,能开展竞赛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评审、表彰等工作;多数省辖市从原有的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竞赛评选工作。不少地方只把学校评选的作品收集起来,转报省级评选,其他工作难以开展。

省辖市竞赛经费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教育部门对“文明风采”竞赛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二是竞赛工作经费缺乏制度要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发起于2002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及开支范围。省辖市教育部门缺乏把“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的依据,有的省辖市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不清楚怎样申报竞赛经费,致使市级竞赛经费短缺,影响了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解决竞赛工作经费的政策依据

1.教育部关于竞赛经费的要求

2015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各级“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赛项设置、作品遴选、宣传激励等制度。要加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活动经费从德育经费中支出。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02号)要求:各省应对竞赛活动予以经费支持。各校应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2.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

多年来,河南省的竞赛工作通知也对解决经费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竞赛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市教育局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竞赛活动。各中职学校要切实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三、竞赛经费开支范围

经费是用于开展工作的,要确定竞赛经费开支于哪些项目,必须要明确竞赛活动都有哪些环节。从多年来全国竞赛和兄弟省市竞赛的组织工作情况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主要有以下环节:宣传动员、组织辅导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制作发放证书、表彰奖励获奖个人和集体。要高质量地完成竞赛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相应的经费给予保障。

2011年前,我省除按全国竞赛组委会的要求收取参赛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8~1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竞赛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公布评选结果、制发证书、编印优秀作品选等项目。2012年起,我省竞赛工作不再收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25万元,并在完成前述项目的基础上,开通了“文明风采”竞赛网站。2014年,省教育厅新安排奖励经费30万元,用于表彰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在省级竞赛和全国竞赛中获奖的组织单位。奖励经费的设立,使我省“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环节趋于完善,促进了竞赛活动深入开展。

四、竞赛经费编报要求

多年来,省级“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按以下方法编报:一是做好预算,每年年底,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做出下一年度工作经费预算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安排并报省财政厅列入预算;二是每项竞赛工作环节启动前向省财政厅提交经费开支报告,如组织辅导教师培训等。省竞赛办公室制订培训工作通知,通知中明确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所需费用,费用事前报批,事后报销。2014年,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申报程序和使用单位职责。要求按照规定程序提出项目计划,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要按规定对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需按财政要求在限定期限内使用完毕。专项资金结余年终统一收回财政,结转资金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可编入下年度预算。

五、竞赛经费开支的原则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

1.“文明风采”竞赛项目资金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杜绝不符合规定的支出,随时接受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做到专款专用。

2.竞赛经费使用要提高效益

“文明风采”竞赛工作有时效性。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订经费预算时,要明确“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用于哪些项目,要详细说明开展活动的时间要求、资金用途、资金需求额度。省、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为竞赛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3.竞赛经费开支要合规

报销用的发票必须是合法的票据。购买各种物品、材料的发票,必须有购货单位全称、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有收款单位章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票据,一概不予报销;报销程序要合规。报销单据必须有收款单位或个人的收款证明及签字。报销用的票据必须按财务规定办理: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财务会计审核后报主要领导审批报支。

截至2014年,我省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已举办九届,这项活动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期待我省有关部门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要求出台文件,明确“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开支范围等事项,使我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申报和使用规范化、制度化。

上一篇:换位思考律己宽人演讲稿600字下一篇: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