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2024-04-21

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精选12篇)

篇1: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为更好服务群众、服务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振兴街道东庄村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利用远程教育在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探索出了远教工作中学用结合的一些思路和办法,为建设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东庄村隶属于振兴街道办事处,党员 人,全村 人,户。东庄村自开通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远程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以远程教育促使新农村建设创建再上新台阶,以新农村创建助推远程教育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是活用政策,带头发展。在新农村创建活动中,该村把群众增收放在第一位,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找准致富路子,实现增产增收。如该村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组织党员和科技带头人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大棚蔬菜的栽培管理及市场营销、科技养殖技术等,为东庄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村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及科技带头人到外参观学习,并到村的远程教育站点查找相关资料,市场前景非常好。因此,村支两委决定采取街道政 1

策支持、村两委动员、村干部带头示范、村民自愿、街道农技站和畜牧站提供技术服务。

二是认真学习,注重实践。东庄村将农民学习培训与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该村紧紧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坚持每月组织党员和农民群众学习一次,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党的理论和农业实用技术方面进行,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理论水平,又增强了农民群众参与学习的自觉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同时每次学习后,该村都要组织一定的实践内容,让群众在远程教育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是丰富生活,主动接受。东庄村在抓好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培训,播放有实用的科教片的同时,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寓教于乐。通过远程教育播放点既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娱乐活动,又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适用技术以及远程教育等起到了宣传作用,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从一定程度上增强群众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学习的兴趣。

四是搞好规划,远谋发展。东庄村在新农村创建过程中,涉及到村级规划等技术性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该村就是运用远程教育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如该村在新农村规划过程中,对如何规划布局才合理不清楚,于是在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借鉴一些成功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远程教育与农村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党员干部培训相结合。东庄村党总支在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同时,把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干部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内容丰富、手段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学率,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寻找到了新的方式。

二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东庄村为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发展了发展大棚蔬菜农户11户、发展优质日本藤梨30户、发展科技养羊大户9户,为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强调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同时也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开通后,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对远程教育学习室等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新添了桌椅。村党总支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把远程教育站办成信息的发散点、技术的传播点,让农村党员学到了一定的致富本领,在农村发挥了“双带”作用,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四、主要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在远程教育开通以前,村干部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读书、看报,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辅导和讲解,因此对很多政策理解起来很费力。但自从远程教育开通以后,村干部学会了利用远教站点帮助

自己学,他们感慨地说:“只要打开远程教育网,就能看到、听到专家的讲座,而且特别形象和生动,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特有兴趣”。

二是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远程网络,就能做到“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自成立远程教育系统以来,村民可以随时来远程教育站查找信息、下载资料。

三是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致富本领。东庄村利用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和群众学种植、养殖技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增强了致富本领。

四是增强了村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了让远程教育向农户延伸,该村利用村电子屏、广播等方式对本村种植、养殖等专业大户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自觉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提高致富本领,引导他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东庄村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已组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200多人次。如今,一个朝气蓬勃的东庄村呈现在人们面前,全体村民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带领下,积极主动投身到了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事业中,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2: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自2014年2月东庄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在小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东庄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村围绕村民增收致富和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两条主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东庄村基本情况:

东庄村共有农户164户,人口725人,其中低保13户18人,五保1人;耕地1800亩;村民小组4个,村两委5人,党员44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及棉花;该村家禽养殖业也颇具规模,目前养蛋鸡6家共存蛋鸡6万余只,养猪2家存栏200余头。

该村两委班子通过“农村基层建设年活动”,截止2013年底全村主要道路实现了硬化,主要道路完成亮化,建设了立村民活动广场,标准农村书屋,建立了保洁员制度,极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

二.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各级党“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东庄村两委要严格标准、严格纪律、严格措施,把学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以真情交流、真心倾听、真诚纳谏的态度,把听取意见落到实处,为接下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做好宣传、营造氛围。我村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发放学习宣传资料。为更好的提高党员群众知晓率,东庄村划分区域,分片入户宣传,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采取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学习

(一)集中学习,夯实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我村组织全村党员集中学习10次,主要学习了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习总书记“三严三实” 要求和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材料以及省委市委乡党委有关群众路线的相关精神,在具体政策上主要集中学习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便民服务站的相关制度以及低保“阳光听证会”的政策。

(二)开展讨论,深入实际。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村两委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会4次,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工作以及当前我们发展情况,分析不足,纷纷表示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当前与今后工作。

(三)坚持集中学习和分队学习相结合。我村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利用晚上观看专题教育片10余次,包括《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焦裕禄》、《任长霞》等,用榜样的力量鼓舞我村党员干部,让他们深切认识到自身职责,为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分队学习25次,召开座谈会6次(市人大主任到村座谈、乡镇干部到村座谈、村组干部座谈)。通过以上活动是全村干部群众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认识了当前的新政策新形势,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做好笔记、书写心得。村两委成员除了与全体党员共同学习外,还通过多方面渠道进行深入学习,每人都认真抄写了学习笔记,记录本阶段的学习心得。从而使个人的群众路线观念得到提升。

四、按照群众要求制定2014年全村工作

村两委班子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意见为基础,结合本村实际切实制定东庄村2014年工作计划。

东庄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敞开大门征求意见,经认真梳理到目前为止征集意见共35条,其中四风问题4条,主要体现为干部办事拖拉、脱离群众实际等;乡村工作意见11条,主要体现为完善东庄村水利建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类14条,如普遍反映的街道卫生整治等;群众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类14条,如土地流转政策等。

1、东庄村水利设施比较完善,拥有机井10眼,水渠布局较为合理,今年计划利用“小农水项目”进行全村喷灌滴灌改造的同时(目前处于规划阶段)并铺装防渗管道1000米(正筹资)。

2、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继续完善本村保洁员制度努力建设小寨乡最美农村,并计划筹措资金对村主要道路两旁进行绿化整修。

3、村两委计划通过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逐户细心细致做工作,加快推动完成全村“土地流转”任务。目前:该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阻力主要来自50-65岁年龄较大的群众,这部分人缺乏专业技能,不好找工作。村两委成员计划推动养殖大户和村干部联合带动,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技能帮助这部分群众发展养殖业。

利用群策群力努力在2014年完成工作计划上寻求突破,首先在农村面貌提升上,实现了农村环卫治理制度化。在“土地流转”工作中逐户细致宣讲相关政策,截止目前已经完成流转全村土地数的43%。在“小农水”项目上已经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正在等待项目开工。

五.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干好全村各项工作

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上。我村打破2013年原有13余户18人低保人员,按照阳光听证会制度全部重新评定,由村民申请,组议事会初评,乡镇干部入户调查,村评议小组共同审议,杜绝关系保、人情保,最终评出14户19人享受低保,让党的优先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在为民服务上,我村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站为全村干部群众提供以下服务:

1、证照代办服务。

2、咨询指南服务。

3、公益事业服务。

4、致富发展服务。

5、特色文化服务。

6、文明建设服务。截止目前共代办50余件,其中包括19人的到龄农村养老,3人家庭农场代办,20余人的相关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等。通过便民服务平台的搭建极大的拉进来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村庄的建设。

在“四风建设”上,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凝聚党员群众合力,以议发展、议法律、议道德、议风气、议和谐为主要内容,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对争取的项目建设和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组织群众遇事议事,解决了部分实际问题。2014年2月至今共计调节各类矛盾纠纷12起。通过发挥议事会组织作用,真

正做到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村。

篇3: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井源村位于大桥集镇北部约7.5公里处,是该镇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4亩,其中水田1230亩、旱地464亩;山林面积12343亩,其中林地6271亩、荒山秃岭6072亩。11个自然村庄分布在大桥河两边,全村有村民423户,17个村民小组,2014口人。由于土地贫脊、水土流失严重、山上林木稀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05年井源村人均产粮不到400斤,人均年收入不到700元,全村有92户453人没有摆脱贫困,有53户247人属于贫困边缘户。该镇一直以来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女莫嫁井源村,半年辛苦半年贫。”村民也戏谑地调侃:“都是这条积沙漏底的大桥河,带走了金银珠宝,留下了穷困贫瘠。”

2006年,井源村抓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这一契机,整合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全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按照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整合财政扶贫、部门帮扶、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各类资金693.5万元,按照“抓基础建设,抓产业发展,抓村庄整改”工作思路,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比2005年翻了两番,彻底摆脱了贫困。

制定规划,勾画发展蓝图

2006年初,井源村在省委党校、县政府办公室和县教育局等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人口状况、劳动力资源、家庭收入等基础信息,实地考察全村的地形地貌、山林耕地、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和听取村民意见,确定了实施山、水、田、路、电综合治理,整村推进,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总体扶贫工作思路。具体工作目标是大力实施“十项工程”,即修好一条乡村公路和五条村组公路,加固一座小(一)型水库,修建一条灌溉水渠,新建一个村部,新建一栋村级小学综合办公楼,新建一栋村卫生所,架设一座移动通信基站,为每个自然村建一口水井和10至15座沼气池,打造一个油茶基地,每年培训100名科技明白人。为确保“十项工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井源村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健全了各种组织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办法。先后制定《井源村“十一五”发展规划》、《井源村2006~2010年村建规划》和《委、办、局2006年~2010年包村挂乡工作职责》。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兵、青、妇组织,计生协会,群众代表议事会,党员群众监督小组,民主理财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确定村“两委”干部联系户、党员联系户、重点帮扶联系户和“双百”活动联系户等各种一帮一联系制度。美好的蓝图、健全的机制充分激发了广大干群发家致富的热情,克服了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强化了干、拼、搏的进取意识,极大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豪气和干劲。

完善设施,夯实发展基础“要致富,先修路”。投资163万余元,将集镇至井源村的3米宽的沙石路变成一条5米宽的乡村水泥硬化公路,结束村内无水泥路的历史,解决了村民运输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难题;投资120余万元修通并硬化5条共5.3公里组级公路,在全镇最早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投资32万余元修建大小桥梁13座,架起一座座发家致富的“彩虹”。1组村民徐正国离集镇9公里,以前经过沙石路到集镇一趟光步行时间就要4个小时,如今修通了水泥路,坐车方便了,到集镇一个来回只要1个小时。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将多年失修的池塘堰圳和灌溉水渠进行加固维修,累计新修水渠3000米,充分发挥了中心水库的灌溉功能,确保下游800亩稻田用水无忧。据了解,以前由于水源少、水渠没有疏通,村里经常出现因争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村民为了引水到田里通常是彻夜难眠。如今,水渠修通了,水源充足了,村里再也没有发生争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村民种田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前村里只有一所简陋的村级小学, 房子危旧,面积狭小,既无法容纳全村学生就读,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家长无奈之下,将孩子送到外地就读,导致大量生源流失在外, 教师教学心灰意冷,教学成绩急剧下降。2007年,村里投资45万元新建一栋占地12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大楼,添置课桌椅350套,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目前,不仅本村学生全部回归学校,还吸引本镇坳田村、李源村和石坳乡余源村的部分学生“加盟”,学生由以前的160余名增加到300多名。如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校的教学成绩均大大提升,每次评比总是位列全镇前茅。

改善村部和卫生所条件,为村民提供便利。投资22万元新建一栋占地160平方米的两层村部办公楼,改善村两委班子的办公条件,结束了村两委班子长期租赁民房办公的历史。投资27.5万元新建一栋占地80平方米村级卫生所,并对所内设施全面配套,满足了村民就近就医的需求,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

建设新村,打造宜居环境

结合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几年来共整合资金175万元,在殿下、黄泥丘、塘下、石塘下和李家垅5个自然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工作思路,按照新农村建设“三清七改五普及”基本要求,全力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宜居环境。共折除破旧房屋1200平方米,改水130户,改厕102处,铺设水泥路1.5公里,新建沼气池150座,有98户安装电话,新架设一座移动通信基站。新村点全部实现“五通”:即通路、通邮、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井源村塘下自然村就常常出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年轻人在新建的篮球场激烈比赛,旁边站满了观众,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几个中年人挥舞着手上的乒乓球拍,俨然一副“国手”的潇洒姿态;几个老人正在健身,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这分明只是城市里的生活画面,现在也成为井源村五个新村点最平常的生活场景。

发展产业,共奔富裕之路

没有产业支撑,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壮大传统产业,鼓励村民养猪、养牛、养羊和养鸡,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共有生猪养殖大户12户,养牛大户5户,养羊大户13户,养鸡大户3户;成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入社群众30户,规划面积500亩,种粮实现耕作机械化、防控绿色化和良种良法先进化。大力培植农业特色产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从外地引进嫁接油菜、吊瓜和玉竹三个农业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户创办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一大四小”等优惠政策,栽种嫁接油菜1150亩,培植玉竹、吊瓜50亩的专业户各一户。4组村民彭瑞峰栽种油茶50亩,他高兴地说:“三年挂果、五年受益,到时一年挣个10来万不成问题,这可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啊。”

篇4: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典型材料

---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党支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记实

走进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很多人都会被这里的崭新面貌所吸引,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面、整齐美丽的樟子松树墙、错落有致的别墅式民居和宽阔优雅的休闲广场镶嵌在广阔的绿色田野上,让人心旷神怡。与新兴村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交谈,更会切身感受到这里民风的纯朴、村风的和谐,以及党风政风的务实、高效和清廉。两个文明建设的硕果助推着新兴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路上阔步前进。谈起这些喜人的变化,用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贵的话说,是远程教育帮了村里大忙。

“新兴村有耕地21300亩,926户,3926口人,党员75名,村“两委”成员14名,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成以来,村党支部以提高党员群众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群众就业创业技能为抓手,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努力打造高标准的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在全村营造了党员干部了解远程教育、关心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的浓厚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宋书记说,其实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之前,新兴村就已是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省、市、县对新兴村在资金和项目方面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全村道路全部硬化,组建了现代化的农机合作社,改建了旧式民居,建成了休闲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的同时,如何提高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成为让新兴村党支部头疼的事:新修的路面常被弄得脏乱不堪,休闲设施屡遭破坏,民主议事难议难行……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迫在眉睫。正当村党支部为此困惑的时候,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让他们找到 了解决问题的密匙。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帮助下,村党支部将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载体和平台,精心谋划,稳步实施。

一是建强“新载体”。新兴村原办公室不但房屋简陋、空间陕小,功能弱化,而且没有党员活动场所,严重影响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各种活动正常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后,村党支部广开渠道,群策群力,多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100平米的村级活动场所,专门设置了15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活动室,作为远程教育专用活动室,投资近10万元购置了50套办公桌椅和成套的电视机、电脑、功放、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配备了灭火器等设备,开通互联网,为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二是用好“管家人”。基础设施完善后,村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贵任组长,大学生村官及村党建员担任管理员,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奖罚措施,请县委组织部及镇党委对管理员专门进行培训后上岗,全面负责对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的调试、维护与使用。完善了《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五防”制度,执行“每周必学”的播放计划,每次收看都要做好收看记录,将收看内容、参加人员进行一一登记,保证党员干部对规定科目的学习,满足农民群众对自选科目的学习。

三是点亮“指明灯”。工作中注重突出针对性。党支部结合新兴村党员干部群众不同需求,安排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党员干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采取集中学习;针对种植大户,根据不同的农户所需的技术类别,采取分组分时进行学习;针对妇女、村民代表分别安排了 计划生育、实用技术、科普知识等个性化学习;针对老年人安排曲艺、养生等节目,同时实行月结季评年汇总,定期走访农民群众,征求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让每个人都学有所得,收到真正的实惠。党支部成员带头参加每周固定学习,为党员群众做出表率。自2010年12月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成以来,共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收看远程教育节目30余次,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和群众800余人次,为农民提供各类致富信息260余条。今年,村里还适时举办“听红歌”活动及红色经典电影专场,为群众送去丰富的文化大餐。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县委褚书记受邀来到新兴村,通过远程教育系统为全县广大党员群众讲党课。现在,村里的党员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只要没事就彼此串连到村远程教育活动室学习娱乐,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他们学习充电和娱乐身心的好去处。

四是培植领头雁。针对很多农民群众重学习,更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党支部高度重视典型的发现和培树。党支部筛选种、养、加的典型代表,在项目、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全力扶持,实行责任挂钩制度,每名支部成员分包一个大户典型,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贵自己承担了3名典型的扶持任务。同时,党支部也要求支部成员要身体力行,作创先争优的表率,作发家致富的先锋,力争通过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的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发家致富的实践中去。村民耿国良和葛文升在党支部帮助下,发展连片种植,每户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今年,党支部将县农业中心的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现场为作物把脉诊病,并协调他们与专家建立热线联系,随时可通过远程教育视频系统沟通,今年他们的收入均超过了50万元。村民尚均华开办了塑窗厂,管理员在网上为其发布销售信息,吸引了临近乡村的用户前来采 购产品,预计今年销售额将突破20万元,可获纯利8万元。这些人富起来后,不忘帮助他人,目前,共吸纳21名村民到企业务工,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近2万元。

谈到远程教育在促进农村党建方面取得的成绩时,宋书记说:通过村党支部的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推动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在全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和谐村庄、文明村庄、富裕村庄建设。

民主管理氛围不断浓厚。受远程教育节目中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的影响,村内事务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蔚然成风,群众对村里的工作心明眼亮,还干部一个清白,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此外,村里任何决策制定之前,村民代表都要走家串户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文明和谐之风不断盛行。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针对村内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的情况,党员群众提议,将各户登记电话号码编印成通讯录,方便彼此照应。以前的新兴村,红白喜事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通过群议,村里制定了《红白喜事新制度》,要求红白喜事一律从简,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村党支部还开展了“新时期好儿媳评比”、“新农村新风尚评比”、“村庄卫生优秀个人”等活动,倡导了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由于有了远程教育这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党员群众把学到的实用技能转化为了致富本领。通过整村土地规模经营调剂,目前全村有1570名劳动力在沈阳、大连,天津等地外出务工,有530人实现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和养殖业的 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95%,仅劳务经济收入一项可达到2700万元。2011年预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646元,集体积累达到5200万元,在远程教育的影响下,新兴村呈现出村风文明、群众富足的良好风貌,收到了“农村得发展、农民得实惠、党政得民心”的成效。村党支部相继被评全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村标兵、省、市优秀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篇5: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水塘村学用转化示范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水塘村位于八步镇北面,全村辖8个村民组,514户2215人(其中,移民户40户159人),居住着汉、苗、彝、布依族等多个民族,有耕地面积1083亩,其中水田383亩、土7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水麦,经济作物有烤烟、绿肥、红蒜等,2005年人均粮食收入385公斤,人均纯收入1814元,比上年增收298元。

全村有党员16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4名、初中及以下文化12名;60岁以上的6名,40—60岁的7名,30—40岁的3名。村委现有三人,其中副支书1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班子较为团结。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六个一”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理清一个发展思路。水塘村党支部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配合“三农服务团”,“三只特派员”(党建特派员、经济特派员、文教特派员)队伍积极开展扶农、助农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抓绿肥种植、转化养畜、配套建设沼气,形成“绿肥——畜(禽)——沼气——还田”的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以绿肥为基础、以养殖为关键、以沼气为龙头、以增效为目的的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二是培养一批新村示范点,选取12户利用绿肥发展养殖业取得成功的农户作为示范户,镇党委政府承诺对其贷款由政府贴息一年,并注入资金6万元,作为鼓励扶持经费,资助他们改厕、改圈、改厨,扩大规模。通过抓好典型示范工作,以点带面促发展。三是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派有大专文化的镇干部到村任村主任助理,解决人难选的问题,有力地推动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四是组建一批专业协会组织。2005年4月,水塘村成立了养殖协会,有14位农民加入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市场运作,有效把握了市场信息,会员的经济利益得到最大保证,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仅2005年5月至12月,通过协会组织,成批量销售肉牛184头,出售单价比本地市场价每市斤高0.2元至0.4元,协会管理费提成达2760元。现实利益的刺激,增强了养殖户加入协会的信心,2006年以来,新增会员3人;五是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出一批以王发荣、田顺忠、王发祥等党员为骨干的“双培双带”能手;村“两委”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对村致富能人,普通党员、群众的培训,开办培训班6期,培训300余人次;村支书田顺忠还在自己家中开设了播放点,每天晚上播放远教节目,有人问他:进进出出的人多了麻烦不麻烦?他笑着说:能让大家多学点知识,多学点致富的技术,我求之不得呢;六是形成一套“党员长期受教育,永保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村“两委”立足抓好“一规则三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工作,积极探索集体监督作用的发挥途径,建立健全了“村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简称“两会”)集体信任测评制度,在每月初,管组干部必须将管理的基本情况及个人及亲属执行政策的情况,工作完成情况,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两会”上向代表述职,接受代表的质询,决定办理“议题”,代表根据管组干部述职的内容现场无记名投票测评干部。镇党委将定期研究测评内容及对管组干部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两会”评议制度的试行和推进,村干部责任心得到了加强,工作压力普遍感到加大,广大党员、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也明显加强。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大力发展以绿肥转化利用技术为主导的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水塘村党支部树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理念,总结多年来本村种植绿肥养畜的经验,带领农民走出一条种植绿肥—绿肥养畜—畜粪变沼气—沼气作肥料还施于土的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路子。村主任王发荣介绍,2010年,水塘村就种植绿肥600余亩,村民种植绿肥10亩以上,通过转化养畜,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30多户,种植绿肥5亩至10亩,收入3000元至8000元的更是为数不少。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池的配套建设,现在全村541户已建成沼气357口,沼气普及率达65.5%,沼气的应用节约了能源,优化了环境,据计算,通过种植绿肥进行转化养畜,每户农民可节约肥料钱、电费、燃煤款、劳动力工资近千元,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增收。2010年底,水塘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创历史新高的1950元,名列全镇前三甲。

篇6: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来源:宣城先锋网日期:2009-9-21 16:09:32人气:2800报送:录入: XFWHTM

旌德县杨墅村

我村党总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电教中心精心指导下,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学用”工作作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为目标,强管理,抓学习,求实效,不断加大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力度,开辟了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的新途径,提高了农村党员电教科技工程活动的实效性,促进了村远程教育工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一、加强组织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我们从组织领导,各项制度执行,组织播放收看,业务培训等方面入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八有”标准(既:有组织、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播放、有典型)严格管理,加强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坚持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与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了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制度。不断拓展党员远程教育工作领域,充分利用农村党员中心户、党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组织收看。村党总支把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做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列入班子议事日程中,同“三级联创”活动结合,同开展、同落实。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电教播放员具体负责的远程教育工作格局。村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工作,制定了长远规划,年初制定当年工作计划,在制度上,年年完善补充,现在已建立《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设备保养维修制度》《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播放收看制度》《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工作制度》《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工作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对播放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进行考核。经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我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播放收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远程教育工作在提高党员队伍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机制,强化学习

一是规范播放收看工作。牢牢把握住播前准备、播中讲解、播后讨论、具体实践等四个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和播放收看制度,做到播前通知党员,保证出勤率;收看严格纪律,保证质量;看后集中讨论,加深理解;学后实践,保证效果,使播放收看工作落到了实处。努力做到播放收看有登记、有讨论、有反馈,切实将播放收看规范化建设落到了实处。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播放效果。在教育手段上,我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播放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从过去单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向广大农民群众拓展,使远程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在教育内容上,既有党建内容,又有科技内容、法纪法规教育内容,增强吸引力、可视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要我看”向“我要看”转变,既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三是坚持播放内容“四结合”,增强教育效果。一是把党员远程教育与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根据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播放内容,提高教育效果。二是把党员远程教育与党建中心工作相结合。三是把党员远程教育与经常性党建工作相结合。四是把党员远程教育与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致富技能和树立典型结合起来。

篇7: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三河镇星光村现代远程教育“五好”站点典型材料

星光村现有410户,总人口1445人,42名党员。近年来,星光村党总支在上级组织的精心指导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金牌村庄建设,坚持把村远程教育作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的实惠” 这一精神和宗旨开展远程工作,加强了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和党员业务知识教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学习活动,把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远程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我村自2008年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充分利用了远教信息资源,学远教知识,用远教知识,全村先后共建立了蔬菜、葡萄、花卉苗木、香椿等多个基地,由传统农业不断向生态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由村支两委牵头,建立了农村文化娱乐运动场,丰富了村民娱乐活动。通过各类“基地”建设,2011年,全村党员群众的人均纯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党员人均纯收入达10000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党员干部真正受到了教育,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确保了“四个到位”,领导重视到位、人员设备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

一是我村成立了专门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村妇女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为成员。二是配备了大学生村官为专门的管理员、操作员和远程教育设备、场地,所有班子成员都必须会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学习,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60人。活动桌椅齐备,符合教学与管理要求。三是制度落实到位。学习室实行全天开放,党员群众可根据需要

随到随学,村里每月组织集中学习坚持至少1次,党员群众个性化学习不少于8次。四是明确村支书第一责任人,村支两委成员亲自抓,对“双创双争”活动作出公开承诺,并按要求切实履行承诺。对管理员的职责范围和行为规范做了明确的界定,要求向党员群众公开学习内容,及时、准确的做好活动记载。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切实扮好站点“五员”角色,提升学用效果。

星光村是全县首批配备大学生“村官”的村。到目前为止星光村已经经历了三届村官,2008届“村官”彭云是长沙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2010届“村官”李芳莹是邵阳学院广告设计专业毕业,2011届“村官”吴智理是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计算机操作培训,致富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星光村村支两委量才使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使大学生村官切实当好站点“五员”,为该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当好“组织员”。三届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以来,在村支部悉心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特长,坚持做到每天开机下载课件,每周站点对外开放时间不少于4天,每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次以上,并做好课件收集与整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为农民群众讲解适用技术,服务农村生产,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及时掌握党员群众学习需求,有效地提升远程教育服务党员干部群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当好“辅导员”。针对部分农村党员、群众对一些政治理论课件理解不深、消化困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通过举例说明、案例分析等方式把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政策热点、理论难点、致富亮点和技术疑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讲解说明,使党员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辅导班,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大幅度提高

了远程教育站点的使用频率和效率。三是当好“宣讲员”。大学生村官积极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向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派发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手册,详细解释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意义和作用、终端接收站点的功能与架构、能够收看的栏目与信息等内容,让广大党员和群众知道远程教育“是什么”、“干什么”、“有什么作用”,为顺利推开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四是当好“联络员”。大学生村官利用处在农村基层第一线、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优势,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基本情况和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查了解,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最想收看的现代远程教育节目、急需获取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以及市场信息等,及时的向乡镇及县委远教中心反映,同时,及时将上级有关精神及其他信息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传达,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五是当好“信息员”。大学生村官将远程教育与当地以种植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为党员干部、农业大户上网查找相关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为了更加方便地为村民服务,大学生“村官”还特意为站点安装了计算机手写软件,使村民可以通过手写的方式自主查找各类信息,提高了村民的远教学用积极性,受到村民普遍好评。

三、以“站点”为平台,用“基地”为引导,学出效果,用出效益。

我村把远程教育学习培训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在红星视频网站上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知识,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由此为基础,在全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组织全村党员观看、学习《杨善洲先进事

迹报告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实况》、组织村所有党员到红军标语馆重温入党誓词等节目,党员干部进一步改变了工作作风。三是紧密结我村村情,主要在党员干部群众中重点学习培训大棚蔬菜、葡萄、花卉苗木、香椿的种植,通过学习技术,通过大力引进项目,在各界的支持下,引进了多个基地、工厂、公司等项目。通过“基地+合作社”的引导,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使远教工作学出效果,用出效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群众致富能手,如我村马连国创建了群猪养殖基地,詹泽权的蔬菜基地、罗立君的特种养殖户、张九斤的果园变鱼塘产业结构调整等等。

篇8:贾庄村百村示范典型材料

“勤廉为民”示范村典型材料

根据市委、县委、乡纪检部门的有关要求,我村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通过开展“勤廉为民”示范村活动,切实增强了村党支部的责任意识和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组织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为构建农村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创造了条件,为我村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贾庄村是一个纯农型村,村民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主要依靠种植和临时外出务工勉强度日,相比其他地区这里相对落后,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我们通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基固本,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创先争优、勤廉为民”实践活动维护全村持续稳定,逐步带领群众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下面就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做简要介绍

(一)贾庄村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村民的参与权;健全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保障村民的监督权。

(二)贾庄村将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会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六要六不要”,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三)贾庄村按照民主决策制度,实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并做好书面记录接受群众和上级监督。进一步完善“三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村级事务公开透明,村级管理运行良好;成立村民理财小组、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监督小组,完善监督机制,推行村干部廉政承诺、任前廉政谈话、任后离任审计等制度。

(四)坚持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一项必须抓好的硬任务,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并分类登记,建立台账,实行季报制度。有效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力。

篇9:村先进典型材料

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村,是**办事处最西端的一个村,距市区3公里,**高速西入口2公里,地理条件优越。该村占地1535余亩,辖三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371户村民,现有人口1411人,村干部16名,党员44名,学校一所。目前村上成立了物流和机械运输公司,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余元。2000—2006年先后六年被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授予“五好党支部”,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荣誉称号,2005—2008年先后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2009年被市规划局授予“先进村”,2009年被高新区管委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年9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落实好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各项任务,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群众利益为根本,解决被征地农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工作,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确保了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扭住了一个关键--狠抓党建、提高素质 农村基层

1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能否实现。**村扭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扩充新鲜血液。

(一)抢抓机遇,建成一块强阵地。近年来,**村在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一班人审时度势,抓住高新区投资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周围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这一时机,及时调整思路,定制度、搞规划、抓经济、求富农,先后对村两委活动阵地进行了改造、整修,各室齐全、制度上墙、公开栏显眼,尤其是投资5万余元建成的图书室成为村里一大亮点。群众开会有了场所,党员学习有了地方。群众说,来到村里,就像看见了党,党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

(二)团结奋斗,形成一个好班子。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一班人明白,要发展经济,改变**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要拥有强有力的支部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在崇业办街道党工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村两委会班子成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走访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为了方便群众学习,村上还开办了学习园地,并结合**村实际,利用VCD电教片、邀请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武装了大脑。

在**村,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三会”层层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会前多交流,会中可讨论,会后不扯皮”,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维系班子团结的纽带是班子成员们高尚的品格。为此,该村党支部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六讲六不”,在这一作风的要求下,村领导工作中互相支持补台,在生活中情同手足。常常为工作和原则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中又都是互敬互助、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三)一套好制度,管好了人和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村党支部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好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培训、经济社会等制度10余项。每项制度有分管领导,有责任人,有监督人,有考核评比,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该村始终扭住党建不放松,以党建促发展,使社会经济全面启动,党支部重显生命活力,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四)落实惠民政策,加快新村建设结合步伐。2008年,长沙中联重科项目落户高新区,厂址选在了**村,在征用土地过程中涉及**村88户村民需要安置拆迁,此时已到2008年年底,时间紧任务重,加上群众过冬生活问题等一系列不

利于做群众工作的因素,**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带头率先拆迁,为其他村民做表率,在党员干部带领下,88户村民在08年年底全部完成拆迁安置工作,在此次拆迁安置过程中没有出现一次因拆迁引起的群众上访案件,保证了中联重科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村民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鼓舞着村委会一班人,加快**新村建设,严把质量关口,真真正正把新村建设做成人民满意放心的工程。

二、紧扣了一个主题--为民服务、帮民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随着高新区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一大批企业的入驻,村里的农民也正在逐步离开土地,其中一些被征地的农民已经是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出路和生活保障问题,解决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当前一个时期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深入调研走访,掌握村民生产生活情况。村委会把领导班子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村上四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走访,走访过程中紧紧围绕家庭成员结构、有无一技之长、村民下一步打算等问题进行摸底,并对有技能、有一定学历的年轻村民进行重点登记,这次的摸底为村委会制定新村规划和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充分吸纳资金创办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面对上千万的整体赔偿款是分发给群众还是由集体使用带领大家

找到一条致富之路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经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把资金分发下去容易导致坐吃山空的现象。把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带领大家找到一条致富路才是正确的路线。目前村委会已成立了**村永鑫机械有限公司和物流公司,近五十户村民加入了这一经济组织,解决和带动了一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三)定期不定期开设实用技能培训班,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目前,今年以来**村与区内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开展订单式培训2期,村民实用技能培训2期,受益村民300余人次。

三、净化了一方水土--和谐相处、民乐村安村党支部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是在坚持依法以德治村中,一直注重了对村全体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多次邀请资深律师为村民上法律知识培训课,使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其次是大力构筑精神文明载体。在村委修建了图书阅览室,在村小学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多渠道争取资金*万元,为村小学盖起了高标准微机室,添置了微机12台。再次坚持易风移俗与树新风结合,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开展了 “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该村已有85%以上的户达到

篇10:整村推进项目典型材料

典型—金昌村

一、基本情况

金昌村共有9个社,307户,154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4户,1120人,占总人口的73%,有劳动力750人,其中女劳动力340人。耕地面积1449亩,人均0.94亩,人均占有粮180公斤,人均纯收入1050元,贫困人口220户、1100人。现有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180名,教师6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8%。

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内容

县委、县政府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模式、创建联动机制,将全县财力和工作重点 “向农村倾斜、向山区倾斜、向民生倾斜”,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对中咀岭乡金昌村投入873.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5万元,从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学校、村委会修建、畜牧养殖等10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

1、道路建设:投资465万元,按照路基宽4.5米、路面宽4米、四级标准硬化通村道路9.15公里;采取支持水泥,群众自备砂石料并投工投劳的办法,硬化村社巷道10.2公里。

2、村委会、卫生室建设:投资28.3万元,建成村委会、卫生室及农家书屋砖混结构两层楼一栋,建筑面积168.7平方米,并配套完成了围墙、大门及村篮球场地建设。在农家书屋配备了0.5万元的阅览设施和2.5万元的图书;在村卫生室配备了1.1万元的医疗设备。

3、学校维修:投资34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全面维修,翻修旧校舍4栋486平方米,新建厕所5间38平方米,扩建宿舍4间63平方米,砖砌操场围墙300米,硬化校园1400平方米。

4、畜牧业项目:投资20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建成暖棚30座,投放良种母羊150,每户5只。

5、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300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00户,其中特困户改造97户,五保户改造3户。新建房全部为红瓦、砖墙、瓷砖贴面的大五架,全村完成420间,改造户户均4.2间。

6、农村低保项目:新解决农村低保166人,其中倾斜照顾12人。

7、“两后生”和一般劳务技能培训转移项目:投资10.5万元,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5名,“两后生”培训和转移就业7人;向东南沿海企业输出务工人员117人;向兰州、新疆等地的石油化工企业施工单位输出本村以及邻乡村务工人员465人。

8、“户户有电视”项目:投资15.2万元,对无电视的190户贫困户发放电视190台。

9、贫困大学生救助项目:共救助2名,每生每年救助2500元。

10、关爱妇女行动:组织县上的妇科大夫和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对全村287名妇女进行了妇科常见病普查和健康知识培训,建立妇女健康档案220份,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保健手册》各275份。免费发放了价值160元的药品。

三、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搞建设,形成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激发了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群众既是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主体,也是项目受益的主体。

篇11:村关工委典型材料

与时俱进创佳绩 ——xx乡xx关工委典型材料

xx乡xx村位于xx北侧,全村共有人口

xx人,xx户,耕地面积xx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xx人,村民收入以运输、运输信息服务、种植、务工为主。近年来,xx村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关工委组织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扎实工作,努力营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夯实基础、抓好活动、突出关爱、注重实效,为关爱全村下一代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领导重视,夯实关工委基础

多年来,村两委始终把关心下一代纳入议事日程,在村党支部的关怀下,调整了“xx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一批积极主动、充满“舔犊”深情的老同志吸收到关工组织中来。为了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五大优势,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了自身思想建设。为使关工组织长盛不衰,村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走村入户,广泛宣传,把那些身体状况好、热爱关工工作、政治素质好的老同志吸收到组织中来。认真组织关工委成员和一批志愿加入的老同志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学习,明确了关 工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提高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掌握了开展关工委工作的理论政策和工作方法。

三、完善硬件设施,拓展帮扶阵地

为便于关工委工作,村“两委”安排了关工委办公室及必须的办公品,配备了电视机。为进一步营造青少年教育的良好氛围,我村在活动阵地上动脑筋,不断巩固,完善和拓展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创建“青少年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书屋里有《儿童文学》《少儿文艺》等十多种书刊、各类图书万余册,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里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使他们度过愉快的假期,从而杜绝了溺水,打架闹事,交通事故等的发生。

四、密切关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一片丹心教后代,万朵鲜花向阳开。为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村关工委密切关注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引导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基于这点认识,五老六员走进校园,给同学们上了一场生动且受益匪浅的政治、历史课。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培养他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感受新社会条件的来之不易,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通过辅导 和教育,青少年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青少年怎样从小做人,立志成长。

2.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我村关工委积极配合派出所、司法所,到学校进行法律宣讲、交通安全讲座、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规,以生动事例教育学生守法,文明做人,教育青少年坚守法律底线,牢记道德防线,通过宣传这些活动,增强了全村尊重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意识。

五、发动老同志,搞好关工工作的主力军

一是加强文化环境建设,不仅要帮助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提高村民的素质,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二是积极开展“五老六员”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对本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助,让失去关爱的儿童有了温暖。三是加大安全监护,上、下学期间发动“五老”就地包干,确保学生路上安全。

篇12:东庄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记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名誉书记董咏秋

董咏秋是余川镇青蒿村人,中共党员,原村主任,现为青蒿村名誉书记,他中等身材,是个敢闯敢于创新的人,肯为群众办实事的人。凭着他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一个个令人侧目的蜕变,成为闻名乡邻的科技致富先锋,用勤恳与激情奏响了一个共产党员带领村民致富的乐章。

青蒿村地处余川镇周边,人多田少,收入单一。如何增加本村农民收入,一直是董咏秋心中的一块心病。近两年,董咏秋决定利用远教网络寻找本村农民经济发展思路,他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广泛搜集发家致富的信息,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苗木发展上。于是,他带头从安徽按30元一棵桂花树苗,购回440棵,在自己放水困难的3亩田上进行种植。并且在网上搜索苗木培育知识,现在桂花树苗已长到3米高,根据市场价每棵可值200元,累计可值88000元。目前,董咏秋440棵桂花树早已被别人订购。董咏秋自己尝到种植桂花苗木甜头后,还带动本村农民发展种植桂花树苗共900多棵。目前,这900多棵桂花树可值18万元。

不仅如此,还积极组织村民将本村进行村庄整治,硬化水泥路1500米,新建村民洗衣洗菜塘一口,拆除废弃旧房15间,新建牛栏、猪舍52间,并经常教育村民开展讲科学、讲卫生,大力引导本组62户农民发展优质稻、优质油菜生产。该村在他的带动下,大部分农户兴建,大力发展优质猪生产,该村在他的带动之下,大部分农户兴建了楼房,添置了摩托,购置了彩电、冰箱、空调,有90%农户过上小康生活。

从事种养业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他知道,有些事情是经验不能够解决好的。他常年访问远程教育网上的农业和林业专家坐诊的网站,切实解决技术薄弱环节,极大地降低了种养业的风险。在谈到远程教育网,董咏秋高兴地说:“在网上确实看到不少科技知识,掌握了不少市场信息”。他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这一新形式,组织群众开展一系列学技术、用技术的活动。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准备在进一步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他村民,带动当地种植、养殖业蓬勃发展,解决老百姓种养过程中销售、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中的难点问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带领村民集体致富。

上一篇:永登八中团建下一篇:春·铁雨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