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2024-06-24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共15篇)

篇1: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小班语言教案《啊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语言教案《啊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中发生的事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2、按声音提示,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PPT、蛋糕、橡皮泥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啊呜》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啊呜”。“啊呜”会是什么呢?(老虎)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的“啊呜”是什么?

师:在森林里生活着四位好朋友,他们是谁?(小兔、小猴、小猫和小熊)师:咦,小朋友你能告诉我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吗?(长耳朵,白白的)那那只长长的尾巴的是谁呢?(小猴)小兔子旁边出除了小猴还有谁?(小熊)小熊又是什么样的呢?(黑乎乎的)那小熊旁边的还有谁呀?(小花猫)我们一起来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二、理解故事,大胆联想:

1、讲述故事开始:

师:有一天,这四位好朋友一起来到森林里玩,他们来到一幢小房子前,突然听到房子里传来“啊呜”,啊呜会是什么呢?。

2、大胆联想猜测:

小兔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来说:“啊呜是圆圆的”,什么东西会是圆圆的呢?

师:小兔子说:没关系没关系,让我去看看吧!于是小兔子轻轻地走到小房子前往里看来看,害怕的跑了回来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啊呜”是圆圆的。

师:小朋友,你见过的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呀?(苹果、西瓜、甜甜圈、气球、太阳等)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圆圆的东西哦!你们看:圆圆的皮球、圆圆的西瓜、圆圆的脸盆。

小猴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来说:“啊呜是白白的”,什么东西会是白白的呢?

师:小兔子都去看过了,它说“啊呜”是圆圆的,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听听小猴说“啊呜”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接着听故事吧!

师:小猴说:小兔子你去看过了,我也要去看看。于是小猴轻轻地走到小房子前往门缝里看了看,害怕的跑了回来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啊呜是白白的。

师:咦,小朋友你见过什么东西是白白的呢?(白云、牙齿、白纸、墙壁、牛奶、颜料、橡皮泥等)今天王老师也带了白白的东西哦!我们一起看看:白白的小羊、白白的包子、白白的鹅。

小猫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来说:“啊呜是红红的”,什么东西会是红红的呢?

师:小朋友你还记得小兔子说“啊呜”是什么吗?(圆圆的)刚刚小猴说“啊呜”是白白的。接下来谁又回去看“啊呜”了?那我们接下来一起继续听故事吧!

师:小猫说:小兔子小猴你们都去看过了,我也要去看看。于是小猫鼓起勇气走到小房子前往门缝里看了看,害怕的跑了回来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啊呜是红红的。

师:咦,小朋友你见过什么东西是红红的呢?(苹果、血、国旗、草莓、颜料、橡皮泥等)今天郭老师也带了红红的东西哦!我们一起看看:红红的西红柿、红红的樱桃、红红的灯笼。

3、欣赏故事结尾:

勇敢的小熊决定到屋子里去看看。圆圆的、白白的、红红的,原来是一只蛋糕呀!

师:咦,四位好朋友里只有谁没去看过啦?(小熊)嗯,这次小熊就说:小兔子、小猴、小猫你们只在房子外面看,我要到房子里去看看。于是小熊大摇大摆的走到小房子,“蹦”的一声小熊走进了房子里,可是过了很久很久很久,小熊都没有出来,她的好朋友就在想小熊会不会被那个“啊呜”吃掉了。

师:小朋友你还记得那个“啊呜”吗?小兔子说“啊呜”是圆圆的,小猴说“啊呜”是白白的,小猫说“啊呜”是红红的。现在你们猜猜看:啊呜是什么呢?(你们过生日的时候要吃的)师:哦,原来“啊呜”是好吃的蛋糕,啊呜可怕吗?不可怕,现在你们就知道小熊为什么不出来了吧?原来小熊仔房子里吃起了好吃的蛋糕了,它把它的好朋友也请进房子吃起了好吃的蛋糕哦!

三、根据提示,操作体验:

1、播放“啊呜”声,听听、数数吃了几口蛋糕,播放课件验证。

师:小朋友你们想吃蛋糕吗?今天王老师也带蛋糕来了,你看。可是吃个蛋糕又要求的哦,当你听到一声“啊呜”,你就要“啊呜”吃一口蛋糕,当你听到两声“啊呜”、“啊呜”,你就要吃两口蛋糕。

2、幼儿人手1份“蛋糕”,根据声音提示,“吃”相应次数蛋糕。

集中操作:吃蛋糕鼓励幼儿将听到的声音次数,用自己的小手在蛋糕上用力戳出洞洞来。

小结:听到几次声音,就“吃”几口,要不多也不少哦!

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蛋糕,先轻你找找蛋糕上的洞洞,然后听听声音,用手指来吃吃蛋糕。

设计意图:

<啊呜>这个故事风趣幽默,从过程到结尾一波三折,让人看了觉得跌宕起伏。“啊呜”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始终围绕在我们耳边。从小兔、小猴和小猫三个小动物那里得到的答案是“怪物,”而结果却是“大蛋糕。答案虽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想知道“啊呜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得猜。3-4岁的年龄段幼儿最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猜测的同时,老师有意思的引导幼儿用故事中“让我看看,啊我是什么”……的句子来表达,让想象和语言表达一起发展。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尝试根据提示猜测“啊呜是什么”“还能想什么”。

2、学习运用固定句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幼儿阅读故事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绘本《啊呜》、各式蛋糕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教师发出“啊呜”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声音?你们在哪里听到过的?

2、导入故事:小朋友,今天这个故事也和“啊呜”有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指导认知:教师结合图画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

1、观察第一幅图,引起第一次猜测。

桌子上有个什么东西呀?(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要求表述清晰、响亮)

2、教师讲故事:4个动物都很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于是大家决定再仔细看一看。

3、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述故事:

小兔说:“让我看看。”“不得了,桌子上有个啊呜,脑袋又大又圆!”

--小兔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东西又圆又大?

4、观察第四、五幅图,讲述故事:小猴说:“让我看看。”真的,啊呜的脸雪白雪白的!“

--小猴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东西是雪白雪白的?

5、观察第六、七幅图,讲述故事:小猫说:”让我看看。“"嗬,啊呜的眼睛血红血红的!”

--小猫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东西是血红血红的?

6、观察第七、八、九、十、十一幅图,讲述故事:大家纷纷说:“啊呜,啊呜真吓人!”小熊听了说:“我不怕,进去看看。”说着就一脚把门踢开,走了进去。等了很长时间,他还是没有出来,大家有些担心了:“咦,小熊怎么不出来了?”

7、观察第十三幅图(小熊一个人正在吃蛋糕)

--小熊在干什么?桌子上放的是什么?原来“啊呜”是什么?

--蛋糕上有什么?

--刚才小兔说的“脑袋又大又圆”是什么?

--小猫说的“血红血红的”是什么?

讲述故事:原来不是“啊呜”,是奶油大蛋糕!小熊一个人正在啊呜,啊呜,吃个不停。啊,真好吃!

(三)复习巩固:完整讲述故事

教学反思:

在活动之前,我特别注重了教具的制作,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只有非常直观、生动的形象才能吸引他们。在活动中,幼儿对整个故事非常的感兴趣,活动结束后很多老师说我的故事讲得很生动,其实,在给幼儿讲故事,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放慢语速,语言要生动,要与幼儿有眼神、肢体等的交流,幼儿才能非常认真、安静的听故事。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拿出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有很多的东西,请幼儿分辨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可以吃,体现了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

小班语言教案《啊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996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落叶》》:小班教案《落叶》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通过描绘诗歌,感受秋天落叶的色彩美,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落叶》教案吧。

《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说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短句,能安静地听故事,懂得同伴间要友好,有玩具时与同伴一起玩,乐意回答教师的提问,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铃铛》含反思教案吧。

篇2: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给老师组织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非常投入,积极思考,给教学过程带来了活力。《啊呜啊呜》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啊呜”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老鼠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去模仿。整个教学活动以幻灯片贯穿始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老鼠“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感受小老鼠的滑稽,体验小老鼠的贪吃,模仿小老鼠的稚笨与好玩,并鼓励幼儿由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通过发生在小老鼠身上的一系列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体验故事的幽默与诙谐。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小班的幼儿好奇、好动、喜欢表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们正从说词语,短语阶段向说短句阶段发展,所以根据这些特点,我把目标定为: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中小老鼠吃东西的有趣情节并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同时小班幼儿带有直觉行动思维,只有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嗅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之中。因此我准备的教具无论是魔术袋,还是食物、物品卡片,都是色彩非常鲜艳,形象非常直观,直接在视觉上对幼儿进行着感官刺激,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了,而且教具的直观展示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此外,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语言活动中,提供操作材料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使孩子的行动语言更好的转化为声音语言,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感知觉。更多的孩子因为手中有了操作材料,才能做到有话要说,有话敢说。

活动目标:

1、在闻闻、摸摸、听听、讲讲、说说中感受故事的有趣情节,尝试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表述。

2、能对物品和食物进行分类,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受故事的有趣情节,能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了解东西有的可以吃,有的不可以吃。

活动准备:

1、故事《啊呜啊呜》PPT多媒体课件。

2、魔术袋(有很多口袋的围裙):内装有实物(一个面包、一小袋大米、一盒糖果、一个能吹的气球)

3、各种物品和的食物卡片若干张;自制贴有能吃和不能吃的分类表。

活动过程:

●环节意图:通过游戏“变变变”,让孩子运用感官闻一闻、摸一摸、听一听,猜测物品。

1、闻一闻:是什么东西这么香?

2、摸一摸:这一粒粒的是什么东西呢?

3、摇一摇:听一听这里装着什么东西呢?

小结:变变变,变变变,变成一个小面包。

变变变,变变变,变成一口袋大米。

变变变,变变变,变成一罐小糖果。

●环节意图:观察画面,引导幼儿用简短的句子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出示小老鼠,说:看看今天是哪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了?一起跟小老鼠打个招呼吧!

2、出示一个面包、一袋大米、一盒糖果,让孩子跟着老师一起看看讲讲。

(1)小老鼠吃了哪些东西?

(2)小老鼠是怎么吃的?

3、完整讲述故事前半段,4、出示气球:

(1)小老鼠发现了什么?

(2)小气球可以用来干什么?

(3)小老鼠想知道气球是什么味道的,它咬了一口,结果会发生什么事情?

5、完整欣赏故事。

●环节意图:请小朋友告诉小老鼠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吃的,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并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贴在分类表上。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有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可以吃?

2、将图片分类贴在分类表上。

活动延伸:分享糖果。

1、说:今天小老鼠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咬、可以吃的,小老鼠很感谢你们,要把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2、幼儿品尝糖果。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先在课前准备了教具,画出了与歌曲内容相匹配的第一段歌曲的图谱,帮助幼儿快速记住歌词内容。同时,图谱中风趣的大牙齿能让孩子喜欢本儿歌,在老师引导下学会看图谱,结合图谱体会儿歌所表达的情趣。通过猜礼物游戏形式这一环节可迅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同时,通过改编歌曲内容,也能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这些都值得肯定。

小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详案《啊呜啊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46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不点儿》含反思》:小班教案《小不点儿》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小甲虫自信、乐观地期待自己长大的情感态度,倾听故事,能随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不点儿》含反思教案吧。

篇3: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误区一:完成任务是唯一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不能在课堂上讲解词汇和语法

有些教师认为,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每堂课、整堂课都必须要用来完成任务, 在课堂上要进行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 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些教师不管什么课型、不管教材内容, 都搞所谓的“任务”教学。一堂课下来, 任务一个接一个, 又是小组活动又是全班汇报表演。其实, 这些做法是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概念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 是片面地、机械地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 把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化了。

任务型语言教学这个术语是从英语中的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翻译过来的, 通常简称为TBLT。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几位倡导者和权威人士, 如Rod Ellis, Michael Long, David Nunan, Peter Skehan, James Purpura等, 在他们的关于TBLT的专著中, 把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作为一种approach来看待,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又称为: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或Task-based Approach。从这个术语可以看出,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 或者说是一种教学理念, 但不是一种教学方法 (method) , 更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model) 。在有关语言教育的文献中, 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教学途径由approach翻译而来, 它指的是关于语言及语言的教与学的本质的理念和认识, 是语言教学大的方向;教学方法由method翻译而来, 它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是原则性的和原理性的, 教学方法是操作性的 (程晓堂, 2004) 。在一种教学途径下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所以, 不能把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只能进行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交际活动。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词汇、语法或句型, 认为一旦讲解词汇和语法就意味着用的是落后的教学方法, 就不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了。其实不然。Ellis在《任务型语言教与学》中多次提到仅有语言的交流活动并不能保证学习者达到语言的准确。在该书中他说:“如果不学习语法, 学习者的中介语言会固化。……因此,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交流的机会, 还要促使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的准确。”我国学者龚亚夫、罗少茜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也提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否定语言知识与集中在形式上的练习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与所谓的传统语言教学方法同时使用。所以, 按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那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也不是完全没有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语言知识的练习。在课堂上不能讲词汇、语法是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二:只注重意义的交流, 忽视语言形式的表达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在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进行描述时, 都强调在进行交流活动、完成任务中, 表达意义是首要的。因此,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往往忽视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然而, 语言形式和意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语言形式是意义的载体,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得以实现的。学生如果没有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词汇、语法等语言功底不足, 在完成交流任务时, 就会因语言知识的贫乏而无法进行深层的交流。在完成任务的压力下, 学生为了交流的顺畅, 通常会采用一些交流策略。对交际策略的运用虽然能提高交际能力, 但学生在交际时犯下的语言错误有可能被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作为将来的交际语言使用, 这就形成了错误僵化, 如果教师忽视这些错误、忽视学生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 会给学习者将来的语言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适当关注语言形式、对学习者错误的语言表达形式给予纠正, 能够破坏固化的错误语言形式, 促进学习者重构正确的语言形式。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们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即他们都认为关注形式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之一。因此, 在强调交流时意义表达的重要地位时, 也有必要对语言形式给予适当的关注。那些只注重意义的表达、忽视语言形式的做法是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理解不全面、不够深刻造成的。

误区三:忽视任务前的需求分析和任务后的反思, 任务设计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 任务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任务的设计质量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要设计出一项有价值的任务, 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在做学生需求分析时, 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目前的语言能力水平;学生母语以及背景知识与英语的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等。需求分析的好处在于:首先, 有助于教师掌握任务难度。难度适当的任务可以减轻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焦虑感, 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 进而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其次, 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与理解,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 乐于投入到任务之中。一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忽略了学生需求分析, 任务设计随意性很大。设计出的任务有时过难, 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目前的语言能力水平, 学生很难顺利完成任务。有时任务又没有一点难度、不具有挑战性, 学生不感兴趣, 也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任务后的反思也是一些教师关注得很少的方面, 一些教师甚至缺乏任务后的反思。任务后反思是课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教育学理论认为, 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追求的是教学行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反思性教学可以让教师能够谨慎地进行教学, 充分关注教学反馈信息, 随时发现问题, 及时分析、总结, 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尤其是任务后的反思。通过任务后的反思, 可以有利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下次任务的设计和执行。任务后的反思至少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任务的难度是否合适、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能够完成任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任务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的不当的或错误的语言形式是否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任务完成过程中哪些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对学生的任务成果是否给予了有针对性的评价?笔者相信, 教师如果坚持进行任务后的反思, 任务的设计和任务完成的质量会越来越好。

误区四:忽视对学生任务成果的评价

Ellis (2003) 认为, 以完成任务为基础的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 任务前阶段:导入任务,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任务, 介绍任务的背景知识, 学习任务相关的语言知识。第二, 任务中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任务。第三, 任务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种语言形式、点评学生完成的任务。可见, 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也是任务完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一些教师对学生任务成果的评价过于简单, 评价的语言单调, 学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完成的任务, 从教师那儿换回的只是“good”“very good”等简单的评价。学生通过努力做出成果后, 期待的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中肯的评价, 希望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有效的信息来肯定自己的努力或者是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及时的、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成果只做象征性的、泛泛的评价, 学生从教师那儿得到的只是“good”“very good”等简单的评价, 甚至于不做评价, 不但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收获和成就感, 更会大大挫伤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参与交流、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所以, 教师一定不要忽视任务后评价的强大的反拨作用, 对任务后的评价给予充分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评价时应着重关注学生在完成综合性语言任务中表现出的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与人讨论、合作、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有条理地展示任务成果的能力 (程晓堂, 2004) 。另外, 采取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任务型语言教学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开始、探索和实践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的误区和偏差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更多的工作在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努力钻研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 经常对教学进行问诊和反思。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二语及外语教学环境中广泛采用的语言教学途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就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误区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戴炜栋, 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9) .

篇4: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三、能区分物品和食物,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啊呜啊呜》;魔术袋“内装有食物,包括一个面包,一小袋大米,一盒糖果”;画有各种物品和食物的卡片若干张;黑板上贴有“能吃和不能吃”的分类表;阅读材料1《啊呜啊呜》。

活动过程:

1、游戏“变变变”,教师从魔术袋中变出各种物品,幼儿猜测。

(1)闻一闻:什么东西这么香?根据幼儿根据自己闻到的气味进行推测。

(2)摸一摸:这一粒粒的是什么东西呢?

教师介绍大米名称,让幼儿知道大米煮熟了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饭。

(3)摇一摇:听听这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呢?

引导幼儿观察瓶中五颜六色的糖果,通过观察糖果的颜色,说说它可能是什么味道的糖果?

2、播放动画视频《啊呜啊呜》,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用简短的句子讲述故事内容。

(1)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吃。

(2)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幼儿进行食物和食品的分类操作。请小朋友告诉小老鼠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吃的?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并对这些物品和食物的卡片,进行分类粘贴到黑板上。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有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可以吃。

(2)出示黑板上的能吃和不能吃的分类表,教师示范讲解,分类表的使用方法,再请一名幼儿将卡片粘贴到分类表上。

(3)根据分类表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小结:桃子:、棒棒糖、面包等食物可以吃,玩具、衣服、椅子、气球等物品不能吃。

篇5:小班语言啊呜教案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尝试讲述图片中发生的事情。

2、鼓励幼儿“看影子、猜物品”,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啊呜”。“啊呜”会是什么呢?(老虎)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的“啊呜”是什么?

二理解故事,大胆联想。

1、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说一说故事中小兔、小猴、小猫看到的“啊呜”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圆的”、“白白的”、“红红的”。

3、教师继续故事。请幼儿猜测故事中小熊在屋子里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很久不出来。

4、故事结尾。请幼儿根据小动物看到的“啊呜”的样子猜测“啊呜”是什么,并揭晓答案。

三、带领幼儿进行“看影子、猜物品”游戏。

1、按1~8的顺序引导幼儿根据影子轮廓猜测物品。

2、依次点击,出现猜测物。

篇6:小班语言啊呜教案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小班的幼儿好奇、好动、喜欢表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们正从说词语,短语阶段向说短句阶段发展,所以根据这些特点,我把目标定为: 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中小老鼠吃东西的有趣情节并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小班幼儿带有直觉行动思维,只有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嗅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之中。因此我准备的教具无论是魔术袋,还是食物、物品卡片,都是色彩非常鲜艳,形象非常直观,直接在视觉上对幼儿进行着感官刺激,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了,而且教具的直观展示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此外,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语言活动中,提供操作材料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使孩子的行动语言更好的转化为声音语言,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感知觉。更多的孩子因为

手中有了操作材料,才能做到有话要说,有话敢说。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听听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通过对故事理解,感受、理解并建立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PPT 多媒体课件。

2、小型实物:一个盒子、一个面包、一袋大米、一盒糖果、一个能吹的气球。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变变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 闻一闻: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呀?

2)摸一摸:这一粒粒的是什么东西呢?

3)摇一摇:听听这里装着什么东西呢?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变变变,变出了一个小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摇一摇听听这里装的是什么?

(二) 听故事《啊呜啊呜》

1) PPT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老鼠”。

请小朋友来说说小老鼠长什么样子的呢?

小结:小朋友真棒,小老鼠好饿啊,吃了好多东西,让我们看看贪吃的小老鼠吃了什么东西吧?

2)故事前半段 PPT 演示一个面包、一袋大米和一盒糖果。小老鼠吃了哪些东西?是怎么吃的?

孩子通过看 PPT 图片,听故事,回忆故事中看到的东西。孩子模仿小老鼠“啊呜啊呜”吃的动作,并模拟声音。

3)讲述故事前半段。让孩子跟着老师一起看看说说。

4)PPT 课件演示一个气球。

小老鼠发现了什么?气球可以用来干什么?气球是什么味道的呢?

小结:是呀,小老鼠这回才想明白,原来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都能咬的呀。

5)完整欣赏故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老师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谈经验: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

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藏了很多的东西,请宝宝们找找看,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好吗?

然后我们把能吃的东西放到×老师的框里,把不能吃的东西放到×老师的框里。(幼儿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告诉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动总结

小班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给老师组织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非常投入,积极思考, 给教学过程带来了活力。《啊呜啊呜》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啊呜”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老鼠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去模仿。整个教学活动以幻灯片贯穿始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老鼠“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感受小老鼠的滑稽,体验小老鼠的贪吃,模仿小老鼠的稚笨与好玩,并鼓励幼儿由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通过发生在小老鼠身上的一系列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体验故事的幽默与诙谐。在教具的制作上,设计也较为巧妙,例如,面包被小老鼠咬了一个洞,就可以在面包上设计一个洞,能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到。 但是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把说的机会充分留给孩子。在整个活动中可能没有更好的分析幼儿的能力,没有把说的机会多留给他们,这点特别值得我反思,不能过多的束缚

篇7:小班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发展初探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活动

小班幼儿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和语言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是语言教育的主体。根据《纲要》要求, 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要提供多种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 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活动为平台, 帮助幼儿通过师生间、幼儿间的有效互动, 学习语言, 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经验, 进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

一、课堂教学目标应注重小班幼儿语言经验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 孩子真正学会了说话, 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 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 小班幼儿语言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规程》语言发展方面的目标, 依据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小班年龄阶段目标, 以及班级幼儿具体语言发展水平来确立。

以小班故事教学《贪吃的小猪》为例, 这是一篇绘本故事, 孩子们伴随小猪噜噜吃到、喝到的不同东西后身体发生变化的过程, 认识了几种美丽的颜色。故事情节简单, 且夸张、有趣, 小猪噜噜每吃一样东西, 身体就会发生一种变化, 这种变化很可爱、很新奇。

设定目标:

1.在猜猜想想中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领悟夸张的想象力。

2. 知道同伴讲话时要安静的倾听。

3. 尝试用简单的话讲述小猪找到的食物和身体发生的变化

这里, 从幼儿已有语言的表述能力出发, 第一课时让孩子先对故事本身的情节熟悉和巩固, 让幼儿积累经验, 为下一课时创编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激发小班幼儿语言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儿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利用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 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激发孩子的兴趣, 提供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去说, 达到让他们“喜欢说”的目的。

1. 设计新颖的教具, 吸引幼儿的语言表达。

小班幼儿喜欢大大的、直观有趣的图像, 运用情境教学法, 有了直观体验、理解、表达就变得简单容易多了。如:故事《贪吃的小猪》活动中:“小猪噜噜吃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噢!脸蛋变得红扑扑的!”我演示可活动的教具, 给小猪穿上一件透明衣服, 红红的脸蛋贴在透明纸上, 好像小猪的脸蛋一下子变红了, 让孩子体验变化乐趣。接下来:“小猪噜噜走进冷饮店, 喝了一杯绿绿的凉饮料, 哇!”我暂停演示教具, 故作玄虚:“小朋友们, 你们猜猜接下来小猪会有什么变化?”根据上面的情节, 孩子们很期待下面的变化, 积极地猜测:“耳朵变绿了!”“嘴巴变绿了!”……孩子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说出猜想。教具演示获得预期目标, 孩子们主动表达、敢表达、乐意表达, 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2. 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 激发幼儿的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新颖的声音能够吸引孩子们有意注意来主动学习。我们的教学态度自始至终要和蔼可亲, 时常笑脸对幼儿, 这样会让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这样对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会起到辅助的作用。如:我在演示教具时讲述:“小猪吃了一个蓝蓝的圆饼干, 呀!腿儿变得蓝汪汪的!”在讲到“呀!”后我故意停顿了一下, 做神秘状, 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 猜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再用体态和表情很夸张说:“腿儿变得蓝汪汪的!”孩子们一下子笑了起来, 情不自禁地跟说:“呵……它腿变得蓝汪汪的了!真好玩!”教师语言情境的引导, 可激起幼儿主动模仿学习的欲望, 达到轻松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3. 开展游戏活动, 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根据孩子们的特点, 教师可以运用有规则的游戏, 训练幼儿正确发音, 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的词汇。游戏的运用应根据本节课目标和内容编制, 以达到本节课的语言目标为准。如:故事《贪吃的小猪》活动最后:我拿出各种颜色的瑞士糖:“噜噜要分享它的快乐, 带来一些礼物给你们, 但它有个小要求, 当你挑选一颗糖时, 你们得用新学的词说出它是什么颜色。”请一幼儿挑选。“我挑的是红红的糖!”训练幼儿用“红红的××, 绿绿的××”形容新的实物。情感迁移, 把学到的知识尝试在生活中运用。小班游戏可多采用直观材料, 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运用游戏进行重点帮助,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强化训练, 达到巩固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需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小班的幼儿生活经验少、语言比较贫乏, 常常因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要说的话而影响了交往活动。因此在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技能。

1.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纲要》在语言领域要求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并善于倾听的人, 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的方式, 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因此在小班这一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故事《贪吃的小猪》活动中提问:“小朋友, 你们吃过什么甜甜的东西?”小班幼儿对甜食比较熟悉, 七嘴八舌说:“老师!我吃过甜甜的糖!”“我吃过甜甜的苹果!”……孩子们虽回答得很好, 但不能听清其他小朋友的回答, 只局限于自己的答案。这时我引导说:“小朋友说了很多, 现在呀!请一位小朋友告诉我, 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他说!”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安静了下来, 专注听这位小朋友的回答。

小班幼儿自制力弱, 教师还可以运用体态、眼神、手势等无声的方式暗示幼儿倾听同伴发言。对幼儿不同的意见, 教师也要倾听, 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讲述。教师对故事往往不能只讲一遍, 而要讲多遍, 还要注意方式的变换, 唤起幼儿倾听的积极性, 培养倾听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反复、不间断地训练。

2. 养成幼儿积极的语言交往态度。

幼儿学习语言、练习运用语言的过程必然是与多种语言内容相交往的过程, 教给孩子们的知识, 要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最后能够回归于生活, 能将活动中所学的新词新句, 运用到生活中去, 为孩子们的交际所服务。

如:在故事《贪吃的小猪》活动中, 我根据画面提问:“小朋友, 小猪找到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苹果?”幼儿说:“红颜色。”说:“对, 红红的!”小结:“小猪找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再提问:“孩子们, 小猪找到一个……”幼儿受启发回答:“红红的苹果。”练习用新词形容苹果。最后我提问:“小朋友, 你们吃过其他什么红红的东西?”幼儿开始回忆思考, 积极回答:“我吃过红红的草莓!”“我吃过红红的西瓜!”……这一活动过程, 在开始时肯定幼儿回答的基础上, 顺势丰富幼儿“红红的”形容词, 并练习“红红的苹果”的词组, 当孩子们熟悉之后, 进行情感迁移, 将“红红的××”这样的词汇运用到生活中去, 为他们交际所服务。

3. 提高幼儿的语言创新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 同时也是发展其思维的过程。因此, 在的语言教学中要制造悬念, 创设猜测情境, 让幼儿看图说话、猜想故事内容, 激起幼儿思考的波澜。例如, 在《贪吃的小猪》创编活动中, 小猪接下来还会吃什么?身体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利用这样边看边猜的情境, 让幼儿说一说小猪吃的东西, 以及发生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清晰地理解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并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展视野, 促进思维的发展和飞跃。例如, 故事《贪吃的小猪》创编环节, 我通过电脑动画, 引导幼儿寻找小猪的食物。当画面一出来, 孩子们兴趣盎然, 打开了话匣:“看, 水果店里绿绿的葡萄”。“蔬菜超市里有紫紫的茄子、红红的西红柿。”……我借机引导, 不仅故事的内容自然生成, 而且激发了孩子们将自己积累的相关经验仿编出了许多故事情节。

孩子们的语言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 它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我们需要长期引导、训练。在孩子们语言发展关键期, 我们有责任努力探索和实践多样化教学模式, 以适应幼儿语言发展个性化的要求, 真正发挥语言课堂的有效性, 使每一个幼儿在其他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真正为幼儿生活所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38-158.

篇8: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2、通过动物与食物的匹配,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制作课件“啊呜”。

2、画有各种食物的卡纸人手一份,制作与卡纸食物相匹配的动物纸盒5个,箩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大嘴,引出课题。

1、幼儿观察图片老师提问。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你们看一看是什么?(大嘴)这是谁的大嘴?(小宝宝的)对小宝宝张大嘴巴可能在干什么呢?请你动动脑筋和好朋友一起说一说。(幼儿互动交流)

2、幼儿讲述,老师小结。

二、观察课件,小熊。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图片上的小熊张大嘴巴想干什么呀?原来这只小熊肚子饿了,想“啊呜、啊呜”吃东西。

小熊喜欢吃什么?它找到了一个蜂窝会怎么做?

小熊咬了一口蜂窝之后可能发生什么事呢?

三、出示图片四:小兔“啊呜、啊呜”吃萝卜。

提问:

1、听,是什么声音?小兔想干什么呢?

出示图片四:小兔“啊呜、啊呜”吃萝卜。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

2、有几个萝卜?

3、谁最喜欢“啊呜、啊呜”吃萝卜呢?

四、出示图片五:莉和老鼠

提问:

1、听是谁的声音?

2、小老鼠和梨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五、出示蛋糕

提问:

1、这是什么?

2、谁啊呜啊呜想吃蛋糕?

六、出示图片:小狗“啊呜、啊呜”吃骨头。

提问:

1、小朋友快来看是谁来了?

2、小狗最喜欢啊呜啊呜吃什么?

七、游戏“喂喂小动物”,进一步通过动物与食物匹配的游戏,感受活动的快乐。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2、幼儿玩游戏,并提醒幼儿喂时说说谁“啊呜、啊呜”吃什么。

篇9: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活动。

2、在图片的提示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找到生活中圆形的.物体。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能在生活中发现含有圆形的物品或形似圆形的物品。

2、材料准备。

①室内摆放一些含有圆形的物体(盘子、圆形镜子、铃鼓、呼啦圈等)、含有圆形的图片(太阳、泡泡、小鼓、气球等)。

②幼儿学习资源3第1~4。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吹泡泡”,激发幼儿兴趣。

2、倾听幼儿故事。

①完整讲述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逐一呈现图片(太阳、泡泡、小鼓、气球)。

师:刚才故事中的兵兵画的圆圈变成了什么?"兵兵梦里的圆圈变成了什么呢?

②教师再次讲述故事,请幼儿完整欣赏。

3、拓展想象,表达讲述。

①提问:小朋友,我们看一看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是圆形的呢?(引导幼儿寻找含有圆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

②提问:我们还可以把圆形变成什么东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可以提供含有圆形的物品启发幼儿想象)

教学反思:

篇10: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对于冬天里的事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小雪花了,上周的下午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小雪花飘飘洒洒,屋顶上、地上积满了雪。有的孩子说像糖,有的说像花,有的说像羽毛……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但是身处南方城市,很少有机会去亲近雪、感受雪。为了满孩子们的兴趣需要,设计了本活动。试图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体验玩雪的乐趣。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轻音乐

2、教师场景布置、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在上个星期天空中下起了什么?(下起了雪)

小结: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我们跟雪花们打个招呼。

2、小雪花是怎么样的?(颜色、大小、形状)

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像花、羽毛一样,真漂亮。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雪花》含PPT课件

三、游戏:下雪啦

1、呀,什么飘下来了?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

2、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好的,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条,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又多又漂亮。

指导重点:感受大、小的区别;帮助幼儿掌握许多张一起撕的方法。

3、在轻音乐中再次玩雪

四、游戏:做雪球

1、雪下得好大啊,我们把雪花捡起来做成雪球,打雪仗去吧。看看谁做的雪球最大、最牢。

2、幼儿整理地面纸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吗? 我们到操场上打雪仗去咯。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篇11: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龄段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 对于生动的情境尤为感兴趣。 如何在小班语言活动中创设合适的情境, 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课题。 我觉得对于小班幼儿, 情境更多的是烘托一种气氛, 创造一种意境, 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 这种学习是温暖的, 是自主的, 是快乐的。

一、创设多元情境, 激发学习的兴趣

1.图片情境, 直观形象。

图片是平时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具, 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 用图片展现儿歌、故事的内容, 能让幼儿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内容, 同时感官上的色彩、形象等刺激将吸引幼儿学习的注意力。 如在小班儿歌教学《萝卜谣》中, 教师借助四幅场景图片, 不仅帮助幼儿理清了烧萝卜的过程, 更逐句直观形象地表现了儿歌的内容。

2.多媒体情境, 便捷灵动。

如今是一个现代化信息的时代, 电脑成了教育活动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具。 形象的动画、便捷的操作, 直观的情境, 无不吸引着孩子的眼球。 在《小兔子找太阳》的活动中, 教师利用PPT, 创设了一个 “动漫”的情境:奔跑的小兔、升起的太阳、飞走的气球……一个个灵动的画面, 形成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情境。

3.表演情境, 事半功倍。

“演戏”谁都爱看, 更何况是小班的孩子。 在讲述故事之前, 我们可以请大班的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如故事“小熊醒来吧”, 使幼儿在生动、形象地表演中理解内容, 学说对话, 孩子兴趣浓厚, 更能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比起老师平淡地讲述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实物情境, 玩中学习。

幼儿是感性的, 因此, 我们的活动也应该有东西给幼儿进行操作, 为幼儿提供感官上的认识。 如故事《水果屋》中, 教师可准备泡沫或布制的水果, 搭建一个形象的水果屋:西瓜搭的屋顶, 梨搭的墙, 橙子搭的窗……在这一情境中, 幼儿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故事内容, 并且在活动最后幼儿可以亲自进行操作, 边搭水果屋边说故事内容, 让幼儿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习的快乐。

5.整合情境, 精彩纷呈。

现在的活动讲究整合,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结合更多情境, 多方面地为活动服务, 让幼儿在丰富的情境中学到更多知识。

二、结合多元情境, 培养良好的情感

儿歌《毛毛虫吃苹果》, 一个、两个、三个……表现不同数量产生不同的效果, 活动中, 我让每位幼儿都参与了情境表演。 又如儿歌《吹泡泡》, 老师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不仅知道了为什么泡泡不见了, 而且体会到了儿歌中吹泡泡的乐趣。

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幼儿的现实生活,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 故事《小熊醒来吧 》:小动物分别去喊小熊醒来, 这种关爱的情感, 在情境表演中得以升华, 通过情境表演, 幼儿不仅理解了故事内容, 而且知道了要关心亲人的好品质。

一次区域活动, 俊俊拿着自己的小针筒到处乱“打针”, 小朋友们纷纷跑来向老师告状, 这个说俊俊喷湿了娃娃家, 那个说他弄湿了刚捏好的橡皮泥作品。 于是我设计了语言教学活动故事《小猫当医生》, 活动中, 我努力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 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戴上医生帽子, 到布置好的“医院”, 理解故事中小猫当医生前后对比的行为, 知道要正确使用医生玩具, 不影响他人。 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 与同伴表演、游戏, 师幼之间真正互动起来,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俊俊小朋友也主动向大家承认了错误, 以后再也没犯, 这可比批评的效果好得多。

三、借助多元情境, 建立表现的自信

小班的孩子大多比较害羞, 没有自信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佳佳小朋友刚入园时性格内向, 每次做游戏或表演律动, 她都缩在墙角里不肯和大家一起玩。 我们一起表演儿歌《不要妈妈抱》, 我突然发现她在偷偷表演, 便表扬了她, 并鼓励她和小朋友一起做。 渐渐地, 她比以前开朗自信了。 班上很多孩子, 把在幼儿园给大家表演讲故事、 朗诵儿歌等当成他们乐此不疲的事。 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发挥, 创编动作, 也可以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参与情境表演, 每个人都可以当小明星。 通过教学中情境表演的运用, 幼儿大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 得到了大家的赞扬和肯定。 看见别人的表演, 幼儿不自觉地模仿, 专注程度大大提高。

情境教学可以创设各类情境, 在超市、在银行、在医院、在理发店, 让幼儿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 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 比如在教学故事《理发店》时, 活动室提前布置成理发店的模样, 老师和几名幼儿扮演理发师傅, 另几名幼儿扮演理发的人, 理发师傅拿着剪刀有模有样地工作, 理发的人一进来便走上前去问要做个什么头型, 幼儿身临其境, 进入了交谈, 倾听别人讲话, 说出自己的想法,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社会交往能力也大有进步。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在小班语言活动中, 情境创设并没有固定的方法, 我们可根据具体内容创设适当情境。 平时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就一定能够使情境化教学在小班语言活动中产生更积极影响。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 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 以其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 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面对小班幼儿, 情境教学是烘托一种气氛, 创造一种意境, 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篇12: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活动设计】

《上床睡觉》这个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分享阅读中一本非常经典的读本,很受幼儿喜欢,它主要讲述了很多小动物上一张吊床去睡觉,直到吊床掉下来,动物都住院了。幼儿从视觉的角度很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一个比一个大,体会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模仿小动物的身体动作,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句式“××上床去……”。

2、有序观察图画,能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3、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大书,事先把要上床的小动物遮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是在哪睡觉呢?(床上)那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是在哪睡觉吗?”(幼儿讨论回答)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故事书,这本故事书也是讲小动物上床睡觉的事,可是它们的床跟小朋友睡觉的床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书的封面让幼儿观察)

3、介绍吊床,提问“床上有几个枕头?这小蛇想要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二、逐页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P1页,小蛇要上床睡觉,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幼儿回答)我们看第二页就知道了

P2页,小蛇睡在就靠边的这个位置,接下来会有谁来睡觉呢?(出示狮子)狮子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狮子衣服的花纹)我们来看第三页是怎么说的?

P3页,原来狮子睡在小蛇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的位置睡觉,接下来会有谁来呢?(出示斑马)斑马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P4页,斑马睡在狮子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现在还剩几个枕头?为什么小蛇没枕头?还会有小动物上床睡觉吗?它可能是谁?你为什么这么猜的?(幼儿讨论后,回答)

P5页,大象也要上床睡觉,为什么吊床和椰子树发生了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吊床,椰子树的变化,并缓慢翻阅第1—5页与其之间的对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猜测并回答)

P6页,你猜对了吗?结果怎么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回答)

P7页,发生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哪里受伤了?(幼儿回答)

三、回顾故事内容,知道故事的名称。

1、“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动物们上床睡觉的事,第一个是谁呢?第二,三,四,五呢?最后发生什么事了?结果怎么了?”

2、让幼儿根据以上这些问题回顾故事的内容。

3、介绍故事名字,“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上床睡觉》。”

四、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回家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哦!”

教学反思:

睡觉是幼儿都很熟悉的生活经验。我们教研组选这个读本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动物都睡在一张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图画信息非常的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信息,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让幼儿意识到有效观察的方法。足以让孩子充分体会阅读之乐。并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篇13: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在看看讲讲中感受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喜欢春天。

2、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春娃娃、春娃娃故事录音,课件、场景:小花园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宝宝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

对呀,春天来了,春娃娃出来玩了,我们和春娃娃打个招呼吧。

师:春娃娃本领大,她跑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变化,我们来看看她的朋友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二、看看讲讲

(一)完整欣赏(看一看表演)

情景表演:春娃娃

小结:春娃娃让春天变得真美呀!

(二)分段理解(听一听故事)

1、布谷鸟唱歌

重点提问:春娃娃来到了谁的家?春娃娃来到了布谷鸟家,她会怎么说呢?

播放PPT布谷鸟唱歌,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布谷鸟的叫声。

小结:春天真美呀,小鸟都出来唱歌了。

2、柳树发芽了

重点提问:春娃娃又来到谁的`家?春娃娃会帮柳树姐姐做什么事情呢?柳树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

播放PPT柳树发芽,请小朋友们看看柳树发芽的动画,一起来给柳树姐姐梳梳头。

小结:春天真美呀,树木都发芽了,树叶变绿变长了。

3、桃树开花了

重点提问:这是谁的家?春娃娃来到桃花姐姐家,它叫桃花姐姐干嘛呀?

播放PPT桃花开放,请小朋友们看看桃花开放的视频。

我们也来做一做桃花姐姐开花,看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

小结:春天真美呀,花儿都开了,可漂亮啦。

4、小朋友唱歌跳舞

重点提问:春娃娃来到草地上,看到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呀?小朋友在念儿歌,听听他们在念什么?

我们也来念一念儿歌吧

小结:春天真美呀,在美丽的春天里人们可开心了。

(三)完整欣赏(边听边表演)

师:我们也来做春娃娃,一起让小鸟唱歌,让小树发芽,让花儿开放吧。

幼儿进入场景中,一边听故事一边自由表演。

重点提问:你们喜欢春天吗?

小结:春天真美呀!我们要好好地爱护身边的这些花草树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一直这么美丽。

三、拓展延伸

春娃娃来到了那么多朋友的家里,春娃娃还会去哪里?她会叫谁起床,让谁开花呢?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找一找,春娃娃来了,她的朋友会有什么变化,把你自己的发现以后来告诉大家好吗?

活动反思:

篇14: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活动来源】

鼓,是中国常见的打击乐器,构造简单,品种繁多,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游戏时不妨碍他的教育意义,许多版本的幼儿园教材中都使用过。今天,我们展示给大家的是小班语言文学活动---仿编童谣。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发展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

二、展开

(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

(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

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

(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

三、结束

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篇15: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啊呜》

关键词:语言,游戏,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语义为内容、语法为组织体系来传递信息的, 而3~4岁的幼儿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 我们如一味地进行语言灌输, 可能孩子会不感兴趣, 而把游戏合理地运用于语言教学中, 效果会十分显著。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倾听, 就是细心听别人说话, 倾听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 学会倾听不仅能正确地获取信息, 而且能给讲话者留下尊重他人的良好印象。目前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都不太好, 而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形式, 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十分有效。

(1) 利用“听声做动作游戏”,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特别容易分散, 平时活动中需老师不停地督促和提醒, 但效果依然不好。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听声音做动作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如播放一些汽车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是哪种汽车;播放各种动物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是哪种动物;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 等等。对于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幼儿进行表扬, 对于不能表达出来的幼儿提醒他们下次认真听, 慢慢的幼儿就会养成倾听的习惯。

(2) 利用“抢答游戏”,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小班幼儿常常在听一件事, 听到前面一两句, 不是听不下去, 就是急着插话, 这说明孩子倾听质量不高, 听得不专心、不认真。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抢答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 让他们听清游戏规则, 必须在教师提问结束后才可以说出答案, 这样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而且还能促进幼儿的倾听习惯。

(3) 利用“分辨错误游戏”,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为了检验孩子倾听的结果, 教师可有意说出“夏天大雪纷飞、青蛙会飞、汽车在水里行驶”等一些错误的话来检测幼儿倾听的结果, 观察幼儿是否认真倾听, 或者能否听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然后再引导其进行改正, 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幼儿的倾听习惯养成。

二、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1) 通过“角色游戏”, 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很多小班幼儿入园不久兼之性格孤僻, 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谈, 因此, 在教学中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娃娃家”, 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 通过游戏, 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一旦进入角色中就开心地交谈起来, 有时谈论家里的事情, 有时谈论小朋友之间的事情, 有时谈论学校的事情, 慢慢的, 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放松, 也敢于表达, 很多幼儿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2) 通过“你问我答游戏”, 促使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交流内容可根据年龄有所差异, 抓住孩子的兴奋点, 唤起他们想说的愿望, 通过设置悬念、内容复述等游戏活动, 使幼儿愿意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讲述一段小故事, 观察幼儿的反应, 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 针对故事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 能正确回答诸如“故事里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们都做些什么事情”等问题就予以表扬, 反复多次, 幼儿就能够熟练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通过“发声音游戏”, 指导幼儿学会保护嗓子。为引导幼儿保护好嗓子, 在教学中常进行发声游戏, 通过比赛听听谁发出的声音好听, 让幼儿尝试发出最好听的声音。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比赛意识, 而且改变了幼儿喜欢大嗓门的坏习惯。

三、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1) 通过“表演游戏”, 引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小班幼儿拥有强烈的求知欲, 渴望从图书中获得信息、体验书中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让阅读变成游戏化, 提高幼儿的愉悦感。幼儿天生好动、好模仿, 书中出现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或是好玩的动作时, 可引导幼儿表演, 或者在区域游戏中, 根据故事内容让幼儿拿着道具进行表演, 在游戏中幼儿不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 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 通过“开火车游戏”, 培养幼儿逐页翻书的习惯。由于部分幼儿自身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全、动作不灵活而造成的无意识翻书, 或是教师和家长没有教他们正确的翻书习惯, 因此造成很多孩子不会逐页翻书。在教学中可采用开火车游戏, 引导幼儿回答:“火车要一节连着一节, 第一节小火车里坐着谁, 接着第二节小火车坐着谁、发生什么事情”, 这样既能养成幼儿逐页翻书习惯, 同时也可引导幼儿对一幅画的内容进行描述。

上一篇:静物素描教案(带图)下一篇:售房信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