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

2024-07-26

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共9篇)

篇1: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在编辑部的日子已过去一个半学年了。

一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拿着部门招新的表格紧张面对着学长学姐的面试,那时的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的自信.通过在部门不断的锻炼,我确实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工作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与此相应的是自信与处世能力的增长

而大一时的新闻稿,参加的各种活动都成为了我珍贵的财富。现在作为副部的我,就需要用我的经验引导年轻的干事们迅速成长起来,在一年的部门活动中让自己得到最大的锻炼,熟悉部门的工作, 同时培养待人处事的自信与经验。

在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跟踪活动的人员安排与部门的财务。固然有时有点累,但我认为这叫充实,这叫收获,这叫幸福。同时,作为副部的我,希望和干事们一起营造一个温暖的,放松却又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在这一个学期中,我一直思索如何成为一个好副部,经过一段时间和大家的沟通,我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从不认为自己做得有多优秀,但我会尽全力按这个思路向前走,希望能对得起这个职位。

半年的副部工作让我成长很多,同时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编辑部的责任,我需要更有担当,需要继续去提高自己。我不确定大三是否还会在部门工作但我会认真的做好当下的!

以下,是我对下学期编辑部工作做一个计划:

第一,本职工作一定会做好,同时和社管会的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完成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个活动,努力的朝一个积极心态的方向去奋斗。第二,加强部门内部融入,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我相信我们干事们都会真正的融进入这个部门,强烈的归属感会让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为出色。第三,部门例会很重要,因为大家平时很少聚在一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没一次例会,让例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第四,加强与社管会其他部门的交流以及院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编辑部的视野,更能为我编辑部在院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管会编辑部

篇2: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从刚进大学到今天,已经一个学期过去了。

半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拿着部门招新的表格紧张面对着学长学姐的面试,在他们的面前我显得那么的渺小,那时的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的自信,觉得我可以学到很多。而回首这过去的一个学期,我确实感觉自己变了许多。

不想被太多的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不想沮丧,不想失落,不想有太多的挫败感缠身。而平凡的我需要锻炼,各种能力的锻炼,正是带着这样的初衷我加入了通讯社。身为通讯社编辑部的一员,我在勤勤恳恳,埋头做好自己为院报的文艺稿专栏撰写稿件,并负责《瓯风商韵》杂志的文章收录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院报的折叠和分发,和部门的各种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固然有时有点累,但我认为这叫充实,这叫收获,这叫幸福。同时,作为一个干事的我,深深体会到通讯社大家庭的温暖,上至主席团,下至各位部长,还有我们的干事,大家如兄弟姐妹一样,不分彼此。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一直都感觉到大家对我的关心,在此,我想说声谢谢。

自从进入编辑部,我一直思索如何成为一个好干事,经过一段时间和部门干事以及部长们的沟通,我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听从安排,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凸现一点自己的特色。这一年我不敢说我做得有多优秀,但我一直按这个思路走到现在,只要做到对得起这个职位就行。

通讯社半年的工作让我成长很多,同时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在通讯社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因为我感觉我还需要去历练,去提高自己。

我想有机会我能接任编辑部部长的职位,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能力还有待提高,或许目前不能达到胜任部长这个职务的能力,但我有信心,因为我会永不止步地向前,直到达到那个目标为止。

因此,我为这一年的编辑部工作做一个计划。

第一,本职工作一定会做好,同时和通讯社的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完成通讯社的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个活动,努力的朝一个积极心态的方向去奋斗。第二,加强部门内部融入,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我相信我们干事们都会真正的融进入这个部门,强烈的归属感会让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为出色。第三,部门例会很重要,因为大家平时很少聚在一起,难得半个月一次,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次例会,让这一次例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第四,加强本部门与我通讯社其他部门的交流以及院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编辑部的视野,更能为我编辑部在院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后,我希望我可以有这个机会 ,现在说任何话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期望可以给我一个”战场”,让我实现这个任重而远大的目标。

篇3: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学习型编辑

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为谋求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 国家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宣部要求, 大学出版社在三年之内 (2008年~2010年) 必须完成转企改制工作。转企改制意味着出版主体恰逢“浴火重生”的机遇, 更意味着严峻的挑战——“脱离”大学母体, 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作为出版单位的主体的编辑, 应思考如何在转企改制后做好编辑工作, 推动出版社的良性发展, 成为当务之急。

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势在必行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 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发展壮大。目前全国共有200多家大学出版社, 占出版社总数的1/5, 而年销售码洋占1/5强。 (1) 几十年来, 大学出版社一直遵循建社之初提出的“弘扬学术, 服务大学”这一办社宗旨。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与诸多社会领域一样, 旧有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严重阻碍其向前发展。一场变革势在必行。变革并非对原有一切的否定, 办社宗旨仍然不变, 变革只是将其调整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坚守学术阵地”仍是大学出版社矢志不渝的追求, “拓宽服务视野”是新时期其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只有做到“拓宽视野”, 才能保证“坚守阵地”。大学出版社编辑应以此两点为行动指南, 并在工作中体现之。

依托母体大学,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大学出版社建社之初是以大学为母体, 作者多是教师和科研人员, 出书范围也以大学内部学术著作、教材等为主。据近年来统计数字显示, 在依托母体大学出版的学术专著和教材这一巨大的“蛋糕”市场中, 大学出版社分割到了大部分:全国大学出版社数量约为出版社总数的1/5, 其每年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数量占同类书市场的半数以上。 (2)

与其他出版社相比, 大学出版社与母体大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注定在这两类图书的出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等院校是学术专著的沃野和主要来源, 各个学科人才济济, 思维活跃, 成为学术著作的写作主体;他们掌握着本学科学术资源与最新科研成果, 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现——学术专著的出版也是不断更新。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是教材的写作者和使用者。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教学模式的改革、招生人数的扩大、多类型教育的开展, 服务于教学第一线的新教材的出版也如火如荼。这种与生俱来的优势可以给大学出版社带来经济与社会利益的“双丰收”, 是大学出版社一直所珍视并充分利用的。根据统计数字显示, 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约1万种, 其中学术专著和教材的数量占到70%。 (3)

近年来在内外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下, 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范围有所扩大, 编辑确定图书选题有些内容与大学联系并不紧密, 例如图书写作主体并非来自大学, 图书用途也主要投入大众市场并非母体大学等。对此现象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之。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大学出版社有了一定实力的积累, 编辑开始涉足更多的图书出版领域, 并在一些领域具备了竞争力。与建社之初的外部环境相比, 面对市场存在诸多的赢利点, 采取不为之所动的一味回避当然不正确。大学出版社编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依托大学母体, 同时顺应经济规律, 努力寻找学术著作与市场读物之间的最佳契合点。这既是要求大学出版社编辑在大学母体的优势学科中, 积极策划适合教师和科研人员写作的选题, 同时全方位了解市场状况, 在写作体例和风格等环节中指导作者尽量按照市场需求去实施选题。策划教材类图书, 利用现有作者资源, 应考虑开发服务视野的多层次、多用途。在“服务大学”这一宗旨的指导下, 除了出版与母体大学有直接联系的图书, 也可以开发一些间接相关的衍生产品。

所谓拓展服务视野, 即在新形势下, 要求大学出版社编辑依托大学母体, 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寻找更多更合适的写作主体;寻找更广泛的读者群;寻找更畅通的营销渠道。当然, “拓宽”并非意味着无限制, “服务大学”与“弘扬学术”是底线。如果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一味跟风, 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 将办社宗旨抛于脑后, 试图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在自身毫无可资利用的资源的领域展开较量, 策划一些“另类”选题, 结果或许侥幸成功, 但过程可能很艰辛。而这对于大学出版社行走自己的路线, 创建特色品牌的长远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做一名主动的学习型编辑

编辑是出版单位的主体, 其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主观能动性是出版单位发展之源。如何做到“坚守”, 怎样进行“拓展”, 是需要编辑不断学习, 大练内功得以实现的。大学出版社建社之初, 编辑均为学校正式编制人员。他们的工作表现与收入报酬、职称晋升关系并不紧密。在旧有体制下, 出版社竞争并不激烈, 编辑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 他们安于现状, 工作较为被动:学校老师找上门出书就接受书稿, 编辑是一个仅在书稿的编辑加工环节有用武之地的“文字匠”, 对于图书的事前策划、事后营销等环节几乎没有主动费过心思。随着市场经济渗透至教育领域和出版领域, 新专业、学科层出不穷, 招生人数连年递增, 一些非大学出版社瞅准商机, 开始涉足母体大学, 试图抢占学术专著和教材这块阵地。出版社之间竞争加剧, 编辑的原来那种作风已不合时宜。“上门出书”这种原始的出书方式越来越少, 所带来的微薄的收益仅维持工资收入都相当困难, 毋论其他;而人事制度的变革, 更多“新人”进入出版社, 他们没有事业编制这一后盾, 有着更多背水一战的实干劲头, 所引发的竞争更使这些“老人”无法被动下去。无论“老人”、“新人”, 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待遇、晋升等方面渐趋统一, 充满斗志, 积极学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编辑才可以成为出版社发展的生力军。为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编辑应:主动策划选题、主动组稿、主动更新知识结构、主动参与市场营销。

主动策划选题。策划选题是编辑工作的起点。优良的构思是成功的一半。要做到这一点, 编辑就要改变“出书上门”的传统思维, 改变“文字匠”的单一身份, 广泛调研, 利用现有资源, 构思适合市场需求的选题, 提出成熟可行的图书出版策划方案, 在图书出版的事前环节发挥作用。

主动组稿。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选题策划方案, 主动组稿是将方案付诸实践的第一步。在组稿之初, 编辑首先应在现有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的写作主体, 然后制定一个科学、详细的计划表, 写作分工、到稿时间、编写体例、写作要求等, 做到未雨绸缪。在到稿阶段, 编辑应监督计划表的实施情况, 督促作者及各方面人员严格按照计划书执行, 必要时作出适当调整。

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当书稿到稿, 进入编校环节, 编辑此时的身份是“文字匠”。但是在新形势下, 此文字匠非彼文字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身处大学出版社的编辑, 唯有不断地主动学习, 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才能实现与母体大学中前沿学者的“对话”, 也才能挖掘更多选题, 读懂这些新知识、新观点, 编辑出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教材或者其他类型图书。

主动参与市场营销。市场是出版社生存的外部环境, “适者生存”。首先, 编辑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 明了图书的购买对象, 同类书面临的竞争对手等, 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其次, 编辑应该根据掌握的外部环境情况, 积极参与产品的营销, 制定营销方案。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前后, 采取了多种营销手段, 如建立高校图书代办站、印制出版图书书目、媒体新书宣传等。编辑可通过撰写书评、与营销人员一同制定营销方案、深入市场调研等途径, 积极参与图书出版的事后环节, 逐步成长为营销型编辑。对市场熟悉且驾驭能力的提高, 会促进编辑策划图书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会在组稿中有更强的针对性与有所取舍, 指明知识更新的方向。

每所大学都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术专长, 可统称之为“大学精神”。鉴于大学出版社与母体大学二者之间的“皮毛”关系, 形成与“大学精神”一致的“出版精神”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追求。一方面, “大学精神”是附之于其大学出版社的无形资产, 另一方面, “出版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精神”的稳定与传播。“坚守学术阵地”是传承“大学精神”的底线, 而“拓宽服务视野”是新形势下传播“大学精神”, 使大学出版社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经之路。

注释

1刘振军.我国大学出版社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出版发行研究.1999 (12) .

2张宏.中国大学出版:去从两相知.出版广角.2010 (4) .

篇4: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与实现

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的概念。[1]目标管理属于结果导向性的管理方法,主要是以实际产出为基础,重点考评工作成效和劳动成果。企业管理必须为各部门和员工设定目标,使部门和员工被“目标”管理。出版企业追求“双效益”,这决定了出版企业中编辑部门的工作目标是打造一流的产品,“坚持高质量、特色鲜明、成规模、成体系、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市场适应性”,[2]开展内容和形式创新,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编辑工作是一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劳动。传统编辑工作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和相关辅文撰写等内容。迫于市场压力,出版企业纷纷将编辑推向市场,赋予编辑产品成本控制和推广营销的职能,因此,当今的编辑工作可分为产品研发、加工和营销三大过程。如果说目标管理主要考核结果,那么在设计编辑部门考核方案时,还要加上过程考核的元素。过程管理要求企业根据经营目标,优化业务流程设计,确定业务流程质检的联结和组合方式,并以业务过程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和机构设置,并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综上,我们认为,编辑部门的考核目标应该是:全面反映编辑部门工作实际,客观评估编辑工作过程以及由编辑过程创造的产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部门是主要考核对象①

编辑部门考核应基于当前大多数出版企业编辑业务运作机制和机构设置,是出版企业建立企业考核部门、部门考核员工的责、权、利明确的考核体系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动编辑部门更好地发挥在图书产品研发、制作和营销推广中的职能。

对编辑部门的考核,其核心和落脚点是绩效。所谓绩效考核,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职能部门和员工工作行为和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对以后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产生正面导向。编辑工作的绩效分为编辑行为和工作业绩。编辑行为主要是指编辑在出版活动中付出的努力,业绩是指产品所取得的社会反响和市场表现。此外,由于分工不同,部分编辑部门还承担着对内、对外的服务职能,其服务质量也应该纳入编辑部门绩效考核的范畴。

三、考核方案的设计原则

因为绩效考核具有导向性,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应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激发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具体可参照下列原则。

SMART原则。管理学上的SMART原则为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理念和操作方法。SMART的五个字母各有所指:S(specific)指绩效考核目标应是具体的、明确的;M(measurable)指绩效考核的指标应是可衡量的、可量化的;A(attainable)指考核的目标在考核对象付出努力后可以实现,不应不切实际地太高或太低;R(relevant)指考核指标以实现整体目标为基础,具有关联性,与整体目标无关的孤立指标即使达到也意义不大;T(time-bound)要求明确绩效考核的时间。按照该原则,结合编辑工作的客观规律,编辑部门的绩效考核宜以一个工作年为时限,以可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全面、相关的各项绩效指标为内容,以可量化或客观的数据为基础,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提炼共性、分类考核原则。有考核必有奖罚,因而在设计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时,要尽可能提炼编辑部下属各子部门工作的共性,使考核结果具有可比性和说服力,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同时,各子部门根据出版企业赋予的职责,具有不同的工作职能和范围,工作特点因此也不相同,在提炼共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分类考核的因素。

各出版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编辑部门设置不尽相同且各有特色,但基本可分为专业事业部或编辑部、项目部、编辑校对部、美术设计部、版权部和总编办公室,专门的产品策划部门逐渐被专业事业部等承担产品研发和制作的部门所取代。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外教社”)为例,自2008年取消策划编辑室,打通产品研发和制作环节,实施专业化运作后,编辑部机构设置包括高等教育事业部等六个专业事业部、数字出版中心、文字编辑室、校对室、装帧设计与美术编辑室、对外合作部、期刊编辑部②和总编办公室。外教社在设计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时,按工作范围将各部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参与产品生产流程全环节,对产品整体负责的业务部门,包括六个事业部和数字出版中心;第二类为参与产品生产单一环节,为产品生产提供加工、设计服务的部门,包括文字编辑室、校对室和装帧设计与美术编辑室;第三类为参与产品生产部分环节,为产品生产提供协调和信息等服务的部门,包括对外合作部和承担“组织、协调、管理、服务”职能的总编办公室。[3]

四、考核体系的构建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这就是“二八原理”。“二八原理”为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和指标确定指明了方向,即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关键结果和关键过程上,具体体现在关键业绩指标的确定上。

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外教社编辑部门考核体系由社会效益模块、产品市场表现模块、出版计划执行模块、产品数量与质量模块和服务评估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设若干关键业绩指标。

社会效益模块下设基础分和附加分指标。基础分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每年组织的上海市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估③排名结果为依据确定。附加分以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产品获奖、规划教材与重大立项、出版管理部门开展的出版物质量检查结果为依据确定。基础分指标对所有被考核部门适用,因为社会效益的创造是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附加分指标对产品和所涉部门适用。

产品市场表现模块设产品规模、产品效益、部门投入、版权输出和收益等指标。产品规模主要考核部门产品码洋总量和对全社码洋的贡献。出版社根据某部门前三年平均码洋和前一年码洋,确定该部门考核码洋指标,根据考核当年实际码洋与指标码洋的比例关系确定码洋总量指标分数。部门码洋贡献指标由某一部门当年码洋与全社码洋总量的比例确定分数。产品效益指标主要考核部门产品平均销售册数变化,以此评估产品的生命力,同时引进第三方销售排行榜上榜情况变化数据,评估产品市场竞争力,数字产品以网络和移动产品用户规模和访问量变化数据替代第三方上榜数据。部门投入指标考核某部门当年发生的除劳动力成本外的实际费用与出版社确定的指标费用的比例关系,以增强各部门成本控制意识为目的。版权输出和收益指标考核版权部门引进产品的效益和版权输出情况。产品市场表现模块对第一类和第三类中的对外合作部适用。

nlc202309030704

出版计划执行模块设年度计划执行率和当月计划执行率指标。近十年来,外教社每年将上报的年度出版计划落实到人、落实到月,并逐月监控和公布计划完成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度计划执行率考核各部门全年计划完成率,要求不低于85%;当月计划执行率考核部门出版计划按月完成率,要求不低于60%。同时,方案设定了计划调整率系数,当调整率超过许可值时,产生系数,并影响该模块总分。出版计划执行模块对第一类各部门和第三类中的总编办公室适用。

产品数量与质量模块设产品数量(编辑工作量)和产品质量(差错率)指标。产品数量考核某一部门当年实际完成的编辑工作量与年初设定的编辑工作量的比例关系。为了控制产品规模,产品数量指标设分数上限。产品质量以编辑部日常产品质量抽检和年度质量检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部门产品平均差错率与国家编校质量等级的关系扣分,对平均差错率大于万分之一的部门,实施惩罚性评分。产品数量与质量模块总体导向是控制产品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对第一、二类各部门适用。

服务评估模块设产品服务评估和年度服务评估指标。产品服务评估是指产品责任部门对产品加工、设计服务提供部门按项目进行评分,也就是说由第一类各部门按项目对第二类各部门评分。以《新世纪英语听力教程》一书为例,图书产品责任部门高等教育事业部对提供编辑加工和装帧设计服务的文字编辑编室、校对室和装帧设计与美术编辑室的有关工作按质量、进度和沟通效果分别评级,按规定比例折合成被评部门该项目的分数。服务提供部门当年承担服务的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为产品服务评估指标分数。年度服务评估主要适用于第三类的对外合作部和总编办公室,也部分适用于为编辑数字化提供服务的数字出版中心,考核这些部门为编辑部整体工作和各部门业务顺利开展提供服务的质量。业务相关的编辑部门就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对被评部门进行评级,按规定比例折合成被评部门该项目的分数,取各部门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该指标分数。

以上各模块分别按百分制计算分数,再根据模块的重要性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总分。为了防止极端情况出现,各模块分数设上限和下限,上限通常为130分,下限为70分。折算比例和上下限可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考核体系和指标分布参见表。

绩效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也不是为了发奖或扣薪,而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发现和解决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准确、高效地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途径。各出版企业都有自己的编辑部门考核办法,并在出版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能就此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对推进编辑部门工作,更好地实现产品社会和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高云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总编办公室主任、副编审)

注释:

① 本文中编辑部门考核的对象是指出版企业中承担图书生产任务及为生产 提供支持服务的有关部门,不包括由事业部发展建立的具有独立编、 印、发职能的分社。

② 因工作职能和特点与其他部门不同,期刊编辑部绩效考核不在本文讨 论范畴之列。

③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05年建立了图书出版社会效益评估制度,将社 会效益分解为社会贡献和社会责任,通过出书结构和出书质量加以衡 量,采用量化与专家评审相结合、政府与中介组织相结合、考核与讲评 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上一年度出版单位图书出版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庄智象.二十一世纪买的就是品牌——出版社品牌建设的若干思考[J]. 编辑学刊,2009(6).

[3] 高云松.总编办,出版社的润滑剂——总编办职能与工作模式探索[J]. 编辑学刊,2007(4).

篇5:编辑部部门职能及工作计划

编辑部,作为连接其他部门的纽带和桥梁,地位举足轻重。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使各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部门主要工作职能:

1)撰写、收集各类心理健康稿件,积极向校报,广播台积极投稿。

2)与广播台合作,定期和广播台开播心理健康栏目。

3)设立信箱,收阅Email,接收心理问题学生上访。

4)定期发布心理知识最新动态,会内近期活动新闻。

二、部门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

第一,第二,加强互助会队伍建设,为互助会提供大学生心理知识培训资料。提高互助会干加强与校报和广播台之间的联系。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类心理健康方面的稿件,事的心理素质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的宣传而努力。

第三、出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让大学生身心健康受益,引领大学生更好的度过大学生活。

第四、对新干事培训,尽快了解和适应编辑部工作。开展新闻各方面写作培训及汇编。培训内容:公文写作(策划书,会议记录,工作总结)新闻写作(通讯,采访,评论)第五,设立专门的信箱。方便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方面的咨询,并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进行解决。

第六,内部会议:部门各位干事可发表意见,谈谈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定期召开内部会议,总结一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经验,成果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运用成功的经验。第七,收集最新的心理知识以及对互助会所召开的活动方面的资料进行资料方面的整理。第八,加强系内各部之间的联系,并积极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促进工作的进行与开展。如:在开展活动方面,我们可以联合互助会里面的其他部门,增进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共同组织和发动活动;积极参加协会其他相关部门的活动,打出自己编辑部的风格和品牌.;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系,实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三、编辑部分类工作安排

1、每周进行一次写作专题培训,具体,每周星期五进行一次命题写作,具体按照干事的自

身情况而定,要求2天内完成写作。

2、对于心理健康小册,6月10号前把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整理好,13号进行排版,争取7

月份前完成杂志的出刊。

3、干部培训资料,本月15号前完成收集工作。

4、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会议,对工作进行个总结,5、每两周最少为广播台提供一次的资料。

篇6:编辑部部门细则

一、岗位负责制

1、每次工作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办事讲效率”二十字方针。

2、工作中实行负责制,“职责分开,责任到人”,对本部门成员实行监督责任制。

3、若有建议或要求,应先向部长申报,不得越级申报。

4、学期伊始,各成员要做好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做好工作总结,并由部长汇总。

5、加强与团委其他部门及各系编辑部的联系与工作交流。

6、本部门所有成员应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例会制度

1、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未能出席会议者,须提前请假,经部长同意。无故缺席、迟到、早退者须及时向会议记录者说明原因。

2、会议记录应规范具体,包括到会者的出勤情况以及发言记录等。

三、财务管理

1、本部成员管理财务者,应对来往帐目做出详细记录,并备有发票等,不得私自挪用、占有经费。

2、用于正当工作用途的款项经费的申报应经部长同意,方可给予报销。任何人不得以私人原因报销私人费用,否则一经查实报委员会严肃处理。

3、报销必须以统一发票为凭证,发票必须写明单位、品名,注明单价、数量及日期,发票用于年终查账。

4、每一笔收入、支出都要详细记录,进行监督,并及时完成会计报表,及时公示。

四、值班条例

1、值班实行排班制,具体由部长安排。

2、值班人员不得无故早退、迟到或缺班。

3、值班人员应处理好随机事务,并保管好公共财务。如借出物品须经当日值班的负责人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借入的物品要妥善保管,按时归还。

4、值班人员应作好以下几项工作:作好记录;文明对待来客;打扫好卫生;所有物品使用完毕后必须摆放整齐;值班结束后关好门窗。

五、活动申报、开展和报帐制度

1、开展活动前,必须递交申请书,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形式、活动目的、意义、参赛人员、奖品设置、费用预算及其他部门的协助工作安排等。

2、活动开展期间,遇到问题及时向部长请示。

3、举办活动时所需活动器材购买必须先经部长同意,购买人不得弄虚作假,事后找相关人员报销。

六、奖惩措施

1、由部长根据成员的日常表现对其进行评定,以口头、书面等形式进行表扬,并记录备案,以备评优评先。

2、于每学期末对本部门成员进行综合测评,以备学年评优。

3、对于表现优秀者或做出突出贡献者,适时给予校园之星、先进个人、优秀干事、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4、无故缺席会议一次者,内部通报,无故缺席会议两次者,取消评优资格。

5、特殊情况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免职处分:

(1)无故缺席会议累计三次及三次以上

(2)三次未完成指定任务

(3)开会时累计三次未做会议记录

(4)工作中三次未佩带工作证

6、若出现严重工作失误,则按责任大小,根据情节严重与否,对相关人员给予一定处罚。

7、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活动引起不良影响或造成一定后果,将按有关条例加以处理。

对玩忽职守、行为恶劣或以院团委名义进行各类违法乱纪行为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8、对不服从调配、恶意阻挠或负有一定事故责任的成员,经委员会审议,并报知团委老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内部批评、取消评优资格、留职查看直至除名等处分。

七、其他要求

1、本部成员应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仪表,言谈举止,在生活中以一个合格的形象要求自己。

2、各成员应主动提出新的见解,及时向部长反馈信息,包括每一项活动或任务的进展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的变更等。

篇7:大学编辑部干事工作总结

编辑部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从刚进大学到今天,已经一个学期过去了。

半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拿着部门招新的表格紧张面对着学长学姐的面试,在他们的面前我显得那么的渺小,那时的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的自信,觉得我可以学到很多。而回首这过去的一个学期,我确实感觉自己变了许多。

不想被太多的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不想沮丧,不想失落,不想有太多的挫败感缠身。而平凡的我需要锻炼,各种能力的锻炼,正是带着这样的初衷我加入了通讯社。身为通讯社编辑部的一员,我在勤勤恳恳,埋头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的参与部门的各种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也正是这样的初衷让我刚开始有一段时间对自己在编辑部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因为我们通讯社很组织化,规范化,各部门各司其职。加上我们编辑部的工作有些单一,不能像办公室那样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没有摄影部的敏锐的眼光,做不到像记者团一样锻炼社交能力,策划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更让我欣羡不已。于是我就感觉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有些泄气。

但是经过了这么一个学期在通讯社的学习和锻炼,加之学长学姐们引导和榜样作用。让我改变了原来的观念,不要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不要东凑一下西看一下,不要什么都要学习,要耐得住寂寞,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否则,蜻蜓点水,万精油,什么都知道一点,又什么都不精,今后不管工作事业,都需要执着,专注和潜心。

而如今的我更多需要的是执着于通讯社,专注于编辑部,潜心于

文字。

对于今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吸取教训,再接再厉,为通讯社添砖加瓦,献出我的一份力量。我想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将我院通讯社更加组织化,规范化,强大化,编辑部会尽力,其他各部也会尽力,我们的脊梁同撑一片蓝天,通讯社这个家,我们一起来建设。

通讯社编辑部

吴伟 篇二:大学编辑部门干事工作总结

编辑部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从刚进大学到今天,已经一个学期过去了。

半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拿着部门招新的表格紧张面对着学长学姐的面试,在他们的面前我显得那么的渺小,那时的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的自信,觉得我可以学到很多。而回首这过去的一个学期,我确实感觉自己变了许多。

不想被太多的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不想沮丧,不想失落,不想有太多的挫败感缠身。而平凡的我需要锻炼,各种能力的锻炼,正是带着这样的初衷我加入了通讯社。身为通讯社编辑部的一员,我在勤勤恳恳,埋头做好自己为院报的文艺稿专栏撰写稿件,并负责《瓯风商韵》杂志的文章收录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院报的折叠和分发,和部门的各种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固然有时有点累,但我认为这叫充实,这叫收获,这叫幸福。同时,作为一个干事的我,深深体会到通讯社大家庭的温暖,上至主席团,下至各位部长,还有我们的干事,大家如兄弟姐妹一样,不分彼此。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一直都感觉到大家对我的关心,在此,我想说声谢谢。

自从进入编辑部,我一直思索如何成为一个好干事,经过一段时间和部门干事以及部长们的沟通,我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听从安排,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凸现一点自己的特色。这一年我不敢说我做得有多优秀,但我一直按这个思路走到现在,只要做到对得起这个职位就行。

通讯社半年的工作让我成长很多,同时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在通讯社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因为我感觉我还需要去历练,去提高自己。

我想有机会我能接任编辑部部长的职位,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能力还有待提高,或许目前不能达到胜任部长这个职务的能力,但我有信心,因为我会永不止步地向前,直到达到那个目标为止。

因此,我为这一年的编辑部工作做一个计划。

第一,本职工作一定会做好,同时和通讯社的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完成通讯社的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个活动,努力的朝一个积极心态的方向去奋斗。第二,加强部门内部融入,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我相信我们干事们都会真正的融进入这个部门,强烈的归属感会让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为出色。第三,部门例会很重要,因为大家平时很少聚在一起,难得半个月一次,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次例会,让这一次例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第四,加强本部门与我通讯社其他部门的交流以及院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编辑部的视野,更能为我编辑部在院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后,我希望我可以有这个机会 ,现在说任何话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期望可以给我一个”战场”,让我实现这个任重而远大的目标。

通讯社编辑部 篇三:大学干事总结报告

敬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现在,我代表院通讯社编辑部,向大家做半总结报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加入了院学生通讯社编辑部。新环境,新领导,新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很好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转眼半年过去了,在这半年中,感受颇多,收获颇多。“各司其责职,兢兢业业,工作愉快”是我们的切身感受。在此,特别感谢部长和副部长给我们的鼓励、支持以及帮助,使我们能很快的适应部门工作并努力做好工作。带领我们走进通讯社这个大家庭。

回顾这半年来,我们从最初没有一篇文章能上报到现在能看到部门同学的名字,这都是我们的进步。经过了这么一个学期在通讯社的学习和锻炼,加之学长学姐们引导和榜样作用。让我们改变了原来的观念,不要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不要东凑一下西看一下,不要什么都要学习,要耐得住寂寞,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否则,蜻蜓点水,万精油,什么都知道一点,又什么都不精,今后不管工作事业,都需要执着,专注和潜心。虽然我们编辑部的工作有些单一,不能像办公室那样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没有摄影部的敏锐的眼光,做不到像记者团一样锻炼社交能力,以及策划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认真完成了这项工作并且做好应该完成的工作,虚心向部门同学学习。这也体现了我们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我们付出了汗水,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是真理。

经过了半年的相处,我们从陌生到了解。可能大家都发现了,每次的活动中我们编辑部都偏于安静、腼腆。其实对于这点我们也很苦恼,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改进,与各部门同学愉快相处。

“把简单的事千万次做好的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千万次的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我们在编辑部工作的心得。2011年即将过去,我们将带着这半年的经验教训迈入2012年。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给自己多一点进步的机会,为以后积累点滴的经验。篇四: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在编辑部的日子已过去一个半学年了。

一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拿着部门招新的表格紧张面对着学长学姐的面试,那时的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的自信.通过在部门不断的锻炼,我确实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工作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与此相应的是自信与处世能力的增长

而大一时的新闻稿,参加的各种活动都成为了我珍贵的财富。现在作为副部的我,就需要用我的经验引导年轻的干事们迅速成长起来,在一年的部门活动中让自己得到最大的锻炼,熟悉部门的工作, 同时培养待人处事的自信与经验。

在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跟踪活动的人员安排与部门的财务。固然有时有点累,但我认为这叫充实,这叫收获,这叫幸福。同时,作为副部的我,希望和干事们一起营造一个温暖的,放松却又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在这一个学期中,我一直思索如何成为一个好副部,经过一段时间和大家的沟通,我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从不认为自己做得有多优秀,但我会尽全力按这个思路向前走,希望能对得起这个职位。

半年的副部工作让我成长很多,同时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编辑部的责任,我需要更有担当,需要继续去提高自己。我不确定大三是否还会在部门工作但我会认真的做好当下的!

以下,是我对下学期编辑部工作做一个计划:

第一,本职工作一定会做好,同时和社管会的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完成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个活动,努力的朝一个积极心态的方向去奋斗。第二,加强部门内部融入,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我相信我们干事们都会真正的融进入这个部门,强烈的归属感会让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为出色。第三,部门例会很重要,因为大家平时很少聚在一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没一次例会,让例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第四,加强与社管会其他部门的交流以及院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编辑部的视野,更能为我编辑部在院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管会编辑部

篇五:大学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

随着时间的步伐,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学生会一起工作1个学期了,往事悠悠,对于那些蹉跎的岁月,我们虽无法释怀,然而我们可以托起自己梦想,畅想未来,激扬我们的青春!过去的一学期,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在团总支老师和院学生会的具体指导下,我认真贯彻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宗旨,围绕本部的工作中心,积极开展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从成熟到不成熟,从充满激情到稳重冷静,我成长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篇8: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

1 科技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编辑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是人类社会大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编辑文化是编辑在长期的编辑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文化在编辑活动中的拓展和延伸。编辑文化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由表及里构成编辑文化的统一体[5]。

1.1 物质文化层

它是编辑文化的表层结构,主要包括编辑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和刊物的特色、样式、装帧设计、文化传播、网络化程度等。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的编辑部,首先应改善和提高编辑部的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办公环境、计算机设备新旧程度、专业工具书的有无、期刊封面与版式的设计以及学报的网站建设。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期刊编辑部都使用了稿件远程采编系统,较传统纸质稿件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把编辑从日常繁忙的琐事中彻底解放出来了,例如《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于2009年开始采用网刊通远程采编系统,稿件的管理、处理流程更规范,无纸化办公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我学报还派专人管理网站,在首页上提供有文献下载,期刊目录浏览、在线投稿等多项功能,这都体现了我编辑部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另外,《学报》每年定期购置工具书,方便编辑在加工稿件过程中及时查阅,如《医学统计学》、《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等医学专业书籍;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对刊物封面和版式设计全新改版,从学术品位和风格特色上进一步体现了医学学术期刊的定位。

1.2 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是物质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的中间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制度是编辑行业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它包括编辑活动的策划、运作、规程、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从根本上确保编辑活动向着正常、健康的方面运转,使编辑的日常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编辑部的制度文化建设:(1)建立健全符合本刊编辑部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科学的稿件管理机制,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各岗位工作人员责、权、利相互统一;建立继续教育制度,为编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等。(2)精心策划选题,加强创新意识,目前很多编辑部面临稿源单一,主动选题不多的境况,笔者认为应“走出去,请进来”,强化组稿工作,充分调动编辑们的主动积极性,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深度挖掘作者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3)进一步完善编委会的功能,不断充实专家审稿库成员,编委会尤其是主编,担负着制定期刊发展战略,制定编辑出版流程等职责,应多方面的吸纳外地在本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进入专家库,积极创造专家和编辑部及作者之间交流的平台,加强反馈和互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成立第三届学报编委会,对编委会部分委员名单做了调整,积极邀请外省知名专家和院士作为我们的特邀编委。(4)编辑部的人才梯队基本上都是老、中、青三代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可以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取长补短,共同为期刊的质量与发展出一份力。

1.3 精神文化层

好的文化体现在好的理念中,作为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加强编辑们文化建设意识的培育,高校学术期刊作为高校学术成果的载体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定位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因此在编辑部文化建设中必须首要突出办刊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树立编辑人员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塑造学习的文化和氛围,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另一方面,不仅要注重编辑部内部文化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还要在编辑部内部形成尊重文化建设,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 实施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服务意识

作为高校科技期刊,服务的对象主要有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那么在实施编辑活动过程中,我们就要考虑到我们的期刊定位、主要的读者群有哪些,这样在组稿约稿的过程中就更有针对性。《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在接受作者投稿、咨询、稿件录用和退稿过程中,充分考虑作者的感受,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对于退稿的稿件处理上尽量把握“退稿不退人”的原则,使退之有据,心服口服,态度亲切温和,有助于建立稳定的作者群。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审稿专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偏倚,我学报的稿件都是由两个专家同时审阅,所送稿件均隐去作者姓名和单位,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对专家审回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有条件的情况下,《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定期召开编委会,邀请审稿专家座谈,提出对期刊发展宝贵的建议,同时逢年过节给予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编委的尊重,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刊物出版后及时通知作者领取样刊,鼓励我们的编辑真正从内心与作者成为朋友,挖掘潜在作者群,培养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2.2 突出创新意识

先进的编辑部文化要求编辑部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一方面,科技期刊在选题策划、编辑形式以及编辑手段上要有所创新,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办刊理念,另一方面,编辑文化的制度文化层的核心内容是编辑机制,包括编辑活动的策划、运作、规范和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因此,科技期刊应加强对编辑机制的创新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推动编辑文化的创新发展。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为了进一步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于2009年启用了网刊通在线投稿系统,并引入了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切实从源头上提高了稿件质量,2011年,在“中西医与维医并举,打造大医学体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西医与维医等民族医学国际学术大会的背景下,《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积极转变办刊思路,以新疆区域及学科特色为依托,加强报道新疆特色民族医学、民族常见病及高发病等方面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新开设了“维医维药”、“民族肿瘤学“特色栏目栏目,运行两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网站称号,并于2012年12月首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2.3培养编辑的文化热情

文化建设的氛围主要体现在以编辑主体的经营活动中。高校科技期刊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且善于终身学习的编辑队伍,要以编辑为本,如考虑对编辑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每位编辑过生日、结婚的时候送去祝福,定期举办一些团体活动以增强凝聚力。同时还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出去深造、学习、交流,如《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除了每年订阅《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等专业刊物供每位编辑阅读与学习,组织编辑参加有关编辑方面的学术交流及培训外,还定期组织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编辑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以学报退休老专家对每期期刊出版后审读的方式,可以发现很多在编辑稿件中遇到的编排规范方面的问题和编校差错,通过每周的业务学习,编辑们互相交流,统一规范用词,可以快速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同时,我编辑部还派遣了1名青年编辑到中山大学(对口支援院校)学报编辑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进修,边干边学,不断吸取他们成功办刊的经验及在编辑部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共有5位编辑,都是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年龄年轻化,编辑部领导也非常重视编辑的个人成长,积极地为编辑提供发展的平台,如鼓励编辑人员继续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申报科研项目和参与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课题、发表本专业的学术论文等。通过执行这些措施,不仅提倡了编辑部精神,也使编辑们把实现编辑部的目标变为潜意识的行为。在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影响下,编辑们不但对编辑工作有使命感,还会激发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工作热情更高,有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5-27

[2]罗香.高校学报编辑的软环境建设[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35-138

[3]彭桃英,高渭文,徐娟,等.高校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路径探讨-以河海大学期刊编辑部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34-638

[4]汪宏晨,柳建乔.科技期刊编辑部部域文化建设探讨[J].科技导报,2007,25(6):76-78

篇9:大学编辑部部门工作总结

在此指导原则下,笔者作为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制订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将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并运用和实施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结合出版社行业特点和出版社员工绩效特征,初步阐释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在一些细节的考量上力求绩效考核方案更具操作性,从而减少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常有的矛盾。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中的“双效”原则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总裁戴维·诺顿博士将共同研究的成果“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量度”发表在1992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是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四个维度的指标架构来评价组织的绩效。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主要考查图书的文化积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认可度等。它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和专家读者等,可以归属为“客户”维度。而出版活动中的经济效益是指出版社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经济收益,而出版社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来反映。

因此,在建立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库时,应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为依据,有效地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从细节上对图书的社会效益考核做适当的倾斜。

二、编辑部门绩效指标的确立

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将中长期战略目标和规划落实到绩效指标中去。因此不能全部追求量化考核,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即在“大部分指标量化的同时,保证有一定量的非量化指标”。

笔者结合亲身经历的一些绩效考核实践,根据SMART原则,筛选出不超过10个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少量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二者共同构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关键绩效指标中,依次是属于财务维度的利润指标、编辑加工量指标,属于顾客维度的图书获奖指标、品牌影响力指标、再版率指标,属于内部运营的新版图书品种指标、编校质量指标、职能指标,以及学习与成长指标。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主要有版权输出指标等。

三、绩效指标的具体分析

1.利润指标

图书利润,即毛利,属于可量化的结果性指标。而传统的码洋考核,因为无论是印制码洋、发行码洋,还是发行实洋,都只是产出,但如果码洋虚高,库存难以消化,或者遭遇大量退货,最后在财务核算上,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图书,在出版运营上是失败的。利润指标的考核,将刺激每个编辑努力贴近市场,寻找商机,同时注意节约成本,去提高单品种的销量和利润。

有的出版社将“部门费用预算控制率”作为一项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在利润指标考核框架下,编辑会自发地去思考如何控制图书的成本,而有争议的部门费用主要是营销宣传费用。从实践来看,营销宣传不仅是对某一个单品种的推广,也是在营销出版社的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因此,这部分费用不计入图书成本为宜。

另外,由于图书的销售具有时滞性和动态性,销售行为不会在限定的考核周期结束时自动终止,因此对单品种的持续盈利能力,要着眼于长期、滚动地考查其在市场上的表现,直到该品种不能动销为止。

2.编辑加工量指标

考核期内编辑对书稿编辑加工的数量和质量,这一指标的确立已成共识,但因出版社可能既有一般市场化图书,也有教材图书、教学辅导用书,还有低幼类的图书和专业性较强的学术图书,而这些不同板块的书稿在编辑加工上的难易度和专业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板块的书稿设定不同的难度系数。同时,对同一本书稿,编辑加工量和校对通读量的相互折合比例也应当有一定的约定。

3.图书获奖指标

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获得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组织、评定的奖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不断促进编辑部门重视出版行业的文化使命,有效增强出版社的品牌信誉度。

笔者所在的出版传媒集团在下达成员单位目标责任书时,将图书获奖指标概为“重点出版物”指标,列入该指标的有各种出版项目、资助项目和出版工程等。但出版社将任务分解至社内编辑部门时,由于部门品种性质不同,因此通常的做法是该项指标不设目标值(指标值),依据奖项(项目、工程)影响面的不同,奖励不等的考核分。

4.品牌影响力指标

对于品牌价值不是很高的中小型出版社,品牌影响力指标主要侧重于图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销售册数上。就图书品种而言,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教材品种与教辅品种依赖的销售渠道不同于市场化运作图书,故不应有此项指标考核;该指标主要考核市场化图书。在时间间隔上,以进入市场一年左右的沉淀期为宜。短时间的销售实则是退货不可预测的发货数量,不是实销数量。

这项指标也可以从品牌建设、品牌维护、品牌拓展等环节去定性考核编辑部门的绩效行为,以不设指标值、奖励考核分的模式,激励编辑部门不断地去加强图书的影响力。

5.再版率指标

出版物的再版重印率,是出版物内在生命力的恒久体现。在出版社内部考核时,这项指标针对的主要是市场化图书编辑部门。教材、教辅、直销幼儿园的幼教产品,在出版实践中,再版率基本上是接近100%的,考核再版率是无意义的。

6.新版图书品种指标

新版图书的开发生产指标是编辑部门在考核期内很重要的工作衡量。但现今,出版社与民营机构、工作室等的合作已成普遍现象,已不是出版社独立之行为。由此在品种的考核上,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借外力经过选题策划、组稿,甚至排版制作好的书稿,与编辑部门自主研发的书稿,付出的心血、劳动和智慧是不能等同的。因此,笔者的思路是,根据出版物出版流程和环节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书稿拉入一个基本公平面来考核。

nlc202309040344

出版物在出版前后,编辑部门的绩效行为主要有选题策划和完善、组稿和落实、审稿和修正、事务和协调、设计和包装、营销和推广等六大环节。可将这六环节作为尺度,并设定等同或不同的权重,对编辑部门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参与和参与的程度进行评定。

7.编校质量指标

该项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出版社在考核时,毋庸置疑地会将编校质量合格率设定为100%。不同的是指标权重的确立,以及不同影响面的编校质量事故有不同惩治尺度。

8.职能指标

在一些研究文章中,把“编校节点完成率”作为一项属于内部流程维度的考核指标。但很多出版社的编辑部门,项目实施无明确的时间计划,编校节点的控制力度比较弱,此项指标考核恐会落空。笔者认为,可以将编辑部门在考核期内的配合社领导、管理口(含印制部门)、发行部门的工作,以职能指标概之,从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三个维度上,由上述各部门各自进行定性评价,以评定编辑部门的综合表现。

9.学习与成长指标

一些研究中将“专业学习完成率”作为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但缺乏更具体的实施细则。此项指标的实施可从编辑部门是否在多媒体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上有前进的步伐、是否撰写专业性的论文、是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编辑个体是否取得更高的学历、是否获得个人奖项等层面作定性的分析和评定,作为一种奖励,激励编辑部门形成“个人的成长即是企业的成长”的观点。

10.版权输出指标

该项指标根据出版社的特点和实际,可列入客户维度中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可作为奖励性的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以笔者所在的出版社而言,宜取后者。既是属于客户维度,宜注重其社会效益的考核,在操作上可参考“图书获奖指标”的细则:一是奖励考核分,二是输出的品种不计亏损。

四、绩效指标目标值的确立和权重

形成绩效指标体系后,如何确立绩效指标目标值和相应的权重,笔者所见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百分制。出版社根据管理经验、考核期内绩效指标的侧重和“二八定律”(20%的指标反映80%的绩效),剔除掉奖励性指标后,根据重要程度依次定出高、中和低等的绩效指标,量化绩效指标的权重。同时确定编辑部门绩效指标目标值(奖励性指标不设定目标值),未完成或超过目标值,扣减或增加一定比例的考核分。

另一种是积分制。即将所有的绩效指标都视为奖励性指标,完成某一项指标就增加一定的考核分。最后预测编辑部门可能实现的分数总额,确定总积分目标值,并配以相应的奖惩兑现办法。

二者看似不同,实则异曲同工。前者的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都具有封闭性,不同绩效指标的重要度清晰可见,指标之间考核分的相互弥补受权重和奖罚比例的影响。后者的指标体系具有开放性,一些非关键性甚至是细枝末节的绩效行为,都有可能进入积分系统;不同绩效指标的积分和指标间的相互弥补获得也将受到积分权重的影响。但后者较之前者,积分权重的确立更有隐蔽性和失衡性。一旦积分权重设置得不合理,一是将会模糊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指引绩效行为的重心点,二是指标之间积分互补性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将违背“二八”定律,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失去意义。

(作者单位系未来出版社)

上一篇:会计控制制度下一篇:牙齿矫正的话会导致牙齿松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