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爸爸的儿子

2024-05-23

想做爸爸的儿子(精选8篇)

篇1:想做爸爸的儿子

想做爸爸的儿子 三年级作文

星期天早上,我一起床,揉了揉朦胧的眼睛,发现爸爸妈妈俩都不在家,想做爸爸的儿子。我突然想出了个鬼点子,自己当爸爸。

做爸爸呢,首先,学爸爸早上起来洗了个冷水澡,哎呀冻得我直打哆嗦。接着,我穿上了爸爸的衣服和裤子,天呀!衣服太大了,裤子也太长了吧,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我又想“系皮带,对了,将计就计”,系了皮带之后,装模作样地挺一挺胸,感觉还算稳当。于是我又把肥皂泡沫涂得满嘴都是,对着镜子刮胡子,嗯!怎么没有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哦!我才发现我还没有长胡子,如果刮了眉毛就更不像爸爸了,好理一理头发了,把咖哩水抹在头发,用梳子梳一下头发就一根根的竖起来了,瞧我长得真帅。最后,穿上爸爸的鞋,提上爸爸的公文包,装模作样地去上班,刚出门,就被邻居王阿姨发现了,她问:“你去哪,像上班一样?”我不理她,继续往前走,王阿姨看着我的样子笑得腰都挺不起来。因为爸爸的鞋太大了,我走起路时走四步摔两下,八步摔四下……

最后,我还是连忙回屋里,穿回自己的衣服。舒服极了!我还是做回自己吧。

篇2:想做爸爸的儿子

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爱我,所以我还想做爸爸妈妈的孩子。

平时,爸爸妈妈总是竭尽全力的照顾我。每天早上,妈妈早早起床为我烧好吃的早饭,爸爸送我去学校。每天晚上,都有丰盛的.晚餐,我吃得可开心了。每年生日,爸妈都会高兴的帮我庆祝,有美味的大餐和梦寐以求的礼物。我生病的时候,爸妈白天忙,晚上还得照顾我,都把自己累得生病了。

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到外地去旅游,尤其是我最爱的游乐场,芜湖方特,常州春秋淹城,安徽月亮湾,上海野生动物园等,我们都玩了个遍。有次我在游乐园痛快地玩了五次碰碰车,乐翻天了!

每天放学,妈妈都和我一起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一遍,认真的检查我的听课和作业情况,然后,耐心的辅导我。我的成绩一直不好,但是爸妈总是鼓励我,让我一点一点进步。哪怕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妈妈也会告诉我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每次考试都考不到高分,爸妈也不会责怪我,每次都是要求我认真听课,仔细读题,好好动脑,为我着急……

篇3:想做爸爸的儿子

关键词:《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基本概况,人物形象主题,教育意义

序言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影响人的一生,使人终身难以忘怀。儿童小说作为儿童文学的叙事体,可以分为“儿童故事”、“童年小说”和“少年小说”,其中,儿童故事属小说的雏形,语言简单、明了,读者对象一般为学龄前的孩子。在所有的儿童故事中,生活故事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类型之一,它一般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儿童的日常生活,最贴近儿童的生活情趣。《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是这样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它属于“儿童故事”中“生活故事”的范畴。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起笔于1990年,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笔者对其解读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基本概况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读本之一。另外,其与作者后来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围裙妈妈》、《大头儿子和胖胖的外婆》和《大头儿子和隔壁大大叔》构成了一个儿童故事系列的体系,这使得大头儿子的形象完整化,故事丰富化。此后,该儿童故事系列又被改编成动画片,在各大电视台相继播出,博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中,主要人物有三个人,分别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小头爸爸的头很小,是一名工程师,工作繁重,有时候因加班很晚才回家;围裙妈妈有点胖,是一名家庭主妇,性格温柔,有爱心;而大头儿子因头长得很大而出名,大概四、五岁,性格活泼,热心助人,有正义感,有好奇心,经常发问。他们住在上海郊区的一座洋房别墅里,房子分两层,楼上是房间,楼下是客厅、饭厅和厨房,这个家庭基本上代表了当代中国城市大多数家庭的格局和特色,即孩子居首、妈妈居中、爸爸最末,爸爸主外,妈妈主内。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中。作者在这本书中较好地把握了儿童(幼儿)的语言和心理,将日常生活琐事编织成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故事。通过这些充满童趣、童真的日常生活琐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以及对日常生活拥有的敏锐的洞察力。

作者在书中一共写了80个故事,都是一些充满童趣童真的家庭生活故事,如:两座小房子、年夜饭、让围裙妈妈大吃一惊、糖果牙医等,这些故事围绕着大头儿子一家三口展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及其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这80个故事,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形象,这对父子的形象深深地植根于当代家长和孩子们的心中;与此同时,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播放更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使得这本书中的一些话语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例如在故事“花伞植物园”中, 围裙妈妈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出门带伞时, 大头儿子拍着头说的话“大头大头, 下雨不愁, 人家有伞, 我有大头”就广泛流传于当今孩子们的口中, 一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 因此, 这本书在语言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主题曲———“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走呀走呀走走走走,转眼儿子就长大”———高度地概括了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所有故事都展现出了一对快乐的父子。他们是父子,爸爸经常带着儿子出门游玩,因儿子怕黑,爸爸睡在儿子旁边的大床上;他们也是朋友,爸爸经常陪着儿子一起做一些在成人们看来极为幼稚的游戏,如在房里和儿子一起躲在箱子里吃饭、睡觉等,父子之间没什么地位的差别,他们平等地相处,小头爸爸从来不曾逼迫大头儿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爸爸对儿子的教育是在这种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展开的。

二、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最主要的人物有三个,即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下面,就借一位小学生所说的一段话简单地分析一下三位主人公的形象。

江苏省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曾经对我说,他最最最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当大头儿子的弟弟!哈哈,先不要笑,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我很想有一个像小头爸爸一样的爸爸,有一个小小的蒜头一样的脑袋,戴着大眼镜,一点也不凶。他从来不会打我骂我,对我超级有耐心,他会和我钻进一个特大的纸壳子里,玩两座小房子的游戏,扮假想的老虎,数满天的星星……’‘我还想有一个像围裙妈妈一样的妈妈,她有着最最好听的声音,虽然有的时候被我和爸爸气得不行,但说话还是那么温柔,从来不会对我发脾气……’‘我最最最最想当大头儿子的弟弟,可以和他一起淘气,一起做所有的游戏。我们不会只在学校和家之间转圈圈,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有不一样的天地。还有,大头儿子一定是天底下最好的哥哥,因为他天真、善良、热情、快乐,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好玩的点子……’”[1]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三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既表现出很大的现实性,又有许多虚构的特点。

1. 大头儿子

这是一个大概四、五岁的幼儿,人长得小小的,但却有一个大头,作者把这位小主人公塑造得十分可爱,特别是在动画片播出后,更给人们一个直观的感受,使人们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大头儿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除了其可爱出众的外表外,还与其性格有关。从上面的那位小学生对其看法中可以知道,大头儿子是一个淘气、天真、善良、热情、快乐、聪明的人物形象。他有着同其他小孩一样的淘气与天真,这是小孩的自然天性,而淘气与天真的天性在大头儿子那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是因为他有一个有利于他健康快乐成长的幸福的家庭,是因为他有一对真正关爱他的明智的父母。大头儿子的淘气与天真在书中许多地方都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在“两座小房子”的故事中,大头儿子让小头爸爸把原本装着洗衣机和电冰箱的纸板箱改做成两个纸房子,然后他和小头爸爸分别钻进两座纸房子里,开始了他们在纸房子里的生活。接着,他们还让围裙妈妈把饭菜和衣被等都替他们送进房子里,后来,在大头儿子的建议下,他们把小房子搬出了家,在外面驻扎,而突然在半夜下了雨,于是小头爸爸让大头儿子回家去躲雨,可是大头儿子却坚持“不行,我一定要住在外面!”这些都充分表现出了大头儿子“淘气和天真”的性格特征。而其“善良、热情、聪明”也在故事中时常体现。他帮助残疾人,为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小头爸爸一起做了许多好事;他和邻居友好相处,与小头爸爸一起为围裙妈妈庆祝生日,等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大头儿子的善良、热情与聪明的特点。

在大头儿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小孩的许多特点,但其突出的好奇心、善良、聪明等性格特征是作者特别构想的,作者想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她心目中理想的儿童的形象,在作者看来,只有这样的儿童,才是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的、健康成长的儿童,才能在将来有所建树。

2. 小头爸爸

在郑春华的书中,小头爸爸是一名工程师,经常加班,他是一家人的支柱,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小头爸爸以其头小而出名,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框眼镜,看上去和蔼可亲,这样的外部形象很符合其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头爸爸很随和、有童心、有爱心,懂得对儿子进行爱的教育。他从来不打骂孩子,对孩子总是很耐心,会经常和他的大头儿子一起玩耍、做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他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一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种特殊的爱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在“动物旅店”的故事中,小头爸爸带着大头儿子到大森林里去野营,但在出去摘蘑菇的时候,动物们都爬进了他们的帐篷休息,他们直到很晚才回来,大头儿子发现后很惊喜,想同动物们一起睡,但是小头爸爸劝阻他不要去惊动动物们,所以他们就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过了一夜。第二天大头儿子想回帐篷里睡,但他却怕动物们没地方睡,于是小头爸爸就帮着大头儿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在帐篷旁用一些枯枝枯叶为动物们盖了一个小房子,称为“动物旅店”。那一晚,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睡在帐篷里,动物们睡在“旅店”里,大头儿子好开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头爸爸富有童心和爱心,他会在大头儿子遇到问题时领着儿子进行思考,并从儿子的角度出发,为儿子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激励儿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这种爱的教育是很成功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小头爸爸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

作者笔下的这位“爸爸”是完美的,是每个小孩心中最理想、最完美的父亲的形象。孩子们都希望有这样一位爸爸,陪着自己一起做游戏,不会逼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总能有许多时间陪伴自己,每次都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然而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完全具备小头爸爸这种性格与素质的父亲是基本不存在的,所以,作者笔下的“小头爸爸”具有一定的虚构性。

3. 围裙妈妈

围裙妈妈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中的地位不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但尽管如此,她也是家庭中不容忽视的一位重要人物。就从“围裙妈妈”这个人称来看,这位妈妈就显得极为温柔,十分可亲。尽管有时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做出了一些让她不能接受的事,但她总能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体谅父子俩的行为,永远都以孩子为中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来都不会对孩子发脾气。所以,围裙妈妈的形象有些像小头爸爸,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母亲的形象,当然,在现实社会中也是基本不存在的,是有点理想化的形象,因此,也具有很大的虚构性。

总的来说,作者塑造的这三个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心目中所想表现的理想的形象,他们所构成的家庭是完美的、和谐的、温馨的、幸福的。这种家庭氛围极为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儿童身心的良好发展。

三、书中故事的主题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的80个小故事中提炼出一句话:“爱就是力量。”这句话蕴涵在每一个故事中,贯穿于这本书的始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心灵之间的沟通,成人与儿童、家长与孩子之间亦如此。而彼此之间的“爱”是心灵沟通最好的方式。这本书的所有故事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有父子、母子亲情的爱,有人与人互相帮助、互敬互让的爱,更有大头儿子对小动物、对大自然和对环境的爱,等等。例如,有一次围裙妈妈病了,大头儿子认为妈妈晒一晒太阳就会好的,于是大头儿子到处找太阳,可天空总有厚厚的云,大头儿子认真地画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太阳,贴在妈妈的床边。妈妈一觉醒来,看到笑眯眯的大头儿子和白墙上五颜六色的太阳,感觉暖暖的,病也好了。小头爸爸回来,看到大头儿子为妈妈画的太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个故事中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在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所有人都生活在彼此之间的“爱”中,心灵得到了彼此的沟通。还有一个故事,元宵节到了,大头儿子提着兔子灯去看灯谜,路上看到路边窗里一个小男孩正举着望远镜看远处的灯谜,大头儿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出来玩呢?”小男孩说:“我家里的人还没回来呢!”大头儿子笑着问:“你这么大了还要家里人陪吗?”小男孩打开门,原来他坐在轮椅上,大头儿子明白了。大头儿子推着轮椅上的小男孩一起看灯谜,还和大家一起吃元宵,过了一个充满爱心又快乐的元宵节。这种人与人互相帮助、互敬互爱的爱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在现代社会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表现得有些冷漠,缺少一种良好的交际关系,自然也就使得社会氛围变得冷清、淡漠,这对于我们社会、人类本身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觉得作者可能是想通过这部儿童文学作品来唤醒人们彼此之间的这些爱,让整个社会在这种纯真的爱中温暖起来。

作者是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的,通过儿童的独特的视角来叙写故事,表现“爱”的主题。这本书的创作主体是成年人,作者努力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诠释和表现家庭生活的情景。所以说,作者是极具有“童心”的,这在她描写的大头儿子一家的故事中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另外,作者的这份童心也在告诉所有的成人们,要同孩子一起玩,观察孩子的特点,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心理,而不要总是站在高处看孩子。

四、书中故事所体现的教育意义

这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不仅能够带你回到童年,让你回想起天真的童年时期所发生的种种趣闻轶事,在更大程度上还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可以分为两点———对儿童和对家长的教育。

首先,对儿童本身,其中的故事发挥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头儿子实现的。作者在把大头儿子塑造得十分善良、热情、聪明的同时,还不乏儿童天性的淘气与天真。大头儿子在书中的种种表现都给小读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种种事迹以及在此之中所表现出的性格都能够引导儿童向健康的道路成长。在此书问世、尤其是动画片播出之后,儿童对此角色都极为喜爱,并以此为模范榜样,由此看来,此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作者的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对儿童的良好发展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是由于作者了解儿童,明白人在儿童(幼年)阶段喜欢模仿他人,尤其是模仿一些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的言行,所以作者就创造出了一个“好小孩”的形象,让儿童去模仿、学习,在此过程中教会孩子们用怎样的眼光看待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并教导他们如何善待周围的人,这样,就得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育一代代的人们学会关爱,这个世界就会因为大家心中有爱而显得温暖和美好。

此外,这本书的另一大教育意义是作用于“家长”。在当今社会中,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不得不改变自身,例如不断地学习知识、给自己“充电”。在此环境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更加强烈,所以总是给自己的子女施加压力,如今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孩子报班,学这学那,根本不理会孩子内心的想法,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规划孩子的生活。所以,现在的儿童基本上不会有像书中大头儿子那样的生活,他们总是在父母的压力下不断地学习,从小就过着令人窒息的生活。他们没有快乐、幸福的童年,在他们看来,自己就像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家长的安排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伤害。要知道,一种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家庭是决定人生的第一环境,所以家庭教育是能够左右人生命运的教育,对家长来说,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在我们中国,当今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个体而轻视孩子的生活群体,注重孩子的‘产出’而忽视合理有效的‘投入’,注重孩子的行为而忽视自身的教育方法,注重孩子的体质而忽视其心理素质,注重孩子的学习而轻视他们的能力培养,注重孩子的智力而忽视非智力的培养。”[2]那么,究竟怎样的家庭教育是好的呢?郑春华在此儿童文学作品中给出了答案。

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对大头儿子所进行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他们为大头儿子创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家庭中,充满了母子、父子的亲情,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从来不会对大头儿子发脾气,当然,他们也不是对大头儿子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大头儿子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总会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且会和大头儿子一起去解决问题。总的来说,他们给予了大头儿子理智的爱,这种爱不是溺爱,不是放任的爱,而是在爱之中融入了对儿子人生的教育,这种“爱”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对家长来说是可行的。作者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写,就是想告诉家长们应该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书中的“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就是家长形象的典范,家长们都应该引以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爱的教育。所以说,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家长也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结语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写的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故事,故事语言简单、明了,但其中却蕴含着许多道理,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与重大的意义,值得大家阅读与品味。

参考文献

[1]陆静怡.导看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J].新语文学习, 2005, (12) .

篇4:我的儿子想做厨师

8月份,我送儿子去加拿大读书。由于历史的原因,两个儿子生在加拿大长在加拿大,更加喜欢那里的教育。在回国学了两年中文之后。他们终于还是希望回他们更加适应的地方继续读书。尊重孩子的选择,我放弃了让他们在国内的国际学校读完高中的计划。

话说在温哥华教育局,我陪儿子去办理入学手续,看到教育部编印的一份课外教育课程,里面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应有尽有,从一般数理化补习,到各种外语辅导,从跳舞打球培训,到滑雪、摄影、高尔夫……我甚至还看到一门“教你如何约会”的课程。

13岁的小儿子Adam,也拿着这么一份课程表在看,而且也看到了他感兴趣的课程。指着里面的一个班,他对我说:“爸爸,看,我想上这个班可以吗?”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发现,我的天才儿子(尽管不少老师私下里認为他弱智,而我坚持认为我儿子是天才。因为,发现天才的就是天才,把天才当做弱智的肯定弱智!),我的天才儿子看中的课程居然是一个烹饪班,教人如何做饭!

儿子当时听了我的问话,感到挺诧异,问我:“怎么,难道你不喜欢我学这个吗?我喜欢呢。”

我还真被他问住了。我突然发现,他对烹饪的兴趣发自内心,而且说到底也只是他打游戏、做功课、吃汉堡之外的一种兴趣。为什么我对儿子自然流露的一种显然不是不良习性的兴趣喜好。表示了这么大的反感?

我什么也没说。不是我不肯实话实说,而是我确实无话可说。因为,我知道我表示不快的那种心理,根本无法说出来,尤其不能说给我那天才少年儿子听。在加拿大出生和长大的他,根本不能理解爸爸背后那根本不登大雅之堂的职业歧视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过时的价值观。

而我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一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就会立即改正,哪怕面对自己的儿子。于是我马上改换了一种语调,假装热情洋溢地说:“哦,honey,no,no。我没有不喜欢你报名上烹饪班,I just,just,just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你当然可以去,追求你的兴趣,pursue your interest,发展你的爱好,develope your hobby,走,我们去报名!”

我在鼓励他。但我知道我的声音里透着巨大的虚假。因为我知道,带儿子去报烹饪班。我还是不如看到儿子喜欢拉丁文、微积分那么兴奋和自豪。

儿子没有理我。因为他从我第一反应中,已经听到了什么东西。

我再也没有和Adam谈这个问题,天真贪玩儿的他,早就把这件事抛到天边去了,但我却一直在思考。

作为曾在中国长大又曾在西方长熟的我,其实从灵魂深处——或者从灵魂表处,并不歧视厨师。我对厨师这样一种职业,确实充满了敬意,否则新东方厨师学校满天飞,我们早就去打假了。欧洲以及美国,人们对厨师这个职业的尊重,说实话虽然不如律师医生那样至高无上,但好的厨师,如同好的医生,也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厨师的职业培训年限要比医生律师会计师要少一些。技术含量低一些,所以入门门槛比后者低,平均工资也不如后者高。但厨师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厨师们只能羡慕的境界。西方人看人,主要以这个人做事的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判人而较少以这个人从事的行业来判断其价值。我的本能反应,还是露出了我的狐狸尾巴、精神盲肠。

儿子说他喜欢烹饪。这反映了他的一种爱好,是他天性深处成长起来的一种未来人生大树的幼苗,我绝对不应该破坏这个刚刚从心头冒尖的嫩芽。好奇心、好学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性。只要不是恶习,就应该鼓励。Adam有了对于烹饪的爱好,发展下去,将来他即使不以厨师、餐饮为职业,但这个爱好陪伴他,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有用,非常美好的习惯,能够大大丰富他的生活情趣和乐趣。朋友来家里做客,他能够拿出一手超越方便面和煮鸡蛋的好菜。可以提高他自己的生活质量、增强他在朋友们中间受欢迎的程度……一个非常爱吃但却不喜欢做饭的女孩子,说不定还会因此爱上他并在心里窃喜道:嫁给Adam,从此不做饭!

我反对Adam发展这么美好的兴趣。真是岂有此理!

当然,万一这么小就流露了烹饪天才的儿子将来做了职业厨师。我还会喜欢吗?想来想去,我也看不到任何不为他自豪的理由,事实上,仔细把这个前景往前推想,我还真为这个前景越想越激动!

我想:Adam个性活泼,喜欢时尚,朋友很多,13岁就知道梳妆打扮,偷喷我的香水……现在加上他喜欢烹饪,干脆,快马加鞭,因势利导,让这个孩子大力发展这方面的艺术——如同世间万业一样。烹饪作为一种行业。做得不好是一种手艺,做得好,就是一种艺术啊!

谁见过13岁就自然流露出对烹饪艺术如此感兴趣的少年天才呢?天才难道就是数星星、背单词、记公式、考大学的大脑发达、四肢枯萎的人吗?天才不仅包括陈景润、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天才还包括王军霞那样会跑步的人,也包括邓亚萍那种只能打乒乓球的国宝……

中国青年只有彻底改变了那些以学历为中心、以知识为终点,而忽略就业、忽略金钱、忽略市场、忽略生存、忽略爱情、鄙视厨师的愚昧盲目意识,这个青年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而中华民族的命运欲得到改变,中国青年的前途欲得到保障,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从孩子开始,从家庭开始,从个人自身观念转变开始,重新武装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啊!

是谁,给我们的职业制定了尊卑高下。给我们的社会划分了优劣俗雅。而忘记了在所有的行业背后,有同一个看不见的金牌在闪光?

看见这个金牌的人,那三百六十行具体行业就会在他的眼中消失,凸现在他眼前的,则是他的金牌上的金,银牌上的银,金银铜铁,只要能换钱,就是成功,就是胜利,就是理想!(钱多了,捐助公益事业,理想不就实现了吗!?)

篇5:爸爸写给儿子的信

我最亲爱的儿子:

你好!从你出生到现在我和妈妈分别扮演着慈父严母的角色,这么多年来爸爸从来没有严厉的责罚过你,但是,作为人父,我自感责任重大。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说实话,在如何教育你,如何让你健康成长的问题上,爸爸心里也有困惑:宽容些,唯恐骄纵;严厉些,担心逆反;多些鼓励赞许,生怕你骄傲自满;多些提醒批评,又恐挫伤你的自信„„然而,当看到你这次的成绩时,我真的不寒而栗。

去年寒假放假,也许是巧合,在你推门进家的那一刻,你的成绩恰好发了过来。因为不愿意影响团聚的心情,我过了两天才与你谈起。记得你是找了些理由搪塞的,做父亲的只好“宁可信其有”了。新学期开始了,分科了,爸爸等待着你的进步,但等来的却是如此可怜的分数,你能想到爸爸此刻的心情吗?

你曾经给我说过。寒假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感觉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从何处能反映出你的努力呢。比如说你的英语和理化考得都不太好,并且你说你的英语单词记不住,那你为什么不在节日期间补补,缩小一下和同学们的差距呢?整个寒假,从每天早上起床吃饭作息时间上看,你自己管不了自己。早上不能坚持早起(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没给你们做好表率),甚至有时起床后被褥也不收拾一下。吃饭时间,娱乐时间,学习时间完全是一种无序的状态下动作。上周回来,你和你姐姐的表现也很让我和你妈担心。知道吗,我和你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个人认为你可能有时会后悔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你肯定也下过决心要如何如何,但是真到想克服掉的时候又不能自制。学习对你来说只是一时的冲动而已。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艰苦和严谨的事,想侥幸过关和糊里糊涂是不行的。你的行为和思想倾向没有看出来你的努力和刻苦来。昨天和你老师通话,他说你是班里较为聪明的孩子之一,但为什么你的聪明却不能转化为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不可骄傲自满,同样我们亦不可妄自菲薄!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所谓竞争就是要有斗志,有目标。因此我认为人不可无志,对你而言,目前就是缺少这一点,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委屈,因为你自己觉得也在努力,也在和他们竞争,但是你这种竞争是间歇性的,无持久性,这是一种极差的表现。那么间歇性的学习劲头算是什么呢,让我说,不是竞争,是“冲动”。所谓竞争的前提就是必须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相当强的自制力。时间对你来说,比黄金还贵。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此是不搏,更待何时!在学习上,我并不十分在意你的考试成绩如何,而是在意你的潜力是否真的全部发挥出来了。因为你的智力和潜力很大,而目前你自己挖掘的太少。我相信我的眼力,我也坚信你的潜力和智力,也坚信你如果能克服了弱点,将会有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应该拼一下的时候,决不能退缩下来。

今天爸爸在这只想说三点: 第一:努力!只要你努力,就会有好收成。只要你努力,任何结果我和妈妈都会欣然接受。

第二:专注!专注于学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否能在学习中保持勤奋的自觉性,学习的主动性,才是能否学习好的关键。

我今天之所以给你写这封信,是因为我的想法太多,我已经有两个晚上都是半夜醒来睡不着觉。十分想和你谈一下。睡不着觉时,我总是在想,照你这样没有压力的发展下去,将来如何办。因为现在社会是竞争社会,所以你必须学好走向社会的本领,这样爸爸妈妈才能放心,否则你自身没有任何本事,将来如何生存?年轻人总以为自己多么能干,好像考不考上大学自己都能闯出一片天地。其实你们错了,试问你有钱还是有权,你的父母有钱还是有权?你比别人更有天赋吗?如果有,怎么没在学习上表现出来?我说的这些你现在也许不赞成,但等到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的,可惜那时已经晚了。因此对你来说,基本上是一条路走到底,再无其他退路了。每当我想到这些,再结合到你目前学习的思想状态,心里便像乱麻一样堵的慌,所以才动笔写了这么多,希望你能体会一个做父亲的良苦用心。

篇6: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歌词

一对好朋友

快乐父子俩

儿子的头大手儿小

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

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

篇7:爸爸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妈妈真诚地祝福你生日快乐,健康成长、学习进步?

自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就是我们家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你的到来,给我们全家带来无穷的欢乐,无比的幸福和骄傲。当你开始摇摇摆摆地迈开人生第一步时,我们充满着幸福和期待;当你第一次登台表演节目时,我们全家都为你欢呼、喝彩;当你第一次站在乒乓球比赛领奖台上时,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当你第一次承认你自己的缺点时,我们感到你已经长大了。你的成长和点滴进步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小音符,都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

儿子,人生的船才开始启航,一个远航的水手不仅需要航海知识,更需要智慧、勇敢和优良的品格。虽然你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但这些不应该成为远航的水手的累赘;虽然我们有时严厉地约束你的不好的行为,但这正是为了你今后自由飞翔不至于迷失方向;虽然我们有时对你动手动脚,但父母的内心也是非常难过。孩子,一个人的成长像树,不要被藤蔓缠绕,一个人的成长像路,每一步都要走好。

儿子,你是活泼、快乐、健康的男孩,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祝你人生之路充满无尽的欢乐和幸福。

爱你的爸爸

篇8:我想做个完美的人

记得刚带这届学生时, 领导告诉我, 这届初一转来了几位能力特别突出的孩子, 我非常高兴。

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 第一名果然是新转入的女生晓青。她平日不爱说话, 但讲起题来, 声音洪亮, 我们这些老师都很喜欢她。不过我没有安排她当什么班干部, 只是在每一次数学考试后, 让她给大家讲讲题。

一天早晨, 已到早读的时间了, 可是数学科代表晓禹还没有把作业送来, 我并没有去催, 到了第二节数学课, 我第一个提问了晓禹, 结果她突然冒了一句:“我烦着呢!”这孩子是怎么了?

紧接着值周老师因晓禹书桌里有酸奶盒要给我班扣分, 晓禹跟值周老师争吵了起来, 晓禹认为她桌里每天都有酸奶盒, 为什么偏偏今天扣分呢!值周老师气得来找我, 为了让值周老师解气, 我说:“顶撞老师就应该扣分!”起身就向班级走, 值周老师马上拦住我说:“批评批评她, 让她以后注意就行了, 这次就不扣了。”

“老师快来呀, 晓禹跟班长打起来了”听到喊声, 我马上跑进教室, 见状简直气炸了, 两个女生揪着头发不放, 丢死人了, “都松手!”我吼了一声, 班长先松了手。我把晓禹拽到办公室臭骂了一顿。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我不想管她, 让她哭去吧。

晓禹是本校学生, 小学时成绩很好, 父母是公务员, 平时工作很忙, 她经常一个人在教室特别晚才回家。班上同学和我说, 一次晚自习后, 她在教室里哭, 说是爸爸答应来接她, 可是一直没来, 那天她只好在同学宿舍住了一宿。听到这些我开始可怜这孩子了。

第二天我把她找到办公室, 面对着我, 她低着头不说话, 我心平气和地说:“还生气呢, 你惹事我应该生气才对……听小学老师说, 你在小学特别听话, 学习也好, 为什么升初中后变了呢?你跟班长是小学同学, 为什么会打起来呢?”听到我提到班长, 她愤愤地说:“班长什么都不管, 学习也不是特别好, 可班上选什么都有她, 上次竞选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我俩竞争, 结果她的票比我高, 平时班里哪一次写稿或班会主持词不是我写啊, 我认为她应该竞选文艺部长, 干嘛总跟我争呢?我学习好什么好啊, 我是数学科代表, 却从来不让我讲题, 你们老师就是势利眼, 刚来一个同学成绩好点, 就什么都让她做了, 那要我这科代表有什么用, 我不管了, 以后让她管好了!”说着说着, 她的眼泪就出来了, 初中孩子在乎老师对她的态度, 更在乎自己在这个班级里的位置。看来是我忽略了她的感受。不过, 让她受受挫也有好处。

“上小学时我特别胆小, 为了让老师夸奖我, 我每天都很认真地学, 从不乱写乱画, 上五年级后, 我觉得我变了,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大咧咧的。我在家是个自由人, 我愿什么时候写作业就什么时候写, 我想玩就玩, 我爸妈不会逼着我学这学那。我学习不是为了将来怎样?如果我考得不如智商比我差的, 我心里非常不舒服, 所以, 我考试就为了超过别人, 平时抄写时, 如果第一个字写错了, 我就无法写下去了, 我写的东西必须都干干净净的, 我要做一个完美的人!”

做一个完美的人, 这也是我们老师的理想与愿望啊, 可是, 我们在家人心中“不完美”, 在学生眼里“不完美”, 在社会生活中仍“不完美”。可我怎么能跟一个小孩子发牢骚呢?我们仍要引导孩子们向“做完美的人”去努力。

于是, 我对她说:“听到你说要做一个完美的人, 老师非常高兴, 但是要成为完美的人, 必须从美的事做起, 必须向美的人学习。你刚才批评老师‘势利眼’只看重分数, 你也不服班长, 在其位不做事, 那好, 下周咱们执行当日班长制, 每一个人轮流一天, 老师交给你个任务, 观察一下, 咱班哪位同学最完美。”她欣然答应了。

晓禹争强好胜, 有优越感, 更要面子。如果我坚持削足适履, 她可能就真的成为班上的老大难了。这次谈话后, 晓禹终于安静了, 她不再跟同学争吵, 也没有给老师挑毛病。有一天, 她跑到我办公室说:“老师你没看错人, 咱班新来的那个女同学晓青, 真是好厉害哟, 她有女王的风范, 今天自习讲题时咱班特乱, 晓青讲讲就停了, 大家一下子静了下来, 她说:‘我讲题是为大家服务, 如果我讲题时有同学说话, 那就请你出去玩去, 如果大家都不愿听, 我也不再讲。但是有一点, 今天我是当日班长, 如果自习乱, 那我就行使班长的权力, 按班规谁说话谁留下受罚!’今天自习特别安静!我了解她可多事了, 她小学四年级时竞选上大队长了, 她的体育也特别好, 篮球玩得可好了, 看她不爱说话, 像个男孩子, 同学们都喜欢跟她玩。现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一起加油……”

以后, 虽然晓禹也跟其他同学闹了几次小脾气, 但她没有在我面前提, 更没有发生哭闹的事, 正像她自己说的, “我有时自卑, 有时自信, 又自大……人怎么这样矛盾呢!”是啊, 人就是在矛盾中成长着, 在自我矛盾中走向完美, 也在矛盾中接受很多不完美, 这样才是人生, 这样也才是教育。

【评析】

这个案例朴实、自然, 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展现了“我”对学生晓禹的教育转变过程。故事从“这届初一转来了几位能力特别突出的孩子”开始, 主角就是这名叫晓禹的本校女生, 她是数学科代表, “争强好胜, 有优越感, 更要面子”, 她曾屡次三番顶撞老师、与同学冲突, “我”抓住她“要做一个完美的人”的心理, 借执行当日班长制之机, 交给她一个任务, “观察一下, 咱班哪位同学最完美”。就是这个举动, 让晓禹发现了别人身上的“完美”, 也发现了自身的“不完美”, 于是教育的转机出现了。可见, 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 也急不得、快不得, 教育者一方面要耐心等待难得一遇的教育时机, 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 这就需要教育者的教育机智了。

上一篇:中国重机协会矿山机械分会召开2010年会下一篇:专项作风纪律整顿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