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2024-08-01

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共10篇)

篇1: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好、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湖北省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暂行办法》,谈谈2008年我局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的5个方面的审计重点以及审计基本方法:

一、履行单位职责中主要经济工作目标或职能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到一个单位之后,应弄清楚上级主管

部门和本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经济责任有哪些?应落实量化到具体的目标上,例如节能减排要求gdp达到多少?环境污染要求空气指数达到多少,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关注和收集的重点。重点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为本部门(单位)系统的事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业绩及存在的问题,看是否完成财政征收任务、如规费征收,上缴利税、预外调控资金、社会保险费、偿债和招商引资、专款拨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主要经济考核指标任务。查有无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政绩、荣誉和奖励问题,有无拖欠上缴、影响地方财政平衡,揭示有无应征不征、应缴不缴、应还不还、造成财政收入流失问题,防止一些地区、行业、部门和单位通过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扩大缴存基数,为职工乱发津贴补贴,逃避税收,进而扩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职工收入分配差距。有无拖欠工资、造成本单位职工聚众闹事、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重点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预算执行、财政财务收支、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资金(基金)使用、预算外收支、关联单位经济往来的真实性、合法性。查所在单位和报账制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示会计信息失真,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乱收费和其他违反财经法规问题。

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不超过1%,审计调整数额较小不影响使用“真实”评价用语的;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并且不影响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不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审计调整幅度在5%以上,或违规行为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无法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合法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的评价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三个等次。合规的标准为未发现违纪违规行为或者虽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但相对资金总量数额较小,一般在5%以内,情节较轻微的,可评价为财政财务收支符合财纪法规的规定;基本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10%之间,但情节较轻的,可以评价为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不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在10%以上,违规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或虽违纪金额量不大,但存在“私存私放”、隐瞒截留财政收入、或违反审计法规定,拒绝、拖延提供或无视承诺,提供不真实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进行职业判断。阻碍审计行为,拒不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效益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90%以上;较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80%以上;一般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上;较差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下。

三、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益(效果)情况。

应重点审计四个方面:

1、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对外投资、土地出让、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存在不符合法规或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存在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而弄虚作假等问题。

2、决策程序的规范性。主要审查三个方面①决策机制是否有效。主要审查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决策程序是否规范。主要审查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如工程项目是否切实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或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闲置资产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公开拍卖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的程序执行。③决策方式是否民主。对重大决策事项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个人擅自决定大额资金运作,特别是对外投资、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经过集体

讨论,有无采取“通报”方式代替民主决策。此外,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或向社会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3、决策效果的真实性。主要审查决策确定的各项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有无谎报决策效果,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核实决策的效果,看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

益,是否取得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4、决策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审查重大决策事项的相关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如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可行性报告、对外签订的协议(合同)、集体讨论形成的会议纪要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按项目及时立档归卷。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一般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及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规范性评价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三个等次。规范的标准为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健全,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提供的决策方案至少两个,决策时主要负责人能够尊重多数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基本规范的标准为建立了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但个别环节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不规范的标准为缺少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或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不充分或缺失,或决策的内容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对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效果较差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实现决策目标;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基本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并基本实现决策目标,但有轻微损失浪费;效果较差的标准为决策没有被执行,不能有效监管人、财、物,造成明显损失浪费,不能实现决策目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

通过对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和资产管理等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建全了部门规章制度,重点审查本部门(单位)业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全、有效,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是否能维护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查所在单位资产变动情况,揭示单位制定的经济管理政策的效果及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是否能有效地防止违规违纪行为,是否有利于改善机关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机关工作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有无因内控制度不严,有章不循,管理松散等造成损失浪费及其他经济事故问题。采取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解、掌握单位是否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例如会计出纳是否分设,现金是否做到日清月结,是否成立了理财小组,是否对条据开支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把关,单位财务是否公开。内控制度评价指标,这是一个定性评价指标,通过这个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用数字不能反映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信息。因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体现出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纪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切实通过制度约束他人和自己的主观动因,对内控管理制度情况一般从健全性、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衡量标准,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等次。健全的标准为所有的控制点齐全,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均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健全的标准为控制点基本齐全,基本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基本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不健全的标准为关键控制点有疏漏,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有关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胜任控制的职能,实现控制目标,没有出现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有关人员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距或不能全面执行内控制度,没有出现重大控制漏洞,基本实现控制目标;无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没有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控制人员,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没有实现控制目标。

五、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

主要审计八个方面内容:

1、是否遵守“一把手”不直分管财务基建制度规定;

2、配备车辆和住房分配是否符合规定;

3、是否报销应由个人支付费用;

4、是否占用公款公物;

5、是否利用职权为他人经济担保;

6、是否直系亲属在其管理范围内经商;

7、是否多拿工资资金等个人所得;

7、通讯工具和通讯费是否符合规定。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要突出“六看”:第一是看,单位财务是否公开。财务的真正公开,说明了领导干部,有接受监督的主观态度,自律的决心,清廉的信心,可以说它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试金石”。检查单位财务是否公开,是否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定期公开,是否增加了财务的透明度;单位职工对民主理财政策及公开情况是否清楚;有无其他违反财务收支的行为。主要负责人是否遵守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规定,对本单位财务管理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领导和监督;是否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人员是否到位,理财小组是否严格履行了相关职责,有无虚设机构或形同虚设,有无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理财小组无法充分履行职责;支出的各种票据是否经理财小组进行了集体把关。第二是看,购买活动的审批、付款、经办三个环节是否分置。支出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控制度所要求的审批、付款、经办三个不相容职务的严格分置、行为的严格分离。应通过分析性测试,审查三者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制约与监督关系,就是要查证领导干部有无三种职务行为一身兼现象,如果是这样,支出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第三是看,财务支出和单位职能是否关联。单位的工作职能、工作目标和单位购买性支出、赞助性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如,列支和单位的职责职能无关的招待费用,购买单位不需要的服务,支付非救助性质的赞助等等,查证有无通过移花接木、投桃报李的方式,达到个人某种目的。第四是看,办公和家庭通用物品的更新和替换是否正常。通讯、交通、电脑等物品都具有家庭和办公通用的特点,这类物品更新替换是否正常?是否必须?替换的物品如何处置等等,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被审计人是否有利用公有物品人为更新替换手段,将公物转为私有。第五是看,固定资产购置(购建)决策程序是否规范。重点审查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程序是否合规,应纳入政府采购的是否通过政府采购,必须招投标的是否经过招投标,购置决策是否经过集体研究,公开操作、阳光作业。第六是看,“该收不收、该罚不罚”背后是否有“猫腻”。有行政执收、执罚权的单位,存在该收不收、该罚不罚的现象,姑且不论是否存在行政违法,很可能存在执收、执罚的当事人或负责人和相对方有幕后交易。当然,这似乎超出了审计范围,也不是审计手段所能查证的,但就经济责任而言,发现此类现象,可用描述的方法披露,用“不评价”来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廉洁情况。如果上述审计程序全部都做到了,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廉洁情况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根据已提供的资料,作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是否廉洁的肯定或否定评价。

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个人在经济管理活动及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存在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法纪事实和发现的不廉洁行为,根据违纪违规事实和严重程度及金额大小,给出遵守、基本遵守和不遵守财经纪律的行为。在个人廉洁自律方面,根据审计结果给出廉洁自律、基本廉洁自律和不能廉洁自律的定性。

篇2: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难点和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审计实践,怎样突出审计重点,解决审计的难点,认定和划分经济责任归属,以及怎样进行客观评价,这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为此,笔者就以上问题,谈点拙见.

作 者:程光明 作者单位:刊 名:陕西审计英文刊名:SHAANXI AUDIT年,卷(期):“”(3)分类号:F2关键词:

篇3: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一、任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情况

在新形势下, 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 肩负的任务越艰巨, 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准确把握和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 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加强监督检查, 保证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决策部署得到落实。因此, 在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 就必须重点审计其在任期内所在乡镇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党委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情况, 是否坚持科学发展, 是否准确把握和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是否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特别是要检查贯彻执行经济法规、方针政策情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经济决策和实施经济管理情况, 贯彻执行党委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组织管理地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情况。

二、任期主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近年来, 不少县级审计机关, 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一般仅局限于对乡镇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 就收支论收支, 对与财政收支有密切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较少, 审计面较为狭窄。因此, 在新形势下,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拓展审计内容, 扩大审计的覆盖面, 加大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总体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计和调查, 不断提升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审计调查了解的主要经济指标应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定报企业销售收入、利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指标。审计人员要对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实绩进行审计统计分析和抽样审核, 重点掌握和了解完成或未完成这些指标任务所采取的决策措施、具体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检查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是否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发展统筹兼顾, 是否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任期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及其管理情况

(一) 财政预算内收支执行情况

审计财政预算收支是否圆满实现, 财政决算是否真实、合法以及资金效益是否充分发挥, 是否真正体现正确的政绩观。

1. 财政收入是否真实、准确

检查实现财政收入中有无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收入的行为, 如:有无存在用各种资金垫交“空转”财政收入;有无存在“寅吃卯粮”, 超税负向企业征收过头税;有无存在“挖取”上级财政收入或其他地区财政收入;有无存在化预算内收入为预算外收入;有无存在擅自违规减缓免税收行为等。审计分析财政收入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化原因, 了解领导干部任期内乡镇税源培植情况, 掌握分析这些税源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

2. 财政支出是否真实、合法以及效益高低情况

检查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政策法规要求以保证农业、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的增长和到位, 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按预算执行, 是否符合有关财经纪律规定, 各项专款是否坚持专款专用, 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救灾救济款、专项补助款是否被挤占挪用, 行政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控制在核定的数额之内, 年终有无突击花钱, 乱支滥用以及虚列支出等违纪违规行为, 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的效益是否充分发挥, 各项社会事业是否得到协调的发展, 财政供给人员工资是否得以及时足额发放等。

3. 财政收支平衡是否真实

检查财政采取了哪些平衡措施, 动用了哪些财力进行弥补赤字缺口的, 有没有采取空转财政收入, 虚增财力、虚假调入预算外资金、财政支出转挂暂付往来款项等手段, 达到实现虚假平衡的目的。

(二) 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 (基金) 的收入、管理、使用情况

重点审计这些资金 (基金) 收入的形成依据是否合规, 检查是否存在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 增加企业和农民负担的行为, 是否存在乱立收费项目, 扩大收费范围, 提高收费标准或擅自减缓免行为。资金使用是否坚持专款专用, 有否乱支滥用行为。管理方面, 重点检查这些资金 (基金) 有否纳入财政管理, 有否建立收支两条线制度和预决算制度, 财务会计核算统管制度等。

(三) 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乡镇财政及乡镇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及其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摸清财政及其有关部门、村组家底状况, 查明领导干部个人有无侵占国有资产问题, 查明困扰乡镇财政运行的债务形成情况及其原因, 检查有否采取措施, 压缩削减乡镇财政以及部门债务, 促进乡镇财政正常运转。

(四) 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重点审计乡镇财政有否建立比较规范、严格的增收节支管理办法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是否建立较为健全合理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 各部门、各单位是否按制度要求相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等。检查财政在收入、支出、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 正确评价财政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揭示存在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检查各项制度是否做到严格执行, 效果到底如何, 是否切实可行。

四、任期“一把手”权力运行情况

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有否积极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的规定, 是否建立健全这一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一) 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选人用人权

检查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方面是否存在各项舞弊行为, 加强对乡镇党政正职选人用人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三责联审”工作。

(二) 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财务管理权

检查领导干部重大支出集体研究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审查任期内举办了哪些重大项目, 作出了哪些重大投资决策, 检查其中是否存在由于个人专断、违反民主程序导致决策失误, 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的问题;是否存在个人指令财政为有关经济事项担保, 结果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行为, 是否存在不量力而行, 大额举债搞建设或行政性消费, 最终影响财政正常运转等负面影响的行为等。

(三) 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物资采购处置权

检查任期内大宗物资采购是否纳入政府采购部门统一招标采购, 国有资产处置有否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以拍卖、竞价等方式公开处置, 是否存在高价物资采购以及资产低价处置而造成国有资产资金流失问题。

(四) 审查任期内是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权

检查任期内工程建设项目是否集体研究决定, 是否全部实行招投标, 检查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利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市场经济活动的问题。

五、任期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

重点审计:

第一, 领导干部在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形成过程中, 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控减农民负担规定以及其他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有关廉政规定, 查明是否存在因领导干部未能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 导致乡镇财政收支失衡、部门财经秩序混乱、农民负担加重等问题。

篇4: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重点和方法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1.坚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原则。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的。同时,审计结果最终还要送达干部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因此,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要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工作。

2.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辞退、退休以及任期届满,都应在离任前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3.坚持重要性的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干部任职期间的重大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业绩进行较为详尽的审计评价,重点审查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资产、负责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有无盈亏不实或潜亏挂账的问题;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有无重大决策失误等。

4.坚持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的原则。客观是以事实为依据;公正是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是业绩、责任及其形成原因都要讲,不偏不倚;准确是以写实手法,评价观点鲜明,用词准确,切忌轻描淡写,模棱两可,含意不清。

5.坚持及时反馈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领导者个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作为责任人,迫切希望了解审计报告对自己任期工作的评价。因此,除审计过程中与责任人及时沟通外,还应在审计报告报送党委、组织部门前,及时征求责任人的意见。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根据审计法和两个《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包括:

1.责任指标是否全面完成。指标的完成情况,应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首先要把握的重点。责任指标一般由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管理指标三部分组成。作为审计部门所要审计的责任指标,主要是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

2.财务状况是否真实、可信。会计报表是财务状况的具体体现,而形成会计报表核实的各种数据,则是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最为直接的基础资料。这些基础资料的真实程度如何,涉及到能否对财务状况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会计报表的分析上,而必须对其相关的基础资料进行审计,以确定财务状况的真实程度。

3.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可使单位围绕既定目标,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维护资金和资源的安全,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增强组织观念,加强廉政建设,遏制不正之风。内部管理制度涉及面较宽,对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的审计必须有所侧重。应重点放在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管理制度上,如财务会计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供销管理制度等。对管理制度的审计,既要审计其健全性,更要审计其有效性,这样才能体现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

4.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配套措施还不到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滞后、账外设账、账实不符、财产损失、潜亏挂账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把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作为审计的重点,就是要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强化领导者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对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审计,重点要放在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各项投资的核实上。实物资产不能有账无物,也不能有物无账;货币资金不仅要账实相符,而且要流向合理;各项投资不仅要程序合规,去向明确,还要确认回报的合理性。

5.重大决策是否合规科学。决策的合规性审计,重点是对决策程序的审计,有无不按决策程序办事,滥用职权、独断专行、暗箱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决策的科学性审计,重点是对决策事项效果的审计,有无论证不足、盲目决策、效益低下等方面的问题。

6.财经法纪是否严格执行。财经法纪,包括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是为保护国家财产、维持国家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决定等,它要求各级领导人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明确领导人员对执行财经法纪的经济责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看其是否指使、授意、强令会计等人员违反财经法纪;二是看其是否组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会计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三是看其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家资金,违反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问题。

如果能够把握以上六个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就一定能达到审计的目的。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包括审计形式、审计程序和审计具体方法三个方面。

1.审计形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可分为受托审计、联合审计、日常审计、离任前审计、离任后审计、任期中审计。

(1)受托审计。受托审计,即审计部门接受干部管理等部门的委托,独立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2)联合审计。联合审计是以审计部门为主,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审计组,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3)日常审计。日常审计,即由审计部门与干部管理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中间组织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

上述三种审计形式各有利弊,经实践表明,受找审计是今后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导方面,也是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联合审计可以进行探索实践,但目前不宜在较大范围内推行;日常审计在审计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组织实施。

(4)离任前审计。离任前审计,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这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前审计,显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时效性,有助于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有助于正确考察使用干部,有助于铸就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和约束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

(5)离任后审计。离任后审计,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在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退休等事项之后,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后审计,不符合《暂行规定》的要求,应予纠正。

(6)任期中审计。任期中审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任期中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来说,有助于及时检查、考察其职责履行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端正经济行为;有助于及时发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披露严重损失浪费问题;有助于干部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干部,避免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2.审计工作程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接受委托阶级。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建议;了解和掌握干部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做出受理委托审计决定,安排审计计划,确定完成审计任务的时限。

(2)审计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组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

(3)实施审计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可按一般审计的方式进行,如组织审计调查、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但应注意在审计过程中,特别是在审计取证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要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内容等结合起来。同时,在交换意见时,除了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見外,还要就有关审计事项与被审计人交换意见。

(4)提出报告阶段。在实施审计阶段结束后,审计组对审计情况及查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写出审计报告,并书面征求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及被审计人对审计报告的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审计的简要过程、起止日期等;(2)被审计人任期起止日期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概况;(3)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经营情况;(4)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其性质;(5)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审计建议等。

做出结论阶段。审计报告经审定后,应區别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在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作出审计决定,予以处理、处罚;(2)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对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提出评价意见书,连同审计报告一并抄送委托审计部门;(3)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处理;(4)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结果应用阶段。(1)干部管理部门接到审计部门对被审计人的审计评价意见及审计报告后,要作为被审计人的审计评价意见书及审计报告后,要作为对被审计人调任、免职、辞退、退休、续任等任免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2)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可根据审讯线索及相关的审计资料,对有关情况进行查证,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3)被审计人及所在单位应结合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进行整改,以促进管理工作的强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审计的具体方法。经济责任审计是在特写条件下对领导干部进行的监督和评价。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被审计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就必须恰当地选用审计具体方法其有选择地对被审计人任期责任目标,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内部控制制度、重大决策等进行审计。其主要方法有:

(1)精心设计审计提纲。包括审计的起止时间、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需要调整的重点内容、审计的时间安排、采取的方式、人员的组成和负责人。

(2)围绕内控制度的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有:

①审阅法;②观察法;③抽样测试法;④调查法;⑤分析性复核法等。

(3)围绕会计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有:

①检查法;②核对法;③盘点法;④鉴定法;⑤询证法等。

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具体方法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可同时使用,如分析性复核等,还有些具体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如调查法和询证法,在实际工作中合称为查询法。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制度将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完善。我们坚信,只要确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开展经济审计原则,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掌握和运用具有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审计方法,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就能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客观评价被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执法犯法将为何 屡查屡犯终被究--湖北十堰市经济责任审计查处

某基层法院违纪违规案件纪实

【时间:2008年0

2月27日】

湖北省十堰市审计机关在对某县法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该院近3年虽3次接受省市县不同层次的审计,但违纪违规问题仍很突出,该院无视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涉及金额446.56万元。审计情况上报后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必须严肃处理,并在随后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大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那么该院私设“小金库”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审计慧眼 初显成效

磨刀不误砍柴工。进点前,审计组为了打好有准备之仗,认真开展了审前调查。通过调查,审计组了解到该法院近3年已3次接受过审计,账面上很“干净”,似乎已没什么可审的了。那么到底该从哪【来源:湖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小】

里入手,审些什么呢?审计组多次召开碰头会研究修订审计方案,他们决定从微观入手,瞄准该院权力运行的业务领域,把审计重点放在查看该院领导如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查阅该院业务档案看收费是否合法;查看基建合同及预决算是否合规,清算资产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查看该院审计问题整改是否到位等。

审计人员从业务、财务“双管”齐下,一查管理流程上的疏漏,二查财务账目上的疑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细心的审计人员在该院2004年12月份的会计凭证中发现了一笔记录:该院向基建户借款10万元。审计人员随即要求该院提供基建账,但经办人却说基建无账,审计人员抓住问题穷追不舍,经办人支支吾吾就是不说资金去向,以支出票据被销毁为由,企图蒙混过关,这更加坚定了审计人员的判断。在一番斗志斗勇后,缺口打开了,原来,当时该院为了办理基建前期手续向建筑公司老板借了60万元,然后凑了59万多的票据抵账。

审计组通过认真核实,很快查出了一个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储蓄存折,反映2004年12月7日开户收入一笔30万元,支出三笔29.78万元,余额2234元。审计人员将存折发生收支时间、金额与票据发生时间、金额逐笔核对发现根本不符。存折反映的支出时间都是2004年,而59万多的票据支出系2005年7月以后的,并且支出票据中无转入经费户10万元的票据。审计人员当即判断该院未提供真实基建账目。审计人员放弃了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在该院职工中走访座谈,查阅

党组会议纪要,发现了该院曾出售了部分房产获取收入,但财务法定账册并无反映的情况。掌握了这个重要线索,为了防止变故,审计人员迅速抓住时机紧追资金去向,通过耐心细致的法规宣传及思想工作,经办人终于交出了七八个票据夹子和两本记录不全的日记账,还有三个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储蓄存折,共计136.44万元,其来源主要是出售房屋收入72万元,向建筑商借款60万元,挪用诉讼费4.44万元。主要用于土地补偿费38万元,基建前期费用22.37万元,局域网23.6万元,附属工程11.25万元,白条支付工程款40.14万元。基建存折余额0.46万元,余现金6218.65元。就这样,一个136.44万元的“小金库”终于水落石出了。

细查深究梅开二度

审计人员并没有就此止步,基建“小金库”中挪用诉讼费4.44万元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该院会不会在诉讼费中还存在违规问题呢?带着疑问,审计人员马不停蹄,开始了业务档案查阅工作。在审阅该院业务案卷时,他们发现了疑点,即该院部分业务案卷里所附收费票据是已经停用的老式诉讼费结算票据。通过核实2005年以来的票据、案卷,发现该院使用老式诉讼费结算票据涉及金额达50多万元。与此同时,在查阅该院2004年审计取证资料时又发现,该院曾于2004接受审计时被查出坐收坐支诉讼费50.39万元直接用于机关

经费,挪用的50.39万元是否整改?一直没有反馈意见。职业的敏感告诉审计人员应该跟踪核实。随即他们又从追票据入手,对领购登记的2000份结算票据逐笔进行了核实。狐狸的尾巴再次被揪住了。原来,从2004年至2006年8月,该院用往年的诉讼费结算票据,向案件当事人收取案件诉讼费103.32万元、其他收入7.03万元,共计110.35万元。该院将这笔收入主要用于单位年终干警兑现、退案件当事人预收诉讼费、办公及设备购置、基建借支等,而这些收支却均无任何账目记录,收支原始票据及库存现金都交由该院报账员保管,是典型的包包帐。到此,该院又一个“小金库”被查实。

执着追踪再传捷报

在连续追查出2个“小金库”后,审计人员并未就此罢休,他们保持沉着冷静,以清醒的头脑迅速投入审计的最后一个阶段:清算该院资产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在清理中审计人员发现该院账面上债务余额有400多万元,大多是陈年老账,有的甚至挂了十几年未清理,其中职工集资款189万元已挂账7年以上。这里边会有什么问题吗?为了摸清该院一些隐形的未挂账的债务,切实保证摸清该院家底的目的,审计人员又一次进行了明查暗访。在调查中得知2006年春节前后该院以盖干警住宅楼名义集资了100多万元,之后就没有了下文。这一线索立刻引起了审计组的重视,审计组马上找到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刚

开始,他们百般搪塞,遮遮掩掩,通过审计人员宣传政策,列举事实,他们终于一点一点的说出了实情:该院2006年1月6日至3月21日通过向本院干警集资共收取集资款159.77万元,向民间个人借款40万元,共计筹措干警住宅楼资金199.77万元,而这笔资金却未纳入法定账册核算,也没有专户储存用于新建住宅楼,而是全部挪用于2006年1至3月的各项开支以及以前在账内无法核销的支出199.77万元。至此,又追出了私存私放的集资款“小金库”199.77万元。

篇6: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评价方法浅析 作者:任喜雨 张延君 韩志光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4期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篇7: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一)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交的主要资料

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各财务收支报告、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帐册、凭证及其他财务资料;

2、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前、后的财产清查及债权债务清理的相关资料;

3、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资料和工作总结,各经济指标、考核办法和标准及完成情况;

4、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全部会议纪要(无会议纪要的须提供会议纪录);

5、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重大经济决策的有关资料(经济合同、审批文件及有关说明等);

6、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相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后出具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处罚决定和执行情况说明,以及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报告;

6、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前后有关经济遗留问题及未决民事纠纷、诉讼等资料;

7、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财务管理和核算情况、人员状况等相关资料;

8、与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工作职责有关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请填写好资料交接清单,如是复印件请加盖单位的公章,对于档案资料要注明案卷号。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提交的书面材料

1、本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其职责范围、任期经济工作目标;

2、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对外投资及借款情况;

3、与本人领导和直接负责分管工作有关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主要经济活动情况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4、本人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情况;

5、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

以上资料请填写好资料交接清单,如是复印件请加盖单位的公章,对于档案资料要注明案卷号。

(三)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说明 被审计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将随《审计通知书》附送的《审计公告》张贴于单位公告栏,公告时间为:自接到审计通知书之日起,至现场审计结束之日止;

2、指定审计联系人(一般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落实审计组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审计期间,被审计领导干部、审计联系人及财务负责人如须外出,请事先告知审计组。

3、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可上锁的文件柜等(为确保资料安全,审计期间,请将其他人手中的该办公室钥匙交审计联系人保管);

4、审计组于审计进点当日召开审计进点座谈会,被审计单位参加人员为原任及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

5、审计进点后5日内,离任的领导干部将有本人签名的述职报告提交审计组。

6、按照审计要求提供的资料,被审计单位应于审计进点后5日内送交审计组;

7、《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承诺书》提交审计组时要签字盖章,于审计进点当日提交审计组;对于审计重点抽审的下属单位,也须按审计要求出具承诺书;

8、收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当日起10日内,将经签字盖章的书面意见及补充证明材料反馈审计组。

篇8: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审计评价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是审计人员必须慎重把握的一个问题, 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在审计工作实践中, 审计人员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着重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 客观公正原则。

审计评价要坚持政治标准与经济标准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客观条件与主客努力统一的原则。一定要以审计结果为依据, 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经济制度为准绳。审计人员必须本着对党委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同志负责的精神, 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对审计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和概括。适当考虑客观因素对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影响, 分清审计对象应负的经济责任, 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 独立评价原则。

独立性是审计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独立进行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一种体现。要想作出正确的审计评价, 审计部门就必须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根据审计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 独立客观、实事求是地确定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 以取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3. 审慎评价原则。

审计评价作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审计对象在经济责任方面的考核依据, 将对审计对象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 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开展审计工作, 要把审计评价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坚持审慎原则, 根据审计结果综合分析, 反复研究, 仔细推敲, 严肃认真地履行审计评价职责。也只有这样, 审计部门才能对被审计对象作出恰当的审计评价。

4. 重点评价原则。

审计人员在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 必须按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中列明的审计内容进行审计, 查清审计对象在任期内与履行领导经济责任有关的问题。对那些任期时间较长, 任期内涉及到经济责任的事情很多的领导干部, 在作出审计评价时就应注意抓住一些重大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切不可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审计实践中, 即重点评价领导干部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情况、重大经济项目决策情况以及审计对象本人的廉洁自律情况。只有抓住重点, 评价准确, 才能达到较好的审计目的。

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 评价应反映全部审计结果, 不能只看到结论。

一般来说, 审计评价应包括三个要素:事实、标准、结论。在实际工作中, 审计部门提出评价意见时, 往往只注重结论, 在审计报告中只看到结论, 看不到要评价事项审核的结果如何, 或者结果与结论不对应, 或者结果不全面;有的甚至把结果写进单位的基本情况中, 好像与审计评价没有关系。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受传统审计理念的影响或财务收支审计的影响, 审计报告中只反映审计事项中有问题部分, 而没有发现问题部分则不讲了, 或者笼统反映一下审计范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转变观念, 要完整地反映审计内容, 经审核确认的审计结果, 再提出评价意见。如同医疗部门给出的体检报告一样, 反映体检指标检查结果, 首先标明正常数值, 再告诉指标高低或正常, 提出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何反映审计结果, 是一个需要规范的问题, 因为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并不像体检指标那样明确, 如反映一个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收支指标往往有上百项, 甚至会更多, 在写审计报告时, 是否把这些指标都写进报告里?显然没有必要, 因此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根据一般需要, 能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整体状况即可;二是要作出评价结论, 所依据的事实基本能证明结论即可。这仍然是抽象的原则, 在实践中应根据这些原则, 确定规范的操作办法。全面反映审计结果其意义表现在以下两点:

(1) 全面反映审计结果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任何审计结论的准确性都是相对的, 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结论, 尤其是审计评价。它只能是依据现在所掌握的事实得出结论, 所以结论和事实是分不开的, 准确地描述事实, 也就界定了对结论承担风险的范围。

(2) 全面反映审计结果也体现了审计的公正性。查找问题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但不是全部, 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 不能仅仅反映问题。凡是审计过的内容在审计报告中都应反映, 有问题指出问题, 没有问题也要正面评价。从审计报告本身来看, 没有问题的审计事项如果不反映, 那么是审核过了没有问题, 还是没有进行审计, 不清楚, 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审计过的事项, 有问题没有查出, 其风险应由审计机关来承担;对没有审计过的事项, 虽有风险但与审计部门没有关系。

2. 评价要反映总体情况, 不能只用相关事例论证。

审计评价重在评价整体, 而不是局部情况。在实践中, 人们常常用具体事例证明其观点, 或者只说明存在的问题, 不作评价结论, 但隐含某种结论, 引导报告使用人自己得出结论。例子固然重要, 但是不能证明整体情况, 或许审计也没有掌握更多证据, 但应在审计报告中完整体现审计人员所掌握证据对整体的证明程度。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尽可能引用相对值概念, 用部分事实说明整体情况, 或许掌握的事实说服整体的力度不够, 但如果准确反映审计的范围, 也就降低了审计风险。最失败的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误导读者, 尽管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事实正确。

3. 评价是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者个人, 而不是所在单位。

现在多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评价的是单位, 很少评价领导干部个人。实际上,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为载体, 通过对载体的审计, 说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结果在实践中只评价载体如何, 而忽视评价领导干部本人, 显然是走偏了方向。那么在评价领导干部时, 到底应评价领导干部哪些情况?一般来说, 应重点反映领导干部四方面的情况:一是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其目的是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二是经济决策情况, 目的是评价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三是内部管理情况, 目的是评价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执行国家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情况, 目的是评价领导干部是否认真执行国家宏观政策、遵守财经法纪, 是否廉洁从政。

既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是领导干部个人而不是单位, 因此在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所有情况都是为了说明领导干部某个方面的情况。如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下转第184页) (上接第182页) 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二级以下单位存在财务管理违规违纪问题, 这些问题似乎与领导干部本人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又是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报告中该如何反映?这似乎是个两难问题, 实际上这些情况可以说明领导干部对下级单位监管不到位。所以报告中的内容一定要和领导干部有关系, 提出其应承担的责任, 是合情合理的, 也是可以接受的。

4. 评价要有审计意见, 不是领导干部的考核意见。

多年来, 提出审计评价意见担心审计风险一直是困扰审计机关的难题, 所以多采取写实、刻意回避矛盾、躲躲闪闪、避重就轻等方法, 造成审计质量下降, 可用性不强, 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干部本人都不满意。写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所谓写实就是只描述事实, 没有审计观点, 那么这样的审计报告就没有多大参考价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但必须说明, 这个审计意见仅仅是审计意见而不是领导干部考核意见。审计机关是依据审计中掌握的事实提出评价意见, 仅供干部管理部门参考。而审计部门的任何意见也都是相对的, 所掌握的事实对意见的支持程度只能是一定的, 不可能百分之百, 因此审计风险也是相对的。不能人为夸大审计风险, 也不能向审计机关转嫁风险。当然审计机关必须意识到, 该承担的审计风险必须承担。风险大小与事情的重要性成正比, 作用越大, 风险也就越大, 关键是衡量审计部门能承担多大风险。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总有一种愿望, 希望权力尽可能大一些, 而责任尽可能小一些, 最好没有责任,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它是一项风险比较高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 才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 审计部门承担一定的风险也是应当的。

5. 评价要关注领导者个人在总体中的作用, 而不是集体表现。

在审计评价中, 人们常把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混在一起, 好像单位的成绩理所当然就是领导者个人的成绩, 单位所有的问题都和领导有关, 其实它们不是绝对对等的关系。就存在问题而言, 要区分责任;就成绩而言, 必须关注领导干部本人的贡献程度和贡献大小。以一个地区党政一把手为例, 如果审计中发现, 某地区经济增长很快, 当地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也都迅速增加, 这些成绩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就是党政一把手的功劳。关键是要查明, 书记或县长在任职期间, 为职得上述成绩, 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 采取了什么措施, 制定了什么政策;再根据这些工作、措施、政策判断书记、县长在上述成绩中的贡献程度。如果工作、措施、政策都得力有效, 那就可以评价, 上述成绩的取得与书记、县长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书记、县长在任期内无所作为, 口碑很差, 百姓时有微言, 虽做了一些工作, 也没有直接作用, 为此可以认定, 尽管该地区工作成绩很大, 但与书记、县长关系不大。反过来讲, 如果该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不多, 政绩不大, 但是书记、县长确实非常努力工作, 老百姓的口碑很好, 通过调查了解, 他们确实付出了很大辛苦, 在审计报告中就应该给书记、县长以正确的评价。因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慢, 取决于多种多样的因素, 如该地区基础差、交通不便、资源匮乏, 领导干部确实进行了努力, 但仍没有多大起色, 或者没有奇迹发生。所以审计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只有这样, 经济责任审计才能有信誉, 也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顺.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国审计, 2009 (7)

[2].李树廷.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中国审计, 2009 (11)

[3].吴从勇.构建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国审计, 2009 (6)

[4].徐守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中国审计, 2009 (19)

[5].迟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中国审计, 2009 (8)

篇9: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审计监督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采取建立新校区、重组、合并、扩招等多种形式,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的规定,许多高校结合自身扩大规模后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学校统一领导,二级学院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致使二级学院资金(以下简称资金)规模日渐扩大,其拥有的可支配资金量达到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资金管理也日趋复杂,然而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视一级财务管理,弱视二级财务管理;二级学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效性不足;负责会计业务的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问题,致使有些二级学院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甚至于出现贪污公款、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的情况。因此,亟待实施审计监督,以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其中如何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突出审计重点,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突出资金合法性的审计,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

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截留、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违规招生等违法违纪情况。为了解决办学中有些特殊开支的需要,改善本院教职工福利待遇,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二级学院想方设法,开拓渠道,组织创收,但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有些二级学院领导和教职员工由于对财务制度的严肃性认识不够,财务管理知识又比较匮乏,出现了一系列违法违纪的问题,如二级学院与社会中介合作非法招生,将学费等收入截留在本学院,形成小金库,并公款私存,甚至于出现有的黑中介卷款潜逃,有的黑中介发布欺诈信息,诓骗学生,严重影响了高校和二级学院的声誉。审计这类情况时,首先需取得二级学院与社会中介的协议、社会中介的办学资质文件等有关资料,了解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办学资格;检查是否有经国家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文件,是否开具正规税务票据,判断收费的合规性;了解学生人数,根据收费标准,核实实际收入费用情况;取得有关现金、银行存款账簿、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查看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再如,二级学院采取私自收取学生赞助费、出租公用房屋收入等形式违规形成的小金库。审查这类情况时,需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说明私设小金库的严重性,取得记录小金库的账簿等会计资料,核查资金的来龙去脉。

二、突出资金内部控制的审计,规范使用二级学院资金

重点审查二级学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首先检查二级学院是否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并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有关内部控制审计的规定,核实二级学院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根据二级学院提供的会议决议或会议记录等资料,检查二级学院有无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如财务领导小组和资产领导小组,核实二级学院重大经济决定是否集体讨论决定,有无形成书面会议决议;通过召开二级学院部分教职员工座谈会,查看有关资料,了解学院领导是如何进行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同时,了解学院领导班子有无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是否做到资金使用公正、公开,透明;核查管钱和管账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通过核查管钱人员和管账人员是否是同一人,二人是否定期对账,并有相应对账记录即可,此项审计工作看似简单,易做,但往往是最容易忽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控制点。二级学院一般不设立会计岗位,往往由学院行政人员兼职,这些人思想上不重视这项工作,业务上没有或仅有很少的会计专业知识,只能记一些简单的流水账。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常常发现两种情况,其一是一个人既管钱又管账,其二是学院领导明确分工和要求管钱和管账的人员分开,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只是管钱的人一人记账又管钱,没有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如:某高校二級学院办公室主任正是利用这一失控点贪污公款,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其56岁时被开除公职,给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很大损失和伤害。

三、突出资产管理的审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这里的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二级学院为了办学需要,利用其院管资金购置资产,如何保证这部分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管理,并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也是我们审计的重点。

(一)重视对资产可行性调查、采购、验收、使用、管理的审计

通过核查设备购置的可行性报告,以及购置当时在用资产情况,掌握是否存在重复购置,是否有必要购置;通过查看招投标文件等初始资料,了解设备采购时,程序是否合法合规;通过查阅验收记录,了解设备是否完好,相关人员是否签字认可;通过查看有关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度以及设备使用记录,掌握设备使用效益及管理情况。

(二)重视对重点实物的盘点审计

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二级学院提供的资产清单,对于涉及到例如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摄像机等单位和家庭、个人均可使用的资产以及调离人员使用的资产,在有关院领导、财务人员、资产管理员以及审计人员均在的情况下,采取突击盘点方式,取得盘点结果记录,并进行账实核对,确定是否存在盘盈盘亏情况。

(三)重视对盘盈盘亏资产处理的审计

通过查阅盘盈盘亏申报审批单等资料,了解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通过查阅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掌握学院对已批准的盘盈盘亏资产是否及时做相应的会计处理,以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四、突出对二级学院债权的审计,保障二级学院的权益

篇10:经济责任审计需提供资料清单重点

一、企业基本资料原件及复印件 1.×××同志的任职文件、离任文件;2.企业各项规章制度;3.企业简介、营业执照等有关证照复印件;4.企业有关经营资质证书;5.物价部门审核的收费批文;6.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7.有关合并、划转或重组的上级文件;8.××××会计报表审计报告;9.××××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10.××××年××月以来有关重大决策的会议纪要或决议。

二、××××年××月-××××年××月的财务会计资料 1.财务会计报告(含会计报表、附注、财务说明书;2.会计帐簿、会计凭证;3.会计政策说明;4.银行对账单;5.固定资产、存货盘点记录。

三、××××年××月-××××年××月期间税务资料

1.各期纳税申报报表;2.与税务机关的来往文件,包括:减免税申请及批复,税务审查决定书等。

四、有关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的权属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1.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重大设备购置发票、商标或专利证书;2.其他有关资产权属的证明文件。

五、被投资企业的资料 1.对外投资合同文件;2.被投资企业资料,包括:公司章程、营业执照、验资报告,××××404 年审计报告或会计报表,董事会会议记录或决议。

六、××××年以来以下重要合同文件 1.重大购建资产合同;2.全部担保合同文件;3.重要业务合同(含购、销、服务等;4.场地租赁合同;5.其他重要合作协议、挂靠协议;

七、其他有关资料。包括 1.资产清查盘点表,资产处理报告;2.涉及本企业的有关诉讼文书、法院判决书、调解书、强制执行/中止执行书等;

上一篇:为什么要自主学习议论文下一篇: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