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

2024-08-26

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共12篇)

篇1: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

11月3日晚20时43分,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这枚高达56.97米,重达869吨,因为粗壮的外形而被形象地称为“胖五”的重型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13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这比它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我国之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七号火箭高出了两倍多,长征五号也因此超越俄、日、欧的同级别火箭,一跃成为了这个世界上运载能力第二的现役火箭。

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重型火箭时代,我国也因此成为了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的一员。

篇2: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

长征五号火箭和几个月前试射的长征七号一样,是中国新开发的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动力,火箭引擎燃烧后只会放出热量并产生氧化物纯水)。长征五号在航天系统内部被称为“大火箭”。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而研发的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这一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刚刚好我的同学叫我回去看发射,作为一个中国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文昌人,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再去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的。长征五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它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火箭长53.1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这可真是个庞然大物啊!据悉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光是重大关键技术就有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看来这不仅仅是个庞然大物,还是个浑身都是宝的庞然大物呢。

虽然我们挺早就去到了文昌的清澜大桥,但是一到哪儿,别说是今晚的火箭了,光是这“人海”就可以惊掉你的下巴了。整座桥从桥头到桥尾,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为了找个好位置,我俩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人海中穿梭着。再听听,大家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光我听得懂的方言就有四川话、北京话、河南话、湖南话……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是在说“今晚会有多壮观,这次可长见识了”之类的。丝毫没有意识到8:00快到了。

突然有人“哇”!的一声,只见右手边的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红色的,天亮起来了。火箭从地平线升起,就像一颗快速飞升火球,看着小但是能量可不小呢!真可谓是直指苍穹啊!火箭的光环呈现出十字的形态,所有的光都被它压下去了。今晚,它是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依我看它应该是呈曲线飞行的,它直直地往上飞了好一会,然后来了个大转弯,就到了我们前面的空中了,后面拖着一条尾烟,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壮观。身边的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声,火箭的轰鸣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呼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情绪高涨,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一直到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最新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篇3: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北纬19度,东经110度,一个让世界目光聚焦的座标方位。

海天丝路,椰林婆娑。乳白色的箭体上,用航天蓝标示的“CZ-7”四个字符格外醒目。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19时30分,指挥员发出口令。这1800秒,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漫长,凝聚着千百创业者6年多呕心沥血的建设,汇集着参试各方数年磨一剑的集智攻关,饱含着亿万中华儿女对新发射场和新型火箭首飞的无限憧憬。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19时59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上空传出口令,发射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扶持火箭的摆杆迅速摆开, 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瞬间脱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距离首次发射点火升空已进入读秒阶段。参试人员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设备,一字一码地查验每一项数据。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看出,既有严肃、认真和紧张,更充溢着对任务成功的执着、期待与信心。

空旷开阔的新发射场一片宁静。

工作人员聚集的指控大厅一片宁静。

“5、4、3、2、1,点火!”20时00分,伴随着“01”号指挥员王光义铿锵有力的口令,中国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烈焰飞腾,呼啸而起,在海天之间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

顿时,海岛沸腾了!激动的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鼓掌声。航天测控人员的目光,此时继续紧盯着穿越天际的长征五号。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

来自各方的测控点接力把火箭飞行数据实时传来。

20时20许,发射场系统指挥长张振中宣布:“长征五号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指控大厅里再次传来雷鸣般的掌声,各方参试人员紧紧相拥,庆贺胜利。

这标志着中国“太空家园”--空间站的建设已拉开大幕。

为了这一刻,多少建设者露宿风餐,拼搏奉献。

为了这一刻,多少航天人夜以继日,创新超越。

篇4: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长七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到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远征-1A上面级是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改进型,具备多次启动的能力,可以更加机动灵活地将多个不同需求的载荷送入相应的轨道位置。

在此次发射中,长征五号火箭与远征-1A上面级共携带了5类6项不同需求的载荷,其中包括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该返回舱的发射,开启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工程的序幕。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长七火箭采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吨和120吨两种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无毒、无污染,是一枚绿色环保火箭。

在此次任务中,长七火箭首次尝试应用“新三垂”测发模式,将火箭在发射区的工作时间缩短至3天,采用全三维无纸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了全数字化研制新模式,全新防护设计技术让火箭较好地适应沿海发射场高热、高湿、高盐雾的环境特点。

作为空间实验室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今年下半年还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飞船。明年,长七火箭将发射我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为我国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搭建起“天地运输走廊”。

未来,发射可靠性达到0.98的长七火箭还有望成为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长七火箭将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承担我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是继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顺利首飞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第四个成功首飞的成员,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篇5: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回顾中国航天事业,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

现如今,发展航天技术,不仅是民族智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提升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航天人巨大的荣耀和梦想的种子,将年复一年地广泛播撒,为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带来巨大感召力。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着更加蓬勃、辉煌的发展。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亦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航天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行永不停歇。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2.最新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3.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篇6:长征5号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何为“航天精神 ”?百度输入这个词汇,页面上跃入眼帘的有: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的理想和抱负……

——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航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攻坚克难、一丝不苟、廉洁报国……

读着我们伟大祖国接二连三的“飞天”喜讯,读着以上这些文字信息和直观解释,感受着这些句子,体会着航天精神传递我们、给予我们、激励我们的启示和力量,让人感叹、让人敬仰,也让人振奋。我的理解就是,在实现了和正在继续实现着“敦煌飞天”的神话梦想、“嫦娥奔月”的千年期盼的既艰辛又让人惊喜、自豪的路上,在这个更需要付出、需要努力、需要创新、需要坚持和也需要自强、自勉、自励、自律、自尊、自省的时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有航天人的高尚品质、爱国情怀、献身豪情、坚韧意志和赤子之心,具有责任在肩的身先士卒和自觉担当,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坚持、开拓创新的执着、精益求精的品格、爱岗敬业的作风、齐心协力的携手和献身事业的忠诚。跟实现航天梦一样,各行各业都必须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珍惜时间、时不我待、自我激励,大力建设和弘扬富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航天精神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习。

篇7:长征5号发射感想作文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生动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我国先后研制了14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截至10月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111次发射。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发射了106次,发射了109颗卫星和7艘飞船。自以来,长征火箭已连续69次发射成功,成功率居世界前列。

载人航天工程先后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飞船推进、返回和再入技术,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运载火箭技术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2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月28日,随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的平安返回,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类应用卫星,直接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航天技术转移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促进了有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近80%是在航天需求的牵引下研制的,有近项航天科技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8:长征五号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作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工程,航天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生产中。

没有一张图纸,航天人用手搓成第一根复合推进剂灰色药条,没有试车台,就利用一座山神庙的废墟做测试房,把山崖作推力座。条件艰苦,航天人用手去挖炸药……

“我们站承担着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当时,站里使用的计算机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算一条弹道要凑合着算三次,需两三个小时。为按时保质完成计算任务,我们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吃一顿饭。”原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宋庆元这样回忆,她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受到毛主席、周亲切接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此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返回制动火箭固体发动机连续24次参与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9: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

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利箭破长空,扬眉又吐气。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是我国现役最强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长征五号成功与否,对后续探月工程三期、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能否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因为块头大,长征五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胖五”。胖五自带光环和流量,每一次出征备受关注。追梦之路,并非坦途。11月3日,胖五首飞成功。7月2日,胖五第二次发射遭遇失利,“旅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接下来的900多个日夜里,研发团队三次归零,最终走出阴影,迎来高光时刻。

归零就要有赶考心态。长征系列火箭具有超高成功率,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6%。犹记得,每一次成功发射后的报道结尾总是附上一句,“这是长征系列火箭x次飞行”。我们已经习惯了成功,甚至有点“麻木”,当失败来临的时候,还真有些猝不及防。我们似乎忘了,“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新征程,新起点,新心态。踏出去的每一步,既要信心满满,又要小心翼翼。在离开西柏坡进京前,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要进北平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我说的准备不是收拾盆盆罐罐,是思想准备。要告诉每一个干部和战士,我们进北平不是去享福,决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在毛泽东看来,进京就是“赶考”,“而今迈步从头越”。不管做什么事情,党员干部都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方能行稳致远。

归零就要有斗争精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胖五失利,锤炼了一支敢打敢拼的钢铁之师。航天人不仅要攻克技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更要攻克思想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航天人早已宠辱不惊,既没有垂头丧气,又不会志得意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相比败不馁,胜不骄更难做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党员干部尤其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艰苦奋斗。老英雄张富清,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深藏功与名,继续在贫困山区奋斗,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归零就要有严实作风。问题少一个,胜算多一分。只有坚持实事求是、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找到症结,保证胖五“身心”健康。为了抓住“魔鬼”,胖五研发团队“众里寻他千百度”,即使“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要“不破楼兰终不还”。908天里,火箭研制人员进行了240多项技术改进,其中包括9项比较重大的改进。火箭试验团队累计进行了40余次、15000余秒的关键技术试验。短短两年多里,试验团队完成了以前工作量的一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归零决不是简单的从头再来,而是刀刃向内解剖自我,是“点燃”过去“照亮”未来。不管是从失败走向胜利,还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凡属过往,皆为序章”,来一次深刻的归零,为前行加点油。

归零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如果说火箭运载能力体现的是航天人的硬实力,那么伟大的梦想、长征精神和航天精神的完美融合便是航天人的软实力。梦想有多大,精神有多强,舞台就有多大。“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动情地写道,“你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中国航天人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宏伟的目标,给予了航天人无穷力量,支撑着航天人负重前行。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常温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刷新中国“速度”,实现第一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实现第二个100次发射,用了7年;实现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一次次成功,一次次奇迹,一次次跨越,源于一次次归零,更源于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不论走多远,都要归零,回归“初心”。

篇10: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

一声春雷拔地起,耀眼红光透夜空。近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时值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发射,令人振奋、令人骄傲。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又一次奇迹,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 篇章,也不断助推着中国成为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航天强国。

梦想推动中国航天事业“新飞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是的,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有着一个不变的航天梦,直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横空出世,让这一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成为了中国追梦太空的起点。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时起,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在加速前进。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了爆发性成长,进入了稳定、高速的发展期:从第1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更是仅用了4年时间。迄今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先后有17型火箭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在这半个世纪的跨度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力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让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脚步越走越坚定。

创新点燃中国航天事业“新引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就如同翻开一部中国航天的发展史:从常温火箭到低温火箭,从串联式火箭到捆绑式火箭,从小推力火箭到大推力火箭……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诸多心血,是中国航天不断创新发展的最好注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已形成系列型谱,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飞船和探测器的能力。特别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发射开启了“30+”模式,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独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航天发射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随着长征火箭产品系列越来越丰富,进入空间的能力越来越强,我国正以创新驱动点燃航天事业发展的“新引擎”,让中国航天的舞台变得越来越广阔,为中国探索浩瀚宇宙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奋斗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长征”。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2030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

篇11: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

近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的消息振奋了所有的中华儿女,“胖五”在文昌发射场的上空留下了一道耀眼的尾巴,是无数航天人热泪盈眶后的泪痕。长征五号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在经历2次小挫折后,他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再战苍穹,这一次他用实力证明了中国力量,践行了航天精神,寄托了航天人的初心使命,向中国梦又迈进了一步。

浴火重生练就一身钢筋铁骨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技术成熟的长征3号系列火箭对于发射更重、更大、更复杂的航天任务已经表现出“力不从心”,中国急需一枚“大火箭”,而长征5号的问世将对中国未来航天事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征5号背后的科研人员从的发射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经过他们对长征5号无数次的细致“体检”,最终交出一份精准健康评估报告,查出病源,对症下药,才会如今健康的“胖五”。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一个剪影,“胖五”是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液体火箭,他的整体性能和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衔胆栖冰造就一个热血青年

908天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差不多2年时间数字,可是对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科研工作人员却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他们昼夜奋斗,团结协作、迎难克坚,只为让“胖五”能够再次成功地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失败是成功之母”,小小的挫败绊倒不了中国这个巨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科研工作人员凝聚力量在这908天的时间里卧薪尝胆、衔胆栖冰,最终在文昌发射场成功地把“胖五”送上了太空。“胖五”采用的是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清洁推进剂,众所周知,液氢和液氧的储存温度都远低于冰点,因此“胖五”还有一个别名称为“冰箭”,而“胖五”却是一个强壮的热血青年,他具有高性能、零污染、大推力、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因此“胖五”是中国未来实现飞天揽月关键一招。

航天精神铺就一条通天大道

“太空探索永不止境。”航天精神激励着广大航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航天梦想变为现实。在“胖五”的飞控大厅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年轻航天人的面孔,航天精神正在薪火相传,而年轻一代的航天人正以实际行动回答老一辈航天人钱学森同志那一句“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在党中央集中统揽下这一项宏伟的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也正是依靠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航天事业才能实现了“一代人干成几代人的事”的壮举,才能铺就一条通向浩瀚星空的通天大道。

篇12: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感想心得

事实上,欧盟空间组织提出建立国际月球村的设想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人类必须首先征服月球,在月球上逐步地适应与我们的母体——地球非常不同的生存环境并长期生活下去,然后方能在月球上构筑前进基地,这是向深空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如果我们连自已最近的邻居都搞不定,奢谈火星探索究竟又有多少意义?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卫星入轨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上一篇:名人孔子的故事下一篇:橱柜的促销活动宣传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