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4-07-26

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通用5篇)

篇1: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2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是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科技计划。本计划旨在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等措施,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辐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2012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根据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支撑和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社会公益技术推广为重点,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接续替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选项原则

1)符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与技术政策,紧密围绕各地的支柱产业,对产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有重要带动作用。

2)技术先进成熟、覆盖面广,适用性、集成性强,能跨行业或跨地区应用,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3)重点推广近五年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所产生的成果及获国家、省科技奖励的成果。

4)有利于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推广基地及推广环境建设。5)有利于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三、重点领域

围绕国家及我省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促进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重要影响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广,以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可有效促进资源、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公益技术推广。

(一)农业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加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

1、种植业

1)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及杂粮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果树、蔬菜、花卉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2)旱作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推广。包括雨水集蓄工程配套技术,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集雨灌溉技术,不同旱作生态类型区主要作物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和稳产高效抗逆调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深松深耕等保护性耕作农业技术,旱作节水机具及产品,农业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

3)环保型肥料、农药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环保型、专用复合(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多抗、高效、持久、安全的新型农药及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技术,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技术,土壤培肥与土壤水肥调控技术,区域性中低产田改造技术,防治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生态农业技术。

2、畜牧业

畜禽新品种及标准化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包括畜禽新品种及配套养殖技术,牧草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畜禽营养调控技术及安全优质高效饲料配方和加工技术,饲料添加剂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畜禽生产繁育生物工程技术,畜禽产品质量监测技术,畜禽粪尿及养殖场污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畜禽生产环境控制技术,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监测、检疫诊断与控制技术,高效安全型兽药,非常规饲草饲料资源的加工利用技术。

3、农产品加工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储运技术推广。包括杂粮、干鲜果品、特种油料、肉类、奶类等特色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食品原料加工特性与加工品质评价技术,农产品节能、环保贮存库建造技术,果品蔬菜预冷贮藏保鲜技术,农畜产品储运增值技术。

4、农机与农业工程

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推广。包括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和装备,牧草生产和饲料加工机械装备,现代养殖技术设施及装备,设施农业新型设施和机械装备,果园机械化作业装备,农产品分级、干燥、保鲜、储运及加工关键装备,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装备。

5、林业

林木优良品种、先进造林技术及森林资源保护技术推广。包括林木优良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径流林业技术,抗旱造林技术,有机旱作林业技术,山坡地经济林营造管理技术,盐碱地造林和植被再造技术,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构建技术,森林病虫害鼠(兔)害防治及森林防火技术,生态林业工程综合配套技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二)工业 围绕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全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发展低炭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1、能源

1)煤炭高效集约开采技术和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推广。包括煤炭高效集约安全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煤炭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与装备,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煤炭洗选新技术和新工艺,煤炭洁净、高效、集约转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煤基多联产工艺技术,焦炉煤气生产化工产品新工艺,煤焦油及粗苯深加工技术,乙炔化工新工艺技术,甲醇及下游产品开发新技术,传统煤化工节能减排新技术,燃煤污染综合控制和利用技术与装备,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洗中煤和煤矸石发电技术及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煤电化联产工艺技术及装置。

2)安全可靠的电力输配和电网安全技术推广。包括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安全配电与供电管理信息系统。

3)工业节能技术推广。包括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生产过程集成优化节能技术,工业炉窑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新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技术,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的节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电力工业节能降耗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

4)新能源技术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技术与新装备。

2、装备制造业 1)新型装备及制造工艺与技术推广。包括高效采煤设备和工艺技术,高速铁路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与工艺,大型冶金成套、锻压设备、起重运输机械设备等重型机械,高性能、高可靠性液压元器件及系统,替代燃料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与工艺,纺织机械产品。

2)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推广。包括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集成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超精密加工制造技术。

3)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技术及装备推广。包括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生产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业需要的智能传感器、智能化精密测试仪器及检测控制技术,重大工程自动控制系统。

3、新材料

1)钢铁及铝镁合金生产与加工技术推广。包括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不锈钢、合金钢、优质钢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高效连铸、连轧技术,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镁与镁合金材料制备新工艺,铝镁合金材料精深加工技术,铝镁合金制品精密锻造、精密压铸成型技术,特殊性能和用途的镁铝合金材料和制品生产技术,钢铁及铝镁合金生产过程节能降耗、污染物或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技术。

2)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推广。包括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高磁性能的稀土永磁薄膜材料,高磁能积的纳米和非晶金属永磁材料,高温永磁材料,钕铁硼磁体表面处理防护技术,新型高性能稀土发光显示材料及应用制品,大尺寸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应用产品,应用于汽车尾气、燃气、石化和环保领域的高效稀土催化剂。3)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应用技术推广。包括高性能环保催化剂及其载体材料,电子专用材料,新型橡塑助剂和超细功能材料,新型吸附材料,新型膜过滤材料,新型工业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胶粘剂、保温材料、涂料、感光材料、光固化材料、油墨等专用化学品。

4)其它新型材料制备、加工与应用技术推广。包括新型复合材料及大型复合结构部件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超导材料、光伏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制备、成型、加工及应用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新型炭素制品、改性高岭土材料、纤维材料、耐火保温材料、粉体及微孔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新技术和产品。

4、电子信息

1)新型电子装备及信息技术推广。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新型显示器件生产设备,电子仪器专用设备,新型传感器及智能信息处理测控系统,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及配套产品,信息安全防泄漏技术及设备,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及终端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备。

2)生产过程控制及传统产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质量控制和调度优化集成技术,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物料管理等集成信息技术,集成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分析仪器仪表、环保、智能交通监测系统,重大自然灾害监控及预警产品或系统,面向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应用技术。

3)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支撑软件推广。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技术,旅游和物流信息化技术,教育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技术,现代传媒信息综合平台技术,动漫产品数字技术和超媒体技术,下一代宽带网络相关技术,现代服务业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技术和应用软件。

(三)社会发展

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资源节约、生态恢复、污染防治、城乡建设、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现代服务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广,为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资源环境

1)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包括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技术,低品位、难利用矿产资源的利用技术,先进勘探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水资源集约利用与水环境治理技术推广。包括农业、工业、城市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矿井水回用、劣质水多级利用和中水回用技术,污水综合处理技术,水资源信息采集、智能化用水管理和旱情监测评价系统,多种水资源联合调度技术,水土保持与雨洪资源化技术,水资源保护技术,水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重点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3)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技术推广。包括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土壤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和土壤生态监控与修复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矿区和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重建技术,风沙源区土地沙化防治技术,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湿地保护技术。4)循环经济共性技术推广。包括煤炭、化工、冶金、电力等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污染物排放治理技术,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技术。

2、城市化与城乡建设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推广。包括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技术,黄土边坡稳定技术,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技术,大型改性沥青加工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技术及装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智能管理系统及机电设备监测鉴定技术,现代物流技术。

2)绿色建筑及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保障技术推广。包括绿色建筑技术及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设备,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室内污染物监测与净化技术,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城市与城镇群污染防控技术,建筑立体绿化实用技术,城市信息化技术,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

3、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

1)多发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减灾技术推广。包括干旱、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地震、滑坡、山体崩塌、矿区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洪水的预报、监测、防御技术,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2)煤矿生产安全预警与防控技术推广。包括矿井条件下瓦斯与粉尘爆炸预警技术,矿井水体探测和水灾防控技术,煤矿重大灾害救援技术。

3)公共安全控制技术推广。包括食品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和控制技术,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运输过程监控技术和防燃爆、防泄漏技术,保障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及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的重大装备和系列防护产品。

4、医药卫生与人口健康

1)重大疾病与地方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技术推广。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呼吸道疾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重大疾病,肝炎、艾滋病、人畜共患疾病、寄生虫病等传染病,氟中毒、碘缺乏症等地方病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

2)生物医药技术推广。包括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生物化工新工艺,天然药物有效成份分离提取技术,创新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中药新剂型,中药现代化制备技术与工艺,药品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及应对技术。包括重大疫情、流行性突发疾病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防治和应对技术。

四、申报方式及要求

1、申报方式与时间

项目申报采用网络申报与纸质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申报和受理的时间为2011年6月15日上午8时至8月15日下午18时(各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集中申报本单位、本部门的推荐项目);纸质材料由各推荐单位收集后集中统一报送省科技厅,截止时间为2011年8月19日。各项目单位申报的截止时间由相应的推荐单位确定。

纸质材料报送地点:省科技厅计划成果处。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66号,邮编:030001。联系电话:0351-4046610,4038104,4068006。

2、申报材料

项目单位申报材料包括:

1)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成果推广)项目申报书;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相关附件,包括相关技术评价证明、检测报告、特殊行业生产许可证、应用证明、技术合作协议等必要材料。

全部材料应为A4纸格式,并按顺序装订成册,其中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电子版从省科技厅网站相应栏目下载。推荐单位申报材料包括:

项目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由项目单位和推荐单位加盖公章),《项目汇总表》一式二份(推荐单位加盖公章)。

3、具体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山西省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当研发实力和工作基础,并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金保障的企事业单位。同一单位的项目只能通过一个归口推荐单位进行申报。

2)同一个项目只能针对一个科技计划进行申报,不得多头申报。3)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一年六月九日

篇2: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前 言

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是一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点科技计划。其宗旨在于按照“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的要求,以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山西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主要支持重大、共性和社会公益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政策、机制研究,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指南说明

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紧紧围绕“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所报项目推广的成果应是近年来产生的科技成果。工业项目注重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及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农业项目注重选择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农机、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进行实施。本指南主要针对申报2007年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时参考。

二、申报方式

本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采用网络申报与文字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申报时间要求: 省科技厅在今年7月1日上午8时至7月31日下午6时,通过互连网公开受理各组织部门集中推荐的2007申报项目。各组织部门在以上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集中申报本部门推荐的项目,各项目申报单位申报的截止时间,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由各相应组织部门自定。文字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8月1日下午6点。

申报资料要求:

项目正式材料:《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相关技术评价证明、检测报告等必要的相关资料。所有申报文字材料一律一式五份,项目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加盖公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及电子文件可在本网站下载。

组织部门集中申报本部门项目时,应同时申报加盖公章的本部门所申报项目的《项目汇总表》一式两份。

三、注意事项

(一)、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山西省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同时具备相当研发实力和工作基础,并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的企事业单位。同一个单位只能通过一个归口组织部门进行申报。

(二)、县、市项目负责人须是中级以上(含中级);省级部门的项目负责人须是副高以上(含副高)在职科研或管理人员,并有三年以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项目负责人年龄应小于60岁。每人只能申报主持一个项目,不得多报。正在主持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人员,在目前所承担的项目尚未完结之前,不得申报主持本计划项目。

(三)、一个项目只能针对一个具体计划进行申报,不得多头申报。

(四)、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资助经费仅作为引导经费,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五)、材料报送地点: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计划成果处,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66号,邮编030001,联系电话:0351-4068006。

四、本计划重点推广内容

(一)、农业

1、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与栽培

重点支持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杂粮、蔬菜及特种油料作物、高效作物的新品种、新品系推广;推广高产、高效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建立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条件和不同生产目标的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化的栽培模式,逐步实现主要作物栽培的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精确化。

2、节水、旱作农业

A、围绕全省旱地农业问题,优化农林牧用地结构,发展水保型生态农业,重点推广坝系农业工程技术、机械化宽幅水平梯田修造及生土熟化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径流有机旱作技术,不断完善、提高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重点支持多功能、可降解、可回收的宽幅新型覆盖材料、抗旱保水剂和其它新材料。

B、推广应用高效灌溉输水节水新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提高农田灌溉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重点推广管道输水及渠道防渗,特别是在抗冻胀方面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高效、低能耗、低投入的喷微灌等技术与设备;灌区自动化管理技术、水量计量技术、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等。

3、畜牧与饲料

加速优良畜禽品种选育、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标准化、高效设施养殖新技术推广,提高个体和群体生产水平,推动 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推广畜禽重大疫病快速诊断及防治技术;加速新特兽药、兽用生物制品、兽用中草药制剂及厩舍洁净剂的开发与推广;推广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的高效利用技术及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加速抗逆、优质、高产牧草的选育,加强良种牧草种子工程化技术开发和繁育基地建设,扶持牧草生产、干燥及加工先进配套技术及设备的开发与推广、推广设施养殖配套工程技术及关键设备。

4、农机、农产品加工及无公害农业等

A、加强农业机械化成套设备的推广应用,重点加强种子产业化工程、复式耕作、主要作物环节、田间作业及节水灌溉、农产品分级、干燥保鲜储运及加工成套设备的开发推广。

B、加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监测、检测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术、精包装等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C、推广无公害食品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重点推广生物农药、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配套技术。

D、加强土壤监测、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开发,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土壤养分测定技术和植株分析诊断技术,逐步把施肥的目的由单一提高产量转变到改善生态环境和保证农产品质量上来。开发推广特色农业、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专用肥料。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重点支持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叶面肥、种子包衣肥、缓释肥、高浓度复合肥等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

E、加强生物农药和环境友好新农药等植保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支持多抗性和持久抗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及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抗虫品种的持续利用技术;昆虫信息素及植物它感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合成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检疫技术、农药残留及畜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等。

5、林业

紧紧围绕“绿色山西”建设, 配合国家六大林业工程和省五大林业工程,加强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模式选择及配套技术推广,积极推广经济林优良品种,启动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的生态用材树种选育推广工作。通过技术示范,加速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重点推广的林木良种有:骏枣1号、壶瓶枣1号、冬枣系列良种,早、晚实核桃系列良种,胎里红等柿子系列良种,优

一、丰仁等仁用杏晚花防霜冻良种、四倍体剌槐良种,油松、落叶松种子园优良种源。重点推广的林业技术有:径流林业技术、有机旱作林业技术、山坡地经济林营造、管理技术、森林野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林业工程综合配套技术;良种快速繁育技术、森林野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技术等。

6、水利、水保技术等

加强水资源水环境质量监测预报技术、防汛抗旱与减灾技术、节水及高效用水综合集成技术、水库减淤排沙技术,以及先进的水土保持监测、治理技术等的推广应用。以调整渔业结构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以名特优鱼类为养殖对象的高效渔业、以水土综合利用为目标的生态渔业推广无公害水产药物及水质改良剂。因地制宜推广应用集雨微灌的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小水电代燃料节能型生态保护综合模式。推广应用先进的水工建筑新材料、新技术。

(二)、工业

1、电子信息

以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等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可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日益突显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A、软件产品。是指向用户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在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重点鼓励和支持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信息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 牌的软件产品,特别是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应用程序、计算机辅助工程/产品开发软件、数据库、电子政务软件、为改造传统产业服务的应用软件等。

B、微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基础,集成电路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发展,提高集成电路产品设计软件工具开发、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及应用、封装开发等方面的水平,从而促进具有一定水平的能批量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的快速发展。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产品及应用开发、封装、测试技术和产品;IC卡芯片设计开发及模块制造;集成光电子器件等。

C、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表面贴装元件、片式半导体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光电器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等。

D、智能交通产品。利用先进的传感、软件、网络技术等提高现有交通管理基础设施、营运、物流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集成等。重点围绕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运营与安全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等。

E、其它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及装备、通信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信息安全产品、电子专用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

2、光机电一体化 鼓励发展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机、电一体化新一代技术装备,使产品功能提高、适应领域扩展、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适应性加强、可靠性提高,使产品具备更加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由此提高和改变传统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品种结构和配套现状,促进传统机电产品的升级换代。

A、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完成自动化生产控制任务和设备的监控与管理的系统。主要支持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基于PC的控制系统、面向行业的控制系统、车间级设备信息集成系统、专用控制装臵等。B、高精度、高可靠性及更高的环境适应性的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的高性能仪器仪表。

C、发展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扶持自动化、柔性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装臵、设备、单元和系统,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的生产目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D、发电厂及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原有设备及系统进行技术提升,通过采用高级应用软件,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管理水平。支持的重点主要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用于柔性输变电系统的新型装臵等。

E、纺织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采用微机、PLC、变频调速、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纺织专用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以控制、计量、检测、调整为一体的、带有闭环控制的机电一体化包装机械设备等。

F、汽车行业相关技术产品。主要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开发新型关键零部件,提高水平的电器类零部件。如:增压中冷技术、废气再循环装臵、高压共热系统、先进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基于CAN现场总线的汽车仪表系统、微电机、组合仪表、组合开关、中央控制锁等。

G、重大技术装备。以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的集成创新为核心,推广一批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设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如大型冶金装备、大型矿山成套装备、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等。

3、新材料及相关技术

A、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体指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和高韧性、重量轻等优异性能的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

a)深加工镁、铝轻合金结构材料及制品。主要包括无污染新工艺技术生产高纯金属镁及合金,高强度、耐蚀及阻燃镁合金在航空、汽车、信息行业及其它工业领域应用及民用镁制品;精密锻造、精密压铸铝合金及交通运输用铝合金件,特殊性能和用途的稀土铝合金材及应用品。

b)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包括高性能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等材料。

c)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片式化、微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新型元器件相关基础材料。包括: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和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的软磁体材料;规模化生产的电真空用无夹杂、无气孔不锈钢及无氧铜材料;高性能屏蔽材料等。

d)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及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等。主要包括大直径砷化镓、硫化锌、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外延片、红外光学锗单晶、多晶硅、高温超导线材、块材及大面积双面超导薄膜材实用化技术、高电位高电容镁牺牲阳极、新型金属传感器材料等。

e)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包括:高性能烧结及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各种钕铁硼磁体的高水平表面处理防护技术、新型高性能稀土发光显示材料及应用制品、大尺寸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应用产品、应用于汽车尾气、燃气、石化和环保领域的高效稀土催化剂。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纤维材料。a)具有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导性、半导体性、光电性、压电性、铁电性、耐腐蚀、化学吸附性、吸气性、耐辐射性等功能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人工晶体、功能玻璃、催化和环保用陶瓷等。

b)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耐磨损和易加工等特点的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先进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磁性高分子材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低成本的工程塑料和高性能通用塑料等。c)新型纤维材料重点支持高性能纤维、新型成纤聚合物、天然纤维的高性能化及新型天然纤维、环保及可生物降解型纤维等。

C、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保证新材料制品能够批量、稳定和高效生产的先进工艺、装备及精确的在线控制和后续检测与评价技术等。

a)冶金行业,要加强节能、降耗及环保治理技术推广。鼓励采用短流程工艺技术、高炉富氧喷煤、直接还原、高炉煤气回收利用、铁水预处理、钢水炉外精炼、高效连铸、连轧等先进技术和工艺,重点支持利用企业余热、余压,开展废气、废渣、废水的综合利用。

b)以高纯、超细、高均质、致密化等为代表的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为获得超细和纳米晶粒组织的快速凝固制造技术;半固态成型和近终成型技术;温压成型、注射成型、喷射成型等先进粉体成型技术;高压水、气雾化制粉、激光、等离子体气相反应、有机前躯体热解法等制备高纯超细粉和纳米粉体,微波、激光、放电、等离子等快速致密化绕结技术及低温烧结技术等。以及高分子材料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

D、精细化工材料。我省精细化工材料的发展思路在于通过突破系列精细合成、精细加工技术和新催化技术等,不断开发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新品种,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需求。

a)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电子化工材料,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用材料、印刷线路版生产与组装用材料、显示器件用材料三大类。

b)新型催化剂。以实现清洁生产工艺和生产高性能、高附加值化工产品为目标,重点扶持新工艺、新型催化技术、高性能催化剂及用于催化剂制备的新材料。主要包括:新型精细化学品合成催化剂、新一代环保催化剂、新型催化载体材料等。

c)专用精细化学品。主要包括新型工业水处理剂、造纸化学 品、油田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饮料添加剂、皮革化学品等。重点支持环境友好的新型水处理剂、适用于保护性开采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型油田化学品、新型表面活性剂、环保型功能涂料、新型感光材料、新型油墨等。

d)新型橡塑助剂和超细功能材料。功能化、高效能、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橡塑助剂,以结构控制、形态及尺寸控制和表面性质控制技术和高分散均匀复合技术为特征的超细功能材料。主要是指新型环保型橡胶助剂及清洁工艺;新型高效、特效、无毒、多功能塑料助剂;结构、形态及尺寸可控和表面性质可控的超细无机功能材料、具有有电子转移特性的功能材料等。

e)新型煤化工。通过对煤间接和直接液化、气化、净化、催化合成等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和工程的放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为原料,依靠现代洁净煤技术为支撑的催化加氢液化、煤干馏及干馏液体精制生产燃料油和甲醇体系能源的化工新兴产业。

4、生物、医药

生物技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食品与营养、资源与能源、环境与健康等重大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医药卫生、农林牧鱼、轻工与食品、能源与化工、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重点支持:

A、医药生物技术中的重组蛋白质药物、新型疫苗、核酸类药物以及生物技术开发的天然药物等。

B、中药天然药物。主要包括珍贵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种选育技术和产品、或代用品;符合种植规范和管理要求的中药;中药新品种;先进的中药制备及制剂技术和制药装备等。

C、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新药原料及制剂。主要包括: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备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天然物质中提取或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用拆分或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新的复方制剂等;新型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药、糖尿病、防治骨质疏松、肝炎、结核病及其它传染病的新药;重大工艺创新药物及药物专用中间体、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等。

D、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微生物发酵技术和产品、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等。

5、能源与高效节能

A、煤炭。采用先进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积极推进煤炭高产高效矿井技术,提升矿井装备水平,推广综采放顶煤和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加强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和洁净煤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重介洗煤技术和浮选压滤新技术等。大力推广型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等。

B、新能源及相关产品。重点推广新型高性能电池、半导体照明技术及产品;氢能和热能转换技术产品;太阳能技术、风能利用技术和生物质能技术产品等。

C、高效节能技术及相关产品。节约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措施,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材料提高传统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是我省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支持的重点是:钢铁工业冷却系统节能节水技术、加热炉100%低发热值煤气使用技术、大中型转炉、电炉汽化冷却用真空精炼汽源相关技术、电解铜和铝冶金节能新技术和相关产品、化工工业节水节能双效技术、烧碱工业节能新技术、合成氨工业适用的节能技术及设备、水泥生产过程中余热回收技术、节约型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环保型电加热炉的技术推广等。

6、资源与环境

坚持“合理利用,突出集成,支持创新,清洁发展”的方针,资源与环境领域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与设备。

A、水污染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与设备、畜禽养殖和面源水污染控制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和高浓度有毒 有害废水处理技术与装臵、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技术与装备。

B、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洁净煤与燃气技术和产品、工业有机废气控制技术及产品、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提高技术及高效空气净化器、新型高效烟气净化技术等。

C、固体废物处理与处臵技术。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危险废物处理、处臵和利用技术、尾矿和废渣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控制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技术等。

D、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水质自动采样器、单功能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在线式排放口污染物自动监测,废水、废气、废渣中硫、磷及贵金属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等。

篇3: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1 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因素

当前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气氛日趋浓厚, 科技创新活动日渐增多, 涉及各个学科和领域。仅2014年, 山西农业大学就先后参加了山西省第十二届“兴晋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第六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参与, 对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 引导他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大胆尝试, 努力创新,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虽然不断增多, 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却没有相应的升温,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因素很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通过对近200名山西农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74.2%的学生有参与科技创新的想法, 20.0%的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热情, 究其原因:一是对科学精神的缺失。一般大学生在通过电视、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过程中, 除了时事政治外更喜欢消遣娱乐类信息, 对科学知识类关注不足, 一些大学生热衷于考研、考证书的支点是生存需要而不是科学兴趣, 真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很少。二是对科技创新活动认识不足。调查中, 19.4%的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偏见, 认为大学生搞科技创新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与基础学习不能均衡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对科技创新活动兴趣不高。就山西农业大学连续三年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的情况来说, 2012年申报104项, 立项44项, 参与人数500人次;2013年申报240项, 立项73项, 参与人数962人次;2014年申报244项, 立项72项, 参与人数964人次, 申报数、立项数和参与人数虽然逐年增加, 但相对于山西农业大学的学生总人数来说参与率、普及度不够高[3]。

2) 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大。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重要作用, 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通过分析山西农业大学现状, 笔者认为:第一, 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等学院的生师比甚至在30以上, 很多指导教师单说平时上课就已力不从心, 再加上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 很难有多余精力去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第二, 部分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 在对学生的指导上都是突击指导, 效果很不理想。第三, 科技创新指导往往存在扎堆现象。很多院系威望较高的教师往往负责多个科技创新项目, 而其余一些教师甚至没有项目可以指导, 这样不仅使这些威望较高的教师不能高效指导科技创新项目, 而且造成指导教师师资力量的浪费。

3) 科技创新活动运行体系不够优。虽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健全, 已逐步形成学科、专业配置合理、组织及管理机制科学的科技创新体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体系仍然不完善[4]。首先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中, 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常常由多个部门分别负责, 存在部门间配合不力的现象[1]。山西农业大学在2013年已通过了《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办法》, 明确规定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 人事、教务、科技、计财、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领导组, 组织协调项目的开展和实施, 但实际过程中, 部门间相互推诿、协调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是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我国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步晚, 虽然一些高校很早就开始了综合测评制度的改革探索, 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制度, 但是人才测评方式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 过于单一、不全面, 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并不科学。再次是结题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不健全。在每年的科技创新项目结题过程中, 缺少合适的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 结题率、结题质量并不理想。据统计, 山西农业大学2011—2013年连续3年的省级重点和一般性科技创新项目共73项, 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只有3项, 发表率不足5%, 科技创新项目应用、推广, 申请专利的几乎为零。

4) 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大。由于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质, 并且开放实验室, 这就势必会耗费学校大量的物资资源, 对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就山西省内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势而言, 只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发展形势良好, 拥有211工程专项经费和一省一校工程专项支持, 学校划出更多经费支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而在其他大学中开展此项活动则较为缓慢。此外, 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又出现重视重点学科、王牌专业, 忽视弱势专业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很多科技创新项目因缺少资金和物质支持, 畸形发展, 无法较好地完成。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赛事,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因为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在项目成果、普及人数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

2 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方法

针对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因素,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来不断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的积极性。

1) 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既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 又关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只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 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对伪科学缺乏鉴别力, 对科技创新缺少兴趣的现实, 从培育科学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等方面, 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一是从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入手, 改革课程设置, 丰富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培育科学精神[1]。二是从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入手, 依托高校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宣传教育活动, 在宣教活动中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三是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入手,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此外还需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深入社会,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

2) 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在师资力量上下工夫, 减轻教师授课压力, 使教师有更多精力参与和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其次要提高教师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把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挂钩, 对指导教师进行一定的课时补贴。三是严格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教师的审核工作, 使每位教师最多指导两个项目, 杜绝扎堆现象, 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指导科技创新项目。

3) 进一步抓好制度体系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 应在加强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上做大文章, 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第一,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列出责任清单, 规范部门职责, 强化配合意识, 加强沟通交流, 各司其职, 杜绝模糊地带, 消除责任“真空”。第二,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先进的教育理念, 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支撑。学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克服高校传统评价存在的指标模糊、内容片面、方法单一的弊端, 要以更宽广的视野, 发掘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从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等方面, 全方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做出科学评价。“评优”“评奖学金”“研究生推免”等高校人才评价机制要修改完善。如让科技创新项目完成较好、但考试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 也能在学校得到较高评价。第三, 健全结题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首先, 严格科技创新结题要求, 并量化具体标准, 例如就论文发表的期刊进行审核, 对于质量差的坚决不予结题, 追缴经费并减少所在学院科技创新立项的名额, 对于高质量成果给予资金等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其次, 聘请有关专业教师和企业家组织审查学生科技创新结题工作, 并对项目的后期应用和推广予以指导和帮助。再次, 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把学生的科研成果推广出去。

4) 进一步增加资金物质投入。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 必须在资金物资方面认真规划、加大投入才能真正有效地得以解决。一是合理安排和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经费, 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基金, 鼓励和支持更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 同时从经费等方面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二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将实验室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和基地, 让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同学在实验室更多地接触科学研究, 提高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三是针对山西农业大学的特点, 提供更多的实验田和实验作物供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3 结束语

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 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是高等院校的“重头戏”, 同时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必须从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制度体系建设、增加资金物质投入等方面入手, 建立长效机制, 不断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 从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为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炜森, 高小艳.高等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3 (9) :185-186.

[2]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2-03-12].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3/12/c_122823222.htm.

[3]石海彬.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一点构想[J].青春岁月, 2013 (11) :203.

[4]马帅, 黄广顺.构建完善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J].科技视界, 2014 (24) :26.

[5]梁红军.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173-175.

篇4: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星火计划,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重点,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成资源、突出重点,发挥星火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重点支持方向

(一)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创业链建设(孙主任2)。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支持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创业,鼓励科技特派员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种、养、加、销、运一体的创业和配套服务,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业机制,以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广泛就业。

(二)推进农村信息化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总体要求,促进“三网融合”,加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支持多元化、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发展,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技术服务。(王总)

(三)加快农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促进农村企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增加农民工就业为目标,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市场导向好、加工产品品质优良,品牌产品和外向型产品的项目。扶持、培育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王志军)促进星火产业带和技术密集区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转向技术内生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式发展。

(四)抓好重大产业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围绕一县一业经济的培育,各市每年抓1-2个试点县,设计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上下联动的产、学、研产业联盟机制,滚动发展的良好

局面。太原市申报重点领域是食品加工(醋产业等)、设施园艺、观光旅游农业及主要农产品仓储、保鲜、物流增值产业等;大同市申报重点领域是脱毒马铃薯种业、特色杂粮增值、奶牛高效安全规模化养殖基地等;朔州申报重点领域是雁门关畜牧生态经济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及小杂粮增值产业;忻州市申报重点领域是玉米产业化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及绒山羊增值产业等;阳泉市申报重点领域是耐火材料、干果经济林、主要畜禽养殖加工产业;吕梁市申报重点领域是红枣核桃产业、集约化畜禽养殖加工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白酒等);晋中市申报重点领域是现代农业园区、红枣增值产业及肉牛增效产业;长治市申报重点领域是集约化畜牧业产业、蔬菜及特色杂粮产业;晋城市申报重点领域是蚕桑业、蜂业及食用菌产业;运城市申报重点领域是苹果、肉鸡集约化基地及加工增值、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特色资源农产品开发;临汾市申报重点领域是乡土经济作物开发、干果经济林产业开发及特色养殖业。

二、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行业发展有关规定。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先进适用,成熟可靠,具有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拓展农村就业渠道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项目申报主体一般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并具有良好的金融、商业和社会道德信誉,无知识产权纠纷;同时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能力,或拥有可靠的技术依托单位。

鼓励由企业或者农村经济组织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成产学研联盟进行申报。即企业或者农村经济组织申报的项目要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和技术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申报的项目要有农村经济组织为基础的推广应用基地。

3、优先支持08-09年度已批复的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特色优势产业的项目及具有独立县科技局的县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

4、项目组织部门要切实把好项目的初审关,在本指南发布后及时进行项目摸底,并进行实地考查,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重点审查。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项目将不予受理:

1).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2).一般生产性、建设性项目; 3).重复立项;

4).申报单位基本情况信息失真、经费预算不合理的项目。5).申报材料与申报程序不规范,不符合申报范围。

三、申报须知

1、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登录申报和报送书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单位须登录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申报,网上提交项目申请书,并须将项目简表(见附件1)、项目可行性报告(见附件2)电子版附件上传;同时须通过项目申报系统打印纸质的《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并加盖公章,与相关材料装订成册,一式6份,报送项目组织单位。

2、项目申报单位需提供以下资料:

<1>、《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 <2>、《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山西省星火计划申报简表》; <4>、相关附件; a、申报单位营业执照; b、机构代码证;

c、厂(场)容厂(场)貌、车间、生产线及主要产品照片;

d、企业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项目,提供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研发单位合作协议;科研院所为第一承担单位的,提供与企业、基地的联合申报协议;

e、本单位以外参加项目的人员需本人签名认可。

3、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和中央驻晋单位等组织单位网上审查、推荐项目。组织单位应认真审查有关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行性。项目申报材料经项目组织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组织单位需出具项目推荐函,并附上加盖公章的《项目汇总表》一式两份。

4、网上项目申报时间为2011年6月15日—8月15日,纸质材料受理8月20日截止。

5、申报材料报山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方式: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农村处 联 系 人:侯树民 王潇冉 张霞 电 话:0351-4068012 山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篇5: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研究项目的通知

院内各部门:

陕西省科技厅2006年度软科学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在开始,现将省科技厅《关于征集2006年度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第一批)项目的通知》印发各部门,望各部门根据《通知》精神,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申报注意事项如下:

1、根据《通知》精神,我院只能申报“陕西省2006年度科技发展计划(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中的第二类“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申请人认真填写《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提交WORD电子文本)。

3、本年度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6年12月31日,我院本年度首次申报截止日期为5月20日,望有意申报者在截止日期之前及时申报。

特此通知。

院科研处

2006年4月8日

附:

1、陕西省科技厅《关于征集2006年度科学技术研究发展

计划(第一批)项目的通知》

2、《陕西省2006年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第一批)项目

申报指南》

3、《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

关于征集2006年度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第一批)项目的通知

陕科计发[2006] 3号

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2006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陕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一五”计划启动的第一年,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快省级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的步伐,在集中力量做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组织工作的同时,尽快启动2006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为了做好2006年度科技计划工作,现就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征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继续按照“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反应快捷,强化监督,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全国科技大会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部署,科技工作要继续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和特色产业,推动行业和区域科技进步; 针对我省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问题,组织实施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重点抓好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加强区域、行业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创造良好环境;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申报范围

2006年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第一批)项目征集范围包括:攻关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除自然科学研究计划外,其他计划的申请指南见附件1。

三、申报程序及要求

2006年科技计划编制工作继续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改革和完善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常年受理、不限指标、分批论证、滚动下达;按照计划和项目管理审批程序,努力突出各专项科技计划的目标任务和特色。申报工作的具体程序和要求是:

(一)各部门、各设区市科技管理部门根据2006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年度申报指南,认真组织申报工作。一是要继续做好2006年之前下达的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二是要合理安排国家和省上申报项目的部署和配套;三是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突出重点,组织好项目的筛选、审查和上报工作。

(二)2006年科技计划申报工作继续采用“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系统”。

1、科技攻关计划新申报项目需填写“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和建议表”,附项目建议书。所有书面材料一式五份,并按照“申报系统”制做软盘一张或附送移动硬盘;书面申报材料按建议表、申请书、建议书的顺序装订在一起,不另行制做其它封面。

2、软科学研究计划需填写“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五份、“申报系统”所做电子版一份。

3、继续在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中设立青年项目类别;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申请要求见附件2,领域指南见附件3。

(三)填报时必须标明项目所属计划类别(农业攻关、工业攻关、社会发展等)。

(四)各部门、各设区市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填写推荐意见、分类汇总、盖章后,将申报材料报送我厅发展计划处。数据录入顺序必须与书面申报材料的排列顺序、汇总表排列顺序一致。

(五)申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信可靠,能满足项目实施所需的研发条件与经

费保障,鼓励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项目。

(六)在研或未结题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人,原则上不能申报新项目;同一主持人只能申报1项新项目。

(七)申报受理时间:

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止;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按附件2要求执行。

本通知及相应的项目申报指南,《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优先资助领域指南》及《学科代码表》,《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系统》及各类计划项目有关的申请表格等内容,请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查询、下载。

网址为Http://

四、其他事项

各组织单位在项目征集期限的工作日内可以随时组织申报;省科技厅将根据项目征集情况不定期组织项目评审工作,分批下达项目计划。

其他未尽事宜,请与我厅发展计划处联系。

联 系 人:叶正勇苗长贵

联系电话:029—8729428

1附件:

1、陕西省2006年科技发展计划(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2、软科学项目申请表

陕西省科技厅

二OO六年一月十六日

陕西省2006年科技发展计划(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攻关计划

围绕科学技术服务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线,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和特色产业;推动行业、区域科技进步;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农业: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重点,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核心,努力提高解决农业生产重大关键问题的能力,提高科技服务于“三农”能力。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努力实现农业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

优先支持领域为:

1、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多抗性、专用性、优质、高产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重大疾病预测、防治技术研究;主要畜禽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主要果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畜禽优质、高效、高产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商品基地建设及配套技术研究;区域性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陕南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速生林育种和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生物技术育种;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低成本农田节水信息系统和节水技术示范;畜禽胚胎工程研究开发,动物克隆及畜禽遗传育种研究;畜禽疾病防治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效、低污染新型生物肥料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研究与示范;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过程机具研究与开发。

3、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蔬菜、瓜果、花卉、牧草等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畜禽新品种引进与示范;农作物新材料引进与研究。

(二)工业:以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相结合,力争在关键行业的重点领域实现工业技术和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工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优先支持领域为:

1、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与光电集成技术及产品;宽带网络与通信技术及产品;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智能信息技术处理及智能交通产品;认知科学和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支撑、中间件软件及嵌入式软件;通信产品及广播电视技术产品;信息技术应用及推广。

2、新材料技术

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技术及产品;光电材料及产品;精细化工材料技术及产品;高分子材料及产品;金属应用材料及制品;生物医学材料及产品;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

3、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数控技术及产品;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纺织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

4、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

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产品;煤的多联产技术及产品;提高煤、油采收率的关键技术;提高煤、油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钢铁、化工、有色金属节能新工艺技术及设备;新型高效转换与储存技术及产品。

5、轻工、纺织、建材、建筑工业技术

新型低毒表面活性剂与助剂技术及产品;新型纺织产品;纺织染整加工技术;生态建筑材料应用技术及产品;智能化建筑技术及应用。

(三)社会发展: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我省优势和特色的生物医药与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增强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优先支持领域为:

1、生物技术与新药开发

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生物芯片、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生物工程新药、合成类新药研究;新型医疗器械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构建新菌种研究;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研究。

2、现代医学及人口健康

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及防治技术研究;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和传染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研究开发。

3、中药现代化

常用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优势、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措施、平衡施肥方案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中药材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研究);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引进及濒危药用植物繁育研究(优良中药品种选育、引种示范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繁育、抚育及其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筛选、优化常用中药材炮制工艺,制订相应工艺的质量标准,经过中试研究,达到国家注册标准);中药创新药物和新制剂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医优势特色、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和新制剂研究;优先支持已获得临床批文的中药品种开发);中药研发及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中药活性成份筛选、标准提取物制备、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制备及制剂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4、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废水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清洁生产、节水、污水利用、环保产品与工程化设备开发研究。

5、社会发展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示范;小城镇建设技术开发示范;城乡居民住宅节能、新能源利用、人居环境优化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与工程示范;防灾、减灾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安全生产产品研究;社会安全产品与技术研究。

二、软科学研究计划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大课题,在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各部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

1.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陕西研究;

2.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研究;

3.国防经济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问题研究;

6.陕西发展新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证研究;

上一篇:农机专业化服务协议书下一篇:交通设施售后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