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家长学校总结汇报

2024-05-01

村家长学校总结汇报(精选6篇)

篇1:村家长学校总结汇报

诚心村居民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松陵镇诚心村居民学校成立于2008年9月。目前,村总户数587户,常住人口1900余人,流动人口300余人,居住总人数2400余人。村有在册党员78名。近两年来,诚心村居民学校教育工作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为指导,以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党员教育、居民健康科普教育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文化教育,活跃了居民家庭文化生活,丰富了知识领域,不断提高了广大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推动了村居民学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构建诚心村居民学校网络体系

诚心村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推进村居民学校队伍的建设,增强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诚心村成立了10人的诚心村居民学校校务委员会,由诚心村党总支书记、诚心村主任担任校长,并配备一名大学生诚心村工作者为诚心村教育专职委员,负责诚心村居民学校工作。诚心村开设了法治宣传、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健康教育、世代服务、老年人服务等8个居民教育组,其中老年人服务是我校的特色。

二、完善诚心村居民学校建设

诚心村党总支和居民委员会高瞻远瞩,十分重视诚心村居民学校建设,全力支持居民学校开展的各类创建活动。近年来,诚心村投资45万元,图书馆里配有10台联网电脑,用于居民培训、上网查阅资料等。目前诚心村配置了100㎡的远程电教室,40㎡的图书阅览室,500㎡的广场舞场所,100㎡的老年活动室、麻将室、茶室,100㎡的健身医疗室等。与此同时,诚心村还配有办公室、报告厅、会议室、各类培训教室及相关配套用房和培训设施,基本满足了诚心村居民学校教育培训及活动需求。

三、组建诚心村居民学校的师资队伍

为了真正办好诚心村的居民学校,学校领导在诚心村居民中抽选出一些文化程度高、热心诚心村教育工作的离退休干部、教师和诚心村志愿者组成的诚心村居民学校志愿者工作队伍,形成“援手”志愿者网络。诚心村定期组织有需求的居民参加专题讲座,同时我村也会聘请各行业的专家来村居民学校上课,每月一次。截至到目前我村已经完成了1000多人次的培训。

四、落实诚心村居民学校保障措施

诚心村专门建立健全了居民学校工作章程、工作例会、岗位职责、教学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制度,每年用于诚心村居民学校的专项经费不少于1万元,确保了诚心村居民学校工作制度化、内容规范化、活动经常化。

在村干部和诚心村几千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诚心村的居民学校已经慢慢走上正轨。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在区教育局、街道党校、成人学校老师的领导支持下,真正体现“以诚换心”这服务理念,提高诚心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乐居吴江”贡献一份力量。2013、11、5、

篇2:村家长学校总结汇报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新学期。为确保本学期的开学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根据市、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并认真对照县局文件精神,对开学及安全、卫生、收费等工作展开自查,现将学校开学情况汇报如下:

1、根据《关于下发宁化县教育“两项督导”暑期工作安排的通知》(宁教

[2011]85号)文件要求,我校进一步核对 “两项督导” 修订的新标准,制定了《济村中心学校“两项督导”暑期整改工作方案》,落实了责任人及责任领导,要求各块负责人对照评估标准和学校暑期整改方案,逐一抓好了各项工作的整改落实,现我校“两项督导”各项工作均按倒计时安排表进行。

2、面对我校严峻的质量形势,我们深刻反思、诊断,认真查找原因,寻找改进提高的对策。开学初对改进教学质量提出新的对策:(1)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领导成员要抓好质量分析,抓毕业班工作目标,把握好的方面;抓好协调,协调好教师、学校、家庭的合作,保持教育一致性;协调好各学科关系、进度、培优补差;抓好落实,落实教学常规,向过程要质量,抓信息。(2)加强年段长、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理想教育、常规教育、心理教育、“班风、校风、学风”三风的培养。(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教师本位知识的学习;培优促中补差;作业考试信息及时反馈。(4)抓好学额巩固。

3、师生按时到校,常规工作正常开展。8月31日上午8点半,我校全体教师104人(除两人请病假外)已全部到岗,下午召开中小学全体教师会议,会议分别由伍副校长和巫副校长主持;9月1日上午,组织班主任开学注册,科任教师组织本班已注册学生积极开展卫生大扫除,教室、办公室、宿舍等环境卫生焕然一新,校道和绿化带也得到修整,课间操后,教学用书发放到学生手中,教学常规正常开展。小学除转学的外,都已及时返校上学,初中233人现有2 名学生有辍学迹象,主要原因是厌学,学校组织分管领导与相关教师深入学生家中,努力促使其及时返校。

4、加强安全技防设施配备管理。我校按安全技防要求,配备警棍、辣椒水、强光手电、报警电话、报警器一套,长棍14条,并在女生宿舍通道、走廊、宿舍楼梯口、教室楼梯口、宿舍楼梯口、校门口,共安装了16路视频监控,做到全天24小进监控。

5、积极落实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

济村中心学校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把各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在各项德育工作中。新学年,要求科任教师不断挖掘新时期、新形势下安全工作的缺口,根据自己的职责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同时要求班级注重特色,创建平安文明班级、和谐班级;努力构建一种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的家、校、社的育人模式;通过“学习——实践——感悟——总结”教学方式,进行德育科研活动。

6、完善食堂、寄宿生管理制度。严格按要求对食堂进行管理,有效实施营养早餐工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校食堂卫生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各项检查制度与食品日报表制度;严格实行了进菜签合同、采购索证、建立报帐制度等,做到预防为先,从各个环节保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寄宿生管理,凸显我校管理特色。对学生宿舍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床位出现的松动和脱节现象进行及时修理。同时生指教师要对寄宿生进行新学期的常规教育。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加强了住校生的查铺次数,特别是加强对女生的管理,对个别请假没有在学校居住的寄宿生及时与家长联系落实,要求学生写出请假条并由家长接送。特别告示住校生周末回家或返校应乘座安全车辆,切勿乘座无牌照和超载车辆。

7、在新学期学校行政会议上,要求中、学幼儿园对贫困教师展开摸排。在教师队伍中,曾钦扬原本家庭贫困,加上今年年初,曾钦扬老师被他人摩托车撞伤住院,花费上万的医药费,因此他被列为帮扶对象,学校工会到曾钦扬家中慰问,老师们也到其家中探望,让钦扬老师一家人,感到融融的暖意。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校长上廉政党课制度,要把党课教育与整改问题、健全制度,着力预防结合起来,过组织廉政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和廉政谈话,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深入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把廉洁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完善反腐倡廉舆论引导机制,着力培育既创先争优又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9、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实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实行依法管理,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新学年,将广泛开展“绿色校园、法制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班级、文明教研室、文明个人的创建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在育人氛围的营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师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10、全力做好收费与校务公开工作。学校在开学报名时,严格执行上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收费。严格按文件标准收费,把收费公示栏放置于校公开栏处,细致地做好公示。学校还积极做好“两免一补“工作。注册后及时给学生规范的财务发票,不存在年段、班级、教师的个人收费行为,不存在学生保险的代办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监督,在收费工作中没有违规收费的行为。

新学期,新起点。我们决心团结全体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为创建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而努力!

2011

篇3:村家长学校总结汇报

一.建立长效机制, 保障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开展

1. 建立“电子书包”项目管理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有效实施, 我们首先建立了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了由校长亲任组长的“电子书包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决策、实施与保障等。下设“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和“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负责项目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监控与评估, 对重点需要突破的问题合力攻关;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定期到校进行调研及指导, 保证项目科学性。此外, 学校出台了《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电子书包”项目实施方案》, 为实施电子书包项目提供了可行、可操作的行动纲要。

2.建立“电子书包”项目教研评价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良好运作, 学校建立《实验教师“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学生“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电子书包”项目实验家长承诺书》等系列规章制度, 规范项目研究的开展;与清华同方建立联系机制, 形成了研究-实践互动的新型教育研究模式, 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建立子项目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项目总结表彰制度, 建立长效的过程性评估体系, 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建立项目教研交流制定, 定期组织校内外的交流、研讨与展示活动, 深化项目研究的层次;建立项目推进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小组会议, 总结阶段工作, 分享优秀经验;建立简报制度, 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发布阶段研究情况及实施指导意见;逐步建立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数字化作业系统、智能测评系统、电子学档系统等, 构建学校各部门、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管理服务平台。

3.建立“电子书包”项目奖励机制

对于电子书包这一新生事物, 学校除了以任务驱动老师积极开展实验工作外, 还建立奖励机制, 提高师生运用电子书包的积极性。

(1) 教师奖励机制

实验教师每学期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 奖励300元/人, 并在评先评优中加分奖励;积极上传各类资源完成规定的数量, 研学稿 (学案) 、作业、测试题、互动模块论题等每超1份奖励10元, 200元封顶;每学期评选“电子书包优秀实验教师”若干名, 奖励300元/人。

(2) 学生奖励机制

根据利用电子书包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要求, 每学期末各实验班评选10名“电子书包实验优秀生”予以奖励;在互动讨论模块, 能积极参与讨论, 进行有意义的回帖, 每学期各班评选10名“互动讨论积极分子”予以奖励。

二.强化培训力度, 保证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质量

1. 阶段性校本培训有的放矢

在项目开始阶段, 部分实验教师对运用电子书包实施“研学后教”理念的认识不够, 对利用电子书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信心不足, 表现在教师培训时技术学习的低效性, 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新技术, 认为电子书包实验对自己教学没有实质性帮助等。这不仅影响到了教师培训效果,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书包创新教学应用及推广受阻。基于此, 我们通过强化培训更新观念。开展了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的培训活动:在探索实验阶段进行应用通识培训, 为参与项目实验的教师提供系统培训, 进行全面周到教学理念与平台应用指导;在深化应用阶段持续推进以案例观摩研讨为主的教师研训, 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指导, 形成有效研训案例;同时,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之中, 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

2.“引进来, 走出去, 促成长”的培训方式

在自我不断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也并不闭门造车, 而是广泛交流, 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 推开去”的政策。

请进来, 专家引路———为了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提高, 我们以实验校为契机, 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教授对项目教学进行实地指导和顶层设计。有了名家的指引, 我们进一步明晰了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方向。

走出去, 取经同侪———为了让我们的实验老师能进一步了解我区兄弟学校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经验, 学校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区级培训的规定动作外, 还主动要求同方联系电子书包实验工作比较成熟的学校, 开展交流活动。先后组织实验老师参加仲元中学承办的“六校电子书包交流活动”, 富丽中学组织的“四校数学微课专题研讨”。同时, 学校借助教研室举办的“研学后教”现场会, 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番禺实验中学、石楼中学、石碁二中、石碁四中等学校取经, “走出去”的系列动作让我校的实验老师心里有了底, 减少各位老师心理的排斥感, 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实验教学。

推开去, 交流提高———我校借承办区级“研学后教”现场会的东风, 特别安排了语文、英语、物理三堂电子书包课, 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其中赵志娟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互动讨论”平台开展名著辩论, 向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展示了一堂别具一格的语文名著复习课;雷晓丹老师利用电子书包给学生们准备了视听盛宴;物理科的黄晓君老师利用电子书包平台的资源推送和互动讨论等模块上了一堂被区教研员何老师评价为“听过的最好的电子书包课”。在2014学年“番禺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 我校推荐了语文学科邓惠娜老师和英语学科杨柳老师的电子书包课参赛。这都为我们的实验教师提供了展示提升的平台。2015年4月10日举办了番禺区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现场会, 孔卓敏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上了一节初一英语听说教研课。会上, 谭雯副校长对“电子书包”实验项目在我校的开展情况作了详细报告。区教研室主任黎耀威回顾了我区开展“电子书包”实验工作三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岳冬在会议上表示, 钟村中学的经验以及教师代表所分享的感悟和收获都让这场“电子书包”现场会“太给力了”。

三.探索课程建设, 推进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实施

1.课程活动, 扎实有效

针对前阶段我校实验教师数量少、教师利用率低、使用间隔长、学生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2013学年第二学期, 我校推出“增教师, 加培训, 抓教研, 建特色”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实验教师由原来的4位增加到22位实验教师,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2节电子书包常态课、5节汇报课、3节展示课。

2. 常态课程, 实验保障

常态化的应用是项目实验与电子书包真实改变教与学方式的保障, 在教师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的实验教师能保证每周使用终端上课或应用平台与终端开展相应的活动, 并在课前、课后广泛的应用平台配合教育教学。

我们的的常态课向全体教师开放, 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师们能共同参与常态课的研究, 共同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实践。实验班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日常教学外, 教师们也能主动带领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以此进行设备及平台的培训和练习, 使电子书包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 汇报课程, 主动提升

每学期安排的三节电子书包汇报课, 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互动课堂, 提供实验的生动案例, 为实验教师搭建了团队研讨的平台。通过汇报课, 使广大教师检讨正在开展的实验工作, 从学科角度分析适用性与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提高了实验工作的效益。

四.课题引领, 构建电子书包的学科教学应用模式

构建“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主要为两个向度, 一是以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为支点, 建立与不同教学内容的联系, 构建成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应用模式;二是以某一教学内容为支点, 建立与电子书包多个功能模块的联系, 构建成教学内容整合电子书包多项功能模块的教学应用模式。

为使我校的电子书包实现常态化发展, 我们将电子书包实验研究与学校区级立项课题“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三为主’体验式课型模式的研究”有机融合。根据“研学后教”教学理念, 我校对“电子书包”应用模式研究重点放在两种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上:一是自主协作学习模式, 二是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如下图:

自主协作学习模式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协作性为主要特征.教师利用平台, 制定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 并在推送的任务 (研学案) 中, 提示方法、提供资源 (微课) ,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并促进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通过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如有疑问, 可以通过“辅导答疑”模块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 其后通过在线检测进行反馈提高。

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则是教师进入“在线作业”模块,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品读任务, 同时提供“优质资源”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和指导评价;学生进入“我的作业”模块完成习作, 借助“互动讨论”平台跟帖、互评,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佳作的汇编。

将电子书包融入研学后教的课改理念, 应用于“先研后导, 三为主”教学实践, 逐步实现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这毕竟是新的尝试。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会发现不足, 遇到困难, 产生困惑, 例如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如何体现学科特色, 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素材, 如何设计恰到好处的研学问题等都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共同解决。

五.展望未来, 对电子书包实验工作充满信心

电子书包在我校三年多的实践运用, 为我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和宝贵的经验。这是探索的三年, 更是收获的三年。或许, 在探索中我们曾迷茫过、彷徨过, 但这也恰恰说明我们在思考进程中、反思总结中。有理由相信, 在区教育局的关怀下, 在专家们的引领下, 我们将继续以“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应用为契机, 不断探索更先进的电子书包有效应用模式, 建构高效的现代互动课堂, 促进我校乃至我们整个区域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春种一粒子, 秋收万颗粮”, 电子书包这粒种子, 已经深深地播种在我们每一位实验者的心田。我们坚信, 它将会在不久的金秋时节, 结出更甜蜜的丰硕果实, 谱写“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附:ppt文档

摘要:2012年11月, 在建设“智慧番禺”的大背景下, 钟村中学成为番禺区第二批“电子书包实验学校”。通过四年的摸索与实践, 在机制建设, 模式建构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文章包含“建立机制”“强化培训”“课程建设”“课题引领”“展望未来”五部分。

篇4:张平宜:为麻风村孩子建学校

1999年底,张平宜作为台湾女记者,第一次走进四川大凉山的麻风村。

“麻风村里到处都是游荡的孩子,他们不再有父辈那可怕的疫病,眼神里流露出野性的天真。但是他们背负着麻风病人的宿命,一辈子走不出麻风村。”与张平宜一起前往的同事送给一个孩子纸和笔,孩子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让他们感到无言的震撼。

“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那些孩子,我做不到转头离去。”张平宜说。

可是,张平宜想做的一切却并不容易。此后的日子,她“像疯子一样在前方作战”,直到麻风村的孩子有了属于他们的美丽校园。

大凉山麻风村里的孩子

到四川麻风村开展救助工作之前,张平宜一直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是从小也是吃好的、穿好的,娇生惯养长大的。”

即便结婚生子后,她也没有被生活琐事拖入家庭妇女的行列,生了孩子都丢给妈妈带,因为讨厌厨房的油烟味,从来没做过一顿饭。

张平宜有一份热爱并且引以为豪的工作,作为台湾《中国时报》的专题记者,她经常“满世界地跑,拿到一个专题就消失三个星期”。当记者十几年,她制作的新闻专题获得过台湾地区新闻界最重要的奖项。

人生的转折,往往会来得既富有戏剧性又不知不觉。

1999年底,张平宜作为“世界麻风协会”的随团采访人员,到大陆的麻风村考察。当时的背景是:麻风病已有突破性治疗方式,许多国家将其从一级传染病中除去,对病人不再采取隔离措施,而让其回归社会进行治疗。

第一次走进大陆的麻风村,曾让张平宜产生“再也不去”的念头。12天的时间,她探访了四川、云南的6个麻风村,见到一辈子也忘不掉的景象。她原本以为大陆的麻风村和台湾一样,是一个以老人为主的疗养形态的村落,可她在四川的麻风村看到,除了一群畸残的老人之外,还有一群正要长大的小孩。

这些村子极为偏僻,以自然地形与世隔绝,仍停滞在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有人眼瞎、鼻残,五官严重扭曲变形。有人缺手断脚,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包伤口的布都烂了,爬过的地方都是血痕。

特别是麻风村里的那些孩子,大多也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当时的张平宜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儿子刚满3个月。她想知道在这些麻风村里有没有一所学校,可以让这些孩子读书。她一直打听,终于在2000年得知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一个叫大营盘的地方,有一所专为麻风村子女开设的小学。她非常兴奋,立刻从台湾赶到大凉山。

初到大营盘,张平宜发现这里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地方。

据她了解,1958年,越西县所有的麻风病人都被集中安置在这里,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麻风病人结婚生子,小村变成了大村。但是,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村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只是感觉到,自己是“令人害怕又讨厌的人”。除了集体户口,他们没有个人身份证。他们几乎没出过村子,而外面的人也从不到村里来。

大营盘的孩子无一例外是麻风病患者的后代,他们一生下来,就被周围村民称作“癞子娃娃”。如果偶尔出村,都会遭到辱骂。村里的老师去县城开会,也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吃饭。

事实上,麻风病是一种不容易传染也不会遗传的疾病,95%以上的人对麻风有天生的免疫力,只有极少部分人会被感染。张平宜采访发现,整个大营盘共有1000多口人,其中真正患麻风且至今尚存活的病人大约不到100人,其他全部都是麻风病人生下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但是,来自外界的歧视,以及长期的隔离政策和落后的经济措施,导致大营盘成了一个“刻意被遗忘的黑暗角落”。

张平宜找到的大营盘小学,其实只是两间盖在水塘边且即将倒塌的土房子,学校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黑板上全是洞。教室里挤着70多个学生,大部分只能站着听课。孩子们的脸都很脏,“脏到只能看见两颗眼珠子”。更危急的是,学校惟一的代课老师王文福因为家庭困难,准备过完年就外出打工。

如果连这所学校都垮了,这些生长在麻风病阴影下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希望?张平宜焦虑之中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她向王文福老师许诺:“你留下来,我去筹钱盖一所新的学校。”

“像疯子一样在前方作战”

一回到台湾,张平宜发起募捐活动,奔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她想了很多办法,出书、讲演、义卖,能试的办法都试过了,但筹得的款项却并不多。

她继续坚持。圣诞前夜,她将朋友送的漂亮蜡烛拿到台北一个教堂外义卖,在冷风中站了一晚上,却没开张:第二天再去,又是一晚上,只卖出一份蜡烛。她的举动感动了朋友和同事。在他们的帮助下,几位台湾明星助阵义卖,一晚便募得60W元新台币。

还有朋友送来了库存商品,“电蚊拍、洗发水……他们捐什么,我就卖什么。”张平宜笑着说。

2001年,张平宜干脆辞职,专门做这件事情。每个月,她靠丈夫给的一万台币零花钱,打出租车,去拜访资助人,并不断说服那些潜在的资助者。

不久之后,带着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善款,张平宜回到大营盘,开始重建大营盘小学。

此时,她的身份从一个募款人变成了“监工”。在新教学楼建设的每一天,她都要在县城宾馆和大营盘村之间颠簸的土路上来回往返,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要给资助的人一个说法,让他们觉得钱捐给学校是对的。”

但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张平宜刚到大营盘的几年,与当地官员时有摩擦。“张小姐很难缠的。”当地官员也这样评价她。

学校的通电、通水、修路,都需要当地政府支持。张平宜去找管事的部门,跑过无数次,但几乎没有官员愿意坐下来听她讲5分钟。有时她带着满腔热忱过去,“他们却在打麻将,我就坐在旁边等待”。

张平宜无法和那些官员谈所谓的人道关怀,所谓的生命价值,当地官员也不能理解:“这件事又没有名、又没有利,还拿钱出来,难道这个女人疯了吗?”有一段时间,她甚至被称做“台湾来的女特务”。

张平宜后来形容自己在大营盘的最初经历是“像疯子一样在前方作战”。

2002年,历经一年半的重建,大营盘小学有了崭新的面貌。看着眼前的6间崭新的教室和生活用房,王文福老师像做梦一样。

但让王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大营盘后来的变化,更是一次次超越了他梦想的邊际。

2003年,张平宜在台湾创立“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专注于大营盘麻风病人子女的援助教育。这一年,她也从暂住的越西县城宾馆搬进了大营盘小

学。

住下来以后,张平宜发现,让麻风村的孩子回归社会,光有教室还远远不够,就算给这些孩子马上穿上很好的衣服,但他们的文明、学问是需要慢慢累积的。

从洗脸、刷牙、洗澡开始,张平宜教那些孩子如何“保持个人卫生”。而让她时时痛苦不堪的是跳蚤、苍蝇和头虱。“如果有一群孩子围着你,他们离开时,你身上就被跳蚤咬得一片红了。”

麻风村村民仅仅共用一井泉水,每个村民家人畜共处,生火吃饭睡觉的空间也几乎毫无分别,卫生观念几乎是零。大营盘小学重建后,张平宜特地从山上引来泉水并兴建蓄水池,让学校有了全村中惟一的水龙头。

由于水源不稳定,没有锅炉、热水器等设施,住校学生平均每个星期洗一次澡,而且是几个人一起分着洗一桶热水。尽管如此,学生已是干干净净,比起住在麻风村里的孩子已经好上几百倍了。

住在学校时,张平宜还成了孩子们的课辅老师。她教孩子们讲普通话,也给孩子们修改作文。她熟悉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与脾气秉性,几乎可以叫出所有孩子的名字。

假期的时候,张平宜邀请台湾的志愿者、内地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以及外国人到学校来参观。看着穿着制服的学生,朋友说她建的是“麻风贵族学校”。

不上课的日子,学校会放电影,几十个学生挤在走廊上看着小电视放出的DVD。不管是热门电影,还是探索频道,或者迪士尼卡通,都能使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毕竟,那是他们这一辈子从来不曾接触过的世界。

建校史上首次毕业典礼

王文福老师一直遗憾一件事:自己坚守了十几年的大营盘小学,自1986年建校以来,没有出过一个小学毕业生。

当初由于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没有公办老师愿意到大营盘来教书。王文福作为代课老师留在这里,他不会彝语,要教这些不会汉语的孩子们十分困难。多年来,这个学校就像一个扫盲班,一到四年级,学生就越来越少,都被父母喊回家干活去了。而且,村里还有早婚的习俗,不少孩子十五六岁就退学结婚了。

于是,与家长“抢孩子”,成了张平宜在大营盘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一次次“战斗”中,以“凶悍”闻名的张平宜常常能获得“胜利”。她的制胜法宝是:冲到被叫回家的孩子家长面前,“严正”地告诉他们,如果退学,就把孩子上学4年的所有费用都赔回来。

她也试图给村民讲道理,希望他们看远一点。“读书是种天分,并非人人适合,但每个人都应享受义务教育,具备基础素养。这9年里学到的东西,能让孩子一生过得更有尊严。”

2005年,大营盘小学终于迎来了第一届小学毕业生。由于这是麻风村设立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批毕业生,毕业学生的家长早在一个月前就按彝族习俗替子女缝制背心,然后在毕业典礼那天亲手为孩子穿上。

16名孩子中,最大的23岁,是3个孩子的爹。还有新婚的、订了亲的,有兄妹档、姐妹档。虽然在未来的人生里,这张小学文凭对他们来说未免太过卑微,可在大营盘村民和张平宜看来,却是里程碑式的大事。

因为对在毕业典礼上播放的歌曲意见不统一,大营盘的第一届毕业典礼意外地举行了校方和官方两个版本。在张平宜设计的毕业典礼上,她带着孩子们一起唱《感恩的心》,感谢台湾友人一路陪她走过来的辛苦与付出,小虎队的《放心去飞》则是毕业典礼的主题歌。

毕业典礼隆重、热闹又悲情。站在16个大龄毕业生旁边,张平宜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在官方版的毕业典礼上,张平宜所关心的则是她的孩子们能否接受中学教育。她询问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孩子们可以到哪里念中学?“张阿姨连问两三次,他们都保持沉默。”第一届毕业生拉且回忆道。2005年9月,经地方政府努力,大营盘的16个毕业生才被邻近的新民中学接收。

也是在这一年,张平宜参加了一项圆梦计划,赢得170万元新台币。加上其他善款,她又开始构想一个更宏大的规划:扩建大营盘小学,把学校办成一所可容纳300名学生的州立希望学苑,让更多凉山州麻风村的孩子都有机会念书。同时,在学校周边建一个能让孩子吃饱饭、让年轻人就业的农场,使大营盘小学具备自我造血的功能。

但是,扩建工程困难重重。在凉山州台办协助下,张平宜拿到了四川省台办批准扩建文件,越西县政府和教育局则希望大营盘小学自行征地。由于五保户的拆迁补偿涉及越西县民政局,张平宜在等待民政局领导两个星期仍不见踪影之后,一下子又犯了牛脾气,让人强拆了五保户的房子。民政局局长一来就跟她吵架,“你以为台湾人就了不起了,跑来欺负我们麻风病人。”

在一次政府协调会上,张平宜坦言:“我是个没有特别宗教信仰的人,也是一个没有政治色彩的人,我来越西,纯粹是一份人道关怀,但这几年在越西真的太痛苦了,其中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被当做一个敌人来对待……”

在张平宜的努力下,大营盘小学扩建最终完成,建成一个拥有教学楼、宿舍楼、篮球场、乒乓球桌的美丽校园。学校也从最初只有1个老师、70个学生的教学点,变成有12个公派教师、300余学生的正规小学。邻近5个麻风村的子女都来这边上学,其中还有10%非麻风村的孩子,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但是,经营农场的事情最后却不了了之。“我们主要任务还是教孩子,真的没有精力管种地的事儿。”校长罗桂平说。

为了“最甜蜜的负担”

“慈善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这是张平宜慢慢悟出的道理。麻风村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他们也有自己的运转规则和习俗,面对外来的援助,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自由。

她慢慢学会了更有耐心。对于辍学的孩子,她曾认为是“感情上的背叛”。现在,她不再苛求每一个孩子都按照她设计的道路走。“但我也不可能因为有孩子离开而什么都不做。”她开始留心观察当地的文化,请教当地学者,从学者们对彝族麻风村的田野调查中,考察了疾病之于村落的生活影响,渐渐地抓住了对大凉山的感觉。

但问题远未完结。

小学毕业后,大营盘的孩子们必须每天走路3个多小时去新民中学读书。当地对麻风病人子女的偏见还没有消除,他们的住校请求不能被批准。孩子们经常趟水抄捷径。河水湍急,山里的孩子身手矫健,但仍常有落水者,湿淋淋地跑回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很少有孩子能够坚持读完中学,“走路又远,功课会跟不上,还常常被同学歧视和欺负。”张平宜咬咬牙,“好,那么我就来盖一所中学!”

越西县邻县的一位县长曾同意批给张平宜一块地,可当她兴奋地带着从台湾募集来的钱款回到凉山时,这位县长却已经调离,而新任县长拒绝了批地的请求。

张平宜失望至极,大哭了一通。她又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向凉山州政府写申请。最终,30亩地批了下来。2 008年,在政府主导下,一座气派的中学在大营盘拔地而起。

同一年,张平宜又利用弟弟在青岛投资的企业,开设“希望之翼学苑”,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当年大营盘第一届毕业生拿着毕业证欢喜拍照时,一个朋友说:“他们快20岁才小学毕业,读完大学得多大年纪啊。”朋友的这句话,让她萌生创办这个培训基地的计划。

“如果你接触过‘我们的孩子’就会知道,他们非常活泼、健康、开朗。”张平宜常形容他们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是“最甜蜜的负担”。

张平宜的两个儿子每年暑假都会到麻风村当义工,他们和大营盘的孩子几乎是一起成长的。大儿子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去那里,背了一袋恐龙玩具,教麻风村的孩子认识各种恐龙。她希望两个儿子能从中学会与人交流,在爱自己的同时也懂得爱别人。

如今,张平宜与县上的关系已经改变了许多。她的慈善行动把两岸媒体的目光都引向了这个群山包围下的无名村庄。大营盘也告别“隐形村庄”的历史,成为越西县第288个行政村;人口普查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子,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政府还投资改造了张平宜当年援建的那条路,给村里陆续通上自来水、电、广播和电视网。

2011年5月,张平宜获得首届“中华女性公益慈善典范奖”。领奖那天,麻风村的孩子们对她说:“张阿姨,你一定要让人家知道,你不仅是做了很多的事,而且你也是个漂亮的女人。”

张平宜开心不已:“好,这个OK,这个我喜欢。”

单枪匹马独闯凉山10年后,张平宜在台湾出版了《台湾娘子上凉山》一书。“想用这本书给自己一个交代,想暂时告一段落——我也有我自己的人生啊。”

可一转身的工夫,她又开始操心起孩子们的事儿。2011年9月,因为没有老师和足够生源而闲置两年的大营盘中学,终于迎来首届48名学生。他们从大凉山深处的麻风村走出来,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而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张平宜还得为这些孩子在海峡两岸飞奔来去,就像她自己所说的,这一辈子的感情跟大营盘是割舍不下了,那个地方已经内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掌控着她的悲欢。

篇5:文明信用村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镇高扬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全局,紧紧围绕“产业大镇、特色新镇、生态绿镇”这一目标,突出招商引资和财税工作两条主线,紧扣文明新村建设、社会稳定、和谐创业三个主题,进一步创新发展举措,提高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在新的征程上谋求新一轮快速发展,致力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争优进位。_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税费改革先进单位”,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被市、县列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连续三年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中获一等奖,年度16个单项奖中获得12项。

一、主攻开放型经济,实现品牌强镇

近两年来,我镇始终坚持开放型经济主战略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

1、做大做强科技园,唱响农业新品牌

江西安义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

我镇后,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科技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园的龙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事蔬菜生产。目前,科技园的蔬菜在国际国内市场已打出了“江西菜心”品牌,全镇共影响和带动70户农民走出了传统耕作模式,走上了蔬菜生产致富之路,园区辐射效应初步展现,为扩大园区规模奠定了基础。

2、搭建招商平台,优化投资环境

_要实现快速崛起,一要突出财税工作,确保经济运转;二要强化发展外向型经济,主攻工业,夯实发展后劲。为此,镇党委政府在抓好财税工作的同时,搭建好招商平台,壮大招商队伍,优化投资环境,把亲商、安商、富商摆在比招商更加重要的位置,多方寻求,广开门路,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收客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感动客商,以更加过硬的举措留住客商,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招商,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先后引进了江西工业经济总部城、江西文汇投资有限公司、江西省兢博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和西安交大863高科技项目。

二、主抓特色农业,打造产业大镇

_属丘陵地带,山多地广,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思路,强势推进“一村一品”工程。

1、做大精品果园。_镇有两大特色果业基地,一是塘下的水果基地,二是新福的黄花梨基地。新福村的南方早熟梨在_年南昌市小麻山杯梨王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为此,我镇紧抓这一商机,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经济。今年,在新福村集中连片栽种翠冠梨3000亩,同时,将粗放、空散果园,向果业能手、大户集中,并鼓励一批年青、敢闯、眼界宽、有知识、有作为的农村青年从事果业生产,开拓果业销售网络,实现果业丰收、果农增收双赢目标。

2、建造绿色银行。毛竹基地是市公安局对塘下村的扶贫项目,也是塘下村打造一村一品的主导项目。毛竹的投入少,收效快,打造好了,就是未来的绿色银行。有利于增加村民的收入,增强集体经济,真正使扶贫项目由输血型向造血型功能转变。

3、打造观光农业。依托科技园的强大影响力,多方位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积极推进500亩花卉苗木基地,实施6000亩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现代化农业观光带的形成与发展,全力打造_生态观光农业这张品牌。

三、主抓城镇品位,创建特色新镇

有城镇才能聚人气,有人气才能激活财气。加快小城镇建设,是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1、扩建新集镇,聚集人气。按照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总体规划,在完成_镇十字街建设和_客运站项目的同时,启动了广场、旧镇政府办公楼及牛市等新城建增量扩容建设,盘活了存量资产,拉开了集镇建设框架。在集镇建设上做小巧文章,做特色文章,提升_新形象。同时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来集镇发展,来集镇经商,聚集城镇人气和财气。

2、建设新农村,辐射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工作部署,也是农村今后发展的方向。我镇的文明新村建设,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抓好规划为先导,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整治赃乱差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按照“点上抓示范,面上抓提高,整体抓推广”的工作思想,努力打造好“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我镇完成了塘下村孝诵组文明新村建设,在风格和品味上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这给我镇进一步打造好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信心和干劲。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孝诵文明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启动好上边、茅店、西庄村的文明创建,以整体提升我镇的文明村建设水平。

3、打通大动脉,公路成网。两年来,我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向下筹资筹劳,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全方位筹措资金,大力推进村组公路建设。目前,全镇硬化村级公路总里程达150公里,硬化率居全县之首,实现了村级公路村村通、组组通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拉动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篇6:村党建工作汇报总结

年村级党建工作即将顺利完成,我们将满怀信心去迎来 2020 年的到来,回顾过去一年来村“两委”在接到党工委、总支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街道下达的绩效目标任务,做好共性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发展、开发、招商等工作任务,现就村级全年党建工作汇报如下 1、落实村级组织书记是党建及各项目标任务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按年初村级绩效目标任务,设岗定责,完成半年村官直评和党员星级评定,完成“两委”任期绩效目标承诺考评,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一致好评和肯定。

2、坚持从严治党,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创新“三会一课”全年完成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并邀请总支姜书记和驻村王水斌书记讲党课 4 次,通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提高党员“四个意识”和“四个坚持”使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强力推行“阳光财务”工作,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严格实施村内重大项目,事务全程公开,做到招投标及施工全程影像和公开,会议记录齐全,群众知晓率提高。

4、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消村内各项请吃、送礼和滥发补贴现象,杜绝乱开支。

5、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培养和考擦,在今

上一篇:读正能量心得体会下一篇:家乡的秋天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