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字

2024-04-12

关于《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字(精选7篇)

篇1:关于《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字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着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着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61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慕名以久的着作,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篇2:关于《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字

可是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这个阴谋下作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就是无坚不摧的吗?难道走到了现在,我们就应该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吗?

我们还是遵从历史发展的顺序,还原它不经掩饰的冷酷面目吧!共产党宣言像是一部简单的人类史。每一个社会制度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历史的进步源自社会阶级斗争的结果,在行将朽木的社会里,人们追求新生的渴望会达到空前的统一,浩荡的阶级斗争使得整个社会接受了革命的改造,旧的阶级终将被新生的阶级取代。从封建阶级萌生的资产阶级并没有能够消除阶级对立,社会分成的多重层次,这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性,社会对立变得简单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直接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中阐释: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所以说资本主义在作为新兴势力的时候也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曾作为先驱势力撕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的灰霾,曾号召社会真正充满人性。但只是曾经,因为它已经变质了。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是赤裸裸的,是不加任何政治上遮掩的。仿佛这是两种自然的化学物质,放在社会这一容器里会产生自动的分层,无产阶级就是可耻的、毫无益处的,两种阶级的对抗始终是呈现资产阶级占优势的位置,剥削劳动力,榨取剩余价值就是自然而然的。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敬仰的劳动却一改其面貌成了一种极其卑微的事,唯有投机而获得的结果成为人们钦佩和羡慕的东西,社会角色的价值由金钱来衡量,正义的天平至此放上了镀金的砝码。这是近代思想的集中阐释,主客体的关系被运用得无处不在,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支配成为新思想的真理,对于真理的认识有了鲜明的定义,真理的探寻不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想因其单线性而变得愈加贫乏,从此不再因其多面性而闪光,人们也更多了接受了思想快餐,人接受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因而人也有了自身的定义。人是社会人,人不能再享受大自然的恩泽。

这一切无疑是蔑视劳动的结果。劳动是马克思最为精辟的看法。什么是真正的劳动呢? 劳动是使人得到幸福,追求自然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是劳动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首先我们人类步入的是原始社会,在这种劳动力水平低下的社会环境里,劳动能够满足人的最基本生存条件,是劳动使人接触智慧的启迪,使人类步入文明世界。但是之后的劳动成果多让演化出的地主阶级篡夺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于是劳作成为生存的必须,有个人土地的农民是相对自由的,但是没有土地的佃户就是另一番情景了,自由的土地和自由的播种成为他们的向往。资本主义的出现将一切打破,劳动成为一个阶级的专有名词。资本主义完全是榨取剩余价值的主义,是依附在无产阶级劳动之上的寄生虫。资产阶级通过与伪政治的勾结剥夺了无产阶级的众多权利,而紧紧地将权力把持在自己的手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是不合理的,是堵塞住的。政治权力和权利没有相互流通的环节,社会阶层的凝固性不能符合资本主义追求不断变化的根本需求。

无产阶级的诞生有其必然性,《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是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生产出的消灭自己的武器。

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图推翻现存的资产阶级政府,目的是维护无产阶级和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权利被压缩到极小时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的新生政府是用社会契约来限定暴政的权限,这时的权利得到凝聚,人们向往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民主专政使得政治的光辉普照在社会当中时,人们开始自发的去参与政治活动,政府在此也能够开展一些听证会的形式支持公民参与,而公民也力图通过自身参加的利益团体,扩大自身利益,使得权力由管理转向服务。对于知识的贡献也称作劳动,乃甚是第一生产力,这促使了精英能够加入到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然而精英主义的权力分配使得政府在代表国家形象的同时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它所宣扬的政治文化更具有感召力,最终形成一种向善性的权威姿态。

马克思最终批判了三种社会主义:

一、反动的社会主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篇3:关于《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字

一、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及其发展

1、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是在1844年2月马克思和卢格在巴黎创办的德文刊物——《德法年鉴》, 作为《德法年鉴》的编辑, 马克思从事的活动及发表的文章, 杂志仅仅出版了一期创刊号, 便由于马克思同卢格的原则分歧而停刊。但是, 杂志索登载的文章表明, 它较《莱茵报》前进了一步, 带有鲜明的共产主义性质。

马克思此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的影响, 但得益于对法哲学的批判, 已能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指出, 批评家应该“从现存的现实本身的形式中引出作为它的应有的和最终目的的真正现实”。从现实出发, 马克思认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宗教和政治的问题。“正如宗教史人类理论斗争的目录一样, 政治国家是人类实际斗争的目录。”

2、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是在马克思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他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 第一次对共产主义作了集中的研究, 并取得重大进展。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进行论证时, 由于他在巴黎这个“古老的哲学大学和新世界的首府”日益广泛的接触到工人运动和工人的革命团体, 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实地考察;由于他对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研究, 以及对黑格尔哲学特别是否定性辩证法德批判改造, 使马克思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和理论上的准备, 都比《德法年鉴》时期进一步深化了。因而, 他在探讨共产主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在马克思所写的《德意志形态》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自己系统阐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哲学论证。他们清楚看到, 正像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代替封建主义社会形态一样,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也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历史的这种进步趋势, 绝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他们认为,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达到这一点, 即生产力在其中得到发展的那个交往形式, 开始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于是生产力也就变成带来社会灾难的破坏力量。这个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只有通过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才能解决。与此同时, 资本主义还造就了解决这个任务的社会力量, 即革命的无产阶级。从这个阶级的实际生活中, 产生出必须实行根本革命的意识。共产主义学说, 正是这个革命阶级的地位、利益和作用的理论表达。

4、共产主义的实践则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编写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形态, 在它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相连的, 共产主义思想亦是如此。1848年2月发表的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的第一次运用。在这个历史性的纲领性文件中, 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它第一次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成为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著作。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 德国和欧洲的工人运动曾为制定一个科学的行动纲领进行了长期的奋斗。这种奋斗表明了工人运动在没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之前所进行的痛苦探索, 在这种探索中工人运动逐步摒弃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说, 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理论, 使欧洲工人运动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刚刚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起草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实践中的第一次运用, 也是对这一哲学的一次精辟的阐述。正如列宁评价的那样:“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部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并且使本身更为系统化了。这部著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资本主义枷锁和实现自身解放的正确道路, “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二、共产主义的现代价值

在现在的社会中, 学者们依旧在研究着由马克思所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 譬如在一篇题为, 《重新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人学”论证——<巴黎手稿>思想再辨析》的论文中作者就把共产主义和“人学”联系起来做论述, 作者认为“在《巴黎手稿》中,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思考和论证是与对私有制财产的分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看来, 现实基础和条件中蕴涵着社会变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只有从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和社会状况出发, 才能找到理解共产主义的合理途径。理解共产主义的合理途径必然就在于:从现实生活出发, 即从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出发, 在迄今为止的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中来理解共产主义, 也就是以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的角度来理解共产主义。”另外, 还有由英国作者所写的一篇题为,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的论文中,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建基于马克思的审美理论,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一个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这一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同时又构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的审美批判。马克思对商品的审美批判遵循着康德的美学传统。而马克思对于审美的这种康德式的看法虽然有助于他对粗糙的工具主义的批判, 并有助于把审美塑造成人与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那种真实而有价值的联系, 但也正是这种康德式的观点使得马克思没能为其共产主义的设想提供充分论证。面对在共产主义中仍然存在的悲惨境遇 (无神的世界) , 艺术将成为缓解痛苦、抵抗虚无的中心, 而马克思的乐观主义则使他忽略了尼采所思考的这一严肃的问题:为什么艺术会成为人类本质的需要。”

上述的这些文章可以看出中西方社会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看到现今社会对共产主义关注的方向, 其实共产主义思想是一门深奥的思想, 它让我们可学, 可思, 可探讨的地方太多了, 共产主义思想让我们明确了目标, 指引了我们的方向。

摘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具有科学性的思想。它的形成及其发展都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长, 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哲的形成过程,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唯物主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科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重新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人学”论证——《巴黎手稿》思想再辨析[J].哲学研究, 2011 (12) .

篇4:关于金钱的赛博人宣言

我们玩法的一切前提来自于我们对传播的理解,以及“世界3”这款革命性的阅读工具。世界3,用哲学家波德里亚的话说,已经“内爆”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概念。麦克卢汉的意思很简单,随着媒介的改变,相同的内容也会在不同媒介上形成新的信息。比如一个搞笑的段子内容,在收音机里面念,接受者是一种感受;放在电视里面,是一种感受;如果是放在微博里面,又是一种感受。放在微信里面呢,可能有些人不舍得或者不敢放朋友圈吧,所以才叫媒介即信息。

但是“世界3”将媒介和信息的关系给“内爆”了,就是模糊了、混淆了。假设“世界3”所识别的对象是“可口可乐”瓶子,那么按照麦克卢汉的逻辑,“可口可乐”是媒介,那么所有传递的信息是跟这个媒介相匹配结构的,比如,“世界3”可以得出可口可乐的原始产地或者价格标签,或者糖、碳酸等成分标识物。但是,“世界3”完全用另外一种逻辑来认识可口可乐,比如,“世界3”扫可口可樂的时候,会出现“相同容量的百事可乐比它便宜多了”,或者“我的极品前男友是一个食甜兽”,媒介和信息被分离掉了,确定稳定的关系被爆掉了,呈现出一种无序的、无中心的、去脑化、无意识、无意义的映射性关联。

所以,我们的“关于金钱的赛博人(cybeorg)宣言”的玩法是这样的:

1.任何人拿出一张货币,人民币美元欧元法郎克朗迪拉姆以及铢铢,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拿出它,摸一下,然后说——

2.“筒子,这钱绝壁是真滴。”(民工买包子时的口音)

“腚瘦了,俺要拿它去买丁字裤。” (野妞幻想曲)

“包子吃不起了,这钱该升值袅。”(白领的期待)

“人民币2015年有73.18%的概率要贬值。”(经济学家的逼格)

??

3.请将这些自拍的影像(照片或者视频)发给我们,我们会做映射关联。内容不要太猥琐哦,审查会很严格的耶。

4.关联,嗖一下,就好了。整个人都好了。

5.你们再打开“世界3”,这是你们这些人的“赛博人宣言”。

篇5:《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富有激情地论证了无产阶级斗争及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并热情地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以其激昂的斗志,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公开对资本主义制度宣战,而这些文章里,以《宣言》最为简洁,完整,通俗。《宣言》是一本战斗小册子,它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带去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过着非人生活的无产阶级被《宣言》唤醒,从他们的黑暗时代里找到了挣脱的现实武器和动力。

《宣言》在第一部分开篇提出,“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种论断的提出是根源于实践的,对过往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历史的经验的总结。在马克思那里,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带给《宣言》是一种坚实的实践背景,为之后的理论阐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宣言》在第一部分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每一次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都以各种不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为动力。一个阶级在历史舞台上通过暴力革命,流血牺牲而最终战胜了另一个阶级,其根源在于由马克思的理论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原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旧的生产关系已成为历史的负担,于是代表崭新生产力,代表历史前进必然方向的阶级,必将活跃于历史潮流的最尖端,将一种指向全新幸福生活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带给人类。

《宣言》在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斗争的目的。消灭私有制,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是一种由强势的愿望支撑的人类终极目标,因而当《宣言》最后喊出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朝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这种声音是强大的,同时也是从容不迫的,《宣言》将这种理想概括为:“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的整个哲学正是一种对于全人类的“自由”的关怀,而这种关怀的落脚点,在马克思那里,正在于“共产主义”的实现。

共产主义正是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是使阶级对立从此永远消失,使一切人得到自由发展,是全人类的解放。正是这样一种对于全人类幸福生活的终极关怀,使《宣言》处处落笔在全人类。它所批判的不是某一个资本家对某一个工人工资的克扣,甚至不只是资产阶级作为整体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而是一切历的剥削和压迫;它所号召的不是一部分工人单纯针对工资提高等的斗争,而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暴力革命,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本身。

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非少数人的利益,《宣言》所号召的阶级斗争的实质,正如恩格斯在德文版序言中所总结的:“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再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__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__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__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1__年来,不管人类社会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__年的尘埃散尽,人类社会业已发生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但是岁月的烟尘掩不住真理的光华。今天,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重温这篇无产阶级的政治檄文,《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剖析,对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预测,将永远鼓舞着人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而不懈奋斗。《共产党宣言》永远具有深遂内涵和璀璨的光芒。

篇6: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

首先,这本《共产党宣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关于资产阶级的论述,可谓是一针见血。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篇7:共产党宣言1500字读后感优秀

说来惭愧,虽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但直到今天才真正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文中观点或许浅薄至极,本人姑妄言之,读者姑妄听之,仅此而已。

一、《共产党宣言》概述(略)

二、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在发表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一直作为至高无上的行动纲领指导着无数人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作为西方近代诞生的两大社会思潮之一,《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全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后这一百五十多年的人类历史,就是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不断冲突、互动与融合的历史。

或许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过于肤浅,或许我还未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总之一直以来我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后人设计的完美无暇的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但我还是必须承认,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透彻的剖析,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入木三分的批判,或许直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而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针对资本主义弊端做出的诸多革新并使得其政治制度与经济繁荣得以维持至今,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吸收了大量社会主义的优良成果。

三、历史局限与不足

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未卜先知的预言家。作为一部诞生于一个多世纪前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存在的历史局限是毋庸讳言的。

阅读《共产党宣言》全文,我能够清晰地感觉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产阶级统治即将结束、丧钟即将敲响的那份自信与乐观。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当时的资本主义仍处于其发展的初期,虽然不停地发生经济危机,但每度过一次危机其劳动生产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这样就动摇了马克思原先认为的经济危机必将产生革命的看法。

马克思认为对于资本主义必须重新认识,故毅然停止了《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转而大量阅读更多的相关原始文献。而恩格斯也曾在晚年自我批评道:“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卡·马克思〈1848年到1850年的法__阶级斗争〉一书导言》),资本主义经济“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这些还仅仅是19世纪的情况。自20世纪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经历了深刻的修正,在凯恩斯罗尔斯诺齐克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大批政治经济学家的不懈探索与诠释下产生了无数重大的理论与制度革新,并吸收了大量的社会主义优良成果。如今的资本主义世界已经不再像19世纪中期那样崇尚绝对的自由经济秩序,而是自由与平等兼顾、效率与福利并举。总而言之,今日的资本主义较之150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令人不解的是国内总有些人拿着__多年前的理论去证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怎么看都有点痴人说梦的味道。

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最终又要取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后呢?难道就没有别的社会形态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高潮、衰败、灭亡的过程,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停滞不前不是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科学真理。说句不负责任的话,《共产党宣言》中为我们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和孔子《礼运__篇》中的__社会有什么区别?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又有什么区别?

或许是我受到卡尔·波普“证伪主义”的影响较深的缘故,一直以来都对历史决定论持保留态度,一直认为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是空想成分遗留较多的领域。

四、《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影响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展望

记得恩格斯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信条是《共产党宣言》里的一句名言:“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为与自由主义思想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其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但它的理论中依然蕴涵着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个体的自由。然而遗憾的是,自列宁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改造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之后,其蕴涵的启蒙理念与传统尤其是个体自由的终极目标早已不知所踪。移植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成为一种与东方集体主义相结合的怪异产物,不再强调人文主义、个性解放,而是引导中国走向了一条反启蒙、反西方的道路。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马克思所揭示的从个体自由到群体自由,达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终极目标,其中的任何阶段都是不可跨越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同样是不可逾越的。20世纪前期中国摒弃自由主义而选择了社会主义或许具有某些历史必然性,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则必须经历西方式的思想启蒙与个性解放。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诸多政治与经济改革举措,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公民社会所必须的自由、平等、正义、民主、宪政、法制等核心价值理念的诞生,表征着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基础——个人主义和儒家集体主义的融突和合。

上一篇:英语寒假小日记下一篇:爱党爱国演讲稿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