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2024-06-25

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通用14篇)

篇1: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Mankind is marching into a new century characterized by an information society. Conven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are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By using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new concepts in distance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 virtual university, which meets needs of engineers and managers to obtain all different knowledge, is the only way to construct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achieve an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society.

Th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is a new kind of models of education that takes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s its basis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as its means. It merg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and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ll over world. It will definitely produce a great impact and changes on education. Meanwhile, i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篇2: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Today, I am very happy to be here. My topic is “Our School”。

My dear friends, welcome to our school! My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a big playground. Near the playground, there is a garden. Many trees and flowers are there. So the air is very clean and we can hear birds singing in the trees. It is so wonderful.

In our school, our teachers work hard and help us with our lessons. We study hard and listen to teachers carefully. After class, our teachers play with us and we feel very happy.

篇3: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展示中小学生英语水平,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促进学生开口说英语良好氛围的形成, 2009年5月9日, 五指山市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首届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全市20所中小学校, 共56名选手参加。

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 各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经过角逐, 市三小的卢永康, 市一小的吴金剑、朱典;南圣中学的黄东嫦、五指山中学的李少玲;职业技术学校的李雄平最终分别拔得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头筹。

五指山市教科局副局长黄传雄、教研室主任郭义平到场观看演讲并为获奖选手们颁奖。

篇4: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关键词】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赛前培训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是一项极具影响力的赛事。近几年,随着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和高水平选手的纷纷涌现,公众对此项赛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在这样一场聚集了众多英语演讲好手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呢?深厚的英文功底,熟练地演讲技巧,准确的说,是英文演讲技巧,敏捷的临场反应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有云: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精细的赛前准备是成功的一半。以上所提到的演讲中必备的因素都是可以通过长期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而获取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此次培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一名准备参加全国高水平演讲比赛的学生来说,不论前期你的演讲技巧是否熟练,心理素质是否过硬,但自身的英语水平必须过硬。因为知识,尤其是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长期努力的表现结果。当然也绝不能因为自身英语水平还不错就有所懈怠。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一切的准备都会在比赛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初步阶段,可以进行以下的几项环节

1.朗诵、背诵美文

朗诵和背诵美文的过程即是在帮助选手增强语感,调整思维。大声的朗诵出来并进录音,纠音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认清和改进自己不足的方法。反复几次可以达到自我改正的效果。单单朗诵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那些令人为之“倾心震撼”的好词好句变成自己的,就要牢固的将它们输入进大脑中。背诵的过程不断地刺激你的大脑皮层,使你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会有全新的认识,对一些固定搭配,语法的使用形成条件反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选文的范围不需要很杂,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朗读背诵才可事半功倍。若一味的只是注重量大而忽略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正确估计,只会得不偿失。

2.对经典的演讲进行模仿

接下来,可以对经典的演讲录音进行语音语调上的模仿。学习起伏强弱,语速上的把控等。在正确的发音基础上,形成颇令人信服的演讲发声方式,有助于演讲内容的丰满。

3.试写评论性文章

写下对自己的所朗诵或背诵的文章的感想,从不同角度锻炼自己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或赞同或有疑义,总之言之有理即可。懂得发出自己的声音,锻炼自己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培训做准备。毕竟,最终的演讲稿完全是你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言之有物不空洞,是裁定演讲稿优秀与否的关键。

文章不是随便写写的,一定要进行修改,否则文章中所藏匿的错误永远在那。用词是否精准,句式是否合乎语法,文章是否扣题,脉络是否清晰。这些都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了。

二、培训中期,需要多人合作进行

1.进行定时演讲

演讲之所以称之为演讲,是因为它需要向他人传达信息,这其中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演讲从来都不是自说自话的单人表演,它需要眼神的沟通,现场氛围的沟通,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说,“演讲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培训就解决了演讲者在准备时只能朝空气抒发情感的尴尬,同时还可以锻炼演讲者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胆量和素质。

在台下聆听的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就台上的演讲者的演讲进行点评,这样显得更为客观。同时可以锻炼成员们的批判是聆听技巧。“聆听技巧同演讲技巧同等重要。在你的一生中,你会见到不计其数的公共信息传播方式:课堂授课、电视广告以及聊天室交流等。通过练习聆听,你将学会如何准确反应以及准确评估他人的公众演讲。”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此项进程一定要主意时间的把握。因为定时演讲的目的就是要锻炼演讲者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演讲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原因可能是准备内容过多,也可能是由于准备不充分而浪费了时间,时间到了还没有讲完。而演讲时间剩余过多则是因为语速过快;内容准备不充分;忘词,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成熟的演讲者站在台上翻白眼,做小动作,尴尬的苦想。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充分的准备,还有就是要进行大量的实战演练,让演讲变成一种习惯,培养演讲者对时间的把控能力。

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演讲者的演讲内容是否扣题。我们发现一些演讲者很容易在演讲的过程中跑题,或者干脆一开始就误读了演讲题目。这需要加强锻炼演讲者对一个演讲题目中重要信息的敏锐度和理解。可以有新颖独到的观点想法,但不能过分偏激。

2.观看精彩演讲视频

在观看视频时,不仅仅要关注演讲者的语音,抑扬顿挫,更要留意演讲者的神态、姿态和精神面貌。他是如何与观众进行交流的,他是怎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的,这些都是演讲中最基本的点,但却又是很难做到的。

反复的观看并能真正的将所所学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来,摒弃羞涩,建立足够自信的内心,正视自己,更要直视观众。

3.关注时事并书写评论性文章

这一部分是承接初步阶段中“试写评论性文章”而来的。而在这一时期要从评论一些美文到社会时事,并且字数需要增加,文章的逻辑感也要更深一步加强。这些练习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演讲者的知识储备量。

三、培训后期,进入高层次对抗练习

1.采用辩论赛形式

辩论赛的形式可以是两两辩论,也可以是多人辩论。这样既增加了培训的趣味性,同时也在激烈的脑力风暴中给予选手不一样的灵感。

但这项活动对选手的反应能力和英语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如果选手达不到举办辩论赛的程度最好不要采用这种形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选手们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2.对历年“外研社杯”演讲比赛的题目进行实战演练

书写演讲稿,选手们逐一进行演讲,最终评价出孰高孰低,创造紧张的比赛氛围,有助于选手们提前进入备战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站在演讲台的选手们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名真正的演讲者的风采,成熟自信,游刃有余。

3.学会思考听众们的需求

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演讲者应考虑到听众们的需求并思考如何将这些需求放入到自己的演讲内容里。不是在一味的告诉听众你要讲的是什么,而是“了解听众渴望感觉、知道和体验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思想转变。”③只有演讲内容与听众产生了相关性,听众才会变得积极,演讲的气氛才会活跃,你的演讲才可以向“成功”迈进。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又恰恰是奠定你的演讲是否能引起共鸣的关键。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成功的举办了很多年。但是选手们多以自己准备为主,这样的一次赛前培训,将有志于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们聚集起来,就是从根本上建立起一种竞争的环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赛前准备变得系统,有章法,同时可以进行量化评估。对此次培训成果的最终检验还需通过演讲比赛,但这次的培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使我们具有了在这一培训领域的经验,对于以后再举办此项活动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

[1]凯瑟琳·M·高曼,布鲁斯·E·格伦贝克,阿兰·H·门罗等.演讲的原理 [M].杨立建.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第3页

[2]凯瑟琳·M·高曼,布鲁斯·E·格伦贝克,阿兰·H·门罗等.演讲的原理 [M].杨立建.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第4页

[3]彼得·迈尔斯,尚恩·尼克斯.高效演讲:斯坦福最受欢迎的沟通课 [M].马林梅.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第12页

作者简介:

马欣然(1991~),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本科生。

篇5:八年级英语演讲比赛方案

一、比赛项目:

二、英语演讲比赛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广大同学英语演讲及英语学习的热情,为英语水平较高,擅长及喜欢英语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英语教研组为此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我们提倡:在交流中学习英语,在快乐中学好英语,希望同学们多多参加,老师们多多支持。

三、演讲主题及内容:

演讲比赛内容以积极向上的内容为主,结合“我”——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演讲。

四、活动安排;

活动总负责:团委 英语教研组 会场秩序负责人: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 主持人:八年级15班学生 评 委: 统 分: 拍 照: 音响及话筒:

安排学生就坐:八年级值周教师和各班班主任 评委席布置及撤离:八年级一班 奖状及颁发: 英语教研组 催台:李艳平舞台条幅布置:团委 奖项设置:

个人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 团体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 最佳组织奖:1个

五、比赛形式及要求:

1、比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参赛,每班报2名选手参加比赛。

2、时间限定为2—4分钟。

3、比赛时间:10月17日14:05(如有天气原因活动时间另行通知)

六、评分标准(共10分):

1.材料与观点:新颖典型,观点鲜明,主题健康、积极向上。

2.语音与语调:发音准确,清晰,语言连贯,声音响亮,语调节奏变化合理。3.手势表情:自然,活泼,恰当,有助于传情达意,帮助听众理解或加深听众印象。4.仪表礼貌及听众反映:适当,与气质一致,精神饱满,轻松自如,潇洒大方,演讲能感染听众,产生共鸣。

七、会场秩序

(1)八年级年级组长组织学生在指定区域观看比赛,保持会场秩序,保持会场干净整洁。卫生保持差或会场秩序乱的班级扣除0.2分。

(2)比赛诵读内容抽签决定,个别班级如有更改需向英语教研组联系,参赛节目杜绝雷同。

八、总结讲话:

篇6:初中八年级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初中八年级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为推动我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说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我校英语演讲比赛于11月6日下午在阶梯教室举行,由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室及八年级的全体同学参加,同时鼓励选手们沉着应战,重在参与,预祝大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赛的选手们在演讲中各显风采,他们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谈论自己喜欢的学科、食物及尝试如何去做好,讲解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声情并茂,对自己的未来描述的很好。评委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比赛规程,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赛出了一、二、三等奖。赛后评委代表用英语对比赛进行了生动的点评和全面的总结。

篇7: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Good morning, my dear teachers : My name is Deng engqiong, I’m Grade five.Today, I’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to make a short speech for you.I’m from penquan primary school.I’m 11years old.Now let me talk about my favourit season.As the saying goes:in the spring.spring is green with flowers and songs.so some people like spring.But i’m not.My favourite season is autumn.It’s a harvest season.Farmers are all busy getting in the crops.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t fruits in the season, such as apples, oranges, bananas and so on.It is cool in autumn.So autumn is a good season to travel.China’s National Day is on October 1th.Lots of people go out for a trip during the holiday.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in autumn.Such as lily.it has a sweet smell.I like autumn best.What about you? My speech is over,thank you!

篇8: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关键词: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河北省高等学校“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高职高专组的决赛是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省英语演讲赛事, 旨在“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并为高职英语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和管理者搭建一个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交流英语教学经验的平台。”作为亲临“世纪之星”决赛现场的指导教师我感受强烈、感悟颇多。

一、演讲比赛反映出的教学问题

英语演讲比赛就如同一面客观清晰的镜子, 透过它参赛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英语教师也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 演讲比赛中显示出的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有:

(1) 学生当众表达缺乏自信心。高考英语降分之前, 高中英语教学基本以应试为主, 尤其是偏远地区, 长期忽视了学生英语表达交际能力。由于长期缺乏口语锻炼, 加之多数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在中小学期间的发音很不标准, 相对本科生自卑感较强, 导致高职学生英语课堂凭借不愿或者不敢开口讲英语的惯性而进入“缺乏自信心一不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心”的恶性循环。

(2) 交际能力不足。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的动力为“不过英语三级A或B不让毕业”和“就业单位青睐四六级证书”。他们更愿注重的是英语读写能力, 平时爱做英语过级模拟题。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教育”对于被迫忙于“应试”的高职生来说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没有英语语言环境, 同学之间罕用英语交流, 高职英语口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3) 思辨缺席。高职高专生学历低, 为了求职疲于应付各级各类证书以及自考、专接本等各种考试, 拼命寻求理解的标准性和答案的惟一性, 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 导致他们缺乏独立自主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其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 从而造成他们英语演讲比赛中的“思辨缺席”。

(4) 知识面狭窄。纵观历年高职高专“世纪之星”演讲决赛, 很多高水平的演讲者和演讲赛冠军选手之所以能够在演讲中纵横捭阖, 对各种知识和语料信手拈来, 许多并非是英语专业学生.此中有真意, 博览即谜底!这种现象就提示我们, 广泛阅读是演讲的必修课。阅读是培养思维的有效手段, 而从阅读当中找到思维的活跃点对于演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英专选手往往言之有度易, 言之有物难!在“世纪之星”演讲初复赛的提问环节中严重表现出大部分的参赛选手的知识面极为狭窄。许多学生只专心干本专业的学习完全忽略了社会、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阅读报刊杂志的习惯, 更不用说去涉猎有关的英语新闻了。

(5) 眼高口低。2013年“世纪之星”高职高专组决赛总结发言时外教评委Jim尤其提到选手对数字的表达这一最基本的技能都不熟练。

2. 演讲比赛也折射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诸多不足:

(1)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 而只是被动地接收。英语教师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学生缺乏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互动。

(2) 英语等级考试仍是评价英语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依据, 甚至有些院校对于获奖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并不重视。对其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光荣, 既无物质上的奖励, 也没精神上的鼓励。获奖师生的大赛证书并不与其年终考核或综合测评并不挂钩。

(3) 有些外语教师过于倚重知识点的讲解, 注重“教”的传授过程, 忽视“学”的认知过程;或对网络多媒体技术过于依赖, 将“人灌”变为“电灌”, Power Point既无power也无point, 很难培养出能够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只重知识而轻能力, 使得高职英语教学陷入了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的困境。

(4) 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就是老师口语、听力不行, 因此很多老师倾向于语法和阅读教学, 而忽视了口语和听力。更可怕的是, 高职英语教师即使在英语口语上不想误人子弟而进修深造, 多半也已过英语口语习得的黄金期, 如何克服语言的石化, 练就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驾驭课堂, 也是一大难题。

二、面向职场口语的英语教改方向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职场陈述、图表描述和情景交流。其中“情景交流”最为关键, 进入省决赛而未能荣获二等奖以上的选手大败于此。情景交流即参赛者抽取一个场景题目, 根据题目的要求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与外籍主试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式交流。由此可见, 情景语境自始至终都贯穿于英语演讲中, 对于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单纯讲授英语, 并不能保证学生将来能称职地完成用英语进行演讲的任务。布卢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材料。”为此, 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以“真实”铸就口语课堂之魂。为了改变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接受有余, 输出不足”的现状, 实现“鲜活交际”这一口语教学的基本使命, 英语教师应该精选各类情景真实的语料, 融入大量的语用风格, 结合各行各业地道“行话”, 创设或模拟真实演讲语境, 打造英语课堂上的“真枪实弹演习”, 让学生身临其境, 自然地进入鲜活口语交流, 改变以往仅靠背句子的填鸭式交际口语教学, 有效地实现从真实输入到鲜活输出的转化。

三、结语

高职的学生参加英语口语技能大赛, 与其说是学生赛场的竞技与角逐, 毋宁说是英语指导教师教学的交流与博弈, 乃至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风格的PK与切磋。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该以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大赛为参照, 不断提高自身英语专业素质, 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多种渠道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海彗, 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6) .

篇9:浅析英语即兴演讲比赛

【关键词】英语演讲;即兴演讲;文化;思想

演讲的力量从古至今都是能够使人怦然心动的强大力量,它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思想与达成目标的手段。国际演讲大师Stephen.E.Lucas认为公共演讲是一种将人的思想公之于众的方法,即一种与他人分享观点并影响他人的途径。自2002年起,我国每年举办一次由中央电视台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外研社杯”(原名“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迄今为止12年中,该赛事为国家外事交流、国际教育、科技政治等方面的进步选拔除了大批优秀的英语人才。他们精神矍铄,舌灿莲花,英语华丽,思辨突出。该赛事最具挑战性以及最能体现选手能力的部分便是即兴演讲环节。无可辩驳的是,英语即兴演讲正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进步,带动人们观念改变,深刻影响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

即兴演讲是最考察选手英语功底和思维敏捷度的环节。选手根据大赛组委会给出的一道命题(图片、视频、名言警句、文学介绍等)即席作出一段2分钟左右的演讲。在短暂的准备过程中演讲者不能像准备定题演讲一样广泛细致地搜集材料,而且也没有充分的时间精挑细选,基本上组织内容全仰照选手们的个人功底和文化素养。即兴赛题很大程度上考察选手对各国、各领域文化知识的领会和见解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选手们作出的即兴演讲都是带有个人特征的分析和思考过后的慷慨陈词。文化因素寓于其中,是对知识的实践。在实践中发表看法,交流思想。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即兴演讲时间一般为三分钟,比赛形式主要有个人陈述(3分钟)、小组即兴演讲(3人一组)以及车轮战辩论。在较为段短暂的时间中,能够完整、清晰的阐释自己的观点已属不易,但优秀的选手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达将思想世界公之于众,用思辨和文化的魅力征服评委,征服观众,也征服自己。纵观往届折桂的优秀选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光英语华丽突出,重要的是思想光芒万丈,独树一帜。在冗繁而具有深度的命题中将人们引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光有缜密的逻辑、独特的视角,更重要的是无论他们是哪个专业种类的学生,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

例1:(大连外国语学院 李冬怡 2011年 “What is a river in your eyes”)

As one philosopher once said,“You can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twice.”… Right now I can remember a beautiful song.It says,“The love is a traveler on a river of no return.”该作者对河流的看法新鲜加之个人小清新风格,用包含“river”一次的话语和歌词代替个人想法,在即兴演讲中标新立异,文学素养和文化功底可圈可点。

本项赛事的即兴演讲,采用小组赛形式,三人一组分别对同一个题目发表看法。此项不仅考察对文化的认识理解,更进一步考验了选手们思维的广度及文化批判的新辣程度。

例2:(2011年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inting “The Sunflower”?)

(1)杨天麟 湖南理工学院

…“Van Gogh,in his time,he was nameless,and he lived in poverty.”…

(2)陈彦君 中山大学

If you have never ever been to Room 45 in British National Gallery,you can never ever imagine the bright yellow of the 15 sunflowers painted by Van Gogh… shocked by the bright color shimmering in the dark light of the room.In this painting,I see the power of life and breaking free.

(3) 刘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When I first saw this painting,I saw immediately that single flower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is picture.He was Van Gogh in my eyes… As Winston Churchill said,“Never,never,never,never give up.”…

以上三位演讲者分别就梵高的画《向日葵》发表个人看法。对于《向日葵》这幅画所代表的意义和背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众选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进一步了解的基础则必须是对画作表面传达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三位选手分别从梵高个人的生活状态经历、画作本身色彩布局、单一特殊的花朵位置等作为切入点,结合个人知识水平深入剖析,将一样的文化因素赋予了个人魅力,唇齿之间指点江山,思维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

针对同一文化因素演讲的另一种形式是选手引用同一名人翘楚的名言,将有利于选题的词句作为利器武装思想,为演讲增色。

例3:(1)澳门理工学院 钱桥 2011年

A word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d ---- Imagination

When J.K.Rowling unleashed the power of her imagination upon the world,it transported Harry Potter into the lives of millions,and herself into the list of the worlds richest women.

(2)暨南大学 周琳 2011年

A word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ld ---- Listen

J.K.Rowling listened.… Listening inspired the single mother who lived on the meager government… and create a worldwide phenomenon---- “Harry Potter Mania”.

以上两段演讲中两位选手同样引用了哈利.波特丛书作者J.K.罗琳的事例作为构建演讲的重要素材。但这一人物案例分别就有利于演讲者演讲主题的角度进行取材。

篇10: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稿

TheDreamCameTrueIwaawelcomeeverybodyhereinthischeerteam.Thankyouforcomingherethismorningtostandonmysidecheeringmeon.It’smydreamtohavetheoortunitytochallengealltheforeignathletestothechampiohipatthisgreatoccasion:2008OlympicGames.Now,thedreamcametrue.AsanathleteofChina,I’

mheretowinthegoldmedaloforienteeringforourmotherland.I’msoproudofbeingoneofthebestplayersintheworld.ButcouldyoubelieveIhadbeenalazygirlwhenIwasinJuniorHigh.I’mnotkidding!Atthattime,ruingwasmylastfavorite.Ireallydon’tknowhowtodescribethefirsttimeIwasonthetrack.Itwashorrible.WhenIstartedtorun,Iwaimplyoutofbreath.AndwhileItouchedthefinishingline,Ireallydidn’tknowifIwatillalive.It’ofuy,huh?Butit’strue,Idid.Well,somethinghaenedandchangedthesituation.WewontherightofholdingtheOlympicGamesin2008.Afterthat,ortecameakindofgameincampus.Andtherearemanyortscluichool.Onedaysomeoneaskedme:“areyougoatryoneofthose?”FirstIfeltsowired.“Trytogetintoortsclu?Areyoukidding?”Isaid.Andshegoes:“Whynot??It’othardatall,andsofascinating!”SoIdidtriedoneandIwaoluckytobecomeoneofthosewhodidorienteering.Thatisafantasticort!Youneedtorunandfindwheretogojustbyusingamapandacompa.It’swa’tpopularinChinaatfirst.Butwhenwehearditmightbecomeaneweventin2008,wedidpracticedhard,andaimedtowinthefirstChampionoforienteeringintheworld.Whenwepracticed,therewerealotoftroubles.Youknow,sometimesyouneedtogowithyourfeet,butsometimesyouneedtogowithyourheart.Iomesituatio,wefacedthedifficultiesandproblems.Andweneedtosolvethatthroughteamworkandstrongwillpower.Sowecanrunfaster,gohigherandbestronger.Thatiswhatwesay—Olympicirit.Nowthedreamcametrue.I’mstandingherewithallmybodyandmyheartputiorts.SodothepeoplefromallovertheworldtoHEREattheOlympicGames.It’stheOlympicGamesthatmakeustogether.Wearehereforabigdayofort;wearehereforadreamoforts.Wearehereforairitofortthatencouragesustofacethedifficultiesoftodayandtomorrow.

篇11: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稿

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稿

The Dream Came True     I wanna welcome everybody here in this cheer team. Thank you for coming here this morning to stand on my side cheering me on. It’s my dream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hallenge all the foreign athletes to the championship at this great occasion: Olympic Games. Now, the dream came true. As an athlete of China, I’m here to win the gold medal of orienteering for our motherland.     I’m so proud of being one of the best players in the world. But could you believe I had been a lazy girl when I was in Junior High. I’m not kidding! At that time, running was my last favorite. I really don’t know how to describe the first time I was on the track. It was horrible. When I started to run, I was simply out of breath. And while I touched the finishing line, I really didn’t know if I was still alive. It’s so funny, huh? But it’s true, I did.     Well, something happened and changed the situation. We won the right of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in 2008. After that, sports became a kind of game in campus. And there are many sports clubs in school. One day someone asked me:“are you gonna try one of those?”First I felt so wired.     “Try to get into sports clubs? Are you kidding?” I said. And she goes: “Why not?? It’s not hard at all, and so fascinating!” So I did tried one and I was so lucky to become one of those who did orienteering. That is a fantastic sport! You need to run and find where to go just by using a map and a compass. It’s wasn’t popular in China at first. But when we heard it might become a new event in 2008, we did practiced hard, and aimed to win the first Champion of orienteering in the world. When we practiced, there were a lot of troubles. You know, sometimes you need to go with your feet, but sometimes you need to go with your heart. In some situations, we faced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nd we need to solve that through teamwork and strong willpower. So we can run faster, go higher and be stronger. That is what we say―Olympic spirit.     Now the dream came true. I’m standing here with all my body and my heart put in sports. So do th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HERE at the Olympic Games. It’s the Olympic Games that make us together. We are here for a big day of sport; we are here for[] 《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稿》

篇12:英语演讲比赛的五年级作文

听说学校要在四,五,六年级各选一名同学去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四年级选了我,五年级是申紫涵,六年级是马流畅。

我们三个每天都在政教处背稿子,迎接“战斗”。

可是跟比赛仅一天时间,马流畅很难把稿子读的既流利又有感情,还加上动作,老师不得不把马流畅去掉。

现在只剩我和申紫涵,好害怕呀!

终于到了比赛的一天,我们的“战地”是市二中。到了那里,我更加紧张了,可当我看到三位评委和蔼可亲的微笑时,却放松了很多。

“二号选手,麻雨露”“啊,轮到我了”我心里更慌了 ,这时,坐在我一旁的英语老师鼓励我,说:“别怕,相信自己,你最棒!”

我鼓起勇气,走上台开始演讲。因为我是二号选手,后面还有很多同学,所以我们等了很长时间才结束,出来时我的.腿都发软了,可老师却说,这次比赛不是为了拿奖,而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勇气,当然,拿奖最好,但那些都是次要的!

篇13: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法,改革,现状,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济、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逐渐增强。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 每一个国家要想能够顺利的进行对外经济、对外政治, 都需要英语作为桥梁而存在。而英语本是英美国家的母语, 又与我国的母语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 这就决定了英语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

针对英语学习所固有的特点, 国家与社会、学校都特别注重英语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从英语开始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开始, 英语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就一直在进行中, 从没有间断过, 而在我国各个发展时期, 由于所面临的困境与环境有所不同, 那么英语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 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仍旧是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着。可是不可否认的是, 在英语教学发展的发展与改革之中, 有一些问题存在着, 而直面这些问题, 并想方设法的去解决它, 这对于英语教学方法的发展来说, 意义是深远的。据此,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英语教学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并结合黑河三中初二年级组的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良对策, 希望能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英语教学现状

初中英语的教育水平, 是与经济发展分不开的。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 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 而相应的, 教育与文化方面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有了一个深入的改革, 这就是对于面向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的培养策略的开展。在这一重要策略提出来之后, 教育系统开始了全方位的各个层次的教学改革, 而英语则被列为了重中之重, 这是因为, 在未来的世界的发展需求中, 具有良好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才是符合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而英语人才, 是这个范围之内极为重要的部分。

要想打造全面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首先要做的, 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学习方式摒弃,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全面的学习与训练, 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关注于成绩、分数等。英语是一门语言, 若是只把它当作一门学科, 而不去赋予它鲜活的实用价值, 它就变成了空没的符号, 而丝毫没有意义, 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就由此提出。这种教学理念一经提出, 在我国上下各个地区陆续开始实行教育改革, 这种教学理念在一些发达地区如东南沿海等大城市里首先得到运用, 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因而教育改革所需要的物质与政策支持十分到位, 这就导致了这些发达的城市教育改革先行的现状。

但是,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二线、三线城市等地区, 由于经济并没有一线城市充足, 因而教育改革的实施力度则远远不足, 黑河位于黑龙江省最北端, 它是一个对俄重要的外贸口岸, 并不属于发达城市之列, 是一个三线的小城市, 在对黑河三中进行调查时, 就可以发现, 这对于二线、三线城市有着代表性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充裕的资金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而教学改革并不只是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这之前, 它更需要投入一些新型的教学设备, 以供学生学习之用, 而这确实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才可以做到。经济上的差别导致了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跟不上时代要求的现状, 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这些地区并不是没有任何变化, 只不过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 它的英语教育发展水平没有一线城市那样迅速而己。同时, 在一些乡镇、农村, 所谓的英语教育改革只不过外在的一种口号, 这些地区由于交通与信息都不够发达, 又囿于经济上的限制, 教育改革的步伐则更加迟缓, 有些地区直到今天, 所运用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是十分古老的, 如在我国西南地区, 像贵州、云南的个别地区, 其英语教育水平还是十分落后的。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在我国全国范围内, 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层面, 这是与我国各个地区的交通、经济与环境分不开的。有的地区, 其英语教育己经步入了智能的教学时代, 如江苏、浙江等地;而有的地区其英语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十分迅速, 如黑龙江、吉林等地, 黑河三中, 就属于这一行列;而还有的地区, 如云南、贵州等地的偏远地区, 它们的英语教学是最为原始与古老的, 与英语教学改革丝毫没有关系。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现状, 它呈现出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类型, 几种发展阶段同时并存。

二、存在问题

由上文所述, 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多层次的发展阶段, 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英语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 这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交通便捷程度不同与社会发展进程不同等因素制约着的。就目前我存在的英语教学改革不同步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 这种格局是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的, 对于贫困地区、乡村地区的发展, 也是没有利处的, 这一问题的存在, 将会导致很多很多的存在, 下面, 将结合黑河三中具体的现状, 着重要之处简述。

首先, 由于地区间、城镇间经济差别的存在, 教育改革步伐也存在着差别, 从全局来看, 这种情势是不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的。在我国一些教育走在前沿的城市里, 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转变为现代化的综合教学, 而在我国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与地区, 其英语教学模式发展甚微, 有的地区其根本没有发展而言, 在这些地区, 学生的学环境十分恶劣, 教学设施极度不完善, 老师的教学理念仍旧是传统教学的模式, 没有半点革新之味。在黑河三中的学校里, 我们可以发现, 学校的教学设备虽然有一些, 但大都是大城市早己都淘汰的, 有些甚至不能工作而闲置在教室里。站在宏观的立场上, 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这种差别, 是没办法完全的实施英语教育改革的, 即使实施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也是“速食”的, 并不能完全的去消化吸收。而英语教育改革走在前列的地区与城市, 则要不断的“回头”去等这些地区的追赶, 在英语教学的创新意义上, 仍旧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 就英语教学改革的贯彻程度来看, 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黑河三中的考查中, 我们发现, 学校里的老师与学生对于教学改革持一种很漠然的态度, 他们认为这些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来说, 作用并不大, 而只是在国家的号召下, “不得不”去做一“面子”工程。而在那些完全没有条件实施英语教学改革的地区, 就无所谓教学改革了。在那些英语教育有些发展, 却发展不够迅速与全面的地区, 有时英语教学改革并不能完全得以实现, 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口号来实行, 国家虽然在百般强调与重申, 可是在这些地区的一些学校, 仅仅把它当作是一种形象工程, 并没有从实质上真的贯彻实行, 它只是一个改革的空幌子而矣, 这并没达到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质。

黑河三中初二年级的学生, 其学习劲头是很足的, 这种现象本来是好的, 但是仔细一调查才发现, 学生是为了在考试时得高分, 或是想要超过其他同学才这样, 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风气, 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在那些教育十分发达的地区与城市, 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确实十分彻底, 但是由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的方针, 这些地区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却在不断的加大, 他们每天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外, 还要应对全面的“素质”教育而增加学习任务, 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这些地区与城市中, 学生不再是综合素质的象征, 而多种课业与课外压力的结合体, 英语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实行, 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增加了负担, 这是英语教学改革过分的结果。

三、对策

针对黑河三中以及国家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 以下将提出几条希望与建议, 希望能对改变现存的英语教学问题有所帮助, 而让更多的学生在英语教学改革之中, 真正的全面发展起来, 成为一个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人才。

比如, 要求国家充分调用职能, 来平衡地区之间、城镇之间的差别。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所存在的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差别, 是多方面因素最终结合在一起的结果, 而非一时而成的, 它是具有历史性的。基于这种分析, 要想将各个地区之间、城镇之间英语教育的不平衡状态打破, 国家需要大力的扶持那些经济与教育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黑河三中则属于经济与教育欠发达地区, 国家要对这些地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让它们拥有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动资金;其次在对这些地区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 让这些地区的英语教学改革之中走的更加顺畅, 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这些地区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帮助等等。以上这些方面的举动, 都可以让教育不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拥有英语教育改革的新动力, 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同时, 学校自身也应千方百计的朝着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而努力。这一措施的提出, 是针对那些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不彻底的地区而言的, 学校不应把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当作一个口号来做, 而是要切实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着想。拿黑河三中为例, 学校自身成立一个监督体系, 专门针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而监督, 它要保证英语教学的实施不是口说空话, 而是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 彻底的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而存在。学校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估一个学生的好坏, 而是要全面的、综合的去考查, 把英语教学改革在内的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

当然, 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而言, 社会、家长等方面也存在着责任与义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转变是需要社会各方的协作才可以完成, 而不是哪一方能够独立做到的, 学校与学生, 学校与家长, 社会与学校等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而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是永远都不会停止的, 因为社会在运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 那么英语教学改革之路将会一直同时代与社会潮流而共同前进。一个事物的发展, 是需要前进与曲折的几次转向才得以实现的, 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之路也是一个前进与曲折的道路, 是需要实践与时间来证明的, 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 其责任是沉重而又重大的。

参考文献

[1]齐书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3) .

[2]张剑.黑龙江省实验中学英语教育改革之我见[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2 (01) .

[3]傅萍.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 (下) , 2011 (11) .

篇14:初二年级学生英语比赛演讲稿

大赛由已备演讲、即席演讲及问答等部分组成。赛程自每年的5-6月至次年4月,分为全国预选赛、地区决赛、全国总决赛等阶段,冠军于次年5月代表中国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争夺“最佳非英语国家选手奖”。我们选出的片段为本次比赛的季军北京语言大学陈艺的已备演讲,选手的发音准确清晰,演讲内容贴近生活、感情真挚(本文为演讲完整版)。

送奶工与邮递员——今昔大不同

By Chen Yi陈艺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 Milkman v.s. Mailm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ange has 1)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s) of our daily life. To illustrate that, I’d like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milkman and mailman, whose differences indicate our changing way of living with the times.

Home milk delivery has almost gone 2)extinct in China now, also gone with it are the milkmen, who once delivered bottled fresh milk door-to-door.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ilman’s business or the 3)courier service has 4)thrived as online shopping gains popularity. Yet, 5)in retrospect, I realize something has been lost in this 6)transition, something Shakespeare would call (as) “7)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

Like when I was a kid, milk wasn’t for sale everywhere. For the families who need it, they depended on the milkmen to take it from the local dairy farms to their houses. In our neighborhood, there was also such a milkman, whose arrival was much[greatly] anticipated by the children and always brought us laughter and joy. How did he do that? He knew the name of every kid and could easily see through all tricks. If we didn’t behave, he would side with our parents and threaten to rob us of the nutritious drink. And it worked every time. The entire neighborhood was acquainted with him; saw him a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just like the many residents or street 8)vendors. Actually, there was a bond between all of us for what’s being transacted, with not only the commodities, but also a sense of caring and 9)dependability. And that small box fixed onto our door, other than being the drop-off point for milk, (it) served a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10)junc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s we took the initiative to reach out to others.

Fast forward to today, milk is 11)ubiquitous with no dedicated delivery system. However, the convenience level of our life[lives] has gone up a 12)notch. Almost everything is for sale online, which spares us all the travelling and talking. With a few ready clicks, the shopping is done. The rest is left for those speed delivery[courier] companies. Usually there will be a 13)grumpy mailman, who reaches us through cell phone, urging everyone to pick up their 14)parcel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 minute the receipt is signed, we dash back to unpack, while the courier rushes to his next destination. There is barely a conversation carried out, nor do we feel the need to talk to such a stranger, who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frequently. It seems that people are always in a hurry now, though we do have more convenience. Still, we run short of time to stand and stare, to speak and share.

Call me an old-timer, but I think the personal touch represented by the milkman is what’s been missi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William Wordsworth once wrote that “Getting and spending, we 15)lay waste our power.” Modern technology may have multiplied our possessions or gave[given] us more convenience, but we run the risk of reducing our values if we lay waste our power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ank you.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送奶工与邮递员——今昔大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为了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我打算将送奶工和邮递员加以对比,他们的不同命运表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如今,送奶到户的服务在中国已经基本上销声匿迹了,同样随之消失的还有送奶工,他们曾经挨家挨户地递送瓶装的新鲜牛奶。而在另一方面,邮递员的行当或者说是快递服务却由于网上购物的普及而兴盛起来。然而在回顾往事时,我发现某些东西也在这种变迁中流失了——某些会被莎士比亚称之为“人情味”的东西。

正如当我还是个孩子时,牛奶并不是随处都能买到的。对于那些有需要的家庭来说,他们只能依靠送奶工将牛奶从当地奶场送到他们家。在我们的社区里也有这么一位送奶工,孩子们总是热切地盼望着他的到来,他也总能带给我们笑声和欢乐。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也能够轻易地看穿我们的小把戏。如果我们不乖乖听话,他就会站在我们的父母那边,吓唬说要抢走我们的营养饮料,而这招次次都奏效。我们整个社区的人都跟他挺熟,将他看作是社区的一员,就如同许多住户或街边小贩一样。实际上,在我们的买卖之中有一种纽带将我们所有人联系在了一起,这纽带不仅是各类货物,还有一种关心和信任的感觉。而装在我们家门口的那个小盒子绝不仅仅是一个投奶箱,它还充当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连接点,让我们主动与他人接触。

时光飞逝,到了现在,牛奶已是随处可得,不再需要专门的递送系统了。而我们生活的方便程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网上几乎什么都能买到,这节省了我们的交通和交谈时间。只要轻松地点几下鼠标,购物就完成了,剩下来的就交给那些快递公司了。通常会有一个脾气暴躁的邮递员通过手机与我们联系,催促每个人尽可能快地取走他们的包裹。一签完收条后,我们就会冲回家去拆包裹,而快递员则会奔向他的下一个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很少会有什么交谈,而我们也觉得没必要与一个陌生人交谈,因为快递员经常会换人。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方便了,但人们似乎总是很忙,依然缺少时间停下来对视、交谈与分享。

你尽可以管我叫老古董,但我认为送奶工所传递的人情味正从现代社会中慢慢消失。威廉·华兹华斯曾写道:“无论是获得还是消耗,我们都在损毁着我们的力量。”现代科技也许增加了我们的财富,或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但如果我们损毁了人际关系的力量,我们就将面临降低我们自身价值的危险。谢谢!

上一篇:大反思 大检讨活动自查报告下一篇:温暖一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