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三单元作文

2024-08-31

三上第三单元作文(精选8篇)

篇1:三上第三单元作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王祥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王祥光的意见,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成功。

10.《风筝》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上得成功在于: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在上课前一节课先和学生讲清楚,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我对学生提出几个?允许?: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老师的差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述。在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给学生的基础上开始上新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上完本课,我空出时间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提出: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隶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我认为把贾平凹写的《风筝》安排在第一课,未免太难了。因为贾平凹先生的文章语言比较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刚进初中的学生?这位同学提出本课触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话。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请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强调地指出:当时封建社会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须坚持战斗,不能退缩!?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和第二段中的‘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相照应。我去查有关的资料,作者写这篇的文章是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统治下,所以,这句话是当时自然气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学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让他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预习课文时,碰到问题能去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通过几节课和同学一起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对一节课成功了,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找准症结所在,以便于弥补不足。教学第四自然段?风筝事件?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上台表演整个事件的过程,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几分钟后,全班没有一位同学举手,我只好点名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结果效果相当差。两位同学用非常生硬的动作、语言,断断续续地说完整个过程,引得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我也觉得十分尴尬。课后我自我反思:学生表演时没有道具,凭空想象,加上也没有对话描写,只能通过动作、表情等来表达,因此,学生做起来困难。并不是所有课文都能通过表演来增加学生的空间,要因文而异,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1.《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解读文本还是不够深入,比如在仿说练习时,完全可以将课文中另外几个句子进行类似的仿说训练,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课文中为什么没用同一种句式去描写秋天的景物。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读时,学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因而,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12.《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所有学生体验了做诗人的感觉。同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基本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篇2:三上第三单元作文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这两首古诗,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文,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深和独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视。古诗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叶绍翁和唐代诗人——王维留给我们的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1、学生自读古诗,读通顺、有感情。

2、交流自己读后的想法。

(1)读这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2)课文中增加了注释,这注释起什么作用?

(3)古诗讲的是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教师指导理解诗意:

(1)古诗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诗前两句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当时在船上的情景,感到孤独郁闷;后两句写诗人看到远处的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而感到故乡的亲切。

三、练习

1、把古诗与相同意思连接起来:

萧萧梧叶送寒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江上秋风动客情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2、练习默写古诗。

3、收集几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背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谁能背一背前一节课学的古诗《夜书所见》,并说说诗的意思。

2、谁收集了自己喜爱的古诗,念给大家听听。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运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先读读古诗,边读边体会古诗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课文后的注释,想想古诗的意思。

3、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想。

三、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听听学生怎样诵读古诗,指导学生正确诵读。

2、理解古诗的意思:

注释:

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远。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3、诗人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愉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四、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五、练习

1、熟记诗句意思连线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

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2、背诵古诗

3、收集自己喜爱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10、风筝(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风筝,对同学们来说不算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凹平写的风筝(板书课题:风筝),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

(2)开火车,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

似乎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2.与同学一起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后第二题要求给课文分段。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感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怎样分段?请标上“丨”。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一)做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理解词语:

课文中提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吗?(查词典)

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依然——仍然,依旧,还是。

(二)放风筝。

阅读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说一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拼命)

(三)找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理解词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四)读课文最后部分

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为什么要到处找?

苦苦寻找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孩子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三、通过课文的理解,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收集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含蓄地抒发感情,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PPT,欣赏秋天的景色。

2、秋天的景色十分美丽,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秋天的雨,去感受一下秋天的雨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阅读

1、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钥匙yàoshi

趁chèn机缤纷bīnfēn

扇shān走

柿shì子

频频pín

菠bō萝喇lá叭

衔xián来

衣裳shɑng

2、理解新词

钥匙:开锁的器具。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频频:表示连续发生

衔来:用嘴含来,用嘴叼来。

3、同学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三、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好闻的气味

——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四、正确抄写本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讨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意思就是每段开头的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到每一段。

2、讨论: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呢?课文写秋雨的色彩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冬天快要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准备?

3、请你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与同学交流。

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如: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三、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课后练习

篇3:第三单元自测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 给加点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2.默写。 (共6分)

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 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 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 茶饭不思, 记忆力减退和焦燥不安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 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为此, 专家建议, 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 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4.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 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象征, 也是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下面是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 请加以探究。 (9分)

(1) 贴年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下面的图画是著名的杨柳青年画作品———“连年有余”,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 (4分)

(2) 近几年来, 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日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同学们对这些“洋”节日有什么看法呢?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 回答问题。

5.用学过的对联知识, 将左边的上联和右边的下联连接起来。 (4分)

二、阅读精品屋 (34分)

(一) 阅读《本命年的回想》片段, 完成6~9题。 (11分)

想当年, 我小的时候, 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 一天比一天红火, 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 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 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 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 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 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 装在簸箕里, 到院里晾脆, 然后端进屋来, 一家人团团围坐, 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 占全了色、味、香, 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 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 不愿放下筷子。

6.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3分)

7. 选段文字很有表现力, 请你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 可以是词语, 可以是一句话, 具体赏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将过年炒年货的场景写得生动传神的。 (3分)

8. 想一想, 我们过年的风俗, 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之外, 还寄托着哪些期盼? (3分)

9.“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 占全了色、味、香, 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 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 不愿放下筷子。”作者为什么说“舍不得吃”但“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呢? (2分)

(二) 阅读《社戏》选段, 完成10~12题。 (10分)

“双喜, 你们这班小鬼, 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 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 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 卖了豆回来了, 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 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 便停了楫, 笑道, “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 “迅哥儿, 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 说道, “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 说道, “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 将大拇指一翘, 得意的说道,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乡下人不识好歹, 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 0. 文中的双喜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头儿”, 请你分析一下, 上文中第二段有关双喜的语言描写包含了哪三层意思? (3分)

1 1. 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分)

1 2. 选段的结尾有何深意? (3分)

(二) 阅读汪曾祺的《咸菜茨菇汤》, 完成13~16题。 (13分)

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

(1) 一到下雪天, 我们家就喝咸菜汤, 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 卖菜的出不了门, 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 看见飘雪花了, 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2)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 偶有卖的, 叫做“黄芽菜”, 是外地运去的, 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 是上等菜。平常吃的, 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 但高大得多。入秋, 腌菜, 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 洗净, 晾去水汽, 下缸。一层菜, 一层盐, 码实, 即成。随吃随取, 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3)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 不咸, 细、嫩、脆、甜, 难可比拟。

(4)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 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 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 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5)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 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 都可以。

(6)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 我们家乡闹大水, 各种作物减产, 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 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 真难吃。

(7) 我十九岁离乡, 辗转漂流, 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 并不想。

(8) 前好几年, 春节后数日, 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 他留我吃饭, 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 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 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 包括对茨菇、土豆。

(9) 因为久违, 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 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 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 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10)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11我想念家乡的雪。

(选自《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 有删节)

1 3. 作者为什么要在行文过程中写咸菜的制作? (3分)

1 4. 第 (6)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 5. 汪曾祺的语言, 不加雕饰却自然灵动。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所蕴含的意思。 (4分)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17.一年中有许多节日, 有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 比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有世界公认的国际节日, 比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有亲情弥漫的母亲节、父亲节等。你最渴望什么节日的到来?请以“渴望节 (日) 的到来”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写出完整的题目;不少于600字;注重细节描写;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单元自测题

2. (1) 悠扬;自失起来 (2)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修改病句:“燥”改为“躁”;“阻止孩子不上网”删去“不”;“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改为“也要寻找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

4. (1) 示例:画面设计非常巧妙, 由一个胖胖的娃娃、一条肥大的鱼和两朵盛开的莲花构成, 采用谐音的手法表达了“连年有余”的主题, 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 (1) 青年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 (或:青年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 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同度低。) (2) “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 新鲜感强, 符合青年人好奇和求新的心理。 (或:“洋”节日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 符合青年人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

5. (柳眼才舒芳草地/桃腮正晕碧云天) (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渔歌晓迎红日出/风帆暮载锦鳞归)

6.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越来越热烈。

7.示例:“捅”字写出了柴禾燃烧之旺, “土炕烫得能烙饼”侧面写出了炒年货的热闹;“毕剥毕剥”是拟声词, 正面写出了炒年货时的浓烈气氛。

8.有对丰收的企盼, 对平安的祈祷, 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

9.“舍不得吃”是太珍贵, 太难得;“吃起来却又没个够”是怎么也吃不够, 吃了还想吃。

10. (1) 我们因要请客才偷你家的豆, 理直气壮。 (2) 阿发家的豆比你家的豆大得多, 要不是怕阿发的娘骂我们, 我们还嫌你家的豆不好呢。 (3) 双喜机灵、聪明, 岔开了话题。

11.六一公公是淳朴的乡民形象。 (1) 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 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 踏坏了不少”, 表现了他宽厚、淳朴、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性格; (2) 他听说孩子们摘豆是为了请客, 马上说“这是应该的”, 后来他又亲自送豆, 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 (3) “我”夸了他一句, 他“竟非常感激起来”, 体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12. (1) 突出了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2) 突出了对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空气的怀念; (3) 突出了对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的怀念。

13.形象地表述咸菜的便宜普通, 为下文写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

14.写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的原因, 突出茨菇的难吃, 同样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

15. (1) “苦”:一方面指茨菇使人产生的味觉上的苦味, 一方面指代家乡闹大水、粮食缺乏, 大量吃茨菇的艰苦日子。 (2) “格”:一方面指味道, 一方面指格调、内涵。

篇4: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瞻仰 巍峨 矗立 镏金 上溯 镶嵌 销毁 挑衅 践踏 逾越 天堑 颓然

重幔 巍巍 南麓 突兀 草莽 巉岩 嵯峨 淳朴 莽苍 轶事 螺蛳 远眺

竣工 深邃 门楣 穹窿 磅礴 摒弃 精湛 静谧 恬静 啾唧 络绎不绝

叱咤风云 断垣颓壁 栩栩如生 枝繁叶茂 丘岗坡陀 栩栩如生 怒形于色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瞻仰: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跨越,超越。

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嵯峨:山势高峻。

断垣颓壁: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摒弃:舍弃。

挥洒淋漓: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开朗。

重檐:两层屋檐。

形胜:山川胜迹。

刺:投名帖。

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

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周定舫,新华社记者。

2.《巍巍中山陵》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刘叙杰,东南大学教授、建筑学家,著有《中国古代建筑史》。

3.《凡尔赛宫》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吉祖英,当代作家。

4.《黄鹤楼》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5.《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6.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

篇5:三上第三单元作文

张晓春备用

小学语文三上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预案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瓯海实验小学备课资料

张晓春备用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教后反思: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一节课下来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在体会诗意和感悟诗情上我还是感到有一些不足。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瓯海实验小学备课资料

张晓春备用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五、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秋晚宿破山寺

皎然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

昔日经行人尽去,寒云夜夜自飞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瓯海实验小学备课资料

张晓春备用

篇6:三上第三单元作文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篇7:三上第一单元作文文档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玩单杠了。

有一天下午,天气真好,放学后,我一到家就飞快地写完作业,缠着爸爸带我去抚河公园玩,爸爸答应了。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出了门。

抚河公园里,一大块草地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体育器材。我的目光被闪闪发亮的单杠吸引住了。我兴奋地跳到单杠上,用两只脚勾住单杠,松开双手就露了一招”倒挂金钩“,再用双手抓住杠子,双脚往后翻,整个身子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我最拿手的一种翻法。我想换换花样,于是,我往右抓紧单杠,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再把脚勾到单杠上,做成”羊肉串“的样子。这时,有几位在这锻炼的爷爷奶奶见我玩得这么精彩,不时发出赞叹声:”这小朋友好灵活呀!“有人还在旁边猜测说:”你是练体操的吧?“听了他们议论,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玩起来更有劲了。玩完单杠,我又玩起了跑步机。正玩得起劲时,妈妈打来电话催我和爸爸回家,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公园。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觉浑身无比轻松,原来玩器材也有这么多乐趣,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锻炼了身体。

我爱我的课余生活。

学游泳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很快走出教室回到家中,然后快速的写完作业,因为我要参加我最感兴趣的游泳班。

刚来到游泳池边,就看到同学们已经做准备动作了,你看:小丽瞪大了眼睛望着池里的同学们,似乎已迫不及待了。小刚下不了水,就趴在岸上练起来。池中同学们扶着救生圈,欢快的拍打着水浪,水花如碎玉般高高飞溅起来。远远望去,在碧绿的池水中,红的、白的、蓝的、黄的五颜六色的色彩交相辉映,时起时落,真像是一群在追逐嬉闹的小鱼。

回想起当初学游泳的时候,不会下水换气因此喝了不少水,老师手把手教我,现在终于学会了游泳。所以现在我可以在水里像小鱼一样尽情的游着。

这就是我有趣的课余生活。

做船模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最喜欢的是自己在家搭模型。我有很多模型,最喜欢的是船模。

搭模型,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有一次我生日,叔叔给我买了礼物,打开一看,是我最喜欢的船模,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说了一声谢谢就马上跑回房间搭,一块一块搭,最难的是船底,零件找得我手都抽筋了,我不知不觉得就到了船身,这时我手已经麻了。突然,一个零件似乎像水一样流流走了,我翻来覆去找,还是找不到,这时,我的眼泪已在眼睛里打转,妈妈说:“不要灰心,自己发挥创意搭吧!”于是我发挥创意,自言自语地说:“这个搭船身,这个搭船头„„”

搭好了,我开心得连蹦带跳,妈妈进来,一看,说:“你比说明书上搭的好哦!”听了妈妈的话,我玩得更加起劲了。

骑自行车

我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溜冰,下棋,跑步,看书„„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骑自行车。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姐姐比赛骑车,我先来,只听阿姨大喊一声:“骑”于是我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地骑了起来。就在快到终点的时候,一辆车挡住了我的去路,我不得不绕车而行,可是还是浪费了一点时间。不过,由于我的速度比较快,而且车的质量很好,所以我还是赢了这场比赛。小姐姐气呼呼地说“我一定会超越你的!”我骄傲地说:“我一定不会让你超过的。”就是因为谁也不服输,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晚上一同骑车,记得有一次,我在慢骑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小姐姐赶紧扶我起来,不过我心爱的车轮还是摔破了,但小姐姐却轻轻地安慰我说:“下次骑车要小心点,要是再摔一跤的话,那不但会摔坏更多的零件,还会伤害到身体,记住咯!”听了小姐姐的话,我心里感觉很温暖。从此,我和小姐姐骑车都是边骑边说笑,再也没有比赛过。

骑车给我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回忆,骑车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

写书法

我的课人余生活像个万花筒,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如写书法,游泳、唱歌、看课外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写书法。

书法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我国古代有许多书法名人,如柳公权、王羲之,„„ 我从幼儿园就开始练书法了,从横、竖、撇、捺、点开始练,有时写得身上都是墨,也写不好,这时爷爷鼓励我,还给我讲了“十八缸”的故事,带我去了兰亭风景区参观,对我的启发很大!

我想:我要学习“十八缸”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下定决心,天天练,很快有了巨大的进步。笔在手里慢慢地稳当起耒了。我按下去它就粗一些,提起耒它就细一些。这样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毛笔书法。现在爸爸给我清了书法老师,每周一节课,从基本笔画开始,如今已在学结构了。就这样,毛笔书法成了我每天不可缺少的课余活动。

毛笔书法不但可以修身养心,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加我们的知识面,锻炼我们的意志。

当我写好一幅作品,盖上鲜红的印章时,那种心里的喜悦真是难以表达的!

滑冰

告别了一天的学习压力,轻松的课余生活又来到了„„

让我再难忘的是到人民广场去滑旱冰。刚开始,我滑得很慢很难慢,还常常弄得“四脚朝天”,爸爸在边上看着我说:“你一定要掌握好平衡才能滑好,不然就滑不好旱冰的”。我说:“知道了”,我便照爸爸说的去滑了一圈又一圈,果然,我滑得慢慢好起来了。只见爸爸又拿出了几个瓶子放在地上一字排开,叫我练习滑交叉。交叉——就是把两只脚交叉绕过瓶子,刚开始,我怎么也学不会,爸爸又说:“你还是要平衡身体才能滑好”。我说:“好”。我就学着学着,一会就有一点会了,我好高兴啊!爸爸在边上说:“加油!加油!不能骄傲”。我说:“行”。不知不觉时间不早了得回家了„„

就这样我的课余生活因有了滑旱冰而快乐„„

画画

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有知识、快快乐乐的人。

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画画了,每天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拿出画笔来画自己心里想象的画。我觉得画画可以带给我很多得乐趣。

周末时我画了一幅画,我给它取名叫“香果飘香的秋天”,画面上是一片片金色的稻田,稻子在秋风中笑弯了腰;稻田的旁边是一片大大的果园,里面有笑红了脸的苹果小姐,穿上黄色衣服的梨子娃娃,还有高兴列了嘴的石榴娃娃,柿子娃娃像小灯笼似得挂满枝头,你瞧!它们正在朝你微笑呢!

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后我又画了一幅画,画了一个花园。花园里开满了迷人的花,有红的、紫的、黄的、雪白的„„它们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在班上,我可是有名的画画高手呢!听。“给我画一幅,给我画一幅吧!”每天都有同学这样跟我要画。

画画带给我了很多乐趣,这就是我的课余时间。

打羽毛球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踢球、游泳、跑步以及骑车等各种运动。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羽毛球,因为打羽毛球不仅能锻炼我的体力,而且能增强我的视力。这不,我身上都有肌肉了!视力也从0。8提升到了1。2了呢!

打羽毛球的时候,我跑,我跳,我蹲,我蹦,浑身上下每一个部分都在运动,一刻不停!我现在的程度,就连妈妈也不一定能轻松地击败我呢!如果大家也和我一样天天打羽毛球的话,你们也会跟我一样强壮的!

我有一个当世界冠军的梦想,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一步一步的来,我相信自己有一天总有一天,也会站在奥运会最高的领奖台上,对着五星红旗唱着国歌,让这个隐藏了多年的梦想释放出来,变成现实!

观察小蚂蚁_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画画、游泳、打羽毛球„„但我最喜欢的是观察各种小动物。

今天,我写完作业后下楼去花坛边寻找小蚂蚁的身影。来到花坛边,我看见一群小蚂蚁正在地上爬来爬去,似乎是在觅食。于是,我把手上准备好的饼干,小心翼翼地放在其中一只小蚂蚁的身边,看它们是如何反应的。只见这只小蚂蚁先用触角,很小心地碰了碰这么一块突然出现的饼干,然后试着拖了拖饼干,但可能是饼干对于它来说是有点重了,小蚂蚁没有拖动。这么美味的食物,放弃自然是觉得可惜吧,于是小蚂蚁又尝试着拖了几次,可饼干还是一动不动。这时,周边的蚂蚁们都可能闻到了食物的美味,陆陆续续爬过来了,越来越多,不一会,就聚集了好多好多蚂蚁。这些蚂蚁们围在饼干的周围,咬得咬,拖得拖,饼干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挪动了,一点点地被拖回到了蚂蚁洞里。

通过观察小蚂蚁成功搬饼干的过程,让我被它们的齐心协力精神所鼓舞,我们应该学习它们的这种团结!

和哥哥一起玩耍

我的课余时间,除了做作业、练字、看书外,就是和哥哥一起玩耍了。

我们俩在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我最喜欢和哥哥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其实跟汽车没有关系,是我们俩相互对碰,谁先逃跑谁就输。

今天是周五,我特别开心,回到家后,我飞快地把作业做完,等待着哥哥从学校回来。等待的滋味真不好受,好不容易哥哥回家了,姑姑却下令说必须要先把作业做完才能玩,没不办法,只能等。等呀等,哥哥终于写完了,终于可以玩了,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哥哥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我就不停地向哥哥撞去,可哥哥毫不害怕,像斗牛士一样闪了过去,于是我再向哥哥撞去,这下击中了他,可他一点也不疼,猛向我撞过来,“这一击特别重呢!”我想着,手上可没停,先发出“铁背功”,紧接着,又发出“金钟罩”,这两招把哥哥弹得挺远。哥哥夸我越来越厉害了,我被夸红了!结果,被哥哥钻了空子。我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哥哥可真狡猾呀!我反过去回击,哥哥终于抵挡不住,落荒而逃。我胜利了,开心归开心,我也明白了一点,正所谓,“兵不厌诈”,我以后不能马虎轻敌了,更不能骄傲自满,对待任何事情都一样!

读书

如今,学生的业余生活无非就是做大量的无价值的作业、看电视、上网聊天打游戏,再好点的家长有时间陪同游赏各地的风景,而大多数学生在无聊、苦闷中虚度光阴。

这样的生活似乎太单调,太乏味了。我们应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有自己的一片蓝天,自己的一块沃土。

我爱书,也喜欢看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确实不假。在书的海洋里,让我结识了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在书的世界里,让我同鲁滨迅一起去冒险、去旅游;在书的天空里,让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到忿忿不平„„总之,书,让我认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现在我虽然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但是只要做完了作业我就一定在看书。你看,我的床头上,书柜里,沙发上,哪里不是书?

篇8:第三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19 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7 分)

沿着曲径通幽的碎石甬道进入园内,西北面是一座A____ (形容器物精致通透,结构奇巧)的太湖石假山,衔抱一池碧水。这座太湖石假山,峰峦层叠,石径wēi yí( )山下有洞室可穿行,( )级而上,经数转而至山顶,山顶有亭翼然。山石与天光云影倒映池中,qīng xī( )如画。池上架石梁,山下有涧谷,水中B____ (卧/载)莲藕,四周绿树环匝,境界幽深清远。置身其中,清风送爽,使人有出尘之感。

(1) 请根据括号里成语的意思,在A处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一个成语。 (2分)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3分)

(3) 从括号内选一个字填写在B处后面的横线上。 (2分)

2. 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B.《巍巍中山陵》一文从内容上看,“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了“巍巍”这个显著的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

C.《凡尔赛宫》一文,无论是对凡尔赛宫建筑本身的描写,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大花园的描写,作者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D.《黄鹤楼》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把黄鹤楼的概况包揽无遗,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有感慨。作者阎伯理,宋代人。

3. 下列选项中,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黄鹤楼》一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B. 《于园》一文中,作者从“实奇”“空奇”“幽阴深邃”这几个方面说明了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神游其间,仿佛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中。

C. 《黄鹤楼》中对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避实就虚,行文善变, 情趣盎然。

D. 《于园》的作者是张岱,他推崇诗文的“冰雪之气”,即高格调。

4.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 分)

①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②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③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病句 _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句 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群外地的同学慕名来你校参观,学校派你当陪同参观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 自己的学校? 请简单地写一段能吸引参观者的解说词。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41 分)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6~7 题。 (5 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第十二。

(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著,王琦注,中华书局1977年)

6. 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______(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2 分)

7.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8~12 题。 (20 分)

游万柳堂记

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①,其在廷时,无可訾②,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③,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攲④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⑤民之膏以为苑囿⑥也哉?

[注释]①临朐:地名;冯公: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②訾(zǐ):毁谤、非议。③蒹葭(jiān jiā):芦苇。④攲:歪斜、倾斜。⑤朘:剥削。⑥苑囿:畜养禽兽的园地。

(选自《刘大櫆集》,刘大櫆著,吴孟复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前一句一处,后一句两处。 (3 分)

昔 之 人 贵 极 富 溢,则 往 往 为 别 馆 以 自 娱

9.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将不暇于此( )(2)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 )

(3)而其堂曰“万柳之堂”( )(4)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 )

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万柳之堂”是临朐相国冯公为自娱而建,占地广,清一色植柳,亭榭、池塘与假山点缀其间,足见冯公建园时用心之深。

B. 文章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万柳之堂”的昔盛今衰,形象地揭示了“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的道理。

C. 文章通过对“万柳之堂”占地之广,植柳之多,亭榭、池塘与假山之互衬的描写,流露出对冯公繁忙之余闲雅情趣的欣赏,赞扬了冯公富贵而能赏山乐水的可贵品质。

D. 文章叙议结合,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之堂”,因“游”而“记”,继而生发感慨,婉讽富贵而淫乐者,劝诫士大夫不要恋慕富贵,富贵了更不要搜刮百姓钱财建园自乐。

11.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 分)

(1)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借“万柳之堂”的兴衰向士大夫们提出了哪两点建议。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 13~17 题。 (16 分)

天坛之美

杨辛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则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选自2006年高考北京语文试卷,有改动)

13. 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 分)

14.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列理解,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2 分)

A. 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的。

B. 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 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 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16. 作者站在审美的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考虑,用三个词语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 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40 分)

18. 请以“家乡探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抓住景物的特点充分描写,展现景物特色;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第三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

1. (1)玲珑剔透(2)逶迤shè(3)卧 清晰

2. D

3. C

4. ②,在“平等”后加“的口号”;③,“土炮”前的顿号改为逗号,并在“土炮”前加“扛 着”。

5. 略(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按一定顺序介绍,语言要有吸引力)

6. 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 意思近即可)

7. 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深谙人意,将作者的“愁心”带走, 把“好月”送来,描绘出了一个十分美妙的情境,表现了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后的愉悦心情。

8.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

9. (1)根本(2)角落(3)题名(4)胜景、美景

10. C

11. (1)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钱财)。(2)第三次去,凡是那园中所植的柳树, 都被砍掉了,没有一棵留存下来。

12. ①富贵乃身外之物 ,不要羡慕富贵之人 ;②已经富贵的人 ,为自己担忧还来不及,更不应该搜刮百姓的钱财建造园林了。

13. 总分总

14. 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充分 地说明了 “天坛的建 筑是连续 性的逐渐 上升的完 整体”的特点。

15. C

16. 雄伟(雄壮、雄浑……)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重……)

17. 与“清”的关系最大。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为天坛增添了一种空灵之美。

上一篇:班组活动方案下一篇:事业单位工龄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