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优秀说课稿

2024-05-29

《詹天佑》优秀说课稿(通用6篇)

篇1:《詹天佑》优秀说课稿

《詹天佑》说课

一、说教材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5课。这是一篇以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写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全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紧扣“爱国”和“杰出”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第1课时:重点研读、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对他的认识从表面深入到内心。第2课时:重点研读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体会人物的杰出才能,并进一步将爱国的情感燃在学生的心间。

三、说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教研室倡导的三十分钟有效课堂,认真思考备课、组织自己的教学设想。心里少说,说该说的,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明确,学生是主体,整堂课都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其有所得。

四、说教学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设计一个主话题:“认识他吗?”(想通过此环节,让孩子们知道课文永远是我们最应该亲近的第一手资料,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收集、整理和使用资料。激发学生想认识主人公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第一问:“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2、反馈。全文的第一句。

(通过这个问题,直奔全文的中心,学生已经将自己的初读体会及理解在朗读这一环节中体现。)

3、明白课文大意。“主要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的?”

(通过这一环节,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是按先概述后具体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并理清了事件的层次:起因、经过、结果。)

(三)细读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该部分内容,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的心不平静了?”

2、围绕“阻挠、要挟、轻蔑”这三处关键语句解读文本,体会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不易。

(此环节的设计,初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白,当时的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一段铁路的修筑,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说意义重大。)

3、配合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小练笔

此时此刻,如果没有詹天佑,(让学生即兴写话,在写话的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对詹天佑的爱国情怀的认识就上升了一个层面。)

(五)合作读《中华少年》中的段落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对课文有更深的体悟,对人物的爱国情怀有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明白,热爱祖国也是我们中华每一位热血少年该做的事。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也能将整组单元课文有选择地进行整合,从中受益。

(六)小结

光有满腔的爱国情怀是不够的,德才兼备才能有所作为。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七)课堂作业时间

第一类:完成基础题第1和2题。

第二类:挑战题,完成第四题的第(二)大题。为进一步学好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再次自主、深入地预习。

五、说板书设计

詹天佑

爱国

杰出

阻挠

要挟

轻蔑

京张铁路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第一个训练点:

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1.训练目标

体会詹天佑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态度和爱国思想。

2.训练过程

①读读划划,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他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②做检测题1: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③读读议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前一句写詹天佑的决心,后一句写修不好铁路的严重的后果,一正一反,中间用“否则”转折。在读读议议中,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勇气和战胜重重困难的动力,都源于他的一片精诚爱国之心。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训练设想

学生从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验中能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国思想。引导学生评价人物,从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着眼,授之以渔。

第二个训练点:

画出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简笔画。

1.训练目标

①理解詹天佑根据两地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以缩短工期,表现出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智慧。

②抓典型、抓要点的写法,使文章精炼。

2.训练过程

①划出写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青龙岭时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语句。

②画简图,同桌交流。

边读边想象,把语言文字变成图画。(这样既达到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③在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施工中,集中反映了詹天佑的()的精神。

(1)爱国(2)负责(3)虚心(4)创造

④修筑铁路要开凿的隧道很多,为什么要重点写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

⑤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你帮他出主意,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第三个训练点:

第4段的第二句: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训练目标

联系第二段、第三段,推敲体会这个句子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训练过程

①快速默读第4段,思考课后第4题:课文第4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藐视”和“回击”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通过查字典)这里可以换别的词吗?然后做检测题2。

③熟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划划,议议:帝国主义怎样“藐视”中国,这件事又怎样“回击”了帝国主义?

3.训练设想

掌握中心思想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抓住重点句、段来体会。本例设计把前后三段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话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和品味,理解“藐视”和“回击”,让学生懂得词语用得准确,能够牵动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从而准确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有藐视,就有回击。修铁路如此,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如此。所以这两个词语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而且恰到好处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四)选读,让学生把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语句或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扩句写段练习: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一题写,写后交流评议。

1.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有的说____,有的说____,还有的说____。

2.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我认识的詹天佑》为题写一段话。

3.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

这样设计的根据:①读是吸收,写是运用,读写结合对于语言文字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②“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地谈感受,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设计理念:

(一)、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

3、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新课改的重要理论,特别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体验,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思想

基于以上教学理论,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力求突出创新:一方面整合拓展课程资源,课前教师为学生制作专题性学习课件,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专题课件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思路

(一)、资源整合思路

为了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学习效率,课前,我除了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外,自己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和有关资料,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和“小学同步辅导”上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制作了本课专题性学习的交互课件,内容包括:视频朗读、詹天佑简介、时代背景、课文分析、读读画画、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等七个模块,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

(二)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跟中心句关系密切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通过词语的比

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画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的简单示意图和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伊始,我出示詹天佑像的课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他正视前方,目光炯炯,神情刚毅自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样导入新课,直入课题,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检查学生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我让学生把课前查找的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要学会搜集信息,而且要学会把网络中繁多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为自己所学所用。

(二)、合作交流,共享收获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直接的体验和感受。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我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抓住关键词“爱国”、“杰出”,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感受爱国精神和感受杰出才干两大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在感悟“爱国”方面,学生根据课前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料,结合专题课件中教师补充的詹天佑的个人资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出示课件),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句,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使学生学会学习。

詹天佑的“杰出”主要表现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而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本课的难点,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读读画画”、“难点突破”两个栏目(出示课件),学生通过边读课文边画示意图,再结合“难点突破”中的三个小动画来自主学习(出示课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网上中文搜索引擎——和,使学生学会在网上自主搜索学习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百年铁路的发展状况,感受祖国铁路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窗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库,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协作学习”,通过人机交互学习和认知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学习--总结--交流”这一过程,进行了知识的再建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课前查找詹天佑的资料,课上感悟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面对互联网上和教师提供的网页课件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进行搜集、浏览、筛选和分析利用,从而提取有效信息,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教学结构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状况,建立了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大量资料制作的专题性课件,丰富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可能。因此,专题性学习网站犹如一桌桌丰盛的精神大餐,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营养,它改变了固定、封闭、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变化、开放、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篇2:《詹天佑》优秀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评委老师道一声:“辛苦了!”,我是天平镇五七小学李伟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詹天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詹天佑》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的精读篇目。这篇课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大部分,先概括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介绍,揭示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同时点明了京张铁路修筑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但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他们可能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所以我决定教学时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本身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爱国的情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之所以这样确定本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在八达岭隧道与居庸关隧道开凿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的詹天佑成功运用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开凿法,成功开凿了隧道。并在青龙桥这个大陡坡设计了‚人‛字型线路。突显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詹天佑的丰功伟绩。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重点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我还准备在这部分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创造出的两种不同的开凿隧道的方法,并用笔等文具模拟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然后我播放相应的动画演示,用形象的动画替代苍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轻松、形象的动画中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中,通过詹天佑的所说、所想、所做体现了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并且表现出詹天佑有着常人所不可比拟的顽强意志,有着超人的杰出才华,而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我把它作为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说教法】

本课我准备采用关键词语推敲法、导读式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和图示法进行教学。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本文不是一篇趣味性文章,而是一篇蕴含着强烈思想感情的人

物传记。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因此,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我用导读式教学法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定向,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阅读、去理解。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文章,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例如: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

①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

③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④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用关键词语推敲法抓一段话中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准备用变序教学法。比如讲到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内心活动的那个句子,为了让学生弄清‚詹天佑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与他克服困难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我就转入了第二大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接受任务时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条件。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个内心活动的句子交待了:‚必须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就是詹天佑的思想动力。也只有这样的爱国热情,才使得詹天佑得以克服重重困难。

【说学法】

现在说说学法: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我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品味、体会文章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三课时教学全文。

这里我主要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铁路建设者工作的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如: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詹天佑爱国热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我还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做好铺垫。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利用以上几个思考题读懂重点段,分四个步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第二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毅然,不怕、也不怕、精密、周密、一点儿、亲自、扛着、背着、攀山越岭、白天、晚上等等。让学生采用换词法、填补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思维训练,理解句意。同时,我再用引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

第三步:理解讨论詹天佑的爱国热情,通过他的所说、所做、所想三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为中国人争口气‛就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思想动力。这样一来,学生就清楚地明白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口气的坚强决心,正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

第四步:回读全段,自读自悟。

在学生突破了难点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反复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最后请学生将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大胆想象写一段话;可以以话外音的形式进行感情丰富的朗读;可采用人物评说的方式;还可通过采访詹天佑的工友恰当‚真实‛地表现人物……

这样,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张,鲜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飞翔!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对‚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并要求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五、六自然段进行学习方法的再次体验。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这两个自然段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所以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

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一定来劲:他们会小组合作,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煞有介事的!每位学生都会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为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在学生画出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以及‚人‛字形线路图并实际操练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开凿隧道的示意图以及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的动画。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詹天佑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你想对詹天佑说的话。这也与本单元综合学习的小笔头联系了起来,为学生的习作做好铺垫。

【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很简单,两个中心词:杰出、爱国;通过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来突显詹天佑的杰出和创新;通过勘测线路时他的所说、所想、所做来突显詹天佑的爱国热情,说明京张铁路的提早竣工是对帝国主义的有力回击。这一板书,简单明了,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

詹天佑 开凿隧道创新精神

杰出

设计‚人‛字形线路推、拉

勘测线路说、想、做

爱国

篇3:《詹天佑》优秀说课稿

住区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居住单元, 我国城市少则拥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住区, 多则上千个。以往建设的住区, 往往占地面积多达几公顷乃至数十公顷, 基本上是以围墙为界进行封闭式管理, 住区之间缺乏居民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一般仅有功能单一的城市道路。这种相对保守的居住形态, 不仅处处让居民感到生活不便, 还阻隔了居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不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氛围, 影响文化的活跃和经济的繁荣, 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见图1) 。

2015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申报项目中, 西安华远君城、重庆融汇温泉城锦华里和汕头香域春天花园3个项目, 在住区规划理念和手法创新方面有了明显突破, 改变了以往封闭式住区的理念, 以开放的格局将住区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 将原本属于住区的部分资源贡献出来与城市共享, 成功地为居民营造出近在咫尺的城市公共空间, 使居民真切地体验和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与便捷高效。下面分别对这3个案例进行解读。

1案例一:西安华远君城

西安华远君城的规划方案, 是以开放的街区形式代替以往封闭式的小区 (见图2与表1) 。规划方案借鉴西安古城道路加街巷的城市肌理, 只是在空间尺度的把握方面比古代城区有所放大。显而易见的原因是, 马车时代的道路宽度与当今汽车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而传统民居的檐口高度与现代楼房也相差甚远。

该小区的规划方案, 清晰地把居住建筑围合成若干个规模适度的院落, 每个院落实行封闭式管理, 以保证居住安全。而院落之间则用开放的道路空间有序地进行交通组织, 其间交替形成独立设置的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 互不干扰。在这里, 机动车可以顺畅地驶入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场。人行步道则刻意避免设计成直线式的单调交通空间, 而是采用了曲折变化的线型, 在沿途设置了多个绿化小广场, 形成收放有致、功能丰富、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城市公共空间 (见图3, 4) 。在这里, 既有环境宜人的街边花园, 也有顾客盈门的店家和商铺, 还有托幼、小学校等文化教育设施, 小区居民可方便地来这里散步、休憩、购物和交往, 就近送儿童入学入托。这种开放式的共享空间, 由于不排斥其他市民的进入, 其人气指数和繁华程度都是封闭式住区无法比拟的, 既增添了各类经营性城市服务设施的活力, 又显著地方便了居民生活。西安华远君城住区这种新颖的规划布局, 一经推出, 便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对于这种开放式的空间组织形式, 有人曾质疑是否会影响小区的安全防范效果。事实表明, 以院落为单位划小防卫单元之后, 院落内部的人际关系被无形地拉近了, 邻里之间变得更加亲密, 人们心理上的安全感随之显著增强。

2案例二:重庆融汇温泉城锦华里

重庆融汇温泉城锦华里项目同样是追求住区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见图5和表2) 。该项目由若干幢塔式高层住宅组成, 采用了别出心裁的规划布局方式, 沿地块的中轴线设置了南北贯通的步行商业街, 而把高层住宅平均布置在步行商业街的两侧, 形成自成系统的四个独立居住组团。这样的规划布局和空间组织形式, 其明显的意图就是从住区中提炼出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共空间, 为社区居民就近营造出繁华方便的城市生活环境。这条商业街集中了重庆诸多老字号餐饮店和传统商铺, 店铺之间以步行广场相连, 开业不久便形成了人气爆棚的商业氛围。这些商铺多为2~3层建筑物, 上下层铺面以楼梯、电梯和自动扶梯巧妙地串接起来, 构成了丰富精彩的立体商业空间, 受到山城居民的喜爱。这种商业空间形式, 比之常规的沿街底商, 不仅彻底规避了机动车带来的交通干扰, 在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餐饮和购物环境的同时, 显著提升了各楼层铺面的商业价值, 对于开发商而言, 完美地实现了居住物业和商业物业的相得益彰和价值双赢 (见图6, 7) 。

该项目居住组团与步行商业街之间建有多道大门, 居民们可以方便地享受繁华商业提供的各类服务。加之所有大门都安装了智能化的门禁系统, 非小区居民无法进入, 因而可以有效保证组团内部的安全 (见图8) 。

重庆融汇项目不仅规划理念新颖, 在利用地形高差方面也得心应手, 整个项目很好地体现了山地建筑的特征。除此之外, 该项目在建筑文化传承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 为人们再现了巴渝商业街的独特风情。

3案例三:汕头香域春天花园

汕头香域春天花园项目同样体现了住区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 (见图9和表3) 。该项目建在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城市绿地和湿地之间, 政府下达的规划条件要求留出适当面积作为开放式的城市公共绿化空间, 其余部分用以建造住宅。该项目的规划布局既满足了居住安全、生活方便的要求, 又成功塑造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形态, 使住区私密空间和城市公共绿化空间相互融合和渗透, 在为住区居民建造美好家园的同时, 也为城市保留和营造了生态良好、景色宜人的绿化环境。

4结语

以上3个获奖项目的共同特点, 是开发商在现有住区开发体制下, 以住区规划为手段, 把所购地块中的一部分主动贡献给城市, 形成与他人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其结果不仅使小区居民就近享受到城市公共生活的繁华与便利, 也显著提升了自身物业的价值。

回顾新中国住宅建设史, 建国初期建造的诸多工矿企业、机关、部队生活区, 基本是借鉴前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 小区规模大小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城市干道为原则确定的, 所以那时的小区本质上是一个教育单元。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十六字方针时, 由于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 住区规模的确定依旧沿用了先前的原则。可是, 经过数十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许多情况已经今非昔比, 住区规划模式也理应与时俱进了。一方面,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 按以往经验建造的小区普遍显得规模偏大, 脱离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氛围, 居民生活不够便利;另一方面, 随着汽车进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庭, 规模过大的小区很难做到真正的人车分流。于是建设开放式小区的规划理念在业内应运而生, 而首先将其付诸实施者, 则多为来自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境外设计师。可以预料, 随着开放式住区规划理念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 围绕这一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相关技术标准、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出让、物业服务和城市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将势在必行。

篇4:《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和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编号:JXJG-09-15-24)的阶段性成果。

(刘梅珍 江西吉安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343009)

篇5:《詹天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六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篇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文章选材典型,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使读者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了解一个伟大人物。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凸显了本单元的主题——“民族之魂”。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及课外资料补充,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詹天佑的事迹,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杰出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演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说教学难点

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导——读——悟——积”四步教学法。即: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结合资料,读中悟情;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归纳方法、积累运用。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杰出、爱国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来组织教学,自始至终环环紧扣这两个词学习课文,从中落实训练点,突破难点。这样,课文的主镜头相当突出,教学思路也非常清晰。教学上能形成一个整体,学生易于掌握,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

<第二环节>、结合资料,读中悟情;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活动:

1、爱国是詹天佑的魂,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呢?【课件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引导学生在理解“毅然”的基础上,读出詹天佑的坚决,毫不犹豫。

2、詹天佑不怕困难和嘲笑,那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嘲笑呢?学生自由读第2、3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全班交流。

主要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如: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帝国主义者阻挠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让学生看京张铁路地图【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②由于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不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帝国主义者为什么会这么猖狂?他们凭什么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我链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课件出示】中国自1840年战争之后,常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特别到清朝末年,清政府更加软弱无能,再加上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中国没有修筑铁路的专门技术人才,帝国主义的气焰更加嚣张。

③在理解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时,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图】引导学生理解“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进而感受京张铁路恶劣的地理环境。

3、通过教师的激情小结:帝国主义国家看不起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工程师,更是对整个中国国格的侮辱!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势引导朗读:【点击课件出示“学习小贴士”:读了第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读到

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兴奋、担心……〕,因为......。】

全班交流,并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愤怒,我们屈辱,我们担忧。我们的愤怒,也曾经是詹天佑的愤怒;我们的屈辱,更是詹天佑当时的屈辱;我们的担忧,也正是詹天佑的担忧。但是詹天佑(深情接读)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而语言文字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通过链接当时社会背景和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并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多种方法了解修路过程,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情怀,我为学生设计了四个活动。

1、学生仔细读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用文中的词语给每个自然段标一个小标题。【课件出示: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 )”在书上标出。读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并进行补白朗读。

3、通过引导:文中的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进入“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的学习。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在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这些方法好在哪里?

(2)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草图。【出示草图、学生在投影下讲解】

4、小组内根据插图互相讲解,自制火车的模型卡片演示火车行驶过程。【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先讨论,再画图,然后演示,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启发想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板书:创新】

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思考,联系上下文讨论: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进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第四环节>、归纳方法、积累运用

1、学生讨论交流:课文是怎样体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的?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突破本课及单元训练难点。

2、京张铁路修筑成功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詹天佑深情地说:【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因为《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我们的语文课不仅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课,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拓展课文资料升华主题。

篇6:课文《詹天佑》说课稿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十七课。首先我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中,不怕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克服各种艰苦的困难,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英雄事迹。从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段、句、词,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理解詹天佑是我们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3、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理解“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

4、教学难点

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讨论为什么说“詹天佑士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说教法】

1、品读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说教学过程】

这一篇课文可以设定为两课时。下面我将具体说一说我对第二课时是怎么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的。在教学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做起:

一、复习导入,感知课文

对于课文的第一环节,我打算安排两个小步骤。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杰出、爱国】

2、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他的爱国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在修筑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分别在哪些自然段?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克服困难】

【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在老师定向的引导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课文的重点段,然后再从重点内容入手,去仔细品味、剖析围绕一个中心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每一个事例,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览全局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由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

(1)、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3)、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

(4)、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概括出完整答案。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自己交流,先标出小标题,再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理解、感悟。【板书:勘测线路】【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可以运用品读法来进行。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詹天佑坚持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和顽强的意志。】

3、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

【对于这一部分的处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4、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第5、6自然段。

让学生默读这两段,画出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再标出这两段的小标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为了加深理解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课件,进行演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在第一课时就安排学生同桌讨论,自己再画一画示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朗读这段文字,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了。

【对于这一段的设计,我认为,让学生先讨论,再画图,然后让学生通过演示,从视觉上感知,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引导学生抓住“不满”“提早”“有力的回击”“赞叹不已”感知詹天佑的伟大,【板书:有力回击、赞叹不已】并让学生讨论课后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接着再安排课内练笔,写出心中最想对詹天佑说的话,全班交流。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品读、理解、感悟,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此时安排练笔正好升华了课文的主体。】

最后安排作业:就是拓展阅读,找一些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到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课文《詹天佑》说课稿2

我叫xx,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今天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六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篇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文章选材典型,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使读者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了解一个伟大人物。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凸显了本单元的主题——“民族之魂”。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及课外资料补充,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詹天佑的事迹,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杰出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演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说教学难点

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导——读——悟——积”四步教学法。即: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结合资料,读中悟情;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归纳方法、积累运用。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杰出、爱国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来组织教学,自始至终环环紧扣这两个词学习课文,从中落实训练点,突破难点。这样,课文的主镜头相当突出,教学思路也非常清晰。教学上能形成一个整体,学生易于掌握,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

<第二环节>、结合资料,读中悟情;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活动:

1、爱国是詹天佑的魂,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呢?【课件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引导学生在理解“毅然”的基础上,读出詹天佑的坚决,毫不犹豫。

2、詹天佑不怕困难和嘲笑,那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嘲笑呢?学生自由读第2、3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全班交流。

主要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如: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帝国主义者阻挠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让学生看京张铁路地图【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②由于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不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帝国主义者为什么会这么猖狂?他们凭什么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我链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课件出示】中国自1840年战争之后,常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特别到清朝末年,清政府更加软弱无能,再加上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中国没有修筑铁路的专门技术人才,帝国主义的气焰更加嚣张。

③在理解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时,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图】引导学生理解“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进而感受京张铁路恶劣的地理环境。

3、通过教师的激情小结:帝国主义国家看不起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工程师,更是对整个中国国格的侮辱!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势引导朗读:【点击课件出示“学习小贴士”:读了第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读到

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兴奋、担心……〕,因为......。】

全班交流,并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愤怒,我们屈辱,我们担忧。我们的愤怒,也曾经是詹天佑的愤怒;我们的屈辱,更是詹天佑当时的屈辱;我们的担忧,也正是詹天佑的担忧。但是詹天佑(深情接读)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而语言文字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通过链接当时社会背景和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并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多种方法了解修路过程,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情怀,我为学生设计了四个活动。

1、学生仔细读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用文中的词语给每个自然段标一个小标题。【课件出示: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在书上标出。读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并进行补白朗读。

3、通过引导:文中的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进入“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的学习。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在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这些方法好在哪里?

(2)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草图。【出示草图、学生在投影下讲解】

4、小组内根据插图互相讲解,自制火车的模型卡片演示火车行驶过程。【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先讨论,再画图,然后演示,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启发想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板书:创新】

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思考,联系上下文讨论: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进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第四环节>、归纳方法、积累运用

1、学生讨论交流:课文是怎样体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的?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突破本课及单元训练难点。

2、京张铁路修筑成功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詹天佑深情地说:【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因为《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我们的语文课不仅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课,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拓展课文资料升华主题。

上一篇:蟋蟀的住宅的教学反思下一篇:成人大学有哪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