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糖行业分析报告

2024-07-28

中国制糖行业分析报告(精选6篇)

篇1:中国制糖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食糖产量分布

(一)我国食糖产量及其分布

我国18个省区产糖,沿边境地区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近三年达到90%以上,2003/04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1002万吨,甘蔗糖产量944万吨,占94.1%,甜菜糖产量59万吨,占5.9%;2004/05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917.4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857.10万吨,占93.4%,甜菜糖产量60.3万吨,占6.6%(如

图八所示)。

主题图片.jpg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制图:郑州商品交易所。

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如表二

和图

九、图十所示)。

表2 1993/94-2003/04榨季我国食糖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

榨季 93/94 94/95 95/96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全国合计 602.3 542 623 680 811 882 687 620 849.7 1064

1002.3 917.4

甘蔗糖小计 502.1 447 494 538 677.91 756.8 621 551

747 939.6 943.57 857.1

广东 123 108 111 122 149 150 99 75 104 116 98.5 112.1

其中:湛江 82 69 75 77 99 95 59 55 82 87 73 90.1

广西 222 174 231 235 321 366 306 300 443 561 588 532

云南 81.6 96 84 111 124 164 149 130 143 189 195 159

海南 23 18 21 24 29 26 33 25 30 42 41 38.5

福建 20 18 16 18 19 17 7 3 6 9.6 6.8 5.7

其它 32 33 30 27 37 32 26 18 19 21 14 9.6

甜菜糖小计 100 95 129 142 133 126 66 69 102 124 59

60.3

黑龙江 21 24 51 44 32 27 12 20 31 40 9 13.4

新疆 26 32 29 39 46 52 32 28 48 52 37 34.5

内蒙古 22 14.5 22 28 23 19 7 11 11 20 7 7.4

其它 30 23 27 31 32 28 14 10 11 11 5 5.0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制表:郑州商品交易所。

主题图片.jpg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制图:郑州商品交易所。

我国食糖消费

一、我国食糖消费总体情况

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如图十六所示),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35-40公斤,高的达到50-70公斤。

图十四: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变化对比图

主题图片.jpg

资料来源:郑商所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我国食糖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食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由于糖的需求对价格的忍耐力较大,食糖价格常常对大量上升的消费量影

响并不大。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据统计,我国糖精每年销量达到1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万吨食糖。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由于2005年较高的食糖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费,同时刺激了淀粉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一部分食糖消费空间。2005年全国淀粉糖产量达到430万吨,比上年增

长22.8%。

图十:我国食糖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主题图片.jpg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小小少年侠 at 2008-1-14 22:18:03

(一)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

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白

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1、白糖的供给

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糖国之一,近年来食糖产量维持在1000万左右。

表二:世界主要甘蔗糖生产国产量

单位:万吨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非洲 907 886.9 904.1 895.9 903.8

南非 281.3 229 275.1 241.9 222.5

埃及 109.7 106.1 102 108.9 109

苏丹 75.2 75.8 79.2 82.1 83.7

毛里求斯 60.4 68.4 55.3 56.9 59.2

斯威士兰 58 52.9 55.5 60.5 65.2

津巴布韦 54.5 58 50.1 42.2 40

美洲

北&中美洲 1695.6 1711.8 1573.4 1644.9 1549.1

墨西哥 523.6 517.2 534.5 534.3 574

美国 371 362.1 359.5 359 310.1

危地马拉 165 188.7 184.7 200.6 215.3

古巴 359.2 370.6 225.1 253 160

南美洲 2346.2 2720.9 3080.9 3368.5 3541.7

巴西 1703.6 2032.2 2365.2 2635.9 2814.8

哥伦比亚 226 252.3 264.6 274 268.3

阿根廷 157.9 163.1 167.9 195.2 184.1

秘鲁 76 87.7 95.8 74.5 82

委内瑞拉 58.2 55 50 55 55

亚洲 4010.7 4469.1 5042.8 4348.7 3922.2

印度 2012.1 2013.9 2189.7 1437.6 1250

中国 594.5 817.7 1021.7 1015 1059

泰国 543.9 649.4 767 728.1 560

巴基斯坦 269.7 348.2 397 434.5 339.6

菲律宾 186.8 196.5 223.7 242 232.6

印度尼西亚 169.1 186.5 191.2 177.9 222.9

越南 120.8 106.7 107.8 125 110

伊朗 24.7 31.3 37.4 53.4 67.4

大洋州 477 514 600.8 575 603.5

澳大利亚 436.8 477.8 560.9 539.8 567

全球总产量 9437.3 10303 11203 10834 10521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表三:世界主要甜菜糖生产国产量

单位:万吨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欧洲 2852.2 2529.1 2882.8 2648.4 2886.9

欧盟(25国)2153.9 1902.9 2206.8 1970.6 2113.5

德国 476.4 406.6 439.4 412 466.5

法国 460.1 396.2 510.4 434 456.3

俄罗斯 166.7 173.7 175.5 209.3 244.6

波兰 218.8 167.4 219.3 211.5 215.9

土耳其 275.5 179.6 234.5 198.9 205.9

乌克兰 168.6 180.3 155.7 169 194.6

英国 144 132.9 155.4 148.4 146.6

意大利 168.7 139.5 153.2 97.8 125.9

西班牙 119.2 102.4 130.2 99.2 115.2

荷兰 115.3 103.6 111.2 116.7 112.8

比利时 102.4 91.3 110.7 111.8 107.7

非洲 87 89.6 79.9 84.2 91.4

摩洛哥 37.8 40.2 42.2 44.3 46

埃及 48.9 49.4 37.3 39.9 45.4

美洲 487.7 420.2 448.4 478.2 482.7

北&中美洲 436.7 363.7 406.1 435.3 438.1

美国 424.6 355.1 400.6 425.7 426.3

南美洲 51 56.5 42.3 42.9 44.6

智利 51 56.5 42.3 42.9 44.6

亚洲 232.2 263 318 248.3 269.2

伊朗 67.4 59.8 75.7 80.1 87

日本 62.1 73.9 77.9 80.8 83.7

中国 79.4 108.9 139.4 63 70

全球总产量 3699.1 3301.9 3729.1 3459.1 3730.2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表四:2000/01-2004/05榨季我国食糖产量统计表 单位:

万吨

榨季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全国合计 620 849.7 1064 1002.3 917.4

甘蔗糖小计 551 747 939.6 943.57 857.1

广西 300 443 561 588 532

云南 130 143 189 195 159

广东 75 104 116 98.5 112.1

其中:湛江 55 82 87 73 90.1

海南 25 30 42 41 38.5

福建 3 6 9.6 6.8 5.7

其它 18 19 21 14 9.6

甜菜糖小计 69 102 124 59 60.3

新疆 28 48 52 37 34.5

黑龙江 20 31 40 9 13.4

内蒙古 11 11 20 7 7.4

其它 10 11 11 5 5.0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2、白糖的需求

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

费量950万吨左右。

表五:近十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

单位:万吨

榨季 93/94 94/95 95/96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消费量 790 820 825 780 830 800 810 850 915 1000 1140

1050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3、白糖进出口

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

数量,食糖出口会

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我国食糖处于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略有缺口,进口食糖以原糖为主。食糖进口仍然实行配额管理,2004-2006年的每年配额均为194.5万吨。2001-2004年进口量分别为119.87万吨、118.31万吨、77.51万吨、105.78万吨,2005年进口

量为139万吨。

我国市场出口量较少,2004年仅为4.84万吨。

表六: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吨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进口 290.7 125.5 78.32 50.75 41.67 64.07 119.87

118.31 77.51 105.78 139

出口 90.5 66.48 37.86 43.58 36.74 41.48 19.56 32.58

10.32 4.17 35.8

净进口 200.2 59.02 40.76 7.17 4.93 22.59 100.31 85.72

67.19 89.69 103.2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4、白糖库存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

品供需情况的变

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了解食糖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食糖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供给宽松;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供给紧张。结转库存水平和白糖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就我国来讲,国家收储以及工业临时收储加上糖商的周转库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能影响市场糖价的库存。在糖价过高(过低)时,国家通过抛售(收储)国储糖来调节市场糖价。预估当年及下一年的库存和国家对食糖的收储与抛售对于正

确估测食糖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与天气

食糖作为农副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

气候与天气因素的

影响。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不仅导致1999/2000制糖期白糖减产200多万吨,还因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2000/2001制糖期的食糖再次减产,致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糖价从1900元/吨跃居4000元/吨左右。

除关注我国的气候和天气外,也应关注食糖主要出口国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比如巴西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全球气候异常对巴西的影响较大,而甘蔗产量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如2000年巴西旱灾,其食糖产量亦大幅减少200万吨左右。

(三)季节性

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大宗商品,在销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内在的规律。在我国,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甘蔗集中压榨时间,由于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内白糖供给十分充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白糖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往往随之变化,具有季节性特征。

(四)政策因素

国际食糖组织的有关政策、欧盟国家对食糖生产者的补贴,美国政府的生产支持政策等,对全世界食糖供给量均有重要影响。各国食糖进出口政策和关税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美国实行食糖的配额制度管理,按照配额从指定国家进口食糖,进口价格一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美国不出口原糖,但却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炼而成的食用糖浆。因此,产糖国若向美国出口,必须首先获得美国的进口配额。巴西、古巴、独联体用控制种植面积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产糖量。印度、菲律宾、泰国政府则依据国内市场情况控制出口数量,随时调整有关政策。由于政府的干预,使得国内和国际糖价既有一定的联

动性,又经常背离。

我国已经全面放开了食糖市场,但食糖一直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国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一是产区政府实行甘蔗收购价与食糖销售价挂钩;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食糖储备;三是出台食糖指导价和自律价;四是食糖进口由国家发改委统筹安排。目前与糖业管理有关的主要政府部门及组织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及中国糖业协会。

(五)替代品

甜味剂是食糖的主要替代品,它的使用减少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份额,对糖的供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甜味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淀粉糖,2004年我国预计生产430万吨,同比增加22.8%;二是糖精,其甜味是白砂糖的500倍,我国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共有五家生产企业,2004年我国生产糖精24718吨;三是甜蜜素,2004年我国生产5.5万吨。

(六)节假日

在一年中,春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白砂糖消耗最大的节假日。两个节假日前一月由于食品行业的大量用糖,使糖的消费进入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糖价往往比较高。两个节日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白砂糖消费量的降低,糖价往往回落。八九月份是用糖高峰期,月饼、北方的蜜饯、饮料、饼干都很需要糖,会拉动刺激食糖消费。

(七)国际期货市场的联动性

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世界上主要食糖期货市场价

格的相互影响也日

益增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糖生产、消费和进口国之一,国内食糖现货价格同国际食糖价格相关性很强,国内食糖期货价格同国际食糖价格在变动趋势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八)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世界经济景气与否是决定商品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经济景气时,生产扩张,贸易活跃,从而引起商品需求的增加,推动期货价格的上涨。反之依然。

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民经济主要景气指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变化。当国内消费指数偏高时,投资者要考虑未来走势;当国家宏观经济宽松时,社会发展稳定,资金供应量较为宽松,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而且投入期货市场的资金也增多,反之依然。

(九)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组成。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受此影响,白糖的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

一。

(十)其他因素

一些突发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对市场的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率变化、汇率变化、通货膨胀率、消费习惯、运输成本与难易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白糖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市场投机力量的变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会影响白糖价格的走势。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少年侠 于 2008-1-14 22:20 编辑 ] 小小少年侠 at 2008-1-14 22:21:18

交易品种 白砂糖

交易单位 10吨/手

报价单位 元(人民币)/ 吨

最小变动价位 1元 / 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不超过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4%

合约交割月份 1、3、5、7、9、11月

交易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 9:003:00

最后交易日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0个交易日

交割日期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2个交易日

交割品级 标准品:一级白糖(符合《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砂糖期货交割质量标准》(Q/ZSJ002-2005));替代品及升贴水:见《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交割细则》。

交割地点 交易所指定仓库

最低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6%

交易手续费 4元 / 手(含风险准备金)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SR

上市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砂糖期货交割质量标准

Q/ZSJ 002-2005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期货交易用白砂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甘蔗或甜菜为直接或间接原料生产的白

砂糖。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7 白砂糖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3104 食糖卫生标准

GB/T4789.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GB/T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T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验

GB/T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琏球菌检

GB/T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5009.55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要求

3.1 期货交易用白砂糖按技术要求的规定分为一级、二级

共二个级别。

3.2 感官指标:

3.2.1 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

--粗粒:0.80~2.50mm;

--大粒:0.63~1.60mm;

--中粒:0.45~1.25mm;

--小粒:0.28~0.80mm。

--细粒:0.14~0.45mm。

3.2.2 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2.3 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3.3 期货交易用白砂糖的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项目 指标

一级 二级

蔗 糖 分,% ≥ 99.6 99.5

还原糖分,% ≤ 0.10 0.15

电导灰分,% ≤ 0.10 0.13

干燥失重,% ≤ 0.07 0.10

值,IU ≤ 150 240

混 浊 度,MAU ≤ 160 220

不溶于水杂质,mg/kg≤ 40 60

3.4 卫生要求

白砂糖的二氧化硫、砷、铅、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螨项目的指标按GB13104执行,酵母菌(cfu/g)≤ 25,霉菌(cfu/g)≤ 25。检验方法

4.1 感官项目

检验按GB317规定进行。

4.2 理化项目

检验按GB317的规定进行。白砂糖样品的混浊度=X1-X2,其中X1为过滤前溶液衰减指数,MAU,X2为微孔膜过滤后糖液色值指数,MAU。白砂糖样品混浊度的单位为毫衰减单位(MAU),计算结果取整数。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超过

其平均值的10%。

4.3 二氧化硫、砷、铅、铜

检验按GB/T5009.55的规定进行。

4.4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酵母菌和霉菌

检验按GB/T4789.1、GB/T4789.2、GB/T4789.3、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GB/T4789.11、GB/T4789.15的规定进行;

4.5 螨

检验按GB317的规定进行。检验规则

白砂糖期货交割检验按GB317交收检验进行,项目为理化

指标要求的全部项目。标志、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

6.1 标志、标签

期货交割白砂糖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须有下列内

容:

a)产品名称;

b)级别;

c)净含量(千克或克);

d)制造包装或经销单位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e)产品标准号;

f)生产日期。

6.2 包装

6.2.1包装袋

期货交割白砂糖须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袋包装,应有牢

固的外包装袋(如编织袋)。

6.2.2 包装计量

期货交割白砂糖执行单件50kg包装,单件净含量的负偏差不得超过100g,批量平均偏差应大于或者等于零。

6.3 每批期货交割白砂糖,由生产厂附产品合格证、运输

与保管条件说明书各一份。

6.4 贮存和运输

期货交割白砂糖入库时,运糖工具必须清洁、干燥,严禁白砂糖与有害、有毒、有异味和其他易污染物品混运,用船运

载时糖堆下面应有垫层,以防受潮。小小少年侠 at 2008-1-14 22:22:37

(一)白糖期货风险控制主要规定

1、分级收取交易保证金。合约最低交易保证金为6%,在上市初期为7%。

一般月份 双边持仓量(N万手)N≤40 4060

交易保证金比例 7% 9% 12% 15%

交割月前一个月份 上旬 中旬 下旬 交割月

交易保证金比例 8% 15% 20% 30%

如果交割月前一个月经纪会员、非经纪会员、投资者的持仓(包括套期保值持仓和套利持仓)分别达到最近交割月市场单边持仓的15%、10%、5%,则在正常保证金比例基础上提高

5个百分点。

2、涨跌停板的三个主要规定。一是涨跌停板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4%,进入交割月份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8%。二是当出现第一个涨跌停板时,价幅扩大至6%,保证金提高10.5%;若出现第二个涨跌停板时,下一交易日价幅维持6%,保证金维持10.5%。三是若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同方向涨跌停板,交易所可以休市一天,有权对部分或全部会员暂停出金。交易所也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强制减仓或其他措施化解风险。

3、对投机持仓的限仓规定

项目 一般月份 交割月前一个月份 交割月份

单边持仓10万手以上 单边持仓10万手及以下 上旬 中

旬 下旬

经纪会员 ≤15% 15000手 12000 6000 3000 2000

非经纪会员 ≤10% 10000手 6000 3000 1500 1000

投资者 ≤5% 5000手 3000 1500 800 500

套期保值持仓不受限制;一般月份跨期套利无持仓数量限制,交割月前一个月和交割月跨期套利持仓实行限仓和审批相

结合。

4、大户报告制度。当会员或投资者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持仓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投机持仓限量80%以上(含本数)时,会员或投资者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投资者须通过经纪会员报告。同一投资者在不同经纪会员的持仓合并计算。交易所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改变持仓报告水平。

5、强行平仓的条件。当会员、投资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交易所有权对其持仓进行强行平仓:

1、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的;

2、持仓量超出其限仓规定的;

3、因违规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的;

4、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的;

5、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

6、风险警示制度。为警示和化解风险,交易所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要求报告情况、谈话提醒、发布风险提示函等一

种或多种风险警示措施。

小小少年侠 at 2008-1-14 22:24:03

纽约期货交易所11号原糖期货合约

交易时间 9:00-12:00(纽约时间)

合约单位 112,000磅(50英吨)约50.8公吨

报价单位 美分/磅

交易代码 SB

交割月份 3、5、7、10(8个合约可供同时交易)

最小变动价位 0.01美分/磅(11.2美元/合约)

交割品级平均旋光度为96的原蔗糖

交割地点 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巴多斯、伯里兹、巴西、哥伦比亚、马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兰多、厄瓜多尔、斐济岛、法国的安的列斯群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度、牙买加、马拉维、毛里求斯、墨西哥、尼加拉瓜、秘鲁、菲律宾、南非、斯威士兰、台湾、泰国、特立尼达岛、美国和津巴布韦的所有甘蔗产区的港口或海关港口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最后交易日 交割月前一个月的最后交易日

通知日 最后交易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资料来源:纽约期货交易所网站 翻译 制图:郑州商品交

易所

表二: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5号白砂糖期货合约

交易时间 9:45--18:20(伦敦时间)

合约单位 50吨

报价单位 美元和美分/吨(离岸价)

交易代码 W

交割月份 3、5、8、10、12(8个合约可供同时交易)

最小变动价位 10美分/吨(5美元/合约)

交割品级 使用在当前交割期内任何产地的甜菜或甘蔗生产的白砂糖或精炼糖。干燥松散、颗粒均匀,旋光度不低于99.8,水分不超过0.06%,色值不超过45ICUMSA单位(若系欧盟生产,色值应符合ASSUC的规定)。

基准价 下列港口FOB(离岸价)加理舱价(美元/吨)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曼谷、毕尔巴鄂、不来梅港、布韦那文图拉、布宜诺斯艾利斯、加的斯、加来、代而弗兹尔、敦克尔克、德班、埃姆斯哈文、弗拉辛、格但斯克、格丁尼亚、希洪、广州、汉堡、黄浦、英比特巴、伊明汉、仁川、伊塔加、杰贝阿里、林查班、勒阿弗尔、雷克斯索斯、里斯本、马塞约、马塞、马坦萨斯、纳塔尔、新奥尔良、巴拉、槟城、吉兰丹港口、拉什达港、夸特扎尔港、累西腓、罗萨里奥(注1)、罗斯托克、鹿特丹、鲁昂、桑坦德、桑托斯、萨凡那、蛇口、新加坡、巴西Suape港(注2)、什切青、蔚山、维多利亚(注1)、厦门、泽布勒赫等港口。注1:从2004年12月份合约生效 注2:从2005年5月合约生效港口之间的运费差价由理事会决定和公布,适用于除欧洲之外的其他所有港口。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交割期限 交割月及交割月下一个月的任何一个交易日

通知日 交割月第一天之前倒数第15个日历日(如果该日

不是交易日,则顺延至下一交易日)

最后交易日 交割月第一天之前倒数第16个日历日(如果该日不是交易日,则前移至上一交易日)

票据交换 由伦敦结算所(LCH)负责合同结算

篇2:中国制糖行业分析报告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糖工艺已经比较成熟,能够大批量产糖的国家较多,世界上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量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其中,只有中国、美国、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随着全球性健康问题的重视,未来十年全球食糖的生产和消费总趋势将趋于缓慢增长甚至有所下滑。

食糖产量回升

自20以来,全球糖市步入减产周期,供需过剩幅度逐步收窄,导致食糖价格持续低迷。供需过剩逐步收窄,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食糖产量在1.7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6.1%,为以来的最大增幅。

食糖消费量下降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健康问题的愈发重视以及食糖替代品的发展,人们主动减少食糖的使用量,因此全球食糖消费量增速缓慢。自20以后全球食糖消费动力不足,2013-全球食糖消费量处于缓慢上涨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全球食糖的国内消费量为1.72亿吨,结束了连续的上涨,以来首度出现下滑,较2016年下滑1.2%。

全球食糖消费总量之所以没有在2013-2016年出现下滑,是因为以印度和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渐成糖消费的主力军,印度和中国又是全球人口大国,从而抵冲了欧美发达国家食糖消费量的减少。分产品结构来看,料和糖果是最主要的糖类食品,消费结构近几年基本稳定,其消费占比分别为24%和23%。现今中国第一人口大国逐渐步入老年化阶段,人们也逐步关注糖尿病等健康问题,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下降,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的食糖消费量将持续缓慢下行。

全球食糖供大于求

由于制糖的工艺不需要先进的技术,制糖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过去几十年,由于粮食全球供应不足,而糖含有丰富的能量,且糖类产品口感较好,所以各国的企业大量生产食糖。近几年来,全球食糖一直处于供大于求,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期末库存0.4亿吨。因2017年全球食糖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国际上多家结构包括USDA、ISO纷纷下调20食糖供需缺口,预计未来几年食糖仍然供大于求,但是食糖供需缺口收窄。

数据显示,2016年10月以来,食糖价格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自2017年全球食糖消费量出现下降之后,食糖价格指数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未来随着食糖供大于求逐步收窄,食糖价格有望回升。

制糖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我国,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甜菜。考虑到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成本,制糖企业大都分布在糖料产地周边。目前,国内甘蔗糖企业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南方省区,甜菜糖企业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等北方省区,由此形成我国制糖行业的南北格局。

周期性明显

国内的食糖主要是作为食品、饮料、医药等厂商的生产原料使用,直接用于家庭等零售终端消费的比例很小。作为大宗交易商品,国家政策、经济周期、种植面积、气候状况、市场投机等因素都可能对食糖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食糖的生产也会受原料供应、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制糖行业产业链

对制糖企业而言,其上游主要包括生产甘蔗、甜菜、原糖等原材料相关行业,以及提供煤、电、石灰石等能源和辅助材料以及运输等生产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相关行业。其中,甘蔗、甜菜等含糖原料是制糖企业最为重要的,也是采购最多的生产原料。制糖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糖料的质量和获取成本直接决定食糖的生产成本,亦直接决定制糖企业盈亏与否。一方面,糖料作物的产量变化或导致制糖企业无法获得稳定的原料供给进行生产,进而导致食糖价格产生波动;另一方面,食糖价格的波动也会反作用于糖料作物的收购价格,进而影响糖料作物的播种面积。

食糖的下游需求可分为食品、医药等工业消费以及居民日常消费两大板块,其中食品加工企业是国内食糖的主要需求者。食品属于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精细化加工的食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长期来看,下游行业对食糖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行业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行业进入壁垒

(1)原材料供给壁垒

国内制糖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主要包括两个来源:农作物(包括甘蔗和甜菜)和进口半成品原糖。

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的种植对气候要求较高,甘蔗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区,甜菜的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新疆等地区,一般企业会选择距离糖料原产地较近的地区办厂以降低运输成本,故制糖企业的分布具有地域性。目前,国内糖料主产区大多建有相应的制糖企业,新进入的企业想要在糖料主产区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难度较大,总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对于原糖进口配额,商务部对申请企业的加工能力、注册资金、年销售额等方面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新进入企业拿到配额的难度较大。综上所述,制糖行业具有较高的原材料供应壁垒。

(2)政策壁垒

长期以来,国内制糖企业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类似,大多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企业规模小导致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 年制糖行业 90%以上企业亏损,全行业亏损高达 97.6 亿元。

鉴于国内农业的特点,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制糖行业“十二五规划”》里也要求“鼓励和支持食糖主产省区的骨干制糖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逐步淘汰开工率不足 50%,日处理甘蔗能力小于 1,000 吨,日处理甜菜能力小于 800 吨的制糖企业”。

故若想设立新的制糖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的产能规模,否则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难度较大。

(3)资金壁垒

制糖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等特点。进入该行业前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包括厂房、生产设备、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购置等。同时,甘蔗、甜菜等原材料的收购都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故运营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无法在短期内形成规模,使得进入制糖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制糖工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史前时期

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早期制糖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饴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89篇“饧?”)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这类淀粉糖的甜味剂仍有生产,也有较好的市场,在制糖业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周代至汉代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交州在现今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东汉张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6世纪时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里描述的种蔗区域更加广阔了,种蔗的技术也已提高,且已经制出砂糖。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饧的加工技术又提高一步。

唐宋年间

手工业制糖阶段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说明在中、印频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术的经验交流。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著作。

公元674年,中国发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该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土法制糖在中国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历年间(766~779),四川遂宁一带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在长期的制糖实践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总结出来。 北宋王灼于 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这些方法,在中国民间一直沿用到20世纪。书中记述的采用牛拉石辘(或木辘)多次压榨取汁的方法(压榨法),与现代的甘蔗多重压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首次总结了石灰法澄清工艺,其原理在现代的制糖业中仍有沿用。“甘嗜”中总结的具有系统性的压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浓缩煮糖等手工业制糖工艺,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基础。

印度制糖术的传播

当中国的甘蔗制糖技术向外传播的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甘蔗制糖发源地印度,也不断向各国传播甘蔗制糖技术。7世纪,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

甜菜制糖与机械化制糖

机械化制糖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甜菜制糖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制糖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制糖业的机械化。

甜菜制糖业的兴起 长期以来,用来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寒冷地区则不能种蔗制糖。18世纪末期,一种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终于被发现,给制糖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夫发现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视。1786年,马格拉夫的学生F.K.阿哈尔德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成功,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蔗糖并开始进行甜菜的选择和育种工作。17阿哈尔德发表论文,宣告可以用甜菜制糖。18,阿哈尔德在东欧西里西亚附近的库内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厂。同年,俄国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厂。18,法国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厂。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1810年,俄国的甜菜糖厂已达10座。1824年,乌克兰开始建立甜菜糖厂,此后15~20年间,已发展到67座,乌克兰遂成为俄国的主要产糖区。

甜菜制糖业在欧洲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原因。19世纪初,拿破仑对不列颠岛实行封锁,英国则从海上对欧洲大陆实行经济封锁,欧洲海上运输因之受阻,一些急需物资和食品如甘蔗糖等无法从海上运往欧洲大陆,这种情形客观上促使了欧洲甜菜制糖业的迅速发展。不久,甜菜制糖技术便越过大西洋,传播到美洲,继而传播到亚洲,遍及世界各地。

机械化制糖业的发展 甜菜糖的发源和生产主要是在欧洲,而19世纪又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给制糖业实行机械化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和设备大多始于欧洲的甜菜制糖业。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的这段时间,是机械化制糖工业的主要形成时期,许多制糖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甜菜制糖业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渗出提汁、糖汁加灰二次碳酸饱充清净、多效蒸发、真空煮糖结晶和离心分蜜成糖等基本技术。

19世纪初期,良好的吸附剂骨炭已应用于甜菜糖汁的脱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8,东巴勒将甜菜块根切成薄片,以热水浸渍提取糖分,改变了早期用压榨甜菜取汁的做法,成为渗出法的先导。到1830年,东巴勒发明渗出法。但由于未找到理想的澄清方法,取得的糖汁不易澄清。1840年,库尔曼发明二氧化碳饱充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843年多效蒸发罐的发明使糖汁得以蒸浓。同时,采用高效能的离心分蜜工艺使糖膏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砂糖。1849年,卢梭发明了碳酸法制糖工艺。1849年,应用二氧化硫漂白糖汁取代成本较高的骨炭,糖汁的清净技术进一步提高。1859年,佩里耶和波塞茨将碳酸法改良为双碳酸法,澄清效果显著提高,但糖汁的沉淀颗粒仍不易除去。1864年,德耐克发明过滤机使糖汁沉淀颗粒得以分离。同年,奥地利人J.罗伯特制成间歇式渗出罐组,它与双碳酸法清净工艺相配合后被普遍采用。20世纪发展了连续渗出器,逐渐取代了罗伯特渗出罐。至此,较完善的碳酸法制糖工艺基本形成,成为现代制糖技术的先导。

由于甜菜制糖大部分工艺也适用于甘蔗制糖,因而很快被甘蔗制糖业所采用,但甘蔗制糖和甜菜制糖在澄清工艺上有较大的不同。在取汁方面,甘蔗糖厂仍基本上采用压榨取汁方式,18世纪末甘蔗制糖已采用了三辊压榨机。

19世纪初期,真空结晶(煮糖)罐制造成功。中期,已开始用蒸汽机带动压榨机,并开始采用离心分蜜机。此后,随着制糖工艺渐趋成熟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设备不断出现,制糖业遂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

中国机械化制糖历史

中国机械化制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机械化制糖的酝酿、探索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机械化制糖热潮,但未形成机械化制糖工业体系,制糖业基本上还处于手工业阶段。1949年后,不断发展成为完整的现代制糖工业体系。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设中华精糖公司,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日能处理4000担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广东汕头角石开设分厂。此外,英国商人在香港的太古洋行也创办太古炼糖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日本等商人也来中国建立机械制糖厂,制糖工艺、技术、设备均从外国引入。由于社会动荡、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这些糖厂未能长久生存下去。

19,中国东北开始种植糖用甜菜。19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吨的甜菜制糖厂(阿城糖厂)。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吨的甜菜制糖厂(呼兰糖厂)。

1916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成立“南满洲制糖株式会社”,并在沈阳郊区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吨甜菜的奉天糖厂,1917年投产。1922年又在铁岭建成铁岭糖厂,这两座糖厂都于1926年停产。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东济南兴建溥益糖厂,于1921年投产,1929年停产。

1938年,日本在吉林省范家屯建立“新京制糖所”,后改为吉林省制糖厂。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不论是甜菜制糖厂,或是甘蔗制糖厂,或是精炼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或是民族资本创办的糖厂,都没有成功,中国的机械化制糖业未能形成,仍然处于手工业制糖阶段。牛拉石辘压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乡民间。糖的产量及质量都不及先进国家。尚需大量进口食糖。1929年,食糖进口量达最高峰(7.4亿千克),价值银一万万两,居全国进口货物的第二位。

30年代开始,中国限制洋糖任意进口,保护国内糖业的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许多公司、商人急于推销滞销的货物和积压设备。中国成为他们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例如,美国的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工厂,即在此时来到广东,推销他们积压的制糖设备。广东省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经济实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地位,极力支持、兴办机械化制糖业。广东制糖历史悠久,制糖原料(甘蔗)丰富,客观上也利于制糖业的发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厂两家厂商的承包下,在广东建成了市头、顺德、东莞、新造、惠阳、揭阳等 6座机械化制糖厂。其设计的总生产能力为每天压榨甘蔗7000吨,每天产白糖700吨。机器设备全部由外国进口,工艺技术、设备规模都是空前的。广东遂成为全国机械化制糖业的重要基地。

广东兴办机械化制糖业的热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制糖的其他省份,继之纷纷建立机械化糖厂。但由于时局**,工业基础薄弱,这些新式的机械化制糖厂,未能得到发展和繁荣,不少糖厂被迫关闭、停业。

20世纪以来,台湾省机械化制糖业发展较快。最早的机器制糖厂建立于19,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机械化制糖厂。1934~1943年间,台湾糖业发展迅速,糖产量剧增,并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制糖期,机制糖产量达到137万吨。

篇3:中国制糖行业分析报告

1 TRIZ技术进化理论在应用中的内容简述

TRIZ技术进化理论认为, 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 进化的推动力恰恰是解决进化系统的矛盾。并且技术系统的进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这个规律是可以认知, 可以利用的。在技术系统之间存在同构现象, 大系统可以指导小系统发展, 小系统的发展规律对于大系统的发展会有预测的作用, 不同系统间的规律存在着借鉴性。过去的规律可以现在用, 现在的规律对未来具有指导价值。这里所说的技术系统是指所有实现某个功能的事物。在制糖行业技术成果集成推广中应用技术系统进化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1.1 S曲线进化定律

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S曲线与各阶段的特点如图1:

从图1可知:技术系统应尽可能保持在成长期发展;如果技术系统发展到衰退期, 则需要发展具备新工作原理的新系统;如果在成熟期有资源可以提高改善技术系统, 可以信尝试返回成长期, 这时将出现新的S曲线, 如图2。

在不同的时间维度, 不同的技术系统为了在同一时刻满足人们程度不一的需要, 甚至会发展成为多维度的S曲线。不论是2维或多维的S曲线, 主要都是为了反映技术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 为企业选择提供参考。多维的S曲线更利于技术方向的选择。

1.2 完整性定律

是指一个独立的技术系统都必须包括4个最基本的功能主件:动力装置——能源、传动装置——能源传递、执行部件——执行系统的主要功能、控制部件——导航和控制。

1.3 能量传递定律

技术系统进化是沿着能量传递最短的方向进化, 减少能量损失;确保能量从能量源流向技术系统的所有部件。

1.4 增加理想化水平定律

指的是技术系统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 都是向着更可靠、更简单、更有效、更完美的趋势发展, 向理想化水平增加方向进化。

1.5 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定律

一个技术系统由多个实现各自功能的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及子系统间的进化都是存在着不均衡。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S曲线, 都将依据自己的时间进度, 在不同的时间点到达极限, 势必会产生系统间的矛盾。最先到达极限的子系统将抑制整个系统的进化, 系统进化的水平取决于些子系统。系统矛盾的解决需要持续改进。

1.6 子系统协调性进化定律

作为一个整体, 技术系统的各子系统间向着更协调的方向发展, 各部件在协调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功能。

1.7 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的定律

技术系统的发展是先增加集成度, 再进行简化的方向。一般先集成系统功能的数量和质量, 然后替代以更简单的系统来提供相同和更好的功能。

1.8 向超系统过渡的进化定律

技术系统从单系统向双系统或多系统或不同系统组合的方向发展。

1.9 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的定律

技术系统总是不断发展那些能替代人工操作的枯燥、机械的功能, 让人投入更有智力性的工作。

2 技术进化理论在制糖行业技术成果集成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2.1 制糖行业技术成果集成推广概况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 年产糖量占全国的66%以上。随着广西糖业的快速发展, 糖业科技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 制糖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也在逐年更新换代, 但与国际先进制糖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整个行业仍存在着技术与装备参差不齐、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技术进步较慢, 自动化、信息化控制水平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率低、生产管理粗放等不足。随着糖厂规模的扩大,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 技术装备需不断的改进创新, 主要表现在逐渐向大容量、高效、节能、自动化方面发展。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已有在生产中应用, 但普及率偏低;部分工序已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控制, 但整体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近年来, 广西制糖企业在增加产能的基础上, 引进了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 对制糖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 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自动控制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 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和广西糖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针对甘蔗制糖行业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方面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2010年优选7项技术成果, 在10家糖厂集成推广应用。2011年进一步创新完善技术成果集成推广模式, 技术成果增加到10项, 示范厂增加到22家, 使广西20%的制糖企业应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成果,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2 以TRIZ中技术进化理论集成、推广新技术组合

针对于整个甘蔗制糖生产, 各工序和各类设备就是它的子系统。通过研究分析, 我们认为制糖生产的澄清和煮糖工段、水的循环利用、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是我们要治理的主要环节, 并从中理顺各子系统和关键设备, 对此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改造。

2.2.1 简单技术改进组合

技改前的问题:生产用水量较大, 且水温高于35℃时对真空影响较大, 需补充新鲜水调温, 产生的真空只有-0.06~-0.08Pa, 影响煮糖速度和产品质量, 能耗高。未使用滤汁上浮器前, 1/3的蔗汁在澄清工段循环, 回流加重了沉淀池的工作负担, 滤汁色值、混浊度高, 悬浮物含量高, 影响蔗汁处理量和后面工序的处理。连续沉降器使蔗汁停留时间久, 糖分容易转化, 澄清效率低。经诊断, 决定选用“中和汁单层快速沉降器技术”、“喷射雾化式真空冷凝器技术”和“滤汁、糖浆上浮技术”。参考的理论依据见表1:

2.2.2 标准型技术改造组合

技改前存在的问题:澄清、蒸发工段均为人工操作, 控制比较粗放, 蒸发所需的蒸汽流量、温度、压力等各种工艺参数极易产生波动, 易造成糖分转化流失和蒸汽的浪费;自熔式液体燃硫炉结构简单, 占地面积大, 燃烧温度不易控制, 局部易成为空气断路, 燃尽率难以控制, 易生成为升华硫堵塞管道, 硫熏度波动较大, 最终影响糖品的色值、残硫量等质量指标, 且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较大伤害;在沉降过程中, 自由沉降历时较短, 泥汁稀, 干扰沉降时间长, 泥汁浓度低等技术问题。诊断后采用5项技术改造组合:“糖厂零取水达标排放技术”、“喷射式自控燃硫炉技术”、“中和汁单层快速沉降器技术”、“喷射雾化式真空冷凝器技术”、“滤汁、糖浆上浮技术”、“澄清蒸发自动控制技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效果见表2:

3 结论

TRIZ中技术进化理论内容丰富, 但在实施创新活动中并不一定都是一一能应用到, 但是, 它首先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 遵循技术系统发展的规律, 从需求进化、功能进化、旧系统改进、新系统形成等探索过程中, 辅导人们谱写技术进化路线, 产生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效果, 对指导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成果集成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文章对TRIZ中的技术进化理论作了部分简单介绍, 以实例说明相关的进化定律在制糖行业技术成果集成推广中的应用, 从制糖生产过程需求进化、功能进化、旧系统改进、新系统形成等探索过程中, 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效果。说明该理论对指导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成果集成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技术进化定律,制糖,集成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训涛, 曹贺, 陈国晶.TRIZ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黄庆, 周贤永, 杨智懿.TRIZ技术进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4) :58-64.

[3]Altshuller G.The Innovation Algorithm, 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Creativity[R].Worcester: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1999.

[4]吴学彦.TRIZ技术进化理论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 2012, (12) :26-27.

篇4:中国制糖行业分析报告

科德宝是德国一家历史超过165年的家族企业,为30多个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成千上万的应用领域开发前沿技术、精良产品,并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密封、减震控制部件、无纺布、过滤器、特种化工产品、医疗、IT 服务和现代清洁用品。2015年,科德宝集团在全球约60个国家和地区雇佣了超过40000名员工,销售额超过75亿欧元(包括按照比例合并法计算的50:50合资公司)。

100多年来,科德宝集团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业务关系。2015年科德宝集团在华销售额达人民币60亿元。

克鲁勃润滑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种润滑剂生产商,1929 年由西奥多·克鲁勃创始于德国,1966 年由科德宝集团接管。目前,公司服务范围涵盖食品加工、汽车、机械、电子、重工、纺织、电力、新能源、医药等领域,帮助各行业客户解决极具挑战性的润滑问题。克鲁勃润滑剂公司开展在华业务亦有超过30年的历史。

问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蔗糖产国之一,但是受甘蔗种植特点的影响,中国制糖行业具有鲜明的地域及季节制约性,产业高度集中,榨季相对较短。同时由于近年来受到低成本进口蔗糖产品的冲击,国内糖价不断下滑,而甘蔗种植面积的减少则导致原料成本的持续上涨。因此,国内制糖企业都在积极寻求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以实现榨季内的蔗糖产能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成本控制并提升竞争力。

制糖行业是基于作物种植业的原料食品生产行业,但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并未被纳入考量范畴。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提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及监管举措,食品级特种润滑剂已经列入相关标准,并开始在国内消费型食品生产企业中得到推广。制糖行业引入食品级润滑剂,提升食品安全的考量势在必行。

作为制糖工序中的重要辅料供应商,克鲁勃润滑剂必须思考:如何在帮助中国制糖行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通过提供附加价值,降低综合成本,从而提升整个中国制糖行业的成本效率。

解决方案

提高效率,是中国制糖企业当前确保自身竞争力的首要需求,也是克鲁勃润滑剂要帮助中国制糖行业达到的首要目标。克鲁勃在中国本地开发了一款新型润滑剂,以满足中国客户对高性能、安全、环保润滑剂不断增长的需求。

携手本土企业定制研发

克鲁勃通过对众多中国本土制糖企业集团的走访,分析了解本土制糖企业生产及设备的特点、需求、使用习惯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探讨本土制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真正立足中国本土制糖行业的产品研发方案。

克鲁勃着力于其润滑及摩擦学本质,并于克鲁勃中国研发中心实际搭建模拟台架,在生产测试阶段,润滑专家和国内主要糖企业技术人员,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实地采集大量测试数据,从而验证所选方案真正适合本土制糖企业的需求。

克鲁勃研发的“低摩擦、高效能”的klüebersynth M42-281 S特种润滑剂,可帮助客户减少润滑剂消耗量,节约成本,同时配方中可再生性原料比例超过95%,浅色外观,无特殊气味,易于操作。

服务本土

为帮助客户正确有效使用产品,2015年8月,克鲁勃在广西南宁举办首届针对华南糖业重要基地广西主要糖业集团的专业交流会,邀请众多糖业集团的技术人员到场参与培训交流,加深对克鲁勃糖业润滑解决方案的了解;同时,针对主要的用户,深入压榨现场,实际参与产品的试用,现场培训客户技术人员。

榨季中期,克鲁勃同样安排润滑专家赴客户压榨现场,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与客户技术人员共同总结使用经验,改进应用。

成效

klüebersynth M42-281 S特种润滑剂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最大的制糖生产线,日压榨量达13000吨。

较之传统润滑剂产品,克鲁勃研发的该产品可以实现润滑剂消耗量的大幅降低,降幅可达50%,另一方面,即便处于峰值榨量时,压榨设备关键摩擦部件的温度更低更稳定,这就意味着对设备的保护更加高效可靠,有效降低因压榨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停榨时间,降低维护及停工成本。

较之传统产品,该产品全榨季可为制糖企业节省电能约2.5%,同时,该产品使用再生性原材料,并实现完全生物可降解,更加环保。一般用于制糖设备的传统产品均为非食品级润滑产品,多为黑色粘稠且有特别气味,克鲁勃该款产品符合食品级要求,从而避免了蔗糖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浅棕色,无特殊气味”的特性也使其更受现场操作人员欢迎。

展望

篇5:制糖车间工作总结报告

车间全体员工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抓管理、降消耗,提质量、增效益”为基本原则,群策群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查处隐患与事故,遏制事故的发生。同时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员工发挥崇尚、团结、求实、创新、高效的队伍作用,要求他们做一名工作可靠、说话可靠、办事可靠、为人可靠的员工。现将把09/XX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分析上个榨季设备故障原因,影响生产安全的各种因素,重点对车间设备的薄弱环节进行修机和技改。

在修机期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过程围绕修机进度、修机质量、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展开检修工作。坚持“以修为主,以换为辅”的工作原则。着重恢复、提高设备运行的性能及生产能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由于安排妥当,我车间年度的修机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抽查的修机项目“优与良”,修机质量优级达95%以上,合格率100%,没有发生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为榨季生产安全率提供平台。

2、修机前组织学习培训,针对每年修机设备改进的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任务的不同,重点进行组织学习培训,深入学习领会《制糖企业设备检修规程》。强调修机期一定要按《制糖企业设备检修规程》的技术指标严格执行,使员工加深理解,不断提高所负责维修设备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克服修机工作期的盲目性,保证修机质量的要求。

3、按照《20nn年大修方案》,认真做好年度修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落实。做好对各班组、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以及相关的职责有明确规定,使工作有了完整的保障体系,避免工作中含糊,使每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保证车间工作管理有条不紊。

二、以安全生产,保平稳供汽为前提,均衡生产为中心,攻克难关为工作重点,提高锅炉安全率,多排蔗渣打包节能降耗的目的,力争向着高质量、高回收、低消耗的低碳经济运行。

生产期按照《09/XX年榨季生产管理方案》,认真做好榨季生产安全各项管理工作。加强设备巡回检查制度,针对在高负荷运行中如何保持汽压、汽温和供汽的稳定,要求各岗位从现场操作到外围管理、从水汽流程到燃烧系统,各个设备、各个细节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给水温度控制和对燃烧的投放分配及炉膛配风的选择,同时确保回送蔗渣均匀。为了改变跑、冒、滴、漏,低效运行的设备状况。我提出了“四个要求”:一、确保生产安全率为100%,在XX年度修机期细致、严谨的维护保养,严格的验收制度和设备运行中的巡回检查制度。要求职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二、生产过程要均衡操作,杜绝大起大落的操作方式。由有活等着我去干变为我去主动找活干;三、加强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由出现故障才忙变为日常巡查保养忙;四、对主要运行参数的控制。由规范我的`行为变为我的行为规范,要求三班跟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守厂纪厂规,自觉完成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针对锅炉设备如果不治住漏、跑、冒、滴现象,工人就是一遍遍地处理也改变不了。也就是说任何设备从安装到使用都会存在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的小改小革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提高员工素质和行为的规范就是各项工作。让员工理解“想在别人之前,行在他人之先,牢记保障宗旨,转换优质能源”的车间理念。要求职工从最简单而不容易做好的小事做起。并在班组内部开展“现场问答、事故分析、事故强想、反事故演习、反”三违“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员工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员工学习岗位与知识技能的兴趣和信心,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资源共享的学习效果。

三、管理工作全面细致,车间细改进一步完善。

车间紧紧围绕”管理工作思路创新“的原则,以促进车间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工作管理,大力推进车间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强技术指导、细化管理过程,全程跟踪把关、全程精心指导、全程协调配合。设备解体期间:1、成立设备解体期工作小组,对设备解体工作进行跟踪、协调、组织、指挥。2、3月30日召开车间会议,要求各班组学习《制糖企业设备解体规程》、《制糖企业设备解体规范》和洋浦南华集团关于锅炉保养的文件,做好解体和保养工作。3、以集团《甘蔗糖厂设备解体规程》的规定和要求内容为依据,对解体设备进行解体鉴定、分类、登记、除锈、保养、防腐等工作。4、对解体设备进行”三级"验收,严把质量关。实行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结合目标要求进行设备解体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对设备能力、性能进行评估鉴定,找出问题和原因,并存档。为下个榨季生产工作做好前期铺垫。

车间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确保生产正常均衡生产的同时继续挖掘潜力,做好设备检修和预防性试验工作,进一步减少蔗渣的燃烧量,力争多打包蔗渣,使锅炉尽快走向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燃烧经济之路。

二、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工作,使之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等适应现在生产的需求。

本车间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主蒸汽管出现较大的扭曲现象,并连续两年在不同的位置发生腐蚀性破漏,大部分支架与弹簧脱落损坏。

2、蔗渣回送处于露天,日晒雨淋、蔗糠污染较大,人工扒渣工作环境恶劣,碰到雨天大量蔗渣被淋湿,特别对锅炉不能正常燃烧影响生产。

3、打世系统的分料闸动作缓慢,电控器屏开关经常失灵,容易堵塞,造成操作困难。

篇6: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一、中国服装业革命80至90年代,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 第一次洗牌初步完成,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严重短缺,质量低劣转向

百化齐放。代表品牌:皮尔卡丹、金利来。

 第二次革命: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无差异营销的牌洗牌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国产品牌,代表品牌:红豆服装、三枪内衣、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

二、中国服装三大特征

 价格持续走低

 品牌意识凸现流行趋势导向作用增强

 服装经营方式悄然变化,买断、特许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

三、中国服装消费八大趋势

 传统西装将继续平稳发展。

 职业服装进一步社会化。

 中老年服装品味提升。

 内衣需求进一步讲求高质量。

 童装将全面转变消费和设计观念。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装领域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是女装。 运动装将继续受到青睐。

 量身定造的置衣方式将会继续发展。

四、中国服装行业对外贸易现状

(一)我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现状

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现在许多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而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也有所增强,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服装行业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困境

1、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2、新的对华限制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市场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3、我国服装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外贸服装总体来说在世界上还是占有很重分量的,这种分量完全是指“量”的堆积,而在“质”的层面上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我国外贸服装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主要体现在我国服装行业是较低的技术门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情况下制造出低廉的商品,而且我国服装很多行业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所以,几乎没有附加值。

4、我国服装市场销售网络

上一篇:初一数学教学小结下一篇:网络七层协议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