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024-08-26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精选8篇)

篇1: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组时候需要注意小组规模,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规模太大则人数太多,不利于全面发挥学生作用。老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组合。6人左右的人数是最为合适的,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上中下互补,性格上讲究动静相宜。这样才能够为小组展开竞争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条件。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需要教师紧密地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集合学习情况进行分配,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各施其职是小组有序进行的基础,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小组成员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分工的不同,要做到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同时能够承担个人责任,这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去以后,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成效。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同学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同时轮流担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每位同学都有提高的机会。

(3)指导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开展小组学习,需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学习的功效,落实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合作技能进行指导。例如,怎样去向合作伙伴提问,怎样辅导同伴,怎样分配学习任务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4)精心设置学习内容。精心的设置学习内容是进行小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没有必要的讨论内容,则很难达到小组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选择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合作情境之中去,才能够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例如,对知识进行整理构建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成员通过互评、互检以查漏补缺,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5)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进行学习的引导,引导学生成为交换思想的参与者。老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小组的设置、任务选择、教学全过程。教师不仅仅是学习活动设计上的掌管者,还是教学活动控制方向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需要做好对教学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小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历史与社会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人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质量,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鉴于小组学习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老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合适的小组学习计划,才能够促进历史与社会教学功效的发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小组合作学习才会高质高效,历史与社会教学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篇2: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的课堂讲解要突出一个“精”字,不能有如走马观花般一带而过。因为有了第一步的“读”,学生就对课上要讲的内容通过课前的预习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课上的精讲了。课堂精讲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学过程要“精”,要尽可能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语汇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知识“死角”存在;

二是教学方法要精,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一直沿用一种教学模式,以免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觉得每节课都一样,从而对历史课就失去了期待。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很感兴趣,但是又对其原理难以理解,如果教师仅仅用干巴巴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必然提不起兴致。于是我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将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演示了一遍,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的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历史知识一目了然,无须再言。又如教师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地动仪的准确度,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这种方法同样能获得学生的青睐,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地动仪的认识,而且还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鼓励课堂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对于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的,没必要将学生的思维紧紧地限制在一种标准答案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可以是同桌间的讨论,可以是前后桌多人的讨论,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思维力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能够放开一切思想负担全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放开了讨论,以克服他们的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和点拨者的身份把握整个课堂,不能冒然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

三、精心选择练习

篇3: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历史学科不受重视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是中考的重点。在总分数中占绝对的比重, 因而最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学生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这些学科上。与之不同, 历史学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成为初中教学中的“副科”, 越来越不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2. 学生的史学意识薄弱

历史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 要求通过准确的史料“复原”世界和中国发展的过程, 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但近年来媒体的强势介入却改变了历史学的原有特点, 导致学生不能准确、严肃地对待历史学, 认为历史学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另外, 在当前的形势下, 历史学不能帮助人们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而有的学生不重视历史的学习。

3. 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现在的历史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方式授课,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填鸭式”教学, 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了误解, 认为历史学的唯一学习途径就是死记硬背, 继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失去了深入探究史实真相的欲望。

二、历史教学的方法

历史学科不受重视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却可以在改变教学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真正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扩大历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野方面多做工作。

1. 改变教育观念

历史教师应认识到历史教学绝对不是简单地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要意识到学生是历史学科的学习者和运用者, 也是历史学科的传播者和普及者。随着各种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发展,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努力学习新知识,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知识上下功夫, 这样可以将自己树立成学生的学习榜样,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历史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倾听者、倡导者、引领者, 让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平等、民主、自由基础上的互动关系, 双方互相交流、互相理解, 共同参与, 研究历史的真相。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史学知识, 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让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真正主人

传统的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忽视学生的能动性, 没有按照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 这样的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不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

此外, 教师也可以改变严肃的授课氛围, 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新认识。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历史短剧、辩论会中, 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 能够真实体会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有各种疑问。如果此时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 会让他们失去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在新型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我探索, 独立思考, 这样才能学会学习, 增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在适当时候进行一定的点评, 这样可以实现课堂下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建立各类兴趣小组, 让他们在小组互动中互相帮助, 互相提问并解决问题, 在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更新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5.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幻灯、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直观、动态感强、表现力强等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授课质量。与其他学科不同, 历史学科的史料、影像、图片资料特别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这些材料, 便可以再现历史情境, 重塑历史氛围, 让学生对历史的演进、地域的变迁、历史人物的形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社会形态的演变等有直观的感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景中, 以参与者的角色进行体验,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 电教媒体教学还可以补充书外资料,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 能够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依靠书本进行, 学生对一些年代和大事无法理解和接受, 缺少直接的体会;运用电教媒体后, 教师可以补充大量的课外材料, 拓宽学生的视野, 进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要有大历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野

历史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 各个环节都互相连接。在授课中, 历史教师要有大历史观的视野, 引导学生从小的历史事件中发现大道理, 探究长时间段内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在分析人物时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等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完整思维能力,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史益智。

当今, 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以往的课本内容和授课过程中, 中外历史是分开讲的, 而且更多地偏重中国史, 这样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误解, 认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是独立的, 缺乏对世界其他文明的了解。所以, 教师应该从授课内容和结构上将中外历史有机融合, 让学生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产生浓厚兴趣。

总之, 虽然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不少困难, 但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努力创新, 改变以往的授课思维,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历史学, 进而提高自己认知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课前精心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历史学科的高效备课要求教师从历史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把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目标,理清历史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目标的制定所遵循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把握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要求。其次要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融入历史教学活动中,即站在历史事实之外,冷眼看历史,即使对一些感人的历史场景也无法产生感情,对历史材料与事实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去学习接受历史知识。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要通過营造历史情,让学生走进历史,去切身感受历史人物当时所处的情景以及历史人物的内心思想变化,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走进历史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体会历史事件的复杂与多样性。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采用假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如在讲解赤壁战役时,我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历史事件中敌我双方的兵力、战斗力及将领等相关材料,掌握历史事件的历史场景,然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历史人物,让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演绎。这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融入历史事件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鼓励课堂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对于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的,没必要将学生的思维紧紧地限制在一种标准答案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可以是同桌间的讨论,可以是前后桌多人的讨论,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思维力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能够放开一切思想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放开了讨论,以克服他们的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和点拨者的身份把握整个课堂,不要冒然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

四、大力推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辩论

合作学习指的是针对一起学习的内容和相关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在教师与学生间展开积极的合作与交流。科学有效的学习必须采用相互对话和彼此沟通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各抒己见,从而刺激个人产生思考和反省,通过相互质疑辩论,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各种疑虑,使知识的建构得以逐步完成。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辩论,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锻炼灵活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拿破仑远征俄国》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再开始提问。问题大都集中在拿破仑远征失利的原因处。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拿破仑长期以来穷兵黩武造成的必然结果,有的则认为俄国极端恶劣的天气是最主要原因,还有的认为错误的战略决策是主因,不断扩大战争造成军备供应不足,失败自然不可避免。如此在辩论中,答案就会得到不断完善。辩论式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背景下开展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在教材引导下更贴近教师的过程,教学也转化为交流探索、质疑解惑的过程。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因此,视听结合是最佳的学习方式。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通过超级链接,前后切换方便而且省略板书,使教师有充足时间进行讲解、分析和培养学生能力。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广大历史老师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激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郑小丽.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J].科学咨

询,2012(3)

[2] 孙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J].现代阅读,2011(22)

[3] 顾云.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

质教育[J].成功:教育,2012(11)

篇5: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图片教学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图片是具有实践性的,可以更刺激学生们的思考,让事件的表达方式更为直观,比起文字,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至此,图片在教材中的出现就更加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图片占据了教材中一半的篇幅,这就已经说明了,在历史教材中,编者们已经摒弃了古旧的编辑方式,不再只是干涩的用文字表达,更多的运用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让同一件历史事件,以更加清楚明了的方式表达。

二、实质上的应用

(一)端正对图画资源的态度

图片在历史教材中的应用俨然成为了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都是被解释为插图,但事实上,图片历史绝对不仅仅是插图。现在中学生使用的教材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图片历史,图片和文字的搭配也迎合了学生们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的教师会把图片直接当做是图画,认为在历史教材中加以图片仅仅是为了增加趣味。这样的理解就说明了教师没能够仔细的品阅教材。举例来说,在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曾有一篇象形文字起源的选题,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细致的了解象形文字的起源,编者把最初的文字状态的演变一直到后期文字的成型全部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以图代字最早是出现在古代的,远古时期根本没有文字,人们只能根据象形的图片来理解文字,文字也是由象形图片演化而来,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图片是文字的长辈,这也是有料可证的。至此,图片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应该对图片历史更加正视,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二)多种方式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切实的认识到了图片的应用性,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编者更加强了对图片的应用。举例来说,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中,有一篇课题为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选题,编者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凡尔赛体系,在教材中设计了两幅画进行对比展示。两幅画分别表示了欧洲版图的前后迁移,学生们通过仔细的对比观察,很明显的看出了欧洲版图前后迁移的变化,并借由此找出了问题关键,得到了最后的结论。根据学生们的观后表示,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记忆,让原本无聊的历史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之后,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再比如,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会大量的出现战争的分析图、各个朝代的领土分割图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等等,这些图片的出现会让学生们更清晰准确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并给予学生们最直观的内容共鸣。

(三)注重学生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越来越多的采取图片对照式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达到了学生们学习的目的,还做到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观念。学生们在对比图片和文字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加轻松的做到知识的储备。有一点值得教师们注意的是,在图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多多启迪、关怀学生,让学生们主动去动脑思考,这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有所帮助。

三、结语

篇6: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中考复习是一个复杂而又繁忙的过程,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笔者以往带毕业班的实践,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夯实基础,理清知识脉络

河北省中考范围是八年级历史上下册、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把这些历史知识分成四大板块: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四部分,复习切入点以单元复习为突破口,采取大板块复习→提纲式板书→整体把握的步骤,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然后再给框架添砖加瓦,抓住重点知识,复习→深化→升华→提升,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提高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轮:专题复习,剖析重点难点

专题复习的时候,通常是引导学生以专题为突破口,横向纵向分析问题,并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综合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这时,一旦明确专题重点,就要尽可能多和同学教师交流,广泛搜集有关专题的复习资料,力争专题复习时更全面、无遗漏。

(二)专题复习,要重点鲜明,知识脉络清晰。因为专题复习打破了课本顺序,这里既有中外史的联系,又有中国史之间和外国史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因此,复习时要有条不紊、线索清晰,切忌误导学生陷入知识混乱的误区。

(三)精心选择综合训练题,切忌搞题海战术。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搜集习题,精心设计,不浪费师生的有效时间。

三、第三轮:综合习题训练,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这一轮复习是较关键的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检测。学生有什么问题会通过这一轮复习显现出来,因此教师更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按照中考题型、分值、各历史阶段所占比例以及难易程度,精心编制和选择中考综合训练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训练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快速提升历史学科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四、第四轮:回归历史教材,全面复习考纲考点(考试说明)

一般复习到这一阶段时,也就到了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距中考大约一个月左右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段最关键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考考场上学生可利用的“武器”只有教材,所以这一轮要回归教材。

(一)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熟读教材、吃透教材,对历史教材熟练到烂熟于胸,历史教材上的边角旮旯也不能错过,力争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知识厚积于脑,读思结合,以能达到“手中无书、头脑有书、看似无书、实则有书”活学活用。

(二)在熟悉教材基础上,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提高应变能力。根据考试说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按专题进行纵横联系比较。如:中国近代化国共关系、民主与法制建设、科技革命等,根据专题内容重点复习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要点,带着问题读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横向纵向归纳,对非选择题(材料题和论述题)进行有的放矢和较强针对性的归类,整理及模拟训练,并对前三轮复习查漏补缺。

用心爱心专心

1(三)把握时政热点,紧密联系教材。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卷都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型,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教材,联系所学知识和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发表见解,从而提高解答实际问题能力。

总之,在中考复习最后阶段,要有纲可依,立足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全面回归教材,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学习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真人真事,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如果历史教学失去有效性,将会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大大降低,从而为历史教学工作的完善带来极大的阻碍。鉴于此,本课题笔者在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便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不断完善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专业知识必须精湛,甚至于博杂,特别是作为文化科目的历史教师。自己要知道怎样去讲授,学生才能更好、更快、更易于接受。如何去把握课堂,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知识的博杂性、专业性就很重要了。如,在历史教学中,把初中地理中的地图、地形、自然环境,甚至人种、自然资源,水、土等矿产资源,不同的自然条件所产生的人文、社会环境等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以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去建构历史空间,形成历史线索,很好地去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了。

二、构建起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属于师生沟通交流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方面应该尊重学习成绩好的秀生,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尊重学差生,平等对待他们。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关心其生活与学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对差生的态度应该非常慎重,对他们不能要丝毫的歧视,避免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待差生应该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多一份鼓励和赞扬,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开展说服教育,使其在内心深处对认可自己。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才能在师生间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共鸣,使教师比较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历史课的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利用新闻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事物在今天的价值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讲的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借古喻今。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能死守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应该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让历史与现代社会交相辉映,并推动学生学习借鉴历史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当今时代下,随着自媒体的强?葆绕穑?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通过利用智能手机浏览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人们不仅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且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知晓天下事。面对新时代的变化,教师要酌情考虑学生通过利用手机新闻来学习历史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发达的海外贸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新闻报道的考古发现和国外收藏机构搜集的中国瓷器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与海外交往的频繁,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新闻报道更深层次的让学生发现历史的价值,比如说有媒体报道明朝成化年间的鸡缸杯能够卖出天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熟悉明朝十六位皇帝,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对历史探索的兴趣度,使学生真心实意的愿意学习和了解历史。

四、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第一,制定导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教师课前一定要熟知课标,制定导学案,并充分利用导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发展问题,展示问题。教师也可以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第二,历史三要素始终贯穿于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理清线索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方式。课堂内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都要记住,人类的进步,朝代的变更,甚至科技的发展,都是由时间、人物、事件构成的,而事件都有原因(背景)、经过和结果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也可以以人物、事件为线索。也就是说把三要素贯穿于历史学习中。第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历史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历史知识才易理解掌握。特别是历史要与时政相结合,要关心时政,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和事件,发现现实与历史的相通之处。以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来看待现实问题,要懂得以史为鉴。

篇8: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探析

通俗点来说,它是指老师利用尽量少的精力、时间、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重在考察老师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说,“有效教学”是一种先进且新颖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强调三大重要因素:一是效果、二是效率、三是效益,旨在提高老师工作效率,强化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管理内容。

关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支撑理论,主要有四个,分别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方案、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和四阶段教学法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这四个理论平分秋色、各有特点,为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虽说表现出不同的外在特征,所强调的重点也略有偏差,但其最终都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都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利用的理论基础。

二、探析实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1.巧用历史课本图片 ,设置课堂提问。

有人称21世纪是“读图时代”,图片能够解释人类的生活现状,也可以传输更多知识,初中历史教材中经常会附有一些插图,这些图片要么告知学生学者对历史事件的见解,要么再现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要么展示某些价值极高的历史文物,等等。基于此,初中历史老师恰可以巧妙使用历史课本图片,设置一些意义深远、值得思考的课堂提问。比如,在看到“焚书坑儒”这一图片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秦始皇为什么要烧毁民间诸子百家典籍呢? 这样做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在读到“丝绸之路”的图片时,老师可以设置:“丝绸之路开启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又是经过怎样的历程走到最终的西域之地呢? ”在看到“四大发明”的具体分类图片时,可以提问:“中国古代自大发明的时间和重要影响意义? 为什么现在有别国将四大发明据为自己所有,这种做法是否侵犯了中国的权利? ”初中历史所学内容看似十分宽泛、凌乱,实则涵盖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 利用图片讲解历史是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的一种手段。

2.张扬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施行,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处于日渐摒弃的状态,应试教育理念也变为素质教育,整个教育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现下,新课改十分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弘扬“生本”理念,继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老师应该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新颖教学手段,比如任务教学法、学案教学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事先预习历史教材,大致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为后续重难点知识的获取打好基础;其次,老师要锻炼学生的论辩能力,可以提出“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这一核心论点,让学生针对此问题发表看法,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对于一些比较生僻的历史事件,老师可以督促学生自己寻找材料加以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善于借用科学史料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四大方面无不经历过巨大变动才有今天的繁荣, 科学技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史是历代科学家用研究成果堆积出的一条路, 它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是人类社会极其丰富、宝贵的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实现有效教学的征途中,老师可以借用科学史这一条重要发展线路,为学生创设斑驳多彩、内容丰富的优良教学情境。比如,老师在介绍“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时,不仅要介绍他个人的伟大发明,而且要针对他的发明创造分析几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从而做到将历史知识由科学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理清历史知识脉络 ,切实实施有效教学 。

历史学科虽然可以归属到文科学科的范畴, 表面看去这些知识点可能比较细碎、零散,但认真分析还是会发现其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潜在特征,找到这种特征的联结事件,自然可以更好地理清历史知识脉络,从而切实实施有效教学。在记忆这些比较零散的历史知识时, 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将一系列历史事件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处理,或者采用思维导图的手段, 由一个历史事件联想起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 串联起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事件,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比如,教学学生复习“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点系列事件时,就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时间,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革命、意大利统一战争、内战等事件梳理成一条清晰的线路;又如,老师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就可以将几位开辟者的经历路线按照比较记忆法进行记忆, 自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三、结语

纵观全文,历史有效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它需要优质的教学手段、历史史料和客观历史史实为基准,同时它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良好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有效教学是一个时常被提起、被追求的字眼,上文所提出的几条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手段,仅仅只是个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所得的看法, 有效的策略还有很多种,希望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今后可以对此课题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析。

摘要:自新课改全面施行以来,广大教育者越来越看重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一跃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词汇,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基础性学科,自然摆脱不了有效教学的感染。本文分析了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探析了初中历史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旨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

上一篇:办理离婚登记的机关和程序下一篇: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