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

2024-08-25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精选8篇)

篇1: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反思

新密市平陌镇第一初级中学 冯国伟

1、要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新定位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语文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老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的园地;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语文的伙伴;学生不时语文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使发展中的人;教材不是权威,无非是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读写说”的材料或话题。

2、我们关注“读写说”三个环节的阶段性研究及有效整合,达到了实验预期成果:

① 我们确立了现代阅读理念。我们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司,她也应该是学习的内容之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教师定位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

② 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目标上面,我们认为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就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导向,就感情态度而言,首先是要确定阅读的良好习惯的评价体系。③ 重视在阅读过程中的培养阅读的能力,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力度,重视阅读感受和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有创意的阅读方法及体验,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大力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结果是完全完成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质和量。

④ 关于“说”。我们认为,“说”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关于说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的实际情景中进行,特别关注将“说”贯穿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鼓励学

生“我口说我心”,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⑤ 关于“写”。《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的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托文学社开展了诸如作文大赛、综合性写作活动、文化采风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心口一致”,同时关注价值取向。

3、课题研究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日常性事情。我们以前也承担过各级各类语文教学教改方面的课题研究,都因为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作坚强的后盾,或因为课题与常规教学的衔接点不太一致。再加上“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等等原因,感觉到课题研究是高深莫测的事情而中途放弃。“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给教师们的感觉是务实、适时、可操作性强,很快就吸引了老师们的热情,从事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为我校培养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

4、三年来的课题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感受到了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给课题效果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如我实验组的一位老师所说的“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充分就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验班学生张一鸣同学说:“现在的语文课堂时我们一直期盼着的课堂,她完全向我们开放,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因为自己对文本的错误理解而得到老师批评了”。

5、“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为我们语文老师顺利的走进《语文课程标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完全渗透到了“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使高深的理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可调控的过程、可预见的结果。

当然,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以至在我们准备结题报告的时

候,反思我们的整个实验过程,我们感到还有下面一些迷惑需要解答:

1、不可否认,“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是一项推动我市语文教学改革、积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很强的教学改革类课题。该课题基于的理念就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读写说综合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呢还是一种教学理念?若是教学模式,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的抛弃既有的教学模式而重新建构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后走向到底在哪里?若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否就应该在阶段性结题工作完成后让其更进一步地深入人心?

2、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课题都有其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该课题的基本框架结构是否能够与《语文课程标准》一样保持青春活力?如果能,就应该将其迅速推广;如果不能那么就应该及早剔除有碍其发展不利因素。

3、研究制定好实验课教学设计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和保证。我校实验组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也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实验教师普遍认为,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教学设计,不仅程序复杂,而且步骤繁琐,限制了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语文课程改革逐呈深入之势,由《语文课程标准》这条根派生出来的教材还仅仅是“实验版”,由课题组组织编写的课题实验教学设计是否也应该向相时而动、与时俱进,使其逐渐完善。我们好不容易打破了一个旧世界,且不可建设一个与旧世界完全相同的新世界。

4、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各实验单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不可否认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些评价体系到底对教师的课堂有多大的约束力、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指导意义,目前我们还只能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我们是否应该在各实验单位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由课题主持单位——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以让其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发展呢?

篇2: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物理课堂教学的计划性,逻辑性和程序性,反思性教学将直接影响教师物理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发展与质量的提高。因此,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把物理学科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广大教师由被动反思转为主动反思,由不会反思变成善于反思,由片面反思变成系统反思,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燃眉之急。培养初中物理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是终身教育和学习的需要,也是当代教育对教师个才的基本要求。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不仅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教学反思同时也是广大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课题目标:重在培养教师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作风,积极锻炼提高自身文化职业素质,养成经常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指导一线教师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优质的教学方式、掌握教学专业的规律,探索适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新思路,创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新模式;挖掘有限的教学资源,走出一条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路,加快促成高效课堂。

课题内容:

(1)、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自我反思的内容、策略、模式。

(2)、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和基本策略)──在行动中研究)。

(3)、中学生对物理学科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4)、物理学科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情况

(1)、更新观念:收集国内外与此课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结合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与反思案例,不断更改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符合教学实际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取得最新资料,分析综合进行调整修改。及时修改原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力求用最优质的方案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3)、采取行动: 选定实验教师,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确认有效反思对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联系。归纳出有效反思的实施方法,并逐步推广。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形成“反思性学习能力现状”调查报告。(见附件)(2)、收集《反思性教学典型案例集锦》。(见附件)(3)、撰写论文

2、实践成果

(1)、随着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从老师们的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多改变,老师们都能尽快适应课堂,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体现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体学习地位。

(2)、课堂教育实施我们提出“自学——合作——展示——反思”教学模式,模式的使用更加娴熟,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目标达成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了,教师的引导、点拨、组织、调控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课堂上提供了宽松、和谐、互动的氛围,学生参与性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5)、导学案的运用日趋合理,学生对导学案也已经认可,师生在导学案的运用上达成共识。

(6)、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备课不充分,不能搞清楚哪些是知识问题,哪些是能力问题,没有找到共性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3、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个别环节还存在粗放的现象,不能注意细节问题,细节问题是我们永恒的问题。

4、学生的讲解只注重过程,不能对知识点、关键点、重要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作出解答。

5、学生展示时,其他同学只听不记。或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不补充或者补充的不积极不到位。

6、教师缺乏预见性的课堂调节,往往随意性太大,调控力度不够,时机不准确。

7、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8、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教学反思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举办各种交流、展示会。我们实验小组拟定举办教学反思心得体会交流会,建立“反思袋”。

8、鼓励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做到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9、课题实验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成果。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篇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学,导悟,教学

“导学”, 就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的学习。“自学”, 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堂上处于主动状态, 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在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 要主动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问题的回答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是指引者, 而不是授受者, 而学生则是思考者, 而不是接受者。

一、语文课堂中的导学

1、指导学生正确的利用教材知识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 可以选一篇文学作品, 旨在让学生接触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 培养学生尊重多样文化的意识。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教材, 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 同时将该作者的同类的作品进行阅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在那个时期作品写作的意图和内心世界, 对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时, 要时刻把握一点就是运用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正确的信息来理解作品。这就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动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把握教材上的知识点, 课外的背景知识也需要广泛的搜集与整理,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作品的内涵及创作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在进行文学创作和写作过程中提供可借鉴的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除了教材上的知识点能够完整不缺地教给学生外, 还需要具体文献地参阅, 培养学生自主去学习, 充分利用资源非常丰富而内容充实的教材。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 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 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 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 唤起学生的兴趣, 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 产生创新的火花。

二、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1、诵读涵咏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专业素养外, 更注重人文修养, 语文教学在初中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的内容包括了很多方面的文学和课外读物的内容, 初中生除了对书本内容的知识有所了解外, 还要对该书本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有一定的掌握, 课外书本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出更好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教学中文学知识的背景资料, 这样更有利于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对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断, 应该让学生诵读涵咏, 领会其中的内含和品味。“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等千古佳句。

2、形象描绘

在语文教学中, 正确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 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能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 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既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先猜后证

通过对初中语文的学习,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书本的资源条件, 让学生在课外书本的馆藏书籍中查找出一些关于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 如作者的生平, 写作的背景及同一时期相关的作品有哪些, 等等, 通过对原著的阅读, 更能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利用课外书本的资源, 可以有效地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资源的搜集和整理, 教师也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 了解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 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课外书本的相关资源进行。

三、语文课堂从“导学”走向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1、师生互动

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 不能盲目的去死记硬背, 这样肯定是记不长久的, 要想能够真正掌握概念, 就需要与文学作品学习结合在一起, 将理论知识与课外搜集的资料进行对照, 让书本知识自然而然地消化。另外,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常会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办法, 即运用教师导学的知识转向自主探究, 针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但是也要分清楚概念间的区别, 使得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互动为主线, 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教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2、重视语感及自学与学生自身的契合

在由“导学”走向“自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灵活运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自学的训练过程中, 要把握中心内容, 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感悟和领悟, 有新的心得与新的收获, 而不仅仅只拘泥于教师讲课的内容, 学生可以在课外多多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 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灵活地运用教材和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真实地领会了语文课堂知识的内涵, 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习的语感, 做到有感情、有思想和有兴趣的进行领悟式学习。前面阐述的初中语文的导学是初步的学习阶段的过程, 自学则是深层次的学习, 学生要通过学习的过程, 真正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3、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

无论教师怎样点拨引导, 都离不开学生的切实体验, 所以在自学与语感训练的安排中, 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见解, 不必要求甚至强求学生的感受相似或相同。倡导学生悟出新思想, 新理念, 读出与时代相符合的情感体验来。这是我在教学中研究积累的些许经验与体会, 在实际运用中也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当然, 在不同的环境中, 不同水平教育者的教学实践中更要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只有领会了语文素质培养的实质, 才能更好地将语感培养与自学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教与学的自然统一。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 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局域限制,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结论

总之, 对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说, “导学”是“自学”的基础, “自学”是“导学”深层次的学习过程, 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趣, 同时又会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余银发.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5) .

[2]翟惠萍.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J].甘肃教育, 2008 (21) .

[3]王丽群.浅谈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1) .

篇4: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研究

关键词:物理 教学 反思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72-0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可以成为一个名师。”的确,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主要措施,借助于反思,教师可以明确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需要加强教学反思,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相对比较陌生,而且物理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为物理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强物理教学反思,对提高学生成绩、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反思的内容

1.1 反思物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的的是为了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对物理学的终身钻研精神,并通过物理学的研究来实现人生理想,实现对国家民族的振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偏离了这个目标。

还要反思教学方式中新理念的运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必须反思教学中是否有旧瓶将装新酒的情况,是否有冠以新课改之名,行旧教学之实的现象。

1.2 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技能等内容。因此反思教学设计需要从多角度进行。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必须为提高这些能力而服务,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高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等。例如:

教学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也是知识,合理科学的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发展能力,物理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由浅入深,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体现了物理学的知识等。

1.3 反思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有两类,一是近期效果,表现为学生的成绩,一是远期效果,表现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物理学的热爱、对物理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急功近利,必然采取杀鸡取卵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对远期效果的重视。因此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到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互相兼顾,尤其要重视远期效果,因为近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到学生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4 反思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再也不是从前的师道尊严型的师生关系,也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中的首席。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传统的沿续,还是真正转变了角色,改变了师生关系。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俯下身子对学生,而是把学生还原为成长中的人的角色,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转变,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体验民主意识。

2 教学反思信息的来源

教学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反思信息的来源也有多种,反思的方式是比较多的,常见的反思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表现都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观察课堂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手中的动作,观察学生的眼神等。

2.2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包括课内交流和课后交流,当然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交流才会有实效,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向教师说实话,教师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课内的教学互动,课后的师生交往,这些都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渠道。

2.3 作业反馈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巩固和检测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在作业中,教师在批阅作业时都会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记录作业问题,及时总结,由作业引起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学生作业的中各种错误都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表现,只要认真总结记录,就能发现学生学习中规律性的东西。

2.4 案例分析

学生学习的个案,许多具有代表性,包括某一学习环节的案例,也包括具体学生的案例,分析学习案例,既可以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提供警示。例如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个别学生特别喜欢物理或不喜欢物理课等。

2.5 试卷分析

学生的检测试卷也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渠道,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养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会在试卷中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阅卷中要及时记录试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2.6 实验表现分析

学生的物理实验是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平常的习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在学生实验中表現出来,例如:学生在实验中是否积极动手,大胆参与,是否对实验要领掌握得准确,是否有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对实验中出出的现象如何分析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反馈内容。

2.7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更直接全面的反思措施,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调查题目,为反思教师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3 撰写反思文章

积累了反思资料后,教师要及时的将反思结果撰写成文章,并及时的整理归类,防止事后遗忘,而且要坚持将反思形成习惯,要不断地将反思内容延伸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成绩、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初中物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朱慕菊.走近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继宏.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初中物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篇5: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

一、课题的提出

伴随着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学习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再也不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学习将不随走出校园而结束。靠什么支撑现代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呢?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会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学理念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的。如何才能形成“会学习”的能力呢?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养成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过程。因此学生“会学习”的能力也只有在学习主体的自主意识支配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自主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学习反思是关键因素。

“自主反思学习”的理论源头可溯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所主张的以培养学生自学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原则和举一反三教学方法,散见于《学记》之中。“君子之教,喻也”“长其善而救其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都体现了孔子“注意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学生主体教学的理论也是“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理论基础,(1)在国外有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他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发现,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有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他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自由学习,并提出了10种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方法.(2)国内有黎世法教授的“先学后讲,自学为主”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魏书生关于培养自学能力的探索的“六步教学法”等。到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教学要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向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差异性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提倡“自主反思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我校地处肇源县西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这里社区教育资源贫乏,社会家庭教育相对不足。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遇到不少难题,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是关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到能否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重要因素。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校围绕“初中语文学习自主学习实践研究”这一主题深入考虑,进行为期一年的校级课题研究,着重解决了: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如何解决“自主”与指导之间的矛盾,如何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科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如何有侧重点的开展“自主学习”,如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开放性,师生角色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定位等问题。在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作用最大的自我反思,难度最大的也是自我反思。

因此“自主反思学习”的研究是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的自身发展,从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实践中来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学校的实际,我们抓主“反思学习”这个切入点,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确定以《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以初中语文学科为研究范围,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抓住“自主反思学习”的核心精神,重点探索初中语文学科学生如何开展 “自主反思学习”,利用研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形成一定的“自主反思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效益,实现学生“学会反思”,实现自我超越。

二、理论依据和理论假说

(一)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素质教育关于主体教学的观念: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自主权、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校教师应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3、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钱梦龙“学导式”教学,颜振遥自学辅

4、教育学“学会学习”的学习观。教育学理论表明,学习能力是一种技能,5、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他从人本主义心导教学,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等。

不是靠他人教会的,而是自主习得的。

理学出发,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是促进他们学习。把学生放在居中的地位,把学生的“自我学习”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强调儿童“自我实现”的作用,和教师的“促进”作用。强调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这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内驱力,是学生实现理想的最大动力。

6、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转变、重组。相应的教学观: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建构主义者倡导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展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思考策略,以便他们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二)理论假说:

在吸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自学辅导教学、主体教学等先进的教育思想上,构想《初中语文自主反思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语文学科实施“自主反思学习”关键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出发,唤起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意系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建构、自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认知心理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和能力参与,又有情意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参与。根据学生自主反思学习发展的特点,此过程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不同层面的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教师应遵守“自主反思学习三原则”,积极创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四位一体的教育环境,综合运用“认识、激趣、设境、导向、导法、反思”策略,构成合力,循环递进,促使学生自主反思意识、自主反思学习能力的全面形成。

三、实验周期与实验对象

1、实验周期:

二年时间:2011年4月——2013年4月。

2、实验对象:

实验班:初一(2)班(实验教师:张伟

刘倩)

男:23人

女:19人

共:42人

四、实验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养学生迁移、创新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都能具有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成绩稳步上升,及格率达到100%,优生率达到45%,消来学困生。

2、阶段目标

五、实验程序与实验方法

(一)实验程序

我们把“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反思学习” 教学方法的原理设计为四种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1)情境引入——自主发现——合作反思——点拨创新

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切入口,以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自主反思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本模式适应大部分的语文课,如阅读课、写作指导课、说话课等。(2)

自读——自悟——自评——自馈

此模式以自读自得自评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结果的互动反馈。本模式适应于自读课文和课外自学课文。

(3)

质疑——探究——反思——发现

此模式以悬念和质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本模式可适用于各类型的课文,更适合于知识性的应用文、说明文的教学。(4)

创新——评价——反思——点拨

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然后开展各层次的评价的活动,引导反思,教师在各环节中仅作点拨。本模式较适合于说话交际课和习作训练课。

以上四种语文“自主反思学习”模式设计,作为模式有一定的通用性,也有一定的侧重点和相应的适用范围。

(二)实验方法

1、调查法。在实验中,采邓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民意测验等相结合的形式,研究了解实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对语文自主反思学习方法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情况。

2、对比法。实验班的教学情况通过平时提问、每月自测、学期检测等与对比班进行比较,了解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

感及语文思想方法方面的理解情况。以便对实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或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以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3、观察法。实验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观察接受知识的情况。通过观察学生感性的认识,如利用参观、野游、文体活动、社会劳动等机会,看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即兴的语文演讲水平。采取进行个人观察和进行集体观察相结合的办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行动研究。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六、实验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自主反思学习必然使一些学生充分展显出自己个性和发展情况,也有一些学生的发展因素是潜在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已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是开展自主反思学习活动的第一原则。

(2)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主体的内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有自己决定和选择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问题,并自行设计或活动。教师不能强行让学生去做某项活动,或不能做某项活动,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向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主动地参加某项语文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而是强调教师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导、建议和激励的原则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设计各种诱发学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不断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建议、帮助,进行恰当的激励。

(4)主体性原则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协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

用。

(5)分层次原则

实验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作到因材施教。即:分层指导、全体发展、全面提高,培养特长。

(6)合作性原则

探讨小组中各成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诱导每个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小组达到讨论探索的目的。

(7)反馈性原则

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更好地启发学生下一次学习活动。

七、实验的保障措施

1、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客观性,有关实验人员必须做到严防实验学生的个体流失,由专人负责确保实验班级的巩固率。

2、有关实验人员要认真学习《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及其他教育理论,领会实验项目的精神实质,聘请有关教育专家指导工作,必要时外出考察。

3、严格执行实验计划,由专人负责管理该实验项目,督促检查实验的运行情况,保证按实验计划实施。

4、实验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精于专研,增强对实验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及时与实验教师沟通,把握实验教师的思想动向,帮助其提高驾驭实验的难力。为确保实验对象的稳定,不调换实验教师。

6、搞好实验材料的积累加工、整理存档工作,定期总结,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7、按实验计划提前两周准备好实验用品,器材等教学用具。

八、实验组织

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组长:张伟

篇6: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刘家根

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在九年级实施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课题研究与实施,有许多关于课题的一些感想和认识,现将自己在课题实施过程关于“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在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要进行预习,预习的依据是由教师编写本课题的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找出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老师收集批阅后,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经过讨论、老师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学习。按照此模式一步步的进行,应该对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在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上有帮助,从而在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正确的使用预习案,发挥其在课前预习中的作用,课题实施一段时间后结合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月考,在第八周给本届学生进行了“九年级化学学法指导讲座”,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学习的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好“预习案”进行课前的预习。

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感觉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于预习案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学生把“预习案”当作课外作业和任务来进行使用,再加上每节课后的巩固练习,使学生感觉到课后的作业量大、负担重,却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淡却,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降低,学习成绩与前几届学生相比没有觉得有多么大的改观。究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一、预习案的设计变成了问题的罗列或内容习题化。

问题或习题的设计缺少问梯度。有些问题显而易见,缺乏引导学生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习部分的难度就很大,学生根本无法入手,从而失去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要使导学案能真正成为学生预习的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有利于学生开放思路,开阔视野。好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教材难点、重点突破,有利于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导”的顺畅、“导”的精彩,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案的作用。因此,预习案中的问题应该结合课题中将要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性问题,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

由于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这样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课题结束之后在下课题学习之前一天将下一课题的预习案由学科学习委员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将这些预习案当成作业,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对课本进行阅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想象或经验写完,至于是否符合要求、正确与否,就不再管了。而教师则是对学生完成的预习案进行批阅,记录并发现问题,然后上课进行讲解、订正。而这种讲解订正则是根据课前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的,缺少了对学生存在的近共性问题的讲评、个别学生出现问题的辅导讲解。因而,有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发下来的预习案就是课后作业而按照作业来处理了,没有真正地起到预习案课前预习的作用。因此,对于预习案的使用,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其作用,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的基础和达到的学习目标来认真、如实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及时的批阅,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存在的近共性问题,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根据该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有针对性对进行有效的渗透、集体讲解与个别辅导讲解相结合,这样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预习了,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

此外,预习案的设计与使用过于僵化,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篇7: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史丽卿 的工作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空间。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间太少,学生活动没有余地,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教师把该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三、在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在这种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四、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个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

篇8: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合理性

一方面,针对学生进行分析。在普遍情况下,中学生的心理还未真正成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各方面都正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方面,心理上趋向于成熟,思想上,例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都处于迅速发展期,这时就应针对学生的这类成长特点,这个特殊时间段采取相应的方式来适应以及促进其发展。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运用也就能够适应中学生这阶段的成长特点,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与完善。

另一方面,就教师而言。新课改后,对教师的要求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仍旧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教学理念不能够与教学实际相适应。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而采用反思性教学方式,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在教学理念上也能够有所转变。

二、反思性教学的相关方法

上文已经提及过了,反思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反思法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例如,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然后再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改进,也可以反思实际的教学工作,然后针对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三、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应用可谓受益于师生共同。 它既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工作的改进,又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适应学生的成长发展。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能够适应其具体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知道实际的教学,适应实际教学情况。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教学方法的一种。顾名思义,也就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式、方法反思,从而把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这种方法更加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初中历史教学。针对初中历史中的反思性教学展开研究。

上一篇:《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心得体会下一篇: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