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2024-06-07

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精选10篇)

篇1: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合作开发是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进行的开发。共同开发完成软件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如何确定呢?

实践中,软件的开发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软件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算法设计、编程以及测试,这些工作可以是一个人做,也可以是多人合作,相应的合作开发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的合作者提供开发思路,有的合作者提供编程创作,有的合作者提供需求分析,有的合作者提供资金、设备。

在众多的合作者中,如何确定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呢?没有参加创作、但提供了设备和资金的合作者能否享有著作权呢?《著作权法》第13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但是对于软件作品而言,其开发组织工作较一般的文字作品的创作更为复杂,不仅涉及众多的参与人员,而且对设备、资金的需求较大。如果提供了资金和设备的合作者不能享有合作软件的著作权,显然不利于鼓励软件作品的开发。因此,《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并没有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将合作开发的组织者和资金提供方等排除在开发者之外,合作开发的软件的著作权归属由合作开发者签订书面合同约定。

既然合作开发者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软件的著作权,那么合作开发者在合同中既可以约定一部分合作者享有著作权,一部分合作者不享有著作权;也可以约定不同的合作者享有不同的软件的著作权。例如:可以约定一部分合作者对合作开发的软件仅享有署名权而不享有复制发行权和获得报酬权。

在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中,著作权的归属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涉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应该涵盖以下几项内容:

(1)著作权归属于谁?合同中应该明确合作开发的软件的著作权是合作开发者共有还是由部分合作开发者享有。

(2)开发者拥有著作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合同中应该明确拥有著作权的开发者都享有著作权的哪些权利,例如署名权、使用权、许可他人使用权和销售权。

(3)其他开发者对于合作开发的软件是否还享有其他权利?虽然合同中可以约定合作开发软件的著作权归属于某一开发者,但是对于其他开发者是否还有一定的权利,例如为了宣传的目的进行软件展示的权利或者在自己内部使用的权利等等。

(4)对于合作开发软件的升级开发的权利是如何约定的?软件开发完成以后即获得了著作权。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际应用需求的变化,任何一个软件开发完成后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软件是需要进行升级开发的。升级开发一方面可以修改以前版本的软件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的反馈增加软件的功能或者根据技术的进步增加软件对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软件升级版本的开发是软件开发者的一种权利。因此,合作开发合同中应该明确软件升级版本开发的权利归属。

需要明确的是,《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合作开发合同应该通过书面方式签订。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则很难界定清楚著作权的归属,一旦出现纠纷,就更无法证实当初的约定。此种情况下,只能按照无书面合同处理。

没有书面合同的,对于可以分割的软件,开发者对各自开发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是,行使著作权时,不得扩展到合作开发的软件整体的著作权。这一原则充分尊重了软件开发者的劳动,既保护了软件开发者的权利,符合著作权属于作者的基本版权原则,又限制了分割部分软件的著作权行使范围仅限于该分割的部分,不能扩展到合作开发的软件整体。

对于不能分割使用的软件,合作开发的软件著作权是依据民法“共有”的原则处理的。共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自然人或者法人)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共有的法律特征包括三方面:

(1)共有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作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的主体符合共有这一主体特征。

(2)共有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物,共有物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分割为各个部分由各个共有人分别享有所有权,而是由各个共有人共同享有其所有权,各个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有物的全部。

(3)共有人对共有物平等地享有权利。共有人对于自己的权利的行使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在许多情况下要体现全体共有人的意志,要受其他共有人的利益的制约。

按照共有的上述法律特征,《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合作开发的软件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开发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

对于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开发者。这里,法律赋予了软件合作开发者对合作软件的合理使用和获得报酬权,但前提是取得的收益应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开发者,并且任何合作方未经其他各方的同意,不得擅自转让合作软件的著作权。这样,既保护了软件合作开发者的个体利益,也维护了合作开发者的群体利益。

软件合作开发合同范本

甲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乙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丙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丁方:_______,工商执照号_____

鉴于,协议各方均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发人员,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软件开发活动。并且,协议各方有意愿共同从事_______软件的开发工作。为了规范各方的权利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规政策的原则指导下,订立本协议书,各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合作宗旨

为完成______软件的开发工作,并共同享有开发成果而合作。

第二条 合作项目和范围

协议各方共同开发______软件,合作范围包括软件的代码编写、调试、测试等开发工作。

第三条 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一年。

第四条 合作方式

1.协议各方按照软件编程工作的正常分工进行编写,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更改软件的重大功能和事项,以免对其余各方造成履约困难。

2.合作各方应坚持勤勉努力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各方分别负责的软件的编程工作,并考虑到各方软件的兼容和接合。如部分合作人发生特殊技术困难,其余合作方有义务为其提供合理适当的技术帮助。

第五条 知识产权

1.各方编写的软件源代码、技术文档及汇编而成的程序本身,其著作权均由合作方共同享有。

2.各作各方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不得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否则,应对外承担全部侵权责任。

第六条 协议变更

1.经合作各方协商同意,本协议可以作相应变更

2.任何合作方未经与其他各方协商,擅自变更本协议条款或者将本协议权利义务转让他人,均为无效。

第七条 禁止行为

1.未经全体合作人同意,禁止任何合作人私自以团体名义进行业务活动如其业务获得利益归合作各方共有,造成损失按实际损失赔偿。

2.禁止合作人经营与团队相竞争的业务。

3.禁止合作方泄露本协议所涉及的相关商业秘密。

4.如合作人违反上述各条,应按实际损失赔偿。

第八条 合作的终止

合作开发活动因以下事由之一得终止: ①全体合作人同意终止合作关系②合作项目因技术原因,根本不能完成③合作项目违反法律被撤销。

甲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乙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丙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丁方:_______,工商执照号_____

篇2: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1)著作权归属于谁?合同中应该明确合作开发的软件的著作权是合作开发者共有还是由部分合作开发者享有。

(2)开发者拥有著作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合同中应该明确拥有著作权的开发者都享有著作权的哪些权利,例如署名权、使用权、许可他人使用权和销售权。

(3)其他开发者对于合作开发的软件是否还享有其他权利?虽然合同中可以约定合作开发软件的著作权归属于某一开发者,但是对于其他开发者是否还有一定的权利,例如为了宣传的目的进行软件展示的权利或者在自己内部使用的权利等等。

(4)对于合作开发软件的升级开发的权利是如何约定的?软件开发完成以后即获得了著作权。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际应用需求的变化,任何一个软件开发完成后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软件是需要进行升级开发的。升级开发一方面可以修改以前版本的软件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的反馈增加软件的功能或者根据技术的进步增加软件对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软件升级版本的开发是软件开发者的一种权利。因此,合作开发合同中应该明确软件升级版本开发的权利归属。

需要明确的是,《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合作开发合同应该通过书面方式签订。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则很难界定清楚著作权的归属,一旦出现纠纷,就更无法证实当初的约定。此种情况下,只能按照无书面合同处理。

没有书面合同的,对于可以分割的软件,开发者对各自开发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是,行使著作权时,不得扩展到合作开发的软件整体的著作权。这一原则充分尊重了软件开发者的劳动,既保护了软件开发者的权利,符合著作权属于作者的基本版权原则,又限制了分割部分软件的著作权行使范围仅限于该分割的部分,不能扩展到合作开发的软件整体。

对于不能分割使用的软件,合作开发的软件著作权是依据民法“共有”的原则处理的。共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自然人或者法人)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共有的法律特征包括三方面:

(1)共有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作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的主体符合共有这一主体特征。

(2)共有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物,共有物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分割为各个部分由各个共有人分别享有所有权,而是由各个共有人共同享有其所有权,各个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有物的全部。

(3)共有人对共有物平等地享有权利。共有人对于自己的权利的行使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在许多情况下要体现全体共有人的意志,要受其他共有人的利益的制约。

按照共有的上述法律特征,《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合作开发的软件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开发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

对于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开发者。这里,法律赋予了软件合作开发者对合作软件的合理使用和获得报酬权,但前提是取得的收益应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开发者,并且任何合作方未经其他各方的同意,不得擅自转让合作软件的著作权。这样,既保护了软件合作开发者的个体利益,也维护了合作开发者的群体利益。

游戏软件合作开发协议

合同编号:

合同签署时间:

合同签署地点:福建省厦门市 区

协议各方

甲方: 有限公司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授权代表: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乙方:

住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鉴于:甲方是一家注册于厦门市的网络游戏运营公司,拥有相关的资质和4399游戏发布及运营平台;乙方在开发网络游戏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组织能力;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平等协商,就甲方与乙方合作开发网络游戏软件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期遵守。

1. 定义

1.1游戏软件:包括源程序、目标程序及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发情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图表、图片等,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所有相关的文档。

1.2页面游戏软件:通过网络浏览器页面运行的网络游戏软件,该类游戏软件一般比较小,且其本身不向玩家收到任何费用。

1.3工作日:指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2. 合作形式

2.1甲方向乙方支付相应开发费用,乙方使用该笔费用招募技术人员(以下称成员))成立或维持专门工作室。

2.2乙方招募成员时应当有甲方人员参加,双方共同考核面试和确定工作时间、报酬等条件。

2.3乙方应当与成员签订书面的保密协议和知识产权协议并由甲方事先书面审核确定,保证本合同目的无瑕疵之实现。

2.4乙方就工作室及其成员的行为向甲方负责,包括但不限于履行合同义务、承担违约责任。

2.5甲方对乙方及其工作室的各类收益享有20%的份额。该收益下相应的成本由乙方承担,本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2.6乙方获得与甲方在游戏外包业务合作的优先权,即乙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受甲方游戏软件开发的外包订单。

3. 开发费用

3.1开发费用,包括乙方的研发报酬和工作室的运营成本。

3.2乙方的研发报酬的计付方式为:

3.3乙方工作室的运营成本,包括场所租金、水电费用、办工用品开支,成员报酬。

3.4上述费用的确定由本合同另行约定。

3.5开发费用的支付方式以费用的不同类别确定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于场所租金和需要一次支付的办工用品等由甲方在本协议签订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水电费用、成员报酬和其它办工用品等费用由甲方按照自然月分期的方式向乙方支付,甲方在每自然月的前五个工作日向乙方支付该类研发报酬。

3.6研发费用的计划开支控制见本合同附件一。乙方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确定的实际研发费用不得超出附件中各项开支允许的范围。因乙方控制开支不力和铺张浪费导致的超支部分由乙方自行承担,且不得以此作为不履行本协议的抗辩事由。

3.7甲方每迟延支付一日,应当向乙方支付未付费用部分的千分之二作为违约金。

3.8付款方式:甲方以银行转账方式向乙方支付上述研发费用。乙方应当为此设立专门银行账户,并保证专款专用。

乙方接收研发费用的银行账户信息:

账户名称:

开户行:

账号:

3.9本协议约定外的其它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4. 甲方权利义务

4.1甲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4.2甲方有权根据自身需求向乙方提交关于软件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4.3甲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履行付费或投资义务,直到本合同签订届满一年时为止。

4.4甲方有权监督检查乙方的工作,并在通知乙方十五日后查阅乙方的会计账簿,乙方应当予以配合。

4.5本协议约定的甲方其它权利和义务。

5. 乙方权利义务

5.1乙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5.2乙方应当在每个自然月至少完成3款页面游戏软件的开发。

5.3乙方完成上述每一款游戏软件开发后按照本协议第6.5条之约定向甲方提交该软件。

5.4甲方应当在收到上述软件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上线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乙方。需要漏洞修补和升级的,由乙方负责完成。

5.5鉴于4.2条款,乙方应当在本协议签订届满一年之前使其工作室收支平衡。

5.6乙方有权在不影响本协议项下义务履行的前提下,与第三方进行与本协议无关的其它项目,收取相应的费用。但是鉴于甲方支付研发费用的方式,乙方应当在收取上述费用后七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所收到此类费用的20%。每迟延一日,应当向甲方支付未付部分的千分之二作为违约金。

甲方接收此类款项的银行账户信息:

账户名称:

开户行:

账号:

5.7乙方若对5.5条款下的收益拒绝向甲方支付相应分成,则甲方有权立即解除本协议,并收回甲方已经履行的所有投资。

5.8本协议约定的乙方其他权利和义务。

6. 知识产权

6.1在合作期间内乙方完成的游戏软件的著作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各占50%的份额。

6.2乙方应当保证上述著作权不侵犯第三人(包括但不限于成员、其他软件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肖像权、姓名权),该著作权之上不存在任何权利抵押、质押等。

6.3乙方在完成软件后应当及时在国家版权管理部门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

6.4在合作期间,乙方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使用甲方的商标和名称等商业标识,不得擅自披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6.5乙方应当妥善保护软件的源程序、目标程序及相关文档,并于开发完成之日起3日内将其拷贝整理成光盘,备份给甲方。

6.6甲乙双方应当相互协助调查和打击第三人对于本协议项下游戏软件的侵权行为,并另行协商确定对于维权费用的分担比例问题。

7. 收益分配

7.1游戏软件的营利主要在于增加的广告收入。故甲方按照游戏运营时双方合作的页面中的广告收入根据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支付一定比例的分成。

7.2除了6.1条款确定的权益外,甲方有权在自己的平台无须另行支付费用地首先发布和持续一年运营乙方开发完成的游戏软件且无须向乙方支付运营收入的分成;上述首发6天后乙方方有权自行或与其它第三方合作运营该游戏软件。

7.3鉴于甲方在6.1条款下的权益,乙方关于在本协议项下开发完成的游戏软件与第三方合作,需要事先征得甲方同意,并保证向甲方及时支付其所获收益的20%。甲方若无合理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乙方的上述请求。

7.4如7.2条款,游戏软件在甲方平台运营一年后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7.1条款下相应的分成。

7.5乙方未经甲方事先同意或未事先告知甲方,擅自将游戏软件与第三方合作运营,那么甲方有权没收乙方所有已经获得和必将获得的收益并要求乙方支付相当于所有收益一倍的违约金。

8. 保密

8.1“保密信息”:按本协议规定,在协议前期磋商、签订、履行过程中各方向对方转达的信息(包括披露方所有的信息和披露方保管或知悉的第三人并且负有保密义务的信息)均应由接受方作为保密信息处理。保密信息存在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图纸、文件、计算机文档等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接受方在对方提供之前就拥有的、公众已知的不违反协议的信息和接受方之前独立开发完成的类似信息不在“保密信息”范围内。

8.2 接受方不得将上述保密信息透露给披露方未授权的第三人(为履行本协议必须知悉的接受方人员除外),不得将保密信息转让给第三人,不得对保密信息进行复制、改编、分解、反编译、破解等行为及利用保密信息进行违背本协议目的的其他行为。

8.3 接受方应当与其员工、法律顾问、会计顾问、关联企业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必然或可能知悉的人员或机构签订包含本协议保密条款的书面保密协议并应当为这些人员和机构的违反上述保密约定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连带赔偿责任。

8.4 接受方应当在本协议履行期间或本协议终止后应披露方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在披露方指定人员在场等条件下,销毁或返还载有上述保密信息的所有图纸、文件、计算机文档、图表、音视频CD和DVD等,不得保留复制品和技术资料。

8.5 司法机关、政府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要求接受方披露和提供上述保密信息时,接受方应当告知这些保密信息的权属及性质,并以最快捷方式通知披露方该保密信息的确切性质。

8.6 本保密条款在本协议有效期及本协议终止后有效。

9. 通知

9.1 除非事先以书面方式通知更改,所有通知与函件均应发往下列恰当之通讯地址:

甲 方:

地 址 :

邮政编码:

传 真 :

电子邮件 :

指定联系人:

乙 方:

地 址 :

邮政编码 :

电 话 :

传 真 :

电子邮件 :

9.2 上述通讯信息如有变动,变动一方应提前5日书面通知对方;否则,因未通知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负责赔偿。

9.3 如通知及函件之送达为传真形式,则应以传真传送记录所显示之确切时间为准,除非发出该传真之时间为该日下午五时之后,或收件一方所在地之时间并非营业日,则收件日期应为收件一方所在地时间之下一个营业日;若为电子邮件形式,则邮件进入收件方指定之电子邮件系统的时间即视为已送达;若为专人派送时(包括特快专递),按收件一方签收之日期为准;若以挂号邮件发送时,以邮局所出具之收据为凭,自寄发日起计五(5)个营业日为准。

9.4 通知原则上以书面方式进行;如果情况紧急,一方应当以传真和电话方式立即通知另一方,并立即采取合理措施避免损失的产生或扩大。

10. 违约责任与不可抗力

10.1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所规定的义务,违约方在收到守约方要求纠正其违约行为的书面通知之日,应立即停止其违约行为和采取相应充分的补救措施,并在7日内赔偿守约方因此受到的所有损失。如违约方继续进行违约行为或不履行其义务,守约方除就其所有损失而获得违约方赔偿外,亦有权在违约方收到书面通知当之日终止本协议。

10.2双方均有过错的,应根据各方实际过错程度,分别承担各自的违约责任。

10.3 上述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调查费、公证费、交通费等。

10.4本协议对违约责任在本条之外另有约定的,一并适用。有冲突的,非违约方有权选择适用。

10.5本协议任何一方对其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或延迟履行本协议项下任何义务给对方造成的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10.6如果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则受影响的一方应立即以可能的最为快捷的方式通知对方,并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十五(15)日内向对方出具能有效证明该不可抗力事件发生的文件。遭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尽量减少因本协议不能或延迟履行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一方因不可抗力而延迟履行其相关义务的事件应与不可抗力持续的时间相同。双方应当尽快协商相应的补救办法。如果不可抗力待续30日以上,且对本协议之履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时,则任何一方均有权终止本协议。

10.7法律对违约责任另有规定的,可以同时适用该规定。

11. 协议终止

11.1本合同出现以下情形时终止:

A.合同双方均履行完毕;

B.一方按照本合同行使单方解除权;

C.双方协商解除;

D法律规定或本合同约定的其它情形或条件。

11.2合同终止不影响非违约方向违约方主张违约责任。

11.3合同终止不影响保密条款、违约责任条款和解决争议条款的效力。

11.4合同终止后,债权人有权对债务人存留在己处的财产行使法律规定的留置权。

12. 法律适用与法院管辖

12.1本合同的签订、效力、履行、解释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2.2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当优先考虑协商解决;任何一方认为不能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均可将该争议提交给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13. 其它约定

13.1乙方应当向甲方提交其身份证及其复印件(须签字); 甲方核对完成后留存其身份证复印件。

13.2本合同条款标题的设置均为阅读方便目的,不构成对所属条款解释的约束规则。

13.3本合同签订后,取代之前为此在协商过程中签订的一切文件、陈述和承诺。但在合同解释时,仍可以在不违背本合同的前提下参考这些文件、陈述和承诺。

13.4若任何一方未能行使或者及时行使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或优先权时,不应视为弃权;而对任何权利或优先权的单独行使或部分行使亦不妨碍日后其对任何权利或优先权之行使。

13.5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3.6甲方和乙方承诺已经仔细阅读合同所有条款。

13.7本合同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各方公章(或合同章)时生效。

13.8本合同惟经双方一致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方可修改。

甲方:

篇3: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若干问题探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在主体资格问题上规定: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的企业与他人签订的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内容的合同,一般应当认定无效,但在一审诉讼期间依法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的,可认定合同有效。2005年8月 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当事人双方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在起诉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笔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房地产开发资质,主要是审查有关企业开发房地产的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如果房地产开发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是在不具备经济和技术能力的情形下进行的,那么房地产经营活动如工程进度、质量又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有关,所以在经营者主体资格不合格导致如工程质量低劣等情形的,即使经营者后来取得开发经营资格也无法改变以前工程质量低劣的事实。经营者属违法经营,未受到法律追究,反而可通过补办资格而合法化,这样势必存在负面作用,导致不公平的结果,故笔者认为,合同各方在签订合同时即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二、合资与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的区别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7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可以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通过土地使用权的作价入股,以合资方式开发经营房地产,一般是一方提供土地,另一方或几方负责提供开发该土地所需的资金。各方的投入以股份的形式计算,组建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合资企业,由该企业开发经营作价入股的土地。企业的经营成果依照各方在企业中的股份进行分配。这种合资企业通常以项目公司形式组建。组建合资企业,其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成立。非公司形式的企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通过土地使用权的作价入股,以合作方式开发经营房地产,同合资形式一样,也是一方提供土地,另外一方或几方提供资金,但是合作开发与合资开发最大的区别在于合作方式是合同型的,合资开发则是股权式的。在合作方式下,各方在开发经营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完全由合作开发合同约定,在合作开发合同中特别要约定,提供土地方的责任与提供资金方的责任,各方的收益分配比例,这个比例完全由各方商定,而可以不论其投入的多少。合作开发的经营,可以双方组建项目合作机构,也可以由一方负责项目的开发建设。如果是与外国投资组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开发,还应当遵守《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有关规定。

三、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中对合作行为的界定

由于现行立法没有对合作行为作出明确界定,从而导致在理论和实务中对合作行为的特征有不同认识。基于以往合作行为的实际做法和所形成的传统认识,多数观点认为,合作行为具有四个特征,即合作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这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即有明确体现。笔者认为,合作方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出资,共同出资作为认定合作的条件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必备的首要条件,但共同经营在目前的合作行为中已无足轻重,而且实际中许多合作方基于自身管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是不参与经营的,而是由其他合作方独立经营,这也符合合同自由原则。考虑此现实情况,尊重当事人意思自由,因此,不应再将共同经营作为认定合作的条件。当事人可以在合作合同中约定,共同出资,但合作一方只享有固定利润,也不承担亏损和风险。

四、供地方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合建房屋,是否视为土地使用权转让

关于这个问题,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多认为供地方以土地使用权与他人合建房屋,是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一种形式,具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性质。笔者对此持不同看法。这是因为:第一,在合建合同中,供地方之所以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条件与他人合建房屋,主要原因是因开发资金不足所致。而建筑方之所以要与土地使用权人合建房屋则主要是因为没有土地使用权。所以,房屋合建合同主要是在一方有地而无钱,另一方有钱而无地的情况下产生的。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的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转让时,属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应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因此,如果将用于合建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视为转让,则必须要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而要达到这一法定条件,土地使用权人也就没有与他人合建房屋的必要了,他完全可以通过预售房屋形式筹集资金。如此,合作合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第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作价入股,合作开发房地产。这里并没有将用于合建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视为转让。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 18条规定,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合作建房签订的合建合同是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一种特殊形式,但这只是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颁布以前的房屋合建合同发生效力,而对该法颁布之后的房屋合建合同并无意义。

篇4:合作开发软件合同

合作开发贷款管理软件协议书

甲方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法定代表人郭xx,主任。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提高贷款管理信息化水平,节省贷款管理人财物力,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就合作开发贷款管理软件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共同合作开发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软件,软件定名为“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系统”。

二、甲方负责提出功能模块、软件功能等设计框架,并提供开发必须的硬件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三、乙方负责软件程序编写、调试等,乙方软件编写应符合网络版多用户要求,能够在unix操作平台下正常运行。

四、乙方应按照软件设计标准进行编程,保证软件符合甲方贷款管理要求,不得在程序中加入限制软件正常使用的代码。

五、合作开发最终形成的软件著作权归甲方享有,甲方因此给付乙方工作报酬 元。乙方享有软件的署名权,甲方在推介软件时如对创作人员进行说明,应当标明乙方的姓名。

六、软件调试成功,乙方应根据软件功能编制软件说明书,详细介绍各模块操作方法,让使用人员尽快掌握。

七、软件开发成功后,如需增加、变更或删除部分功能,由甲方提出要求,乙方负责对软件程序进行修订,修订时甲方提供必需的设备和费用,但不向乙方支付报酬。

八、甲方可以自行将软件许可其他单位使用,但所获收益,由甲乙双方分别按照 的比例分配,软件增加功能的,甲方可适当对乙方进行奖励。

九、乙方不得自行许可其他单位使用开发的软件,但可联系使用客户,由甲方与客户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所获收益按照本协议书第八条约定的比例分配。

十、软件开发完成后,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软件许可他人使用,不得向他人转让或赠送软件、源代码和说明书,不得向他人传授本软件设计和反向工程技术。

十一、软

件开发完成,乙方应将软件安装程序、软件源程序代码和软件说明书交付给甲方,并负责安装调试至正常运行。

十二、甲乙双方初步约定软件开发期限至 年 月 日,乙方应尽最大努力在该期限内交付,如未能如期交付,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交付期限。

十三、违反本协议第十条约定的,乙方丧失依据本协议第八条和第九条所享有的软件许可收益权。

十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予以补充,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的组成部分。

十五、本协议自甲乙双方当事人签章之日起生效。

十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乙方(签章)

二○一六年五月 日

篇5: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游戏版权授权合同协议书样本1

甲方:

乙方:

1.根据着作权法有关规定,甲方委托乙方代理以下项目(下称“该项目”)的着作权登记代理事务:

2.乙方必须依法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为甲方提供的资料保密。

3.甲方应真实地向乙方陈述该项目的背景和资料及有关数据,积极配合乙方办理登记事务。

4.甲方可随时解除与乙方的委托代理关系,但如非乙方原因,所缴费用不退。

5.在本合同生效期间,如有相关资料中所列的“申请人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项目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甲方务必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代理人,否则一切因此而造成的后果完全由甲方负责。

6.甲方支付给乙方的费用包括:

代理费

登记费

合计(大写)人民币

乙方指定帐号为:

户 名:

开户行:

帐 号:

7.本合同自乙方收到费用之时起生效,到登记通知下达或因申请不具实质条件被驳回为止。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签字):

代表(签字):

电话:

地址:

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游戏版权授权合同协议书样本2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就软件著作权登记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委托咨询服务事项

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就甲方软件著作权登记事宜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帮助甲方取得相应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第二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已确认甲方符合软件著作登记条件。乙方应勤勉、尽责的办理甲方委托办理的软件著作权登记事宜;

2、乙方应当在有关部门下发证书后,无偿协助甲方办理成都市软件著作登记证书资助,并及时将证书交付给甲方;

3、按甲方确定的登记计划要求,乙方全权处理及负责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全过程,直至获得证书;

4、乙方对其获知的甲方企业信息负有保密责任,非由法律规定或者甲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如有发生,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给予至少人民币壹万元的赔偿。上述保密为永久性义务,不因本合同终止而解除;

5、乙方免费为甲方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书面建议和意见。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应当真实、详尽和及时地向乙方提供委托咨询服务事项有关的全部资料,并保证所提供的文件和资料不构成对他人的侵权且无权属纠纷:

2、甲方从乙方获取证书之后需及时将应付款支付给乙方。

第四条委托咨询服务费用

1、乙方经与甲方协商一致后,乙方按每件软件著作权登记人民币元(大写:元整),共件,共计人民币元(大写:元整)向甲方收取代理费用(该费用包含办理期间产生的一切费用,含官费);

2、付款方式:在甲方拿到证书后,甲方向乙方支付本项目咨询和服务费用按件支付,应付金额(人民币)=证书件数_元/件;

3、结算方式:经双方商定采用转账方式付款,乙方提供本咨询服为应收款项除官费以外剩余部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官费部门为版权局出具的官票)。

第五条协议的解除与终止

1、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2、乙方违反本协议第二条规定义务之一,甲方有权解除协议;

3、甲方未按乙方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乙方有权解除协议;

4、乙方完成委托咨询和服务事项后,本协议终止。

第六条违约责任

1、甲方无故中途终止合同,乙方有权向甲方追加赔偿;乙方无故中途终止合同,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加赔偿;

2、乙方无正当理由违反本协议第二条规定义务之一的,甲方有权保留追加赔偿的权利;

3、因不可抗力或者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变动,导致业务延误的,双方同意业务继续进行,并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因上述原因导致业务无法继续办理的或者甲方不符合相关条件原因导致没有继续办理必要的,双方任何一方均有权利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并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七条争议的解决

甲乙双方如果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协议条款的变更

如一方要求变更协议条款,需经对方同意,并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确认方生效,否则相对方将不予承认变更后的协议。

第九条合同期限

本合同期限自签订盖章之日起,到甲方拿到证书并支付合同金额给乙方为止。在正常情况下,乙方在甲方提供所有相关资料之日起2个月内办结代理事项。如遇特殊情况,乙方应提前告知甲方,并协商顺延期限。

第十条协议的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代表人:

签订时间:

游戏版权授权合同协议书样本3

甲方(委托方):

地址:

电话:

乙方(代理方):

地址:

电话:

一、甲方将其拥有电子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图书

等共部(详见第三条)委托给甲方独家代理。代理期限从合同签订之日起共

年(以最后一年当年电子版权使用收入最后一次结算日为合同截止日期)。

二、乙方代理内容如下:

1.推广和开发甲方所委托的电子版权。包括:与北大方正网络事业传播部、清华同方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图书工程中心、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书生、中国数字图书馆等电子图书出版公司和数字图书馆机构合作,以各种技术格式制作和销售上述著作的电子图书;与其他网络和电子媒体合作,对甲方所委托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开发利用,实现其价值增值。

2.甲方委托乙方独家代理甲方权益,与电子版权的使用方进行相应的谈判、签订合同等事宜。所有合同以复印件形式送甲方备案。

3.甲乙双方同意:电子图书的数据统计方式、销售数量、销售收入、结算金额和结算时间均以电子版权使用方的服务器、软件和其他约定的统计记录为准,由乙方核准后,加盖使用方和乙方公章后送甲方备案。

4.乙方有义务通过各种技术和统计调查手段,独立验证电子版权使用方所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维护甲方利益。同时,乙方有义务广泛监督甲方电子版权在互联网和电子出版领域的合法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交涉和谈判,维护甲方权益,并将相关情况通报甲方。乙方定期将甲方电子版权的总体使用和推广情况汇总,向甲方通报。

5.由乙方代理的甲方电子版权,其使用收入按照乙方与使用方签订合同所规定的分配比例和结算方式,归甲方所有;乙方按甲方电子版权收入的15%收取服务费用。

6.结算方式:乙方有义务向电子版权的使用方及时催要甲方的应得收入,并在使用方结算到期时并扣除乙方应得的服务费用后,保证甲方的应得收入及时到帐。

7.乙方应保证甲方所提供的电子文档不被非法使用,保护其知识产权,并不得更改其图书的所有的版权信息和内容。

篇6: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v】

(1)责任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共同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实现合作开发合同目的。而委托开发合同则由委托方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提供技术资料、原始数据等,研究开发方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具备的知识完成研究开发成果。

(2)技术能力要求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的各方当事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提供一定的科技工作人员以及共同提供一定的技术设备等。而委托开发合同只需要研究开发人具备上述能力、人员和条件。

(3)风险的承担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的研究开发风险一般是由各方当事人共同承担的。而委托开发合同通常是约定由委托人承担技术开发的风险。

(4)成果的归属和分享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当事人共有。而委托开发合同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所有。

【另析】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关系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行的,即当事人都承担类似的义务,又都有权请求和监督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

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相对的,这与一般的双务合同相同,即委托人的主要义务也就是研究开发人的主要权利;研究开发人的主要义务即委托人所享有的权利。

2、当事人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方式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共同参加研究开发工作,具体表现为,合作各方可以共同进行全部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可以按合同的约定进行分工,分别承担不同阶段或不同部分的研究开发工作。

委托开发合同,则是一方进行物质投资和经费投入,另一方从事研究开发。

与此相联系,二者的合同主体也不同。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各方大多为专门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科研单位,而委托开发合同,则一般是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3、合同当事人签约目的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共同的,各方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是共有的,可以是共同共有,也可以是按份共有。

委托开发合同,委托人提供投资供另一方研究开发,其目的是为获得研究开发成果,用于其生产领域,获取经济效益;研究开发人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报酬。委托开发合同的成果所有权依合同的约定在当事人之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分享。

4、合同当事人分担风险的原则不同

篇7: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2005 年《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 15 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当事人双方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司法解释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我国房地产开发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房地产的开发规模与企业资质相一致。不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是禁止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合作开发合同不要求合作双方或多方都必须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但至少有一方当事人应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性质对合作开发合同效力的影响

2005年《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 16 条规定:“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订立合同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已经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司法解释如此规定的原因在于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出让方式取得,另一种是以划拨方式取得。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一般都是无偿或低偿取得,如果允许以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投资合作开发房地产,不仅损害国家的土地收益权,使国家土地大量流失,而且还会对土地一级供应市场和二、三级市场产生冲击。因此,在合作开发合同中,合作一方以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投资在纠纷发生后,在起诉前未补办批准手续的,合作开发合同无效。笔者认为以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投资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应分不同情况来确认合作开发合同的效力。第一种情况为:在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时,合作一方明知合作另一方以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投资,而且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其真实意思就是在划拨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此时的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应该是无效的。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合作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时,双方对将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化为出让方式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工进行了约定,同时约定了违约责任,当在将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化为出让方式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过程中,合同约定的义务方不履行出资义务或不办理手续的义务,如果此时的合作开发合同被认定为无效,那么守约方将无法依据有效合同得到违约赔偿救济,对守约方显然不公平,此时的合作开发合同至少应被认定为部分无效而不是全部无效。

三、土地使用权证的取得对合作开发合同效力的影响

2005 年《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 14 条规定:“本解释所称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以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资金等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为基本内容的协议。”从该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可知,该解释所称的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是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因为,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当事人不是该土地的使用权人,对该土地不具有支配权利。但在实践中,许多合作开发合同在签订时都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那么,此时合作开发合同的效力该怎样认定呢?

对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应分不同分阶段来分析其对合作开发合同效力的影响。第一种情况为:在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时,供地方未取得土地使用证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不知,此时合作开发合同的效力状态。笔者认为,此时在合作双方未发生纠纷即合作另一方未提起诉讼前,合作开发合同的效力处在效力未定状态。因为,合作另一方在合作双方发生纠纷提起诉讼前,还是有办理下来土地使用证的可能的;但是,在合作开发合同发生纠纷时即合作另一方提起诉讼时,供地方仍未将用以合作的土地办理下来土地使用权证,此时合作开发合同应是无效的。

第二种情况:在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时,供地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情况已在合作开发合同中列明,合同中同时约定了供地方应办理下来土地使用权证的时间,即将办理下来土地使用权证作为供地方应履行的合同义务,并约定在此期间未办理下来土地使用权证的相应的违约责任等,这时将怎样认定合作开发合同的效力?笔者认为,此时的合作开发合同中包含有两方面的合同内容,一方面的合同内容为合作开发的合同内容,一方面的合同内容为合作开发合同预约合同内容。在供地方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办理下来土地使用权证时,在合作另一方未提起诉讼前,合同的合作开发内容的条款的效力处在效力未定状态,因为在另一方提起诉讼前,供地方是有办理下来土地使用权证的可能的;此时除合作开发内容条款外的合作开发预约合同内容是有效的。但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供地方未办理下来土地使用权证,另一方提起诉讼的,此时,合同的合作开发内容的条款应是无效的。因为,在提起诉讼时,供地方的土地使用权证仍未取得也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供地方对用以合作的土地使用权是没有支配权的,合作开发条款失去了履行的基础,必然将导致合作开发条款无效。

篇8:合作开发合同的含义与条件

2、订立合作开发合同的各方应共同出资,出资的多少应在合同中约定。

3、订立合作开发合同的各方应共同参与合作开发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篇9: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关键词:技术开发合同;专利独占;独占使用条款;利益补偿;技术成果转化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19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6.093

“独占使用”普遍存在专利许可合同之中,是专利被许可人与专利授权人协商之后确定的专利授权使用条款,目的在于使被许可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被许可人在一定范围内单独使用该专利。这是专利权人运用专利权的方式之一,体现为专利权人转让专利财产权,独家授权被许可人使用其专利。因为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不像一般有形财产那样,就单一物只能实现一个许可他人占有使用权。所以,被许可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在签订专利许可合同时往往采用独家许可的方式,有合同的约束力可以避免专利权人就一项专利许可多人使用。

与专利许可合同不同,在专利合作开发合同中,合同双方关注得更多的是“开发”的权利义务分配问题,而对“开发”之后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够详细,容易造成合同漏洞,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利益分配出现不明确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合作开发成果尚不确定,存在研发不成功的风险,所以合同双方对尚未确定研究成果的利益分配不会过于具体约定;另一方面是合作强势方有意为之,其在关键条款留下漏洞,如果遇到纠纷便利用其优势地位迫使合同相对人妥协。对于第二种情形,经常出现在具有资金优势的企业合作方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合作中。而对于“独家使用”条款就属于看似一般却是非常重要的条款,不谨慎对待就可能发生合同风险,如下例:

某研究所与某公司2011年就研制一台设备签署合作开发合同。在双方签署合同的知识产权条款中,双方约定所执行合同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双方所有,双方共同申请专利,其中专利所有权归双方共同共有,某公司拥有独家使用权,但是没有对专利实施、许可或转让所获得的收益分配进行约定。2015年,研究所已交付原理性样机,甲公司已支付部分合同款项,现双方协商终止履行原合同。但是,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共同申请该合作开发技术的两项发明专利,约定由研究所负责专利申请手续、文件撰写和提交,某公司负责专利申请及维持费,原合作开发合同的知识产权条款继续有效。

本案中,双方签订的合同属于合作开发合同,从合同的内容上看,没有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研究所实质上看似拥有专利所有权,但“独家使用权”的规定,使研究所不能实施也不能许可该专利技术。因此,合同中关于技术成果归属和使用的规定,对于研究所是不公平的,同时这一约定也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亦很难构成“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研究所没有充分理由申请撤销或变更合同。

根据《合同法》三百四十条规定:“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当事人共有。当事人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在本案中,某研究所和某公司约定,研究所的主要义务是负责样机研发,其将样机交付对方,某公司参与后续设计研发。对于成果归属,某研究所和某公司约定“因履行本合同所产生,并由双方分别独立完成的技术成果及其相关知识产权以及最终研究开发成果及其相关知识产权权利,双方共同享有申请专利的权利”。因此,从双方的约定来看,仅仅是对专利申请权的归属有约定,而没有明确约定双方对该成果在申请专利后的运用所获得收益如何分配,这为合同的顺利履行留下了隐患。

但是,某研究所和某公司对专利权取得后的使用方式却是有约定的。双方约定专利的所有权由某研究所和某公司共同拥有,某公司拥有独家使用权。按照上述约定,如果双方共同申请专利,其权利的分配和行使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专利法》第十五条规定:“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根据该条规定,在专利共有的情况下:一种情况是,如没有相反的约定,各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共有的专利权。其使用该专利所取得的收益,不必向其他共有人分配;另一种情况是,如没有相反的约定,共有人可以单独以普通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项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项专利的,所获得的利益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本案的合同中虽然约定某公司拥有独家使用权,但是其中“独家使用权”的说法是不规范的。而某公司可能会据此主张,研究所无权单独以普遍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因为“独家使用”的约定,就是排除其他人可以使用,包括许可他人使用。研究所如许可他人使用,可能会被认定无权许可,违反合同约定。对于某公司“独家使用”后的收益,合同中并没有约定由双方分享,如前所述法律也没有规定。因此如果研究所向某公司主张分配某公司的收益,是没有法律和合同依据。这就造成研究所虽然是专利权人,但实际上却没有享受到专利权所带来的收益。所以对于某研究所而言,为避免自身利益受损,可以与某公司协议做如下两种方式的弥补:第一种方式是与某公司解除合同。《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二)合同解除。”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因此,如果某研究所与某公司解除合同,就可以不按原先合同的规定将发明创造成果归双方共有。某研究所可以将自己完成的发明创造单独申请专利而获得专利所有权。但如果就已经交付的样机申请专利,如果该样机已经公开,会存在专利申请不符合新颖性的危险。第二种方式是双方签订补充协议,就专利申请后事宜以及授权后的专利权权利和收益分配重新约定。

篇10:软件合作开发合同与版权问题

关键词:机构知识库 软件 内容资源 版权

中图分类号: D92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049-04

Deep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of Software and Content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Qiao Huan Jiang Y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Abstract:The copyright of the recourses which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uses is very complex. It becomes one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he recourses which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uses contain software and content. The software includes source code software, self-developed software and the business software. The content includes four types: the copyright of the content belonging to institution, belonging to periodical office, belonging to author and belonging to publisher.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pyright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an help researchers keep thinking in depth,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nning of the copyright of the software and formulate customized schedule measures and workflow for different kinds of content. Thus, it will be helpful for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Key words:copyrigh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oftware; content

CLC number: D923.4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049-04

1 引言

近年来,机构知识库显然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角,全世界各大学、科研院所纷纷投入到机构知识库的构建和发展大潮之中。根据OpenDOAR(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上的统计,截至2011年3月1日,其收录的机构知识库总数已达1873所,其中中国10所。[1 ]根据笔者2011年2月1日的统计数据(1671所),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机构知识库数量增长了200多所。在机构知识库数量急速增长的同时,很多问题浮出水面,机构知识库所利用资源的版权问题正是其中之一。

机构知识库所利用的资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软件;二是机构知识库中的内容资源。笔者在对机构知识库网站进行跟踪和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机构知识库软件和内容资源的版权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接下来的机构知识库利用资源的版权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2 机构知识库软件的版权问题

根据OpenDOAR(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D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上的统计,截至2011年3月1日,其收录的1873所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软件情况(见图1)。

可以看出,各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软件种类不多,并且应用相对较集中。DSpace和EPrints是应用最多的两种软件,合计有高达半数以上的机构在使用。对以上软件进行类型划分,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开发软件主要可分为开放源代码软件、自行研发的软件和现有商业软件三种。

2.1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版权问题

开放源代码软件是机构知识库建设最常应用的软件。其免费的特性,齐备的功能一直都是机构知识库建设者的首选。像应用最多的DSpace、EPrints等都是开放源代码软件。就我国机构知识库应用软件情况来讲,OpenDOAR登记在册的10所机构知识库所使用软件均为DSpace。开放源代码软件之所以如此流行和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首先因为其无需花费任何费用;其次其授权操作非常简单,只要在机构知识库网站的显著位置添加该软件所指定的代表该软件所有权的徽标,并加上软件所有者网站的链接就可以自由免费地用于个人使用、学术研究、政府机构、非营利性组织或者商业机构。[2 ]这些软件都赋予用户复制、发布、修改等多方面的权利。在修改过程中仅需记录原代码的来源、出处,将其显著标识并负载相关著作权声明信息,同私有代码加以区分即可。[3 ]因此,应用此类软件机构知识库不需承担任何的费用,也很少引起版权纠纷。以上各种便利,正是开源软件在机构知识库应用软件中占据主导的主要因素。

2.2 自行研发的软件的版权问题

自行研发的应用于本机构的机构知识库软件的版权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4 ]遵从“谁开发谁享有版权”的原则,即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如遇到合作开发、受托开发、指令开发和职务开发四种特殊情况,则按照开发前双方签订的版权协议确定版权归属。此类软件的代表为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开发的OPUS以及荷兰NIWI-KNAW 和Tilburg 大学开发的i-Tor。就目前来讲,自行研发软件的版权归属问题还是比较清晰的。

2.3 现有商业软件的版权问题

现有商业软件的版权一般归属于软件的发行者。在机构知识库建设者购买该商业软件之后,即具有使用该商业软件的权利,可以自由地将该软件应用于机构知识库建设中。但是整个过程中机构知识库建设者只是得到了一份该软件的复制品和取得了对该软件的使用许可,软件的版权仍旧属于软件的原版权人。[3 ]这个过程中不涉及到版权的转让问题。在机构知识库实施过程中,建设者对现有商业软件的使用不多,首先是因为其相比免费开源软件需要机构额外支出费用;其次就目前情况来讲,除非特别需要,开源软件完全可以负担一般机构知识库的建设需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由于目前机构库软件使用种类和数量不多,且应用较集中,三种类型机构知识库软件的版权归属还是比较清晰的,目前尚没有机构知识库软件版权方面的纠纷发生。但是考虑到机构知识库的发展仅有10年的时间,目前软件种类和数量都不多,很多机构都处于刚刚着手的阶段,对机构知识库软件的需求和质量要求均不高等因素,预计随着机构知识库的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对软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版权方面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而众多软件采用开源的形式,其目的也是为了带动机构知识库的进一步发展。在建设初期机构知识库软件应用到的各个环节,应时刻注意是否存在版权问题,不能忽略对机构知识库版权的重视和规划,是笔者的一点建议。

3 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的版权问题

根据OpenDOAR(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D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上的统计(见图2),其收录的1873所机构知识库所存储的内容资源主要包括已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机构主办期刊的电子版本、未发表或者未转让版权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报告、会议资料、教学笔记、手稿、课件、研究报告等。

笔者按照版权归属对上述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3.1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会议资料版权属于所在单位

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和会议资料是利用所在单位资源所创造的成果,其版权属于所在单位。根据机构知识库含义中对其功能的表述:用于存放某机构全部科研、教学成果,体现该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这些属于所在单位的内容资源理应存放于本单位机构知识库中,基本不存在侵权问题。当然目前也有机构为了保险起见,制订了相关协议。例如,我国中科院制订了与作者间的针对其主办的学术会议的作品电子版本在其机构知识库中存缴发布的授权协议。协议指出:授权人(即参会作者)参照知识共享许可(Creative Commons)3.0版本,在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相同使用中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对其参会作品电子版本存储到机构知识库中的方式进行授权。[5 ]

3.2 机构主办期刊的电子版本属于本机构主办期刊的杂志社

由于国内外很多具有机构知识库的机构都拥有自己的期刊杂志社,例如《图书情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按照机构知识库的存储要求,该机构所主办的期刊是机构公共资产支持的机构知识成果,理应存放于库中,但是由于在无特殊规定的情况下该期刊的版权直属于期刊杂志社,机构知识库要想对期刊电子版本进行存储,必须征得杂志社的同意。例如中国科学院即发布了关于其研究所主办期刊的电子版本在研究所机构知识库中存缴发布的协议。协议指出:杂志社需在期刊正式出版后一个月,以双方协商一致的电子文件形式上载到机构知识库中,同时在机构知识库中要建立明确的维护作者与学术期刊合法权利的公示信息。[6 ]

3.3 版权属于作者的内容资源

学位论文、未发表或者未转让版权的学术论文、教学笔记、手稿、课件属于版权属于作者个人的内容资源。这其中,根据国内外惯例,学位论文中涉及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一般是利用所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或经费所取得的,学校具有收集、保存和在教育和科研中优先使用这些论文的权利,因此大多学校规定学生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必须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及全文电子文档,并且论文扉页中要有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签署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7 ]授权书中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且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即学校同时也保留把学位论文储存在学校机构知识库的权利;电子预印本、未发表或者未转让版权的学术论文、教学笔记、手稿、课件等资源,因为《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个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财产权。因此,作者有权将自己拥有版权的上述资料存储到机构知识库中,赋予广大网络用户复印权和网络传播权等各种权利。此种情况下,机构知识库的建设者要想使这些资源被存缴,只需与作者签订一份存储协议,根据AHDS的建议,[8 ]该存储协议内容可包括作者合法存储其上述资料的权利、存储者对于已存储内容拥有的权利、允许机构知识库对已存储内容进行维护的权利和在哪些情况下机构知识库能删除该资料的权利等等。

3.4 大多正式出版物由于发生了版权转让,版权属于出版商和第三方

正式出版物由于受到传统出版模式的影响,大多都在出版过程中发生了作品的版权转让。RoMEO 项目对学术期刊出版商进行版权协议调查结果显示, 90 %的出版商要求版权转让。[9 ]而绝大多数作者由于机构内科研成果积分评比压力或者对版权问题的不关注与出版商签署了版权转让协议书,致使作者不再拥有被发表作品的版权,几乎不能对个人研究成果自由传播。这其中就包括向机构知识库上传该作品的权利。此种情况下,如果机构知识库还想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存缴,笔者认为,目前可行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整作者版权转让许可协议;二是同相关出版商签订本机构成员论文存缴发布协议。

通过对国内外各机构知识库网站内容收录情况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存储在机构知识库中正式出版物基本都是期刊论文,包括作者在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章、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信件以及其他学术性内容等。期刊论文是对作者科研能力的直接肯定和科研成果的直接展示,由于其篇幅较专著短得多,占用数据库空间少,作者产出量大等优点,自然而然成为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存缴的主要形式。下面重点针对发生版权转让的期刊论文如何在机构知识库中存缴的问题进行讨论。

3.4.1 作者版权转让协议的调整

所谓“作者版权转让协议的调整”即在同期刊出版社签订版权转让协议时,保留自己对作品的部分权利,例如自由在机构知识库中存缴、自由以非营利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同用户共享的权利等等;或者直接采取不同出版商签订版权转让协议的行为。

为了帮助作者从出版商手中保留自己的版权,很多机构提出了版权许可协议的作者附录,即作者在与出版商签订版权转让协议的时候,同时附上作者的权利要求许可协议。[10 ]比较有名的协议附录包括ALA的学术出版资源联盟制订的SPARC Author Addendum、Science Commons制订的三种不同类型的Author Addenda 和麻省理工大学制订的MIT Amendment to Publication Agreement[11 ]国内奇迹文库也倡议作者应向出版商表示要保留在网络上张贴作品的权利。[12 ]随着学者们对机构知识库运动的大力倡导和机构知识库本身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作者在向出版商授权时采用了“完全保留版权”、“保留版权与用户共享部分权利”、“向出版商转让部分版权”等灵活授权方式,并且认为自己对后印本应该享有处理权,包括将其存储于机构知识库的权利,因为出版商已经从印本期刊的发行中得到了投资收益,所以不应再去专有每一项权利。SPARC 推行的合同补遗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13 ]该模式允许期刊论文作者将自己的权利附加到出版商的版权协议中,其中包括将自己已发表的文章存入机构知识库中的权利。目前有不少出版商已接受了这一模式。

3.4.2 同相关出版商签订本机构成员论文存缴协议

很多出版商放宽了对作者自存储成果的版权限制。例如,Elsevier允许在其期刊发表论文的最后文本存储在作者或其所在机构的网站上,前提是储存时包含发表该论文的主页及储存不是为了商业目的;Nature出版集团已明确表示不要求作者的版权,允许作者在非营利的状态下在相关科研机构网站上发布自己的论文,作者只需签订一份有关出版许可的协议:即在印刷本出版后6 个月, 作者须提供对该期刊网站的超链接[14 ]。SHERPA/RoMEO项目的最新统计结果表明[15 ](见图3),数据截止2011年2月17日,在其登记注册的918家出版商中,已有62%的出版商支持作者一定形式的自存储了。

与出版商签订存缴协议无非是目前实现期刊论文存缴入机构知识库较便捷的方法。期刊论文虽然版权已经归属于出版商,但是不能否定其仍旧归属于作者所在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范畴。作者所在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和保障其成员在公共资金资助下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使用。机构与出版商的协议中可明确提出其成员拥有在教育、科研中使用、传播其该篇论文以及创作衍生作品的权利,将其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存缴到机构知识库中。

当然,同时也要同意一些维护出版商利益的条款,除去上面提到的与Elsevier的协议和与Nature的协议中提到的严格禁止利用机构知识库存缴内容进行商业活动的条款外,还可能包括:在机构知识库中建立明确的维护作者与学术期刊合法权利的公示信息,即在机构知识库存缴记录中明确记载该论文在期刊的发表信息并见学术期刊作为第一发表来源;机构知识库应对侵犯作者与学术期刊合法权利的行为进行监控并配合作者与学术期刊对侵权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机构知识库将存缴内容元数据提供给其他检索服务机构时应包括学术期刊来源信息及链接以及要求机构知识库及其成员和用户做出遵照知识共享协议等条件。

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等机构已经与部分出版社签订了允许开放存储的框架协议;中国科学院作为亚太地区首家达成这类协议的机构于2010年10月与Springer科技与商业媒体集团签署了开放存储合作框架协议。[16 ]协议明确允许所有在Springer期刊发表论文的中国科学院作者可以将所发表论文的最终审定稿存储在中国科学院相应研究所的机构知识库中,可以在论文发表12个月后提供开放获取。如果具体期刊的著作权转移规定与此协议不一致,则该框架协议具有优先权。

针对以上对于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四种版权归属的深入剖析,可见,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由于其种类繁多,版权归属复杂,在存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制定针对具体资源类型的版权处理措施与工作流程,在避免侵权行为发生的情况下,确保机构知识库资源的存缴数量和质量。

4 结语

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其涉及到的软件和内容资源的版权问题是影响其建设效率和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机构知识库建设初期应高度重视对软件资源版权和内容资源版权问题的处理,根据不同资源的版权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详细的应对政策和处理办法,保证机构知识库软件和内容资源质量,加速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OpenDOAR: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EB/OL]. [2011-03-01].http://www.opendoar.org/.

[2]Kawooya D. An examination of institutional policy on copyright and access to research resources in Uganda[J].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 Library Review,2008,(40):226-235.

[3]曹伟.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反思与超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5-124.

[4]刘岸华.著作权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5.

[5][6]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服务网格(CAS IR Grid)[EB/OL].[2011-02-26].http://210.77.64.222/.

[7]王亚凤.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法律问题剖析与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5):9-11.

[8]冯晓红.国外解决机构知识库版权问题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9,(12):4-8.

[9]ReMEO: Directory of Publishers Who Have Given Their Green Light to Self-Archiving[EB/OL].[2011-01-07].http://romeo.eprints.org/.

[10]Romeo: How Academics Want to Protect The Open-Access Research Paper [EB/OL].[2011-01-17].http://www.boroacuk/departments/romeo/.

[11]胡芳,钟永恒.机构库建设的版权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7):50-53.

[12]奇迹文库[EB/OL]. [2011-03-01].http://www.qiji.cn/.

[13]SPARC[EB/OL].[2011-02-13]. http://www.arl.org/sparc/.

[14]李晨英等.机构知识库收录期刊论文涉及著作权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74-79.

[15]SHERPA/RoMEO [EB/OL].[2011-01-17]. http://www.sherpa.ac.uk/romeo/.

[16]中科院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签署开放存储协议[EB/OL]. [2011-02-13].http://www.cas.cn/xw/yxdt/201011/t20101102_3001705.shtml.

上一篇:部门学习制度下一篇:2017新版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