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2024-07-15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精选8篇)

篇1: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通过对实践中的课堂观察,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的教学。如果教的行为引发了预期的学的行为,我们可以说教的行为有效果,有效果的教以学生信任教师的教导,并愿意跟随教师的指引为条件。效果未必带来效益,卢梭曾经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有效益的教学是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帮助的,并符合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学。有了效果和效益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讨论教学效率。对于教学效率,我们建构了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同学们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花费的时间。这个公式并不适合所有课程,比如它不适合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体育课程。就适用这个公式的课程而言,我们有这样的假设:教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学生的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性质(是否是智力活动)和学习水平(智力活动是否有适度紧张性)影响教学效率。

杜威把教育看成经验的改造。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经验改造本身意味经验的优化,也就是要使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得到合理的改造和提升。优化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感悟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优化体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和实现。

促进优化意味着要发挥好教师作为“相对先知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经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入和精致,并具有面向未来和生活的拓展空间,发挥经验对未来生活的指导和影响作用,杜威说:“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三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 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别的课或和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这是经验内容的优化。另外是促进新经验与原有经验建立联系,使之具有结构和体系的特征,这是经验结构的优化。经验的获得和改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失败和错误,也难免弯路和曲折,方法的优化就是对获得和改造经验的过程(包括思路、路径、策略和方法)进行审视、反思和优化。

在我们心中,有效教学是理想课堂其中的一个目标,在理想课堂的架构中,其中还有一个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和享受美好的课堂生活。学生美好的课堂生活和有效教学具有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关系,两者的共同基础是参与者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紧张的智力活动。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促进有效教学,学生能够胜任且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本身具有乐趣。对此,英国文学家托马斯·莫尔认为,精神方面的快乐包括有智力以及静观真理时所获得的喜悦。“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能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苏霍姆林斯基)孔子也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法。“说”在何处呢?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学习就一定会“说”,不然就难以理解教室里有那么多的学生如坐针毡。我们理解,“说”在“习有所得”。即在复习和练习中有所收获、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并且在收获、体验、感悟中意识到了自身的成长和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注重优化是为了“习有所得”。进一步,要“说”,就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自己的“习有所得”。当然,这里的“所得”不能陷入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狭隘的功利主义陷阱,愉快的时光、同伴的友谊、视野的敞亮和开阔、内心的丰富和充实、自我的认同和实现,等等等等,都是重要的“所得”。

我们也可以给出这一要点的实践操作的三个主题词:交流、优化、快乐。交流是组织分享和展示,它是自身认识力量的一种外化的表达和实现,是一种自身的参与和认同。优化是组织概括和小结,它是在和同伴、和师长对话中内化的的经验完善和改造,是一种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快乐是在对上述两种活动审视时,去发现和获得内在的愉悦和外在的欣喜。

在课堂教学因为表面化、形式化以致效率低下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研究应运而生,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研究生发了高效课堂的概念和实践。我以为,有效教学研究大势所趋,过犹不及,高效课堂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曾经和一位朋友交流,问为什么把有效课堂改成高效课堂研究。这位朋友说:“有效教学研究是一个伪命题,教学总是有一定效果的,也就是总是有效的,现在我们的研究是让效率变高。”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效的。有效之“效”有效果、效益、效率等含义。效果是行为产生了预期的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结果的行为属于无效果的行为。一个简单的例子,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说“请大家看黑板”,有多少同学有跟随的行为,如果没有学生看黑板,教学就是没有效果的。到课 堂上看一看,老师讲话没人听说多么普遍的现象,所以,“教学总是有一定效果的”的假设未必合理,让学生愿意跟随教师是有效教学最基础的一个研究。其次,有效果未必有效益,南辕北辙的教学行为比比皆是,比如我们让学生练习,本意是巩固和迁移知识,但过多的联系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这就是有效果可能无效益的教学行为。对此,我自己的一个体会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追求优先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要合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性又不能以鼠目寸光的标准衡定,这也是有效教学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效果和效益的前提,研究有效率的教学才有可靠的基础和方向;也就是在满足前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如何更合理、如何实现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效率本身就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仅从效率本身研究是对有效教学的片面化,狭窄化,有效教学的研究并不过时。

从效率本身的角度,我是主张“合适效率”而不主张“高效”的。我们都应该承认,教学效率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大多数学科而言,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是有学生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带来的)带来的,“合适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度和密度是合适的。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也就成了谬误,合适时我们追求的,但不要过度追求“高效”。因为“高效”需要高强度和高密度的学习活动支撑,而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活动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古人就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总不是机器,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机器,课堂上总要需要放松,需要身心从紧张到闲适的转换,需要从紧张到紧张的过度。在追求教学效率的时候,我们需要聆 听另外一个声音“教育是慢的艺术”。

总结起来,站在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不是执教者追求效率)角度,站在学生年段层次、个性特征有差异的角度,不仅从学生的学知识应对未来选拔和挑战,而且从学生要享受现实的愉悦的课堂生活的角度,我以为还是效率以合适为好,而不是越高效越好。

篇2: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摘要】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人就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谈点个人看法,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有效的预设 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认为课前准备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平时我总是挑选出学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多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课前准备时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二)学法指导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2.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

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四)课后练习科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新修订大纲的精神,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了解编者意图,紧密结合“课后练习”的题备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课文。

2、科学利用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题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后探究练习题,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阅读、仿写、摘抄、背诵等,既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又与教学方法暗合,可以说课后探究练习题是一节课的主线,理所当然该在收课时好好检测。如《七律?长征》第一题:“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副说说感受”。可以采用练习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诗意是否理解,从说感受中知晓学生对每幅画面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题:“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有背诵检测,有书写练习,有字音字形的强调,一举多得。

(五)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包括:探索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书写习惯、写作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归纳小结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篇3: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 以爱施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要与时俱进,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 更要为祖国育好人, 要在化学教学中贯穿育人的思想, 让学生去理解、去感悟化学教材中的科学人物事迹, 从而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优秀品质, 挖掘他们的潜力, 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师自己要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储备能量, 为学生提供能 量做好充分准备

作为教师, 必须熟悉教材, 研究课程标准, 明确所授知识在课程或单元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熟知每个实验在教材中的作用、实验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所授知识的具体体现,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删减、增加、拓展、调整, 能恰当地选择教学思想、方法、模式、策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知识充实自己, 提升专业发展, 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为学生发展储备足够知识, 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教学服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有无形的动力去自觉追求。初中生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充满好奇心, 并且当代的初中生比较独立好强, 创设问题情境也适合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初中化学是生活中的化学, 有太多可以创设情境的切入点, 如果能让学生都感知周围时刻存在着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 尤其是这些变化就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中, 那么学生会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学习的欲望, 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自身发展奠基

好习惯, 会让人终生受益, 反之,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观察习惯是成功的关键。教育不是说出来的, 是做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 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学用结合、勇于实践的习惯。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自身发展创造必备条件

现代化学教育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索科学知识, 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这一模式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作为学生探索发现、验证知识的手段, 使学生自身的智力、能力、意志品质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 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的过程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学习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的解决问题阶段, 靠的就是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久而久之, 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就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总之, 学生具备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才能去自主探究、自主解决, 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才能更好地主导好每一节课, 主导作用发挥好, 主体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二者相辅相成, 使有效教学达到一定程度, 用时短, 效果好, 效率高, 收益大, 高效课堂也就功到自然生成。

参考文献

篇4: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有效的预设 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 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认为课前准备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平时我总是挑选出学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多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课前准备时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二)学法指导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2.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四)课后练习科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新修訂大纲的精神,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了解编者意图,紧密结合“课后练习”的题备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课文。

2、科学利用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题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后探究练习题,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阅读、仿写、摘抄、背诵等,既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又与教学方法暗合,可以说课后探究练习题是一节课的主线,理所当然该在收课时好好检测。如《七律·长征》第一题:“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副说说感受”。可以采用练习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诗意是否理解,从说感受中知晓学生对每幅画面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题:“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有背诵检测,有书写练习,有字音字形的强调,一举多得。

(五)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包括:探索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书写习惯、写作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归纳小结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篇5: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2013年9月份,我们数学组申请了宝鸡市《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它特有的优势。现总结如下: 一、保证预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预习的效果好不好,一是规范要求做得够不够,学生觉得预习与不预习一个样,就不预习了。在导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重点研究了学生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应学会什么,以学定教,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编制在导学案中。这样,学生参照导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学生在预习时经过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对于哪些知识能够理解,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清楚明了,学习更具针对性。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也不讲,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二、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而老师惟恐遗漏知识点,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笔记的整理。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而使用教学案后,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一份教学案在手,教师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丢开课本,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仓促做答,说不到点子上,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具体授课环节,因为学生事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就可以进行检测。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导学案上及时修正,以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复习要求。虽然导学案一体化在有效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课堂授课环节被固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完全了解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预习时已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来说,整个课堂过程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随堂自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十分了解才能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作业与巩固练习,难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因材施教上略有不足。

总之,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上,需要老师既重视教的过程,又要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如何达到二者的平衡,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继续努力。我们全体数学组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及时研究及时反思。

篇6: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教育的经济。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当前的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在教学中如何植入高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我们全体教育人不断思索的问题。

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理念到现在也有一些年了,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从认识的层面,课堂教学实践的层面来审视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关注了学校的发展,关注了教师的发展,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的理念,让我们无论从理论水平的提升上看,还是从教学能力的提高上看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教学带来了新变化:

1、进一步增强了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我和许多老师一起经常探讨过“有效教学”的问题。

“有效教学”:“有效”一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何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我认为能够达到“三有”目标,就算“有效教学”:

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有效率——指用少量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或者说是:用最短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收效;

有效益——只通过教学,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通过对“有效教学”含义的探讨,我们都进一步认识到: “有效教学”中“有效”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我们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2、教师教学的的行为尽量做到了合理、规范、有效。

具体表现在:课前备课时,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学生所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妥善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使用时间,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时调整预案,及时准备好教学所需各种教具学具。

上课时,教师的语言尽量做到简洁、幽默,较好的运用体态语言;课堂气氛不断和谐;老师基本做到公平客观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袒护;立足课本备课又能脱离课本执教,合理调控“听、读(看)、思、说、练(用)”过程,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自主建构;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会自己面对问题。

教师设计练习时尽量做到了精练、合理。作业设计有计划、有明确的练习目的;练习题的设计基本上能做到一题多练、一题多用、一题多效。

但我们也不难看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还深入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二、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缺乏有效性。

我们从各科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中可以得知:我们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乎,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很多很多,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的现象。

2、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的思想是从想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他回答得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值不值得学习”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在关键之处,掌握好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才会尽量使数学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3、小组合作缺乏有效性。

随着有效教学理念的深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它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还有一些教学课堂过分追求观赏价值,提出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像这样的教学就却在课堂教学中走了形式和走了过场,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要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

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明确:①、分工明确。②、建立机制。③、适时引导。

4、课堂评价缺乏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是,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我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到错误原因,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课堂活动缺乏有效性。

新课标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

把抽象的学科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寓教寓乐。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活动而活动,缺少明确的活动目标,表面上看似热闹,整节课好象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收获却甚少,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 更不要提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了。比如:

【案例⒉】在一堂品德课中,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内容:他让学生制作警示牌并贴在墙上的铅面纸上,学生制作完后便争先恐后,一拥而上,抢着上前贴,结果呢,是挤成一团,甚至还有两个男生吵了起来,教师又要组织教学,又要维持纪律,真是忙成一团糟。这样的课是很难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样的课要想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的话,那么活动的效果也只能是收效甚微。

三、对有效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获得了如下的反思:

A、教育观念要转变。

什么是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对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对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原则等等的看法或认识。它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这里,我想用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

【案例3 】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

“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这个案例中,对于“孩子把一块新的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这个一件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肯定有着“坏”的本性,才这样把金表给弄坏了;陶行知先生却认为,孩子之所以摆弄坏了金表,是因为好奇,是求知欲使之然。两种不同的观念,造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可见,教育观念对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上述故事中,哪种教育方法最有效,我想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我们必须要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

B、教学方式要有效

这里也先引用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教学方式的重

要。

篇7: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向阳镇明德小学

王晓宁

一、课题名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研究和解决课题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都要围绕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这一主题而展开。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分析向阳明德小学位于柳河县西部,比较偏僻。现有12个教学班,我担任四五六年级的音乐课。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认真上每一堂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多年骨干教师的我,注重课堂的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但留守儿童的增多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发现问题—研讨互助—共同解决”的方式相互促进。教研停留在一般水平。2014年我校申请的赏识教育探究已完满结题。2015年申报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也已结题。学校人人参与研究,各课题组开展有针对性的研修活动,把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自发研究的小课题,从小问题的研究中理解课程改革,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对课堂教学具体步骤、时间划分等方面缺少具体规定,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 在各科教学中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究的现象。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倾向。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区质量调研中,我校的成绩与其他学校相比较落后。在问题面前,我们意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浪口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以上缘由,我们申报此课题,是为了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高效教学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与课题一起成长。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课题涉及的对象:四年级学生。课题涉及的范围:音乐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研究目标(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3)训练检测的高效性。(4)课后辅导的高效性。(5)教学评价的高效性。3.研究假设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4.创新之处:全员参与,师生互动。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1.研究思路

以课题组为单位,由各负责人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课题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讨会;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课堂教学模式案例。2.研究方法

(1)观察法(2)案例研究法(3)叙事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

3、技术路线(1)课堂结构体现高效率、高效果。(2)学生要肯学、想学、会学,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3)教师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履行“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只有极个别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知识不讲;只有极个别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讲清楚的知识,老师不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真正体现课堂的“平等、尊重”。

六、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负责人:郭永课题组成员:张树森

徐芳

徐冬艳

盖春梅

蔡荣

王晓宁

王德艳

王云霞

陈秀杰

高新春

杨晓梅

七、课题进度。本课题研究期限从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约两年时间。研究进度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3到2017.5)申报课题,组织学习阶段。召开课题研究讨论会,通过调查、分析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申报课题,等待批准。第二阶段:(2017.6到2017.8)前期准备,调查学习阶段。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召开开题会,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3.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第三阶段:(2017.9到2017.12)深入实践阶段。

围绕课题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充分研读课标,深入分析教材,摸清各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计划,精心备课、上课。第四阶段:(2018.1到2018.12)全面实施阶段开展研究观摩活动。从对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课题组教师以教学日记、随笔、案例、反思等形式进行评课、议课、诊课的经验总结,并明确提出调整意见。第五阶段:(2019.1到2019.3)总结深化阶段。收集、整理实验报告,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结题大会,成果出版与展示。大力推广研究成果,及时表彰先进。全面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为结题作好准备。

八、完成课题条件及措1.课题组成员热情高,研究的意识强,有经验、有能力、有干劲,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保证。2.物质保障 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

九、预期成果。

1.全校教师撰写实验心得,教学反思,课堂录像在校内交流。2.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3.教师撰写各种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4.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归纳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5.撰写经验交流材料,展示教师获奖成果。6.各种类型的示范课和课堂教学实录7.结合具体实施工作,总结相应的规律,升华成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

篇8: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 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

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追求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是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课堂教学的追求。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突出表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交流,学生既要有足够的实践活动,又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

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如何教,忽视了学生如何学。杜威“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四步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依据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引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先生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的教学主张。实施“四步教学法”有利于全面提高林区高中教学质量; 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有利于促进林区学校发展。

森工系统中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滞后,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三是学困生和厌学生多。“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东京城林业三中,生源整体知识水平不高且差距很大,中考录取分数相差300多分。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不懈地努力工作,但终因学困生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阻碍着学校的发展。为创设学生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会学,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研部在东京城林业三中开展了“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即引导学习、自主合作、展示提升、反思巩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力图构建、推广一种符合森工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森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东京城林业三中教师在“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应用、修订和完善,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实验学校原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实现终身学习;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以研促教,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1. 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首先,东京城林业三中坚持每周的业务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科研成果,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师课堂教学互评活动,将校本培训赋予鲜活的内容。其次,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活动,并要求教师培训后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讲座或依据活动特点做一节公开课,让每位走出去的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触动,体会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的益处,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转变。最后,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将“四步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推广项目,让每个教师都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激励教师不断创新。

2.“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 1) 指导学习,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教案及导学案设计。实验学校制定了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提出备课坚持“五定”,即: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备课内容、定主备课人原则。每位教师首先独立完成备课及导学案,集体备课时主备课教师主持备课活动,其他成员分工合作讨论制定出统一学案,同时鼓励教师依据本班的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修订,以达到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训练的目的。备课活动另一项任务是对上周教学进行反思,对教案进行修订完善,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实验学校建立了学案审查组,负责监督审查集体备课及学案的进行情况,提前课堂教学一周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案,坚决返回整改,以提高学案的实效性。教师集体备课基本形成了“一课三磨”的形式,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后备课。目前大部分学科的教师都能较好地完成符合学科特点、具有良好引导效果的导学案,为课题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 2) 制定课堂教学规则,优化课堂结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学案,完成学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填写互动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要任务是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学案的情况,关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相异思维和典型思维及自学中学生生成哪些问题,为展示课的点拨做好充足的准备。

展示学习课堂是教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确定各小组的展示内容,并组织好学生的展示。小组展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注意观察,耐心、认真倾听学生交流,更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展示中生成的问题及具有建设性的讨论问题等,组织好学生间的质疑对抗。倡导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巩固、提升的目的。教师对展示中的亮点及突出问题要做到科学的指导、恰当评价和激励,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的课堂行为应是展示、质疑对抗、辩驳、讨论、总结、归纳、感悟、反思等。展示重在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反思学习课堂是让学生自我总结上一阶段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例如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哪些问题不易理解、难于记忆; 在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惑没有解决等。教师点拨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辅以适当的巩固练习,记录典型问题。“四步教学法”用刚性的施教标准来确定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3) 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的考核注重以下几方面: 学案的教学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高考链接、问题情景设计、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环节是否明确; 教学设计是否务实高效; 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是否真实; 业务培训是否有收获; 学生评教满意率是否提高; 高考目标是否实现等,使教师课改的规范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 4) 强化学校管理,设立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负责制,经常深入课堂。学校所有班级的课堂全程开放。课改检查组全程跟踪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督促。实验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听评课制度,教务处定期进行学生问卷反馈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 5) 实验学校用《教学质量检测实施办法》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学班的质量对比分析,并进行奖励。开展“一人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研讨课和名优教师的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3.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师生素质的提高

实验学校加强了体育、美术、音乐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在提倡高效课堂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特长生搭建了发展平台,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老教师也有了推动课改的热情,年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快速成长。实验学校教师在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验学校学生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讲文明、有礼貌,学习主动积极,互帮互学蔚然成风; 学生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三、“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改进对策

( 1) 实验初期教师在集体备课制定教学案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怎样选择导学案内容? 提出什么问题? 如何设计探究活动? 这些都是教师制定导学案不可能回避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很难建立一个完善、与教学内容相匹配、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导学案,费时耗力,教师产生倦怠,一度动摇了课改的信念。学校领导一方面坚持课改不动摇,另一方面课改领导小组广泛开展同学科不同学年级、不同学科同学年备课组之间交流,博采众长,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具有学科特点的导学案基本成型。

( 2)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1) 初期教师将导学案内容设计的过细,强调总结知识,弱化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2) 初期是将导学案上课前一天发下去,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一方面由于实验学校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完成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实验学校学生学习差异大,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独立完成。3) 各学科开展导学案教学无疑使学生预习时间延长,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优化导学案,导学案以提出问题为主,注重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在导学案中体现分层次教学思想,课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其次,将一阶段的导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建立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学习的能力。

( 3) 展示学习活动中也曾出现学生发言不踊跃,只是几名好学生进行,不能很好地调动薄弱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首先教师主动融入小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兴趣喜好,经常走近他们,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化被动为主动。其次还要注重小组建设,教师观察不同小组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小组调整让优弱趋向合理。学习小组建立组长轮流制,以激发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达成组内均衡发展。

教师要着重培养小组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注意不能什么问题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师生点拨、生生点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 4) 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一度走进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 二是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就忙于讲解的“灌输式”。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强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树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观念。一方面要求教师明确下达各小组展示的学习内容,要求小组分工明确,人人都有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展示有序进行。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倾听,是否有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质疑对抗中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升华。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切记不能急于表态,而是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争论、评价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自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四、“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 1) “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把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并促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和成长。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 2) 随着“四步教学法”有效实施,东京城林业三中的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高考进线率显著提高; 学生能积极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艺术、体育、传媒、学前教育等特长生录取率也显著提高。

( 3) 教师的课改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老教师也有了推动课改的热情,年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快速成长。近两年实验学校教师在黑龙江森工总局教育局主办、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承办的各学科教师岗位培训和教研活动中,在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和综合考核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 4) 东京城林业三中作为森工系统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代表森工系统在全省课改交流研讨中受到好评。其科研成果在森工系统行政干部岗位培训、森工系统高中校长联谊会上进行交流,敞开课堂迎接各界人士参观指导课堂教学。

( 5) 东京城林业三中教师,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及东北三省各学科教研活动中也初露头角,相继有20多人获得录像课、说课、技能等教学比赛一、二等奖,有30余人获得教学研究成果一、二等奖。

( 6) 健全了“一课三磨”的常态备课制度,完成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科导学案编写工作,“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成熟。

通过“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学会了“读一读”: 学生通过阅读学案、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讲一讲”: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学生由初始扭捏不愿意发言到能够流畅地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养成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想一想”: 通过展示提升与反思巩固,学生学会联想与反思,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使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摘要:“四步教学法”是指将一个学段分成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展示学习、反思学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学后导、以导促学、以学促教。实施“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小学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下一篇:新老生交流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