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2024-07-20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共12篇)

篇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近期,豆瓣评分超高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独特的题材、云集的戏骨、过硬的演技赢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引发热烈的反响,对于国家播放反腐倡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给予高度肯定,更多的是透过影视作品看到国家从严治党之力度、严惩贪腐之决心,这是肃歪风、正党风的坚定体现。

电视剧使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触颇深、收益良多的是电视剧中陈岩石老先生给汉东省常委上的那一堂党课,没有课堂老师的讲授艺术,但真挚的感情流露让人潸然泪下,他回忆中、历史中、战争中的共产党员让我骄傲,让我敬仰,让我钦佩,也让我汗颜。陈老说,在战争时候,只有党员才有扛炸药包的资格。这个资格是一种敢于为人民献身的勇气,这种资格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坚毅选择。陈老还说,他入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回家。听到这一句,眼泪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入党庄严宣誓的时候,陈老是做好了为信仰、为人民付出一切的准备了的。入党,意味着更危险的任务,意味着更重大的责任,意味着更艰巨的担当,但是,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退缩,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逃避,能为保护群众牺牲是光荣的,能为战争胜利出力是崇高的,能为坚定信仰献身是值得的。我想,没有人不怕死,他们也想活着,活着看到顺利,但是,在他们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叫信仰,信仰背后,站着人民!

篇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爷爷是老检察长,父亲是反贪局局长,侯亮平、陆亦可、林华华……和他接触的大多是检察官,作为检察世家的陈东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普通孩子!

是的,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老师提前透露即将考试,让我们先好好复习。同学们都哗哗哗地翻起书复习,我的同桌却淡定自如,拉了拉我的衣角,像变魔术似的亮出一粒果冻,冲我一笑:考试多关照哦……说完,熟练地撕开包装纸,晶莹莹的果冻在太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本想说不,可就是经不住诱惑答应了。真好吃啊,果冻!

考试开始了,我正忙着答题,同桌却时不时地碰了碰我的胳膊,我明白他的意思,虽觉得烦,但还是如他所愿,毕竟吃人的嘴馋,拿人的手短啊……

我们的“小动作”终究没逃过老师的火眼金睛。放学后,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摊开我俩的试卷,一言不发,只对我们笑。我们哪能不知道老师的用意呢?于是主动交代了一粒果冻与考试的“荒.唐故事”。听了我们的交代,老师没有严厉地批评我们,仍然微笑着对我们说:“作为同桌,一粒果冻是小事,但是,用它来交换考试作弊,就是错误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再说,考试,是对你们这一段时间来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检测,发现不足,补缺补漏。利用作弊得来的成绩,不是你自己的。你给他抄,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老师的话语重心长,我只有羞愧、后悔的份,我恨自己,竟没能挡住小小的一粒果冻的诱惑!这次看了《人民的名义》,我自然明白,“小皮球”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把“权钱交易”当成正当的“小买卖”!我下定决心,坚决抵制!同时,也告诫所有的同学们:勿以利小而贪之!

篇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400字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好评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电视剧拍摄质量好,更是因为该剧真实反映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腐败风气,满足人民对惩治腐败渴望。笔者在看了《人民的名义》后,因“党员的特权”这句台词而思绪万千。

电视剧中,陈岩石老革命说到他入党为的是争取只有党员同志才能扛炸药包的特权,这种特权是奉献的特权,他为有这样的特权感到自豪。看看今天,千军万马进入公务员队伍为的安逸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入党也就是为了能有资格当官。这样的党员干部是没有信仰的,是居心叵测的,是没有宗旨意识的。有甚者将腐败看出党员干部的一项特权,认为自己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就应该获得更加安逸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所以社会财富是人民共享的。我们又怎能希望把腐败视为党员特权的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用权呢! “党员干部的特权是什么?”需要从党员干部的权利来源进行思考。中国共产党能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是因为它代表人民,它为人民谋利。党员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这份权利是人民对党员的信奈,是人民对党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的信任。党员干部为社会发展贡献是理所当然的。一些人认为自己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现一点贪腐也无妨。可是,若没有人民赋予你权利,你再有本事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干不出辉煌。党员干部只有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为民谋利能体现党员的价值,心理上才能获得荣誉感。所以说党员干部的特权是能获得奉献的机会,而不是有腐败的机会。

篇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这是一套常见的机关房改房,七十平方米左右,老旧不堪。家具像是赵德汉结婚时置办的,土得掉渣,沙发的边角都磨破了。门口丢着几双破拖鞋,扔到街上都没人拾。卫生间的马桶在漏水,隔上三两秒钟“滴答”一声。厨房里的水龙头也在滴水,但这似乎不是漏水,而是刻意偷水。证据很明显,水龙头下的脸盆里积了半盆不要钱的清水。”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接到举报搜查一个小处长赵德汉的家时,没想到进门竟是这样的一副光景。在这样一套普通的房子里,赵德汉吃着一碗炸酱面对付着晚饭。

住筒子楼、出门靠自行车,一个月“省吃俭用”给老母亲寄300元的生活费。

乍看之下赵德汉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好官。

而此时侯亮平兵分两路,一路人跟着他搜查小处长赵德汉贪污证据,另一路人去抓捕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

侯亮平这边顺利地揭下了赵德汉的伪农民的嘴脸,在帝京苑豪宅里查获了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元,在人赃俱获的时候,赵德汉哭了,“我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一分钱也没敢花。”

侯亮平反问一句:“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儿子,现在出事儿了,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

而另一边由于汉东省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在神秘人的帮助下,丁义珍竟然成功逃到了美国。作者一开始就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路线的贪官:一种是侯勇饰演的“小官巨贪”,在和反贪局人员的斡旋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劳模牌……

那么汉东省的这位副市长则更像是一位“显贪”。他在酒桌上和商人们称兄道弟,得意忘形,甚至说着“接地气”的荤段子,完全忘记了自己官员的身份,更像是一位混江湖的大哥。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位“显贪”,他在出逃布迷魂阵之时,依然不忘说一些官话:“接我母亲是私事,廉洁要从我做起”。

二、贪官的原型

作为剧中的配角之一,这个“小”官巨腐的人物赵德汉原型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4月,魏鹏远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办案人员在其家中发现2.3亿现金,清点金额时,当场烧坏了4台验钞机。

而“显贪”周义珍的原型则是原济南书记王敏,“守纪律讲规矩”常挂嘴上,看红色影片每每泪流满面,私底下却疯狂敛财,骄纵亲属子女

如今成为中纪委的负面教材之一。

三、谁是卧底?“副国级”巨腐如何处理?

随着副市长的出逃,汉东省的贪腐也从孤案升级为窝案,一场反腐风暴就要打响。

那么,究竟谁才是隐藏在汉东省委内部的“卧底”?

《人民的名义》早就明确指出:反腐反到“副国级”。据了解,最开始反腐的级别也没这么高,作者周梅森透露:“做了一半我还在考虑,反腐到什么程度,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大为恼火。他就说,坏人只写到一个公安厅长,‘十八大’后倒掉这么多的贪官,反腐形势这么严峻,你能这么轻描淡写吗?”

篇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整个剧情结构还算严谨,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只是“大风厂强拆”、“一 一六**”那段演得太拖沓,应该用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明白即可。这点破事儿,叨叨个没完。好像演了两集之多吧?把我烦死了。差点没弃剧。

从陈海车祸、侯亮平调到京州做反贪局局长,剧情才正式进入主线。“反贪局”和“京州公安局”争抢抓捕“蔡成功”的片段很好玩。因为侯亮平肯定是正面人物,当时我以为公安局抢“蔡成功”是为了杀人灭口,而且是受李达康指使。刚开始把李达康当成了反面人物。对赵东来印象极差(看我这智商),后来才发现,赵东来是一个很好的人( ^o^)。达康书记也是很有个性的正派官员。

最喜欢的人物是高育良,感觉他特别有范儿,形象气质极佳。从发型到表情到气度,举手投足,都是那么得体。说出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那么有分寸,那么有条理。说话的声音也是那么好听。他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不为金钱所动,近美色而又不违法。对所有的事情拿捏的很准确、很到位。甚至他穿的那件夹克衫,我都想买一件同款的(偷笑)。

我认为高育良的错误之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诬陷侯亮平这件事儿,他起了主导作用。至于高小琴给他儿子两亿什么基金,那是给他儿子的(高小琴的外甥)。也不是给高育良的。高育良有什么罪?判是不是多了点?

都说郑胜利的剧多余,多数人看到他的戏就快进。我倒觉得挺好,郑胜利演得不错。可以用来舒缓一下剧情。换一种场景和节奏轻松一下也不为过。郑胜利弄个假结婚证骗他老爸也挺有意思。

戏中有两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第一件事儿是郑西坡的老婆卖早点时被城管追的出了车祸而死。第二件事儿是侯亮平老婆小艾给儿子报了个补习班,后来才得知开补习班的是电工。这两件事儿是不是对当今社会的一个小小的讽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视剧。人物心里活动表现的很细致,人物对话精彩。权钱勾结,商场的勾心斗角描写地淋漓尽致。政治资源、含权量、引起官愤、官不聊生、灵魂清零、人格美容等新名词也耳目一新。

《沙家浜》智斗片段也是我喜欢的,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也情不自禁的随唱两句。

篇6: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这部剧是打着“十年之后反腐剧重现荧屏”的旗号登陆电视台的,本来观众都以为这次又是雷声大雨点小,触及不到什么敏感点,但是在播出第一集之后,就不由得发出感慨,真的是大尺度,前无古人。

第一集一开场就是北京小官巨贪被捕,国家部委项目部部委赵德汉被捕,在人前是穿着朴素,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吃炸酱面,每月只给母亲300元的清官,当豪华别墅里的冰箱被打开,一冰箱的钱出现时,赵德汉汗如雨下,房间里那一堵两亿人民币的钞票墙让观众唏嘘不已,赵德汉最后在钱堆上留下悔恨的泪水。如此触目惊心的抓贪细节,赤裸裸的黑色现实被无情的揭开。

特别是有一句台词发人深省,“现在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再不管,党就要完了,国家就要毁了”中国反腐已经是到了再不刮骨治疗,老百姓就要骂娘的地步了。

篇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近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人民的名义》反腐电视剧,自开播以来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热议。该剧真实地演绎了荧屏“打虎”,并且很多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剧中的腐败官员高至副国级,尺度之大在反腐剧中前所未有。从这部剧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可以正视当下政治生活,也体现了党反腐的决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加强反腐力度,整治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可以看出,反腐不只是“一阵风”、“杀鸡儆猴”,而是“永远在路上”、“老虎苍蝇一起打”。因此,在笔者看来,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杜绝贪污腐败。一方面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思想、理论。另一方面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文化,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鼓励向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民的好干部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四风建设,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打好廉政“预防针”。

(二)加强监督约束作用,从查处上惩治贪污腐败。一是注重权力监督。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列出干部职能权力,设立干部监督岗,建立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邀请党代表、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监督。二是突出工作监督。结合每年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施意见、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和工作实际量化目标任务,构建日常巡查、重点督查、责任追查监督问责机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城乡清洁工程检查等重要事项,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并督促各部门办结答复,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加强日常监察,用好纪律“紧箍咒”。

(三)加强制度规范作用,从管理上遏制贪污腐败。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坚持全覆盖、零容忍。结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一岗双责”,梳理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制定出三个清单进行对标整改。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制定完善“三公”经费、采购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筑牢不能腐的制度基础,使好制度“杀手锏”。

篇8: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在写出当下官场领域的政治生态,以及官场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政治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检察官侯亮平,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

记得那里面侯亮平说:“欲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这方面就是毁了,就下地狱了!”其实地狱离我们多么近啊。现在的社会,压力大,矛盾多,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总有些人看到别人日子过的红火,看到别人买车买房,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心里就不平衡了,就眼红了,想要得到自己本不应当得到的东西,想用自己手中的那么一点点权力去换取物质上的享受。

还记得抗日英雄吉鸿昌的一则故事——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身为人民公仆,就应当努力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廉洁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片中的齐斌也一直在讲,他自己的教训就是学习不足,法律法规的这些学习高度没有拔上去。只有个人的思想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免于那些社会流毒的侵蚀。

人,无欲则刚。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华美,其实烫手的东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刚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为别人的表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诚不欺我。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

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该剧真实震撼地演绎了荧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但收视告捷,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热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电视剧的热播,生动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真实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惩处,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反腐作品是反腐斗争在精神文明领域的投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近年来,从中央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再到探究贪官心路历程的《追问》等等,与反腐有关的作品不断升温,深度契合中央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民的名义》剧中不少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一些腐败分子的案情离奇到连作家都难以想象。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有演员甚至担心剧本会过审不了。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敢于曝光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反腐斗争中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自信。

正因为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有“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气魄,反腐败斗争实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做到除恶务尽、不留死角,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相信反腐题材的升温、更多反腐作品的涌现,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不断提振民众的信心和信任。

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必然会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人民的名义》首集就取得了全国网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篇9: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全书的主旨是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过程就不多说了,最让我欣赏的是结尾几笔带过的场景:

1. 因为反腐,H省经济遭遇二十八年来第一次增速下降。

2. 当官的成贪官,经商成奸商,小百姓见点便宜也争的争抢的抢,一旦手中有权,谁敢保证他们不是贪官?所以,必须改造有病的社会土壤。

3. 人情与职责的冲突很残酷,只有一个健康的社会才能避免和减少这种冲突。

4. 冷峻的荒芜中,不也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吗?

篇10: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在陈老的回忆中,那样的党员是他永远难以忘记的挚友,永远相惜相伴的知己,永远心灵相通的同类人。这样的党员英雄,每位身上都有迥然不同的经历,英雄的故事各有各的壮举,但英雄的情怀无不相似,那是切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情怀,那是信仰坚定到能为之付出生命而义无反顾的情怀。共产党伴随着艰难的环境、战火的纷飞、生命的危险一路风雨,无数党员先辈们用鲜血染红了他们的信仰,用生命迎来了人民的顺利,用牺牲换取了群众的利益,用付出奠定了今天的美好新中国。他们其中,有无数先烈,永远的留在了那段艰难奋进的岁月,没有享受到一丝一毫他们用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但,我想,如果可以从新选择,他们永远不变,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

反思自身,生活在日益强大的祖国的庇护下,我们安居乐业,我们和平没有战争,我们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大大提升,我们心怀感激;看到抗战历史回顾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的英勇举动,我们由衷敬佩;想到屈辱备受压迫的日军侵华时期,我们义愤填膺……但是,感激之余呢?敬佩之余呢?义愤填膺之余呢?我们做了什么?

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们扛枪抬炮;幸福时代,不再需要我们吃草根穿草鞋;发展时代,不再需要我们负重徒步几十天……是时代太美好,以至于不需要那些美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传统作风、坚定的理想信念了吗?我想,不单单是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回答,不是,而且依然需要。是的,依然需要,只是付诸行动的寥寥无几而已。

知行合一,用配得起的行动去践行我们说得出的语言。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继承先辈用行动积攒下的优秀经验、立党根本、执政要求、行事准则,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衷,切实为民服务坚毅前行,用行动续写共产党的荣光,用行动,在当下美好的时代,努力书写更加美好的党员故事,努力构建更加美好的幸福时代。

篇1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00字作文

(一)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刚一开播,收视率就全线飘红,豆瓣评分已高达9.1。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在我看来,其成功之处在于四点:

一、故事精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影片开场就是紧张的两条线。一条在北京,一条在汉东省。一边是攻,一边是守,正邪双方上演两场猫鼠游戏。北京这边是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与国家部委虽职务不高,但手握重权的贪官赵德汉上演了一出虽狡兔三窟,但黄雀在后的好戏;而另一边的汉东省则因为复杂的政治生态,在高层决策拉锯战中贻误了战机,加上丁副市长反侦察能力很强,竟然上演了一出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戏份。

另外,究竟谁才是给丁副市长通风报信的“卧底”?是飞扬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书记李达康?还是看似公道、实则钻营的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甚至那个义正言辞、一脸正气的省委副书记会不会也有问题?这些谜团必然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二、人物刻画到位,让人拍案叫绝。这部剧聚集了多位老戏骨。看他们同台飙戏,很是过瘾。比如侯勇饰演的国家机关的处长,虽是典型的小官巨贪,却披着一副清廉的外衣,在和反贪局人员的斗智斗勇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劳模牌......在慢悠悠吃着着炸酱面满口仁义道德时竭力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紧张,当办案人员搜出一张存折时脸上一瞬间闪出了不安后,因为存折金额不大脸上又显示出小有得意的神情,当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里被搜查出巨额现金后那轰然坍塌的神情,短短几秒间把贪官忐忑心情刻画的惟妙惟肖;不疾不徐,张驰有度;吴刚饰演的市委书记,在得知自己的副市长出事后,那种认为可能会毁了自己政绩的心态,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意味深长的表态,都十分传神地传递给了观众。

三、剖析官场生态,让人浮想联翩。如在省委会议现场,针对如何处理有贪腐问题的丁副市长,是走司法程序——拘留,还是走党纪调查——双规?在这种场合下,中国式权力制衡机制发生了微妙的摩擦。检察官希望按上级检察院的指令办,走司法程序,但由于是双重领导,又不得不向省委汇报;市委书记李达康以“吓跑投资商”为由,希望先双规,把握主动权。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为了能够赢得身为省委常委的李达康的一票,从而顺利升为副省长,也随声复和。而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选择了“中庸之道”,把皮球踢给了在外考察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就在这拉据战中,丁副市长已接到密报,化装潜逃,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这场会议室内的“宫斗戏”描绘了汉东官场的复杂,也刻画了官员百态。摈弃了以往描写官员好就高大全,坏就一无是处的套路,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四、揭示反腐形势,让人触目惊心。在片中既有显性的腐败,如在赵德汉的家里,塞满冰箱的现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巨额钱财;丁副市长一边斡旋往国家部委送钱,一边又不忘雁过拔毛的贪婪本性;又有隐性的腐败,如在医院住高档病房享受了十八年免费医疗的退休厅长。这些都说明反腐败道路艰巨而复杂,任重而道远。

篇12: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心得体会

被观众大呼痛快的一二两集,我看得是毛骨悚然。在陆毅还未找到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他摆出一副“我吃定你了”的模样,一副绝对正确的面孔,还有一副天降审判的姿态,对那位处长大声质问,大加鞭挞。那个处长被塑造得虚伪、贪婪、“丧心病狂”,他的每一次伪善的狡辩,都在把陆毅的立场出发加以正义化——你这种国/家的公敌,政/府的蛀虫,我代表人民来收拾你了!

这样一旦认定嫌疑有罪,就能以事实有罪态度对待,任意加以拘留、审判、教训的制度,总是让我不禁有些害怕。

我害怕的地方在于:万一那个处长……他其实不“坏”呢?

万一一脸包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形象的陆毅,他其实不是个好人呢?

万一我们所以为的道德标准,好坏,善恶,廉洁清白或不清不白,并不是适用于这个场阈的一套话语呢?

贪污腐败这个事情……在中国,怎么说呢,我不觉得它仅仅是一个道德的问题。

就像陆毅他自己指出的:在这个处长之前,已经有四个处长因为贪污被处置了。这是否说明,这个职务本身的、近乎不受监控的职权本身有问题?

另外贪污腐败在中国政场上,还有“表忠心”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你的老师都在贪,你的同僚都在贪——你敢不贪?

管仲执政齐国后故意奢侈铺张,是主动将把柄递到齐桓公手里——主子,您看,您要办我随时办,我连我的罪状都给您准备好了。另一个例子就是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晚年自污名节,故意侵夺民众财产以自侮声名,刘邦当即为人民服务把萧何办了——萧何貌似成了唯一一个善终的开国功臣。

所以腐败是势在必行。深究下去,每个关键岗位都会有一点问题的。它是主子捏着的你的把柄,也是你向主子表的忠心。你什么时候不听话了,或者你的主子被人端了,你就一锅给端了。

一场浩浩荡荡的反腐斗争,说到底,不过是政权交替以后对利益的重新瓜分罢了。一把火烧净,再培植出新的草来。两边都不清白。装什么呢。

2、圣人政治的由古而今

无论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们再怎么争鸣,孔子或孟子,荀子或老庄,他们的核心骨并无多变,就是呼唤一个悬壶济世的圣人。

韩非子终于没再呼唤圣人了,他呼唤法——但韩非子的法,也就是中国法,它不是西方法律的法,它是中国办法的法。韩非子的一整个思路都是如何利用办法来加强君权。

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在《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探讨权力与人性的电视剧里,创作者仍然在声嘶力竭高呼圣人——那位半夜三更骑着电瓶车赶到出事现场,力排众议爬上高处振臂一呼的“圣人”。仿佛中国无法摆脱的政治生态与腐败怪圈,就是因为一个圣人的不得志,以及一拨小人的为所欲为;仿佛帮助中国走出官官相护、全方位腐败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一个圣人站出来,把你们这些小人都办了。

于是陆毅这个伟光正的圣人继承者的形象,这个通过吹口哨、耍痞与颜值,来与我等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检察官形象,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呼之欲出了。

——我们比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祖宗,稍微进步那么一点点,都不可以吗?

费正清在版的China: a New History中评论中国的皇帝制度:“首先,皇帝的角色是一种随意的,非理性的,无法预测的行为来源,而官员行为则是惯例化的,可预测的;官员寻求秩序,皇帝打破秩序。其次,皇帝被认为拥有主宰生与死的随意的与无限制的权力。罪犯没有权利,因为中国的政治理论里就没有权利的概念。第三,也是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对于君主任意处置官员的普遍接受。”

上一篇:美国礼仪下一篇:加入纪律部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