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心理健康论文

2024-07-26

员工心理健康论文(精选8篇)

篇1:员工心理健康论文

员工帮助计划(EAP):提高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员工帮助计划(EAP)是一项针对企业员工心理问题进行治疗的福利制度,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EAP的内涵、起源与发展、作用与社会效益、服务项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几个方面对这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模式作一简单的评述.

作 者:李清 程利国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福建,福州,350007刊 名:闽江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JIANG UNIVERSITY年,卷(期):25(2)分类号:B849关键词:员工帮助计划 心理健康 服务项目 经济效益

篇2:员工心理健康论文

姓名:吴玲娟 学号:20814150344 指导教师:娄丽芝

专业:经管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年级:08级(大三)学校:湘南学院

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企业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注重提高管理者素质并保持员工的心理健康,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树立最佳雇主品牌形象,吸纳、保持、留住人才,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

雇主品牌,企业价值,核心竞争力,组织气氛,和谐

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这时起才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历史帷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有计划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国投资者不断涌入中国,伴随而来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冲击着中国的企业组织;并且,随着外企的不断兴建,以及中国走向世界战略的实施,中国许多企业在这场竞争的洪流中倒下去了,但也有一些企业顽强的生活下来并蓬勃发展着,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先进性企业应运而生。在如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企业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力争获胜,就必须吸纳、保持、留住优秀人才;那么,企业就必须具有竞争力,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打造雇主品牌。打造雇主品牌必须从企业内部做起,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和谐发展,改善内部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从企业内部做起,打造雇主品牌,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由企业、管理者、员工三方共同努力协作。企业的战略、管理,管理者的素质,以及员工的心理健康是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三方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生存下来,并在经济全球化下发展壮大。

一、培养和增强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打造雇主品牌,赢得竞争优势。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简单地说,就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职能的承担者。美国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这就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别人活动的人。随着管理作用的越来越大,作为管理活动主体的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如果一个企业运转不动了,我们当然是去找一个新的总经理,而不是另雇一批工人。”由此可见,管理者必须努力培养和不断增强其自身素质,由单纯的管理者向领导者转变,以自身的影响力影响他人,引导企业发展,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打造雇主品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赢得竞争优势。

首先,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实现管理的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技能。在这一问题上,罗伯特.L.卡茨在他的论文中指出能干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一,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即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能够运用一定的知识、技术、工具和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以身作则,以事实和实践说话,去管理员工,提供真实可靠的建议和意见。技术技能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他们不必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是如果不具备这些技能的话,就无法对下属员工的工作进行良好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引起员工对组织的不满,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人际技能,即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企业内部的人际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作为管理者不仅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才能,知人善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掘其潜能,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要处理好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善于关心人、团结人、帮助人;作风民主,善于倾听各种不同意见,集思广益,做好工作。第三,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概念技能,即认识事物、现象的本质及相互关系的能力,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了解企业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协调好员工与企业各部分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内部关系。总之,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这三种技能,丰富并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将个人优良品质发挥到极致,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增强其在员工中的影响力,做到名副其实。

然后,管理者要不断的完善自我,保证自身的良好状态。善待下属,在企业员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仅要做一个能干的管理者,而且要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坚定员工的组织承诺,培养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营造和谐的组织气氛,使员工在轻松缓和的氛围下积极主动的工作,健康快乐的生活。管理者拥有的是短期视角,询问“怎么做”和“何时做”,接受现状,正确的做事;而领导者拥有的是长期视角,询问“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挑战现状,做正确的事,其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位和合法权利。论语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领导者身正,才能产生影响力、凝聚力,团结企业内部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对人的领导艺术很复杂很重要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中心是处理好上下级和左邻右舍的关系,是下级努力工作,同级乐于配合,上下左右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同做好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领导者必须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关心人、了解人、尊重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员工关系;对己严,对人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表率作用,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诚恳帮助,以诚相见,这样才能团结下属员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顺利完满的完成工作任务。

除此之外,管理者也要学会随时舒缓不良情绪,做到自身的和谐相处。管理者还要在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下,了解自己下属员工的心理状态。首先,管理者要在企业内部做好科普知识的宣传,培养员工的科学思想,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后,管理者要组织员工进行定期的心理讲座,在心理专家的协助下排解员工的一些心理问题,使员工认清自己的一些心理行为的后果,从而做正确的事,用最短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再者,管理者要组织要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的员工进行专业、集体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瓶颈,快乐工作,深化他们的组织承诺。最后,对个别员工进行专业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帮助其明确目标,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心理解压,以实现其自身价值,并且继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管理者要在管理过程中努力培养和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在实现员工关系和谐的同时也要实现自身的和谐,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以对外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实现并维护好员工的心理健康,培养和留住人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员工的自我价值,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并最终创造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作为企业,要做好雇主品牌建设。对外部,在潜在雇员中树立品牌,使他们愿意到公司来工作,为公司树立最佳工作场所的形象;对内部,在现有员工中树立品牌,对雇员作出某种承诺并切实执行。雇主品牌不仅是公司和雇员之间建立关系,还体现为为现有员工提供的工作经历。企业外部形象的建立是通过内部良好口碑的建立、稳固和扩展的。所以,企业要特别重视内部品牌形象的建立,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建立学习型组织,帮助企业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激励企业的灵活性,增强企业竞争力不仅如此,企业还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意识的培养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劳逸结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实施员工奖励计划,维护员工心理健康,为企业留住人才。

在战略同质化、知识资本化、工作人性化、人才竞争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工作、雇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雇主品牌的价值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可和重视,一个良好的雇主品牌在企业的人才竞争中才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雇主品牌是雇主和雇员之间情感关系的体现,决定了雇员在企业中的工作满意度、文化认同感和工作责任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石。组织是由人构成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设立的,所以,企业作为组织,要实现目标,要赢得竞争优势,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企业员工在企业中作用。从中华英才网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CBC模型可以看出,全面薪酬及优良的公司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共组织气氛,形成轻松积极的工作氛围,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这里的全面薪酬指的是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解决户口、工作条件和环境、培训开发机会、弹性的工作时间;公司文化指的是稳定的雇佣关系、晋升的空间、用人理念、组织文化和国际化氛围。这两点对于维护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员工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增强竞争力。

首先,企业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行目标管理,使员工有意识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且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个性、社会因素、父母的价值观、工作经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形态、人力资源的运用、工作特性和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要做到人岗匹配,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组织形态;并尽量提供与员工评价相一致的工作,合理有效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使员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积极主动的工作。

然后,企业要为要为员工做好福利规划,改善员工生活,提升生活情趣,促进员工身心健康,生活快乐,工作舒心,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内部树立最佳雇主形象,为企业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这里,我想应用易普斯的员工帮助计划对此作进一步分析。易普斯的员工帮助计划指的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有专业的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目的是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从狭义的福利措施上看,企业为员工提供基本薪酬和有关奖金外的若干安全服,以减轻员工的负担或增加额外收入,进而提高组织士气和员工生产力。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娱乐性福利,以增进员工的社交和康乐活动,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增加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还为员工提供各种设施性福利,以适应员工的各种日常需要,最终实现员工快乐的工作和生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作为员工个人而言,要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与信仰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取得良好的互动,是这四个方面融合并达到和谐统一,那就能够做到:快乐的工作,健康的生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员工要建立并坚定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信仰和价值观,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其不可替代性。

作为员工,要经常保持微笑,学会与别人分享喜悦;乐于助人,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还要时常的锻炼自己,保持强壮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能够做到处乱不惊,相信自己,给自己信心战胜困难;当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宽恕他人,并主动承认错误,与同事保持最佳的交流沟通状态;当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比较大时,也可偶尔放纵一下自己,与知心朋友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痛苦,减轻压力。最重要的是,员工个人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放弃个人的微小利益,以大局为重。员工个人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经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得到快乐。总而言之,员工在工作中获得了满足感,就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我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健康心理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

篇3:论重视员工心理健康

深圳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 引起人们的惊叹, 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现有的12起跳楼事件中, 20岁左右的90后占近一半, 其他的都是80后。他们有的是婚恋和情感上遇到挫折;有的是家庭出现变故情绪低落;有的是精神异常导致悲剧。这反映出赖以支撑富士康帝国的新生代90后打工者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事件不仅仅是富士康一家企业的问题, 事件折射出外来打工者社会权益、生活权益的欠债已到了不得不还的时候。同时, 暴露的更是中国旧有经济增长模式与新生代劳工之间的格格不入。就其原因,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分析, 这些刚踏入社会又背井离乡的孩子, 一旦出现精神困惑, 在陌生的环境下又不知该向谁倾诉, 这时如果整个社会的心理调适机制没有适时跟进, 很容易出现问题, 而深圳市总工会在对富士康坠楼事件调查后, 批评富士康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多为80后、90后, 他们实际上已经不是农民工, 他们本身已经成为中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主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制度和方式方法有要求变革的强烈冲动, 同时, 只是因为现在体制的问题, 他们在就业、福利、孩子的教育以及住宅的问题上, 比城市居民有更多的烦恼, 对他们来说, 他们的出路要狭窄得多, 当他们在企业当中, 或者在人际关系当中遇到了一些波折的时候, 当狭窄的出路在他们眼里变成死路的时候, 就会导致一连串的悲剧。个人在社会里应有很多层的关系, 并且成为一张网。但是在一些企业, 员工除了生产线外, 几乎没有其他的集体关系, 仅此单一的社会关系, 使他们每个人都成了一个孤立的点。永无休止的面对机器后, 一旦遇到难以承受的焦虑与压力, 最容易走向极端。“自杀可能跟很多原因都有关, 但一定是综合力量作用的结果”。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的孙淇老师认为, 初到陌生的城市打工, 工作压力大、身体出现状况, 再碰到婚恋问题, 在没有得到社会帮助的时候, 人的心理极可能出现偏差, 没有相应的心理抚慰的时候, 那些沉淀下来的深层次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就会跳出来, 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只是一根稻草, 力量也足以让人崩溃”。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要适应新的环境, 改进思想工作方法, 注重员工心理健康, 做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 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治疗。

2 个人心理健康

人生的成败取决于很多种因素, 心态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心态促使你走向成功的巅峰, 消极的心态则将你推向失败的深渊, 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它会使你充满自信, 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你赢得幸福,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你创造财富, 积极的心态促进你正常地思考问题, 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你激励自己和他人, 面对人生的挫折, 消除心理障碍,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件事, 便可获得充实向上的人生。成也心态, 败也心态。个人心理健康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 (1) 不要认为活得太累。人之所以痛苦, 在于永不知足, 索取太多甚至是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因为自己的内心填不满, 才时常感觉活得太累。活得太累, 实际是只因索要太多。贪婪是一种诱惑, 让我们不知疲倦地爬向那没有止境的深渊。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 比千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在生活中, 有很多我们无法掌握和改变的客观事实存在, 如果是好事, 我们就会十分开心, 但如果遇到了不好的事, 我们就会倍受打击, 意志消沉。但聪明的人不会让事情左右自己, 虽然心情受事情的影响, 但是它毕竟是主观的 , 是可以被我们的意志所支配的。任何事情的本身都没有快乐和痛苦之分, 快乐和痛苦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感受, 心态影响着人的情绪和意志, 心态决定着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永远保持好的心态, 哪怕遇到困境和失败, 我们都要正视它们, 有一句话说得好, “无法改变事情, 可以改变心情”。只要善于运用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生活, 相信任何逆境你都能从中突围。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事实, 让自己的心情时刻保持轻松愉悦。“知足者常乐”嘛!如果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现状, 那为何不改变自己的心情呢? (2) 信心是化危机为机遇的动力。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 自卑来源于失败的暗示。当我们面对危机时, 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一定会在危机中失败, 那表明你已经失去了信心。一旦丧失这个能让你奋进的东西, 那你所面对的危机是很难有改观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 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 只是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罢了。”所以信心是改变自己和危机的关键和动力, 抓住信心, 你就能在危机中抓住那条机遇之绳。

3 企业对员工心理干预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是企业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因人而存在, 人是企业的创业之本和发展之源,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财富, 企业管理人性化是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在一些国外企业,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可谓非常人性化。提倡个性, 营造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氛围, 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强调更为轻松的公共空间, 更强烈的视觉享受, 以美观和娱乐因素来促进创新性和协作能力。企业应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开展员工思想工作, 重视员工心理健康, 进行员工心理干预和疏导。特别是当众多员工心理出现偏差时, 企业就更应该及时加以调整和改变, 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从企业环境来看, 心理干预可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环境、个人业绩几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提倡目标管理和提高工作吸引力的软管理方式, 形成平等、相互尊重的劳动关系, 通过工作流程设计办法, 如工作岗位轮换、工作岗位增添更多的责任、降低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给员工增加更多性质不同的工作, 使员工的工作富有灵活性和吸引力。在员工个人环境方面, 应从关心员工个人温暖着手, 了解员工在婚姻、家庭、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状况, 帮助解决个人的实际困难, 认真对待员工的述求, 掌握其心理状态, 及时疏导在个人问题上的心理障碍。要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组织, 有必要也可建立同乡会、同学会等组织, 完善必要的娱乐场所, 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益身心的健康的娱乐、连心活动, 在员工心灵中建立起亲情、友情观念, 引导员工主动关爱他人。

参考文献

[1]魏杰.中国企业战略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2]涂志勇.博弈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张驰.命运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5.

篇4:员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 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心理健康的人首先就应该具有正确的社会认知能力,客观地认知外部世界,并根据其要求主动适应、积极改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员工正确的社会认知有利于维护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状态。一是能促使员工客观认识社会现实。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使主体在对象世界中辨识方向。因此,如果员工具有正确的社会认知,就会充分认识到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认识到改革措施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在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环境下进行;认识到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矛盾是完全可以逐步化解的。二是能促进干群之间的相互认知,形成共识。干群关系是我们党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不断调整,加之腐败现象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凸现,其中隐含着较大的社会风险。要缓解干群矛盾,促进干群之间的相互认知是一条重要途径。在干部和群众中筑起一道无形的“连心墙”,通过社会对话和建立社会伙伴关系达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就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促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快速发展。

二、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调整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理顺情绪,恢复心理平衡,既能使人身心和谐,也能促使人们在社会关系上实现和谐,最终达成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目的。稳定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一是能有效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人际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但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关系有反作用力。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情绪进行调控,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二是能积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融洽。具有稳定的情绪体验,能正确应对心理缺失感和紧张感,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减少社会的心理恐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具备稳定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集体精神,并提高对社会的亲和力,建立起一种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关系。

三、形成良好生活态度和积极的行为方式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據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现为行动的知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健全的意志品格,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一是能增强员工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一个意志坚定、德性良好的人自然就会抵御各种不良的影响。健全的意志品格更能坚定员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二是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人意志力越强,其意志行为越自觉、越积极、越主动、越正确,就能做到百折不挠、充满信心、积极向上。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人自身内在隐秘的精神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它能帮助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实现人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是能促使员工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社会文明要靠规范行为来维护和体现。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体现一种亲社会行为关系;做到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外界条件实现个人目的;当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的要求、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自我调节,谋求与社会协调一致。二是能促使员工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一种积极的适应机制,能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

同时了解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在新的“健全文化”条件下,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做到与时俱进。

篇5:威胁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1、物质无法满足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自己对物质的需求与自身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是,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同时,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许多人都在高强度的工作。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人们的心情越来越糟,情绪低落不说,看什么还都不顺眼。即便工资上涨也不会让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相反,加了工资后工作压力更大,单纯的物质奖励已无法满足他们心灵的需求。

2、职场抑郁

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职场员工心理健康出现的最常见问题第一项,就是抑郁倾向,这是职场中十分常见也最为严重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 有抑郁倾向的职场人,其身体、情感、思维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同正常人相比,有抑郁倾向的人明显有记忆、注意力障碍,工作兴趣严重丧失的情况。如果这种抑郁倾向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调节和干预,极有可能发展为严重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心理疾病--抑郁症。

3、职业倦怠

当最初的新鲜感和挑战刺激过去后,工作渐渐进入常态,每一个职场人都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职场倦怠心理,这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职业倦怠心理的诱因有多方面: 当员工对自己的个人价值评价,与现实中取得的工作成不相符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较大落差;同时,由于缺乏理性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现属职位没有发挥出个人的专长与热情,也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再者,一些员工为了获得金钱与名利,或者为取得成就而透支身体健康等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出现。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方面因素,工作、生活、社会角色的混杂,工作中与高层领导的冲突,及企业文化因素影响,和工作办公环境等,也会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状态。

篇6:员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由于一些企业特殊的工作性质,许多岗位的职工每天要早出晚归,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事同一工作,有的还要倒值夜班,枯燥的重复性工作让一线职工时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员工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家庭幸福,还会直接危及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企业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员工的权益,更要在精神层面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

一是帮难解困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不是工作的机器,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帮员工之所难,解员工之所困,是做好员工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方法。每年对员工进行体检要,逢年过节慰问员工,为困难员工发放补助等,积极创造条件,显示出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关心员工家庭,让员工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减少畏惧和逆反心理,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是教育疏导增强员工抵抗力。将员工的心理疏导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对员工进行目标、有计划的经常性心理健康教育,使员工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承受能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矛盾,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三是强化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理念和精神的载体,也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健康向上的户外拓展活动、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活动,寓教于乐,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相到沟通,帮助心理压力较大的员工消除烦闷、紧张、失落、自卑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增强员工的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等健康向上的情绪。

四是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对员工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经常性的工作机制。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员工之中,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和心声,了解员工意愿和合理诉求,对员工心理动态做到常掌握、常分析、常疏导,采取培训、谈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员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篇7:关注转型期员工的心理健康

中国电信江苏盐城分公司 孙洵 何阜阳 吴华 王苹2008-12-23 10:55:30

员工心理健康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据媒体报道,中国每天会产生5000个职业病人,一项针对IT行业2000多名员工所做的调查表明,有20%的企业员工压力过高,至少5%的员工心理问题较严重,75%的员工认为他们需要心理帮助。美国每年有约100万员工由于心理压力而缺勤,每一个员工的缺勤会造成668美元的损失,40%的人“跳槽”或转行是由于心理压力所致,更换一个雇员要1000—30000美元。世界卫生组织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的痛苦更深重!

种种迹象表明,处于发展与转型多重压力之下的中国电信企业,其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一、当前电信企业员工心理现状

2007年7月18日,年仅26岁的华为员工张锐,在深圳华为某小区内疑因工作压力过大自缢身亡。2007年8月11日,华为员工赵某在长春市国联小区华为宿舍跳楼自杀。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华为这家著名的民营企业就有两名员工自杀身亡。以至于华为老总任正非专门写了《要快乐地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一文。

华为是一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其员工的工作压力,与电信运营企业员工基本相似。自杀是精神绝望的一种极端表现,而在电信企业,更多的心理障碍患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则常常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焦虑。由于对自己职业安全、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包括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焦虑严重者,会出现坐卧不安、失眠等症状,甚至可能影响引发安全事故。

——抑郁。焦虑可能是短期现象,而焦虑的原因没有消除,就可能变为抑郁。抑郁是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伤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绝望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其大脑代谢、激素水平以及心脏功能都在起变化。严重者发展为抑郁症,表现为严重失眠、意志消沉、自我封闭、苦闷、没有激情,有的还酗酒、吸毒,甚至自杀。

——紧张。精神总是很紧张,但又无法集中注意力,终日在恍恍惚惚中痛苦得无法自拔。过分紧张会使人心跳过速、反应迟钝、活动吃力、动作失调,甚至出现浑身颤抖等难以自抑的现象,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冲动。如果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多数是对自己施加的惩罚,那么冲动就可能对外部环境进行的反抗,往往出现暴力犯罪倾向!

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日渐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所开展的2005年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十五个行业心理健康检出率排名榜上,通讯·电信业名列第五,在所有通讯·电信业被调查者中,有27%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种种迹象表明,电信企业已成为“心病”的高危人群。

二、正视当前电信企业员工心理障碍高发的危害性

电信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对个体及其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轻则健康状况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在经济上陷入贫困境地,重则引发一幕幕自杀的人间悲剧!

员工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仅涉及到个体,同样影响到电信企业肌体和系统的整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北美地区因职业压力所付的代价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在英国由于职业压力所耗损的产值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5%强。我国电信企业员工的职业压力对电信企业业的潜在损失同样不容低估!电信企业其主体是员工,员工一旦对电信企业心怀不满,不管你采用怎样的高压政策,员工总是会找到相应的方法来发泄的,例如拿产品出气,拿设备出气,拿自己负责的工作出气。无论是改革也好,经营也好,都会受到严重制约。加之,员工个人的心理问题具有扩散性,会传染给其他员工,影响团队士气,电信企业领导层的心理问题则更容易传递到所辖员工中,而由于电信企业组织本身的原因或突发事件产生的心理问题可能遍及全体员工,严重影响电信企业运行。无数的教训表明,员工的这些心理问题给电信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和人际冲突增加,难于相互合作,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下降,工作效率和业绩下降,客户服务质量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上升等。电信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尤其是特殊岗位员工的心理问题一旦失控,更可能给电信企业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责任。有的员工心理问题可能让电信企业担负法律责任。

员工心理问题已成为电信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能否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电信企业经营的好坏、效益的升降、管理的成败、形象的优劣。从正面效应来看,如果我们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能使电信企业获得十大收益:1.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包括招聘费用、培训开支、赔偿费用等;2.减少错误解聘,增加留职率;3.降低缺勤(病假)率和医疗费用开支;4.降低管理人员的负担;5.改善组织气氛,提高员工士气和满意度;6.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率;7.增加绩效,提升利润;8.对个体和社会负责,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9.使员工获得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有利于电信企业从容地应对变革和危机;10.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对当前电信企业员工心理障碍高发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那些看似“风光无限”的电信企业员工却容易“伤心”呢?

1.当前电信企业员工心理障碍高发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

每一种心理障碍症状的背后,必然潜伏着一种让人“想不通”的社会现象。当今电信企业员工“心有千千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乃是整个社会心理燥动在电信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发展加速的时期,不仅是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凸显的时期。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变迁的加剧,导致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精神疾病发生情况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跃居到疾病发生率的首位,业已达到20%!全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同时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越来越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可见,社会变迁的加剧所引起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对人们的社会适应性提出

了巨大挑战,往往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外因。

2.心理障碍高发是中国电信企业业转型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在经历社会变迁的同时,伴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到来,伴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型,电信企业自身也正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同业竞争,硝烟味越来越呛人;自上而下、从外而内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每天都可能越过“蓝线”,不得不经受新的“压力测试”。可以说,当前在电信企业出现大面积心理障碍群体,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电信企业转型期不得不为改革开放所支付的“成本”,是相当一部分电信企业员工不得不经历的“阵痛”。由此,我们才能够理解,下面的一则“段子”之所以会在眼下的中国电信企业业内广为流传:“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苍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

3.职业安全感的缺失导致精神抑郁。“今日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而今随处可见的诸如此类的标语,常常使合同制下的电信企业员工,随时面临着下岗、待岗的危险,加之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在职与不在职收入的悬殊,员工往往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对个人前途和命运的渺茫感,这一切,往往造成一部分员工精神上有一种挫折感,大大提高了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4.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诱发神经衰弱。随着电信同业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客户日益挑剔的需求,电信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正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工作负荷,甚至连上趟厕所也来去匆匆!“上班最早的是他们,下班走得最晚的也是他们!”的确,紧张的工作节奏,压抑的工作环境、、严肃寡言的上司、勾心斗角的同事关系、频繁进行的岗位轮换所导致的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还有对知识加速老化的惶恐、对日新月异的电信新技术的应接不暇,导致电信企业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心理受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挤压。公客部的营业员和10000号的话务员,出差或请假超过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又有很多的新业务在等着他们去记忆、理解、掌握。很多客户经理做恶梦的内容都不外是:和客户签单时发生了意外、客户被竞争对手抢走了„„长期超负荷导致的结果是:高血脂、脂肪肝、胃病等常见病自不必说,电脑综合症、日光综合症、空调职业综合症等如影随行。更令人担心的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身心得不到应有的调适,“载不动许多愁”,往往会引发焦虑、抑郁、烦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5.企业改革带来阵痛。近年来,在电信企业完善自身内部机制过程中,一方面,固然逐步消除了传统的电信垄断体制下电信企业员工的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但一方面,却在一些地区的改革进程中,弱化了员工的企业主人公地位,加剧了员工的心理障碍,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年纪偏大、技能偏低的员工,竞争力偏低,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如今,电信企业为保证企业的活力,每年都要辞退3%至5%的员工。这批员工长期在一线工作,业务技能和知识结构已基本定型,是“40、50”群体,很难在社会上二次就业,生活大多陷入困境,更无力缴纳社保、医保,家庭破裂、妻离子散者有之,忧郁成疾、自身难保者有之,迫于生计,四处漂荡者有之。一轮接一轮的改革,导致企业员工之间岗位工资和绩效系数之间的悬殊差距。直接面对客户的基层员工,一般压力更大,而收入更低。更严重的是,在一些地区,“竞争上岗”成为一些心胸狭隘的领导排除异己、公报私仇的手段,伴随着诸如此类变味的改革,必然会使一些员工产生失落感、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导致心理失衡乃至走上绝路。

6.文化的断层造成归属感的迷失。在目前的转型期,电信企业员工随时面临着新旧思想的冲突,原有的传统电信企业文化在削弱或流失,而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又需要一个过程,新旧企业文化的碰撞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的困惑感、迷茫感,在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引发心理问题。

7.家庭重大变故引发心理危机。一个重大项目、一场突然的人事变动、一次危机处理„„这是职场中人经常要遇到的挑战,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有些人轻松应对、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实践证明,个人的差异、性格的缺陷以及突如起来的变故,如家属疾病或伤亡,子女高考落榜,等等因素,都可能使一些心理比较脆若的员工一时“想不通”。

四、促进电信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们已开始意识到,情绪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财富。业内专家指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善于管理团队的情绪,是保持企业基业长青的基本要求;善于管理社会的情绪,是实现民族和谐兴旺的可靠保证。因此,英国著名演讲和咨询大师汤姆森认为:在新世纪,情绪资本将成为每个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重要资产,与知识、智力、专业素质等并驾齐驱。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生存质量、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准。有鉴于此,电信企业应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精心呵护员工的心理健康,确保每一名员工有尊严地工作着、心智健康地生活着!

1.积极引进国际通行的EAP。EAP,即员工帮助计划,是当今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以人为本的员工保障系统。它是由组织出资,作为一项福利,提供给员工及其家属成员,由组织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来承担的一项系统的心理服务。尽管EAP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世界500强中80%以上的电信企业都建立了EAP。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万名加入该计划的员工,平均每人节约3700万美元。为此,我国电信企业要积极稳妥地引入EAP这一新型的内在激励方式,通过本土化改造,将其作为一项“精神福利”发放给员工。员工借助EAP的服务,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管理自己的压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电信企业对自己及家人的关怀,从而享受工作的乐趣。

2.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据了解,瑞士联合银行伦敦分行通过雇佣生活方式管理公司(Enviego),为该行的6500名职员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服务”。这种服务甚至包括遛狗、找一个新保姆或在餐馆订一个餐位等家务杂事。由于这些服务非常专业有效,公司职员甚至乐意为享受这些服务而减少一小部分薪水。实践证明,专业机构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信件咨询、一对一咨询、团体(小组)咨询等。员工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咨询公司预约,咨询内容(甚至员工姓名)对企业完全保密。咨询公司定期将培训、咨询中发现的与组织管理相关的问题反馈给企业,以便及时改进。因此,电信企业与专门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的公司签订合作合同显得非常必要,据了解,心理咨询公司对超出自身服务范围的严重心理问题,往往会进一步推介到相应的专业医疗机构或治疗师接受更加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以取得预期效果。

3.营造宜人的工作环境。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如关注空气、噪声、光线、温度、整洁、绿化、装饰、拥挤度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悦目、爽心、舒适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可以在工作场所设置音响系统,工作时播放一些轻松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达到减压的目的。完善员工休闲设施,通过设立阅览室、吸烟室、视听室、按摩室、咖啡室、玩具室、上网室等,让员工在休息时间能够获得放松心理的免费服务。还可以组织员工定期度假旅游,愉悦员工身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4.打通员工减压通道。建立相应的内部沟通渠道,让员工的心里话有渠道可以倾诉,消极情绪有地方可以稀释。工会等群众性团体要自觉担负起联系沟通职责,建立员工诉求的处理机制,能给员工一个“说法”。同时,要通过开展诸如征集意见之类的方式,注意疏导员工的不满情绪。还可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情绪发泄吧方式,在工作场所设置一间隔音室,让员工可以在里面大喊大叫,或安装拳击袋

让员工击打,使员工可以借此宣泄。

5.普及心理保健教育。注重订购有关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书籍、光盘,让员工免费阅读。利用内部网、内部报刊,向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有关心理卫生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让员工学会缓解压力、应对挫折、保持积极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同时鼓励他们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党、工、青、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专兼职心理辅导员,注重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日常的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学习、普法教育、合规文化教育中去,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对“问题员工”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帮助员工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及时加以疏导和转化,不断提高员工心理素质,增强员工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抵抗力。

6.实行人性化管理。员工心理健康必须标本兼治。为此,必须规范改革行为,对关系到员工个人前途和命运的改革措施的出台,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尽可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从而减轻员工“想不通”的程度,减轻其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科学管理时间,不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相对减轻工作压力。完善薪酬体系,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完善系统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供社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在员工结婚、离婚、生产、配偶或近亲去世、搬家等特殊情况时给予额外的带薪假期,切实帮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访慰问困难员工,有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行企务公开,激发员工参与热情,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并在参与中化解心理障碍。一些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也值得借鉴:对于上班心情不好的员工放“情绪假”,让其舒缓了焦虑情绪后再来上班。浙江一些私企则采用给员工发放探亲补贴、放生日、帮助员工照顾老人、孩子、甚至为员工提供住房无息贷款、技术股份等方法,让员工充分感受企业的关心。

篇8:员工心理健康应纳入培训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早在1948年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当前社会快速发展, 竞争机制不断强化, 企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 在电网企业,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整体工作节奏不断加快, 工作标准越来越高, 工作任务繁重紧迫,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 员工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 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士气低落等。因此关注电力企业员工心理问题, 加强员工心理培训, 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 建立员工心理调适机制迫切而必要。

员工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源优劣、人才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员工个人发展、企业人才培养、经营绩效等都会造成负面影响。电网企业员工时刻面对安全生产的风险和压力, 甚至是生命安全的压力, 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和其他行业也有较大差别, 因此, 心理问题和隐患也颇多。了解掌握电网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加强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培训与管理, 并建立员工心理问题疏导的训练模式和长效机制, 对于保障电网员工身心健康、电网安全稳定和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大意义。

1 当前企业员工心理主要问题及原因

2012年度智联网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EAP联合发布的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无论员工处于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都面临着三大压力源———工作不确定性、动力源匮乏、个人发展受限。其中由于宏观经济原因, 2012年度工作不确定性比2011年更严重。从不同管理层级具体分析, 高层管理者“承担领导责任”压力最大;中层和基层管理者需要同时考虑管理和执行的问题, 因此有“承担领导责任”和“动力源匮乏”的双重压力;普通员工和技术人员则更多感受到“动力源匮乏”的压力[1]。

有研究者归纳电网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生理耗竭;二是心智枯竭;三是情绪衰竭;四是价值枯竭;五是去人性化, 主要表现特征为冷漠麻木、自闭、无同情心,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六是行为症状, 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以及自残自杀行为等。[2]

当前企业员工心理问题首先表现为巨大的心理压力。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 工作强度加大, 工作标准加强, 长时间、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状态, 让人们的心情越来越糟。电网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也给员工带来了为适应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陷入焦虑、烦躁、抑郁、激怒等负性情绪, 久而久之, 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出现。

其次是由心理压力催生的职场焦虑。典型的职场焦虑是对过失考核和未知职场生涯的焦虑。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知识创新和淘汰速度快得惊人, 要胜任岗位和工作, 提高竞争力, 职场焦虑给员工带来一系列的身心影响。

第三是职业倦怠。巨大的压力、心理负担、低落的情绪等过度的心理刺激某种程度上导致员工心理疲惫。当工作的挑战和新鲜感过后, 无尽的压力和无望的努力之后, 以及负面情绪无法及时得以宣泄, 员工心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这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

此外, 社会角色的多样化, 工作中上下级的冲突, 人际关系的复杂, 以及工作环境等, 也会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状态。大多数的员工表面上看起来工作积极, 并没有表现出心理异常, 但实际上其心理隐患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亚健康、心理过劳频频敲响警钟。因此, 企业应注意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将员工心理健康内容列入培训计划。

2 员工心理健康纳入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企业员工的心理亚健康、不健康将会带来不良后果, 小则影响个人工作热情, 大则影响企业和谐, 甚至影响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诸如富士康“N连跳”等问题出现,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 心理管理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方法, 心理资本是一种无形的人力新资本。很多企业着眼于员工的心理健康, 开展EAP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 ,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心理知识培训、制定心理援助计划, 让员工具备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与方法, 学会从自身解决问题。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至少有8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EAP服务, 实行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保障福利。

从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出发, 立足培训大环境, 在开展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水平的专业培训的同时, 应考虑将心理健康列入培训。心理健康培训能够帮助员工较好地疏导心理压力, 改善负面情绪, 让员工以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工作, 这也是进行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的宗旨。通过有效的心理培训, 一是有助于企业准确了解和把握员工的心理状态, 以人为本加强心理管理, 重视员工心理诉求, 从而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二是有助于改善组织氛围, 提高员工士气, 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以及企业经营绩效;三是有助于调和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员工因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扰, 不仅影响工作效率, 还会给企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 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可以协调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四是有助于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创造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效应, 从而在促进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同时, 促进企业组织和谐发展, 为电网企业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员工队伍, 促进电网企业稳定发展。

3 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人的心理规律, 了解员工心理状况, 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培训, 是保证员工思想稳定和心理平衡, 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环节, 也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

3.1 了解员工心理状况,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

员工心理管理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活动之中, 以便更好地解决员工的动机、心态、情商、意志、潜能及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借助心理测量软件在入职前或定期对员工进行一个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准确了解和把握不同员工、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评估员工的人格 (个性) 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规划等。通过问卷、网络、走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员工心理信息, 了解员工心理状况,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在此基础上, 全面了解员工个人及整个组织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员工心理辅导、心理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直接的依据, 也为客观、全面、科学、定量化地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同时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扬长避短, 自我完善, 培养合理的心智模式, 促进员工心理健康。

3.2 开发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的心理培训课程

一方面, 对员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梳理, 为员工量身打造相关心理培训课程, 帮助员工掌握自我心理调适和提升心理品质的基本方法, 增强员工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帮助管理者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 在员工出现心理困扰时, 能够快速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以供电营销工作为例, 营销人员每天都要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客户打交道。特别是新员工, 容易产生紧张、恐慌、焦虑等诸多不良心理反应。因此, 新职工培训课程中可开设心理健康培训, 尽早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理上出现问题。而对于班组长层面的基层管理者, 了解员工个性心理特征, 掌握沟通协调、情绪控制、冲突管理的方法技巧, 从“心”出发则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 调查电网企业员工心理状况, 开展职业心理健康宣传, 开设心理健康讲座, 普及员工心理健康知识, 让员工主动调整心态, 学会自我放松和平衡心理压力, 提高员工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此外, 结合各项竞赛调考集训的具体需求, 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和培训课程, 培养和发展队员参赛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 提高队员参赛和应试心理水平, 适应训练和比赛要求, 帮助队员夺取好成绩。

3.3 创建员工心理健康网站

创建电网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网站, 利用网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心理健康培训的作用。把心理健康知识和讲课视频上传到网站, 并由心理咨询师通过线上互动, 解答员工心理困惑, 引导员工主动调适心理、平衡心态, 正确解决心理问题, 使更多员工都能够在心理培训和心理服务中受益, 提高员工心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4 构建培训、咨询、测评、监控和科研“五位一体”的员工心理健康促进机制

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措施, 员工心理健康培训既要着眼于“练外功”, 借助外在力量帮助员工平衡心态;而且还要“练内功”, 在培育和增强员工内在的保健素养上“作文章”, 这是从机制上消除员工心理失衡的根本性措施。员工心理管理应建立完善的预防保障体系, 以心理培训课程建设为支撑, 以心理健康网站为平台, 以咨询、测评、监控和科研为依托, 构建培训、咨询、测评、监控和科研“五位一体”的员工心理健康促进机制。

4 结束语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也非单一原因引起, 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亦不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追求卓越人生, 要从“心”开始。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 组织培训, 助人自助, 帮助员工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概念, 培养健康、良好的自我形象, 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预防并科学处理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心理枯竭现象, 实实在在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心理管理。

摘要:电网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心理困扰、心理压力颇多, 因此倡导加强企业员工的心理培训, 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 建立员工心理调适机制, 并提出员工心理健康培训方法。

关键词:员工,心理健康,培训

参考文献

[1]智联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EAP联合发布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EB/OL].http://edu.online.sh.cn/education/gb/content/2013-05/14/content_6057021.htm, 2013-05-14.

上一篇:室内装修协议下一篇:十周年庆典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