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2024-07-24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精选6篇)

篇1: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保证我市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据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特制定本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更新课程理念

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教学民主(学生主体)理念、多元评价理念、教即“导”的理念(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督促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教育)理念、开放的教学理念、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共进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是同学的伙伴,“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新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更新教材观念

教师要更新教材观念,突破传统的“历史教材即历史知识仓库”的陈旧观念。“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中介媒介”。历史教材只是历史教学中教师授课的素材,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学习和自主处理的素材。引导学生明确教科书只是一种工具或资料,而非学习目标和最终归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教教材,而是要使用教材进行教学。

三、树立新课堂观

1.由“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真正的“生命课堂”。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2.教材“开放”。寻求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历史教材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教学功能。

3.教材运作中的师生角色。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是开放的。教师可以突破历史教材限制,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教材、开发教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师是历史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学生是学习历史教材活动的主人。

四、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中,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坚持开放性原则,注重学生团结协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创设合作环境,使学生参与互动,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形

成集体观念,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交往与情感的发展。

2.增强趣味性原则,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体现课堂教学的能动性,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演转为导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上。

4.以“授之以渔”为关键,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仅仅做到“授人以渔”还不够,还要授之以渔场,也就是说要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就是在想的过程中,在从“想不出”到“想出来”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是积极,一旦问题解决,他们的思维也就得到了令人惊喜的发展。

历史课的学法指导,应遵循科学、实用、有序的原则;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训练。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并多与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相联系,做到持之以恒,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5.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6.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知识,要史论结合,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引导学生联想想像也要有。

教师要上好历史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要加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什么都直观了,语言文字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学生就无法由美妙的文字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更无法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所以,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追求质量而

不是数量,应该追求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应该追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不是形式的变换。

2.鼓励赞扬要有,评价导向也要有。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的改进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点,我们应该给予赞扬与鼓励,也要有明确态度,让学生明辨是非,做细致入微的引导,深刻到位的点拨,甚至一针见血的指正和批评。

3.小组活动要有,读书的时间也要有。

小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但是作为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更需要用静静的阅读来深入课文,获得较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4.学生讨论要有,老师指导也要有。

讨论是多向信息的交流活动,在提倡开放性教学的今天,讨论法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但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拿来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意义的。二是讨论不能信马由缰,老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不能袖手旁观,教师必须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讨论中,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讨论的问题,如果有些问题学生讨论起来难度很大,或者说学生无法解决,教师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的。

六、各年级具体问题及教学进度 七年级:

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尽快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集体、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方式、依托历史学科特点,创设历史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以线串珠形成完成教学。

上学期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任务。下学期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综合过关练习,注意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析,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上学期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任务。下学期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

既要进行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又要有计划地、富有实效地复习好中国近现代中和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备战中招。要强干弱枝,重点掌握主干基础知识。感悟历史、升华知识。有针对性进行补救。领悟解题的方法和规律,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的能力,同时,认真筛选考前信息,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做好考前指导。

上学期完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任务。下学期完成《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

以及考前复习内容。

七、附各类课型课堂教学策略

篇2: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二〇一四至二〇一五学)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一是初中学生英语水平年级越高分化越趋于严重。二是课外阅读量仍然严重不足。三是大部分学生记不住单词,词汇量不达标。四是不少学校课时相对仍然偏少,而教材难度偏大,难以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等。

二、初中英语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获得发展为第一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英语有效教学的抓手,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

三、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建议

(一)继续搞好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工作

初中开学之初,教研室将组织各学校对初一新生学业水平进行摸底调查并对初一学生进行追踪。各初中学校要从开学之初开始, 对初一新生做好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衔接工作,教学内容方面尤其要根据外研社免费给每一位学生配发的《初中英语音标过关必备》,着力搞好语音过关。

(二)坚持不懈的抓阅读教学和单词过级

1、开展“天天阅读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课标》要求初一课外阅读量4万字,初二课外阅读量10万字,初三课外阅读量达15万字。要求各校英语教师要有课外阅读计划,使学生每天能读到1-3篇打动心灵的时文,阅读后跟上具体要求和检查措施,要持之以恒,方能达《课标》要求。

2、坚持不懈的抓单词“过级”,突破词汇瓶颈

所有年级学生要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中黑体词确定学生具体的识词目标和数量,人人识记单词过相应级别。

教师要对词汇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各种快速记单词方法,指导学生快速识记单词。

倡导学生可采用电脑软件、电子词典等多种自主学习方式,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单词识记,力争周周识词一小步,月月识词一大步,努力做到“小目标,大发展 ”的要求。

(三)实施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和合作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不分层次分班的情况下,最好采取“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和“合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课堂分层教学:教师要“低起点,多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只有多层设计,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个性化学习: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和家长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辅导,只有功课补上了,才能有兴趣学习。

3.合作学习:要求班级分组合作教学,多培养小老师,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尽快使学困生赶上学习进度。

(四)充分利用学生闲暇时间,弥补课时不足

课标要求和教材难度没有降低,要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学好英语”只是空谈。随着课时的减少,学生节假日,闲暇时间增多了,学生一年内有近二分之一时间在休闲,建议学校和教师们要专题研究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来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的课题,尽可能多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技能。例如:创建学生英语兴趣俱乐部、创建学校英语角、班级英语图书角,开展课外英语阅读活动,让学生自办英语报、手抄报、举办口语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等。

(五)积极参与校本问题研究和课例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的密码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对教学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反思梳理,发现真问题,开展校本问题和课例真研究,获得真发展,并进行青州市初中英语资源共建,以供全市初中英语教师共享。教师只有走上研究之路,教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平才能提升,努力做 “研究型”教师,做“专家型”教师。

(六)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努力配合潍坊市教育局“英语提升计划”的实施,继续积极参加潍坊市教科院和青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分类、分层次培训,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先进的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英语教师人人在课标、教材教法、阅读写作、语音教学等方面得到提高,骨干教师要在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命题等方面得到着力提升,30岁以下青年英语教师还要在其他具体教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尽快得到提高。

(七)十条具体教学建议(发到每个英语教师)

1、初一起始年级前两周内让学生系统学习音标和音节划分知识,让每个学生过语音拼读关,见词能读词,听词能拼。

2、结合初一英语预备级,教会学生正确书写字母、单词、句型等,特别关注已错写字母的情况,要进行强化纠错,让每个学生过书写关。

3、初一开始学生要进行大量听读输入:多听、多仿读。仿读要尽量用地道语音输入(可用点读笔或录音机),尽量不要跟教师读。初一课本上的对话和课文要求学生原汁原味的熟读和背诵。课堂教学流程不可缺少听读环节。

4、初

一、初二对教材整合时,尽量不要抛弃教材原有设计,另辟新路。要在原有教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整合。整合的目的是更简单、更好用。

5、初

一、初二“单词过级”要常抓不懈,每个学生要定识词目标,坚持天天记,要让繁重的识词任务化整为零,分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点滴时间中。教师要有检查和激励措施,促其顺利达标。

6、初

一、初二“天天阅读”要当成英语学习的第一要务,阅读是第二习得环境,教师要有课外阅读计划和措施,每天让学生阅读1-3篇打动学生心灵的时文,坚持不懈,直到达到相应级别的阅读量为止。(初一课外阅读量4万字,初二课外阅读量10万字,初三课外阅读量15万字)

7、初

一、初二听力素材短缺,建议将教材短的对话,先当听力素材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后,再进行朗读和学习。初三教材对话太长,不适合学生训练听力,当做阅读材料处理。

8、初三英语教学内容以教材上册为主,进行精读精炼。下册无新语法项目,课文按泛读处理,但不能不学。

9、初

一、初二单元检测要“学什么,考什么”,忌考中考题型,难为学生。让学生在检测中成功,让成功的体验变成学英语的动力。

篇3: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要原则

——因校制宜,自主实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本校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确定改革重点和领域,按规定自主安排资源和经费。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设计改革方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集成度,明确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力争在关键领域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果。

——注重绩效,示范引领。激发改革活力,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注重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中央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更加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同育人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制度化成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制度化、专业化、网络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涌现出一批社会公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科教育高校。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完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

(二)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要更多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不断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完善管理办法,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让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发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三)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制订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合理布局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设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亟需相关专业,调减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专业,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国家、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集群汇聚。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提高高校优势特色专业集中度。

(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协同机制,加强高校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双向交流。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共同制定教学、学生管理、安全保障制度,共同推进开放共享,吸纳其他高校到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继续推进国家试点学院改革,运用协同育人等方式,不断创新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兼顾基础与前沿,统筹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

(五)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要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致力于以学为本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改革,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高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将教师建设和应用在线课程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对课程建设质量、课程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面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六)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基础学科青年英才培养,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深入探索,完善拔尖学生选拔机制,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发挥“拔尖计划”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各高校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学生选拔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办法等,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七)服务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继续实施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促进受援高校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师队伍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显著提升。重点加强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为受援高校定向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加强支援高校教师支教、管理干部挂职和受援高校教师进修、管理干部锻炼的双向交流。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责任主体。各中央高校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和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专题研究、编制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举措、资源配置和资金筹集方式,确定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把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二)经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设立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各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中央高校要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三)实施信息公开。各中央高校要通过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公布改革方案和实施计划、进展情况及标志性成果,推动改革经验与成果的共享,接受社会监督。

篇4:谯城区初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谯城区初中课堂 改革发展 指导意见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74

一、关注基础知识,面向所有学生

这里所说的关注基础知识,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强化学科知识中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技能和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态度的培养,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所说的面向所有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把师爱的阳光洒向全班每一个角落,既要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学困生,特别要关注中等生。一定要克服“重视两头、忽视中间”的片面做法,中等生在班级里往往是一个较大的群体,只有充分关注中等生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称之为面向了全体学生的教学。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长期目标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短期目标比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要做到重点突出,其实就是强调课堂教学不能平均用力。教师对哪些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学会,哪些知识点必须经过教师的讲解、点拨学生才能够接受应该了然于胸。一节课中,学生精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是一定的,教师就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将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利用这宝贵的时间予以突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改革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讲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无疑制约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考察当下的一些课堂教学改革,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比如一些教改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集体讲授总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活动”总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这也是不恰当的,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章节要求教师讲解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课堂时间的划分、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不能成为一个呆板的教条,而只能是一种导向性的教学理念。

四、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

“先学后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其核心要点。

1.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会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和“教是为了不教”。初中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的特点,将本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要教师经常指导才能够形成的,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包括读书的范围、思考的内容、时间的安排、目标的达成、自学检测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的方法、练习的方法等。

2.坚持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深信并努力挖掘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切实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还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习本身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的过程,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

首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确定该如何去教。比如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做讲解,如果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教师还在那里详细地讲解,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会让学生昏昏欲睡,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讲,而且可以详细地深入地讲解,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效果会好得多。

五、教师要求要清晰,指导要到位

这里所说的“要求清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确定目标,比如下一个环节学生要干什么;其次是规定时间,计划需要多长时间学生才能完成;最后是适当的评价,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评价这个环节的课堂活动。那么如何落实呢?教师落实要求的主要途径是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逐个落实提出的要求,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也是落实教师要求的重要途径。

六、关爱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

所谓关爱全体学生,就是指带着博大的师爱走进教室,用心留意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全体学生的课堂成长。所谓关注学生个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亲自指导需要指导的学生个体,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只有从宏观上关爱全体学生,从微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课堂才可能是和谐的、民主的、高效的。

七、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成长体验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并且具有启发性的学科教学氛围,创设符合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境,如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各种图表、各种实物等。所谓创造成长体验,就是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进而体验到成功、自信和快乐,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长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提问、个别表扬、作业评语、成绩激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得到成功的机会。

八、注重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习惯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课堂小组学习,一般5—7人为宜,这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应该结合学科实际、班级实际科学合理地建立学习小组,物色好小组长,努力将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课、仔细阅读、相互提问、书写工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九、及时梳理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在新课结束后,一定要鼓励学生用简明的语言,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及时梳理知识,比如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梳理,或者以表格的方式进行梳理。知识的梳理要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相呼应,之所以要特别重视这一点,是因为知识越注重概括,就越有利于迁移与运用。同时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十、改进训练方式,促进知识迁移

1.提倡当堂学过的内容当堂训练

提倡当堂学过的内容进行当堂训练,反对将训练一味地放到课后,很多时候只有当堂训练,才算是真正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当堂训练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堂训练往往能够化知识为能力,不仅能够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精心选择当堂训练的作业,比如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建议留有充分的当堂训练的时间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当堂作业时间要不少于10分钟。

3.当堂训练的题目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师要根据所任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可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其中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而提高题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做,这样优秀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中等生和后进生则可以打好基础,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所谓典型性,就是要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针对重难点所进行的当堂训练更要体现这一原则。

4.当堂训练应做到让学生独立完成和按时完成

当堂训练要严格要求,在课内让学生自主完成,不准学生抄袭。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聚精会神、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

十一、要把握好“五个”基本维度

1.充分的活动时间

课堂活动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主要形式有静思、阅读、对话、讨论、争辩、表演、练习、实验、设计、游戏等。学生活动的量和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一节课学生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70%。

2.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互帮互助,从而实现共同提高。课堂上应确保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标志是课堂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生发,主动积极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4.一定深度的教学内容

只有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问题解决的途径,实现知识网络和逻辑结构的建立。

5.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充分的课堂活动,要让90%以上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

十二、正确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的关系

教师要当讲则讲,不当讲的则不讲,讲则讲透讲细,使学生理解透彻,牢固掌握。讲什么,一是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重难点,讲结构、规律、思路、方法,讲知识的内涵和拓展创新。坚持“四不讲”,即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对学生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超出《课标》和《考试大纲》的不讲。二是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方法,强调概要、实质和易混点及关键点,要讲出知识的新旧联系、部分与整体的联系。至于讲到什么程度,教师绝不能轻易开口讲,一旦开口讲,就得下工夫,就得讲透,让学生刻骨铭心,牢牢记住,点拨开窍,形成系统化的模块,真正举一反三。“练”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练评结合。

篇5: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提升的原则,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不拘泥,不僵化;要突出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不要贪多求深。

为提高全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突破,现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阅读课抓住核心,提升能力

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三个基本层次:语言文字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更多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语言文字障碍基础上,理解文学形象,初步接触文学意蕴。它是连接小学和高中,形成学生初步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审美方向的确定和审美能力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中,老师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明晰文本理解的基本规律。

在阅读教学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核心问题,每节课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不必求多。在多次的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王秋云局长提出“一课一得 一得足矣”的教学思想,就是要老师们要做到教学中突出中心和重点,不要“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教师要学会做好教学规划,要有全局观,制定好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规划,学年教学规划,学期教学规划,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有总体设计。规划一旦制定,我们就要依据教学规划来合理安排教学。教学中要重视课本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文本传授阅读方法,理解文学形象,掌握文体知识,训练学生能力。阅读课还要同写作课配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重视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初中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重点字词要做到能读、会写、明义、运用,这是语文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特别是针对我县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不高,基本能力仍需提高的现实,一定要夯实基础。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一定 1 要让学生牢记于心,做到准确、全面、系统。这些任务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让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学生的总体识字水平和书写水平是最基本要求。

2、重视语言的品味。

语文课的最基本构成原素就是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魅力和力量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根本特征。体会文字之美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发音准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语言诵读技巧,做到抑扬顿挫,有张有弛,进而将感情融入其中。体会用字的准确,用词的精巧,句子的凝练,段落的层次安排。从而达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这是最近几年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近几年中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能否带领学生欣赏好文学作品,也成为衡量教师优秀程度的标准之一。

3、正确把握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的教学方向主要有语言风格、记叙顺序、基本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等。每节课,我们可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重点的解析。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等之分,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要根据所给文段,仔细斟酌,做出判断。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要注意搜寻文中表示时间的的词句,联系全文解析。文体知识方面可从把握文章详略主次、过渡、照应、情节,线索等入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要从文体特点出发,熟练判别,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作用。文章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更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夸张讽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文体知识需要我们在教学之中逐步向学生传达,加强训练,准确把握,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语文检测同其它科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知识点的考查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有突出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如标志性语句的寻找训练信息检索能力,内容的复述训练概括能力,拓展性题目训练想像能力等。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紧紧依托教材,有步骤展开,逐步提升。

5、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要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明确课堂围绕什么来展开,对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要了然于胸,每一个环节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问,如何引导,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被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突发状况打乱教学部署。

6、要做好课堂教学检测与评价。

对学生的检测与评价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检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再现和核心能力强化,知识性题目要以夯实基础为目地,拓展性题目要突出对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写作课形成系统,杜绝随意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支撑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但现在许多地方的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在独木支撑。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县初中教研室在05年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阳谷县初中作文系统化训练教材》一书,该书是在研究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初中阶段写作课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编写的。从试用情况来看,对规范初中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县初中作文教学还将以《作文教材》为依托,规范作文教学形式,创新写作课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内容要体现系统性和渐近性。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对写作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并不要求老师们完全和《作文教材》同步,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路。但在作文教学上没有深入研究,形成体系的教师一定要依据《作文教材》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坚决杜绝教学内容无系统、随意性的情况出现。

作文教案的编写要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教学目标,有重点,有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写作知识的解析。不准许以写作题目作为课题,以题目的解析来代替写作课教案的情况再次出现,否则视为教案不合格。教案没有作文和周记的区别,每周一课时的写作指导课和一课时的批改讲评。作文教学要改变以前的重批改反馈,轻教学过程的状况,重视教学过程,将作文教学的方向转到对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训练上来,让学生能讲清事,说清理,真正达到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三、复习课重视基础 提高效率 复习课着重点的确定要依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如果说新课标是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则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首先认真地分析新课标和考试纲要,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试卷内容形式的新变化,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卷面整洁。

语文考试中,卷面的整洁是首要一环,也是学生有效得分,减少失分的最基本要求。要训练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做到大小均匀,结构合理。

2、要注重基础。

初中常用生字词要集中识记,掌握它们的音、形、义;要学会积累和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了解文学常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主要的作家作品;要掌握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掌握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知识。

3、阅读复习重视能力培养。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坚持以本为基本,读准字音,学会断句,学会翻译,在读顺畅、读连贯上下工夫,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课文之外,也当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读课外文言材料,一方面是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巩固课文学习所得。所选材料,以短小为宜,也应当读读背背,力求读通读顺。文言文阅读理解,不必求深,一般地说,文章(片断)读通了,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现代文阅读要以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在文段上,精选各种不同的文体(段)进行训练。从最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说明文分别从整体感知、文本理解、逻辑思维、语言鉴赏、语言表达、文体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小说(散文)阅读则分别从整体感知、信息概括、文本结构、细节理解、语言鉴赏、内容(主旨)把握、联想想像、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这些题目多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复习过程中要将这些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4、严格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

老师要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写作中内容上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表达上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结构合理,语言顺畅。书写上要规范整洁。复习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还要进行知识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前后勾联,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篇6: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设立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它以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是中小学的必修课。

为了在我校更好的实施本课程,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一)学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把握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原则、内容、特点、管理与评价等。只有学习好这一纲领性的文件才能掌握课程的实质,才能明确课程的方向,才能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不只是任课教师要学,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也要学习,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达成共识才能使这一课程顺利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一种实践性课程;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一种开放性课程;一种自主性课程。同时这一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学校既有很大的自主权,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二)创造条件,保证课程的实施。

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加强对课程的管理。

⒉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⒊为指导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教研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⒋组织指导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选择。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要具有研究的条件。可围绕以下问题来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对这些领域中学生高度关注的生态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科技问题、自理能力问题等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劳技课的很多内容也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

能否有效的开发这些教育资源,决定于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只要我们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新的课程意识,我们就能把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

三、课程实施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

⒈选择题目

选好题目是专题研究的重要一环。活动前,一般采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学生所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出要研究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把他们最想研究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表决确定选哪一个题目(刚接触课题研究的学生也可以由老师提出参考题目让学生选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组织学生选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教育价值和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这样学生才能把握选题的范围,选出恰当的题目。

⒉分析论证

题目选出后,教师首先要作好分析,根据这一题目,各维度的教育目标有哪些、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加以落实、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用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等等。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活动的方案设计。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论证,让学生了解题目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过程等,这样不但把学生对这个题目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挖掘出来,给学生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同时使学生深入了解题目的内涵,便于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论证可以把大题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题目(子课题),对子课题,也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以利于下一步活动。

⒊分组准备 根据前面分解出的子课题数,设立相应的小组,每个小组承担1个子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各小组分别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若有些小组人数太少或太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在学生制定计划前对学生进行适当培训,使计划更具可行性。

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是硬件准备,二是软件准备。硬件指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工具、材料的准备;软件指对活动中需要的资料、调查提纲、问卷题目等的准备。教师还要对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事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如怎样设计问卷,怎样采访,怎样应对突发事件等。

(二)实施阶段 ⒋搜集资料

好多课题研究要占有大量资料才能完成,各小组都要通过书籍、报刊、上网等方式尽可能搜集到相关资料。

⒌开展活动

活动可能是多种形式的,如设计、实验、制作、调查、采访、考察、测量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实践过程,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形成新的经验,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感受各种活动的苦与乐。

⒍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资料、记录等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统计,形成对所研究子课题的初步结论。在整理过程中可形成调查报告、小论文、统计表格、图画、音像作品、心得体会文章等。

(三)总结阶段 ⒎汇报交流

这是各研究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活动,也是互相学习交流的资源共享的过程。汇报什么,怎样汇报,以什么形式汇报,这些都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商量。汇报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如发表调查报告、统计数据,宣读论文,展示作品,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一方面活动搞得生动活泼,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多种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⒏总结评价 总结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对所承担课题的研究有什么结论、成果,第二方面是在研究过程中,每个人、小组、班级有什么收获、进步。在第一方面中,研究的成果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是否深化了认识、养成了良好习惯和严谨态度。在第二方面中,个人和集体在活动中有什么新的体验、提高了哪些能力、有什么感触、取得了什么进步,这是我们最关注的。总结的方式应该有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全班总结等。

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评价(评价的具体要求见本意见五“教学评价”)。⒐建立档案

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把活动档案及时建立起来。档案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搜集的资料、取得的成果材料、学生的总结、评价材料等。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份成长记录袋。

四、指导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指导教师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作为四门课程分别实施,而是尽量把它们融合起来整体实施。

⒉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指导工作,而不是由教师传授系统的知识;要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⒊“课程实施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中的9个环节不是作为9节课来安排,而是进行专题研究一般应该有的步骤,它的划分是相对的,应该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安排。

⒋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可将“绿色证书”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中,把适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建议把我市地方教材《抚顺现代农业科技教育》作为“绿色证书”教育的教材。

五、教学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注重整体评价;突出多元评价;以发展性评价和自我反思评价为主。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上一篇:门面租赁合同空白下一篇:科技论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