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4-07-19

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6篇)

篇1: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与往年相比,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难度大大增加。这一方面反映出试题本身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答题情况的不理想。

“名句名篇”、“文学作品阅读”两个板块的得分情况均不如人意。4分的名句默写,浙江省平均分仅为1.6分。“文学作品阅读”题考的是外国小说阅读,总分18分,浙江省平均分仅为8.71分。

客观地说,整个文学作品阅读题这一大题的4道小题考点集中,难度也不大,客观上有利于学生得分,之所以考得并不理想,与考生本身平时基础不扎实关系很大。还有的一些考生是因为不会分点答题和不会使用文学术语而失分。

也许是考虑到前面除语用题之外的试题难度过大的缘故,作文题的阅卷尺度也和语用题一样被放宽,只要考生不偏离题目,不宿构和抄袭,字数也差不多,一般考生的分数都还说得过去。据统计,今年高考浙江省作文平均分达到42.43分,略高于往年。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满分作文凤毛麟角,55分以上的作文也是少数,大量考生在47分至54分之间,网上阅卷分数“趋中”的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

考生作文以写乡村的居多(包括城里的考生)。然而,他们大多着眼于写乡村风光和乡土人情以及童年生活,很少触及乡村的灵魂,而只是浮光掠影,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乡村,或者寻找过去在乡村留下的记忆,缺少现实的真切感受,很少出现对乡村生活有深入思考的佳作;而“春夏秋冬”的“流水账”般的结构模式,“农家乐”式的“到此一游”的家庭聚餐,外加“牛背牧童”和“炊烟袅袅”之类的乡土风光,便构成了比较普遍的所谓“乡村题材”。

而写“触摸都市”的考生,也同样以做表面文章为主,停留在都市的繁华与嘈杂、都市的冷漠与爱心、都市的噪音和废气等都市表象,真正能够触及都市“灵魂”,对都市文明进行严肃思考的作文也屈指可数。写“触摸城市”还存在着片面和幼稚的问题,城市在有些考生眼里变成了“钢筋水泥的灰色森林”、“藏污纳垢的腐朽场所”,充满失望和颓废之感,而没有用心触摸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以,作文写作除了需要学生有宽广的阅读面和训练之外,更需要有对生活的独到个性体验,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中蕴藏着的“金子”。

公平地说,作文不理想,也不能全怪学生。高中学校大多在城里,家在山里的学生,因为在城里学习和生活,他们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人;他们已经丢失了乡村的根,接触的是都市里的人和事,却未能领会城市的深层意蕴。于是,在他们的笔下,都市是别人的都市,而乡村也是别人的乡村。这也就难怪乎大多数学生笔下的都市生活,是邻里的冷漠、求学的艰辛、逛街的惬意,以及财富和梦想;而他们笔下的乡村生活,则是摸鱼虾、扑萤火、捉知了,以及外公精彩的故事和外婆温暖的怀抱。(文章参考了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组《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组评命题思路》和阅卷教师提供的一些数据。)

篇2: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月考试卷

2011年9月31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阒.然/黢.黑悄.声/愀.然作色掉色./敷衍塞.责 B.怄.气/沤.肥讣.告/刚愎.自用衍.生/剡.木为楫 C.缉.拿/稽.首骀.荡/甘之如饴.耽.搁/箪.食壶浆 D.玷.污/砧.板翘.楚/金蝉脱壳.邋遢./大张挞.

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需要同心协力,将人类所有的认知融汇贯通为一个整体:我们必须将各种各样的知识

糅合在一起,必须将各种各样的人性投入熔炉以浇铸出一种新的人性。

B.看春晚就是看赵本山,早已成为观众的一条铁律。今年的小品《捐助》却让不少观众大失

所望,让人们长久以来积聚的愤闷不满情绪爆发了出来。

C.从高调宣称裁撤驻京办,到“驻京办助首都维稳,部分保留”的表态,政府前后政策的变

化令人玩味。有媒体称,驻京办调整政策或遭扭曲执行,存留博弈才刚刚开始。D.学者们在整理巴赫作品的时候,虽然发现某些钢琴谐奏曲确属改编作品的推测证据,但大

部分原作的总谱却已经遗失,倒是改编后的谐奏曲幸运地留传了下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读李敖的文章,沦肌浃髓,痛快淋漓,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和释放,虽则有过屠门而大嚼......

之嫌,但也有不少切实的收获。(班门弄斧)B.韩寒日前在博文中声称刘谦把魔术演成了话剧,由此掀起和刘谦的“虎年第一战”,双方在博文里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制造了虎年娱乐圈的第一话题。(针锋相对)C.在巴萨欧冠大名单中,有巴尔特拉的名字,不过这名19岁的年轻中卫,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久之前,巴尔特拉向皇马主动示好,表示愿意加盟皇马。(心不在焉)

D.西方国家目前仍然非常强大,中国仍然不能直接与之当面锣对面鼓......

地对抗。如果一味意气用事,公开叫板的话,中国要以弱胜强谈何容易?(旗鼓相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中,由于过失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B.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指引下,明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将继续深化,其中,转变政

府职能、增加中低收入群体将成为亮点。

C.如今,教授剽窃、抄袭似乎很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俨然已不成为新闻了,公众对此似乎

也麻木了一般,仿佛剽窃、抄袭很正常,不剽窃和抄袭反而很不正常了。

D.中共中央于近日发布《廉政准则》,用52个“不准”规范干部行为,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坚决杜绝不准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发生。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把英文humour译成幽默,是神来之笔。所以说,“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①这种场合,听者的悟性接近禅的‚顿悟‛;高度的幽默里面,应该隐隐含有禅机一类的东西。②高度的幽默是一种讲究含蓄的艺术,暗示性愈强,艺术性也就愈高。

③幽默也是一种天才,说幽默的人灵光一闪,绣口一开,听幽默的人反应也要敏捷,才能接个正着。

④幽默而太露骨太嚣张,就失去了‚幽‛和‚默‛。

⑤如果说者语妙天下,听者一脸茫然,竟要说者加以解释或者再说一遍,岂不是天下最扫兴的事情?

⑥不过暗示性强了,对于听者或读者的悟性,要求也自然增高。6.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英国巴利航空公司2月5日在美国一家法院承认非法向伊朗出口3架美制客机,同意向美国缴纳上千万美元罚款。

美国司法部5日发表一份声明说,巴利航空公司同意支付200万美元刑事罚款并接受5年企业监管。

巴利航空公司还需向美国商务部支付1500万美元民事罚款。如果这家公司今后未违反出口禁令,可获免除其中200万美元罚金。

据法新社报道,伊朗一家航空公司向巴利航空公司提供资金,由后者从美国波音公司购买3架747客机。巴利航空公司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将这3架飞机转给伊朗。

按照美国司法部的说法,巴利航空公司未获得由美国政府授权的出口许可,擅自向伊朗出口客机,违反美国有关针对伊朗的制裁规定。

7.2010年春季,广东江门的厂企普遍出现缺工现象,求“工”若渴;而作为求职一方的主力,不少80后、90后大学生却发出“找工难”的心声,表示好工作不好找,他们或嫌工资低福利差而频繁跳槽,或埋怨加班时间太长缺少自由而不断换工,给人们留下喜欢“折腾”的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人的自由:积极形态与消极形态的双重扬弃杨国荣

在讨论自由问题时,伯林(Isaiah Berlin)曾区分了消极自由(negative freedom)与积极

自由(positive freedom)。对自由的以上理解虽不完全限于政治之域,但似乎主要侧重于政治的层面。广而言之,自由的以上二重形态,同时涉及人的自由发展。从积极的方面看,人的自由发展意味着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实现具体的、多样的价值理想,表现为人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成就。从消极的方面看,人的自由发展则以摆脱各种形式的支配、干涉、限定为指向,这种‚摆脱‛首先表现为对人的依赖性与物的依赖性的双重超越。

就其原初及抽象的形态而言,积极意义上的自由源于自我决定、自作主宰等意愿,它往往趋向于从一定的价值立场出发,坚持、推行某种观念、主张,努力贯彻与实现与之相关的理念,并以此来变革世界、成就自我。这种进路如果单向地、过度地发展,在个体的层面上容易导向以自我的意志、观念、理想影响他人甚或强加于他人;在社会的层面上则将导致以某种单

一、普遍的范式塑造人,由此常常进而引向独断的思维方式与强制的行为方式。同时,理念的推行常常与理性的设计联系在一起,当二者与思想的灌输和实践的改造相结合时,便易于导向理性的专制。这里似乎存在某种悖论:对自由‚积极‛的追求使人常常走向了自由的反面。历史地看,理性、民主、平等、革命等等观念在片面地推行、贯彻之下,每每被赋予某种强制的性质;在积极地实现、达到某种主张、理念的形式下,这种主张、理念本身往往异化为抑制、干涉、操纵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工具;意识形态对某种既成存在形态的维护与乌托邦对虚幻蓝图的追求,便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以上趋向。在这里,积极形式下的自由进路,无疑呈现了某种负面的意义。

相对于自由的积极形态,消极形态的自由以摆脱外在的支配、控制、限定为指向。如果说,积极形态的自由蕴含着‚应当成就什么‛的要求,那么,消极形态的自由则更多地对以上要求持怀疑、否定的态度。这种怀疑、否定的立场如果单向地发展,每每引向放弃实质的、普遍的价值承诺。在摆脱、消解成为主要乃至唯一的选择和进路时,价值的认同、价值的承诺常常就失去了内在的根据,由此导致的,往往是消解意义的虚无主义价值取向,所谓‚后现代主义‛,便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消极形态的自由理想。后现代主义以解构既成的意义世界(包括价值原则)为指向,但在超越、消解、否定已有意义系统的同时,又不承诺和敞开新的意义世界。在摆脱、消解了一切之后,剩下的往往便是无意义感或虚无感。

不难看到,自由的以上二重形态各有自身的限定。与个人全面发展相联系的自由理想(个性自由),显然不能与之简单等同。如上所述,积极形态的自由取向固然肯定了人的创造性并确认了价值导向的意义,但片面地强调以上方面,又蕴含着独断与强制的偏向;消极形态的自由取向诚然有助于抑制积极自由可能导致的独断性与强制性,但自身又因缺乏价值的承诺而在逻辑上容易走向虚无主义。

从历史上看,孔子已提出了‚忠‛与‚恕‛的原则,所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内在的趋向是由己而及人,以自己的价值理想影响、作用他人,使之成为自我与他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恕‛则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包含尊重他人意愿、避免干预他人之意。前者展示的是积极的方面,但仅仅以此为原则,似乎容易导致将自己的理想或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从而走向独断;后者体现的是消极的一面,它对于前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蕴含的负面趋向显然具有抑制作用,但单纯坚持这一方面,也可能导向悬臵价值的理想。孔子将二者的统一视为实现仁道的途径和方式(‚仁之方‛),多少内含着某种避免‚积极‛进路与‚消极‛形式各自片面性的意向。

(选自2009年11月22日《文汇报》,有删改。)

8.根据全文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伯林将自由区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类,这一理解主要侧重于政治层面,同时,自由的以上二重形态,也涉及人的自由发展。

B.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各有自身的局限性,与个人全面发展相联系的自由理想虽不能与之简

单等同,但也和自由的以上二重形态一样具有局限性。

C.积极意义上的自由源于自我决定、自作主宰等意愿,意味着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实现具体的、多样的价值理想,表现为人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成就。

D.消极意义上的自由以摆脱外在的支配、控制、限定为指向,它蕴含着对“应当成就什么”的要求的怀疑、否定的态度。

9.下列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各自的负面意义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积极自由单向、过度发展,在个体层面上容易导向以自我的意志、观念、理想影响他人甚

或强加于他人。

B.积极自由单向、过度发展,在社会层面上将导致以某种单

一、普遍的范式塑造人,由此常

常进而引向独断的思维方式与强制的行为方式。

C.消极自由怀疑、否定的立场如果单向、过度发展,使摆脱、消解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选择

和进路时,常常引向放弃实质的、普遍的价值承诺。

D.消极自由如果单向、过度发展,往往导致消解意义的虚无主义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便

是消极形态的自由理想的体现结果。

10.下列对文章第五段中孔子“忠”“恕”原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忠”“恕”原则中的“忠”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B.“忠”“恕”的统一是实现仁道的途径和方式,这样就能够避免“积极”进路与“消极”形

式各自的片面性。

C.“忠”体现的是积极的方面,其内在的趋向是由己而及人,但仅仅以此为原则,容易导致将

自己的理想或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从而走向独断。

D.“恕”展示的是消极的一面,它以自己的价值理想影响、作用他人,但单纯坚持这一方面,可能导向悬置价值的理想。

11.请根据文章信息,谈谈你对标题中“双重扬弃”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等雪唐 敏

这是我在上海,遇到一场大雪后听说的事,上海是一座远离大自然的城市,是一座人满为患、疲乏和苍老的大城市,但我却听到了这个最富有自然气息的传说——等雪。当然,说‚雪在等雪‛的人说得极为简单。

江南大城市里的雪是留不长久的,像无数匆匆路过上海的外地人,雪过上一夜,至多两夜便离去了。去年的雪下来了三天,屋顶上还停满了雪,于是说话的上海人望望窗外的雪,说:‚呵,雪在等雪呢。‛这种说法像清澈的冷风吹过我的心头,清凉得异常醒目。于是我问:‚雪怎么会等雪呢?‛好几个人回答我:‚呐——是这样的,它也要找个伴呢,等下一场雪来了一同去。‛

我想不到上海藏着关于雪的这样好的传说。雪不是为人类预兆丰年的,也不是人类粮食——庄稼的被子,更不是天上落下来的面粉或糯米粉。雪就是雪,雪等的盼的是雪,与人类无关,雪的思维就是如此简单,如同它简单的传说。这传说如此精确地表达了雪的心情,因为江南的雪是短暂的,再也没有比江南的雪要等雪伴更困难的事了,所以江南的雪的爱情故事,才会埋藏在毫无自然气息的大城市上海之中。

雪对我是亲切的。在我小时候,遇到过一场南方罕见的大雪。下雪的那夜,我独自一个人睡在家里的房间里。早上醒来时,屋外一片灿烂的晴光,我以为太阳出来了。仔细一看,天还早,是强烈的雪光唤醒了我。从半开半闭的窗边,飘进来无声的小雪花,它们停在我的被子上,停在房间的地板上,停在我乌黑的头发上,除了我的脸上,雪停不住,化成湿湿的潮气。一层绒毛般轻盈的,极薄的雪盖住了我。小雪花一落到我脸上,就像被烫了一下,它尖尖的角便刺我一下,想跳开去,但已经融化了。我清楚地看着它们六角形的花样,在瞬间消逝。我还用眼角斜斜地看着自己头发上的那层发着蓝色光芒的薄雪,我不敢动一动,怕破坏了雪对我的抚爱和打扮。当我最终不得不起身时,长头发披落下来,我的脸和脖颈第一次感到了头发是这样的冷,冷得彻骨的清凉。雪装一下子全消失了,在我的身上化成热的雾气。

不过,那时候我还根本不懂雪会等雪的传说,我只是奇怪雪是最冷的东西,却表现出最火热的情绪。当时我明白的只是一件事:明白了为什么关汉卿在写故事的时候,会把热血和天上的雪联系在一起。童年看戏的时候,最想不通的就是热血化雪的联想是如何得到的。原来,雪真的是热的。

不过,我常叹息雪的热情太短暂,带来的却是长时间的寒冷。由于寒冷过于强大,以至人们彻底忘记了雪的热情,一谈起雪,都说冷。现在听到了等雪的传说,我沉默良久,世界上能让肉体感觉到的热,都是会消逝的。不消逝的热是不能用人的手来感觉的。不消逝的是等,是盼。江南是温湿之地,雪像梦一样容易消逝,就是这样,雪在短暂的生命中还不放弃等待和盼望,雪真是世界上最热情的造物。

于是我热切地盼望眼前的这场雪真能等到下一场雪。每天我都注视着屋顶上日渐消瘦的雪,每天都没有再下雪,雪病了,发黄、发黑,像枯萎下去的植物。它的伴还没来。雪渐渐地少下去,小下去,像一位乘船远去的朋友。到最后在最冷的朝北的瓦檐缝里,雪消失了,但是雪的伴还是没有来。这情景好像看着一个活人渐渐地死去,好像合上一本书,雪等雪的经历就这样变成传说,留在人们的口中。的确,并非所有的盼望都能如愿,但这场雪坚持了这么久才消融殆尽,它把等和盼留在上海的每个屋顶,就像他最初降临的样子。在整个冬季里,这份等待和盼望的热情都不会走。

记得在大雪化尽的前夜,夜半我惊醒过来,因为我听到了暴雨一样的声音,这强烈、急骤的雨声只有炎热的夏季才会有,而且玻璃窗上真实无妄地溅满了夏季暴雨那样饱满的雨珠。我渐渐明白过来,这是在化雪。雪如此要强,就是融化也在夜晚无人时。雪没有等到雪,它是难过的,当它不得不孤单地离去时,它痛哭了,它最后的眼泪还是那样滚烫,像夏天的暴雨。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第4辑)

12.文章说“但我却听到了这个最富有自然气息.......的传说——等雪”,作者为什么说“等雪”的传说是“最富有自然气息”的?(3分)

13.“每天我都注视着屋顶上日渐消瘦的雪,每天都没有再下雪,雪病了,发黄、发黑,像枯萎下

去的植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不吝笔墨,详细地描写小时候遇到的“一场南方罕见的大雪”?(4分)15.作者为什么说雪是“世界上最热情的造物”?试概括作者笔下雪的形象。(4分)16.散文贵在有“情”,唐敏的《等雪》在绘景状物之中,关注内心情感的抒发,向我们展示了一

个“情”的世界。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100字)(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高思诚咏白堂记

[金]王若虚

有所慕于人者,必有所悦乎其事也。或取其性情德行才能技艺之所长,与夫衣服仪度之如何,以想见其仿佛;甚者,至有易名变姓以自比而同之。此其嗜好趋向,自有合焉而不夺也。

吾友高君思诚,葺其所居之堂以为读书之所,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榜以‚咏白‛。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其口也。

一日,见告曰:‚吾平生深慕乐天之为人,而尤爱其诗,故以是云。何如?‛

予曰:‚人物如乐天,吾复何议?子能于是而存心,其嗜好趋向,亦岂不佳?然慕之者欲其学之,而学之者欲其似之也。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盖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求进甚急,而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是未可以乐天论也。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子则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乐天论也。虽然,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子以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则其势固有不得不然者。若其加之岁年而博以学,至于心平气定,尽天下之变,而返乎自得之场,则乐天之妙,庶乎其可同矣。姑俟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有合焉而不夺.也夺:改变。B.而榜.以“咏白”榜:标榜。C.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干:求取。D.合乎天造,厌.乎人意厌:满足。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慕之者欲其.学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B.慕焉.而不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不为.荣喜,不为穷忧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敛赀财以.送其行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以想见其仿佛..B.是未可以..乐天论也C.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D.虽然..,其所慕在此者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朋友高思诚,敬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为人,尤其喜爱他的诗歌,不仅把自己的居室修葺一新作为书房,还精选了白居易的绝句张挂在墙上。

B.作者拿高思诚与白居易进行比较,强调的是为人的自得、自在、自然,一个人只有知天任命,放旷通达,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才能无往而不得大自在。

C.在作者看来,高思诚以白居易为榜样,本无可非议,但是他为人过分注重得失,为诗雕镌粉饰,毫无自然任达的气派,其作为实乃附庸风雅,不免若人耻笑。

D.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坦诚直露,在近乎直白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憎恶虚伪、嘲讽做作的炽烈情感,也可领会到他关心年轻人的良苦用心。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物如乐天,吾复何议?子能于是而存心,其嗜好趋向,亦岂不佳?(3分)(2)子则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乐天论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22.诗歌首句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请问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23.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评价绝句,有这样的句子:“绝句意法无论先宽后紧,先紧后宽,总须首尾相衔,开阖尽变。”试以此理论分析本诗情感发展的特点。(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24.政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1)上述文字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思想?(1分)

(2)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下,你如何认识孔子的这一思想?(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2)昨夜西风凋碧树。。(《蝶恋花》)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4)故木受绳则直,,则智明而行无过矣。(5)颜渊喟然叹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草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常常受到人们的赞美,但有一个哲人却说:‚宁可扶树,不能扶草;草不成器,树可成才。‛

对于哲人的话,你有何感想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1.D(A项qù/qūqiǎo/qiǎoshǎi/sâ;B项îu/îufù/bìyǎn/yǎn;C项jī/qǐdài/yídān/dān;D项diàn/zhēnqiáo/qiàotā/tà。)

2.C(A项“融汇贯通”改为“融会贯通”,B项“愤闷”改为“愤懑”,D项“谐奏曲”改为“协奏曲”。)

3.B(A项,“过屠门而大嚼”,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C项,“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却想着另一方;“心不在焉”,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C项,“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讲明、对证或争论;“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4.C(A项语序不当,将“使用”放在“运输”后;B项成分残缺,“群体”后加“收入”;D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去掉“不准”。)5.④②⑥③①⑤

6.违禁对伊朗出口英公司遭美处罚

7.观点1:大学生要想成功,必须先练好“内功”。要“做一行爱一行,而非爱一行而做一行”,大学生在求职与任职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最初几年的工作经历是一个修炼“内功”的过程,从事一行就得在这一行内持续不断地做下去,机会只会对有恒心有实力的人慷慨。(或: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开始工作就想轻松拿高薪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经验,把经验挣到了比拿多高的工资都强。要相信自己现在的坚持是在为几年后的发展做铺垫。)

观点2:企业需要完善用工的软硬两方面环境。现在的中国,一方面宏观经济状况较好,缺的不是工作岗位,而是劳动力;另一方面,现在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对用工环境、个人待遇、成长空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提高工资,更要重新审视和完善自己用工的软环境,如培养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成长和员工的成长找到最佳结合点等,真正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落到实处。

(此题为开放题。观点明确给1分,言之成理给3分,表达简明准确给1分。)8.B(从文中信息看,“与个人全面发展相联系的自由理想”不具有局限性。)

9.D(“后现代主义”体现出很多特点,它在“无意义感或虚无感”方面与消极形态的自由理想相符合,但它不是消极形态的自由理想的体现结果。)

10.C(A项,将两个原则具体内容互换;B项,原文为“多少内含„„的意向”;D项,“它以自己的价值理想影响、作用他人”是“忠”的内容。)

11.“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都有它的负面意义。片面强调“积极自由”,蕴含着独断与强制的偏向;而“消极自由”因缺乏价值的承诺而在逻辑上容易走向虚无主义。所谓“双重扬弃”就是要克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各自的片面性。

12.因为“为人类预兆丰年”“是人类粮食——庄稼的被子”“是天上落下来的面粉或糯米粉”等常见的关于“雪”的传说都有“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的烙印,而“雪在等雪”与人类无关,与人类复杂的思维无关,体现了“雪”最简单而又本真的“思维”,精确地表达了雪的心情,所以说“雪在等雪”是最富有自然气息的传说。

13.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逐渐少下去、变色的过程,传达

出作者热切盼望眼前的这场雪等到下一场雪的心情。

14.说明雪对我的亲切之情,表现雪是热情的。为下文写雪不放弃等待和盼望作铺垫。

15.(1)因为江南之雪让作者看到,雪在短暂的生命中还不放弃等待和盼望,因而它是有生命的,是热情的。

(2)纯洁(简单)、热情(火热)、执著(坚持)、坚强(要强)。

16.作者竭力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受结合起来,既刻画了南国之雪的轻盈美丽,更绘出

了雪的纯洁、热情、执著、坚强的品质,从而使雪的外部特征与作者的自我情感浑然一体。读《等雪》,你能感受到作者内心蕴含的深厚感情——对雪的亲切、体恤和赞叹。这份柔情使全文处处浸透着温情与关爱,它正是作者内心美丽的展示。17.B(榜:题署。)

18.D(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代词,代自己/代词,他。B项:代词,他/兼词。C项:因为

/替。)

19.C(奇诡:奇特诡异。A项文中意为“模仿”;B项文中为两个词,“可以拿”;D项文中为两个

词,“虽然这样”。)

20.C(“其作为实乃附庸风雅,不免若人耻笑”错)

21.(1)像白居易这样的人物,我还能说什么呢?你能在这方面用心,这番爱好兴趣,怎么会不

好呢?

(2)您的诗却一味雕琢粉饰,难免会有夸张放纵之心从诗句中流露出来,这又不能与白居易相提并论啊!

22.化用《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借原诗的内容表达了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之情。

23.诗歌一、二句写别浦晚景,不仅写景,又暗合《诗经·秦风·蒹葭》的诗意,令人凛然生寒。

(1分)第三句用“谁言”二字,一反别后相隔千里的遗憾之情,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1分)最后一句又一曲折,将别后欢梦难觅,离人远去的凄楚推向高潮。(1分)全诗情感发展,正可谓先紧后宽,宽而复紧,“首尾相衔,开阖尽变”。(1分)24.(1)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2)孔子的政治思想强调“德治”,这在现代中国依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但我们还要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的标志,“法治”是现代中国的治国方针;第二,“法治”之法是符合最基本道德规范的普遍善良之法,道德仍是法治的基础,现代中国离不开“德治”;第三,现代中国“德治”的道德必须是以现代的道德观为基础,而不是以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德为基础。

25.(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26.参考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个人如果心中有仰慕的人,一定喜欢这个人的种种行为。有人选取这个人的性情、品德、才能、技艺方面的特长,以及这个人的穿戴服饰、仪表气度等等,以想象这个人的样子进行模仿。更有甚者,到了改变自己的姓名,与仰慕的人同名同姓的程度。这是他的爱好兴趣,自有他的道理,是不能改变的。

我的朋友高思诚先生,修缮自己的居室作书房,选了白居易的绝句张挂在墙上,题署书房名‚咏白‛。他大概是想每天在眼中玩赏,在嘴里朗诵白居易的诗啊!

一天,他告诉我说:‚我平生特别仰慕白居易的为人,尤其喜欢他的诗,所以题书房为‘咏白’,你觉得怎么样?‛

篇3: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浙江的第10份自主命题语文卷稳中有变。稳中有变是常态, 但变化之中透露的新鲜信息却值得关注。

跟2012年相比, 语言运用板块有3题更新, 分别是第5题词语排序、第6题寓意概括、第7题诗句仿写。这不是简单的考点轮换, 对考生来说, 第5题可能从未“模拟”, 第7题即便大量的模拟也于事无补。第7题的仿写示例由青天、芭蕉叶、露珠等意象构成一个有诗意的整体, 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表现力丰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仿得好就是一首诗;假如只会机械模仿句子形式, 充其量只能得基本分。

前4题的考点、题型与前两年无异, 但对学生结合语境辨析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第2题中“登陆”的“陆”是否该写为“录”, 仅仅盯着“登陆电子邮箱”很可能产生莫衷一是的感觉, 结合“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需输入密码”来辨析, 正确答案才能水落石出。第3题C项中的“热诚”与“热忱”, 词义有相通之处, 语法功能有所不同, 利用语感和多角度分析, 双管齐下庶可化难为易。A项“以至”是不是“以致”之误?考生也许会在此纠结。“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 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 (多指不好的结果) , “以至”同样可以用在下半句的开头,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果作者要强调“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是“倒金字塔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导致的, 应该选“以致”。如果作者只是想客观地陈述事实:“倒金字塔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两者程度很深形成了“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的结果, 就用“以至”。也就说, 此语境中用任何一个都是通的, 没有对语句意义和层次的精细体察怎么能深知其奥妙?

现代文阅读两道大题从选文取向到设题方法与2012年的试卷相仿, 却暗藏渴望突破的消息。第15小题“简要概括本文主旨, 并谈谈你的感悟”, 前者偏于领会作者本意, 后者鼓励个性发挥, 一实一虚, 力图将综合素质考查落到实处。浙江卷近两年的“大阅读”, 偏重于选择平易真挚的文字作阅读材料, 并不执着于“名家名篇”, 这样的取向较多地考虑了考生阅读的适切性, 对学生的考场发挥是有利的。但教学时应不受此局限, 可参考全国卷及各地试卷的选文样式, 广泛选择各类文本让学生练习, 使他们的阅读心理图式更加完备, 经验更加丰富。

古诗欣赏和论语阅读题目的变化, 集中表现在形式上, 古诗欣赏第21题, 要求写出与《秦中吟》中诗人情感一脉相承的杜甫诗句, 《论语》阅读要求补出宋朝真德秀《西山读书记》选句中的空缺部分, 看似仅仅增加考查“识记”的分量, 实则意在引导学生将积淀转化为表达能力。

应对这样的变化, 题海战术恐难以奏效,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才是良方。

二、冷观作文题:材料之误费思量

2013年的浙江作文题, 与“角色转换之间”“我的时间”两题相比, 文字简洁, 导向性、可写性、防套性原则贯彻得更加自然圆熟。与2012年题相比, 话题内蕴丰厚, 却能举重若轻, 这些方面都胜于往年。令人惋惜的是材料之一“作家国籍有误”, 平心而论, 这个差错, 并不影响考生答题与后续阅卷, 但它毕竟是个错误, 因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自在情理之中, 考试院就此专门向考生致歉也理所应当。

“失误”作为一个偶发事件, 自会随时间推移淡出人们的视线。可从改进命题和方便教学出发, 仍有必要对这道题作进一步的冷静审视。

题目提供的3个材料都是从刘再复的美文《童心百说》中摘录的, 三位作家表述观点的语言形式有些“文艺化”, 考生或许会感到陌生, 而且剥离了上下文, 其“所指”可能被模糊化。比如第一个材料, 在刘文中有这样的语境:“丰子恺一辈子研究孩子, 他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拐弯。艺术家的眼光如同孩子, 但需要有一点弯曲。孩子眼里直射的光芒能穿透一切, 包括铜墙铁壁。什么也瞒不住孩子的眼睛。安徒生笔下的孩子眼睛最明亮, 唯有他, 能看穿又敢道破皇帝的新衣乃是无, 乃是空, 乃是骗子的把戏。”引文之后有解说, 有例证, 其含义一望而知。但是, 将“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的”单独拎出, “直线”和“转弯”的意思就有些费解。好在3个材料本身又能形成一个整体, 联系其他两个材料, “直线”的意思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反过来, 破解了第一个, 整个材料组的奥秘也就豁然开朗:童心可贵—童心早泯—童心早泯后果严重。

至于引起热议的第三个材料, 笔者怀疑其恐怕不是《蝇王》的原话。题目引起争议后, “金华一中学老师”说“中文版、英文版”中都难觅此句踪影, “浙大一外国文学博导”也说不出这句话在《蝇王》中的确切出处。笔者读到《蝇王》的两个版本, 提到“童心”的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拉尔夫在这伙孩子当中, 肮脏不堪, 蓬头散发, 连鼻子都未擦擦;他失声痛哭: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为忠实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 (威廉·戈尔丁《蝇王》, 龚志成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第236页)

●在这伙孩子当中有肮脏不堪, 蓬头散发, 连鼻子都未擦擦的拉尔夫;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为忠实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 (增订本) 》, 王国荣主编, 文汇出版社1997年1月增订第1版)

12岁的金发少年拉尔夫是《蝇王》中的主要正面人物, 连他的童心也并非纯而又纯、洁而又洁, 他与猪崽子都参加了杀害西蒙的狂舞。在他得救的时候, 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的确有点明主旨的意味。刘先生据此概括出“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并作进一步发挥亦在情理之中, 反过来, 恰恰能证明这不是戈尔丁作品中的原话, 此其一。

其二, 刘文中没有直接引用《蝇王》原话的证据。《童心百说》第21节写道:“……二十世纪菲尔丁通过他的《蝇王》再次警告: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 那是真正的沉沦。然而, 人类忽略了卢梭与菲尔丁的警告。”“通过他的《蝇王》再次警告”, 这样的措辞, 既可以理解为冒号后边的两句话甚或仅第一句话是原话, 同样可以理解为这两句话都是刘再复先生阅读作品的感怀。当然, 这种感怀与《蝇王》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相悖。

三、聚焦审题难:拓宽思路抓基础

对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审题, 各方评论都说“有点难”, 究竟难在何处?

“材料的含义不容易确切把握”, 只是原因之一。就教师指导学生审题而言, 其难度更在于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所思所感”, 什么叫“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个材料的内容及含义是可以确定的, 但“所思所感”却因人而异。考生有可能对童心、童真的认识跟3个材料的含义完全吻合;有可能先前不这么想或不曾想到, 读了材料后完全认同。在这两种情况下, 考生一般不会有审题的困惑。

还有可能的是, 考生理解了材料的含义却不认同其观点, 或者虽不反对材料的观点却自己另有想法, 此时, 写作的学生和阅卷的教师都会纠结。笔者有次讲评模拟考试作文, 一学生当众发言说材料“爱自己所爱的人, 爱自己不爱的人, 爱自己的敌人”的观点, 跟她的价值观完全背反, 因此她写得别别扭扭、“一塌糊涂”。因为怕“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而不敢写自己真实“所思所感”的现象恐怕不是个别的。反过来, 考生真写了不认同材料含义的观点, 或者关注的侧重点与材料的含义不一致, 怎么办?

比如写“孩子的表现是天性的流露, 他们只知道好看、好玩、好听, 是成人用自己的眼光来评价孩子失去童真的, 这对孩子不公平”, 可以确定他写的是“所思所感”, 但是否“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阅卷者一定会有争议。

再比如写“失去童心是成长的必要代价”“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失去童真的历史”等等, 与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似乎存在不小的距离, 考生即便这样想了, 也未必敢写。因为考生难以判断到底有没有“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更不知道阅卷者会怎么看。

“范围”, 词典的基本解释是“周围界限”。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作文界限无非是“童真 (童真早泯) ”, 那么, 把作文要求改写成“结合材料, 以‘童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就能解决以上提及的困扰了吗?

但如此一来, 这个题的题型就从“新材料作文”蜕变为“话题作文”了。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倒退”, 笔者却不这么看。不妨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考试作文主打题型从“旧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演变历史。“旧材料作文”相对于“标题作文”有它的优势, “材料”能启发考生的写作思维, 又能规定写作的起点和由头, 防宿构、套作的功能较强, 但限制一多, 又会束缚考生的思维。而且, 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名为考作文, 实际考阅读, 也不合理。在“旧材料作文”陷入窘境之时, “话题作文”应运而生, 但它在引领风骚多年之后, 其不足显露得越来越多, 因“在材料与话题产生矛盾的时候, 以话题为准”, 开放度较大, 宿构、套作又乘隙而入, 因而被“新材料作文”取而代之。

新材料作文跟旧材料作文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其核心元素仍然是材料, 基本结构都是“材料+要求”, 不同的只是解释。余闻曾说:“旧材料作文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 新材料作文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 都视为符合题意。”[1]对此笔者曾建议:“‘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 都视为符合题意’之类的意思, ‘所供材料可用可不用’之类的允诺, 要在题目本身表述出来。”[2]

牵动题型变化的根本动因, 是业内对“真实作文”的追求和倡导。这“真实”的含义主要有两层:是考生自己在考场里写出来的, 不是宿构、套作 (写作的真实主体) ;写的是考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 (主体的真实想法) 。所以, 关键是要找到有助于学生写出“真实作文”的好形式, “限而不死, 放而不乱”, 具体题型则可以不拘一格。比如2011年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作文题, 材料之后只问了一个问题, 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来回答:“对在现实生活中保留我国传统生活礼仪, 你是怎么看的?”指令明确, 限制性和开放度结合好, 这就是好题目, 至于是不是要给它一个“问题作文”的名称, 那倒不重要。

考试作文审题难, 几乎必然会造成一种结果, 那就是“重视审题”的口号会分外响亮起来。笔者以为, 应试作文以切题为要, 应试指导时当然要教育学生重视审题, 并且通过必要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扣题能力, 但是作文教学却不能被题型和难度的变化所左右。

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至少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 (包括亲见亲闻亲历的“第一生活”和得自阅读的“第二生活”) , 然后把自己的真实体验、独到之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 才应该是写作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即便是为了应付考试, 也不能把整个高中写作教学窄化为审题训练, 因为“知道要写什么”尚可临阵磨枪, 而“能写出什么来”则有赖于长期的训练和培育。□◢

参考文献

[1]余闻.传统与创新兼备——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题解析[J].中学语文教学.2007 (07) :68~75.

篇4:特色鲜明的浙江高考政治试卷

自2009年浙江高考开始采用新课标自主命题以来已整整五年,搜集整理近五年来全国高考浙江政治卷的主观题设问我们不难清晰的发现,浙江试卷已以其特定的设问模式给人以深深的印记:本文主要从主观题设问的角度,整理浙江课改以来高考试题。截取设问中明显以“运用某某知识”为限定的设问,以试图探析其主观题命题思路从而为高考复习提供有益借鉴。

一、依据呈现:用事实说话

5年来浙江高考政治直接以:“运用某某知识”的设问汇总如下:

2009年:第40题第(2)问设问为: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10分);第41题第(3)问设问为: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

2010年:第40题第(2)问设问为: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第41题第(2)问设问为: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14分)

2011年:41题第(2)问: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便于叙述以下描述省略设问其他方面)。

2012年:40题第(1)问: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41题第(2)问运用“政府职能”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第(3)问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

2013年:40第(2)问: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3)问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41题第(1)问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第(2)问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特色分析:焦点访谈

通过以上依据呈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浙江高考政治试卷在设问模式上以强烈信号传递着:重主干知识的同时把握要点内容,设问范围、知识切入点等于细微处见实力,知识范围限定更加明确,同时这种设问频率大幅提升,從原来的基本上两道题到2012年的3道题,尤其是2013年的四大设问均以此模式进行,分别考察必修四大模块的内容,且分值较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即便在2011年只有一个但是在当年的40题第(1)问中明确了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第(2)问运用“辩证否定的实质”的知识。如此具有针对性的设问在其他省市是不多见的。

从设问的数量上及内容上看浙江高考政治卷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由单一知识的限定到单元内部的逻辑剖析进而达到模块内部知识的整合,再到模块间的跨越,最后又回到单一知识的过程:如从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到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再到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还有运用“政府职能”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最后又回到单一知识的设问上,似乎有千帆过境,万木争春,曲折回荡,流连忘返之感觉,让人一言难尽。

在笔者看来浙江试卷的如此设问模式必将得到大力弘扬,这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客观公正的考察了学科知识,在有利于高考的公平竞争的同时更富梯度和区分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命题行为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可操作性强,同时从浙江高考政治试题的选材背景等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立意深远以求情感升华,考察知识到位旨在能力提升的命题范式并不是简单的命题模式套用,而是彰显学科情怀。如2013年浙江高考政治卷主观题在选材中把生态文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梦想中国有机结合,设问用辩证的哲学思维(对立统一的观点)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与综合国力)然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彰显政治学科精神,大器天成、浑然一体,回味无穷。

三、价值引导:中国好声音

浙江高考政治如浙江卫视一样传来了美妙的声音,这种声音少有因设问范围的定位引发广泛争议,给一线教师基本指明了教学的“边界”。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改革路径让人们看到了“迈小步、不止步”的革新思维,“用知识、考知识”的能力要求。选材和教材只是一种载体,用“材”才是真正的目的。针对浙江高考政治试题的这种命题特色,在复习备考中,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个个方面。

1.精心织网,潜心打渔

在过去的试题命制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运用《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认识的反复性等类似于这种模式作为范围限定,而且限定相对宽泛,而浙江卷则不然。针对浙江政治试卷的这个设问特点,要想从容应对高考试题,精心织网,潜心打渔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网看做是教学大纲和考纲,那么这里的“渔”就是教材知识和考点。要处理好网与渔的关系,就必须做到疏而不漏。至于如何织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我看来,模块内部知识整合与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可或缺,务必做到在模块内部把微观知识点形成知识板块。如图1所示,以“宏观调控”为中心形成网状知识,同样我们可以以“市场调节”为中心,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价格、消费、企业、就业等等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与考纲中可能成为命题兴奋点的知识要点;至于模块知识之间:我们也必须找到内在的联系:如能将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与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能将经济生活的经济全球化与政治生活的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生活的文化多样性等有机结合(如图2所示);把政治生活中的群众路线与生活与哲学的群众观点等知识有机结合,全面把握命题可能出现的交叉点,构建一个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网络,做到胸有成竹,目无全牛,必能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左右逢源。

2.看云识天,埋头赶路

目前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熟悉的问题不得分,会做的问题得低分,拿到参考答案学生一看就懂,老师一讲就会,但是高考时同学们往往跳进了美丽的陷阱,一做就错,似乎高考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知识不到位,基本规范、学科思维品质不到位,学生不能做到理据有效对应、事理交融、论证得力。

纵观浙江高考政治试卷,大有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答”不同之特点,题型基本一致,设问形式十分相似,甚至把重点、难点作为常考考点,如2010年第40题第(2)问与今年40题的第(3)问均考察了 “对立统一”的观点,但答案略有出入,如何有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看云识天,埋头赶路,要知道高考考了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正确的处理解题套路与思路的关系。高考是命题者与一线教师及广大考生之间博弈的一个过程,任何一方都不能简单的以不变应万变,但命题立意肯定是“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材料选取肯定是折射“时代精神、彰显学科特色”的,答案设置也必然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所有考核必将围绕高考政治的四大能力展开,这无疑要求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以“政治人”应有的民生情怀理性看待社会问题,从而回归教材,能对教材重点内容准确完整识记、简洁流畅复述并与具体情境有机对接,进行论证描述,既要牢牢把握答题套路,更要彰显解题思维,在深入挖掘教材知识深度的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命题模式套路的宽度与跨度,有所同必有所不同,同中求异,异种求同,从而达到异曲同工。

篇5: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yè)着江南的灵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给村民带来了诸多真实慧。

B.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不是凭飓风般的激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gèn)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一代娴熟的手艺。C.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qǔ)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艰不摧的强大战斗力,使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bǐng)史册的长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关于公元前3000~前1700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多。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为主要食物。[甲]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土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

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大相径庭。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在更南部的东南亚大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代,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农业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乙]在这些地区,季风是决定性因素:一年中有半年下雨。实际上这半年几乎天天下雨,其他时间则是干旱。雨季和旱季的明显交替意味着当地有洪涝,然后是土地逐步干旱。[丙]各种根茎作物天性都适合这种气候条件;水稻也是如此,它是季风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积

B.大相径庭

C.虽然

D.逐步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上课的批评。

B.《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一直在进行。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5.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各不超过25字)(3分)

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小姜通过QQ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3万元。

60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利: 弊: 6.请根据画面的内容,为邮局写宣传语。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50字。(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10分)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作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应。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所以,单独个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正因为如此 ,群体既可以成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久。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由于人多势众,他们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能” 或“做不到”;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因为,他是有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但是,群体则不然。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越货的想法,恨不得马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响。比如:拉丁民族的群体和英国人的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最近法国历史中的事件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说明。25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后,关于谅山战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

导致政府立刻垮台。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7.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B.“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C.“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D.“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出杀人越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9.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高原。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白。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平日里显著的界线。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可是,在一户正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有的人戴上了连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谁家能有那么多那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

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我的心头。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一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一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雪满碗筷。”(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飘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10.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4分)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分)12.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5分)13.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凌 室 记

[元]叶祐之

凌室,所以藏冰。古者日行北陆而藏冰,故《豳风》之诗有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而藏冰、启冰,亦燮理阴阳之一事。《周礼》凌人掌冰,于凝阴冱①寒而藏之,阳气毕达而启之。食禄之家,与夫冰食丧祭,无不与焉。其藏之也时,其用之也周,是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雷出不震,无灾霜雹,厉疾不作,民不夭札。故藏冰、启冰,乃圣人燮调辅相之职也。上而宰相,下而州郡,皆所以任燮调之责,必使阴阳无愆伏之过,为能尽其职。

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光(今河南潢川县)之判官张公士政,于至正壬午冬,言于监郡卜颜不花曰:“予见京师与所在州郡有司,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济酷热。而光独不然。吾为凌室,候有冰而藏之,可乎?”监郡曰:“可。”遂筑室于城之北门,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工未毕,而夕大雪,平地盈尺,层冰如阜,人以为瑞。公命斩之,纳诸室。及竣而河冰以泮。盖一念之诚,有以感召之。时壬午冬十有二月也。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事也。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况为凌室,藏冰、启冰,观阴阳寒暑之变,以察消息盈虚之理,是亦为政之大者。夫子作《春秋》,无冰必书,纪异事,为经邦大训。此殆非或人之所知也。予故书于凌室,以见公之为政,他日居于庙堂,而辅成化者,盖基于此。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全元文》)注①冱(hù):水因寒冷而冻结。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凌室,所以藏冰

所以:用来„„的。B.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燮:协和;调和。C.是以冬无愆阳 愆:过分,引申为失调。

D.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 董:通“懂”,懂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冰块和冰窖做成简易的制冷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B.作为掌管冰室的张公见各地都没有藏冰、启冰的措施,便向监郡请求藏冰。工程未毕,傍晚就降大雪。砍下冰块收藏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开始融化。

C.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周礼》等文献来说明藏冰、启冰的重要性。赞扬张公为政之道能关注阴阳变化盛衰消长,希望他将来辅佐皇帝完成教化。D.藏冰、启冰长期用于祀祷、巫祝等古老的仪式,祈求消灾弥疫、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藏冰、启冰之礼在古人心目中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典。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4分)(2)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事也。(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9~20题。(8分)

一 枝 春 除 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①、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②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注①喧填:即“喧阗”,哄闹声。②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19.这首词描绘了“过年”时辞旧迎新的情景,让我们想起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分)20.宋代歌咏除夕的诗词很多,但被公认为佳作者甚少。此词能被称道,在于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2题。(6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韩非子·五蠹》)2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

,韩非子主张

。(2分)2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论语》)(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

(李密《陈情表》)(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李嘉诚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励志格言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1.B A项,“慧”应为“惠”。C项,“曲”应读“qū”。D项,“艰”应为“坚”。2.D D项,应改为“逐渐”。

3.B B项,乙句第一处句号应改为逗号。

4.C A项,成分残缺,“落入”的宾语中心语残缺。B项,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杂糅。D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

5.参考答案 利:盗窃现金行为将减少,市民能轻松享受公共服务。弊:易滋生 网络诈骗,排挤高年龄群体。

解析 新闻类压缩语段要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

6.答案示例 远在天边还是近在指尖?写一封信仿佛开一扇门,让你用力拥抱思念的人。

解析 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方法的要求。此题属于描述图片类的题目,注意突出主题“为邮局写宣传语”。

7.B 从“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单独个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等中可知,B项是正确的,其他几个选项无依据。

8.D D项,“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体现的是群体的种族特征。

9.参考答案 ①群体极易冲动。②群体表现多变(易变,不稳定)。③群体狂傲野蛮(不可一世)。④群体特点受种族特点影响。解析先圈出“群体”特点的语句,然后进行概括。如“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等,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10.①很传统。这种露天饮宴在陕北流传了几千年,体现了一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②很独特。雪中婚宴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给人以强烈震撼。③很质朴。酒席摆在露天院子里,雪花纷纷融入“热腾腾的菜肴”,人们“乐滋滋”地喝酒猜拳,既质朴又热闹。④显气概。参加雪中婚宴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他们的骨头在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生命烈焰,粗犷而豪放。(写出其中两点即可)11.①联想拓展。由眼前的雪中婚宴联想到“这块苍凉的土地上”的许多事情,拓展了文章意境,丰富了表现内容。②借景抒情。由婚宴中“纷纷落雪”之景的触动,抒发了对拥有“强健的灵魂”的陕北人民的赞美之情。③揭示意蕴。以“一把明晃晃的雕刀”比喻雪花,揭示了类似雪花的“艰难困苦”,能够“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12.①景观对比。如首段大雪仿佛把“整个世界”冻结成“没有了一点儿活气”的自然之景与院子里人们“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的人文之景对比,突出了雪中婚宴场面的喜庆和热闹。②人景对比。如菜肴顷刻变冰凉、筷子马上落满雪花等与客人们依旧乐滋滋地饮酒、猜拳对比,展示了人们的兴奋和快乐。③事物对比。如“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与“在院子摆开阵仗”举办婚宴对比,肯定了这种婚宴的特色和文化底蕴。④神情对比。如主人“满怀歉意”的解释与客人异口同声的“没甚!没甚!”对比,体现了陕北人纯朴、豪爽、大气等性格特点。⑤

精神对比。如“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等奔腾昂扬的奋斗精神与“柔弱”“萎靡”“颓丧”“消沉”等精神状态对比,彰显了陕北人民的勇敢、顽强、坚毅和气概。(写出其中三点即可)13.文章通过对“雪中婚宴”场景的描写,借助联想由此及彼、从外而内地拓展到传统的习俗风情,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切喜爱和对陕北人民精神文化的由衷赞美。①扣住“雪中”。婚宴从开篇到结尾,都处于“雪中”这一场景,“雪”贯串全篇,从“雪花”纷扬到天地一色,从“雪”落到餐桌、人头、衣服到筷子、菜肴,从“雪中”的别致场面到“雪中”人们的精神气度,人人都在“雪中”,事事均关“雪”,既让人“震撼”,又令人“沉醉”。②突出“婚宴”。由标题可知,“婚宴”便是中心词,故文章笔墨着力泼洒在“婚宴”之上,院子、餐桌、菜肴等静态事物,猜拳、唱曲、吟诗、伸筷子、喝几盅等动态行为,都渲染了“婚宴”的喜庆热闹和诗情画意,也表现出传统习俗的质朴与陕北人民的粗犷,深化了作品主题。14.D D项,董:督责,管理。

15.C C项,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递进。B项,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引出对象。D项,动词,担任/介词,对。16.B B项,不是各地都没有,是“而光独不然”。

17.答案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解析 解答断句题的前提是能够读懂大意,能分析短语结构,其后找出标志性字词。

18.(1)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

(2)有的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中掌管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参考译文 凌室是用来贮藏冰块的。古时候,每当太阳运行到北陆虚宿时(即冬天)人们就储藏冰块,所以《诗经·豳风》中有诗句说:“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送进冰窖藏,二月里取冰行祭礼,献上韭菜和羔羊。”而藏冰、用冰,也是调和阴阳的一件事。《周礼》中记载凌人掌管冰块之事,在阴气凝聚阴湿寒冷的地方藏冰,在阳气浓郁的时候启用冰块。享受俸禄的人,赐予他们冰爽的食物丧祭,没有不赐予的。贮藏它恰到时机,使用它也非常周密,因此冬天没有酷热,夏天没有阴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雨;雷鸣不伤人,霜雹不成灾,瘟疫不流行,百姓不死于传染病。所以藏冰、用冰,是圣人调和阴阳辅佐(上天)的职责。上至宰相,下至州郡长官,都被用来委任以调和的职责,一定不可出现气候失常、阴阳失调的过失,这是尽到了他的职责。

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的判官张士政先生,在至正壬午年冬天,对光州监郡卜颜不花说:“我看京城和它附近的州郡主管官员,在仲冬时节必定收藏冰块备用,酷热时节用来缓解溽暑。只有光州不是这样。我作为掌管冰室的长官,等到有冰就封藏,可以吗?”监郡说:“可以。”(张公)于是在光州城北门筑造冰室,命令属官万文宝监督建造工程。工程还没完结,而傍晚就下起了大雪,平地上积雪超过一尺厚,层层冰雪堆得像土山,人们都认为这很祥瑞。张公命令把冰砍下运输储藏到凌室,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融化了。大概是一个念头真诚,把它感召来了。这时是壬午年冬天十二月。有的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中掌管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

我听说张公执政光州,稳定物价,体恤百姓,抑制豪强,扶持良善,去除积久的弊端,审理滞留未申的冤狱,没有不协和调理的事情。况且建造冰室,贮藏和启用冰块,观察阴阳寒暑的变化,来考察消长盛衰的道理,这也是为政最重大的事务。孔子著《春秋》,不结冰的现象一定要写进去,当作奇异的事件记载下来,作为先王圣哲治国教诲的话语。这大概不是平常人所知道的了。我因而写了《凌室记》这篇文章,用来表现张公的为政之道,(张公)将来身居朝堂辅佐皇帝,完成教化,大概也是以此为根本。所以不可以不记下来。19.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语言生动形象。用“爆”“惊”“喧填”“腾”等最能造出声势的字眼来渲染佳节的热闹。(2)场面生动形象。①爆竹连连,箫鼓喧阗;②宴席上歌声清圆,纵情豪饮屠苏酒以迎春;③天未破晓,外面已经车马盈路,热闹非凡。(其他合理的分析可酌情给分)21.参考答案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德治 以法治国/法治

解析 读懂材料内容是关键。两则材料,其中一则出自课内,一则出自课外。课外材料内容可以从课内的得到提示。

22.参考答案 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劝导民众,民众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认为“人性恶”用情感道德教化是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大意对即可)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本质区别。

参考译文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但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归顺。

现在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父母训斥他,他不悔改;老乡责备他,他无动于衷;老师教诲他,他不肯改变。把父母的慈爱、老乡的品德、老师的智慧这三样美好的东西,一起施加到他身上,然而他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也不改变。直到地方官吏拿着官府的兵器,执行国家的法令,到处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感到恐惧,改变了坏品行,纠正了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等待官吏执行严厉的刑罚。

篇6: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杨炯在《从军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投笔从戎,从军报国之志。

《月下独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写热闹的饮酒场面,实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2.古诗文默写。(4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3)《沁园春 雪》一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商山早行》中满足“音韵铿锵”“意象具足”、的特征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议论文阅读(共8分)

①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做学生与当老师,享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学生必须无条件尊敬老师,所谓“天地君亲师,老师是神职”,无不在宣扬为师者的神圣;老师呢,似乎只要尽心传授知识就行了,至于尊不尊敬学生的人格,是不是尊重客观真理,那是无足挂齿的。其实,真正的“生道”(做学生之道)与“师道”(当老师之道)有着别的内涵。

②1898年,时年16岁的蔡锷来到长沙时务学堂读书,当时担任他的老师的正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谭嗣同,来自偏僻小城却满怀爱国激情的蔡锷接受了维新思想,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军事活动。时光总是催人成熟,当蔡锷经的世事多一些,他感觉靠封建统治者内部革新以达国家富强之目的,其难度堪比登天,他与乃师在思想上进行了切割,转而主张革命。1911年10月30日,蔡锷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率领新军炮轰清政府的政府机关,以响应武昌起义。成功后,他被推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③蔡锷一生非常尊重梁启超,以有幸做过他的学生为荣,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方面尊师,一方面又与时俱进,舍弃老师不合时宜的学说,向真理致敬。④“生道”的最高境界是服从真理,“师道”也同样如此。钱学森当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时,物理大师冯·卡门是他的导师。某天,钱学森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的一项研究获得了成功,当他将结果告诉导师时,导师听了很久都没明白,于是不耐烦地打断说:“这不可能,一定是你弄错了。”钱学森的内心非常郁闷。正在他苦苦思考该以何种方式让老师改变态度时,冯·卡门敲门了,向钱学森深深鞠了一躬,满脸歉意地说:“我思考了一个晚上,觉得你的科研成果是正确的。我向你道歉。”有人对冯·卡门的道歉之举不以为然,老师没有必要向学生道歉。冯·卡门回答:“我是在向真理与科学鞠躬,这是一个科学家最起码的道德。” ⑤“生道”与“师道”最后都要走到真理的路上,真理指向哪里,“生道”与“师道”就奔向哪里。原因很简单:求知也好,传道授业也罢,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了解事物的真相,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尊敬与管教,都必须建立在大家携手开掘真理之矿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⑥不看重真理的教育,即使将老师捧上神位,它也培养不出真正的人!【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小题2】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填写下表。(3分)①

传统中国社会,老师和学生待遇截然不同。本论

生道最高境界要服从真理 ② ③

冯·卡门在误判钱学森的成果后主动向他道歉。结论

不看重真理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人!【小题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如果作为一个道理论据放到文章的第②段合适还是第④段合适?(3分)

2.说明文阅读(共8分)醴陵瓷

①釉下彩瓷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②过去,醴陵瓷器只是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

③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④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种,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由于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宽,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故宫博物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仅7件,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不过17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造型富于变化,而趋于活泼。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规,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却经常将传统的器形和其他外来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绝没有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的气质。

⑤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其繁琐与复杂,且难度极高。首先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沉淀、滤渣、吸铁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而真正的成型则需要艺人将瓷体打磨的十分轻薄与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非具有十多年制作经验的技工不能胜任。它的彩绘用色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画,让色料饰于胎釉之上这对画师技艺要求就非常之高。烧制前的祭奠窑神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因为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

【小题1】根据文章,说说烧造初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存世作品不多的原因是什么?(4分)【小题2】阅读链接材料,完成后面问题。(共4分)【连接材料】

釉下彩瓷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窑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但其胎质和瓷釉都较浑厚朴实。长沙窑有釉下褐彩、釉下绿彩等品种,这些品种都是单彩或双彩。长沙窑瓷器的历史也很短,文献中少有提到宋代以后的长沙窑瓷器。

2012年6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专家齐聚长沙,共商长沙铜官窑的复兴大计。会议最后形成了“长沙窑复兴计划”。该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发掘长沙窑千年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和创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播千年瓷都文明,培养和聚集陶艺人才,复兴长沙窑。(1)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长沙铜官窑和醴陵瓷工艺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3分)

(2)结合文章第②段的内容,说说“长沙窑复兴”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借鉴?(1分)

3.(17分)

快递(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歉。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小题1】文章围绕“快递”展开叙述,标题“快递”是文章的线索。请你换个角度为文章拟一个新的标题:(2分)

【小题2】根据语境,请具体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是怎样的?(6分)(1)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小题3】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6分)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小题4】“我”被小伙子的无礼气得“歇斯底里”,可第④段写“我有些难受起来”,你知道“我”难受的原因吗?(3分)

1.阅读下文。(12分)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__________,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俱为安思顺牙将__________(2)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小题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小题3】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2.阅读下文(7分)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_______________也。【小题1】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1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3分)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小题3】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一)(6分)舟上 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小题1】徐照是温州诗人,他与徐玑、翁卷、赵师秀诗风相似、旨趣相投,而且字号中都有“灵”字,人们称他们为“”。(1分)

【小题2】诗中描绘了小船逐潮、江畔人家、晓光侵月、等江南常见的景致。(2分)【小题3】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中的“贪看”、“不知”表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3分)

2.【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①。能不忆江南!〖注释〗①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小题1】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一个“”字来直接赞美江南。(1分)【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来江水绿如蓝”。(3分)

3.古诗词赏析(4分)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小题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2分)

【小题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分)

1.作文(40分,含写字分5分)

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同学帮助了你,书籍启迪了你,大自然教育了你„„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要心怀感激。请你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上一篇:党支部经验下一篇:我依然倔强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