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

2024-07-22

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通用6篇)

篇1: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

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北京市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区域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关键路径。以国际化教育视角全面解读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做好示范高中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为导向,在理念上把握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在课程上融入国际先进元素;在方式上重视技术革新,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文化上深化沟通和合作,拓展学科国际视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来自中国教育的声音。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示范高中;实践

一、国际化教育实施的动因与意义

(一)国际化教育实施的动因

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形成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与话语系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逐步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教育国际化就得结合多方力量的配合,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学校肩负养核心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充分响应北京市西城区解决多元化入学目标。西城区中学生家长群体以60后、70后为主体,家长中从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校科研人员、高新技术人员占较大比例。针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循规蹈矩的“高分式”教育,而是偏向更为多元化的模式,希望学校提供个性化、能力优先、具有职业前景的发展模式,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国际化的教育体系。从上述学生家长的特点和需求可见其对学校国际化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

(二)国际化教育实施的意义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科尔就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阐述。在他看来,教育的视野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学者也不存在国界的划分,任何时候都承担着推广人类知识和人类彼此了解的重任,通过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全人类的发展;除此之外,诸如通货膨胀、贩毒走私活动、核战争、环境保护等问题都属全球性的问题,必须全球共同而对,联合解决,这就要求各国间能够相互理解,不断沟通,协同合作;当今社会的国际关系己不再是某个领袖的独角戏,也成为专家、学者、技术顾问、传教士、商人、旅游者的舞台。因此,一个具有全球意识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才会成为主角,拥有相对优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顺国际潮流而动,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熟悉国际经济运作,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熟练掌握最新国际技术的人才趋之若鹜。高等教育是培养尖端人才的有利阵地,适应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北师大女附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学校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关注。毛泽东、刘少奇、江泽民、李鹏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贺龙、陈毅、王岐山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

学校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闻名全国,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实验中学的高考成绩始终处于北京市前列,每年约有百余人升入哈佛、耶鲁、加州理工、麻省理工、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有25%左右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11年高考成绩文科位列北京市第一,理科位列北京市第二。

(一)丰富深化国际交流活动

实验中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马来西亚副首相、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比尔?盖茨等曾先后到校参观考察。学校与十几所境外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签订“直通车”协议或“校长推荐计划”,是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的生源基地校,还是联合国全球对话学校和世界遗产青年教育中心。与当地友好学校的师生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和学生个性发展与领导力等领域的研讨,还在社区开展宣传中华文化的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实验中学师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印记,师生的活动受到当地各界的赞誉。

实验中学目前已建立三年以上姊妹学校、友好学校关系并长期固定合作的学校有26所,涵盖欧美、亚洲多个发达国家。实验中学从2007年开始,分别协助意大利热那亚高中学校和美国华盛顿国际学校建立了孔子课堂。其中与华盛顿国际学校的孔子课堂项目已经被美国大学理事会亚洲协会列为孔子课堂的示范学校。形式多样的交流互访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能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去观察、学习和思辨。

(二)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中学重视富有特色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拓展,自2001年开始就探索和实施与国外高校建立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目前已为学生开创了近20个大学直通车通道,学校分别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覆盖约7个国家的重点大学合作,并签署了直通车项目协议。被学校推荐进入大学直通车项目的学生无需提供SAT或托福、雅思成绩,学校作为直通车项目的考点,各大学直接进入实验中学组织面试和笔试,同时结合学生三年的学业成绩以及个人的在校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择优录取。部分合作大学还为直通车项目的学生设有数量不等的奖学金。

迄今为止,实验中学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已进入第14个年头,一直为学生最终选择心仪的境外大学和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它不仅为学校的国际部学生提供了多通道的出国留学项目,而且为高考班的毕业生提供了富有特色的“高考后”出国留学直通车项目,为高三毕业生开启了高考与留学的“双保险”计划,更为那些与自己的高考第一志愿失之交臂的学生提供了多重选择,从而弥补了“高考一锤定音”的弊端。

直通车项目为实验中学的学生进入世界名校开辟了一个新的优质通道。通过不断拓展特色合作项目,实验中学已逐渐形成了国际化品牌效应。

(三)课程国际化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实验中学经由合作项目办学,整合境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精髓,融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本土高中课程,进一步为实现实验中学的办学目标服务。实验中学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一直致力于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符合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的国际化创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2013年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的毕业生96%被美国前50的大学所录取,2014年毕业生97%被美国前50的大学所录取。

(四)信息化带动国际教育发展是新趋势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国际化是实验中学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趋势,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可以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力度,从而深化培养学生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

为了积极促进实验中学师生与其他国家友好学校师生的教育交流,促进文化理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际竞争的能力,实验中学与美国友好学校明尼唐卡高中共同研究,开发并建立了课程资源共享的网络课程“中美文化比较课程”和“国家遗产认识与保护课程”。

网络课程已经开展了四个学年。通过互联网的功能,两国学生不仅在跨文化方面做了非常有趣的发现和探索,增进了相互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学科领域也做了许多交流,使两国的学生对彼此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业价值等方面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

此项目已经趋于成熟阶段,其成果得到两校的认可。双方已经达成共识,给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并且完成学业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授予学分。

三、对未来国际化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模式

1.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国际化教育的主体

实验中学与国外富有特色的中学、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学生需求多元化,学校在引进国外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开设国际青年经济课程以及人生规划课程、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近5年的实验,通过取精用宏的学习与借鉴以及本土化的精品课程设计,实现国际化教育的特色互补和优势叠加。

2.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国际化教育的保证

2006年实验中学被国家汉办认定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青年教育中心基地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联系学校”同时还是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以及美国大学理事会授予的美国大学学分课程先修资格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所积累的经验,2010年实验中学成功地与美国都柏林高中合作,开辟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新型的国际教育模式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3.良好的师资储备是国际化教育的基础

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对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每年都积极承担国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为期一年的国外进修项目,国家汉办下派的赴国外语言教师项目和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委派的对外汉语教师项目。仅2013年至2014年,实验中学就派出了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2名。学校要求外派教师除了完成项目任务外,同时根据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情况,按照教师在国外的具体工作内容,撰写校本课程研究论文,或者相关的科研论文。培训后的教师均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成为骨干教师。

(二)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的策略选择

1.推进教育创新

注重在“志趣能合一”的引领下夯实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大力推进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既可丰富式推进(如开设汽车、金融、人体医学、法学、微电影等实验组);也可加速式推进(如设立科技班、数学班);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如专门开设CPS--创新、实践、服务资优生必修课与LO--领导与组织资优生必修课,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领导、组织能力)。

2.关注模块选学

开设国际部课程,并且充分注重课程改革中注重先进元素的融合、突破,构建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学校课程图谱,提供多个科目与模块的选学(许多科目直接从国际课程中提取与融入,如《宏观经济学》),且注重这些科目与模块的现代性,积极推进基于数字平台的课题探究与研究性学习。

3.数字平台学习

首先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包括审视数字化环境下学科基础知识与推进整合数字化内容的科目、模块开发;然后建构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如学校关注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的融合,构建现代仪器与分析等数字化创新实验室;三是形成全国领先的、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全域管理、全程管理和即时管理(如校车GPS系统);最后借助数字技术平台推进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如借助远程网络技术开展中美学生视频交流、京港校际辩论赛等。

参考文献:

[1]唐盛昌.学校教育国际化探索:借鉴改革与衔接对话--对上海中学教育国际化探索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1(12).[2]邵蓉.校本视野下的教育国际化--无锡市东林中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之路[J].科学教育.2012(1).[3]王少东,朱军文.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与路径设计[J].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篇2: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

摘 要 目前国际化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轴心机构―高等院校,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职能从通过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来培养人才,进而转变为科学创新、技术更进来挖掘与开发人才,力图将智力输出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关键词 国际化 高等教育 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面临来自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竞争和挑战,中国迫切需要融入世界文化圈,就必须培养一大批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和科技、具备高水平理论基础、学术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必须认识并主动适应社会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与国家化接轨。

1国际化背景下对高校教学的挑战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管理都发生了系统性的变革,这要求中国的高校教学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教学改革,以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进而培养出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水品过硬、专业技能高强的高素质人才。在国际化背景下,除了高等院校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体制要发生改革之外,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也应该转变思想观念。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院校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创新与改革,将传统的以掌握知识为主的“维持性学习”转变为以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国际型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高超学术水平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高校的职能并不只是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多元化智力发展和综合能力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化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注重高深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环节的构建。但是我们当前高等院校的大学教学最缺乏的就是这一项内容。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正视这项困难与挑战,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办学模式,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培训和技能更新,从而促进中外学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甚至促进国家之间的教育文化合作。

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中所运用到的现代化设施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我国高等院校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让教学信息传递更方便快捷。

2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教学模式

2.1启发式教学

高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与研究。学校的教学组织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课堂纪律,而是以增强教学效果为前提的。启发式教学与我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法教学是截然不同,这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师提问越多,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探索欲以及逆向思考能力。启发式教学可以在每周安排一次研讨课,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师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和辩论,促进教学互动。

2.2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组织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主选择课程类型,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学习时间,同时也可以自行设置符合自己个性和爱好的主修计划。在课堂安排上,教师以讨论课为主,围绕若干个讨论话题,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在作业设置上,可以采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不设置标准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发散思维能力。

2.3平等性教学

平等性教学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的,学生有自由选课的权利,更有自由选择教师听课以及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权利,这就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在这个环境下,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慢慢减弱,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重视。教师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答疑时间,学生可以来办公室询问,这样教师既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又体现了平等享受教学资源的权利。

2.4探究式教学

国际化教学要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上实现改革创新,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相互融合。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生在浓烈的探索欲和创新欲中发现和学习。实践性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探索未知的视野。

3结语

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是在国际交往实践中达到的高度统一化,是世界文化融合与统一的显著特征。各个国家与民族共同维护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竞争公平、思想开放、学生互动、师生互换等教学理念,力图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责任感的新型人才,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必须实现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多样化以及特色化。而在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模式,即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平等性教学、探究式教学,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合理控制课堂时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条件,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3: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联合会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强调各国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使之能被国际社会承认和接受;同时强调空间上的开放性,既能在国外办学又能容纳外国在本国办学;强调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要求各国能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强调各国的高等教育要不断改革,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上主动调整并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

所谓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大学教育。大学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机构,而知识是没有国界的。有人认为,在大学出现之前,可追溯到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传教士,教育的国际化就已经开始(Kerr,1990;Welsh&Denman,1997),大学教育的国际化与大学的本质是息息相关的,尽管时代改变,社会变迁,提升人类的知识,谋求共同的发展仍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国际化本身就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范·德·温得指出第二次世界战后,欧洲诸多国际化政策是基于政治和文化的需求,到了20实际80年代,学术的需求加速了国际化,经济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人才与经济的竞争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更为迫切。他认为国际化是“使高等教育回应与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全球化的需求与挑战的系统努力。”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要求人才培养国际化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大学肩负着向国家培养输送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大学不仅要引领社会发展,而且要促进全球一体化、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不少国家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订了教育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高等教育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为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目标,建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体现高等教育本质和特色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融合,内涵又不完全相同。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它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决定因素,是对人才培养的质的规定,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它同时也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选择教学制度的前提和依据。它既受国家、社会对人才类型、规格的需求的制约,也受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及发展要求的制约。一定的培养模式是服务于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一根本任务的。

(二)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侧重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如果不把它具体化为人才培养规格,就会缺乏可操作性,就无法控制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价值等几个要素。人才培养规知识要素进一步划分为专业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其他知识。能力包括基本能力、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要素具体表现为交谈与理解的能力,严格而公正地执行纪律的能力,高尚的品德,对职业的献身精神与热诚。价值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真诚信仰,健全的人生目的和态度,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信念。

(三)人才培养过程

人才培养过程,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制度的规定,运用教材、实验实践设施等中介手段,以一定的方式从事人才培养活动的过程。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案等。专业设置是根据学科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它规定着专业的划分及名称,反映着人才培养的业务规格和服务方向。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衡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的指标主要有课程体系的总量与课程类型、课程体系的综合化程度、结构的平衡性、设置的机动性和发展的灵活性等五个方面。培养途径是指在人才培养活动中一切显现和隐性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培养方案是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化形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计划和教学途径的安排等。

三、在国际化进程中培养创新人才

(一)更新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中心,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兼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融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接受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树立以大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的,具有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二)深化教学改革

树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的通识化、综合化,国际化。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人才需求的专业调整”。拓宽专业领域,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和融合。着力建立一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通识教育的模式下,学生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形成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使大学的本科教育形成一个“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引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的模式。

(三)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理念与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讲授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讨论,把课内讲授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把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联想创造能力,持续钻研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及社交能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我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和获得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必须依靠大学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首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进行了讨论;然后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最后提出在国际化进程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主编.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

[2]罗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第23卷).

篇4: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

摘 要:密涅瓦大学创办于2012年,其创始团队由全球杰出教育者组成,致力于向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大学体验。凭借严苛的学术标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师资,利用先进技术——互动式学习平台,以及四年的沉浸式全球体验,密涅瓦大学向学生提供非同一般的教育。为了解密涅瓦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本刊专访了密涅瓦大学亚太地区负责人罗凯(Kenn Ross)。在采访中,罗凯指出,密涅瓦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富有智慧和上进心的学生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才;推行沉浸式全球体验教育,帮助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等。

关键词:密涅瓦大学;全球体验;教学模式创新;先进技术平台;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富有智慧和上进心的学生

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开拓者

《世界教育信息》:在录取和选拔学生方面,密涅瓦大学不要求学生提供标准化测试成绩,如SAT成绩,而是有着自身的评估系统和标准。请您介绍一下贵校选拔学生的标准和方式,以及密涅瓦大学注重学生的那些品质?

罗凯:密涅瓦大学(Minerva Schools at KGI)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思考者(broad thinkers)、拥有全球化思维的开拓者。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招收的是富有智慧和上进心的学生,我们认为这样的学生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我校对于学生的评估不是只关注某一方面的评估,而是一个系统、整体的评估,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我们会考察学生的高中成绩,但不仅仅关注学生最终的总成绩,还会关注其在各科的发展水平及表现突出的学科。当然,我们需要学生拥有优秀的成绩并毕业于一流的学校。第二,我们有一些评估测试,这些测试不像SAT,ACT,或者中国的高考那样去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而是主要关注候选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包括智力测试、视频面试、结构化面试等。第三,我们关注学生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权威测试来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机水平等。在非认知能力测试中,我们会对学生进行人格测验,但我们会公平对待每一名候选学生。根据测试和观察,我们将判断并筛选出能够适应我校教学模式的学生。我们还欢迎那些善于写作、创业等创新活动的学生。最后,我们将把学生自己提供的成绩、评估测试的成绩和按照评估准则对学生活动成果的量化成绩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总分,这是我们对学生所作的总体评价。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对学生进行个体间的比较。我们会设定一个录取的基准线,将学生个体与某个群体进行比较。所有符合要求的学生,我们都会录取。当然,我们的基准线非常高。

可以说,我们欢迎所有优秀的学生。学生只要有智慧、有上进心且有所成就,就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我们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是波动的。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通过我校的测试和分析,达到我校的要求,并进入我校。比如,有一些学生不想进入美国的传统教育体制,也不想只待在美国。他们是一群富有进取心、创造力,勇于探索,积极与人打交道,对国家、世界很感兴趣的学生。

二、为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密涅瓦大学对于亚洲,尤其中国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未来,密涅瓦大学在中国有何招生计划?

罗凯:密涅瓦大学对于各个地方的学生来说都有着相似的吸引力。即使是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密涅瓦大学的全球学习、生活模式也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他们需要应对很多挑战。我认为,密涅瓦大学可能是目前全美,甚至是全球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没有限制的学府。密涅瓦大学不在意学生的国籍、性别、父母的工作,甚至都不会在申请时要求其提供这些信息,给予所有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此前,也有人问过我关于在中国招生的问题。我回答说,我们会接受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听到这个答案之后,他们有一些困惑。因为我们不像其他大学那样受到很多资源的限制,不用担心教室等数量的不足,唯一要做的是增加一些宿舍,而这很容易办到。这是密涅瓦大学的优势。因此,我们会接受所有达到我们的要求的学生,我们不想因为以上原因而将优秀学生拒之门外。

《世界教育信息》:相对而言,中国学生不善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密涅瓦大学在选拔学生的时候是否会使得一批有能力、有才华,却不敢或不善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才流失?面对这样的情况,贵校有什么解决办法?

罗凯:首先,我并不赞同“中国学生不善于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论断,这是对中国学生的传统的刻板印象。这些年来,更多中国人开始接受这种观念——有问题就说出来。有些中国学生比较内敛,说话可能会比较委婉,跟其他国家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也许提问会少一些。但情况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现在很多中国学生都很健谈,他们很善于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密涅瓦大学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设立讨论组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教学氛围迫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坐在课堂里被动地汲取知识。我相信,中国学生也会喜欢这样的课堂。

三、 推行沉浸式全球化体验教育,

帮助学生融入当地社会

《世界教育信息》:密涅瓦大学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学生在4年内会到7个国家体验生活。这种全球化浸润是密涅瓦大学的特色所在。但每个学期去一个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学习,是否会使学生的体验停留在表面和浅层次?如何确保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学到真正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罗凯:这确实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因为短暂居住在某个城市并不意味着身心的融入。为了帮助学生融入当地生活,了解深层的东西,而不是浅层次的观光旅游,我校采取了多项措施。

第一,通过主动学习平台(Active Learning Platform)持续频繁地要求学生按照高强度的课程大纲完成学习任务。这保证了学生在任何城市都能进行正常的网络学习。普通本科高校的交流项目在将学生送出国门之后,很难保证其在其他国家(城市)接受的教育质量。大多数的院校不会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因为需要庞大的经费。然而,密涅瓦大学可以保证学生在世界各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第二,密涅瓦大学致力让学生融入其所处的社区。密涅瓦大学将学生所在的整座城市作为校区,在每座城市都设置了相应的安全保障场所,让学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当然,我们不会在当地建造一座图书馆、校舍等,而是利用已有的各种设施,通常是当地某所大学的实验室等。密涅瓦大学的学生在和社区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使用社区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需开展基于地方性的学习(location-based learning)。配合课程大纲,我校与当地政府合作设计了与当地的社会现实相关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与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探讨不同的现实问题。每周五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日子。我们还开设了一些课程,如田野调查(Field Study)、服务工作(Service Working)等,但未强制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完成。我们在每座城市都安排了一名教员,他的全部工作在于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获得所需的帮助。目前,我们在努力地设计更多基于旧金山的地方性活动项目(location-based activities),接下来将会着手设计在其他城市开展的活动。

第三,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相关实践专题的知识,并完成与这个专题有关的深度阅读、作业等,让学生将现实实践与课堂联系起来,相互得以结合和补充。这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学习知识,课后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的课程架构迫使学生必须融入当地社区。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思考者,更希望他们能够获得一种国际理解能力和对周围社会的共情能力。每个国家(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都有其不同的社会背景、问题和优缺点。学生会将这个学习模式应用于每一个城市,学习各地的理念、生活习惯。通过这个过程,学校将深度培养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坦白讲,以上所采取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是密涅瓦大学所独有的。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中心待过一年。我喜欢南京,但仍然不是很了解这座城市。当参加工作之后回忆起那段日子,我发现,在那段时间我几乎都在做项目,没有真正融入当地社区。我记得,当时有一名美国女生去了盲校做志愿者,因为她就是想做一些和社区联系紧密的事情。别人可能认为这没什么,但是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密涅瓦大学坚信教育应与社区或者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我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影响全球的未来领导人物,他们必须具备理解、感激、同情之心。将大学生的精神囚禁在象牙塔中,会使其与社会产生隔阂。这并不是理想的教育成果,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教育就是如此。

《世界教育信息》:在四年中,学生会去全球多个国家。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如何应对语言问题?

罗凯:我们会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日常用语,使他们能够在当地学习和生活,但不会单纯地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学习非常重要,但是语言学习的根本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我们认为不需要学校花费精力、资源、人力在这些学生可以靠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上。他们可以参加补习班、语言教室等。我们不想让学生交学费来学习语言,但如果学生有这样的需要,学校会提供一些支持和安排。总而言之,对于语言的学习,学生要靠自己完成。通常,学生也不需要精通某种语言,掌握日常用语即可。一般来说,这种用于日常沟通的语言技能一周之内就可以习得。而且,置身于相应的语言环境去学习语言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

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平台,创新教学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通过相关视频,我们对主动学习平台有了一些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即时课堂互动和反馈。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罗凯:除了视频中涉及的功能以外,这个平台还实现了其他多种课堂交互功能。但是,有些学生并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密涅瓦大学的教学模式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例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是非常积极,其在密涅瓦大学的学习将会非常艰辛。因为在密涅瓦大学学习,学生必须懂得掌控和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我们认为这是顶尖大学应有的教学状态。

为了让所有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我们在这个平台的一角设置了一项功能,用于记录每名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我认为,该功能是我校一项独有的重要功能,教师通过记录系统实时掌握学生们的课堂互动情况,邀请未发言的同学参与讨论,保证所有学生都集中精力积极投入。 这使得密涅瓦大学不仅适合性格外向者,也吸纳了很多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而且随堂记录将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以保证评分的公平性。

一开始,有些不善表达的学生会非常焦虑,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他们的进步显而易见,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像过去那样拘束。经过四年的课堂锻炼,学生逐渐变得自信。当他们找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在招聘会上自由地发言,特别是女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我很确信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个平台和互动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棒。即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不用担心,通过平台与他人多多交流联系,熟能生巧,便能克服紧张,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世界教育信息》:如果有更多的符合要求的学生进入密涅瓦大学,将会给目前的课堂带来怎样的变化?学校将如何组织人数更多的教学?

罗凯:我们会开设更多的班级,但班级规模会被严格限制在19人。招收更多符合要求的学生也不会改变这一点。有更多的学生,我们就会雇佣更多的教师,目前想要来密涅瓦大学任教的教授人数已达到1000多人。我们的生源来自全球。2014年,我校从1.1万名候选学生中招收了221名,到2020年可能会有更高的录取率。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完成学习,但第一年在旧金山的学习中,学生与教师有充分的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此外,我校的教授不需要长期待在同一个城市(非原籍),这也是很多教授愿意在密涅瓦大学任教的原因。

五、以学生为中心,提升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世界教育信息》:在新一轮的融资里,贵校拿到了7000万美元的融资金额。据了解,密涅瓦大学每年的学费是1万美元,这对于一所私立大学来说并不高。请问,除学费之外,贵校如何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

罗凯: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有些大学的学费越来越昂贵却越来越低效?密涅瓦大学的学费是每年1万美元,且为学生制定了一些学费减免政策。因此,我校大多数学生并不需要支付全额学费。虽然收取的学费不高,但学校却运转得很好。密涅瓦大学致力于用更少的经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化、全面的教学资源。作为一所大学,本身就不该以营利为目的,而为数不多的收益将帮助密涅瓦大学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密涅瓦大学的学生数很少,未来将会有所上升,可能达到1000~2000人,所以,未来的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密涅瓦大学是有前瞻性的,每名学生每年1万美元的学费足够支持整个项目的运转。其实,低经费运转整个项目的背后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主要可以从五方面来看,这也是传统大学的教育经费如此之高的原因所在。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学校各种漂亮、大气的场所其实与教育品质的高低没有任何关系(这里所说的设施不包括实验室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设施)。近30年,大学争先恐后地建造各种设施,花费了相当多的经费,这些设施就是所谓的“面子工程”。而密涅瓦大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需要花费过多经费,而是在整合资源。第二,体育队的建立。美国的大学有一个传统,即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有一个近乎专业水准的运动队。例如,斯坦福大学有一个顶尖的足球队,不算体育馆的花费,仅仅是球队的组建就需花费上千万美元,其中教练的薪水高达上百万美元,然而这些巨大的支出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帮助吗?试想有多少学生会在这个专业队里踢球,他们持续存在的原因可能仅仅是投资方的意愿。第三,教授终身制。通常而言,教授的薪水占学校支出的比重较大。教授终身制使得校方无权解雇那些已经雇佣的教师,这意味着教授拿到了“铁饭碗”,而“铁饭碗”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低效率、低产出,甚至工作怠慢。第四,经费制度不合理。很多大学的本科生花了大笔的学费来上学,但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被用于支持研究生的学习研究。这是美国的大学区别于其他国家大学的地方,美国的大学非常注重研究,本科教育通常被奚落。这在英国正好相反,英国的研究生学费非常高,且其中一部分是用于资助贫困的本科生。第五,二线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过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名教授写过一本很棒的专著——《教师的秋天》(The Fall of Faculty),该书记录了大学行政人员的人数极度扩张的真实数据,主任、院长、副院长等各种职位应有尽有,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强,而学生的人数相对趋于稳定,甚至有些下降。总体而言,很多大学的庞大经费支出并没有花费在学生的教育上,没有以学生为中心。

六、不断适应变化,确保学校顺利运行

《世界教育信息》:密涅瓦大学目前只提供本科教育,未来是否会拓展到研究生教育?

罗凯:这是下一阶段要做的事情。我校的教学法也适用于硕士、博士项目。事实上,我校学生在一年级使用的教材就相当于斯坦福大学三、四年级的教材。因为课程起点比较高,所以学生进入密涅瓦大学之前应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可以说,虽然密涅瓦大学提供的是学士学位,但所培养的是相当于学生在博士阶段应当具备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等,甚至很多博士项目还没有如此快节奏和高密度的课业。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一所刚起步的学校,密涅瓦大学目前的运作和发展是否进入了预期轨道?遇到了哪些挑战?

罗凯:没有一件事情的发展完全依计划而行。密涅瓦大学发展至今,同样未按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每向前走一步都会遇到新的挑战或阻碍,新阻碍会成为一种刺激,指引前进的道路,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确保我们顺利地走到现在的有两个原因。第一,项目背后的团队。密涅瓦大学的团队是我所接触的最好的团队,每个人都雄心勃勃。第二,美国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革,很多专家都认可这一点。很多大学也认为,他们需要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更为优越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所以,很多人很关注我们正在做的这件事,且他们越关注我校的各种工作细节,越觉得印象深刻、振奋人心。

同时,目前也有两样东西在经受检验:首先,是这个团队;其次,是密涅瓦大学所做的事情、运用的工具。需要指出的是,密涅瓦大学所运用的工具、做的事情都不是凭空决定的,而是以科学的方法经过时间检验确证有效的,如科学数据显示小班讨论组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这么设计。我们并没有疯狂地创造教学法,而是把经得起科学检验的、有效的方法汇总起来,然后首创性地把这些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我们在不断适应变化,以确保处在正确前进的轨道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我们正在建构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就像是造了一架波音747飞机,而它在动荡的气流中保持相对平衡需要许多信息的交流沟通,需要各子系统协同运作。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大方向上没有问题,只是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需要持续地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根据最初的愿景设计了课程,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一步步改进。我们会看到一些问题,然后及时地修正,使这种教学模式更为优化。

《世界教育信息》:位于中国香港的校区建设进展如何?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未来是否有在中国内地开设新校舍的打算?

罗凯:几周之前,我们在旧金山正式宣布了首批的7座合作城市。其中,学生第一年在旧金山;第二年在柏林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年在首尔和班加罗尔;第四年在伊斯坦布尔和伦敦。世界上有50~60座城市符合我们的要求,选择上述城市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具备了大量资源,包括科学、社会方面的等。在首批的7座城市中,目前已开始在前3座城市(旧金山、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建设校区。在中国,北京、上海也是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国际顶级城市,也的确有开设新校区的实力,我们也希望有这样的发展,同时希望得到当地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如资金支持等。

七、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让其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

《世界教育信息》:据了解,密涅瓦大学隶属于加州克莱蒙特市凯克研究院(KGI),学士学位由KGI签发。请问,最初为何选择与 KGI 合作?

罗凯:KGI是克莱蒙特大学的一个分支,那个时候其只有研究生教育,没有本科教育,而我们恰巧提供本科学位教育,双方正好形成了互补。KGI拥有实力很强的艺术学院,这与我们的初衷相适应。克莱蒙特大学的小班教学、互动课堂、较高的师生比等能让每名学生受到足够关注,且该校非常注重创新和应用实践。其教学模式与密涅瓦大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有着相近的培养学生的理念和价值观。此外,KGI是克莱蒙特大学最新设立的一个机构,就像密涅瓦大学一样。他们会更容易理解初创一个大学机构并让其运作起来且获得成功有多么不容易,这是我们选择KGI的另一原因。

《世界教育信息》:密涅瓦大学注重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全球化人才。请问,这在授课中是如何体现的?

罗凯:我们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四种核心能力的培养: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有效沟通能力、有效互动能力。每一种,我们都称其为心智习惯或心智基础。心智习惯指一些已经内化了的、自动化的习惯,比如说,为某个论断寻找支持依据、区分事件的因果效应。这些是可以通过大量训练转化为自动化过程的技能。心智基础指为了做某件事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比如,如何鉴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及其他各种表达方式,这需要学生深度阅读并分析一些文献材料来帮助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应用这些技能以养成自动化的习惯,我们在第一年就为学生安排了这四方面的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这四门课。这一点跟美国的传统大学很不一样,传统大学开设人文艺术和科技方面的通识课供学生选修,而密涅瓦大学则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在第一年研习这四个方面的课程(如逻辑课、数据分析课、艺术鉴赏课、写作课等),让其掌握通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技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希望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地接触和学习这四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三年课程中很好地持续实践和应用这些基本技能。我们会衡量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主要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应用作业。学生这四门课的成绩都以具体分数来记录。由于我校的课程都是通过网络完成,课程将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教授可以根据录像对每一名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打分。同时,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课堂表现,因为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发言,教授都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在未来三年中,这几方面的知识技能会被学生持续地应用到各门课程中,学校也会就此对学生进行持续评估。第二年之后,每名学生会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修习相应课程。第三年,每3名学生将被分一组。这期间,如果学生想要研究某个特定主题,他们可以自主分配自己的时间,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们还有一个顶石项目(capstone project),类似于毕业论文,学生会从大三开始准备这个大项目,这也是学生的毕业作品。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在不同城市完成。不过,学生会持续与导师保持联系。这对于每名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压力会很大。但是,这也是我们要筛选出最有潜力和最有上进心的学生的一大原因。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强大的学习动机,才可以保证其顺利完成高强度的学业。事实证明,密涅瓦大学的学生能够做到。

密涅瓦大学的课堂与传统的大学课堂有很大不同,能够利用互动式的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和准确记录,参与调查、投票并获得实时反馈等。有些学生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适应主动学习平台,有些学生则需要1~2周,但他们普遍认为:这才是课堂本应该的样子。还有一点要记住的是,由于师生频繁的联络沟通,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这一点与传统课堂不一样,一学期后教授甚至都不认识学生,其名字可能只是出现在成绩单上而已。密涅瓦大学想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更亲近,让他们克服挑战并获得成功,而不是故意挑战学生,让学生挂科。

篇5:电子商务中国模式及其国际化

“没有从老8848以及西单电子商务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或许没有现在的6688,没有中国的电子商务”,--6688CEO王峻涛。

理想主义模式的启示

11月11日,国内第一家ISP公司赢海威被工商局注销,此时的它真正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先烈。相比它的悲壮,时下的电子商务新贵们多少有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幸运。从1987年9月20日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飞出中国到年3月老8848等网站正式开通,电子商务在中国走过了从概念到初步应用的阶段。

3月,中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197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宣告成立。年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1998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启动电子商务工程,开展网上购物与网上交易。而此期间,纯粹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公司的生存却举步唯艰。网络先烈们直到现在都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或者与互联网本身在当时的炒作与它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清晰化有关、或许还有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有关。但是“没有当初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没有今天的所有,这样的东西成为商业,我想这就是历史。”张树新的彻悟描绘了一个当初中国电子商务的原生态模型。作为自认为中国互联网著名的失败者,张树新的失败或许比她今天在投资领域的成功在中国互联网史上更有价值,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她多少流露过没有继续坚持一下的遗憾。而今天的王峻涛也已经从老8848以及西单电子商务走了出来,全心投入他的6688。或许正如他说的,以前的全是积累与摸索,没有这些积累的经验与技术,或许没有现在的6688,没有中国的电子商务。

而今电子商务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其产业链日益清晰。

贴近行业的中国模式

对于电子商务以B2B或者B2C以及C2C的划分,王峻涛认为谈模式已经比较陈旧,适合国情需要的都会成功。但是从实施主体的不同来看,分为卖方电子商务、买方电子商务、中间商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进行货物销售的卖方电子商务已经广泛用于客户服务和销售服务产品,如卓越、当当等网络卖家以及采用电子商务优化销售流程的企业如联想、英特尔等。同时传统的专业分销商应该转变为一个网络分销+物流配送商。20中国商业网站TOP100里面,国内大型IT服务商神州数码的神州商桥网――www.ebridge.com.cn,成为排名靠前的电子商务网站。神州数码商桥网工程师王星告诉本刊,从最初的1亿到财年第一季度的21亿,通过eberidge完成的交易额占神州数码通用事业本部销售额的90%以上。极大提高了效率,压缩了成本。买方电子商务是企业将采购放在网上,以得到方便、及时和多种选择的供应,对于跨国采购的集团来说尤其受用如戴尔、沃尔玛。另一种类型的电子商务是网上零售市场,如ebay易趣以及6688等网上零售市场。这种分法或许更反映了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有人推测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电子商务网站的行业化与门户化。

行业电子商务网也称为行业门户网站。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学院教授吴应良告诉本刊,电子商务必须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才能够取得大的发展。电子商务更确切地应该是电子技术或者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行业的经营与管理环境,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行业价值链等。而行业则提供了一个让“电子”施展的商务平台,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成为有价值的电子商务模式。“传统产业必须主动采用信息技术来改善自己的经营流程。同时,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本身会催生一些新的行业诞生,对原有的一些行业会有替代性”。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延超认为这种替代绝对是一种进步。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这种进步。,中国政府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就提出要“加快电子认证体系、现代支付系统和信用制度建设,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并强调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金融、外贸、税收、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农业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企业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

而大型电子商务网的门户化模式则是能够实现更多有效信息与更多增值服务的模式。使得原有卖方电子商务型与买方电子商务型的各自独立的电子商务系统剥离出来,成为专业的电子商务的分销公司。或许,阿里巴巴今后可以走这条路。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信息网等都也具备了这样的雏形。

贴近中国的免费模式

而在现阶段,中间商类型似乎更引人关注,虽然交易的流程与传统方式大同小异,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吹捧。以淘宝网为例,它一诞生就是贴近中国的,打破了由ebay易趣3年来的垄断局面,使得全球第一女CEO――ebayECO马格丽特.惠特曼“要在18个月内垄断中国市场,结束游戏”的`豪言壮语破灭。

淘宝网的成功有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免费注册。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传统商品的需求分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减少而上升。而网络产品对消费者的效用随着该产品的其他使用者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种网络产品要推向市场,重要的是应以价格优势和品质优势吸引用户,并向用户展示未来的前景。“淘宝网的免费方式,这是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收费与否将根据情况定,但是一定会更好保证客户利益。”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告诉本刊,“3年之内,淘宝都不会收费。”同时,“淘宝你喜欢”显然也比“爱上ebay易趣,发现多倍乐趣”更能体现以客户为中心。而对此,ebay易趣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唐磊却指出:ebay 易趣不会采取免费的方式,但是能够保证客户的付出有所值。而就在ebay易趣整合过程中,ebay的强势整合使得易趣原有的模式遭到改变,流失了不少核心客户。

随着信息的不断公开和透明化,电子商务网站对于基础部份提供免费服务的比例将更多,提供核心的增值服务才是今后电子商务网站存在的理由。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协会,都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而王峻涛显然是对目前的宏观环境最为满意的一个:“法律法规不完善?到底现在电子商务因为哪条法律没出台而玩不下去?没有。有些法律没出台反而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好处,但没有到不出就无法生存的地步”。金建杭的“政府的宏观调控那是政府的事情”与唐磊的“商务法则与商务规范的确立是商务部的事情”以及赵延超的“政府不要调控太多,让经济更协调快速发展即可”的观点,已经表明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协会负责人都有了极强的市场主导意识。有消息说不久前

举行的第四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所审议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办法》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出台。据赵延超秘书长介绍,该办法更明确强调了分工、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行业、行业之间、行业与企业等分工合作。这预示着在政府在不断调整自己姿态的同时,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始显现。《电子签名法》以及《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办法》和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的组建都与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分不开。

吴应良教授以专家视角分析了现状:政府对电子商务的作用体现在战略层次上的计划、领导上;其次,政府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一个“服务提供商”;其三,政府是一个消费者,政府采购对电子商务发展有明显的拉动。如何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并缩短在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形成竞争优势,政府做好大的规划就可以了。

预防“左”与小心“右”

发展电子商务不同于发展一个产业或者一个行业。电子商务涉及全社会各个环节,面对如此新兴的一个领域,相对落后的中国必须非常慎重。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辛炳辰指出:“中国电子商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电子商务基础规模,但毕竟电子商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的商务活动,具有不同于传统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它与传统的法律制度,社会规则之间必然发生冲突,总体看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因此修改现行法律中不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刻不容缓,这比全面系统制定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更加有现实意义”。既有法律体系对于电子商务的冲突是一个系统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制定新的法律时千万不要“左”,“电子商务是一个新产业,必须慎重。新产业的后来无法描述,自然在立法方面无法规范。立法滞后不要紧,有些不符合发展的现有法律,尽快修改或者调整,这是当务之急。有些法律可以在既有法律的里面添加新规定。不要太过于强调立法,关键环节在于将现有法律中不合实际的东西,尽快要换掉。”王峻涛告诉本刊,防止“左”应当与认识到法律陈旧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对于电子商务的规则同样如此。金建杭指出:“以前是政府制定标准,企业执行。现在应该是依靠各方面的人进行合作,不是单一的政府制定标准,而是由更多的人在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政府以往在立法过程中追求过于完善的做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必须按照第四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所强调的各自分工,协调合作的原则进行,防止大范围地修改现有法律,更不要不顾及当前电子商务面临的紧迫问题而大规模地制定新的法律条文。这既不符合法律的严肃性也忽视了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的特点。

相对于预防立法上“左”而言,技术上的“左”同样值得警惕。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还面临着大量的企业盲目跟踪世界先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为技术而技术,忽视了商务核心以及自己的现实情况。中国目前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设备、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有世界上最快速的GDP增长等等,这都刺激着中国对技术的狂热。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与行业应用不充分,无论是医药卫生、教育、食品还是交通领域,现有的中国行业信息化都不足以支撑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化运动。作为必须以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健全的信息化链条为支撑的电子商务,面对供应链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只能先从信息化成熟的领域开始。

篇6:国际化运作的内部审计模式案例

随着中国的入世,这些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正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中国登陆,引起中国同业高度的危机感。中国的企业开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武钢正是在这一国力间的较量中,提出了“把武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和精品名牌生产基地”国际化战略……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我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担负起大型企业集团勇于实践,应对挑战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对这些国际化运作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富有成效的总体见解,以应对这一领域出现的每一个变化。我们近年来致力于这一课题攻关的大量成果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和交流,推进了我们在实务技术上与国外同业合作与竞争的进程……同时,武钢决策层注重内控、致力于控制环境建设的决心和力度,以及内部审计队伍的实力储备使我们有能力完成这一选题和实践。

我们力求通过这一课题的实施,探索建立国际化运作的中国内部审计模式,实行审计业务流程再造,兼容并存国内外各种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构筑现代内审实用控制技术体系,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效率更大提高,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增值”审计。

一个宗旨

2001年,武钢钢铁(集团)公司在完成了“非钢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主体实施债转股”的体制改革后,迅速致力于国企监管机制的建设,以适应加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主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公司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力度”的宗旨,总经理刘本仁在机构改革之际做出了“进一步扩大审计队伍,增加审计力量”的批示。公司把内审工作当作在适应组织结构变化和管理任务变化中,实现组织增值、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的一种机制。公司调整了审计委员会,重新认识审计在新形势下的使命,按照国际内部审计理念进行定位。内部审计工作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得以健康发展,使国家对大型企业建立既充满活力又有约束机制,在赶超世界科技水平进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成为企业内在的需要。

两条主线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视为微观的民主与法制框架,提升资本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管理当局、职能部门及企业员工上下关注的焦点。新组建的审计部,集内部审计和向全资子公司派驻监事会两大职能于一体。形成武钢监管的两条主线。其优势体现在审计与监事会之间的监督对象相同、监管目标一致,有利于专业沟通和协调。

监事会的常驻式监管方式体现在全方位,全范围的监督,这种在时间上的经常化、连续化的全过程的监督,将信息不对称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而内部审计的之也优势又使两条主线在实施联合审计时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大建设

为了开拓内审工作新局面,提高审计成果质量,扩大审计效益,我们大力实施“人、法、技”建设。同时,关注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整合,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定位、分配审计资源,流程再造,推进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团队素质建设及与外部专家的战略性合作,学习行业最好的实践,构筑应对变化的实务技术基础。

1、以人为本,打造学习型群体。

21世纪,随着现代内部审计的全新定位。它将本职业的生存与发展同企业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今天的竞争已经变成了学习能力的竞争。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员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近年来,我们的职工不间断地接受着当代国际竞争战略、管理理念、现代管理实务技术的学习。包括国际最前沿的学术理论的探讨及公司产销资讯系统的知识培训。我们领导者在人才战略上,为每一个职工设计发展目标和平台,我们的“善待职工”数据库记录着每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在我们这个群体中,它营造着一种鼓励员工互相交流、学习创新、迎接困难的良好环境。我们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立项的《国有企业增值审计》、《与时俱进的监事会运作》、《实现协同效应的“阳光采购”》等15个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课题已经进入成果报告阶段,较深层次上的《武钢防范和减少不良资产产生的对策》、《战略重组中如何构建新型运行机制》、《武钢可利用资源调研》等12个调研项目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我们人人有成果,个个立功受奖,我们围绕管理难点攻关的10项课题获得大面积丰收。理论研讨蔚然成风,来自我们中间的四部专著,95篇论文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成功地将来自实务界的理论推向国内外。职工在赢得企业激励的过程中,回报企业的是团队素质的迅速提高,管理创新迅速见效,企业效益迅速提升。审计部《创学习型群体,促管理创新》经验已由全国总工会向全国推广。武钢审计部在行业中展示出强大的素质实力及阵容。这些都为我们今天探索国际化内部审计模式实践提供了实力的储备。

2.实行业务流程再造

现代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使其向企业机制运行的所有领域渗透,在企业这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信息量大的复杂系统中,内部审计正在逐步演化成一个全面、多元、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系统。

我们从完善制度入手,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人、促进各项管理的加强和深入。对外:我们全面清理了从计划下达、实施审计、落实审计决定有关制度。对内:建立了包括管理制度系统、职责条例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岗位业务程序系统在内的标准系统;包括文件办理系统、会议反馈系统、联系单制、例会制在内的指令办理系统;包括统计系统、计算机系统、审计档案系统在内的文档系统;包括善待职工数据库、人员去向牌制、工作日写实、部务公开制、绩效考核制在内的人本管理系统。

这一措施使本部的专业管理行为和职工行为都处于精化管理的有序、上进状态,并与企业目标始终一致,确保目标实施的准则和规范。

3.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质量

“谁在信息化道路上取得了领先地位,谁就在市场上占有了相对的优势”。武钢投资两亿元组建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已经投入运行。传统的内部审计获取信息取决于财务应用系统的时代已经结束。单独的财务信息系统已经不复存在,它将依赖于按供应链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ERP信息系统的“就源取值”。内部审计从被动地“就地审计”取证成为主动的送达审计。审计作为一支特别的稽核力量,在特别授权下对整个系统进行全覆盖的主动控制。我们目前一是实现了审计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运行;二是基于武钢ERP信息系统投入运行的现实,实施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抽样、分析和汇总;三是逐步建立系统、完整、丰富的审计数据库,重点以审计对象和法规检索数据库为主;四是在部内基本实现计算机联网。

四位一体

2001年,伴随着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武钢逐步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国企监管体系。一是加强纪委监察工作的力量;二是提升内部审计层次;三是向全资子公司派驻监事会;四是全范围实行会计委派制。这四大支柱所辐射的监管范围覆盖了所有国有资产投入的领域。

为了使监管机构精干高效,避免各自为政而造成的监管重叠、错位、脱节及盲区,我们组织了大范围的调研和论证,以取得共识。纪委监察是以执行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党政干部遵纪守法为主的监督;监事会是代表投资者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财务决策、资金使用、利润分配及子公司负责人经营行为为主的监督;内部审计是围绕企业重点工作及内控制度执行为主的监督;财务部门是以真实的会计核算为主的监督。尤其是我们论证的《监

事会、内部审计、会计委派三者之关系》优化了监管资源,为解决控制过渡和控制脱节提出了全套思路。明晰的职责划分促进了武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而配套的人事政策和实务则提升了监管部门的地位:

五项重点

一、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为公司识别、防范风险服务。

内部审计关注风险问题,标志着内审工作性质的转折。为了找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002年,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审计风险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公司产、供、销、人、财、物等32类168项问题,调查面覆盖了公司领导、管理者及职工代表各个层面。近千份问卷的统计分析,将企业的风险直指投资领域、采购领域、建设工程领域以及易被忽视的专项费用、福利费用的使用。形成了我们应对风险的审计总体规划,公司每年均以开年的1号文件下发各单位审计计划。为规范审计行为提供了依据。

二、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后评价向事中

制约延伸。

提升资本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管理当局、职能部门及企业员工上下关注的焦点。法人治理结构被视为微观的民主与法制框架,领导者经济责任制度成为这一治理结构的核心。

武钢的内部审计与时俱进适应了这一转折。早在2001年对全公司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率就已经达到100%,监事会对子公司经营者现职评价率亦达到100%.(国家五部委要求离任审计的比例是30%)。我们着力加大对现职领导干部的审计力度,提高了广大领导干部增加全面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自觉性。一大批勇于创新、廉洁勤政、积极清理前任遗留问题、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实现企业效益持续增长的领导者不断涌现。

三、拓展职业空间的专项审计渗透到深层领域。

我们遇到问题找方法,致力于发挥内部审计“经济良医”和“管理顾问”的服务作用。

“审计公示”是我们探索与被审计对象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性管理、以最简捷的方法收到最大面积成效的一种尝试。这种在被审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及职工代表中公布审计报告的做法,被基层领导誉为“难得的机会、难得的教育、难得的交流。”

“培训被审计者”使我们相互得到提升,我们在为厂矿长、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中,也给我们自身的管理带来利益,减少了冲突,在共同目标下形成合力。

“审计奖励制度”是我们对被审单位由硬约束转为正面激励的又一创新,也是内部审计在总经理授权下独特具备的职权。我们对工程项目的重大奖励使审计决定产生了亲和力,而我们的非物质性奖励也被基层认可为更深层次上的激励。

“审计服务”使我们经常性考虑降低基层监管成本的问题。我们认真论证公司内部审计、监事会、会计委派三者之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范围,减少了基层接受监管的负担,在实践中,我们与财务的沟通与配合成为双方的共同需要。

四、内部审计在内控框架构建中的联动效应。

流程再造是创新型企业的灵魂。但是,创新又不可避免地会与现行法规制度形成碰撞,与现行的利益格局形

成冲突。在这种整合之中,唯有内部审计能够凭借比其他部门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的优势,迅速形成一支创新型、反应快速的学习型团队,对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管理系统发表更具权威性的评价。

我们汇集了来自集团各管理岗位的力量,针对各类主题联手攻关。这种无边界的组织效应和新型的“借脑”运作,产生了很大的合力效应。改变了我们审计力量投入的重点不再是各个管理环节的本身,而是管理的接口部位这一权利与责任的传递点。它带动了相关部门各自敲响警钟,主动承担责任的联手管理。使每一条审计线索的突破,化为一条切断流向不明渠道的财路,每一项审计建议的实施,成为一笔实实在在的管理创效的源泉。

我们在投资环节实施的“信息真实性审计”,增强了大多数投资者对国有资产保全的责任感;在物资采购环节联手实施“四大循环审计”,完善了“阳光采购”的内涵;我们在资产重组、资源利用的管理接口部位联合实施“审计穿行试验技术”,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两年来,我们通过评价内控制度,促进规范管理;评价营销制度,促进开拓市场;评价采购制度,促进增收节支,评价市场风险,促进优化决策,评价部门职责,促进闭环运行。通过对已报告的审计发现进行后续审计,求根溯源逼出部门联手管理,筑起控制企业利益流失的防线。

五、创新审计方法的精细化管理

内部审计在现代管理中与各个环节的专业管理协调日益紧密。审计的工具和技术、管理方法与这些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日益兼容并存,不少控制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双方管理技术共同借鉴和弥补的结晶。

近年来,我们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方法体系:致力于审计战略研究,移植来自国际的控制理念及实务技术;在内部审计资源管理中,我们建立了标准系统;在企业横向管理中,我们创建了跨部门的“多元循环法”;评价业务流程的“接口部位突破法”,“网络比价法”、“民主监督法”、“同级审计制”;同时,“双向承诺制”、“审计备案法”、“穿行试验”、“内部控制矩阵图”、“多维分析表”等近百种审计的工具和技术都使我们在付出审计措施时旗开得胜。

内部审计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六大变化

一、内审出效益有为才有位

两年来,我们全面完成审计任务,注重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增值”审计,由于我们创新思路,率先在行业实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审计运作迅速与国际接轨,使审计工作向纵深进展,审计质量不断提高。由于专业管理中的成就,我们不但荣获了国家、省、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称号,而且跨入公司红旗部处室行列。最近,湖北省内审协会已经发出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武钢内部审计的经验。

二、内审出成果思路变生路

内审就是投资,是投入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的投资,是“加值”审计。

以氧气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子公司将审计成果化为转换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向管理要利润的巨大回报;以一号高炉大修改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项目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工期、质量、效益”三大目标。我们在内部审计按国际化运作中提出的审计定位、审计战略、审计资源利用、审计循环、工具及技术运用、工作方式、沟通渠道、激励政策、内控环境、团队建设、审计影响等40个方面的理念及实践,大大提升了武钢内部审计实力,推进了我们在实务技术上与国外同业合作竞争的进程……

三、监管出威力管理得人心

2001年,我们以内控制度评审为重点,在粉末冶金公司实施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最为彻底的存货盘点,开创了以穿行试验为手段的内控制度评审先河,为下步对子公司的监管提供了思路;我们在工程市场实施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审出了立项、投资、施工、造价确认全方位的管理思路;我们对离任经营者的后续审计及配合财务对27家经营实体的清理,清出了切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举措。

我们在公司双文明评比指标确认、子公司承包兑现确认、经营者年薪兑现中的一票否决权,严肃了利益分配的规则,维系了激励政策的公平与效力;我们实施内控制度评审的取证所到之处,得到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对违纪的查处,使职工拍手称快。审计的威慑力是管理得人心的基础所致。

四、内审出凝聚,联手结合力

审计成果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管理向深层次的延伸,审计在部门之间架起闭环运行的链条。公司各级领导把审计的监管视为本部门管理创新的一部分,依靠审计比其他部门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审计意见更具权威性的特点,将其纳入公司财务、工程、合同预算、物资、纪委监察、工会、经济责任制考核…等各部门日常管理范围内必不可少的成员单位,使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尽快被采纳,成为鞭策人们励精图治的咨询师。

内部审计在基层已经建立起有26个成员单位、89名专兼职审计人员在内的审计网络;八个监事会分布在25个全资子公司并配合督办内审结论的落实、实施子公司在职审计;以审计意见为主实施的联手管理项目日益增多。审计充当了管理人员自我控制的“热心顾问”,做到了彼此目标一致,利益与共,使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部门的期望也鞭策着审计部门自身开拓创新,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最终受益的是管理者自己。

五、内审出真知,创新出动力

适应当代审计对管理会计技能、内控技能、计算机信息技能、协调技能等复合技能,及审计领域最前沿、最新的技术手段的要求。我们立足进一步改进审计方法,兼容并存先进的管理手段,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部位,以我们的实践创造先进的实务技术。

“十五”期间,武钢将投入260亿元,在赶超世界科技水平的进程中继续提速……面对这样一个建设高峰,从2001年起,我们联手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程序环节的管理部门,开始了全方位的建设项目审计模式探索与实践。工程审计以“参与合作式”的工作方式,与各环节的专业管理密切协调,实现了互动效应。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近百种卓有成效的实务技术在投资控制中迅速转化为管理成果,创造了立竿见影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凝聚我们集体智慧结晶的四十万字专著——《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与内部审计》,被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授予“特别贡献奖”。2003年,我们再次承接了国家级课题《投资审计操作指南》的攻关,它标志着武钢的内部审计在全国同行业拥有了示范发言权。

六、内审出素质,压力出机制

内部审计人员最终应当成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2001年我们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措施在一线制定,矛盾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赢得了基层的支持和赞同。我们的经验得到了公司的推广。

上一篇:白云三中教研组长改选方案下一篇:工作交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