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4-07-24

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用6篇)

篇1: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x市长一行来我县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对xx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全县干部群众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各项工作争第一的要求,坚持经济发展指标提增速、社会进步指标保增长、资源约束指标设底线、一票否决指标严管控的原则,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抓督查、抓协调、促进度,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呈现出了整体开局良好、指标增长较快、项目发力提速、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xx%,一、二、三产分别增长x%、xx%、xx%,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x.x%、xx%、xx.x%;固定资产投资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xxx%,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xx%;工业增加值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xx%;地方财政收入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xxxxx元,同比增长xx.x%;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xxxx元,同比增长xx.x%。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着力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深入实施“xxxx”项目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比较优势,确定了发展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新能源及高载能首位产业,实施工业经济提质、现代农业提效、文化旅游提升、基础建设提速、幸福指数提高五大工程,打造光能基地、航天文化、酒嘉后花园三大品牌,全年计划建设重点项目xxx项,完成投资xxx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xx项。坚持用资源换项目、以招商引项目、多渠道争项目,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包挂、合力推进、目标倒逼机制抓项目,至x月底,全县开工建设重点项目xxx项,开工率达到xx%,完成投资xx.x亿元,同比增加xx亿元,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高载能及循环经济、新城区及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开工建设早、实施进度快、资金到位好的特点。抢抓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谋划国省投项目xx项、重点推进项目xx项,筛选上报省级“xxxx”项目库重点项目xx个。目前,已上报xx个项目可研和建议书,xx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到位资金xxxx万元,争取省市各类补贴资金xxxx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积极优化服务环境,借助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围绕项目审批、工程招标、投资进度、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加强调度管理,严格督查问责,着力破解电网、土地、融资、矿权等瓶颈制约,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2、突出转型转移,工业发展后劲增强。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首位产业培育壮大、优势资源整合开发、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园区基础配套提升,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和协调服务,工业经济增长态势明显,上半年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光电及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累计获批光电项目xxx兆瓦,已并网发电xxx兆瓦,xx兆瓦续建项目近期可实现并网发电,xxx兆瓦新建项目年内可完成建设任务,xxx兆瓦获批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全县光电装机达到xxx兆瓦以上。万晟xxx兆瓦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一期x栋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人员培训、设备安装等工作,x月份可投入试生产。立足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能规模,计划建设工业项目xx项,完成投资xx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xx亿元,宏运x万吨铅锌生产、天源x万吨萤石生产、诚真xxx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加工等x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春隆矿业x万吨电熔镁砂x万吨轻烧镁生产、内外xxxx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加工、七个井x万吨铜金属采选冶炼等xx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工业项目拉动投资提速的作用显着增强,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加大工业基础建设力度,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绿化等配套工程已完成投资xxxx万元,红柳洼xxxx千伏汇集站月底即可投运,重点筹建的xxx千伏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年内可完成土建及部分设备订购安装工程。

3、突出增效增收,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和循环经济理念谋划农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科技服务、技能培训,强力推进重点产业扩量增效、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狠抓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争取财政支农资金…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万元扶持特色产业,落实日光温室xxxx座、大拱棚xxxx亩、特色林果x.xx万亩、标准化设施养殖小区xxx个,均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突出集聚效益、示范引领,加大基础配套和科技组装水平,狠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xx.x万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万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累计流转土地x.xx万亩,海东鲟鱼及鱼籽酱加工、兴农辣椒红色素加工等x个农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个,输转农村劳动力x万人,实现劳务收入x.x亿元。在突出抓好生产发展的同时,计划投资x.x亿元,下大力气狠抓小康住宅建设,目前已完成各项投资xxxx多万元,航**航天家园、金大村金博苑等x个楼居式小区已开工建设,落实整村整组推进小康住宅示范点xx个,新建小康住宅xxxx户,其中xxxx多户已动工建设。上半年,可完成农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4、突出传承创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按照省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布局,立足我县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科学编制xx项目区规划方案和实施意见,筛选储备总投资xxx亿元的xx个文化产业项目,年内计划投资xx亿元以上,重点实施xx项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x.x亿元,航天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正在修编完善,生态湖景观建筑及装饰、五星级度假酒店、胡杨大道等项目加速推进;沙漠森林公园、鸳鸯湖休闲度假产业园基础配套、扩容提质工程稳步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展厅建设、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体设施配套、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积极筹备xx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国际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航天胡杨文化旅游节,新引进x家旅行社。上半年,可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xxxx万元,增长xx%,旅游综合收入x.x亿元,增长xx.x%。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大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嘉磊四星级商务酒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海达清洁物流园等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年内可建成投运。认真落实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民企**上行”专项行动,非公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实现外贸出口总额xxx万美元。加大信贷融资力度,新增直接融资…万元,投放信贷资金…亿元。上半年,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

5、突出开发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举措狠抓不放,在去年引进到位资金xx.x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了增长xx%、引进到位资金xxx亿元以上的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产业转移转型区域,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招商力度,设立专业团队脱产、驻点招商,先后引进了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业、矿产品加工、现代高载能、城市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目前,全县共组织大团队招商x次,小分队招商xx批次,邀请各地商会、知名企业xx批次来我县实地考察洽谈项目,签约招商引资项目xx项,签约金额xxx.x亿元,其中合同项目…项,签约金额…亿元。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节会,筛选落实“三会”签约项目xx项、计划签约金额xxx.x亿元。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强化政务服务功能,保护监管机制并重,招商软环境不断得到优化,计划实施的xx个招商项目,已开工建设xx项(新建xx个,续建xx个,亿元以上项目xx项),引进到位资金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市上下达任务xx亿元的xx%,顺达xxx公斤贵金属矿深加工、航天文化产业园等x个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

6、突出基础配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立足“打造戈壁明珠城、建设酒嘉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强化基础配套、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计划投资x.x亿元,实施xx项重点工程,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x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xx%。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新城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核心区修建性详规、文化广场设计正在修编完善。新城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已完成投资xxxx万元,神舟大道、鸳鸯街、幸福街、西环路等x条市政道路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第二热源厂二期、水源地二期、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已接近尾声,保障性住房、商贸中心二期等住宅开发项目有序推进,xx月底可完成建设任务。以街巷道路改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商业步行街新建等为代表的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投资xxxx万元,以航**新区建设、**里开发区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xxxx万元,以城西生态湖绿化为龙头的园林绿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xx%以上。围绕城市开发建设的瓶颈制约,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持续加强资金筹措、用地保障、建设管理工作,已筹集资金x.xx亿元,收储土地xxxx亩。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市面貌不断改观。

7、突出民生改善,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坚持民生优先,至目前,县财政投入社会事业和民生资金…亿元,占总支出的…%。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面推进省市县各项惠民工程,投资xxxx万元的x**乡教育基础改善工程完成投资xxxx万元,投资xxxx万元的x**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投资xxx万元,xxx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投资xxx多万元,x.x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xxx万元,xx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投资xxx万元,xxx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天眼”、“百卡”工程近期可开工建设,xx月底各项惠民工程可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全面创业,新**镇就业xxxx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xx人,新增担保基金xxx万元,发放创业贷款xxx万元。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全面完成,发放低保、五保及各类救灾救助资金xxxx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xx.x%,发放养老金xxx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xx.x%,报销医疗费xxxx万元。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六五普法、节能减排、依法行政、产品质量等工作进展顺利。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安全隐患治理,狠抓社会矛盾化解,全县保持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客观分析我县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抓主抓重,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瓶颈制约较多。受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政策影响和产业政策、审批程序的严格限制,一些国省投项目配套资金达不到建设进度需求,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受立项核准、矿权设置、环评安评、企业融资等因素制约,建设进展缓慢甚至无法开工。特别在光电项目建设上,审批核准程序复杂、指标配置份额较少、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电力输出保障不足,造成了制约光电产业加快发展的“连锁反应”,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完成。

二是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受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和成本刚性上升双向挤压的不利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低于同期、生产效益下滑,业主投资行为趋于谨慎。县级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能力有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大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整体经济效益不能在短期内显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还未充分发挥。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缺口达xx亿元,制约了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高效设施农业仍存在总体规模小,布局不尽合理、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加之季节性灾害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给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难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对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文化旅游资源配置功能不强,致使优势资源不能及时系统整合开发,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我县财政收入近年来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不多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加之重点产业发展、城市开发建设、项目资金配套、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基数增大,预计全年收支缺口x亿元左右,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这些困难和问题,我县正在逐一研究、全力破解。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的总体要求,紧盯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合力攻坚,强力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全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主攻xxx兆瓦新建光伏电站、万晟xxx兆瓦太阳能完整产业链、航天文化产业园、高载能循环产业、城市开发建设等重点项目,强化协调服务、督查督办,抓好跟踪服务、调度管理,最大限度确保在建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待建项目早开工、快推进,签约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力争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二是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发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加快在建设工业项目进度,着力攻坚电网保障、矿权办理、项目审批、企业融资等难题,力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抓好产业园区基础配套、重点景区扩容提质等工程,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全力抓好以日光温室、特色林果、规模养殖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任务落实,积极做好种植管理、销售对接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坚持领导挂帅督办,强化协调配合,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对欠账较大的经济指标、相对滞后的工作任务,逐月细化分解,在措施上再强化,在责任上再细化,在集中突破上再加力度,在到位落实上再下功夫,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恳请市上协调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恳请市上将xx工业园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北园。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划建设了xx工业园(金鑫工业集中区、北河湾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区、西川矿产品转化区、红柳洼光电产业区),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x.x亿元,()入驻各类企业xx户,但园区基础配套资金缺乏、政策保障力度不够,恳请市上从全市各县市区工业经济和财源发展现状统筹考虑,将xx工业园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北园之内运作,以便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发展资金。

二是恳请市上在配置光电指标上给予倾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光电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在目前光伏指标严控形势和各地竞相发展光伏产业的现状下,光电项目争取难度进一步加大。恳请市上将xx定位为全市光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县,从项目指标安排上重点倾斜,予以优先报批,并协调市内光电企业优先使用xx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发挥企业互保共建、互为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我县光电及装备制造业发展。

三是恳请市上将我县设立为航天文化产业创新区。今年,我县引进了投资xx亿元的航天文化产业园,该项目建设对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航天文化品牌、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恳请市上将xx设为航天文化产业创新区,积极协调纳入省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并采取省级推动、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运作,充分发挥政策的聚集效应,在项目争取、资金配套、开发运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是恳请市上加大我县项目申报争取支持力度。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国省投项目争取、矿权办理、项目核准难度增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恳请市上对我县争取国省投专项补助、列入外国贷款项目规划、申请特殊县困难补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并协调省级主管部门加快企业矿权证照、并网手续核准速度,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展。

篇2: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收入25493万元,增长12.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662万元,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增长9.4。

?(一)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3家,比上年增加16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25亿元,增长19.1。二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5,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成了县开发区“七通一平”工程。开发区共吸纳项目30个,合同投资23.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8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开发区企业发展到18家,就业人数5025人。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7,比上年增长16;税收875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4,增长46。二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紧紧围绕优势产业新上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盐化工、塑料包装等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态势。投资1.6亿元的??技改、投资1.8亿元的??盐化技改、投资1.1亿元的??新型包装材料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集团、??集团、??等骨干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06年,??集团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分别比增长90和93,??特集团分别增长64和55,??盐化厂分别增长33和64。盐化工、塑料包装两个产业提供税收占到了全县工业税收的80以上。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年来,全县共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7个,完成投资21.2亿元。2006年,全县引进资金8.5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691万美元,增长11.3。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县国有集体企业转民率达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5。2006年,全县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增长21.5。五是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2006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19.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3。“??”牌食盐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入选“中华老字号”。

?(二)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板块基地建设。全县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禽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建成30万亩优质粮基地、15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和2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和全省养禽示范县,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带。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初步构筑起粮食、畜禽、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全县规模龙头企业达35家,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省、市级龙头企业9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达35个。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9,年创劳务收入16亿元。四是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在40个试点村实施了“六大工程”(通路工程、通水工程、通沼气工程、通信息工程、村庄清洁工程、房屋修缮工程);实现了“六有目标”(有发展蓝图、有村庄规划、有特色产业、有活动场所、有管理制度、有“五好”班子)。

?(三)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进展。一是建立融入机制。成立了融入武汉城市圈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企业和部门与武汉有关单位开展互访。主动开展与武汉地区的交流合作,我县与汉阳区缔结为友好县区。二是推进产业对接。加大对武汉的招商力度,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和辐射。目前,落户我县的武汉企业达16家,共计投资2.6亿元。推进产业协作配套。??集团投资新建了??至汉江慈惠墩码头的输卤管线,年可为武汉葛化集团等长江沿线化工企业输送精卤400万方。??集团与武汉??公司、??集团与??集团等合作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三是拓展农产品市场。每年向武汉市场提供“??”牌蔬菜40万吨。从今年起,与武汉??签订了20万头的商品猪供应合同。四是积极开展技术合作。40多家企业与武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集团与湖北??联合创建了博士后产业基地。

?(四)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加强中心城区建设。近几年来,我县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二是加强小城镇建设。一批中心镇发展步伐加快,??镇成为全国文明镇,??镇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三是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5.7亿元,加强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乡村公路“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

?二、今年元至5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元至5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占年计划的42.3,同比增长26.7;财政收入12120万元,占年计划的41.8,同比增长2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26万元,占年计划的42.6,同比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占年计划的28.1,同比增长35.6;出口创汇21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34.9,同比增长66.6。今年我县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势头良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活动招商,组团参加了“香港湖北周”活动,在香港签约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4000万美元。狠抓“回乡经济”,引进了??塑业、??化工等一批“回归项目”。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元至5月,全县共引进资金4?2亿元,占年计划的43。全县共有建设项目90个,其中工业项目53个,占58;投资额过千万元的项目50个,占55。

?二是乡镇工业小区发展步伐加快。为了打造新的工业发展平台,我县大力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按照县乡共建、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建设轻工、机械、食品等6个特色工业小区,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今年,已有?????????等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落户乡镇工业小区。目前,??国道沿线工业小区落户企业已达到50多家。

?三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来势较好。2006年,我县成为全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今年,我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又呈现来势猛、后劲足、效果好的良好态势。上半年,??????????等9家企业有望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半年,还将有???????等10多家企业跨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

?四是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工商税收较快增长。元至5月累计完成工商税收8642?5万元,同比增长31?3;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1?3,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集团、??集团、???3家企业分别实现税收2205万元、1336万元、440万元,同比增长176?8、340?2和104?5。

?五是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新进展。以与武汉??区缔结友好县区为契机,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在产业、项目、产品、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对接。今年上半年,先后从武汉引进项目8个,投资额1.33亿元;7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投资额达1?47亿元。其中,??投资的制药、武汉??投资的环保油墨、武汉??与湖北??共同投资的洗衣粉生产线等5个项目正加紧建设,武汉??公司投资的食品调味加工等3个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六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试点村建设方面,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示范村整体水平。对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项目不改、捆绑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力争今年争取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在发展特色农业板块方面,着力抓好30万亩优质粮、15万亩名优蔬菜、20个畜禽养殖小区和5万亩特色水产品养殖等优质板块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从本月初开始,在县城和各乡镇全面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从解决脏、乱、差入手,不断改善城乡卫生环境。

?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结构不优、总量偏小、市场主体不多、发展速度不快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三、下一步思路和举措

?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加速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三个重点抓招商:其一,突出“重点对象”抓招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取得突破;其二,突出“重点地区”抓招商,着力抓好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地区的.招商;其三,突出“重点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盐化、包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努力引进产业链项目。着力提高招商质量,注重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关联度、发展潜力,把提供税收、就业岗位和环保、能耗等指标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二是着力提高开发区发展效益。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搞好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充分发挥云梦在外成功人士多的优势,广泛动员云梦籍在外企业家、工商大户回乡创业。四是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云梦有3家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业,还有90多家规模企业,但这90多家中小企业块头明显偏小。我们将大力引导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搞技改、上项目,不断做大做强。

??(二)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强优质稻、优质蔬菜等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发展提升一批畜禽养殖小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粮食、蔬菜、畜禽、棉花生产加工产业链。突出利用岩盐和蔬菜资源优势,逐步建成全省最大的“盐食品”加工基地。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实施“六改五通”工程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以创新城镇发展机制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创新城镇发展机制。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经营性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挂牌招标拍卖制度。二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围绕争创全国卫生城的目标,努力把--建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型产业支撑的水乡城市。以工业园区开发、文化旅游开发、住宅新区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东城区建设。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镇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周边10公里以内的六镇(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与中心城区的对接。

?(四)以产业对接为重点,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一是推进产业对接。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盐化工原料、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与武汉相关产业对接。二是扩大农产品供应。瞄准武汉农副产品大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大力开拓武汉农产品市场,主攻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对武汉的销售。三是输送人力资源。针对武汉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调整和优化职业培训方向,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四是推动科技合作。广泛开展校企对接、企企对接,吸引武汉科技成果到--转化应用。

?(五)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一是优化发环境。抓紧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努力缓解建设用地的瓶颈制约矛盾。运作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好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新建企业能够招足技术工人。加强软环境整治,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和农村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是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企业。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pMR

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5.7亿元,加强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乡村公路“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

?二、今年元至5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元至5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占年计划的42.3,同比增长26.7;财政收入12120万元,占年计划的41.8,同比增长2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26万元,占年计划的42.6,同比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占年计划的28.1,同比增长35.6;出口创汇21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34.9,同比增长66.6。今年我县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势头良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活动招商,组团参加了“香港湖北周”活动,在香港签约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4000万美元。狠抓“回乡经济”,引进了??塑业、??化工等一批“回归项目”。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元至5月,全县共引进资金4?2亿元,占年计划的43。全县共有建设项目90个,其中工业项目53个,占58;投资额过千万元的项目50个,占55。

?二是乡镇工业小区发展步伐加快。为了打造新的工业发展平台,我县大力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按照县乡共建、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建设轻工、机械、食品等6个特色工业小区,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今年,已有?????????等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落户乡镇工业小区。目前,??国道沿线工业小区落户企业已达到50多家。

?三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来势较好。2006年,我县成为全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今年,我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又呈现来势猛、后劲足、效果好的良好态势。上半年,??????????等9家企业有望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半年,还将有???????等10多家企业跨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

?四是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工商税收较快增长。元至5月累计完成工商税收8642?5万元,同比增长31?3;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1?3,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集团、??集团、???3家企业分别实现税收2205万元、1336万元、440万元,同比增长176?8、340?2和104?5。

?五是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新进展。以与武汉??区缔结友好县区为契机,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在产业、项目、产品、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对接。今年上半年,先后从武汉引进项目8个,投资额1.33亿元;7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投资额达1?47亿元。其中,??投资的制药、武汉??投资的环保油墨、武汉??与湖北??共同投资的洗衣粉生产线等5个项目正加紧建设,武汉??公司投资的食品调味加工等3个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六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试点村建设方面,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示范村整体水平。对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项目不改、捆绑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力争今年争取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在发展特色农业板块方面,着力抓好30万亩优质粮、15万亩名优蔬菜、20个畜禽养殖小区和5万亩特色水产品养殖等优质板块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从本月初开始,在县城和各乡镇全面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从解决脏、乱、差入手,不断改善城乡卫生环境。

?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结构不优、总量偏小、市场主体不多、发展速度不快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三、下一步思路和举措

?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加速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三个重点抓招商:其一,突出“重点对象”抓招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取得突破;其二,突出“重点地区”抓招商,着力抓好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地区的招商;其三,突出“重点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盐化、包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努力引进产业链项目。着力提高招商质量,注重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关联度、发展潜力,把提供税收、就业岗位和环保、能耗等指标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二是着力提高开发区发展效益。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搞好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充分发挥云梦在外成功人士多的优势,广泛动员云梦籍在外企业家、工商大户回乡创业。四是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云梦有3家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业,还有90多家规模企业,但这90多家中小企业块头明显偏小。我们将大力引导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搞技改、上项目,不断做大做强。

??(二)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强优质稻、优质蔬菜等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发展提升一批畜禽养殖小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粮食、蔬菜、畜禽、棉花生产加工产业链。突出利用岩盐和蔬菜资源优势,逐步建成全省最大的“盐食品”加工基地。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实施“六改五通”工程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以创新城镇发展机制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创新城镇发展机制。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经营性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挂牌招标拍卖制度。二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围绕争创全国卫生城的目标,努力把--建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型产业支撑的水乡城市。以工业园区开发、文化旅游开发、住宅新区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东城区建设。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镇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周边10公里以内的六镇(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与中心城区的对接。

?(四)以产业对接为重点,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一是推进产业对接。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盐化工原料、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与武汉相关产业对接。二是扩大农产品供应。瞄准武汉农副产品大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大力开拓武汉农产品市场,主攻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对武汉的销售。三是输送人力资源。针对武汉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调整和优化职业培训方向,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四是推动科技合作。广泛开展校企对接、企企对接,吸引武汉科技成果到--转化应用。

?(五)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一是优化发环境。抓紧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努力缓解建设用地的瓶颈制约矛盾。运作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好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新建企业能够招足技术工人。加强软环境整治,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和农村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是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企业。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pMR

篇3: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 垦区场县合作共建发展现状

1.1 农机跨区作业顺利推进, 示范带动作用效果显著

从近年来各地场县合作共建实践来看, 共建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方面:一是通过发挥垦区农机装备、科技示范推广等现代农业发展优势, 为周边农村提供跨区代耕、代种、代收服务及承租农村耕地;二是农场通过广泛参与周边农村农业生产全过程, 以整村整屯推进的方法, 将农垦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复制到农村, 将保护性耕作、栽培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扩展到农村, 加快了我省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

1.2 示范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 提供优质农业社会化服务

垦区拥有健全的农业科研体系和新技术推广体系, 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国的巨大成就, 因此也就产生了垦区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引领地方农村的空间。一方面, 垦区依托农业生产科技优势, 向地方农村推广和示范农业新技术;另一方面, 垦区通过向地方农村出售良种、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等方式, 切实提升地方农村农业生产水平。

1.3 创新机制共建园区, 深化农业产业化合作共建

近年来, 垦地双方通过破除行政区划界限, 促进垦地基地、龙头企业成为有机整体, 农垦和地方实现了统筹规划建设产业带动项目和各类园区, 截至2013年, 垦地双方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达到25个, 农业科技园区92个, 畜牧养殖小区29个, 合计投资16.1亿元, 共同招商引资项目39个, 引资合计31.3亿元。

1.4 资源共享优化配置, 农机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快速

目前, 垦地在合作组织共建方面以农机合作组织为主, 且运作较为成熟, 在此基础上探索农业、畜牧业合作组织的建立。2013年, 共建双方拥有共建农机合作组织150个, 其中当年新增合作组织24个, 拥有共建农机合作社126个, 共建种植业合作社76个, 养殖业合作社46个, 当年共建合作组织合计投资1.57亿元。

1.5 教育、卫生、文化共建, 社会事业合作发展惠及垦地

在教育共建方面, 共建双方通过在招生不足地区合并学校, 在学校不足的地区共建学校, 以及相互放开招生地域限制、取消借读费、减免书本费等措施, 使各地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在卫生共建方面, 截至2013年, 垦地双方共建或合并医院35所, 互为医保定点医院95所, 当年地方到垦区就医13.9万人次, 分别比2010年增长20.7%、6.7%和64.8%;在文化共建方面, 为进一步丰富垦地双方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共建双方积极推进文体设施共享及文体活动交流。截至2013年, 垦区拥有向地方开放文体设施253处, 比2010年增加13处, 举办文体交流活动470次, 比2007年增长2.1倍。

1.6 深入整合建设资源,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为了节约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 垦地双方积极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截至2013年, 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垦区与地方共建通乡通村公路598公里, 共建灌区覆盖面积44万亩, 共建堤防4.4万米, 农田排水工程210公里, 旅游区22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垦地双方共建城镇道路272公里, 城镇排水工程45公里, 供热工程38公里, 环卫工程23处。

1.7 建立合作共建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案, 场县合作共建工作开展有序

开展场县合作共建, 离不开组织领导及制度、协议的规范和约束, 为了确保共建工作有序开展, 共建双方积极推进共建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的建立, 并签订或制定合作协议方案。截至2013年, 共建双方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121个, 对接单位708个, 当年签订或制定合作协议方案154个。

2 进一步做好场县共建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2.1 场县共建的机制和平台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从场县共建这一理念提出以来, 虽然垦区各地和地方政府积极构建合作平台, 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沟通和指导,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依然不够, 共建形式仍然以农场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为主, 而近年来提出的农业标准化作业、农牧产品加工、先进农业科技应用, 以及文教、卫生、文化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共建双方在认识上不同程度的存在各自为政思想, 另一方面是垦区和地方在体制政策上的不同, 导致共建双方无法打破各自行政区域的界限, 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2.2 农民陈旧的农业生产观念制约场县共建进一步深入开展

从各地共建实践来看, 我省农村农业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农民观念落后。虽然部分农民已经享受到了共建的“甜头”, 但多数农民仍然抱着“传统耕作、经验种植、靠天吃饭”的观念, 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家“小四轮”一样种地, 将其闲置并花钱请农场大型农业机械耕作是浪费, 另一方面是农民对场县共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认识不足, 错误地认为“共建”就是“援建”, 认为农场的农机具是政府提供的低价或免费的惠农“福利”, 主动配合农机人员实施“三代”作业的积极性不高, 这种观念给农场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 阻碍了场县共建发展的可持续性。

2.3 农村土地规模小且分散经营制约农机跨区作业大规模开展

近年来,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快速推进, 耕地流转实现了很大突破, 但总体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有的一个农户耕地就有三、四块, 条块分割种“花花田”使得农场大型农机跨区作业受到一定局限, 造成农业机械空运转时间长, 耗油量增加, 增加了作业成本, 农机户蒙受经济损失。

3 深入推进场县合作共建的对策建议

3.1 营造场县合作共建发展环境, 构建科学共建工作机制, 推进垦地合作共建深入发展

在共建过程中, 农垦一方应摒弃以“老师”自居而高高在上的心理, 县村一方也应敞开怀抱而不把农垦当做“外人”看待, 树立共建是为了实现互利互惠的观念, 地方与农垦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通过建立日常联络、举行例会、共建情况通报、高层互访、干部兼职挂职、联合督促检查等工作推进机制, 全力推进垦地合作共建顺利深入开展。

3.2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融合, 实现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加大垦地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不同所有制、不同管理体制的合作融合办法, 优化合作共建的政策环境, 力争在学校和医院等社会事业共建后的持续发展问题上实现突破。在人员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不变的前提下, 重点研究探索新的管理体制, 进而实现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共建共享面进一步扩大。3.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扩大土地承包面积, 释放农业规模化经营潜力

篇4:产粮大县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一、永吉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永吉县地处吉林省中东部,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全境纳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长吉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万昌先导区坐落在永吉县西部。全县幅员面积2624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26.7万亩,其中水田33.7万亩,是吉林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

近年来,国家对重要商品粮基地加大了投入,大力推行粮食高产创建增产示范区,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在这一战略带动下,永吉县在国家、省(市)大力支持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等措施,对示范区农田进行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稳步增产创造条件。全县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80万吨左右,尤其是水稻产量近20万吨,是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星星哨水库灌区1.2万公顷稻田生产的稻米,被国家钓鱼台国宾馆、国家航天局、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专供米,“万昌大米”被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闻名全国。

(二)经济状况

1.相对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永吉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一是经济总量小。最近几年虽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人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115.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817元。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2014年,全县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18.0∶43.6∶38.4,全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2亿元,虽然比上年增长14.5%,但分行业看,支撑永吉县工业生产产值的采矿业同比下降0.9%,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4.8%,食品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40.2%,全县工业经济效益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1.8%。

2.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是税源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增长乏力。近三年,地方税收收入中涉及土地的收入比重过大,耕地占用税三年共完成20380万元,而且是逐年减少,已由2012年的8802亿元下降到2014年2639万元,契税由2012年的5827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287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由2012年的944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733万元,土地增值税由2012年的1293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964万元。由此可见,目前靠投资拉动所产生的一次性税源较多,地方税收来源大部分来自城乡基础设施、园区建设、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高投入,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地方财政依存度居高不下。二是全县财政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上级转移支付,自有可用财力十分有限。近三年全县财政支出分别为190230万元、186079万元和178647万元,其中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三项支出,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巨大财政支出缺口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县财政成了不折不扣的“要饭财政”。财政状况窘迫局面靠自身努力近期内无力改变。

二、永吉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资源优势

永吉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4.9亩,其中水田1.4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森林覆盖率41.6%,共有大小河流38条,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70座,塘坝334座,全县水资源总量5.37亿立方米,生产和生活用水充足,气候条件良好,适宜现代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18种矿藏,其中钼储量16.5亿吨,居亚洲第二位,石灰石储量10亿吨,石油初步探明有2.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00亿立方米,还有地热、矿泉水开发潜力。交通便利,县内有各级公路干线94条,国省干线3条,通往沈阳、天津、宁波等地铁路干线途径永吉,县城口前镇距吉林市12公里,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是投资兴业的“吉祥”之地,发展县域经济潜力很大。

(二)发展机遇

1.从国家建立稳定投入的增长机制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粮食安全、农田水利、耕地质量、抗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产粮大县会获得更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机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加快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城市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做好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谋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从国家发展的现状看,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经步入资本原始积累中后期,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支农政策的继续推进,发展县域经济宏观环境越来越好,这对于产粮大县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3.从吉林省推行“五大发展”战略看,产粮大县将在全省协调发展中实现新突破。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粮大县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统筹产业发展,支持产粮大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富民与强县的良性互动;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提高增加粮食产量的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开发新型农业企业,突出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行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等。

nlc202309011013

(三)制约因素

1.体制因素。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事权只是作了粗线条的划分,地方政府除了外交、国防等职能外,在辖区内拥有的权力与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地方事权基本上是中央事权的延伸和细化。由于支出责任分担比例划分不明确、不固定,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支出责任。“上级政府请客,下级政府买单”,支出责任在政府间层层下压,县乡财政自给水平明显下降且困难程度不断加深。在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情况下,仍然承担着与财政不匹配的事权。每年省政府都要求地方政府为百姓改善民生办实事,有些项目要求地方财政匹配资金,地方财政不堪承受。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改善农村初中寄宿条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开展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暖房子”工程建设等,算下来差不多有20多项。

2.资金因素。产粮大县财政实力不强,绝大部分是靠上级转移支付弥补财力缺口,本级可用财力除了用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经费支出和民生事业支出外,能够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为了解决制约产粮大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粮食主要省份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有力促进了产粮大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项目实施者——县级政府拥有很小的控制权,而上级政府则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如支农项目决策权、审批权、资金分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控制部门“重分配、轻管理”,基层部门“跑资金、争项目”等现象发生。有些项目要求对方匹配资金到账才列项,不少县因此而使项目流产。支农资金多头管理,存在管理松散、衔接不够、交叉重复、效率较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整合规范,提升财政支农资金效益。

3.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与发展缓慢。

近年来,国家支农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出台了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推行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粮大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高,农民仍视土地为“命根子”,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发展所需的适度化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生成和发展缓慢,严重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发展。

4.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近年来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产粮大县受经济结构限制、融资问题制约、市场准入条件过高等障碍,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突出表现为融资难和融资贵,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偏小,符合银行抵押贷款条件的固定资产很少,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弱,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少数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综合成本高、审批周期长、资金使用率低等难题。银行贷款名义利率并不高,但附带的保证金、按期回款等条件让企业不堪重负,还要具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担保,使企业贷款门槛不断加高。这些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不了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利于释放民间资本潜力。

三、加快产粮大县经济发展对策

(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突破重点,大力发展精致农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是产粮大县的重要任务。因此,产粮大县要担当起增加商品粮生产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攻克粮食稳产、高产难关,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精致农业。要坚持从当地农业资源、区位优势出发,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农业产业。

1.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打造粮食生产基地,培育特色品牌。产粮大县应继续巩固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把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目标,在重视粮食生产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粮食生产质量,打造绿色、优质的特色品牌。一是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三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收紧对建设用地审批,执行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四是抓好粮食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

2.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农业小生产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中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综合效益,形成自我发展的新机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把粮食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广的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3.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统一服务的矛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就得靠发展农民合作社。要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产粮大县大多数是工业小县,工业在县域经济中是最薄弱的环节。企业结构多数是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初级加工企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名优产品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产粮大县注重根据县内资源优势引进一些工业企业,工业“短腿”现象有所改变。

1.全力创新体制,改制改造原有县属工业企业,以“两个置换”为突破口,了断企业对政府、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达到“企业存在,性质变;职工存在,身份变”的目的。对目前生产经营形势较好的企业,允许企业职工控股或买断企业产权;对县内支柱企业,允许不同所有制企业互相兼并、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实现存量结构的优化组合。

nlc202309011013

2.加速产品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一批工业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进行横向技术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把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抓大抓强,做大做强。

3.开展招商引资,新创办一批工业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牢固树立工业立县的观念,坚持工业立县富县,立足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要用县内资源、场地、劳动力等优势“抛绣球”,实行以资源引项目,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争取国内外大企业对县内企业进行投资和嫁接改造,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工业总量。

(三)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发展科技型经济

产粮大县应该提高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

1.要处理好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目前普遍存在热衷于大项目忽视小项目的问题,大项目的作用不容置疑,但小项目的作用也绝不能轻视。要坚持大小项目并举,“西瓜”、“芝麻”一起捡,大项目要顶天立地,小项目要铺天盖地。

2.要处理好新上项目与原有项目的关系。不能单纯热衷于新上项目,冷落原有项目,在抓新项目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原有项目的改造、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整合,把人才、资金、技术、产品等注入原有项目,使其焕发生机,实现新老并重,以新带老,以老促新。

3.要处理好政府主导项目与市场主导项目的关系。要确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理念,政府应在产业规划、项目引导、建立项目库、服务企业、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发展环境方面,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同时,要从源头治理、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全民创业

县域经济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作用必不可少。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

1.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县域经济发展大舞台的“主角戏”。

2.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宽创业条件,降低创业成本,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要结合县域实际,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3.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招商环境。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积极促进具备条件的企业扩大规模,尽快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融资环境。注重扶持资金向民营企业倾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要完善金融服务,放宽条件,降低贷款门槛,延长还贷期限,让企业加速资本积累。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把民间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推动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民营经济质的飞跃。

5.要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和管理团队培训。造就一支敢闯善创、诚实守信、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提高优秀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使民企和国企、外企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用足用活人力资源,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城乡一体承载县域经济升级

1.距离省内较大城市比较远的县,要加快县城建设,确立以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实施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策应点的战略,优先发展县城,尽快完善县城功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市场,使县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和载体。

2.省内较大城市周边的县(市),可以承接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依托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重点镇一体化发展,形成功能完备、梯次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以永吉县为例。按照富民与强镇相结合的思想,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区位特点,永吉县打造了与吉林市工业产业对接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接吉林市项目的延伸,着力培育壮大资源开发主导产业,建设口前—西阳—双河镇工业发展带,以发展冶金、建材、汽车部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了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永吉新工业聚集区,支撑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加快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在城乡一体推进承载县域经济升级晋档中发挥小城镇的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推进小城镇发展,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格局。

(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支持产粮大县均衡发展

1.要调整和优化对粮食主产县(市)转移支付资金的结构和投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构建财源建设新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着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

2.要综合运用规范的财政贴息、适当补助、税费减免、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等各种财税政策手段。支持产粮大县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先进产业,促进各类企业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要支持加速农业科技和装备进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面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要进一步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性转移支付现行制度。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帮助产粮大县进一步改善财政状况,提高财力水平,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真正体现以事权定财力,以责任定财力,财力支出向基层倾斜的原则,提高产粮大县的财政保障能力。

5.要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围绕建立健全科学、公正、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管方法,按照全面考核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财政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吉政发[2015]10号)。

2.盖东平(永吉县委书记)《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对接发展》,吉林省“五大发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文集。

3.卢贵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年4期)。

4.永吉县计年鉴(2011—2014年度)。

课题组长: 李玉峰

研究人员:苑玉建 高赟 张益姝

执笔人:林德山

责任编辑:洪峰

篇5: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盛夏时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盐津,今天迎来了一衣带水老大哥县的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xx、xx两县人民世代交好的硕果,是互传信息、加强沟通、共同促进的延续,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以及36万各族人民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xx,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古为僰人居住地。1917年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9乡3镇。2003年末,总人口36.59万人。县城座落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海拔464米,总人口近3万人,分为老县城和黄葛槽新区两个片区。老城区占地39公顷,新区面积41公顷。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城而过,尤其是内昆铁路在老县城有1802米隧道,被喻为全国唯一通“地铁”的县城,而今正沿昆水公路在新老城区之间构建独具特色的“十里长街”。

就全县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徒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226.2毫米,日照957.6小时,无霜期328天。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盐津地处滇川结合部,位于云南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承袭古代文明,盐井渡(今县城)早在清朝时期已发展成为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省道昆水公路纵贯县境4乡3镇70余公里,内昆铁路设有4个客货站场,随着盐电公路、麻水公路的改造和普桧公路的修建,周边县区大量的人流、物流将从这里集散。这里还是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三是民族文化底蕴厚重。秦开“五尺道”后,盐津随之演变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长久的商贸过往、人员交流,促使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文化的沃土孕育出勤劳淳朴、顽强不屈的盐津人民,造就了一批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饮食文化习惯。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展示着盐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做大文化产业的源泉。

四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盐津山上有资源、地下有矿藏、沟里有能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矿产资源有无烟煤、铁、铜、硫、石灰石、石英砂、方解石等10余种,其中无烟煤储量约6.5亿吨,石灰石遍布全境,不仅储量丰富且品位甚高。水资源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其中常流不断78条,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旅游资源有以唐袁滋题记摩崖、秦开“五尺道”、僰人悬棺、西汉墓群、宋阿趵王墓、三宝山石刻、夷都山遗址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有莲花溶洞、长胜溶洞、三股水倒流瀑布群、白水江漂流、朝天马云霞、老黎山佛光、白老林瑞气、天宁寺钟声以及独特怪异的天生桥、喊泉、活石头等自然景观。森林资源有用材林26科63种,经济林果以茶叶、蚕桑、五倍子、竹类、黄柏、杜仲、干果为主,特别是在茶叶和五倍子的开发上,“苗岭碧芽”、“摩崖银毫”、“苗岭松针”、“靓颜苦丁茶”等茶叶品牌和“天林”牌系列单宁酸产品已获国内外大奖或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生物资源有乌骨鸡、油菜、蔬菜黄瓜、薇菜等,尤其是盐津乌骨鸡享有“肉之首、药之冠”的美誉,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均超过泰和乌鸡,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产业。

五是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优越的气候条件,塑造了盐津较好的生态环境。据1990年森林资源调查显示,全县有林地129万亩,占总面积的42.3,其中原始森林达10万亩。通过数年实施长防、中幼林扶育、封山育林、天保、退耕还林等工程,目前全县林地已上升到162.8万亩,植被覆盖率达53.7,森林覆盖率达41.8。

近年来,县委、政府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实现盐津生产总值54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4,第二产业增长26.5,第三产业增长1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14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3050万元,个私经济增加值2294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75元。尤为可喜的是,两年来共与

外商签订合作项目43个,协议引资2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亿元。

二、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后,我们围绕中央、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深化县情认识,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营造滇川通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工业进程,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

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后发优势,确定了将盐津建成“交通枢纽县、生态屏障县、能源建材县、乌鸡基地县、过境旅游县”的定位目标。同时,绘就了盐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第一步,到2007年,国民经济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第二步,再经过10年努力,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基本消除贫困,县域经济整体势力不断增强;第三步,到2020年经济发展赶上全省中等县水平,与全市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走好建设小康盐津的第一步,我们认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提出了本届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了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抓发展、调结构、育支柱、攻扶贫、增投资、重引资、促改革、兴科教、强党建、保平安作为任期的主要任务,举全县之力,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当前,我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第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处于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和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置于“两站”建设的前沿,同时有滇川、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贯穿县境。第二,资源比较丰富。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水能资源蕴藏丰盛,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强劲的竞争优势。第三,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特别是溪落渡、向家坝两座巨型电站的动工建设,以及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的全面修建,必将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上述情况表明,盐津加快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此,我们从未来五年的战略选择、工作思路和面临机遇出发,着眼于全县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工业基础比较脆弱、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比较低的实际,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三产兴县、开放活县”四篇文章,全力构建“两站”建设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的发展理念,以此为动力,不断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农业稳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坚持用抓工业的思维来研究农村经济,不断推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力度,依靠良种良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改进、复种指数的提高,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主导产业作为重点,切实扩大畜牧、蔬菜、干果、油菜等生产规模,继续培育壮大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乌骨鸡等五大特色产业;坚持不懈地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小产品与大效益对接,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与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打造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创造名优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个体户等,为生产者、经营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在“工业富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在积极构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同时,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切实走好“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路子,逐步培植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优势工业企业。从当前实际出发,县委、政府已下定决心抓好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采矿业,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水电业,以电石、铁合金生产为主的冶炼业,以水泥、页岩砖、砂石料生产为主的建材业,以优势农产品开发为主的加工业。力争通过3~5年的艰苦创业,使原煤生产达到3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40万千瓦,建成云南省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0万吨,铁合金达到2万吨,同时使优势农产品加工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形成5个产值上1亿元的工业企业,使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创税超过1个亿。

在“三产兴县”这篇文章上。我们认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盐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用“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新老城区和沿江沿路重点集镇的建设步伐,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所有制形式,特别是通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开放活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将在现有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树牢“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的观念,着力解决好重招商、轻服务的问题,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借助外力发展自己。重点要对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以及所有第三产业实行全方位开放,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等措施,广泛吸引外商、外资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县的资源开发。特别是力求多让一些有影响、势力强、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我们县安家落户,成为推动盐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

在“两站”建设这个机缘上。我们借助处于“两站”建设前沿的优势,切实打造“通道、集散、补给、休闲”四大功能,全力构建盐津在“两站”建设中的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形象。一是狠抓机遇优势,打造通道功能。围绕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盐电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支持配合好建设方的工作,切实搞好服务。并借助交通大改造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公路改造和出省通道建设的力度,切实提高运载能力和质量,努力缩短通往外部大市场的时间和距离,促使交通大通道尽快在盐津形成。二是发挥交通优势,打造集散功能。抓住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必然带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速增长以及三峡总公司在普洱建设溪洛渡电站专用大型货场等机遇,努力把盐津建成滇川通道上富有活力的物资集散地,同时积极发挥内昆铁路站场的集散作用,促成大物流、大流通、大开放格局在盐津率先形成。三是深挖资源优势,打造补给功能。通过建造“两站”建设最大的生活补给基地,带动电力、煤炭产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按照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快优势农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推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强化教育基础,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两站”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突出地缘优势,打造休闲功能。利用好地缘优势,加强集镇建设,拉动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设施建设,开发更多的避暑休闲和农家乐度假娱乐场所,实现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休闲功能,树立起盐津开放、有序、活泼的发展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举措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内昆铁路开通运营和“两站”、“两路”建设等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支持和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主攻方向,依靠深化企业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措施和办法,不断推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取得了明显实效。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5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实现工业增加值6153万元,销售收入达到9245.5万元,创税1044万元,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收入2322万元的44.98。今年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0158万元,同比增长28.3。其中重工业完成7754万元,轻工业完成2404万元;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累计完成5307万元,其他企业完成4851万元。目前,我县的工业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以及建材、冶炼等领域,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水电、水泥、电石、红砖、单宁酸等。应该说整个工业经济已步入了加快发展的轨道。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有效地利用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把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牵引力,认真加以探索、研究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八方有识之士来我县投资兴业。到今年6月底,我县共引进外来投资户43家,开发43个项目,协议投资累计2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亿元。项目主要涉及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以及交通建设、市政建设、建筑建材、冶炼、加工等行业。目前,这43个引资项目均已启动。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共12个。一是浙江中大集团开发白水江流域和县城南段关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总装机17万千瓦的五级电站,装机7.8万千瓦的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已于年初开工建设,现已投入资金3900万元;二是重庆江津鹏程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我县合资改造盐电公路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工程已于去年3月全线动工,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5;三是镇雄业主陈滔独资开发三股水水电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装机7000千瓦的两级电站,现已投入资金3150万元,第二级电站已建成投产,第三级电站基本完工;四是福建业主吴孝原投资4000万元兴建铁合金厂项目,现已投入资金800万元,一期工程已完工,即将投产;五是四川荣县业主倪泽夫出资开发原煤项目,计划投资1288万元兴建两条9万吨原煤生产线,现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一、二条生产线基本建成;六是贵县业主周道红投资1260万元兴建红兴电石厂项目,已于去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七是四川宜宾伊力集团开发县城北段关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总装机18万千瓦的三级电站,现已注入资金2050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科研评审阶段;八是山西业主赵光银投资开发上清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5100万元建设总装机8000千瓦的两级电站,现已投入资金1820万元,一级电站已建成;九是高县水竹林煤炭公司投资500万元兴建沙坝煤矿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9万吨原煤,现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十是贵县业主周道红与宜宾天元化工厂、温州业主杜金明合资兴办红原电石厂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分三期建成年产21万吨电石的生产线,第一期年产5万吨电石的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投产;十一是昆明顺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老县城滨江路改造项目,协议投资4500万元,现已打入专户前期拆迁资金140万元,目前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十二是四川宜宾万泰集团投资开发原煤项目,协议投资2亿元,已到位资金300万元,现正在申办探矿手续等前期工作。

(二)基本做法和体会

1、立足区位优势,抓好工业规划。

随着内昆铁路开通运营,麻水公路、普桧公路的建成通车,盐电公路的改造完工,将在我县形成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这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县委、政府立足大通道即将形成这一优势,抢先研究制定全县工业规划,调整工业布局,迈开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步。

早在2000年,县委、政府在“西部大开发,盐津怎么办”的大讨论中,就认真地总结了过去发展茶、桑、倍、果、竹5个5万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必须走工业化发展的路子,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经几次不断深化认识和修规,现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业总体规划。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发展目标。到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l.2亿元,年均增长12%;201O年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20.1;2020年达到12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标。工业增加值占盐津生产总值的比重(注明:预计时含其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2005年达到26%,2010年达到30%,2020年基本接近50%,工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人均创产值11万元/人以上。三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20年达1.3吨标准煤,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力争达到60%。四是人力资源利用目标。到2020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人不低于90%。工业成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五是工业项目投入目标。2004年至2020年间,工业建设项目的投入,主要靠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来解决。2010年前,每年以21.08%的速度增加投入,2010年至2020年,每年以10.5%的速度增加投入。

2、依托资源优势,做好项目推介。

我县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已探明的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煤炭储量6.5亿吨、石灰石储量远远超过100亿吨,且遍布全境;铜、铁、铅、锌、石英沙等矿产资源也有不少;天麻、杜仲、油菜籽、乌骨鸡等生物资源特色较为明显。要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研究项目储备和推介工作,让更多的项目进入交易会的桌面和投资商眼界,供其选择。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深挖资源法力,相继推出了大大小小的项目200余个,专门制作《招商引资指南》文本进行推介的项目超过10个,目前已洽谈成功40余个。我们推出的项目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能资源开发。2010年以前,着重开发白水江、关江、上清河、温沼河的水能资源,力争到2010年,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到2020年,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实现总产值4亿元,创税3300万元。

二是煤炭资源开发。我县现有煤矿生产规模216万吨,2003年实际生产原煤40万吨。2010年以前,主要进行滩头炭砂湾、庙坝茨竹、兴隆凤凰、普洱正沟和盐井芭蕉、花苞、柏树等煤矿的技改,扩规260万吨,确保全县煤炭产量达到35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创税196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进一步对庙坝、滩头、豆沙万古的煤炭资源进行深部开发,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三是以石灰石开发为主的建材产业。2010年以前,拟建黄毛坝年产120万吨的水泥厂,并对石特公司进行技改扩建,进一步提高水泥生产能力和质量。两个水泥生产企业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8亿元,创税收1400万元。

四是电石化工产业。主要是利用我县水电、优质石灰石资源,走电矿结合的路子,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到2010年,电石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6亿元,创税324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进行电石产品深加工,生产PVC等系列高科技产品,实现产品增值。

五是以铁合金为主的冶炼业。主要是以冶炼铜、铁、铅、锌为主,形成工业群。2010年以前,重点是以生产铁合金为主,同时进行铜选、铅锌冶炼、炼铁,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创税120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继续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效益。

六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生物资源开发。主要是对我县的油菜、黄瓜、竹笋、茶叶、乌骨鸡等优势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对以天麻、杜仲、竹荪、黄柏、五倍子等为主的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兴建一系列的加工厂。2010年以前,力争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创税1800万元。

3、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招商引资。

面对财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的县情实际,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共识,盐津经济要发展,单靠微弱的财政投入是无能为力且行不通的,必须走招商引资的路子,依靠外来资金、民间资本的不断注入,才能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而引进投资商,就需要有宽松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为此,县委、政府始终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切实为外来投资商提供优质服务,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2000年以来,县委、政府通过召开会议、出台政策、发表电视讲话、制作宣传标语等途径,要求全县上下务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你发财、我发展”、“先开放、后管理,先发展、后规范”观念,树立起“守资源就是守包袱,找市场就是找财源”观念。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进一步促进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大解放。

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我们在全面贯彻省、市有关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外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以商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市场准入、征地补偿、税费征收优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对引资有功人员要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三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县委、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切实把行业法规与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只要不违背政策法规规定,应尽力给外业投资者、经营者开绿灯,使他们感到盐津的投资执法环境较为宽松。与此同时,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业发展领导责任制,实行了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发展和目标考核的制度,对重点企业采取了由县监察局挂牌保护的措施,并适时派出检查组对一些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检查督促。通过不移余力的清理整顿,少数部门执纪执法不公和“吃、拿、卡、要”等行为有了根本的好转,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已在盐津形成。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行风评议活动的深入开展,盐津的法制环境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四是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为使投资者能更快办理项目申报、选址、审批、登记注册等手续,尽快解决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子女就学等问题,县委、政府参照(云发〔2003〕5号)文件规定,及时建立健全了行政公示制和办理时限制。对用地手续等的办理明确规定了受理和审批时限,建立过错追究制;设立了投诉热线电话,受理投资经营者对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作风、收费等方面的投诉,对违纪违法的人员及时查处;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社会评议部门、行风制度,把职能执法部门服务质量、执法行为纳入行风评议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内容,组织社会知名人士、企业业主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并向社会公布评议结果。此外,相关部门还定期不定期到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较好地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4、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协调发展。

水能、石灰石、煤炭是我县最具潜力的资源。为此,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理念,初步走出了把水利资源开发与矿产开发有机结合的路子。刚开始,我们成功引进了红兴电石厂,由于受电力供应的限制,设计年产2.4万吨规模的生产线都无法满负荷生产。为有效解决这一“瓶颈”制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省电力集团加强沟通和联系,争取了与省电网并网和2个110KV、1个220KV变电站的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切实引进投资商开发水电资源,通过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2002年以来,成功引进了4户投资商对对白水江流域、关河流域、三股水流域、上清河流域进行水电开发,计划建造12个水电站,现正在建设或基本建成的有7个。在电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红兴电石厂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铁合金厂即将投入生产。目前,基本形成了电力促耗能工业发展、能耗工业拉动电力企业进步的格局,彼此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谋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立足区位、交通条件和工业发展实际,正积极把柿子乡规划建设为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以此在全县起到示范作用。再就是,我们的煤炭资源开采,也大都集中在昆水线、内昆铁路沿线的乡(镇),主要是考虑到交通便捷,减少运输成本,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工业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我县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回顾已走过的路,有五点体会尤其深刻:

第一,思想解放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一变百事变,观念一新百事新。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充分认识到,如果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根本不行的;没有实施大开发的气魄,没有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资源优势就不可能转化为经济实力,盐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取决对外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招商引资的力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第二,加强领导是基础。能否搞好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各级党政领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盐津县各级党政领导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不仅深入调查研究,加大人、财、物投入,经常督促检查,帮助协调和解决很多困难,敢于和善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打破既得的利益,开创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切实加强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可以说,没有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是难以开展并取得实效的。

第三,诚实守信是关键。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外来投资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诚实守信的氛围,尤其没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政府,招商时讲得好听,什么条件都答应,等到投资后来个“关门打狗’’,那只能让投资商寒心而去。盐津县提出打造“诚信政府”这一口号,着力建立信用政府机制,严格兑现政策、承诺,全力维护政府的信誉,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让投资商放心。因此,社会诚实守信,特别是政府讲究诚实守信,是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的关键所在。

第四,环境优良是根本。实践证明,哪里环境好,资本、技术、人才等就向哪里流动,哪里发展就快。我县之所以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始终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较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总的目标就是,软环境一定要软,硬环境一定要硬,努力实现聚集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物资的“洼地效应”。

第五,优质服务是保障。如果不能很好地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即使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长久吸引投资者。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形成让外来投资者长期、稳定赚钱的良好环境,外来投资项目才能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多、上得快。

篇6:县发展个私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一、个私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经工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6061户,从业人员9318人,注册资金12776万

元,(扣除第三季度集中清理1659户工商户的因素)分别比2004年底增长23.09%、6.01%、87.23%;私营企业508家,从业人员8018人,注册资金54754万元,分别比2004年底增长47.25%、29.53%、132.92%。

2005年,我县深入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文件精神,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和三头并进”投资责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优环境,重力扶持、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了个私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近年来我县个私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年。主要体现以下5个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势头迅猛。2005年,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64户,新增从业人员2401人,新增注册资金3464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5.96%、53.61%、114.68%;新发展私营企业183家,新增从业人员2921人,新增注册资金21209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0.29、52.29%、124.46%。全年个私经济产值(或销售收入)达17.3亿元,比前年增长50.43%;上缴税收101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35%。

2005年我县个私经济各项发展指数均大大超过市下达的预期目标。个体工商户(扣除第三季度集中清理1659户工商户的因素)的总户数增长率、从业人员增长率、注册资金增长率分别为市定目标的4.62倍、1.20倍、14.54倍;私营企业总户数增长率、从业人员增长率、注册资金增长率分别为市定目标的4.25倍、2.95倍、8.86倍;个私经济产值(销售收入)增长率和上缴税收增长率分别为市定目标的3.36倍、2.54倍。

二是规模档次较快提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已成为新办私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全县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0。截止2005年底,全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107.78万元,全县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有154家,其中500-1000万元的有18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私营工业规模企业有58家,占全县工业规模企业数的79%。上缴税收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有6家。

三是骨干行业带动增强。作为我县个私经济骨干行业的水电、纺织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发展水电行业个体、私营企业40多户,注册资金3500多万元;新发展纺织行业私营企业29户,注册资本4442.5万元。纺织行业已成为我县个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每户投资总额由原来的50-100万元扩大到现在的1000万元以上,如新注册的广益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截止2003年底,全县已有私营水电企业100多家,纺织企业60多家。

骨干行业的发展有力吸引了县外资金的投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福滨不锈钢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爱斯莱服饰有限公司就是看中尤溪水电优势和纺织行业前景到尤溪落户。

四是工业园区规模增大。去年新开发的埔头工业园区面积达7500亩,已列为省级工业园区,目前该区现有的20多家私营企业,大多是我县私营大户,如投资1500万元以上的广益织染有限公司、彩华织染有限公司、益康制革有限公司等,都是集原料加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构成了工业区的三大支柱。坂面工业园区和西滨下墩工业区突显专业特色,现有的30多家私营企业中几乎都是纺织行业。目前,已入园私营企业的产值已占全县个私经济产值的40%以上。

五是干部领办热情高涨。2005年我县出台了系列鼓励机关干部职工投资办企业的措施和优惠政策,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掀起了干部职工个人投资办企业的热潮。如总投资约3000万元广益织染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000万元的旺达纺织有限公司以及总投资约2800万元的尤溪宾馆复建工程等均由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干部职工个人共同筹资新建。工业基础较薄弱的八字桥乡、尤溪口镇的干部职工也筹资新建了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尤溪益康皮革有限公司和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尤溪天源纺织有限公司。目前由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工业企业有31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营造竞相发展氛围。我县高度重视个私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狠抓发展个私经济工作,坚持做到每季度召开县长专题协调会、个私经济领导小

组成员会、个私业主与部门主要领导座谈会,深入基层检查指导个私经济工作。健全个私经济工作机制,加强个私经济领导小组机构建设,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设备、有职责。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举办一期项目工作专题培训班,组织十场咨询活动,出好百期宣传栏,编印千多册《xx县发展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发放万份宣传提纲),开展典型

宣传,由县委报道组、县有线电视台,对投资引资力度大、项目工作进展快、社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及时予以宣传报道,并召开全县个私经济表彰大会,对18家先进私营企业、3家纳税大户进行奖励,为发展个私经济摇旗呐喊、广造舆论,营造全社会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二)、狠抓项目,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去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强化了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把抓项目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破除六论”,坚持五个不变”、三个做起”、一个确保”。破除六论”,即破除无所作为的条件论、赡前顾后的等待论、环境与发展的对立论、纸上谈兵的空谈论、吹毛求疵的求全论、小进则满的自足论;五个不变”,即目标不变,任务不变,要求不变,考评不变,奖罚不变;三个做起”,即从实做起,从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个确保”,即确保全面完成包括三个一”项目工作任务。二是抓好三头”并进。即一抓外头,发挥尤溪在外老乡多的优势,打好老乡牌”,开展回报故里建设家园”活动,动员在外老乡回乡创业,取得较好成效。一批如投资2000多万元的金门春果酒等项目通过老乡介绍引入到我县落户。抓带头,出台《xx县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创办工业企业暂行规定》,鼓励机关干部、职工带头领办、创办或投资入股企业,并作为考察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一条标准,与提拔使用结合起来。通过政策的带动,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形成干部带头办工业、全社会聚力兴工业的良好氛围。抓领头,出台了《扶持重点企业和培育成长型企业的工作意见》,对40家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在政策、资金、生产资料等方面进行倾斜,努力培育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三是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加大三个一”项目的跟踪、指导、督查、反馈,坚持一月一督查、两月一公布、一季度一活动、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通过召开项目工作汇报会、动员会、现场会、展示会等形式进行强力推动。四是要求各级领导亲历亲为,至少要把一半的时间、精力放在抓项目、促发展上。2003年,全县共申报三个一”项目279个,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8.89亿多元,实际完成投资4.1亿多元,极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三)、调优结构,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我县根据本县实际,制定本地特色行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了水电、林产、食品、矿产、纺织五大产业作为我县支柱产业。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个私经济业主投资支柱产业。目前,水电、纺织行业已成为个私经济争相投资的热点,纺织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一条龙”纺织体系。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强纺织产业,努力形成特色经济,2003年我县组建了纺织行业协会,加强对纺织业的管理和指导,促进纺织业产业升级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步伐。

(四)、整合园区,扩大规模集聚效益。对原有10个工业园区进行重新整合,按照深层次定位、高起点规划、园林式建设、城镇化配套、公司制运作的要求,重点建设一园五区一带”,一园”就是抓好省级埔头工业园区,五区”就是抓好洋中、西城、梅仙、联合、西滨五个工业小区,一带”就是在建好一园五区”的基础上连点成带,努力形成从城关到尤溪口的尤溪沿岸工业带。去年全县园区规模已达11平方公里,入园项目120多个,固定资产投资达5亿多元,新创办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基本都在园区落户,园区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五)、创优环境,激发社会投资热情。去年我县着重从优化思想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执法环境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一个宽松、透明、稳定、高效投资的软环境。一是继续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将xx县项目审批服务中心”改为xx县政务中心”,各窗口得到充分授权,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业主可以在一个大厅内办完所有审批手续,缴清各种费用。二是抓职能部门的观念更新,通过强力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使我县各行政职能部门广大干部职工都真正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从而让广大干部树立起超常规服务、高效能办事、跳越式发展、让利大项目的观念,在根本上优化了职能部门服务质量。三是出台了《xx县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追究办法》,对40种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作了明确的界定,为改善和优化我县软环境建设提供了制度上保证。出台了《设立政务110”热线电话的实施办法》,设立政务110热线电话,受理对本县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效能及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问题的投诉。制定出台了《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的实施意见》,定期召开个私业主座谈会,进行行风测评及整改工作,有力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四是出台了《xx县投资项目全程代理服务若干规定》,由项目引进单位代办从项目登记、立项到正式投产前的所有行政审批手续,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有效提高了职能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五是出台《关于加大对个私经济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xx县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银政、银企联席会制度,开设金融超市”,由政府主导协调金融部门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金融信贷向工业领域倾斜。去年全县贷款比上年增加2亿多元,办理再贷款、再贴现5000多万元,并达成贷款协议2.71亿元和贷款意向1.3亿元。六是健全担保体系,增强担保实力。县财政每年将个私经济上缴税收增加部分的1%注入县信达担保公司资本金,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去年信达担保公司共筹备资本金371万元,为103家私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20笔,担保额达3930万元。

(六)、扶优扶强,带动个私整体发展。一是重新调整确定市四个一批”重点私营企业28家,确定县级成长型企业10家、县级重点扶持企业40家。二是制定出台《xx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和培育成长型企业的工作意见》,对四个一批”企业和县级成长型及重点企业除了享受市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三是落实四个一批”企业两联一挂”和重点企业实行金融、税务部门挂包制度,8家金融、税务部门每家各挂包5个重点企业,第一把手任挂包领导,并将挂包工作列入领导年终述职和单位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四是抓好个私业主教育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个私业主进行企业管理知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个私经济人士整体素质。

2003年我县四个一批”私营企业的个数虽然由2002年的30家减少为28家,但这28家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实施技术改造,规耐档次都有较大提升。如三恒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扩建厂房,购进德国先进设备,使竹地板生产能力翻了一番。梅恒冶炼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改造铅锌冶炼厂,做大了企业规模。西城人造板有限公司与科研院邢作开发新产品,在工字型木梁和竹条钢框高强度胶合板获得国家专利后,自行研制的径向破篾机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正准备申报专利,日前该公司已被确定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3年我县四个一批”私营企业产值达4.2亿元,增长52.73%,上交税收1300万元,增长34.02%。

三、存在问题

去年以来全县我县个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没有一家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年产值上亿元企业也没有;拳头产品不多,个私企业注册商标少;老企业扩建用地难,重新搬进工业园区费用大,有的企业用地权属不清,办证难;由于干旱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有较多的企业停电限产;工业园区开发资金有困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还跟不上;企业资金缺口大,特别是下半年银行贷款紧缩,企业资金短缺十分严重。

四、2006年工作初步打算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继续强力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和三头并进”投资责任机制,争取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有大的突破,在造就发展载体、发展主体上有大的突破,在开放上水平、招商出实招上有大的突破,努力实现我县个私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预期目标

2004年全县个私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家,注册户数增长10%,注册资金增长15%,从业人员增长10%;新发展私营企业150家,注册户数增长20%,注册资金增长30%,从业人员增长10%;个私经济产值(或销售收入)增长30%,上缴税收增长15%;产值(或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企业25家以上,税收超百万元企业达10家。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加快发展浓烈氛围。一是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宣传,多作正面引导,创造有利于个私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二是大力宣传三明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召开全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动员会,由有关部门做出贯彻《决定》,支持个私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服务承诺。三是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让私营个体企业经营者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发展个私经济工作力度。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县发展个私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求各乡镇健全发展个私经济领导小组机构,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把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直接抓在手上。

3、紧抓项目带动,继续实行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第一在经营领域上放开;第二在注册条件上放宽;第三在政策措施上放活。坚持三头并进”,继续鼓励机关干部发展个私经济,领办、创办私营企业,为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增添活力。

4、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个私经济业主的投资热情。一是狠抓政策落实,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成立政务中心,继续实施三个零距离服务”。即零等待”就是为投资者提供优质快捷、主动超前、省时省事的全程服务,做到办事谁快我更快。零收费”就是不折不扣地兑现优惠政策,对明确规定不能收费的坚决不收,其他能不收费的项目尽量不收,做到政策谁优我更优。零干扰”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人居、治安环境。三是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对个私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规模。四是增强担保实力,继续增加信达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和风险金,扩大信达担保公司的担保规模。五是做好信息服务,发挥xx县工商联网站的作用,免费为个私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六是认真做好私营个体经济投诉的受理和查处工作。

5、加快园区建设,增强园区集聚效应。重点搞好一园一带四区”(一园”就是省级埔头工业园区,一带”就是从城关到尤溪口建设工业带,四区”就是新阳、坂面、西城、洋中四个工业小区)建设,使之尽快上规模、上档次。在建设中坚持多元化投入,吸引民资、外资参与园区的建设和经营。创新园区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创新园区服务机制,全面实行全代理、零投诉、封闭式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园区规模的尽快壮大,增强集聚效应。

上一篇:毕业论文选题英语下一篇:意想不到的收获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