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游戏

2024-08-06

决策游戏(精选6篇)

篇1:决策游戏

1、观看“今日美联储”视频录像,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以下内容,并登陆课程论坛进行讨论。

1)美联储的发展历史

美联储全称美国联邦储备局,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成立于1912年12月,总部设在华盛顿,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12个城市设有地区分行。

2)美联储的组成、任期、职责、目标

美联储内部由4部分组成: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储备银行系统、秘书处。

有权参与美联储决定利率政策投票的是12名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委员,其中的7名是联储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他们同时也是整个联储局的领导(包括联储主席、副主席等),任期4年;其余的5个成员中,因为纽约在美国金融业中的特殊地位,所以1名永远是联储纽约分行的行长;剩下的4个位置则由12个地区分行的老总轮流坐庄,每位任期1年。

美联储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及规范银行业、通过买入及售出美国国债来执行货币政策、维持一个坚挺的支付系统

其他任务包括:经济教育、社会超越、经济研究

3)美联储的现任主席和前任主席

现任主席:本·伯南克 Ben Shalom Bernanke

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4)美联储主席由谁任命

美联储主席由总统提名参院批准

5)美联储的独立性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越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其财政独立是由其巨大的盈利保证的,主要归功于其对政府公债的所有权。它每年向政府返还几十亿元。当然,美联储服从于美国国会的监督,后者定期观察其活动并通过法令来改变其职能。同时,美联储必须在政府建立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工作。

6)美联储的监管

根据银行的性质不同,美国的金融监管实行的是联邦和州两级管理体制。目前,美国共有85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的2300多家是依美国联邦法注册成立的银行,其余的都是依据各州法律成立的银行。依联邦法成立的银行都归美联储管理,而依据州法律成立的银行中有1000多家申请成了联储成员,也归美联储监管,其余的归各州金融监管部门管理。

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一样,美联储的监管内容主要也是执照的核发、资本金的按比例存储、提交结算报告等。不过,因为业务量过于庞大,在实际操作中,美联储的监管重点主要是大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每两周就要和美联储的调查官员召开一次例行会议。对于众多的小银行,美联储主要监督其清算和资金循环,对其具体业务活动的监管则一般以抽查为主。另外,美联储采取法人监管原则,即只对银行法人一级的机构进行监管。如花旗银行的总部在纽约,则花旗银行及其分行的直接监管者是联储纽约分行,而花旗银行设在其他地区的分行就不再单独接受联储及地区分行的监管。

7)美联储的运作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8次会议,其中年中和年底的两次会议对每半年的经济运作和通货膨胀的走势都要做出总结和预期,会期一般比较长。联邦公开委员会是对美国经济进行经常性宏观调控的主要机构,他最常用的手段主要是调整利率,也就是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和联邦贴现率。

2、进入“金融实践”板块的“央行行长决策”游戏,将您游戏的结果记录到下表中,并登陆课程论坛进行讨论。

3、登陆“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了解中央人民银行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篇2:决策游戏

【角色分工】

杀手2人 好人4人 裁判1人

【游戏过程】

待角色确定后,游戏开始。根据每人所抽中的扑克牌决出杀手、好人以及裁判。几人围坐一团,由裁判宣布“大家闭眼,杀手请睁眼,可以杀人啦”待杀手完成杀人后,闭眼。裁判宣布“天亮了,请睁眼”谁谁,你死了,说遗言。之后,由大家选定嫌疑人,判决。过程依次循环。

【决策环境】

游戏中,决策环境是很复杂的。除了裁判了解大局,好人群体和坏人群体在做每一个决策时都要“三思”。比如坏人是先杀自己亲近的人还是同性别的人,抑或是不爱说话对自己有利的人,同一组织产生分歧如何解决。再比如好人团队在决策前需要察言观色,感受大家的面目表情,举止行为,分析杀手团队的杀人“特色”,尽量少冤枉自己的同伴,以便更好更快的找出杀手,取得胜利。

【杀手感悟决策过程】

我第一次当”杀手“的人总是按捺不住激动,这从脸色、小动作、谈话语气中就暴露了。而经历过几次杀手后便知道,杀手一定要面无表情,至少在刚刚拿到”杀手"牌的时候要做到。以便暴露身份,让你的队友单独作战。杀手团队在决策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杀手一般只有2-3人,也就是整个游戏中相对较小的一个团队。小固然意味着生命力较弱,但同时也意味着决策的便利性。特别是在两名杀手的情况下,两人群体的关系纽带是最强的,再加上杀手之间互相知道自己的同伴是谁,所以杀手这个团队有着其他较大群体没有的团结感和亲密感,而这种团结感和亲密感使得杀手杀人的决策来的十分的容易,在一般的有系中,杀手决定暗杀对象往往只需要杀手之间做一个最简单的交流,便可以决定,即使遇上杀手之间意见相左的情况,往往也会有人主动放弃自己的意见,是的决策快速完成。而这种决策再加上杀手具有的直接杀人的权利,使得杀手在执行本团队目标的过程中是极其有效率的。

【好人感悟决策过程】

篇3:决策游戏

大多数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参与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电子游戏赋予玩家的参与感往往要超出枯燥的书本和沉闷的课堂,而且电子游戏中网路游戏更能提供多元化的功能平台和挑战性的项目,让玩家在解决难题和升级过关的过程中体会到虚拟的进步感和成就感[1],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学习过程,电子游戏更容易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关注和喜爱[2]。电子游戏中的某些设定对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分地沉迷电子游戏,则会减少学习时间、降低学习热情、分散学习注意力。特别是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竞争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体会到进步感和成就感,很容易将竞争压力和进步诉求转移到电子游戏中,而电子游戏恰好迎合了高中生的这种心理,使得高中生沉迷电子游戏不能自拔。

目前,对游戏影响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现状调查、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和网络游戏信息动机研究等多个方面,代表性的工作有:林云等人[4]利用回归估计对浙江某大学802名大学生进行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高英彤等人[5]分析网络游戏对中小学教育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方案。陈黎明[6]认为人们对网络游戏存在偏见,应该探究网络游戏的特点,设计一款教育网络游戏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季志[8,8]对浙江某学院821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程度和所受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发达国家如美、韩等国为了限制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制定了自己的管理规则。主要是对游戏进行了分级[3],对游戏的类型、内容、场景、角色等基本信息进行了分类和定级,未成年玩家被限制接触暴力、血腥、饮酒、赌博等类型的游戏。我国目前对电子游戏的管理和限定还处于探索阶段,对高中生人群的游戏分类标定更是处于完全空白状态,对游戏种类、游戏时间、玩家类型等多个因素对成绩影响的量化研究还很缺乏。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决策树的电子游戏对高中生学习成绩影响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收集高中生日常游戏行为数据,利用决策树构建成绩影响分析模型,发现影响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

二、相关理论基础

从信息论知识中我们知道,期望信息越小,信息增益越大,从而纯度越高。所以决策树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信息增益度量属性选择,选择分裂后信息增益率最大的属性进行分裂。下面是几个重要的概念。

设D为用类别对训练元组进行的划分,则D的熵(entropy)表示为:

其中pi表示第i个类别在整个训练元组中出现的概率,可以用属于此类别元素的数量除以训练元组元素总数量作为估计。熵的实际意义表示是D中元组的类标号所需要的平均信息量。

现在我们假设将训练元组D按属性A进行划分,则A对D划分的期望信息为:

决策树就是利用信息熵的基本属性,构造一棵熵值平均下降最快的树,将一个最大的不确定状态转化为不确定性为零的多个子状态。

三、游戏——成绩影响模型构建

构建游戏——成绩影响模型实际上是利用已有游戏行为数据构建一个成绩分类决策树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子过程:收集游戏行为数据、训练测试模型和判定规则生成。其中,收集游戏行为数据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无记名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对采集到的样本通过简单的数据预处理成模型可用格式。利用已有的决策树算法对采集到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决策树,则游戏——成绩影响模型构建完成。将该模型中的分类限制条件转换为IF-THEN结构的因果规则,这样更容易被理解和利用,利用这些规则指导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如图1所示,基于决策树的游戏——成绩影响模型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训练数据、模型和分类规则。其中训练数据由调查问卷生成,整理成统一格式,具体内容将在实验结果部分介绍。游戏——成绩影响模型是利用训练数据构建的一棵决策树,以树的结构存储,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训练和测试,经过测试优化后,模型最终建立。分类规则由模型生成,可以将决策树模型的限制条件转换为IF-THEN结构的条件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游戏行为预测学生的成绩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如减少游戏时间,加强游戏监管等。

IF主观影响=1,上课是否玩=0,游戏时间<=8,THEN Class A

四、实验结果

1.数据数据样本

样本数据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最终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为46份,调查问卷产生的游戏——学习行为特征有15个,具体特征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

根据提交者的成绩信息,从高到低分为四类:A,B,C和D。具体的成绩和分类信息如图4所示。

2.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WEKA[9]数据挖掘平台中决策树算法J48对成绩和分类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采取十折交叉验证的方式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过优化后的主要参数为C=0.001、M=3,训练后生成决策树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主观影响为第一个被选择的属性,ABD三类学生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C类学生主观上并不在意游戏对学习的影响。上课是否游戏是区分D和AB两类学生的特征属性,上课玩游戏的学生被分在D类里,而不玩游戏的学生被分在AB两类里,可以看出上课是否玩游戏对学习成绩影响很大,而游戏总时间是区分A和B两类的重要特征,游戏时间大于8的学生被分在B类里,而小于等于8的被分在A类里。

经过参数优化,模型的正确分类样本数为29个,错误分类样本数为17个,正确分类率为63.0435%,可以看出分类精度并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样本特征不显著或者样本数量过少导致欠拟合。

五、总结与展望

基于决策树的游戏——学习影响模型通过收集高中生日常游戏行为数据,利用决策树构建成绩影响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地发现影响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发现游戏和成绩之间的隐含关系,并给出一些IF-THEN结构的关系规则。虽然实验的分类精度不高,但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下一步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扩大调查范围,增加调查样本,解决样本数量过少导致的欠拟合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对已有样本的特征进行特征选择,获得最优的样本特征组合,解决样本特征不显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仪凡.中国网络游戏玩家关键驱动因素及市场细分研究——以MMORPG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5.

[2]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高英彤,刘艳姝.论软力量与网络游戏[J].外国教育研究,2007,(06):72-76.

[4]林云,梁雄军.大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10,(03):283-288.

[5]高英彤,杨冰,丛迪.网络游戏对中小学教师的挑战及应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02):59-60.

[6]陈黎明.让网络游戏为教育服务[J].现代教育科学,2007,(01):33-35.

[7]段景勇,乔毅.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任务[J].继续教育研究,2008,(08):73-74.

[8]季志.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01):130-133.

篇4: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

为加快我省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山东省政府2013年第4次常务会议确定由山东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送审稿)》。此后,在省领导同志重视支持和各方的协同配合下,最终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

据了解,《规划》是我省第一部综合交通规划,是新一届政府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建设,全省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节点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山东省发改委对此高度重视,深感责任重大,全力以赴开展相关工作。

《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承担主要编制任务,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积极配合。2013年年底,编制团队完成了5个专题报告和研究总报告,形成了《规划》初稿,全面征求了省有关部门和各市意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评审。

篇5:现代信息决策思想现代信息与决策

【摘要】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有现代科学技能、社会经济的快速生长而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中除了物质、能量之外的第三大资源,网络技能的生长为人们对付信息的收罗、利用和积聚历程供了先进方便的平台。面对大量的信息,对付信息的筛选、阐发与信息决策问题也相应的在各个领域里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决策的思想与理论为各个领域的可连续生长提供理论指导,而信息决策方规矩使各个领域实现特定目标、完成预期的效果成为可能。人们通过反思盘算机治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失败的经验与教导,逐渐形成一种共鸣: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决策阐发已满足不了网络经济时代新的决策情况的需求,迫切需要寻求一套新的、适应于信息化决策情况下的决策理论与阐发要领。本文将对现代信息思想、理论与阐发进行归纳、归纳综合与总结,为人们对付现在信息相关理论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要害词】

信息决策的思想

信息决策的理论

信息决策的要领 前言 今世科学生长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各门学科既相互交错、相互渗透,又各自向其精密化的偏向生长。因此,我们应力图站在当今世界科学的前沿,充实运用今世前沿交错学科和边沿学科的新看法、新要领,去不绝改造一些传统的信息决策要领,探索掌握一些新的、现代的信息决策理论和要领,进而得到一个满意的最优决策结果,使得信息决策的思想与理论为各个领域的可连续生长提供理论指导。由于决策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需要在大量的科学决策运动的底子上不绝的分归纳、归纳综合、抽象和总结,从而找到决策科学自己的科学领域和结构,并在这一前提下进一步寻求种种优化决策的新要领。本文迁就现代信息决策的思想、理论与要领展开浅析与探讨,在前辈们的研究结果的底子上进行知识体系的总结与归纳综合,并进行小幅度的扩展与延伸。为人们面对现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一定信息决策意识,并对信息决策要领加以公道运用。

正文 1、信息决策的思想

长期以来,决策主要依靠人的经验,称为经验决策。对付重复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决策问题,经验决策的优点是,决策时间短、效率高。但对付以前从未遇到的决策问题,大概重要有很庞大的决策问题,经验决策容易出现失误。随着科学技能的迅速生长,经验决策逐步被科学决策所替代。科学决策是决策者在准确掌握相关信息的底子上,依据科学要领、科学步伐、科学手段所进行的决策事情。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必须依靠决策体系开展事情,基于准而全的相关信息,遵循一定的决策步伐和原则,依靠专家和智囊团组织,运用科学的决策要领,采取先进的信息处理惩罚技能和手段,进行切合客观实际的决策。[3]

由于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技能经济飞速生长带来的信息爆炸,决策历程涉及的问题庞大多变,决策要领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多条理、多学科、多方位的体系。决策不但需要对大量有关信息进行阐发、筛选、判断,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方案拟定、评价、选择和实施,并且决策还需要快速、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现代治理决策因其前瞻性和极强的谋略性,往往无章可循,需要进行深入阐发和创造性思维才华对所有信息进行深条理的归纳阐发,以提供更富创造性的战略决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能的不绝生长,信息决策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1]

经验决策是历史的产物,并且随着历史的生长和人类的进步而逐渐富厚完善,对现代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本质区别在于方法要领的差别。经验决策的主体一般体现为个别,而科学决策是团体智慧的产物;经验决策主要凭借决策者的主体素质,科学决策则尽可能采取先进的技能和要领;经验决策带有直观性,而科学决策不排斥经验,但注重在理论的指导下处理惩罚决策问题。因此,应该把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信息决策的理论

决策理论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长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盘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治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历程、准则、类型及要领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看法、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2.1 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在决策时运用理性和逻辑使得组织利益最大化。在该理论中,决策者掌握决策情况和可能选择的全部信息;他们可以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得到确定的决策情况;他们能够有逻辑和理性地评估决策情况的各个方面。理性决策的步调见下表 2.1-1。

[4]

步调 细节 案例 1、认识和界说决策要求(确定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派比重)

出现某些刺激表明必须做出决策,刺激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 一位工场经理发明员工流失率提高了5% 2、提出供选择的方案 明显的或创造性的方案。一般来说,决策越重要,方案应当越多 工场经理可以提高人为、增加福利或改变招聘标准 3、评估种种选择方案 每个选择方案的可行性、满意水平和结果 提高福利可能不现实,提高人为或改变招聘标准则切合要求 4、选择最佳方案 考虑所有的情况因素选择最符合的方案 改变招聘标准需要很长的时间,应当提高人为 5、实施选择方案 在组织系统内实施选择的方案 工场经理需要取得公司总部的批准,人力资源部要创建新的人为结构 6、事后跟踪和结果评估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经理应当弄清步调 4所选择及步调 5 所实施的方案的结果 6 个月后,工场经理发明员工流失率规复到以前的水平

表 2.1-1 理性决策步调 2.2 现代决策理论 现代决策理论的奠定者西蒙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是第一个认识到决策并非总是合乎理性和逻辑的人。他对决策的看法现今被称为治理模式。它不是报告人们如何制定决策,而是描述了真实的决策是什么样的。这一模式认为:经理们用于决策的信息是不充实和不完备的;决策受到“有限理性”的约束;在决策时应当以“满意”为追求。

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一定限度的理性,它认为决策者受到代价观、无意识反省、技能和习惯的限制以及不充实的信息和知识的限制。治理模式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满意。这一看法主张,决策者不会穷尽所有可能的方案再从中选择最佳者,相反,决策者倾向于寻找到切合最起码标准的方案之后就停止搜索。[4]

2.2.1 决策的看法及其特征 从宏观讲,决策是指制定政策;从微观讲,决策是指做出决定。

决策就是要对未来的偏向、目标以及实现途径做出决定,它是指小我私家或团体为了到达某一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和要领,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或综合成一个公道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历程。

决策具有下列特征:

①目的性:人类的实践运动都是在理想和意图的支配下,为到达一定的目的进行的。理想、意图和需要到达的行动目标是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的,所以决策体现了鲜明的目的性。

②超前性:决策创建在行动之前,是对未来行动的偏向、原则和要领简直定。

③创造性:为到达决策的目的,实现决策目标,决策者必须以创造精神寻求和优化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即创造性地选择和制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④治理性:“治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主要的治理职能,任何治理都必须以决策为前提和依据。[3]

2.2.2 决策的类型 从差别角度,决策可以分别为差别的类型。

①按决策的重要性分别: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执行决策三个条理。

战略决策是涉及组织的生长和生存的全局性、久远性、偏向性的决策。

战术决策是为完成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决策。

执行决策是凭据战术决策的要求制定执行方案的选择。

②按决策的性质分别:可将决策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决策,可以重复出现,问题的本质与结构清楚,解决问题的要领与步调是已知的和确定的,可制定牢固步伐来完成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体现为问题新颖,对问题的本质与结构不甚了解,解决问题的要领与步调也知之甚少。非结构化决策主要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来完成。

半结构化决策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对问题的本质与结构有所了解但不敷清楚,解决问题采取的要领及其相互间的干系根本知道但不确切,解决问题的步调尚难确定,要通过启发式的探索来做出决策。

③按人们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水平分别:可将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统计决策)以及不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能确切知道将产生怎样的自然状态,可以据此选择最佳行动方案,一般用数学筹划来解决。

如果决策者不能准确知道未来出现哪种自然状态,但可以预计其出现的概率,那么这种决策问题就是风险决策,一般采取以概率论为底子的要领加以解决。

如果决策者不但不能确定未来将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甚至于对种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也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统计数据可循,全凭决策者的经验和态度,这类问题就是不确定性决策。

④按决策的目标数量分别:可将决策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仅有一个目标的决策问题就是单目标决策。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的决策问题称为多目标决策。(3)

⑤按决策的东西和范畴分别:可将决策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宏观决策通常是指对百姓经济运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

微观决策通常是指某一下层单位或企业生长问题的决策。

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都是相对的看法。就国度和地方而言,国度一级是宏观决策,而地方一级是微观决策;但就地方和企业而言,地方一级是宏观决策,而企业一级是微观决策。

⑥按定量和定性分别:可将决策分为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

定量决策是指描述决策东西的指标都可以量化的决策。

定性决策是指描述决策东西的指标无法量化的决策。

⑦按决策历程的连续性分别:可将决策分为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单项决策是指整个决策历程只作一次决策就得到结果的决策。

序贯决策是指整个决策历程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决策。

⑧按决策历程影响所及的时间是非分别:可将决策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影响所实时间便是或凌驾一年的决策,称为长期决策。

影响所实时间不凌驾一年的决策,称为短期决策。

⑨按决策涉及的治理领域分类:可将决策分为销售决策、生产决策和财务决策。

企业的运动分为销售、生产和财务的三大领域,企业治理也据此分为销售治理、生产治理和财务治理,有关的决策分别称为销售决策、生产决策和财务决策。

除了上述分别要领以外,决策还可分别为小我私家决策与群体决策、单赢决策与双赢决策。[2]

[5] 2.2.3 决策的原则 决策的优劣干系到治理的效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提高决策质量的重要包管。具体来说,科学的决策应遵循下列根本原则:

①在指导原则设置上,应考虑偏向性、效益性、实践性、整体性原则。

②在决策方案评价上,应遵循可行性、择优性、超前性、动态性原则。

③在决策手段运用上,应遵循科学性、民主性、信息准全性原则。[3]

2.2.4 决策的历程 著名学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认为决策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

①情报运动: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决策目标,获取相关信息。

②设计运动:拟订种种备选方案。

③选择运动:从种种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④评价运动:执行所选方案,对整个历程及其结果进行查抄和评价,将所得信息备作为下次决策的参考,大概提出新问题,启动新一轮决策历程。

这四个阶段可以分为更详细的九个步调,即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提出代价准则、拟订方案、阐发评估、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普遍实施和反馈查验,如下图 2.2-1 所示。

图 2.2-1 决策的历程 3、信息决策的要领 决策阐发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许多要领可以运用。现代决策阐发的具体要领归纳综合起来可以分两类,即定性决策阐发要领和定量决策阐发要领。定性决策阐发要领也称为“软要领”,是指运用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采取一些有效的组织结合形式充实发挥人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使决策阐发的结果越发准确、有效的要领。定量决策阐发要领也称为“硬要领”,是指运用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要领,是现代迅速生长起来的数学化、模型化、盘算机化的决策阐发要领。

3.1 定性决策阐发要领 所谓“定性决策阐发要领”是指运用经验、逻辑思维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描述性说明,试图用因果、并行干系去描述被研究要素间的规律和特征,最终为决策者办事。现代最常用的定性决策阐发要领有:

①经验判断法 凭借决策者的经验和智慧,运用正确的思维与思路,凭据已掌握的信息对未情报运动 设计运动 评价运动 选择运动 提出问题 确定目标 代价准则 拟订方案 阐发评估 选择方案 实施验证 普遍实施 反馈查验 修改决策 追踪决策

来做出综合的阐发判断,并且直接选取某一最佳方案。这种要领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

②逻辑推理法 凭据事实证明大前提、小前提的正确性,推理得出逻辑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要领,在决策阐发中经常用到。

③实验与模拟要领 决策方案拟订后,经过小范畴的实施,以形成的结果考察决策方案的实际效果,④智囊技能 充实发挥专家、学者的能动性,让他们参加决策,以包管决策阐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2 定量决策阐发要领 定量决策阐发要领是运用数学和运筹学的决策阐发要领,其要害在于把同决策相关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干系用数学干系式体现出来,创建起数学模型,然后通过盘算求出答案,供决策者参考使用。由于方案是在未来实施的,因此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变革情况下的经济效果。凭据情况因素的可控水平,可以把决策阐发分为确定性决策阐发、风险性决策阐发和不确定性决策阐发。

3.2.1 确定性决策阐发要领 ①直观阐发法 凭据现有数据进行根本的数学阐发,凭据阐发结果做出决策。

②线性筹划法 线性筹划法是解决多变量、最优决策的根本要领,是在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一个东西的目标函数值最大或最小的要领。运用线性筹划法创建数学模型的根本步调是:首先确定影响目标的决策阐发变量;然后列出目标方程函数;最后列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写出约束方程组,并求出使目标函数到达最优的可行解,此解即为该线性筹划的最优解。线性筹划的一般形式为 目标函数:max(或 min)z=c 1 x 1 +c 2 x 2 +…+c n x n 约束条件:a 11 x 1 +a 12 x 2 +…+a 1n x n ≤(=、≥)b 1

a 21 x 2 +a 22 x 2 +…+a 2n x n ≤(=、≥)b 2

………………………………… a m1 x 1 +a m2 x 2 +…+a mn x n ≤(=、≥)b m

x 1 ,x 2 ,…,x n ≥0 ③盈亏平衡阐发法 盈亏平衡阐发法又称量本利阐发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本钱和利润之间的干系以及盈亏变革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公道依据的要领。盈亏平衡阐发的根本假设包罗:产物的产量与销售量相等;产物本钱由牢固本钱和变动本钱两部分组成,单位产物的变动本钱稳定;单位产物的销售代价稳定;生产的产物可以换算为单一产物盘算。其根本公式为π=R-C=Q(p-v)-F。其中,π为利润;R 为销售收入;C 为总本钱;Q 为销售量;p 为销售单价;v 为单位变动本钱;F 为牢固本钱。可用盈亏平衡图体现,如下图 3.2-1 所示。

图 3.2-1 盈亏平衡图 3.2.2 风险性决策阐发要领 组成风险性决策阐发,应当具备五个条件: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存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存在着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差别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均可盘算出来;能够预测种种自然状态产生的概率,且各概率之和便是 1。常用的决策要领有以收入(本钱)

总收入 R 总本钱 C 牢固本钱 F 产量(销量)

O 盈利 亏损 Q 0

下两种:

①决策表法 决策表法是风险性决策阐发常用的手段之一,又称“损益矩阵”、“损益表”、“风险矩阵”。决策表由备选方案、自然状态及其产生的概率、损益值组成。对决策问题的描述会合地体现在决策矩阵上,决策矩阵是决策阐发的底子。

②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是用树图模型描述决策阐发问题,并直接在决策树图上进行决策阐发的要领。它是把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损益值简明地汇总在一张图表上,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决策树风险性决策阐发具有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盘算轻便等特点。决策树的组成模型如下图 3.2-2 所示。

图 3.2-2 决策树的组成模型 用决策树法比力和评价差别方案的经济效果根本步调为:首先凭据决策阐发备选方案的数目和对未来情况状态的掌握,绘制决策树图形(绘制决策点和方案枝,在方案枝上标注对应的备选方案;绘制状态节点和概率枝,在概率枝上标注对应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在概率枝的末端标注对应的损益值,这样就得出一个完整的决策树图);盘算各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将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减去该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投资额,比力余值后就可以选出最佳方案。

3.2.3 不确定性决策阐发要领 不确定性决策阐发具有如下特点:有明确的决策目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决策点 方案枝 状态节点 概率枝 结果节点

行方案供选择,每一个可行方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的概率事先无法确定,但每种可行方案在差别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是可以估算的。

不确定性阐发要领适用于未来的自然状态无法明确预计,且种种自然状态产生的概率无法确定的情况。所以,在比力差别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只能凭据主观选择的一些原则来进行。通常采取的要领有以下四种:

①乐观决策阐发法 这是一种决策者对未来事件抱乐观态度的决策要领。采取乐观决策阐发法时,盘算各方案在每种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所带来的最大收益,级在最好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进行比力,选择在最好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②悲观决策阐发法 该要领又称“守旧法”,决策者对未来事件持悲观态度,为了包袱更小的风险,从最坏的角度进行决策。采取该要领进行决策时,首先在各方案的收益值中选出最小值,即在最差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进行比力,选择在最差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所要的方案。

③折中的决策阐发法 折中决策阐发法是基于上述两种要领之间的一种阐发要领。他要求决策者凭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确定一个乐观系数 a(0<a<1)。a 的数值巨细凭据差别决策的东西和其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它也可能是经验数据。如果 a 的数值靠近于 1,则说明决策者比力乐观;如果 a 靠近于 0,则说明决策者比力悲观。然后盘算每个备选方案的预期代价,其盘算公式为:预期代价=最高收益值×(乐观系数 a)+最低收益值×(1-乐观系数 a)。比力各个备选方案后,从中选出预期代价最大的作为最优的决策方案。

④痛恨值决策阐发法 决策存在一种时机本钱,它组成了决策的“遗憾值”,或称“痛恨值”。这里“痛恨”的意思是:你选择了一种举事,实际上就放弃了其他方案可能增加的收益。所以决策者为此而感触痛恨。“最大痛恨值”最小化决策准则就试试一种力求使每一种方案选择的最大痛恨值到达尽量小的决策阐发要领。

采取这种要领进行决策时,首先盘算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痛恨值,其公

式为:某方案在某自然状态下的痛恨值=该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找出各方案的最大痛恨值进行比力,选择最大痛恨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2]

结语 由于各门学科既相互交错、相互渗透,又各自向其精密化的偏向生长。因此,本文在今世前沿交错学科和边沿学科的新看法、新要领前提下,在前人不绝改造一些传统的信息决策要领,探索并研究出一些新的、现代的信息决策理论和要领的底子上,对信息决策的相关思想、理论和要领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综合与总结,并对其进行了有选择行的扩展和延伸,使得信息决策的相关理论能为人们在面对现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一定信息决策意识,并对信息决策要领加以公道运用,更易于人们对现代信息决策的了解、学习、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篇6: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的关系讲稿

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决策中有理性的思维,也有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孰优孰劣的讨论。

理性决策

理性是一种在大脑清醒,无任何感情色彩下的一种状态。任何问题,在加入感情以后往往会偏离你在理性状态下的思考路线。理性决策通俗来说便是,你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候的答案。当发生任何事的时候,在思考解决时。只以问题为中心,而没有参加自己或者能波动到你的人的情绪,那时候的答案是最理智的。以旁观的角度来思索自己的问题,你便能理性。

定义:具有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所做的完全客观的和合乎逻辑的决策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说到理性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理性决策模型,简称理性模型(rational modal)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经济人”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二是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理性决策的重要假设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问题是清晰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目的是给定的、单一的并且是明确的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决策者认知能力是无限的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不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的偏好是明确的、稳定的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决策制定过程不受时间和消耗的约束

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这能让决策的问题清晰,决策的目的变得单一明确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即有可供选择的两个即以上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决策评价

缺点:从理论角度看,最有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人们逐渐发现政策实践中的许多现象都难以解释。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前提假设有问题。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

1.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2.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是与非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

3.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了这种认识,认为在构成公共利益要素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普遍一致的意见,公共利益不表示一致同意的利益。

4.决策中的相关分析不是万能的。决策受时间与资源的限制,对复杂决策讲,不会做出无穷尽的,甚至长时间的分析,也不会花费太昂贵代价用于分析,或者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作决定,否则会贻误时机。

优点:1.理性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2.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从而可以达到以下效果:3.使决策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在决策的过程中以及决策后避免负面的情绪,并且缩小了认知的努力,而且,决策结果的可辩解程度最高

直觉决策

定义:1.直觉决策(intuitive decision making)是以决策者的经验为基础,在决策者认知模式、实施,情感决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通过情景估计对决策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并通过逐步挖掘的过程来找到满意方案,最终做出决策的一种决策模式

2.研究者对管理者运用直觉决策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五种不同的直觉,分别为基于经验的决策、基于认知的决策、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影响发动的决策以及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直觉决策法是一种定性决策方法。直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迅速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情况突如其来的、超越逻辑的顿悟和理解,是一个无目的、无意识的非理性、非逻辑的过程,就连当事人也对它的迸发感到突然、意外和神秘。

直觉决策的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绝大多数决策是用直觉决策法作出的,但直觉决策法往往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在人类的行为方式中,最复杂的是直觉,最简单的也是直觉。直觉过程是人脑高速分析、反馈、判别、决断的过程,体现为敏锐的洞察力。直觉思维可以分成几个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程序。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登伯格认为,它们是:

A.选择性编码:从众多杂乱的原始信息中提炼,浓缩有效信息; B.选择性组合:将选出的信息组合成有机整体; C.选择性比较:将经过组合的新信息与已掌握的旧信息进行比较。在实际过程中,这三步是一下完成的。

产生直觉的能力并不完全是天赋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锻炼逐渐得到增强。直觉决策的次数越多,管理决策者的经验越丰富,直觉决策的效果越好,管理决策者的水平越高。

直觉决策特点

①寻求满意方案。直觉决策寻求的是满意方案而不是理性决策中的最优方案; ②整体性。直觉决策的过程往往是对决策问题的整体把握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思考;

③参考点原则。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参考点推测和把握评估方案效果;

④逐一排除。相对于理性决策方案的比较,直觉决策中的决策是对每一方案的逐一比较并排除较差的方案;

⑤满意决策。决策者容易在发现第一个满意方案后就形成决策,而不论这个方案是否是最优方案;

⑥创新性。直觉决策可以免受理性决策思路的束缚而发掘出更有创新思想的决策方案;

⑦时效性。直觉决策的时效性强。

决策者在进行直觉决策时,除了应对突发事情,一般情况下的直觉决策方案都会经过理性决策的验证。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最初思想来源于直觉判断,但从直觉到完整的理论却花了爱因斯坦10年的时间去探索。作为直觉决策的决策结果,应该有相应的理性因素加以论证,亦即直觉决策只有和理性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决策效果。

直觉决策的应用

1、用于启发思路。直觉往往能给人带来新的思路,根据它很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用于解决急事。关键时刻,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只能靠平常的功力生成的直觉来办事。

3、用于快速解决问题。有些事情虽然不是急事,但还是要尽量提高效率,这时候就可多用用直觉思维。

4、用于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办坏了,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基本上凭直觉解决就可以了。

5、用于解决难题。许多难题一下子是难以解决的,可暂时放开,有空就想一想,一段时间后,往往可以获得灵感而解决问题。因为:大脑经过长期的思考某一问题之后,智力灶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脑海里储存的许多相应的信息在自然的反应,当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产生了灵感。这里的有空想一想,就是把脑海里解决某个问题的信息活跃起来,以利于产生灵感。

6、用于解决长远上的大问题。对许多长远上的大问题,既有必要做些计划,又不可为之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况下,可在有空时想一想,让大脑自然运作,以求得到较多的、较好的灵感。将这些灵感收集、整理,为以后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高手都有灵敏的感觉,这是长期的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及感觉磨炼的结晶。比如,高手之间的比赛,双方几乎不可能作长时间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只能凭借感觉处理,这时感觉的灵敏度直接影响到胜负。

决策过程

确定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依据,也是决策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的决策目标除了客观上决策应该达到的标准,还包括决策者主观上所期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程度,即期望值。情景估计

在复杂而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时,决策者会对决策环境中有限的决策依据进行推敲,并根据这些有限的依据进行决策。情景再估计

如果情景不是以前所熟悉的,或者是无法估计的,则需要寻找更多的信息,对决策环境进行再估计,从而避免盲目决策。确定待选方案

在这一阶段,决策者的直觉和主观判断将发挥重要作用。决策者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于环境的预测,充分发挥自己的直觉判断能力以及由此可能激发的灵感,挖掘出可行的方案。相对于理性决策来说,直觉决策在这一阶段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能够广泛搜集各种信息、排除明显不合理的方案,从而预选出少数可行的方案。方案评估

由直觉决策产生的待选方案需要经过理性评估,用比较成熟的决策技术和方法证明其可行性。确定决策方案

从待选方案中选出满意度最高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卡内曼和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直觉思维依赖的是启发式、参考点方法,即以其他事物作为参考点而获取某事物的信息。卡内曼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直觉决策者关心的并不是财富的绝对水平,而是相对于某一参考点水平的变化,即人们更看重的是偏离参考水平的变化量而不是绝对水平,而且在直觉判断中,人们显示出了回避损失的特征即侥幸心理。仅从这一点来看,直觉决策的决策结果在实施前需要进行科学的检验。

决策主体在决策时需要进行两种认知分析。第一种是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包括环境对决策者提出的挑战、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第二种是决策主体对自我的认知分析,包括了解自身的行为特点、决策偏好、认知风格、思维模式等。纵观决策主体的决策过程,偏好、心智成本、信息、非理性等因素贯穿于整这个过程,并影响着决策的每一个阶段。这些因素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综合起来最终形成了决策主体的理性程度不同。

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的关系

对企业来说,决策是头等大事,如何投资、如何融资、如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等,所有这些决策都关乎企业生死。由于决策是如此重要,以至于领导者不能出现一丁点错误。为了防范决策错误,人们开始设想:如果所有的决策过程都能够实现标准化,那么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文件和档案的出现原因就在于此。信息的标准化其实就是理性决策模式,按照这种模式,领导者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就某些决策问题设计出精致的数学模型,并且按照这样的模型进行决断。理性决策模式不需要领导者的人性面,因为决策过程已经转化为一个机械的计算过程,其中不会包含任何的情绪、伦理和其他感性因素。如果领导者也把自己嵌入到一个高度标准化的决策模式当中,那就没有任何的创新机会,也就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企业环境。

一些杰出的经济学家们开始认识到,理性决策模式不能忽视领导者的人性面。这不仅是信息方面的要求,而且也是人的本性使然。理性决策模式并不符合人的本性。从人的本性来说,实际上是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无论是凭借经验还是依赖外在的框框,都是人们面对复杂环境而自身能力又有限的时候,做出的理智应对。决策者无法成为一台机器,必须重用直觉。直觉经常被当作领导者犯错误的诱因。但行为决策理论中,直觉不等于冲动。冲动是一种纯粹的非理性的心理活动,而直觉则是大脑非常有效的一种理性决策方式,只不过和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相比,直觉的理性程度低一点,用西蒙的说法就是“有限理性”。所以,直觉是讲道理的,是凭借多年的经验累积所产生的悟性。正因为如此,直觉有很多时候和电脑运算一样效果好。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上一篇:七上古诗赏析下一篇:党员教师承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