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2024-07-17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共11篇)

篇1:《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八年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课题:  课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目标达成:

1 、 感受战争的残酷,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

2、识记重点字词,给画线字词注音。

杀戮(    )  悼念(    )  屹立(     )    肃穆(    )    恍惚(   )(   )

荒谬(    )  憧憬(    )(    )      响彻云霄(     )

【创境激趣 】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 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 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欣赏一些战争的图片  介绍作者 及 本文的写作背景

【自学导航】

1、复述课文内容

2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片断?

3、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4、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5、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2 【合作探究】

1.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 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3、“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 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 感 情?)

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5、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1、

2、

【强化训练】

赏读 有关战争的资料图片

【归纳总结 】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 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课文由两大部分组成,引言和主体(四个部分)

一、引言

二、主体(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 四)、参观纪念馆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笑声,笑声              历史--现实               “世间永远不能

枪声, 枪声             沉重--美丽               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德)忏悔--狡辩(日)

【教学反思】

封志莉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2:《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课题: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目标达成:

1、感受战争的残酷,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

2、识记重点字词,给画线字词注音。

杀戮()悼念()屹立()肃穆()恍惚()()

荒谬()憧憬()()响彻云霄()

【创境激趣】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欣赏一些战争的图片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自学导航】

1、复述课文内容

2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片断?

3、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4、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5、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2【合作探究】

1.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3、“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5、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1、

2、

【强化训练】

赏读有关战争的资料图片

【归纳总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课文由两大部分组成,引言和主体(四个部分)

一、引言

二、主体(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笑声,笑声历史--现实“世间永远不能

枪声,枪声沉重--美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德)忏悔--狡辩(日)

【教学反思】

封志莉

篇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回顾历史,面向现实,表达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

2.体味文中一些意味深长的议论描写词句的深刻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回顾残酷的历史———初读感知,触摸被残杀者的心灵———再读探究,领悟呼唤世界和平的主旨———复读创造,表达热爱和平的心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非正义战争罪恶的深层认识和深刻警醒,对和平与幸福的热切期盼和精心维护。

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通过一些意味深长的议论描写词句,控诉法西斯罪行,表达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的这一世界和平的主题。

教学难点

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的深层认识和深刻警醒,对和平与幸福的期盼和维护。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来学习华裔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去认识法西斯强盗的凶残,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

二、读一读,读出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纪念地见闻———记述各种纪念演出———记录作家座谈会———摘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

三、品一品,品出最打动你的语句

这四个部分中哪些语句最打动你?说说你的理解。

第一部分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在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第二部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四、想一想,用“沉重———美丽”表达此刻的感受

随着品读的深入,同学们对文章所传达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请找出文中的沉重和美丽。

孩子们从课堂里被抓走,老师和学生惨遭屠杀,这是沉重的;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面对敌人的枪口,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这是美丽的。

多年后,日本作家还在为日军的罪行进行狡辩,这是沉重的;西德作家却在死难者面前沉重地忏悔,深刻地反省,代上辈人受过,这是美丽的。

五、写一写,写出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

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让我们用手中的笔,选择一个身份,写下我们的呼声。

1. 假设你是参加悼念的人群中的一员

2.假设你是那场屠杀中幸存者的一员

3.假设你是作家座谈会上的一位作家

篇4:《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这个单元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课文,本文是一篇纪实性散文,真实地反映出二战期间纳粹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犯下的滔天罪行,这篇文章放在这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善良的人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美。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够将一件事完整地概述出来,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还不够明确或坚定。因此本节课以引言为抓手,寻读能诠释“沉重”语句,引导学生用心去体悟历史的“沉重”,师生深入探讨“沉重”之蕴含的“美丽”,进而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三、教学设想

本课由学生自读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引言,梳理出文段的关键词句:“沉痛的记忆”、“美丽的记忆”,以这两个关键词为抓手,其次由孩子们通过寻读字句,深入感知纳粹给塞尔维亚人们带来的噩梦——“沉重”的历史。其次,探寻“沉重”背后所蕴含的“美丽”。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自然会发现逐层递进的英勇美、宽恕美、良知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有感情地读出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②能够通过品味语言感知“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查阅二战期间有关日寇侵华战争的史实。

②通过讨论,探究文本中“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的具体表现。

③通过个别读、齐读、自由读,范读等多种方式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深切体会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

②体会善良的人们在战争中及战后表现出的英勇、坚定的人性美。

③激发自己远离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①能够通过朗读、自主探究方法体会文章中“沉重的记忆”的具体表现。

②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体会文章中“美丽的记忆”的具体表现。

③能够通过听读故事和观看图片,激发远离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怀。

(二)教学难点

①能够有感情地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②能够由此及彼,多角度联系,从而深刻感受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巨大伤痛。

六、教学方法

①朗读法。

②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南斯拉夫的温和小城克拉库耶伐次,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杀戮。参观完这个遗址,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在1988年初冬写下了这篇纪实性散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标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

①请学生自由读文章中法国哲学家萨特的话,然后请一位同学朗读。思考: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表达出萨特的观点?

②学生带着问题,再齐读一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板书:沉重 美丽)

(三)探究文本

①品读“沉重”

学生速读课文,探究:为什么萨特说“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请用文中的语句加以诠释。

(学生圈点勾画,通过品读,感知“沉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例1:安格尔在餐桌上写下第一行:“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品读明确:黑色本身就很沉重,这里却显得“太明亮”,在这儿比黑色更黑的是那杀戮者的心,说明“太明亮”的原因来自于历史的“沉重”。此句朗读语气应该是深沉的,并重读“太明亮”。

例2:南斯拉夫女作家迪桑卡的诗:“他们坐在书桌前……”

品读明确:这是孩子们在临死前55分钟正在课堂上上课的情景,小小的人儿,小脑袋装满了数字和梦想,向往着自由奔跑,正是他们的天真无邪反衬了纳粹的残酷。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不就是上演着一大悲剧吗?

例3:遗言

这些遗言来自工人、牧师、木匠、还有孩子,最深的伤痛莫过于临死前赤裸裸地爱的表达!

(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

从“最后一次”可以知道这是鲁比沙临死前的绝笔,在临死前四五分钟仅仅写出了他小小的心愿。而第一部分中孩子临死前一刻的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叫碎了亿万父母的心,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沉重。学生想象当时情景,朗读时应重读“最后一次”,甚至有些哽咽、语塞。

小结:以上我们从纳粹的杀戮、塞尔维亚人们的遗言和作家的诗文都感受到了记忆的“沉重”!(大屏幕显示:品读“沉重”:杀戮、遗言、诗文)

②探寻“美丽”

学生再读课文,探究:“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本是矛盾的,你是如何认识的?文章中“美丽的记忆”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交流,小组探究,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美丽的记忆”的具体表现)

例1: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配合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谈论、点拨明确:从“开枪吧”可以看出这个老师得英勇无畏,充满了对纳粹的蔑视。朗读这句话的语气应该坚定、执着,这是一种英雄美的体现。

例2: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谈论、点拨明确:这体现出了塞尔维亚民族的一种宽容的美,并提出警醒——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这是痛定思痛后的呐喊和呼唤。

例3: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谈论、点拨明确:从动作“缓缓地”、语气、语言等角度来分析,可知他内心被纳粹的杀戮震撼了,他是真诚的忏悔,是良知美的体现。

小结:从本能的英勇美,到“痛定思痛”后的宽恕美,进而到更深层次的良知美,层层递进,都体现了人性的美!(大屏幕显示:探寻“美丽”:英勇美、宽恕美、良知美)(板书:人性的美)

(四)拓展延伸

①老师配乐讲一个反映二战的故事:《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用一个被活埋前小女孩的“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的声音,为反对战争、呼唤和平蓄势)

故事: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怀着期盼小女孩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她的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那里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忍地推下去。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我了。”……

(过渡)二战时期,像小女孩一样被活埋或被杀戮的残酷实例还有很多很多。在欧洲战场,有1940年春波兰的卡廷惨案,1941年乌克兰大屠杀,1943年贴着正义标签的盟军制造的被誉为“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的巴里港惨案,这让老师想到了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亚州战场,日军的刺刀和枪声肆虐了善良而美丽的中华民族,如:常德大火、重庆大轰炸,还有惨无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民众被杀或像“小女孩”一样被活埋。

②播放“南京大屠杀”图片,请学生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感受。

(用一张张反应“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图片,激发学生反战爱国的情怀,发出远离战争,希望和平的心声)。(板书:远离战争 希望和平)

(过渡)人类的心愿是美好的,现实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从历史,看现在,日本继续做着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文中的那个日本作家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讨论明确:自私的狡辩,没有深刻的反省。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作为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小主人,你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请写一则感想,200字左右。(大屏幕显示作业)

(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找寻日本频频挑起事端根源,是因为没有深刻反省,深入理解人性的复杂性,进而留给学生思索现实问题的空间)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玲

沉重 →→→→→ 远离战争

人性的美

美丽 →→→→→ 希望和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附: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点评

合肥市包河区教研室 王一枝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一篇具有文学性和抒情性的纪实散文,贯穿文章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情感和严肃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被屠杀孩子的深深同情,反衬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文章的人文内涵丰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宜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的贾秀英老师执教的这篇文章,深刻地挖掘了文章的人文内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很好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贾老师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非正义战争的残酷以及给无辜人们造成的巨大伤痛,从而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地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并选择恰当的切入口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贾老师在研读文本中抓住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一是非正义的战争给克拉库耶伐次的善良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从而体现出法西斯的残忍。二是在面对纳粹灭绝人性的行为,克拉库耶伐次的人们表现出的民族的英勇。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重点,贾老师选择文章前面萨特的引言,通过朗读与分析,找出萨特这句话中的“这是个沉重的记忆”但又是个“美丽的记忆”这句看似矛盾的关键词,激发学生探索文本中“沉重的记忆”表现在什么地方,“美丽的记忆”表现在什么地方的兴趣,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认识到非正义战争的残酷以及善良的人们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美、良知美和宽恕美。应该说这种解读文本的方式适宜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精巧,强调了课文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贾老师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深刻体会文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真正体现语文的课程特点。

其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设计上让学生依据文本感悟其中的“沉重”与“美丽”,并由此拓展联系中国的抗日战争史,让学生深刻体会非正义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的伤害,进而明白中国要自强不息,才能避免战争的道理。很好的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的爱国情感。

第三、教学过程中处处融入德育,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内容,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逐渐深入文本,并处处注重思想教育,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沉重的记忆”的具体表现时,有一位学生找到了迪桑卡的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克拉库耶伐次的孩子们的天真与不幸,并能够联系到自己,从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老师谈起,从而表达出对不幸者的同情。又比如在文本解读完后,贾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这是一个撼人心灵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很多学生都深受震撼,这时贾老师没有分析故事,而是问学生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这样处理的方式恰到好处,学生发言很积极,大多表达出“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观点,可以说这节课贾老师始终把育人目标融入在课堂教学中。

第四,课堂上师生情感相互交融,教学氛围和谐,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贾老师这节课用自己的情感感染着学生,而学生激发的情感又感染着老师,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交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第四部分的遗言太沉重了,贾老师深有感悟地说:“的确,这些遗言来自工人、牧师、木匠、还有孩子,最深的伤痛莫过于临死前赤裸裸地爱的表达!”说完之后,就有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的是遗言中的第一个最沉重,“其中‘最后一次可以知道这是这个孩子临死前的绝笔。而第一部分中孩子临死前一刻的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他们凄美的绝唱。”师生的情感相互交融。同时贾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恰当的评价语言,使教学氛围非常和谐,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

当然,作为年轻的教师,贾老师在本节课中还有一点不足:在面对生成的资源驾驭能力还不够,捕捉德育的渗入点还有待加强。例如有位学生在探寻沉重中找到了迪桑卡的诗:“他们坐在书桌前……”然后分析说:“诗中的句子表现出的‘沉重让我窒息!因为我像哪些‘小小的人儿一样,正坐在教室,急切地回答着您的问题,努力地学习,怀着考上理想高中的梦想,可随后的结果不同,我会平安回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55分钟后生命地结束。”这位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文章中孩子的不幸,贾老师应抓住教育的时机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能够这样平平安安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是源于和平的环境,而和平环境的取得源于中国的强大,中国的未来的进一步强大更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努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更突出语文课中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叙事脉络,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2.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教育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自主预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纳粹()执著()憧()憬 恍惚().....蜿()蜒 肃穆()杀戮()赤裸()裸 .....2.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荒缪()键忘()头发班白()响彻云宵()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②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③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4.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美国华裔女作家________。萨特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②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我遇难同胞达________人。5.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最简洁的词句表明文章的主题。

[文本研讨] 活动一 多种方式读课文

要求:可速读,也可听读,读时一定要圈点勾画、分析思考。6.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①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说说其作用。

②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7.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8.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①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9.析一析“西德作家”与“日本人”:

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活动二 小组合作品语言

要求:在读中注意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思考:

10.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11.“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2.“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有什么含义? 13.“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活动三 联系实际展才华 要求:回读文本,关注社会。

14.针对下面的问题,在全班畅所欲言,交流思想。

①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请记住历史。②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举动,请谈谈看法。

③关注身边。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请想一想。15.我的疑难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做些圈点批注。

致命的母爱 圈点批注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请写出你读后的感慨。

◎优秀作文

勿忘国耻“九一八” 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位路人:“今天几号呀?”人们一定会热情地提起手腕看看表上的日期、从腰间或包里掏出手机来瞧瞧,然后告诉你:“今天是9月18号”。可当你再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这时恐怕大多数人就会哑口无言了,更有甚者会说出诸如“感恩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大概也就只有三四成人知道今天其实是我们中国的国耻日——“九一八”。

七十三年前的今天,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悍然发动了骇人听闻的九一八事变,并从此开始了对中国长达十四年的侵略,那场事变一直是国民的心头之痛,正是从那天起,千千万万的同胞们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6000多亿的国民财富付诸东流。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师长的教导下,知道了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革命先烈们为抵御日寇维护民族尊严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而我们常常把一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挂在嘴边,却从来没有将那份爱国情怀铭刻在心中。正因为这样,我们当中就有了连国耻日都忘得一干二净的人。试问,他们还知道自己的民族屈辱,还明白自己是个中国人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国人的一种耻辱。近些天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全国有一百个城市将在9月18日晚9时18分拉响防空警报”的新闻,这一举措着实有利于加强国人的爱国情感,遗憾的是,长沙并没有在这一百个城市范围内。因此我们长沙人便无法切身感受国耻日的那份耻辱了。

其实,在别的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耻日,像俄罗斯全境的卫国战争纪念日,韩国的抗日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被袭哀悼日,这些国家的人民都在国耻日这天举国哀悼亡灵,温故历史。

体现爱国心,并不一定要“坚决抵制日货”、“对日本人怀恨在心”,而是应该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把国耻铭记在心,化耻辱为动力,相信有了我们这一代人对民族耻辱的牢记,定会让我们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颠,让我们的民族不再有第二个“国耻日”,让我们的民族傲视群雄,永不受外人欺凌。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牢记国耻日,绝非以宣泄仇恨为目的,而是要增强国人的忧患意识 3

和自强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激流勇进。

“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这是报纸评论上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我想表达的一句肺腑之言!◎名句诵读·爱国篇

①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②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俄)别林斯基 ③爱祖国高于一切。——(波兰)肖邦

④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法)拿破仑 ⑤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法)拿破仑

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方法归结] 查一查:引号和 引号的一般作用。

[反思评价]

5.亲爱的爸爸妈妈

1.cuì zhuó chōng huǎng hū wānyán mù lù luǒ 2.谬 健 斑 霄

3. ①表示对死难者的敬意。

②指“我”的头脑瞬间变得不清晰了。

③指纳粹的残酷,无辜者被屠杀人数之多,内心的沉重等。4.①聂华苓 法 ②1937 12 30多万 5.内容要点:

①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被当年纳粹大屠杀而死亡的群众的悼念活动,在那里感受历史的残酷和沉重,感受人民的悲哀和愿望。②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让我们想见了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屠杀的野蛮残酷。

③像萨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④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指出那更加惨绝人寰,日本法西斯匪徒的更是疯狂和灭绝人性。⑤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通过对比表现了前者的真诚忏悔,后者的自私狡辩。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的新的危险。

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或:“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6.①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历史”与“现实”二者的交错出现能让人们体味现实、反思历史,这样就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②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7.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这又是“美丽”的。8.①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②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②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③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③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了全文,回味起来,萨特的话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9.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辨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就说“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10.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11.“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12.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13.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16.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查一查:引号和 引号的一般作用。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分别标志为“”和‘’。

篇6:《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班级 执教者 课型 单一型:新授课□ 复习课□

练习课□ 讲评课□

学科 章 节 实验型:实验课□ 综实课□

选修课□

课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 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图片,名言

二、作家简介

三、词语积累

四、整体感知

1、(可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2、作者发出怎样的呼唤?(主题理解)

和平

五、问题探究

⑴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⑵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⑶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⑷“引文”与“正文”的关系怎样?

(5)将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如何?

--可以这样改,但是原题突出了被残杀的孩子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用孩子们最后的呼喊,控诉了屠杀者的残暴,显然这个标题更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四、品味语言

同桌学生合作,先自由选读本文选段,读出感情并赏析其中精彩之处,然后在全班交流。重点赏析课文中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例如: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五、自拟一句“广而告之”(即公益广告语)来表达文章的主题,然后交流。

例如:

莫让历史悲剧重演!

莫忘昨日铭心刻骨的悲痛,珍爱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四、布置作业

课外查找有关克拉库耶伐次屠杀、南京大屠杀及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战俘集中营等的资料,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写小作文,或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或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小论文。

教学后记

篇7:《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⑴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

⑵看纪念演出;

⑶记述作家的座谈;

⑷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篇8:《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参加一次悼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此次活动是为了悼念二战中被屠杀的300个孩子。在历史和现实交织的场景中,贯穿着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灭绝人性的罪恶行经,震动读者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一)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法西斯匪徒的凶残,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

2.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一主题。

3. 尝试对战争问题有自己的正确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主题。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学习战争题材的作品,要注意把握文章主题,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二、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三、教学方法

方法1:情境朗读法。

方法2:矛盾分析法。

方法3:合作研讨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激情导入。

1. 导入:

上课之初,播放李俊男的歌曲《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同学们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发出“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的呼唤?学生畅所欲言后,用“是呀,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悲伤的时候,心里想的、嘴里念的一定是我们的亲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纳粹实行了残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 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当这些孩子面临杀戮时,留下了这撕心裂肺的稚嫩声音”。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平时学生对战争生活了解不多,在教师指導下,了解有关战争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课堂发言提供有力的依据。

2.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6年生人,湖北人。在台湾、美国发表过文章。代表作有《台湾轶事》等小说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3. 检查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用白板展示预习成果,可以就字词、文学常识等问题向其他小组发难,教师强调补充归纳,并且拓展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发挥。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同时又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快乐,并且水到渠成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工作。

(二)品析文本、理解疏通。

1. 梳理结构、速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两个问题。

(1)概括文章4个部分的内容。(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2 . 感悟主题、析读课文。

(1)用一句话表达读完这篇文章得感受。

(2)说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3. 品味语言、圈读课文。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设计意图:要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默读,并注意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因为默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们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们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境,容易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利于产生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三、 把握时事、拓展延伸

(1)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视频。

(2)请同学们结合当前我国的领土归属问题,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3)同学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被纳粹残害的孩子在临死前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喊,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愿世界永远铸剑为犁,愿同学们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设计意图: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一定要立志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四、作业

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用安格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关键是区别侵略与被侵略。要抓住关键,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五、教学设计及说明

1. 不同形式的阅读环节,学生和文本对话。

阅读是灵动的,阅读是个性的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有助于同学们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景,容易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利于产生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2. 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世界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铸剑为犁的雕像已经在联合国门前伫立了40多个春秋,然而和平依旧没有来到,让学生们了解战争的可怕以及和平的宝贵。

E-mail:sissijiangwen@163.com

篇9:《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难点:根据文章主旨,抓关键词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3、梳理文章结构,归纳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长假里,很多人都如愿以偿与亲人团聚。想到千里之外的年迈双亲,我的心里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

这是我思亲时的呼唤。请你们想想:人们,尤其是孩子们,什么情况下会发出这样的呼唤?

小结学生的回答:但是,在1941年的10月21日这天,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有300个孩子也曾发出这声呼唤,然而,伴随这声呼唤而来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300多生命之花,瞬间凋零在血泊中!

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88年的10月21日,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来到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参加了当地每年都会举行的悼念活动,并撰文记述了自己的见闻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与聂华苓一起去感受历史的残酷和沉重,去感受人民的悲哀和愿望。

二、检查预习

a、识记重点字词

杀戮(lù)悼念(dào)屹立(yì)肃穆(sù mù)恍惚(huǎng hū)荒谬(miù)憧憬(chōng jǐng)健忘

词解: 响彻云霄 憧憬 荒谬 恍惚

b、整体感知

1、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引文

来到纪念地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参加纪念活动 回顾历史,反对战争。

记录作家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三、精读研讨,“引文”引路

战争带给聂华苓“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杀戮”的大声疾呼,她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时,不禁引用了法国哲学家萨特的一段话作为题记。让我们先把这段题记一起朗读一遍。

生读后:萨特的话是很精辟的,而且其中有一句话,不但在结构上引领全文,而且在内容上提示了全文中心,并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是哪一句呢?

找出这个重点句后,我们再结合文章的主题,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解析句意,进而理解课文。你们认为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沉重却又美丽,这似乎很矛盾啊,在萨特的记忆里,什么是“沉重”的?这沉重的记忆又因何而“美丽”?(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小结: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还有好几处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言辞。这里我挑出两个句子来与大家一起赏析。

四、合作研讨,深入文本

1、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2、“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强调采用根据文章主旨抓关键词理解的方法,分组研究、讨论)

反馈,小结,引入拓展资料。(板:历史、现实)

五、拓展,反思

图片资料:

1、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一九七一年访问波兰时,在纪念遭纳粹屠杀的波兰人的纪念碑前下跪。2、5月8日,德国民众在首都柏林向苏联烈士纪念碑献花,纪念二战期间为解放德国牺牲的苏联士兵。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3、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后连续5年参拜靖国神社

4、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5、日本右翼分子活动日益猖獗。

这一切警示着我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所以,聂华苓女士强调了: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回归文本: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不同?那么,人们对两人又是持什么态度呢?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谅解)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鄙弃)

(板:狡辩、忏悔)

小结:铸剑为犁应有日……

2、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

小结:课文里还有许多语言精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大家也可以用结合文章主旨,抓关键词的方法进行品评欣赏。

五、探究思考,选材方法借鉴

回归板书:聂华苓女士撰写此文,意在向全世界发出和平的呼告。现在我们来看看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能不能帮聂华苓女士换个题目,比如叫“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如何?

生回答,引入: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在课文的哪些内容里你还可以看到?(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死难者的只言片语)

六、总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七、课堂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填2字)。

孩子们对未来的(),对生命的(),对死亡的(),对亲人的(),父母失子的()和(),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和对自由的()——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句式仿写。

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

篇10:《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台阶

学习目标:

1.学会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学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有关描写父亲的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特点及意蕴。

学习难点:

通过文中父亲一辈子修筑台阶的经历和心理的变化,可以感知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体会作者笔下的父亲的代表意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

2、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合作探究

3、学生总结反思,完成拓展延伸及练习。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我自学我成功

1.我查阅,我知道

本文的体裁是,作者,(时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2.我积累,我拼读

凹凸()()水凼()硌()一下涎()水揩()干括ngà()()hū()嗒biē()住

:微小而不值一提: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合作探究

读一读: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1--5”段,为全文营造情感氛围。

2.学生接着读“6---文末”段,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自主学习自行巩固。

3、学生整体把握,复述故事情节。(参考格式)

父亲因为觉得而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父亲(过程)造起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造好了,父亲却。

想一想:

我们能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理清结构:

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思一思,议一议

挑选最令你感动的情节,并向你的`小组成员读一读,谈谈你的感悟

拓展运用

我收获我运用

说说你的长辈们为了改变家庭的现状而奋斗拼搏的经历。选择一至二个最令你感动的场面,声情并茂的讲给同学们听听。

自我检测

收集一些生活中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并用心去体会其多重含义。

例如: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你们家有地位。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我自学我成功

1.小说的三要素是:。

2.本文塑造的主人公是,全文用“”来贯穿全文的。

合作探究

读一读

一、突破性阅读--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读一读并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

3.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请你以“父亲是一个的人”说一句话

二、探究性阅读--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得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说一句话。

想一想:

文中的“我”流露出对父亲的感情有哪些?

思一思,议一议

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了解父亲这个人物,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拓展运用

我收获我运用

用具体的事例说说你自己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他(她)最值得你学习的品质。

我的是一个的人,因为他(她)总是。

自我检测

以“我最敬佩的(爸爸、妈妈、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正确组织文中材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篇11:三峡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及写作能力。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通过投入情感地诵读体会出三峡的美,感受三峡的自然美;其次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等。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图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情文并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运用。

4、文言词语的学习与积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能当堂背诵课文。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

1、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图片循回播放

2、熟读课文,力争成诵。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上课前,播放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图片,了解我国一些丰富的自然文化,也使学生耳目一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你知道的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那迷人的风采。(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片)这段画画展示的是我国哪个著名风景区的美丽风光?(三峡)(多媒体介绍三峡: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千百年来她牵动着迁客骚人的情愫,留下了文人墨客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

二、查一查(检查预习)

1、你知道“三峡”指的哪里?郦道元是谁?(结合课件具体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朝代)学家,课文选自《》。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绝献()飞漱()长啸()属引()【小结与导入:】学生做的好,及时肯定,不好,强调好预习要求。同学们,“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我们对本文的学习从三个方面进行。出示目标(课件)。

三、读一读

1、三峡美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下录音朗读,初步感受一下。(利用课件图文声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注意读音和停顿)

指导学生朗读:

1)节奏

第1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①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绝t/多生怪柏。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4段:①每至/晴初/霜旦。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语气: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第一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第二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第四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2、个别读要求学生及时指正。

3、挑战性读除读音、停顿外还要有感情。

4、齐读课文。

5、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小结与导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检查读的情况分组完成,组内合作。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盛)哀转久绝(绝:消失)

7、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分组进行译文,互相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小结与导入:】以上内容通过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想一想

1、找出课文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请展开想象,用“我爱三峡的,你看”的句式,说一说你眼中的三峡之美。

例如:我爱三峡的水,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五、背一背

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背诵竞赛,争取当堂背诵。

1、自由朗读成诵。

2、个别背诵。

六、教师小结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宏,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飞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三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表现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七、布Z作业

1、查找三峡的相关诗词或图片2、背诵并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学习用字谴词简练精确的特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写法。

3、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用字谴词简练精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写景方法,体会作者感情。

2、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写法。

一、查一查温故知新

1、重点词语的解释。

①略无阙处②自非亭午夜分③不见曦月④夏水襄陵

⑤沿溯阻绝⑥或王命急宣⑦不以疾也⑧虽乘奔御风

⑨哀转久绝

2、个别背诵。

二、品一品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思考问题: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

b.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2、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a.写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首句交代峡之长,又交代山之连,再从俯视和仰视正面写山之高,最后从侧面写特定条件下三峡表现出来的特点,这一特点再次点明三峡山之高的特点。

b.写水--主要抓住三峡四季的水来描写。

先写夏水--大水猛涨、水流湍急;

再写春冬--素湍绿潭、景色秀丽;

后写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3、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

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夏天水位上涨,因而水流湍急,更能体现三峡凶险的特点,因此第二段写夏季江水。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将其合为一体进行描绘,与冬春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这样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高猿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

5、探究语言特色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势。

3)、春冬之景,从色彩角度写景的句子是;动静结合写景的是,;俯视角度写景的是,仰视角度写景的是。最能概括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教师小结: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确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来表现三峡的美。作者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写的,写得是否也很漂亮呢?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

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用“《三峡》真妙,妙在,你看。”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学法:(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可能有:

(1)《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绝t多生怪柏”这是仰视。

(2)《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3)《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4)《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美;”高猿长啸“,”哀转久绝“这是凄婉美。

三、展一展

1、比较《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培养学生比较阅读能力。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

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

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学生谈读后的感想,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江三峡的雄奇秀美及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保护长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四、教师总结

郦道元笔下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

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

界奇观。郦道元用笔装点三峡,建设者用智慧改造三峡,我相信将来三峡的动人画卷上,一定也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

五、作业

(两题选做一题)

1、将文章改写成一篇描绘三峡绮丽风光的现代散文。

2、昔日三峡因郦道元笔而美丽,今日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课文,请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给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三峡地貌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雄壮美

夏水--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水--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热爱赞美

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上一篇:法律语言与现代法治文化下一篇:某酒店员工月度绩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