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使用工具

2024-07-21

六年级科学上使用工具(精选7篇)

篇1:六年级科学上使用工具

六年级上学期《使用工具》教学反思

单元起始课,是各单元教学内容的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用在单元起始课的作用上还是很贴切的。可是,单元起始课“该怎么上”和“上到怎样的程度”,却是常常被大家忽略的问题,或者是有所重视但不知如何实际操作。

《使用工具》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的第一课,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分别是“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和“选用什么工具好”。在研读教材之后,我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材没有对“工具”的概念进行界定。那怎么行?既然是研究工具,当然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工具啊!于是,我决定课一开始就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工具?

2 班的学生最认真,好几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阐述,我及时给予肯定。然后按“机械”——“简单机械”——“工具”的讲解顺序让学生明确了科学范畴上的“工具”概念。(机械: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位装置。构造比较简单的机械,叫简单机械,比如螺丝刀、铁锤、剪刀、镊子等。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称为工具。)

然后是认识各种常见工具。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采用让学生先看图抢答再核对的方法,并随机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工具的主要用途。

本课的重点戏是“拔钉子”活动,我自作主张,加了个“钉钉子”的活动。原以为,这样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学生不可能感兴趣,全班演示一下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学生争着抢着要动手,轮不到的同学干脆离开座位跑到实践学生的旁边看,甚至还对他指指点点。到现在我还在后悔,当初没有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实验材料。

活动一:钉钉子

师:老师这里有螺丝钉和铁钉,你能把它们弄进木板吗?

马上有学生举手。教师把钉子和木板给学生,但没有提供工具。学生马上叫起来:要工具。

师;你要什么工具?

生:羊角锤。

学生用羊角锤把铁钉钉进了木板。

师:从这个活动中,工具有什么作用?(工具可以让我们省力或方便。)

活动二:拔钉子

先让学生用手试试看能不能拔出钉子,个别学生因为用力过猛手指有点划破,都没有成功。

然后让学生选择工具,学生选择了羊角锤拔出了螺丝钉和铁钉。

教师再把两种钉子分别钉进木板,并要求用其他的工具。学生选择了螺丝刀拧出了螺丝钉,用老虎钳拔出了铁钉。

师: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更省力或方便。

活动三:实践题

根据书上给出的.三个情境,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并概括出“我们可以组装或制造出各种工具。”

这三个活动,让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工具的作用,还明白了选择工具的重要性,并建议学生去组合和制造工具,前后连贯层次合理,对学生的思维提升有一定的作用。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实在是不敢苟同!钉个钉子不仅耗时多还是弯斜的。用羊角锤拔钉,不知道利用支点撬,只是用蛮力往上拉。真希望教育部门和主管领导好好地反思反思。

篇2:六年级科学上使用工具

然后是认识各种常见工具。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采用让学生先看图抢答再核对的方法,并随机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工具的主要用途。

本课的重点戏是“拔钉子”活动,我自作主张,加了个“钉钉子”的活动。原以为,这样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学生不可能感兴趣,全班演示一下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学生争着抢着要动手,轮不到的同学干脆离开座位跑到实践学生的旁边看,甚至还对他指指点点。到现在我还在后悔,当初没有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实验材料。

活动一:钉钉子

师:老师这里有螺丝钉和铁钉,你能把它们弄进木板吗?

马上有学生举手。教师把钉子和木板给学生,但没有提供工具。学生马上叫起来:要工具。

师;你要什么工具?

生:羊角锤。

学生用羊角锤把铁钉钉进了木板。

师:从这个活动中,工具有什么作用?(工具可以让我们省力或方便。)

活动二:拔钉子

先让学生用手试试看能不能拔出钉子,个别学生因为用力过猛手指有点划破,都没有成功。

然后让学生选择工具,学生选择了羊角锤拔出了螺丝钉和铁钉。

教师再把两种钉子分别钉进木板,并要求用其他的工具。学生选择了螺丝刀拧出了螺丝钉,用老虎钳拔出了铁钉。

师: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更省力或方便。

活动三:实践题

根据书上给出的三个情境,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并概括出“我们可以组装或制造出各种工具。”

这三个活动,让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工具的作用,还明白了选择工具的重要性,并建议学生去组合和制造工具,前后连贯层次合理,对学生的思维提升有一定的作用。

篇3:六年级科学上使用工具

一、基本式训练

当测量工具的使用讲解结束后,就应该及时安排巩固训练活动,但最开始的训练应安排基本式训练,即与讲解中教师的测量演示相同或相接近的训练,这样学生容易接受,重点训练学生对测量工具使用要领的理解与实践应用,训练次数不宜多,测量2到3种典型的材料即可。在《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中,教师作演示时是在测量物体重力大小,因此第一个训练活动笔者安排了学生测量重力的大小,而且选择了钩码、笔袋、书本等三种典型的材料,训练测量时主要观察学生有没有在测量前先校0刻度线、读数时是否做到平视……测量结果也只做报数式的交流,因而整个活动用时短而精练。

二、变化式训练

在实际使用测量工具时,我们不可能总是用同一方式去测量单一对象的某个变化量,每一种测量工具应该会有多种测量方式,使它能适应不同对象的测量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测量工具的功用。当学生通过基本式训练学会测量工具的最基本功能后,就应该适当变化测量方式,训练测量不同对象的不同变化量,增加学生对测量工具使用认识的广度与深度,知道测量工具既可以这样测量,也可以那样测量。在《测量力的大小》教学中,在学生经历用测力计测量重力的训练活动后,教师安排了测一个水平拉力的变化式训练活动,要求学生使用测力计测量钩码、笔袋、书本等物体在桌面上拉动时的拉力大小,当然在测量之前也要提出新的操作要领:测力计要保持与桌面水平;拉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在运动中读数等,这样的训练活动不但增加了测量活动的深度,同时也为后续摩擦力的研究活动做了操作层面的铺垫,使学生在研究摩擦力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学习重点,可谓一举多得。

三、提高式训练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量活动不仅是动手操作层面的活动,而且要有动脑思维的参与,这种思维有时是顺向的,有时也会是逆向的。上述基本式训练和变化式训练活动所进行的测量物体变化量的活动是一种顺向思维,但在实际使用测量工具时,还有一种功用是根据设定的变化量去设置物体的变化,这是一种逆向的思维,在测量训练活动中也应该让学生经历,这样,训练的度会更广一些。在《测量力的大小》教学时,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高式的训练活动:用测力计分别测出1牛顿、2牛顿、3牛顿弹力的皮筋变化,这是对测力计测力活动的反向应用,不但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而且还与后续自制测力计活动自然融合,把这一提高式训练活动中测得的1牛顿、2牛顿、3牛顿弹力的皮筋变化记录在一个平板上,只要画上刻度线就可以轻易完成自制测力计的制作。

四、综合式训练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科学测量的最终目的是采集和积累数据,从而进行精准化的定量分析,探索发现科学规律。为此在测量工具使用指导课中也应设计综合性的测量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工具的综合使用技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采集数据、积累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而发现科学规律,建构科学概念。如在《测量力的大小》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式训练活动:用测力计和直尺分别测出挂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时皮筋的弹力大小和伸长长度,如下表:

通过这样的综合式训练活动,学生很自然地发展了自己综合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科学数据采集的技能,同时通过分析发现科学规律:(在弹性限度内)皮筋拉伸越长,拉力越大。

五、开放式训练

篇4:六年级科学上使用工具

一、 基本式训练

当测量工具的使用讲解结束后,就应该及时安排巩固训练活动,但最开始的训练应安排基本式训练,即与讲解中教师的测量演示相同或相接近的训练,这样学生容易接受,重点训练学生对测量工具使用要领的理解与实践应用,训练次数不宜多,测量2到3种典型的材料即可。在《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中,教师作演示时是在测量物体重力大小,因此第一个训练活动笔者安排了学生测量重力的大小,而且选择了钩码、笔袋、书本等三种典型的材料,训练测量时主要观察学生有没有在测量前先校0刻度线、读数时是否做到平视……测量结果也只做报数式的交流,因而整个活动用时短而精练。

二、 变化式训练

在实际使用测量工具时,我们不可能总是用同一方式去测量单一对象的某个变化量,每一种测量工具应该会有多种测量方式,使它能适应不同对象的测量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测量工具的功用。当学生通过基本式训练学会测量工具的最基本功能后,就应该适当变化测量方式,训练测量不同对象的不同变化量,增加学生对测量工具使用认识的广度与深度,知道测量工具既可以这样测量,也可以那样测量。在《测量力的大小》教学中,在学生经历用测力计测量重力的训练活动后,教师安排了测一个水平拉力的变化式训练活动,要求学生使用测力计测量钩码、笔袋、书本等物体在桌面上拉动时的拉力大小,当然在测量之前也要提出新的操作要领:测力计要保持与桌面水平;拉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在运动中读数等,这样的训练活动不但增加了测量活动的深度,同时也为后续摩擦力的研究活动做了操作层面的铺垫,使学生在研究摩擦力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学习重点,可谓一举多得。

三、 提高式训练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量活动不仅是动手操作层面的活动,而且要有动脑思维的参与,这种思维有时是顺向的,有时也会是逆向的。上述基本式训练和变化式训练活动所进行的测量物体变化量的活动是一种顺向思维,但在实际使用测量工具时,还有一种功用是根据设定的变化量去设置物体的变化,这是一种逆向的思维,在测量训练活动中也应该让学生经历,这样,训练的度会更广一些。在《测量力的大小》教学时,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高式的训练活动:用测力计分别测出1牛顿、2牛顿、3牛顿弹力的皮筋变化,这是对测力计测力活动的反向应用,不但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而且还与后续自制测力计活动自然融合,把这一提高式训练活动中测得的1牛顿、2牛顿、3牛顿弹力的皮筋变化记录在一个平板上,只要画上刻度线就可以轻易完成自制测力计的制作。

四、 综合式训练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科学测量的最终目的是采集和积累数据,从而进行精准化的定量分析,探索发现科学规律。为此在测量工具使用指导课中也应设计综合性的测量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工具的综合使用技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采集数据、积累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而发现科学规律,建构科学概念。如在《测量力的大小》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式训练活动:用测力计和直尺分别测出挂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时皮筋的弹力大小和伸长长度,如下表:

弹力大小和皮筋伸长长度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综合式训练活动,学生很自然地发展了自己综合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科学数据采集的技能,同时通过分析发现科学规律:(在弹性限度内)皮筋拉伸越长,拉力越大。

五、 开放式训练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测量工具使用指导课中也应设计开放式训练活动,给学生想象、创新的空间与时间,让测量工具的使用在学生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中得以应用,增加观察实验的真实性。如《测量力的大小》教学结束前,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开放式任务:用自制测力计测量气球反冲力的大小,课内探究时间不够,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方案,课外继续开展测量活动,在提高测力计使用技能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篇5:六年级科学上使用工具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课的研究活动中,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研讨的问题有:

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关于制定研究计划,在本套教材中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先是口头的制定观察计划、简单的书面计划,有一定的研究主题的计划等等,到了六年级,对于制定研究计划,我们要求学生们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对于他们提出的.研究主题,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导或者是限制?

学习“我们常用的工具”,实际上是学生在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性能,而且还要考虑到其他标准,如它们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图表、文字、口述等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对常用机械工具试用工具等活动中,关键是可能会发现为什么螺丝刀可以很方面的起出螺丝钉,而用钉锤虽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丝钉却能很轻松的拔除铁钉?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得去研究一下。因而就有了根据在试用工具中产生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的活动。这个问题来自于前面的活动,也会对后面的研究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方便开展研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通过对不同工具不同特殊用途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各种常用工具蕴含的科学原理。

2、学习更科学、系统地制定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锤子、螺丝刀、剪刀、起子等常用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出示锤子、螺丝刀,引入“工具”概念。

2、调查、讨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以完成的工作

3、试用不同的工具,发挥各自工具的特点,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充分展开活动体验。

4、描述不同工具在实践使用中的不同感受,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篇6: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没有 的特殊生物。

2、馒头在、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3、蘑菇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4、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5、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为。

6、物体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

7、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等。

8、地球的公转的方向是。

9、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叫。

二、判断

1、我们可以按寄生的生物细胞来给病毒分类。()

2、细菌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3、在研究馒头发霉与温度关系的试验中,馒头要用不一样的。()

4、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

5、冰融化成水的变化时不可逆变化。()

6、铁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不容易生锈。()

7、蘑菇颜色越鲜艳,味道越鲜美。()

8、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9、很多物体在运动时表现出多种运动方式。()

10、科学家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

11、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12、太阳与四季的形成没有关系。()

13、动物生活习惯也受昼夜的影响。()

14、我们看到月球之所以是明亮的,是因为月球会发光。()

15、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16、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适应环境方式。()

17、动植物的濒临灭绝是环境的影响,与人类没有关系。()

三、选择)

1、下列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A、煤炭燃烧 B、纸折叠 C、水泥做成地砖

2、下面属于真菌的是()

A、蘑菇 B、细菌 C、酱油

3、在研究馒头发霉的实验中,观察时不要打开塑料袋是为了()。

A、防止霉菌跑到空气中 B、防止空气中的霉菌进去

4、在研究铁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哪个更容易生锈的实验中,不同条件是()。

A、铁钉不同 B、一个潮湿的环境,一个干燥的环境

5、行驶的汽车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是因为()。

A、惯性的作用 B、乘客受到了向前的推力

6、风车的运动是()。

A、转动 B、滚动

7、动物的运动方式是由()决定的。

A、身体的样子 B、生活的环境

8、昼夜的交替与()有关。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9、地球的公转周期是()。

A、一周 B、一个月 C、一天 D、一年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11、地球上四季更替与()有关。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12、在作四季更替的实验中,()。

A、要注意保持地轴方向不变 B、要注意保持地轴方向的变化

13、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差别很大,它的体色最有可能是()。

A、保护色 B、拟态 C、警戒色

14、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是()。

A、对比试验 B、模拟实验

15、在研究植物根的向地性试验中,用纸巾浸湿,盖在玉米粒上,是为了()。

A、把玉米粒固定的更牢固 B、保持玉米粒的湿润,有利于生根。

16、松树林的松毛虫大量增加,不采用农药灭虫,减少松毛虫最科学的办法是()。

A、增加松树的数量 B、减少松树的数量 C、增加松毛虫的天敌

17、下面是由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请根据这条食物链回答问题。

(1)如果这条食物链中的鸡大量死亡,那么狼的数量会()。

A、大量增加 B、大量减少 C、变化不明显

(2)如果这条食物链中的狼大量死亡,那么小草的数量会()。

A、大量增加 B、大量减少 C、变化不明显

四、实验

(一)、在研究蚯蚓干燥和潮湿的环境更喜欢哪个的实验中,1、不同条件是

2、在这个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

2、根据这个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如图,将一木板放于桌上,墨水瓶、橡皮放在木板上。思考:

拉动木板时,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拉动木板时,橡皮相对于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拉动木板时,木板相对于墨水瓶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拉动木板时,木板相对于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五.综合能力题

1.请将下列相应的时间画出月相。

篇7: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

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识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意识到重数据分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5、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能力。

2、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动彰显他们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采取轮换制)

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他们规范操作实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4、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评选制作作品(建高塔、美丽的桥、生物多样性小报„„)迎接学校主题开放活动。

5、建立经常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考核制。课堂常规30%(发言、倾听、不同意见、独特观点)+实验探究30%(记录表、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卷面测试30%+小组合作自评10%。

操作:常规记录1人(制表格),科学课代表1人收集活动记录、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小组自评表。

四、教学进度:

周 次

1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一)、(二)周 次23

周 次34

周 次46

周 次58

周 次61

周 次73

周 次86

周 次97

周 次101

周 次11

周 次126

周 次131

周 次143

周 次155

周 次167

周 次17—20、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二)、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一)(二)、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一)(二)、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一)、做框架

(二)7、建高塔

(一)、(二)、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一)、(二)、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

(一)电磁铁的磁力

(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谁选择了它们

上一篇:2006年民主生活会议发言材料下一篇:公司防暑降温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