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2024-08-04

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通用8篇)

篇1: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一、调研时间:2012.7-8

二、调研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香山乡杨楼村

三、调研对象:杨楼村村委会领导班子及该村村民

四、调研目的:通过调研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找出农村在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杨楼村简介:杨楼村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南侧,乐山脚下,多为浅山丘陵地带,总面积6.8平方公里,驻香公路西段,刘朱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共有19个自然村,21个村民组,1076户,4103口人,耕地面积5969亩,荒山荒坡面积近万亩,林地面积1610亩,坝基两处,水面面积80亩,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80名党员,村干部7人,全村工业产值9206万,总收入6980万元,农业总收入6120万元,人均纯收入3817元,目前,杨楼村形成了以石料建材业为龙头,运输业、种植业为两翼,餐饮业、服务业、修理业等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一个开放、富裕、活力、和谐的杨楼正在振兴!!

就中国国情而言村委会这个基层组织是和人名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它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它是党和政府为民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群众能不能从中受益,能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能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这与村委会的作为有着直接的联系。为此暑假一行人带着疑问和收集的资料来到了杨楼村村委会,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当家人,该村主任

首先介绍了杨楼村概况,该村书记接着说道:我们村现有党员80人,积极开展党员座谈活动,加强与周边村党支部的联系,不断提高党员们的战斗力、凝聚力,正是这些党员在杨楼村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硕果累累。有困难找党员,再朴实不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想着一些公务员在岗位上不作为,远离群众,疏远了干群关系,出现矛盾冲突,归根到底监督不到位,无所忌惮,为人民服务成为空谈,然而在基层它确得到很好的贯彻,紧接着村委会主任补充道:村委会所有干部全部实行包片制既实行责任划分,每名村干部负责几个村民组,紧密了干群关系,第一时间了解群众之所需所求,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该村还积极推行“4+2”工作法,在全乡率先推动政务公开,村委会支出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行差额、民主选举,使选出来的当家人顺应民意,能够把握未来发展潮流,带领杨楼的父老乡亲致富。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杨楼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已经居全乡前列,乃至在全区都是数一数二的,该村主任说道。办公室里的一个个荣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深,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先是政府废除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实施使许多原先外出打工的群众纷纷回乡创业,原先种地交钱,现在是种地国家补贴,政策好了,我准备承包搞种植业,一位正好在村委会办事的群众说道。该村主任说,10年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告别有病不敢看,因病致贫的时代,该村又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该项费

用,引得广大群众啧啧称赞,在全乡作出了表率,11年广大干部深入自己的责任区加大宣传力度,广大群众又积极参加了养老保险,这一惠民工程又很好的完成。要想富先修路,判断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怎么样,首先要看这个地方道路怎么样,该村这些年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积极筹措各方力量实现村主干道全面水泥化,其他道路也得到硬化,村村通基本实现,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告别过去雨天出行难的尴尬时代。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先进的生产力,要靠教育,该村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积极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杨楼村小学新校舍的建设,一年时间一所现代化,实用,美观的两层教学楼投入使用,教育环境和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该村又积极响应号召推进“农村书屋”建设,使广大群众在闲暇之余能够吸收更多的精神养料,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向现代化农民靠拢,为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杨楼村的石料业为该村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资源的枯竭,杨楼村村委领导班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寻求合作,引进项目,在该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一些矿产资源变废为宝,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垃圾场污染问题,村委班子经研究后一致同意关停,该村书记说道。虽然关停垃圾场意味着每年村里少了一部分收入,但为了群众的安全、幸福,为了子孙的长远发展,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义不容迟的责任。由于常年的生活垃圾的倾倒,有些村民组的地下水已经遭到污染,该村又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四处筹措,新建一自来水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使老百姓

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对该村两大班子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通过对村民的调查发现该村的幸福感指数较之前几年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现在家家都有钱了,不满足于物质享受了,为此村委会积极联系一些豫剧团等下乡,群众不用出门就能欣赏名家大腕的精彩演出,或是组织外出旅游,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

通过两个月的调研,让我们对杨楼村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虽然过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现在面对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该村产业链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差直接导致抗旱抗涝能力脆弱,这与政府的财政投入有着直接联系,其次虽然现在的小学各个方面较之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城区的教育质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的政府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家里多是年迈的老人,留守儿童的看管和社会治安又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期待我们的政府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社会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还不是很高,农民大病还是要花很大一部分钱,有些群众甚至抱怨为啥城市的比例这么高,不公平,现在国家有钱了,百姓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实惠,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个虽然,但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的政府在行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指向三农,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不断增长,省派驻村工作组,大学生村官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建设一个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代代杨楼人正为此奋斗!!

2012年8月

篇2: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一、调研背景

学校: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1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05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06年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等。对这些改革和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执行情况、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支持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真实现状的了解,成为本次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研形式及过程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选取了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我的家乡阜南县农村家庭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级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在走访的近40户家庭中,不同的家长对通过送子女读书来改变家庭现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有的指望孩子能上大学到城市工作,还有的则简单明了,能解决孩子以后问题即可,等等。但是,有一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明确表示只要孩子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也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

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则意味着希望。在金钟镇与金钟文学社杨引丛社长和斜坡希望小学侯新民校长的座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希望。两位杰出的当代青年,都选择了从思想意识上来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

三、教育现状

围绕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前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我所走访的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费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社干部的认可。目前小学的书本费在40元以内,初中的书本费也不超过70元。在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的努力下很多家长都改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把子女受教育问题看成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宽裕的也表示一定会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方面也是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办学条件方面

多年来,教育投资偏重于城镇,对农村教育投资几乎为零。目前各乡镇不同程度仍存在危房,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缺乏陈旧,食宿条件更是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一方面农村有一部分教师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民办转为公办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另外,近几年农村年轻教师不断调入城镇(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滞后、学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乡级财政发放工资,使教师思想不稳定,大批涌入城镇),且新鲜血液没有及时注入(从2003年以后农村学校没有分入年轻教师),目前农村一线教师师均年龄47.2周岁,个别学区如沙尔沁乡、三两区域服务中心教师平均年龄52岁,教师老龄化已十分突出,大部分教师教法死板、知识陈旧、管理松散,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英语及小三门(英、体、美)科目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素质教育在农村发展滞后。各个乡镇都不同数量的外聘社会上稍懂一些相关知识的、没有理论知识和教师任用资格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3、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且不安心工作。受历史原因,现农村有很大部分教师为原民办教师转证上岗,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相关偏低,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而且大都在村里搞种养殖业,不能安心工作。

(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与乡镇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权、利不统一,教育局行使管理权、人事权、财权,乡镇仅承担发工资义务(乡镇财政预算中根本就没有教育投资预算),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2、专任教师数与行政辅教人员数比例不合理(比例为5.6:1)。尤其学区机构雍肿,加之选任干部综合素质偏低、职数多,不仅不便于工作,不好团结,且加大了办公经费开支。

3、学区、学校自身管理不到位,各种制度不健全,奖罚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四)教育教学秩序方面

生源不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混乱。好多学生都到县城读书,农村学校生源少,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城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乡村学校却保证不了充足的生源。

(五)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乡村小学段学生外出就读,脱离家长监护管理,荒废学业偏多。据调研统计,有70%以上学生学业荒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各乡镇、区域服务中心人口、学龄儿童、地域特点、交通条件、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校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1、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旗财政统一发放。

2、投资改善农村小学的食宿条件,修缮、新建校舍,完善教学器材、仪器、设备、办公条件。

3、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福利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

(三)充实年青教师,合理安置好老龄教师。

基于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问题及原因,建议制定五年规划,培养、招聘充足的年青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要采用协议合同制,并限制五年内不准转岗或流动,促使五年内师均年龄达到35周岁以下的目标。严格招聘条件,尤其杜绝学历不合格、非师范类学生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建议对现有老龄化教师实行(男:55岁,女:50岁)转岗、进修或退养制度。

(四)明确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实行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双重管理,要在校长聘用、教师流动等问题共同协商认定。要完善校长竞聘制度,把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人才谋取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五)整治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建议小学校点收缩后,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开办幼儿园,以保证农村

篇3: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一、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现状和问题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意义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思想之间存在“偏差”。

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再加上当前仍有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小学非毕业年级凭调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用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来单一评价学校和教师,这导致部分农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语数教学,把《品德与社会》课程置于“副课”地位,随意削减课时,频繁更换教师,不重视教学检查、评价与研究等。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师工作负担较重,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村小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很紧张,最好的也是“n+1”的模式,基本上是一个班一名教师,这个教师担任班上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即所谓的“包班制”。连语文、数学两科都很难有专职教师,《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更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语数老师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大,大多是以教师工作量的大小、课时负担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这种搭配方式造成《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三)知识丰富的教材内容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之间存在“落差”。

《品德与社会》课程涉及生活、科学、品德、心理、历史、地理、法律、经济等众多领域的内容和相关教育要求,教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学识储备。而目前许多任课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还不能满足综合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加上一些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和要求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容易以原来分科课程的眼光来看综合课程教学。另外,教师大都没有运用教具手段进行教学。这就难以有机地融合品德、生活、社会等学习领域的教育要求和价值,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四)《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规律与实际教学过程存在着“反差”。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来感受世界和认识世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整体的发展。但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却偏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道德观点的讲解和道德规范的掌握,往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重在得出道德结论;不注意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不去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二、对策

为了改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这种不如人意的现状,笔者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

新课标指出:“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品德与社会》正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二)提升综合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稳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队伍。

针对综合课程教师素质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从长远看,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可考虑设置相应的综合课程专业或者相应的学习课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综合课教师。从近期说,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可以根据综合课程教学要求,对担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老师开展针对性的补充、完善其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业务素质的培训。学校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积极开展村小教师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师综合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重视综合课程教学研究,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学校成立单独的《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在农村学校设立单独的《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有一定困难,可以组织开展联校、联片的教研活动;也可以以村小为单位,指定兼职教师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作为自己教研的主攻方向,在学习交流上给予方便。

(四)更新教学设备,改革《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考评机制。

农村学校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配置教学设备,如常用的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给教师学习探讨教学方法创造物质条件。此外,还要改革《品德与社会》课的考评机制,将考试与考评相结合,既对学生的考试给予评分,又对学生平时的道德行为给予评分,要求学生言行一致,尽可能地采用等级制度对学生进行学业评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既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过程管理,又要把教师的教研工作纳入考评范围。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就能解决它。同时只要我们下苦功夫,这些问题就一定能迎刃而解,进而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

摘要: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新德育.2006, (3) .

篇4: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关键词】:纪检监察 企业 调研

【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C

1 当前纪检监察工作背景、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纪委持续发力,密集出台了多项禁令,攥紧拳头狠狠打出去,一个个“老虎”、“苍蝇”纷纷现身、频频落马,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不敢腐”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电网企业纪委突出关口前移,强化执纪问责,全面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促进电网发展、公司改革和队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在重视力度、监督检查、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 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廉洁教育认识不足

(1)与安全教育相比,企业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教育重视力度不足,缺少企业抓安全教育的那种深度、广度和力度。

(2)不少员工把党风廉政教育只单纯看作是一项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抓党风廉政教育是纪检和党群部门的事,自己是抓业务的,与己无关,不主动去做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极个别员工认为党风廉政是领导和职能部室的事情,不要折腾基层员工,不如多干点实事。

2.2监察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依然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招标投标、工程建设、选人用人、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的制度执行还不够规范、管理机制还不太到位的问题还有存在。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时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发现的一般都是业务技术方面、施工建设方面的常规性问题,没有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效能监察工作的效益。协同监督工作的范围还不全面,各部门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

2.3机制体制不完善

在现有体制下,电网企业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监督体制、机制不完善,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险、下级监督太浅、法律监督太晚,党风廉政建设的薄弱环节集中地凸显出来。纪检工作的隶属关系使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缺乏权威性,纪检监察部门对上级不敢监督、对同级不愿监督、对下级不真监督。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不愿办案、不敢办案、不会办案”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等问题。

2.4监察队伍力量薄弱

用人机制不合理。在选拔、选配、使用纪检干部时,过于单纯强调政治面貌、思想政治素质,忽略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不足。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多是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正规军,都是靠实践经验投石问路。进取意识不强。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去学习业务知识的意识不够,缺乏主动思考如何开展工作的精神和劲头。

3 改进措施探索

3.1 创新工作管理机制

改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切实解决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监督机构泛散、虚设的问题,可采取省国资委纪委派驻企业纪委书记的做法,进行垂直管理,增强纪检部门的监督力、执行力和权威性。这样,企业纪委书记职位出现空缺时,不再由企业提名,省国资委纪委根据国企实际情况健全纪检机构,解决监督缺位的问题。除了提名权,国企纪委书记的考核方式、薪酬高低不再由企业自主确定,而由省国资委纪委实行统一考核、统一薪酬。

另外,体制机制创新,可以借鉴今年河北省国资委推进国有企业查办腐败案件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

(1)变逐级分别办案为提级集中办案。地市公司纪委可负责案件线索处置和部分初核工作,案件立案后的查办工作,省国资委纪委或省公司纪委统一组织、集中查办。

(2)变分散配置力量为统一调度力量。建立”办案人才库“,可按照政工师、经济师、律师、审计师、会计师等进行配置,定期培训,统一组织案件调查,从而强化全系统办案上下一体化联动。

3.2 提升廉洁教育效果

教育是基础,啥时候都不能丢掉。教育监督在企业是全方位的,不能存在监督盲点和死角,要形成严密的教育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有效监督机制。

(1)突出教育针对性

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明确各级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责任,开展对领导人员、管理者和有业务处置权人员重点教育和对一般员工的普遍性教育。同时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将廉洁从业要求和岗位风险点纳入岗位规范,传递到员工岗位规范工作界面。

(2)灵活教育方式

巩固理论课堂,通过视频短片等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开辟网络课堂,发挥网络优势,建立廉政微信平台、完善网络专栏,建立网上警示教育基地。丰富文化课堂,适时开展廉洁文化作品征集、开展廉政讲堂、演讲比赛等活动。另外,增加到监狱、基地参观等警示教育。

(3)提升教育品质

针对当前实际确定一个主题,如国企职务人员犯罪,抓住一个点把一个问题说透,而不是泛泛而谈。讲课质量是核心,一定要精心挑选优秀的教师资源,否则钱白花,还浪费了时间。

(4)统筹安排时间

举办廉洁文化活动或开展教育时与安全生产大忙季节错开尽可能错开,不要让基层人员左右为难。教育活动次数不宜过多,尽可能少地占用员工时间。

3.3 全面开展监督检查

监督权力运行是实施监督最实质、最重要、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要围绕中心工作,抓住有效载体,实行全过程监督,强化制度、措施、责任的贯彻落实。

(1)要抓重点,加强经营决策的监督

对决策监督,着重从“管钱、管人、管财”等环节的监控,严格“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防止决策权力向个人过分集中,严格程序,确保决策规范、公开透明。

(2)要抓关键,强化经济活动的监督

时刻跟踪招标制度落实情况,尤其加强对物资采购、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的监督。通过审计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通过对资金流动过程和企业帐户设置的监控,关注企业财务审批、大额资金流动等问题。

(3)要抓载体,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认真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热点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立项,并同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严格周到的监察步骤和方法,查清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制度、措施为准绳,明确承担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4)要抓保障,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根据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的特点,真正执行厂(企)务公开制度,在重大资金、重大决策、人事任免等方面都要公开,凡不涉及商业秘密的都应公开,让职工知道,做到“让群众明白、还领导清白”。

3.4 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

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有没有创新,跟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1)对纪检监察工作要充满信心

纪检监察工作可能会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难,也容易被人误解。面对这些压力,克服畏惧心理,坦然面对外界干扰与压力,坚定工作信心、坚持原则。

(2)对相关业务知识要博闻强记

需要扎实学好学精纪检监察业务知识,除了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交流外,主要方面还是靠自己自觉学习,下苦功夫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金融、财税、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调整和充实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

(3)对工作开展要协作配合

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中,不分工作彼此、不争职位高低、不扯责任你我,积极争取其他专业部门的配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工作中求团结,在团结中求合力,在合力中求成效。

(4)对自身言行要做好表率

篇5: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调研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调研时间:调研地点:调研人员:调研主题:农村教育班级:

教育现状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1 调研背景

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作为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实现程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可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05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06年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等。

对这些改革和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执行情况、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支持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真实现状的了解,成为本次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调研形式及过程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们选取了地处甘南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漳县农村家庭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级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在走访的近40户家庭中,不同的家长对通过送子女读书来改变家庭现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有的指望孩子能上大学到城市工作,还有的则简单明了,能解决孩子以后自己的生活问题即可,等等。但是,有一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明确表示只要孩子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也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

从整体来看,地理位置越是偏远的地方,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越是淡泊。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的普遍看法是尽力送孩子读完初中,而是否上高中,即使是子女成绩较好也得看情况而定。我们所走访家庭一年大都有一个月以上的断粮时间,但是就地理条件来讲这里较前一个村社相对较好,而村民的观念却非常局限,很少有家庭的劳动力愿意出门打工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因此,对孩子是否接受教育的看法更为保守。

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则意味着希望。在金钟镇与金钟文学社杨引丛社长和斜坡希望小学侯新民校长的座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希望。两位杰出的当代青年,都选择了从思想意识上来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4 教育现状

第一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房子改建为楼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

第二,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第四,对待教育的态度上,从没有家长管到现在的会有家长经常主动给老师打电话。

在我们所走访的甘南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费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社干部的认可。目前小学的书本费在40元以内,初中的书本费也不超过70元。在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的努力下很多家长都改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把子女受教育问题看成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宽裕的也表示一定会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是在方面也是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办学条件方面

1、多年来,教育投资偏重于城镇,对农村教育投资几乎为零。目前各乡镇不同程度仍存在危房,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缺乏陈旧,食宿条件更是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或是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2、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教学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办学效益不高。大部分校点生源少,教师多,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如大岱周家明村全校仅2名教师10名学生,只几梁乡3个教学点都各有1名教师10名学生,即便完小学生在50—80名之内的较多。难以形成课堂气氛,教师积极性不高。

3、学区没有办公经费,学校的工资不高,工作负担重。目前靠非法挤占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来维持,应引起高度重视。

4,教学理念倾向化,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老师把把高分作文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一方面农村有一部分教师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民办转为公办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另外,近几年农村年轻教师不断调入城镇(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滞后、学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乡级财政发放工资,使教师思想不稳定,大批涌入城镇),且新鲜血液没有及时注入,教师老龄化已十分突出,大部分教师教法死板、知识陈旧、管理松散,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英语等科目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素质教育在农村发展滞后。各个乡镇都不同数量的外聘社会上稍懂一些相关知识的、没有理论知识和教师任用资格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3、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且不安心工作。受历史原因,现农村有很大部分教师为原民办教师转

证上岗,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相关偏低,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而且大都在村里搞种养殖业,不能安心工作。

(三)撤校并点方面

1、合校并点缺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另外投资滞后,条件欠成熟。在寄宿制条件(食宿)不成熟下,盲目撤并,2、撤校并点后学生盲目外出择校,尽管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农民负担仍在加重。据统计,合校并点前,农村小学生每学期200元即可;合校并点后,大部分家长将学生送入私立学校或镇内公办学校读书,加上交通费、饭费等每学期至少需1500—2000元,农民负担加重。

3、撤校并点后学校资源闲置严重。截止目前,该区共有82所学校闲置,闲置学校产权不明确,管理无主,部分学校已被村委会拍卖、占用,破坏严重。闲置学校隶属产权问题亟待解决。

(四)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与乡镇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权、利不统一,教育局行使管理权、人事权、财权,乡镇仅承担发工资义务(乡镇财政预算中根本就没有教育投资预算),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2、专任教师数与行政辅教人员数比例不合理。尤其学区机构雍肿,加之选任干部综合素质偏低、职数多,不仅不便于工作,不好团结,且加大了办公经费开支。

3、学区、学校自身管理不到位,各种制度不健全,奖罚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五)教育教学秩序方面

1、生源不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混乱。城镇公立小学、私立学校违背教育教学招生计划,胡乱张贴虚假招生简章,妄言虚假承诺,入村争抢学生,至使城镇学校班容量大,影响了城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乡村学校却保证不了充足的生源。

2、学生盲目择校,不利于学生学籍管理。

(六)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1、乡村小学段学生外出就读,脱离家长监护管理,荒废学业偏多。据调研统计,有70%以上学生学业荒废

2、学生大量涌入城镇,不仅使农村教育受到影响,同时城镇学校班容量大,校容量严重超负荷,城镇教学受到严重冲击,造成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严重下滑。

二、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各乡镇、区域服务中心人口、学龄儿童、地域特点、交通条件、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校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1、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旗财政统一发放。

2、投资改善农村小学的食宿条件,修缮、新建校舍,完善教学器材、仪器、设备、办公条件。

3、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福利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

(三)减员增效,撤消学区。

目前,各乡镇学区行政人员较多,平均每个学区9名,领导职数3—5名,综合素质不高,团结较差,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低下,另外,学区没有办公经费,只能靠挤占义保经费来维持,严重违反了相关政策。乡镇学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建议成立总校、分校、校点,总校为示范校辐射其它各校,并对其它各校进行管理。分校、校点向总校负责,总校直接向教育局负责。教育局聘任总校校长,总校校长承担原学区管理职能。副校长、各分校、校点校长由总校校长聘任。

(四)充实年青教师,合理安置好老龄教师。

基于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问题及原因,建议制定五年规划,培养、招聘充足的年青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要采用协议合同制,并限制五年内不准转岗或流动,促使五年内师均年龄达到35周岁以下的目标。严格招聘条件,尤其杜绝学历不合格、非师范类学生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建议对现有老龄化教师实行(男:55岁,女:50岁)转岗、进修或退养制度。

(五)明确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实行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双重管理,要在校长聘用、教师流动等问题共同协商认定。要完善校长竞聘制度,把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人才谋取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六)建议逐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校长双聘制度。

(七)整治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取缔没有办学条件和办学条件不成熟的私立学校。

(八)利用现有闲置校舍,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建议小学校点收缩后,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开办幼儿园,以保证农村孩子能够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九)建设政府尽快出台解决闲置学校产权归属问题的相关政策。

篇6: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报 告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外出务工青年开始返乡创业,加之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如何激发青年创业就业热情,充分发挥青年在活跃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帮助青年立足家乡创业就业,带动更多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基本情况

(一)镇域情况

XX镇地处XX市区北郊,距XX市区8公里,南距XX公里,北到XX公里。全镇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辖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XX万人。同时,我镇也是XXX“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单位和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我镇发展定位为打造XXX镇、建设为XXX中心。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XX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

(二)扶持青年创业的必要性

国家统计局与10月19日发布了2015年三季度国民经济运

—1—

行成绩单。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这是GDP增速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破“7”。同时,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2015年上半年,XX地区生产总值71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3%。以上数字显示,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内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巨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XX经济发展平稳开局、稳步回升,表明XX经济仍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返乡农民工增多、新就业人员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将会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幅增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创业就业这一青年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全面推进青春创业行动,帮助青年解决创业就业技能和经验不足、政策和信息获知渠道缺乏、资金瓶颈制约等根本性问题,扶持青年创业就业,切实让广大青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三)青年创业情况

截止2014年底,XX镇共有12-28岁青年12154人,其中农村青年10605人,占青年的87.26%,城镇青年1549,占青年的12.74%。XX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辖区内青年创业扶持工作,经统计,我镇目前共有各类创业青年150余人,主要以为农、林、牧等第一产业为主,涵盖一、二、三产,涉及农林种植、服装贸易、机械加工等行业,青年创业在我镇呈百花齐放之势,涌—2—

现出了泰康农业专业合作社黄南江、XX区醉翁盆景园李明园等一批优秀农村创业人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技能培训,提升青年素质

一是实行精准培训。镇团委与镇工会、妇联、成人校建立联系机制,整合辖区远程教育、中小学、成人校等资源,在充分摸清青年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逐村制定培训方案,在场镇周边开展家政服务、经商技巧等培训;在丘陵地区开展优质水果、名贵苗木种植等培训;在平坝地区开展蔬菜种植、农机技术等培训;在“农转非”人员中开展现代物流培训。通过针对性培训,使培训的同时也为青年创业指导了方向,提高了青年参训的积极性,镇团委每年组织各类培训50余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镇初步形成了以近郊观光旅游、绿色农产品、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发展格局,农村青年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将引进来将走出去相结合。镇团委广泛收集优秀创业信息,及时向广大青年宣传,定期组织有创业意向的青年外出参观学习,在2014年组织广平村青年到成都参观枇杷种植技术后,先后有2名青年在本村开始发展果树种植。同时,积极邀请西南安装技师学校、XX旅游学校等机构来我镇开展培训,主要针对返乡大学生、青年农民工、农村留守青年等群体,举办农村实用技术、电气电焊班、餐饮服务班等培训班,2015年举办培训15场次,培训相关人员526人次,有效提升了辖区青年的职业水平。

—3—

三是开展创业交流分享。镇团委经过摸底调查,建立辖区优秀创业人才库,定期组织组织优秀创业人才开展“青年创业论坛”、“青春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交流分享会”等特色活动,为有不同需求的创业青年群体提供辅导和帮扶,三年来共开展各类活动4场,参与青年300余人。

(二)注重搭建平台,拓宽青年创业渠道

一是部门联动搭平台。镇团委、工会、妇联邀请XX市妇联、XX市总工会和XX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组织,举办巡回交流会等形式的创业帮扶会,2014年举办了“春风送岗进基层”等各类巡回交流会10余场,共发放招聘宣传资料500余份解答咨询100余人次。

二是推进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根据创业青年需求,通过争取党政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各类平台建立青年基地,为青年创业提供经营场所、优惠政策、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在XX市森华涂料有限公司、XX民丰公司建立青年见习基地,拓宽了青年创业渠道,丰富了创业形式。

(三)注重帮扶支持,鼓励青年创业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镇团委大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农业、林业、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政策、项目上对创业人才进行帮扶,及时将各项惠农政策向青年宣传,帮助创业青年做好项目申报等工作。例如:在了解到创业青年黄南江有意发展绿—4—

色循环农业时,镇团委及时向其提供农村沼气政策补助信息,并协助其向上级申报。

二是加强青年创业贷款支持。大力宣传青年创业贷款政策,公开申报条件、流程、联系电话公布于众,多渠道向青年进行宣传,深入村(居)开展摸底调查,2014年收集青年创业贷款需求信息19条,主动与XX信用联社联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争取资金。积极宣传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帮助5名青年向团市委提交申报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质量不高。我镇创业青年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农、林、牧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农村青年普遍在知识结构、技术水平、驾驭市场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制约了主动创业的信心和驾驭市场能力的发挥,创业难度加大,部分青年固步自封,限制了创业规模。

(二)政策扶持缺失。目前我区各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没有形成合力,部门培训各自为阵,缺乏科学规划,培训工作不能和农村青年创业联系起来,青年参与热情不高,培训工作实效不高。惠农政策还没有真正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部分单位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客观上削弱了政府支持力度,挫伤了青年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三)起步融资困难。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融资渠道收紧,各融资机构对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创业基金申请门

—5—

槛过高,创业资金得不到保证。农村青年创业主要依靠小额贷款或政府提供的低息贴息贷款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快捷地发放到创业者手中,没有发挥作用,青年创业受到严重制约。

四、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青年创业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渠道传播各类致富信息,拓宽农村青年视野,加强农村青年与外界的联系。选树创业成才典型,大力宣传成功创业的青年农民,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

(二)加强创业扶持,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把农村青年的创业就业培训纳入政府就业总体规划,实施统一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增强青年的就业本领,促进更多的青年自主创业。同时,要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宣传手册,将申请流程告知给农村青年。

(三)探索融资途径,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须从制度对农村青年创业加大支持,与金融机构建立农村青年信用评定制度,确定其信用等级,加快贷款发放速度。同时,积极探索多种信贷方式,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创业资金难问题。

XX年XX月XX日

篇7: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以禄劝县为样本

提纲 摘要 关键词

一、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侵财性案件现象日益突出

(二)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群体性事件多发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

(四)社会治安秩序的不稳定

(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突出

二、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对策

(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普法宣传。

(二)以维护农村稳定为落脚点,群防群治努力,打击黑恶势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

(三)基层组织协调配合,积极快速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四)责任落实到位是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问题与思考

---以禄劝县为样本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问题突出,农村中的社会问题出现了“小变大”“大变闹”“民变刑”的状况,在这样状况下,农村治安治理也因此变得愈加复杂,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犯罪,铲除了一批乡霸、村霸,并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有了进一步好转。但是,从当前刑事犯罪情况看,涉农犯罪、农村人员犯罪仍呈高发态势。笔者通过对禄劝县近年来农村基层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进行调研、分析,查找了存在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探索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安;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昆明市北部,距昆明城区72公里,面积424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是昆明市国土面积最大的所属县。人口约44.6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0.37%,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10215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56%;苗族133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46%;傈僳族1454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0.33%;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077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65%。据2015年统计禄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4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9965万元,比上年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8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7783万元,比上年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4:32.8:35.8。

禄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贫困县,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分散,少数民族较多,社会综合发展落后于现代化小城镇,比较昆明周边较发达的区县,也存在一定差距,反映到社会治安状况上,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作者在所在地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及对周边乡镇的实地走访,禄劝县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治安问题,也可以说是我国当前多数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

(一)侵财性案件现象日益突出 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最主要因素。虽然连年来我县政法部门多次联合进行专项治理和集中打击,并加强了防范措施,但由于盗窃犯罪是一项全国性的治安顽症,致使盗窃案件边打边冒,仍然是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盗窃犯罪不仅直接对当事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加重了农民负担。

目前农村留守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妇女和未成年人。而这部分人自我防卫能力较差,极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盗窃案件在所发的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占第一位,一是入室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由于农民意识,在外打工挣得的现金不存入银行,都是放在家中保管,所以成了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白天农民家中无人之机,驾驶摩托车大肆进行“白日闯”作案,有的还转化成抢劫案件,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盗窃通信、电力设施案件居高不下。随着铜材等金属原材料的涨价,一些犯罪分子利欲熏心,窜至农村地区大肆进行破坏通信、电力设施犯罪。

(二)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当前我国农村由于留守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封建思想较为严重,遇到什么事情就烧香、祷告,以求心理上的安慰,更有的请巫汉神婆给家人治病,最终导致轻病拖重,甚至不治而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与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在一些农村中,一些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闲之机无事可做,思想空虚容易接受信教人员的鼓动宣传,极容易入教。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邪教的本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各类邪教的危害性,被各类邪教披着“让做个好人”的外衣所蒙骗。还有极少数非法活动者伺机聚敛钱财,发展组织,活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和掌握,而迷信活动又容易造成村民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进而产生纠纷,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群体性事件多发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

大量资料表明,当前群体性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影响日益扩大,有的甚至影响了局部稳定,动辄聚集数十名甚至上百名群众,上访闹事,给地方党委或政府施加压力,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这一切与宗族势力参与地方事有很大关系。由于原有的利益格局受到冲击甚至打破,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在农村改革建设中逐渐显现,涉及征地、拆迁问题,群众往往因补偿费不到位而与地方干部发生冲突,群众堵路,阻工等事件不断上升。加上一些村霸、乡霸、市霸、地痞流氓等恶势力,欺压群众,危害一方。有的流氓恶势力甚至演化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群众敢怒而不敢言,也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

另外邻里纠纷普遍存在,包括责任田纠纷、水利纠纷、邻里口角纠纷等。因这些纠纷得不到合理解决极易引发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甚至是刑事案件。

(四)社会治安秩序的不稳定

1.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有上升趋势

以前,不少农户种上几株、几十株罂粟只是为了开花好看或给家禽治病。经过前几年的专项整治,非法种植的农户相对少了,但近年来又有所抬头。

2.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向农村蔓延

发生在乡镇农村的涉黄涉赌案件主要是卖淫嫖娼和聚众赌博等。近年来,一些年龄较大的卖淫妇女专门到农村从事卖淫活动,而农村的一些孤寡老人由于长期的性压抑,在自己嫖宿的同时又干起了从事介绍、容留卖淫的勾当。另外,一些长期从事赌博活动的人员,因为在城市不容易隐藏,为了逃避打击,专门到一些比较偏僻的农村地区聚众赌博,有时聚集十几人甚至几十人赌博,造成当地群众上百人围观,严重败坏农村的社会风气,影响极坏。

(五)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突出

农村青少年犯罪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严格管教,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思想空虚、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是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网络,崇尚暴力,迷恋色情,少数人逃学、辍学,沉溺网吧,混迹社会,参与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新的违法犯罪群体。

二、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对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二是村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而且,农户中安装防盗门窗的寥寥无几,仅凭一把挂锁很难挡住犯罪分子的黑手。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

2、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不高。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风俗问题是产生民事纠纷的主要因素。例如,两家大门的大小不一致,房屋烟囱的高矮问题以及分到新的宅基地就把旧的宅基地不拆或卖掉的问题等等是产生民事纠纷的主要原因;在村委换届选举或村里有重大措施(譬如调地)之前,一些对选举不满的人,烧了被选举人家的大门,毁坏其庄稼。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普法教育不力,法律意识淡薄是发生邻里纠纷的主要原因。受地方法制建设投入财力少、法制宣传形式单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制宣传不够,农民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法和自觉维护法律,相当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导致他们一方面在出现问题特别是纠纷时,往往不愿意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稍不如意,便操戈动刀,大打出手,极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

3、黑恶势力团体在农村普遍存在。一些闲散农民极易结伙,长时间不良交往,就形成有一定势力的村霸、乡霸、地痞流氓等团体,欺压群众,危害一方。甚至有的流氓恶势力演化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该乡发生治安案件中,危害人身安全的案件,大多是村霸地痞所为,4、对农村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一方面公安机关主要把精力、警力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警力投放,导致出现部分治安控制薄弱环节。当然,作为农村派出所来讲,经费紧、警力不足,农村派出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根本无经济能力承办治安管理和查处各类案件的双重繁重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治安案件不构成犯罪,对村霸、地痞的打击力度也就相对较小,导致故意伤害类治安案件频发。

三、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对策

(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普法宣传。

为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减少村民犯罪,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普法宣传应探索和丰富不同形式与内容,把法制宣传延伸到乡镇村落,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在农村积极开展送法下乡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定期宣传和不定期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板报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预防违法和犯罪活动的发生。二是要注意法制宣传的针对性,根据事件发生的季节性、区域性和被袭击的对象的特定性,实行针对性的宣传,使农民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夏收季节应注意群众防火宣传,节日期间应加强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控制。三是要注意法制宣传措施的强制性,对一些经常发生事件的村队要严格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工作要求限期整顿,增强其防范工作的主动性。四是注重对农村青少年的素质培养。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要重视学校法制课的设置,充分发挥兼职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通过上法制课、设立法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搞好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违法敏感性,这也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以维护农村稳定为落脚点,群防群治努力,打击黑恶势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继续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维护稳定的积极性,发挥农村人多的优势,搞人防工程,形成人人参与调解纠纷、人人参与治安巡逻、人人参与打击犯罪的局面,构筑起高密度、多层面、立体化的农村治安防范格局。强化防范措施。借鉴城区治安防范的好做法,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特别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治安防范的做法,尽快向农村延伸。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电视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

农村恶势力是影响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的主要根源。他们有的逞强好胜、伤害无辜,有的侵占资源、敲诈勒索,有的聚众斗殴、暴力抗法,有的撬门别锁,偷偷摸摸,严重危害了农村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危害着一方百姓。大量司法实践证明,农村恶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与少数基层组织的松散和基层工作的不得力有关。因此,铲除农村恶势力必须从基层抓起,实行标本兼治。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对危害一方的恶势力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绝不迁就姑息,以保证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加强对基础政权的建设。基层政权组织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管理责任,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规范、新制度。三是要努力加强治安管理和民事调解工作。基层派出所要广泛收集信息,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大力加强基层思想工作,把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特点,研究、探索新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

(三)基层组织协调配合,积极快速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一是要着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党委、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整和充实基层组织,加强村(居)委会建设,配强配齐基层领导班子,巩固基层政权,提高战斗力、凝聚力,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要重点抓好以治保会、调解会为主体的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尽力解决经济报酬,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发挥联防联控作用,借鉴其他地区综合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可以考虑以 5-10 户家庭为单位,成立联防联控小组,各管理小组推选出一名党员干部或者在村民中威望较高的人作为小组组长,负责掌握农村治安动态,化解矛盾,向公安部门提供犯罪线索,维护农村治安稳定。积极排查各种矛盾,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经常深入各村屯进行全面走访,认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的敌情、社情、舆情,严密把握辖区治安状况脉搏,积极化解管区内各种矛盾,防止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发生。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关注辖区内社会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和潜在性的社会矛盾,随时准确收集情报信息,及时上报党委政府,以便正确研判采取针对性措施,将矛盾控制在当地,并得到依法有效处置。第三是要积极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大调解”格局。调解是钝化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稳定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重要举措,基层政府要紧紧抓住区政府成立人民调解委会员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制,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将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农村矛盾纠纷坚持早发现,早解决是将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公安、法院等政法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早”:一是早一点排查,把排查做在前头,通过排查,掌握情况,预防问题,以便于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二是早定措施,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下,及早制定具体的控制目标,防范措施和工作责任;三是早排查,通过早发现,及早调解,严加防范,消除隐患,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对排查的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包案、专人包办是预防和妥善解决群众上访、闹事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只要各级领导实实在在替群众办事,就能达到解决一个问题,稳定一方民心的效果。

(四)责任落实到位是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

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农村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和谐稳定,保持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对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同样需要逐步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当前,禄劝县正处于脱贫攻坚和农村大开发、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必将产生更多新的问题,诱发深层次的矛盾,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进步。实践证明,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保障,而综合治理则是维护稳定的有效措施。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为了老百姓的安宁,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要做到在第一时间第一个出现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地方,站好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明确自己的责任,超脱职务的困惑,才能理顺关系,赢得全局。

参考文献

篇8:当前农村社会现状调研

一、存在问题

(一) 部分羊用疫苗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出现一“苗”难求的局面

除口蹄疫疫苗能完全满足养羊市场需求外 (羊口蹄疫为法定强制免疫) , 绝大部分动物生物制品企业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出发很少生产甚至停止生产羊用疫苗, 使得羊用疫苗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如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羊口疮等疫苗) 。

(二)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导致绝大部分羊病检测试剂研发滞后

羊病防控中公益性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针对羊病基础研究的科研力量极为薄弱甚至没有。除口蹄疫有商品化的能进行抗原、抗体检测的试剂盒外, 其他羊传染病则很少或没有抗原、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盒可以大面积临床使用。即使有些疫病有试剂盒可以使用, 但因技术水平仍停留在病原分离鉴定、程序复杂而无法大面积临床推广应用。例如目前我国使用的羊布氏杆菌检疫技术, 主要为经典的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 该方法不能区分疫苗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 所以在注射布病疫苗的地区, 普查或监测布病变得十分困难。而布病流行区必须全面注射布病疫苗, 针对这一情况研制新型、安全有效疫苗和配套的有鉴别功能的诊断试剂盒迫在眉睫。

用来生产疫苗的菌 (毒) 株因经费投入不足未能做到时时更新, 加上病原体的不断变异, 疫苗保护效率有所下降。而及时更新的疫苗菌 (毒) 株也因经费投入不足, 生产工艺流程简陋和疫苗滴度有待提高等原因致使疫苗保护效率降低。如在云南调研时发现,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不佳, 保护率仅为20%左右。与此同时, 由于抗体检测技术的缺乏和无法大面积的临床推广应用、养殖户 (企业) 疫苗免疫效果的无法评价而使疫苗免疫仅仅成为“心理平衡”。没有抗体水平检测试剂盒使羊病疫苗免疫程序制定的根据和科学性无从谈起。因此羊病公益性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 疫苗及相应的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与应用, 成为制约我国肉羊产业疫病预控的瓶颈。

(三) 养殖技术不规范导致疫病的复杂化、常态化

通过走访养殖户 (场) 发现, 几乎所有养殖户 (场) 均未采取严格的人流、物流出入消毒措施, 日常环境消毒和疫病预防为主的观念淡薄, 认为羊无大病。例如在甘肃省西部地区部分养殖户、个别养殖企业把猪、牛、羊混合饲养;青海牧区绝大部分养殖户除村级兽医主动上门免疫口蹄疫疫苗外其他一切疫病基本上顺其自然;规模化养羊场 (户) 没有相应的行业 (国家) 标准可以遵循。由于养殖技术的不规范, 羊病呈复杂化、常态化, 屡见不鲜。

(四) 饲养模式的转变导致羊病流行规律的改变

随着农区规模化养羊业的不断发展, 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方向的转化是肉羊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散养转变为半舍饲和完全舍饲, 随着养殖量的增加、饲养方式的改变, 羊病的流行和流行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如在散养中很少发生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已经成为危害羊规模化饲养的主要疫病。这一流行规律的转变应该引起养殖户 (场) 尤其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户 (场) 的高度重视。

(五) 基层兽医技术力量薄弱

通过调研发现, 基层养殖场 (户) 无专职兽医。如在山西调查了4个大型羊场, 其中2个羊场没有专职兽医;在宁夏调研时发现, 1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也未设置驻场专职兽医。

(六) 政府补贴力度不够导致有些疫病难以预防控制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羊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等疫病必须捕杀发病动物和阳性带毒 (菌) 动物, 由于政府出台的相关补贴标准和当时当地市场价相差很远, 农户 (场) 捕杀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为了逃脱捕杀减小损失而违反法律法规, 隐瞒疫情不上报。

二、对策及建议

(一)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扭转羊疫病疫苗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局面

政府通过对动物生物疫苗生产企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补贴, 调动企业生产羊用疫苗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羊用疫苗的需求, 从而为羊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二) 加大羊病基础科研经费投入, 加快检测试剂盒研发和推广

羊病的基础性研究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 国家应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加快对肉羊产业危害严重疫病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研制实时的疫苗和相应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并大面积推广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三) 制定饲养标准和羊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制定不同区域、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羊饲养标准、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使肉羊产业在同一区域和统一饲养模式下饲养过程的统一化、规范化, 疫病综合防控的标准化。通过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 减少肉羊产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四) 提高政府捕杀补贴标准, 净化危害严重的疫病

国内外疫病防控经验证实, 要有效控制一种疫病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政府提高对动物捕杀补贴标准, 捕杀并无害化处理发病动物和带毒 (菌) 动物是净化烈性、高度危害性传染病的前提条件。

(五) 增加基层兽医防疫人员数量, 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业务素质

上一篇:雷锋团支部创建启动仪式总结下一篇:英语翻译硕士考研资料